俐侎人有祖先崇拜的习俗,家中设有祖神台,凡家中老人去世,埋葬后的都要制作蜡人神偶,将死者亡魂转变为祖神加以供奉。丧葬习俗里,丧事家人必须请朵希(祭司)诵经开悼、哭婆哭送、后人绕棺、捏制蜡偶进行供奉祭祀,设祖神台、祖神箩、蜡偶祖神等祭拜。祭司,当地成为先生,也被称为朵希。专门为人举行丧葬仪式和诵经的经师的称法,主要职责就是为死者举行开吊诵经仪式,主持宗教活动的人物,诵经方式以念、哼、唱、乐、吆喝相配合。未婚男子去世要举行结鬼亲。
其宗教习俗,在俐侎人的传统观念中,具有祭色林(俐侎人祭拜的树林)、祭山神、祭天鬼、敬天神、祭地公地母、祭田公田母、祭龙、祭火鬼、安山、安水碗; 崇拜树藤、芦苇、杜鹃木、三叶草和密花树等。其中祭田地属于俐侎人的一种传统风俗,其祭祀目的在于请田公田母、地公地母保佑农作物生长旺盛、子粒饱满、收成良好,生活美满,且把祭拜的神灵作为一种精神来寄托。
祭田地属于俐侎人的一种传统风俗,在俐侎人的传统观念中,凡是人们耕种的田地都由田公田母、地公地母主管,俐侎语称田公作达咪洗颇,称田母作达咪洗嫫,称地公作咪洗颇,称地母作咪洗嫫。每年农历六月火把节前一天进行祭祀,统称祭祀为气买们精(祭田)或树嫫们精(祭地)。祭田祭地除祭祀地点不同外,其祭祀仪式时间、程序、方法基本相同。
祭田公田母,祭祀仪式在秧田(稻谷田)边举行;祭地公地母,在包谷地边举行。祭祀仪式由家中男子当主祭,可携带家人(含女人)到自家祭田祭地边,由男主人选定火塘,并生火、烧水。其材料是密花树、芦稿、栗树、松明子、干革把。搭掌作为祭台。公鸡一只、米、茶、酒各一碗,香三柱,猪肉和盐放置于米碗之上。就绪后双手抱鸡于祭台前作揖,杀鸡,将鸡血滴于祭台前,再用鸡毛蘸血粘在火把祭树上,并把鸡翅毛三根插于祭台前,表示生祭。盛米饭三碗,将煮熟的鸡头、鸡脚、鸡肝、鸡肚、鸡血、鸡翅、鸡翘共九块分别放于三碗米饭头上,每碗饭上再放一块熟猪肉,而后再烧三柱香,点燃火把,用茶、洒一并祭之,表示熟祭。熟祭时,需全家人跪在祭台前叩头请愿。祭毕,撤下祭品,将祭肉回锅后参祭者野餐。
祭色林,色林坐落于一片密林,女人、汉人和其他族人不得入内,不得在林中高声喧哗、放牧、砍柴。林中有几棵大树作为神树,树前用石围砌成平台用作祭坛,凡举行祭祀活动都要在祭坛进行。
俐侎村寨普遍设有山神庙,一般都不盖庙宇,在林中一坪场作祭坛,并以大树或立石作山神象征。每年农历九月逢单日便举行祭山神祭祀仪式。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北起大渡河,南及金沙江,东抵云南昭通,西接甘孜州;自治州辖17个县市,幅员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400余万。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主体民族——彝族,自称“诺苏”、“尼苏”、“纳苏”、“倮倮”、“撒尼”等。它的婚礼习俗极其特别、有趣。
订婚
订婚,彝语叫做“吾让木”。是双方正式结缔婚姻的主要标志,彝族谚语云:“祖灵可戏,婚事不可戏”,一旦举行了定婚仪式,双方便不得再反悔婚约了。定亲仪式要泼水、抹锅烟子、杀猪宰羊。当男方使者要来的时候,女方家便喊来邻居妇女,藏好了一桶桶、一盆盆的水,并在手上抹好了黑黑的锅烟子,等待客人的到来。当定亲的客人一来,四面八方的妇女们峰拥而来,向客人泼水、抹锅烟子,客人则须表现得勇猛、顽强,用衣服或擦尔瓦蒙着头,迎着“暴风骤雨”勇往直前,冲破姑娘们的一道道防线,猛冲进屋,姑娘们则会紧追不舍,尾随进屋乱泼,把客人泼得一个个像落汤鸡,一张张的白脸全变成了黑脸。泼水和抹锅烟子时,客人不能生气,客人和主人可以相互进攻。
泼水、抹锅烟子过后,给客人敬酒、敬烧肉(彝话为“舍府则”)。主人用双手恭恭敬敬地把装有烧肉和酒杯的木盘端给客人中的一个,客人也伸出双手接受,先渴酒再尝烧肉。杯中的酒可以喝完,但盘中的肉不能吃完。因为能喝酒是好汉,能吃肉是狗熊。当客人喝了酒尝了烧肉后,从包里掏出钱放在木盘中。装在盘子中的钱,就是“吾让则”(定亲礼),一般都是单数,但更多的是“九”数,如九千九百元,一万九千九百元等。“九”在彝语中为“古”,“古”为久远、牢固的意思。所以,凉山彝族喜欢九这个数。此外彝族婚礼中也很喜欢被习惯认为是不吉利的“四”,比如彩礼是四万、定亲时四点钟去等,因为“四”在彝语中为“尔”。“尔”为要的意思,即男方是真的要女方,并且以后会好好对待她,一辈子都只要她。
订婚仪式上,还要订下结婚的日子,结婚的日子一般地说都由男方测定,但要听女方的意见,主要看双方属相和不和,要请毕摩测算。
婚前
彝族以解手为羞,(尤其是异性之间),女人出嫁时结亲、送亲的是男人,且路途一般比较远,为避免路途中和婚礼上在父老兄弟众目睽睽之下有解手之要求,婚前几天,新娘要禁食,每天只吃一两个鸡蛋,喝几口水,或吃一小片荞饼,出嫁那天还要禁水。彝族的风俗中认为,新娘减食的时间越长,便越显得懂礼节,有毅力。此外部管你是真的想嫁还是不想嫁,都要表现出伤心难过得样子,一说到嫁期将至便哭哭啼啼更好。如果哪一位姑娘在出嫁前还显得欢天喜地、无忧无虑,不知节制饮食,那么她就会受到耻笑和非议。
迎亲
结婚前夜,男方家派两位聪明勇敢的人当“线木”,带去礼品及新娘婚服礼金到新娘家,陈明求婚之来意。女方村子里的姑娘们则贮水以待,到处设置障碍,向他们泼水、抹锅烟,直到把他们两个弄得人不象人鬼不象鬼才肯罢休。
晚上,新娘的姐妹们都前来陪伴,新娘哭,女伴们也陪哭而歌,尤其是在与父母辞别时要诉女子嫁人之苦,哭号陈词,凄婉动人,依依难舍,由此衍生出来了《哭嫁歌》、《惹打》(留住)、《咒媒歌》等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歌曲。
翌日清晨,女家请一位子女多而且都健康的妇女为新娘梳头、打扮,梳毕头则戴上耳环、头饰、头罩,著新衣彩裙。鸡啼时,新娘被拥至房前的果树下坐着。她们手持树条和端着水盆,准备对前来摸亲的迎亲者进行一番痛打。这时男方派出的一名精灵的代表,在其他人的簇拥和掩护下,在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委曲中想方设法摸亲。只要他们摸到新娘头上的彩罩,新娘便算是婆家的人了,这时停止了“保卫战”,大家簇拥着新娘开始上路。送亲的都是新娘的亲戚和邻居,少则十多个,多则几十上百。所地方言区送亲的全是男性,没有女性,自古以来都这样。什乍、依诺方言区,有少部分女性参与送亲。凉山彝族送亲一般都步行,只有新娘或送亲的老前辈才能骑马,可以说跋山涉水,一路风尘。沿途居住的新娘的侄女们如果知道新娘要路过,都要在路上接待,给新娘敬油炒饭,给送亲的人敬酒。这是一种礼节,一种祝愿,一种亲情。
迎亲时很特别的是,还要演一出抢婚闹剧,但这次不是在女家,而是在途中。抢婚带有一种表演成分,它热闹、喜庆、祥和,是彝族人民娶嫁的一种表现形式。这天,打扮一新的新娘,由娘家人将她送至半路,男方家则在半路抢亲,女方的家人和亲戚朋友则在后面象征性的追赶上来,此时,抢婚也就变成一种娶嫁的交接仪式。抢婚既是对女方的一种尊敬,也是彝族人民一种古老的娶嫁形式。
婚宴
送亲的队伍到达新郎家附近时便停下来休息,新郎这边男女老少都前来迎接。男方家便派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带上少许钱和烟、酒、一点盐巴、一张羊皮,向客人请安、敬烟、敬酒,然后,送亲的队伍这边又派几个精壮小伙子前往新郎家“抢肉吃”,这些小伙子大摇大摆地来到新郎家门前,走到掌管分发肉食的人跟前站定,男方这边的姑娘们则虎视耽耽站列在对面,严阵以待 , 等负责分肉的刚把一篮子热气腾腾的肉递到小伙子手中,姑娘们便一拥而上,把小伙子们团团围住,拚命抢夺他们手里的肉,小伙子们则极力反抗,护住手里的肉,不让她们抢去 , 一时间他们混战一处,扭成一团,欢笑声、呐喊声、助威声交织在一起,惊天动地,气氛异常活跃。
这一切结束后,新娘和迎亲的队伍才进屋。新娘进门后,由一位子孙兴旺的老妇人用酒和炒食给新娘祝福,然后将她披散着的头发梳成双辫,用红头绳扎起,盘在前额上方。然后婚宴开始,婚宴上都兴吃砣砣牛、羊、猪肉,喝碗碗酒,七八个人围成一圈,席地而座。新娘和背新娘的小伙子一起用餐,其他人不得与新娘一起用餐。晚饭后,主客一同喝酒、赛歌、对谚语、猜谜语等,往往闹个通宵达旦,兴尽方休。
每逢快乐的“火把节”或热闹的街市,彝族小伙子都要将束上心上人送的花要带,去寻找情人一起游玩。彝族小伙子中如果谁束了这样的花腰带,就表明小伙子已经有了心上人了。在红河了两边,姑娘和小伙子认识并产生爱情之后,姑娘就会悄悄地绣一条腰带,上面有花朵、蝴蝶、小鸟等,利用约会的时间,将腰带送给姑娘。小伙子得到腰带后,会回赠姑娘手镯,表示两人真诚相爱。
彝族认为,清水能驱恶除邪,送走妖魔,带来幸福。因此,彝族新婚时一定要泼水,为能经受住这个考验,在迎亲时,男家选派未婚伙子去接亲时,既要身体强壮,又要精明能干,既能招架泼水的受寒之苦,又能完成“抢走”新娘的艰巨任务,往往在推荐人选时反复审议,择优录用,有的不惜长途跋涉,选拔良才。
有些地方彝族的迎亲是通过“抢”的方式完成的。在“抢亲”的头一天晚上,姑娘们向小伙子展开了猛烈的水战。姑娘们用泼、淋、灌、射等各种方式凶猛地攻击小伙子,使来“抢亲”的小伙子难以招架。于是,聪明的小伙子便在天黑以前找到存水的地方,悄悄地倒掉一部分,以减轻“水灾”的袭击。
· 免费用QQ打电话超清晰
· 银行卡 安全快捷换Q币
· 沟通无极限手机Q时代
· 魔法表情秀出百变心情
· 管中窥豹 明察秋毫
· QQ秀 秀出个性真自我
经过一晚上的水泼,当早晨来临时,“抢亲”便开始了。这时,姑娘们拥着新娘,小伙子们前去“争抢”,姑娘们防守严格,小伙子必须机灵多变,乘一瞬间出现的漏洞,抢走新娘便跑,直跑出一二里山路才改为行走。可见,把新娘“抢”到婆家是多么的不容易!但彝族却认为,婚礼中的这一泼一抢才会驱除邪祟而保证日后生活不受侵扰。
在彝族的婚礼仪式上,还会经常开展一些竞技活动,以助婚礼气氛,而对阵双方则不用说,肯定是男家和女家。
在云南姚安的彝族,婚礼上有爬油杆比赛。每到婚嫁的日子,男家事先栽好一棵又高又滑的松杆,剥下树皮,并在杆上包几道油纸。比赛时,在新娘到来时,由女方兄弟或表兄弟中选派一人爬油杆,如果女方代表顺利爬上油杆,那男方主婚人要饮酒一杯,作为祝贺;如果女方代表未爬上,则由男方兄弟或表兄弟选派一人来爬,方法和礼节和上面一样。
有的地方的彝族婚礼上,还要举行摔跤比赛。结婚的前一天,男方派到女方的迎亲队伍里,必须有摔跤队。他们到女方吃罢酒席之后,第一项仪式就是摔跤比赛。女家的摔跤手作为主方,先站出来说“请”,男家便随即走出一名摔跤手,比赛就开始了。到全部约定的人数赛完,再由胜方的出两人表演一场。据说,这项活动是为了纪念一个彝族大力士而形成的。
彝族结婚的习俗主要有新娘子饿食饿水、搭青棚、泼水、唱娶亲歌、喝茶和糖水、拜别祖宗等。除此之外,新娘这边还要有以一对年轻夫妇为主,其余为新娘同伴、小辈的送亲队伍。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区。根据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彝族人口约有870万人。
关于彝族婚姻有着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同族内婚、家支外婚、等级内婚、姑舅表优先婚和姨表禁婚。这些特点在凉山彝族自治区表现最为突出。
而彝族结婚习俗——新娘子饿食饿水主要源于彝族的“虎妻”传说。其主要表现为新娘在婚礼前几天要减饭、减水,出嫁前更是不准吃喝。
而搭青棚的习俗是指,男方家院子中间要用树枝搭起一座青棚,同时彝族歌手还要不断演唱着富有民族特色的青棚调,然后亲朋好友欢聚一堂。
南方去女方家迎亲的时候,还要接受女方兄弟姐妹以及同辈男女的泼水,其主要是表示“庆贺”。同时,也寓意着新娘嫁到新娘家之后会越来越富足。
再就是,新娘家人要招待南方迎亲队伍“先喝茶,后喝糖水”。喝茶和糖水的习俗主要被称为“先苦后甜”,同样是对一堆新人的美好祝福。
除此之外,关于彝族结婚还有很多细节上的习俗,如跳左脚舞、作揖敬酒、送亲等。实际上,这大部分的婚礼习俗都是对结婚的新人的美好祝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