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古代结婚流程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古代结婚流程,第1张

古代人结婚比较讲究时间,那么对于古人来说,婚礼是什么时间举行最好呢古代的结婚流程又是怎么样的呢不妨一起来看看下面这篇关于古人结婚的内容。

一、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1、日期。

古人婚礼日期是需要算日子的,根据结婚新人的八字来测算适合结婚的最佳日期。这个婚嫁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依旧有很多结婚新人会考虑用八字去算一下结婚日期。

2、时辰。

在现代结婚,多数都是中午时刻举办婚礼和婚宴。那么在古代又是什么时间呢根据史记记载:“婚者,谓黄昏时行礼,故曰婚”。也就是说,古人的新人结婚是在晚上举行婚礼的。

二、古代结婚流程:

1、婚嫁六礼。

六礼就是中国古代婚姻的礼仪。婚嫁六礼就是整个婚礼过程,既: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翻译成白话文的话,就是提亲、说媒、下聘礼、算日子、订婚,娶亲,

2、婚礼流程。

(1)迎亲

古代结婚的时候,男方需要在媒人的带领下,抬着花轿前往女方家中迎娶新娘。

(2)拜堂

新郎将新娘迎亲到家后,在一个良辰吉时举行拜堂仪式。主要是三拜,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意思就是得到上天的保佑,得到祖先的庇佑,得到父母的祝福。

(3)宴席

古人的婚宴也比较讲究,也有一些宗教仪式。比如婚宴之前需要祭祖,祭祖完毕之后,才开始正式的婚礼宴席。古代婚宴上常见的有八种食物,比如枣子,花生,鸡蛋,蒸糕,红烧肉,猪肺,猪脊骨,鲫鱼。

(4)闹洞房

古代的闹洞房跟现在有一些区别,大体闹洞房环节是:一坐床、二入账、三戏新郎、四嬉戏说笑、五听房(在婚房外偷听)。古代的闹洞房有可以分为文闹和武闹。文闹就是言语挑逗,嬉戏新娘新郎;武闹就是需要动手了,比如打女婿,调戏新娘等动作。

(5)入洞房

闹完洞房后,就是入洞房,这个时间就是属于新婚夫妻的时间了。夫妻在房间内先要饮“合欢酒”,然后剪下一缕头发,套在一起,意为“结发”。经过一些礼仪后,就可以正式的夫妻生活了。

结语:

古代的婚嫁是非常讲究的,不过也是有特定流程。因此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对古代婚礼有一定的了解,对想要举办古式婚礼的新人们有所帮助。

我国是一个婚假习俗非常完备的国家,所以婚礼在很早之前就出现了。那么,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候举行呢

在我国,现代跟古代的婚礼无论是时间还是习俗都有很大差别。现代人结婚大多选择在上午举行,最迟也就是中午。可是古代人结婚通常都是在下午或者晚上。

因为在上古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期间,流行抢婚这一习俗。所谓抢婚就是男子叫上自己的伙伴,趁着黄昏出去抢夺妇女,并逼迫她们和自己结婚。

相比现代婚庆的热闹喜庆来看,古代为保婚礼的冷静与庄重,是明令禁止将婚礼大操大办的。一直到汉朝,才废除这方面的禁令,允许婚礼办得热闹一点。

结婚冷静期是很多网友都期盼的,自从离婚冷静期的颁发,很多人表示为什么没有结婚冷静期,而非得有离婚冷静期?结婚冷静期什么时候实行?目前,上海提倡了结婚冷静期,但并没有正式实施。

结婚冷静期什么时候实行

暂时不清楚。

1 日前,上海举行了2021年两会,上海律师事务所的成员建议,婚姻应该大力提倡或有必要做婚前医生检查,并探讨为婚姻设置一个冷静期的可能性。

2 但这只是一个建议,并没有相关的建议发表。提出婚姻冷静期的做法,就是为了保证婚前双方的相互了解和知情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离婚的可能性。

3两个人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多的问题,所以对方应该有一个冷静期,了解对方的一切,身体,家庭,个人等等,这有利于婚后更好的相处。

为什么不应该设立结婚冷静期 1 感情变味

很可能会导致自己的婚姻感情变味,因为在冷静期可能知道对方的家庭经济情况等等,一地鸡毛,当一切都清楚了,要么就是有所图要么就图不了,纯粹的感情就变味了。

2 对婚姻的恐惧与日俱增

当然,也有一种加重婚姻恐惧的感觉,因为很多人害怕一切未知的东西,而当他们知道的太多的时候,他们可能更害怕未来的一切。事实上,有时候他们有勇气去面对它,但不去面对它时,他们仍然会感到懦弱。

3降低结婚率

据认为,设定冷静期后,离婚率可能会得到解决,但结婚率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这种降低结婚率、简化生育的做法可能不符合当前的国情。

结婚冷静期有必要存在吗

太有必要了。

女性一定要知道对方:

是不是有赌博、欠巨债、吸毒、家暴、不孝顺、人品差、没有上进心、酗酒、遗传病、性/病、隐疾、花心、不/孕不/育、阳/痿早/泄、精神病(史)、性格缺陷、犯罪史、真实学历、残疾、离异、有孩子等等问题。

男性也一定要知道对方:

有没有赌博、欠巨债、吸毒、不孝顺、人品差、遗传病、性/病、隐疾、花心、不/孕不/育、精神病(史)、性格缺陷、犯罪史、残疾、堕胎史、离异、有孩子等等问题。

古代结婚流程从说媒开始到提亲定亲、准备“三书六礼”(三书:聘书、礼书、迎书;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完成以上步骤即可拜堂成亲,最后还有一个贺郎酒环节。

1、说媒

在古代,如果你看上了哪家姑娘,不会和现代一样自己上门去追求,而是找一个经验丰富的媒婆为你去姑娘家说媒,如果姑娘也对你有好感就会对父母说:“终生大事全凭父母做主”,而如果姑娘对男方不是很满意则会对父母说:“还想再给父母尽两年孝”。

2、提亲

古话有云:“婚姻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新人们在结婚之前,男方一定要先去女方家进行提亲,当双方互换儿女的生辰八字,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测算之后,认定男女双方适宜结婚,并且门当户对,此时才能开始议亲。

3、定亲

当男方向女方家提亲之后,确定男女双方适宜结婚,这时两家就可以进入到定亲的环节了。在定亲环节中,男方要给女方家送“过书”即为定亲的凭证,俗称“红绿书纸”,而女方需要给男方送“回帖”进行认可,俗称“文定”。在定亲之时,除了有书面的定亲之外,双方还需商讨嫁娶吉日,为新人们讨得一个好彩头。

4、三书六礼

双方都比较满意的情况下,男方就要开始准备三书六礼,其中三书指的是:聘书(订亲的证明,在六礼中纳吉的时候交给女方),礼书(相当于现在的彩礼清单),迎书(相当于现在的结婚证,证明姑娘已经嫁给男方)。

六礼则是指纳采(男方要送将近30种礼物给女方)、问名(将男女的年庚八字进行匹配)、纳吉(将庚贴于神前请示)、纳征(彩礼和嫁妆)、请期(确定结婚吉日)、亲迎(接亲)。

5、拜堂

当花轿到夫家进门时,出轿小娘需要迎接新娘出轿。随即走向结婚的主厅堂内开始繁琐的拜堂仪式。拜堂仪式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拜天地、拜父母、拜夫妻。并且这些仪式都需要新人们正儿八经的跪在地上磕头,而不是如今的面对面鞠躬即可。

6、贺郎酒

拜堂晚上,男家为好日正席酒,叫“贺郎酒”。在贺郎酒上,新娘必须依次挨桌的向长辈们以及宾客们逐一的斟酒,此时需要注意的是,新娘在给大家斟酒时,酒是需要斟满的,但是一定不能洒出来。

  古代人举办婚礼都会讲究良辰吉日,除了挑选好日子之外,婚礼在一天的上午,下午,还是晚上举行也是有讲究的。那古代婚礼在什么时候举行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古代的婚礼又叫昏礼;,这是因为古代婚礼一般选择在黄昏的时候举行。

 古代人结婚多选择在傍晚,临近黄昏快要日落的时候,男方才会到女方家里去迎亲,两个人结为夫妻之所以会被称为结婚;,也跟这个习惯有关。对于婚礼史料中有这样的记载,称婚者,谓黄昏时行礼,故曰婚;。

 相传在很早很早的时候,上古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期间,那个时候的人结婚都不是有商有量的,而是直接进行抢婚。男方家的亲戚朋友会选择在黄昏日落之时,去女方家里抢人。因为黄昏的时候天色昏昏暗暗,女方不会有太多的提防,这种时候抢婚的成功率也很高。因为早期流行黄昏抢婚的习俗,所以这才有了后来人们在黄昏结婚的习惯。

 另外,古代人选择在黄昏的时候结婚也是为了方便洞房。你想想,倘若婚礼选择在早上或者中午,新郎接待完亲朋好友,喝得醉醺醺的,大白天的也不好跟新娘洞房不是如果婚礼选择在黄昏举行的话,一切问题就好办了。晚上男女双方的亲朋好友一块儿热热闹闹吃个饭,等到酒席散尽之后,新郎就可以直接跟新娘洞房了。

 现在我们结婚都讲究要热热闹闹,即便不大操大办,也要图个喜庆热闹。但是在古代早时候,统治者们是不允许老百姓结婚大操大办的,一般百姓结婚都是在非常无趣且严肃的氛围下,简简单单就完成了婚礼。这种情况一直到汉朝汉宣帝时期才有所改变。

中国古代迎娶新娘都是在黄昏以后。“结婚与黄昏”中“婚、昏”同音,也是古代人在晚上结婚的例证,说明女人在黄昏结婚后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1、据史料记载,“婚者,谓黄昏时行礼,故曰婚”。也就是说,晚上举行婚礼才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婚礼习俗。读古书时,常见古人对婚礼的描述,虽说自西周以降,古人婚礼基本形成定式,如《仪礼》中专有“士昏礼”,《礼记》也专辟“昏义”一章,但由于中国社会的变迁,加之不同民族的不断融合,民间婚俗的差异其实一直存在。

2、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就有这样的记载:“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卢,于此交拜。迎妇,夫家领百余人,或十数人,随其奢俭,挟车俱呼新妇子,催出来,至新妇登车乃止。婿拜阁日,妇家亲宾妇女毕集,各以杖打婿为戏乐,至有大委顿者。”“青布幔”云云固与汉人传统的婚屋不同,其仪式也与汉人传统大异其趣。

3、《礼记昏义》载亲迎之礼云:“父亲醮子而命之迎,男先于女也。子承命以迎,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婿执雁入,揖让升堂,再拜奠雁,盖亲受之于父母也。降出,御妇车而婿授绥,御轮三周,先俟于门外。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从《酉阳杂俎》的记载看,似乎北朝的婚礼中,交拜的仪式在女方家门外即告完成,其后的迎妇仪式,更多的是原始社会抢亲的遗迹。这一点从其后“婿拜阁日,妇家亲宾妇女毕集,各以杖打婿为戏乐”中可以得到印证。“拜阁”大概就是婚后婿携妇回门(回岳父母家)之义,此日,妇家亲朋杖打婿,义在泄愤。

4、《礼记》所载,婚姻之事,前已经“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等诸环节,结婚日,子承父命往迎妇,妇之父(主人)筵几于庙(祖庙)以告祖并拜迎准婿于门外,婿执雁(如今日鸡)入,“执雁”,王船山先生说是“摄大夫之盛礼也”,可见隆重,至于“再拜奠雁”,表示婚约受之父母,当然不会如原始时代之抢婚。迎新妇出门上车后,准婿需先亲驾车并“御轮三周”,即让车轮转三圈。据王船山先生说,“轮三周”的距离约为五丈六尺四寸。然后男方先行回家在门外迎候,然后便是行合卺(剖瓠而各用其一)之礼。

5、由上引材料可知,至迟至北朝时,野蛮时代的婚俗,至少在仪式上仍存,以至于有时,“杖打婿至有大委顿者”,听之骇然。

到了唐代,“当迎妇,以粟三升填臼,席一枚以覆井,三斤以塞窗,箭三只置户上。妇上车,婿骑而环车三匝。女嫁之明日,其家作黍霍。女将上车,以蔽膝覆面。妇入门,舅姑以下悉从便门出,更从门入,言当躏新妇迹。又妇入门,先拜猪霍枳及灶。娶妇。夫妇并拜,或共结镜纽。又娶妇之家,弄新妇,腊月娶妇,不见姑。”(见《酉阳杂俎》)于北朝时又不同,与《礼记》所规也大有差异。

6、古礼婚姻成礼要复杂些,《礼记·曾子问》说:“女未庙见而死,归葬于女氏之党,示未成妇。”诸侯嫁女,亦有致女之礼,于三月之后,遣大夫操礼而往,见《公羊》成公九年。何《注》说:“必三月者,取一时,足以别贞信。”然则古代的婚礼,是要在结婚三个月之后,才算真正成立的。若在三月之内分离,照礼意,还只算婚姻未完全成立,算不得离婚。由此可见,婚礼一直在变化。

其实,传说成书于西周的《仪礼》所载之“士昏礼”也还算不得太古老,在远古时,婚嫁简直就算不得喜事,这也是为什么直到后代一直将昏仪列阴礼的缘故。古时迎亲只能在夜里,车马服饰都必须是黑色。所以结婚的婚写作“昏”,必须在日头落下才可行礼。

7、昏时行礼,故谓之“婚”;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古人有“昏事不贺,人之序也”的说法,可见其来有自。到了周时,这种情况已有改变,“士昏礼”被列入“五礼”中的嘉礼,到了汉朝,皇帝竟要下诏书,禁止民间嫁娶备酒食相贺了。

8、到了唐代,“婚礼,纳采有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绵絮、长命缕、干漆。九事皆有词:胶漆取其固;绵絮取其调柔;蒲苇为心,可屈可伸也;嘉禾,分福也;双石,义在两固也。”予婚礼以许多美好的象征,皆表现与远古时代的意趣已完全不一样了。

扩展内容:

古代婚礼的礼仪顺序:

1、议婚:男家请媒人向女家说明缔婚的请求,以雁作为礼物,叫做纳采。所派遣的执雁,向女家父母请问女子之名,叫做问名,这时女家要设酒进行款待。

2、纳吉:男家得知女子之名,即进行占卜,看婚姻是否吉利。获得吉兆,要告知女家,仍用雁作礼物,叫做纳吉。

3、订婚约:男家要送给女家束帛,鹿皮(两张)等礼物,叫做纳薇。最后,,男家再用雁向女家请问合婚日期,叫做请期。

4、迎亲:到了婚期,新郎亲往迎接新娘,乘黑漆的车,前面有人执烛前导,后面有两辆从车。到女家,新娘已打扮好,立在房中。新娘之父迎于门外,把新郎接进家中。这时男方仍有雁给女方,新郎行礼而出,新娘随行,她的父母不送出。新郎亲自驾车,请新娘上车,然后由专门的驾车人代替新郎赶车上路。新郎便乘上自己的车,先到自己家门外等候。

5、礼成:新娘到达,由新郎接进家门,设宴共食。宴后,新郎,新娘脱去礼服。新郎入室,亲手摘下新娘的缨饰,这时撤出室内的烛,婚礼遂告完成。

参考资料:

婚礼(人生仪礼之一)_

六礼_  

古代结婚是在晚上进行的,而且是在当天的黄昏时刻,婚字由“女+昏”组成,在古代,婚礼是晨迎昏行,婚礼的早上男方前去女方家迎娶,被称为晨迎,而到了下午黄昏时刻,则举行婚礼,也被称为昏行。

古代结婚的时间

古代婚礼是在晚上进行的,在古代人们认为黄昏为吉利的时间,黄昏时是昼夜交替的时候,也是古人认为的阴阳相结合的时候,所以婚礼在黄昏时举行寓意男女双方的结合。

现代结婚,南北方各不同,北方大多数人是晨迎,由于现在发展的迅速,婚礼流程也有所缩减,一般在中午就举行完了婚礼,南方则是昏行,在下午的时候巨型婚礼,一般在晚上举行完婚礼。

结婚的举行时间是到了清代之后,开始实行宵禁,认为不宜晚上进行活动,以防备盗贼,禁止人们夜行,所以后续人们结婚时间就开始改变,慢慢变成在早上或者下午黄昏前进行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9246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8
下一篇2023-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