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洲头的诗词如下
沁园春·长沙
[ 现代 ]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32岁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所做的词。
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译文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
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注释
(1)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 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2)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3)寒秋:就是深秋、晚秋。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4)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5)以上三句是说:在寒秋季节,独立在橘子洲头目送着湘江水汩汩北流。
(6)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7)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8)漫江:满江。漫:满,遍。
(9)舸(gě):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10)争流:争着行驶。
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秋所作。长沙是毛泽东人格形成的地方,长沙也是中国农村革命的发源地,是毛泽东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1911年,毛泽东来到湖南长沙第一师范。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与同学畅谈人生国事,毛泽东更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在1925年秋写的《沁园春·长沙》,意思是正值青年朋友意气风发。当时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1911年到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蔡和森、何叔衡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这一段描写形象地概括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和其战友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大意是: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大意是: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俯看,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毛泽东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遗体在北京天安门水晶棺内。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思想家、军事家、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诗人,书法家。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
外号“王胡子”的开国上将 王震将军 ,一直以来都是以在战场上英勇作战、敢打敢拼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但是,鲜为人知的是,王震将军在搞“内部审查、抓间谍”的这种细腻的工作上,也是很有一手。
1949年,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整个大西北地区的国民党反动派被扫除殆尽。
眼看距离解放仅差一步之遥,国民党军官竟然想出了利用女人打入我军内部的这种阴险的伎俩。
结果,国民党安排的40名女间谍,仅仅只用了3天时间,就被王震将军一网打尽,国民党的这个阴谋诡计被彻底粉碎。
那么,王震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这些女间谍被抓捕后,面临的又是什么样的下场?
王震出生在湖南浏阳县,与毛主席、彭老总都是湖南老乡。
由于年少生活过得十分贫苦,自小就见惯了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这让王震对万恶的旧 社会 十分痛恨。
于是,在14岁的时候,他就一个人跑到长沙从军,后来又成为了一名铁路工人。
17岁那一年,恰逢大革命的火焰在湖南燃烧,王震在这个时候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认为这就是他一直以来所寻找的“救国之道”,于是在这一年积极投身于工人运动,并加入到了当地的革命组织当中。
也正是这个时候,王震结识了回到湖南领导革命工作的毛主席。两个志同道合的同志,从那一刻起,就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1927年,由于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派背叛了革命,白色恐怖一时之间笼罩在了全国各个角落。
湖南也被反动派和军阀占据,大肆地围捕、残害进步人士。
然而,就在这紧急危难的关头,王震却毅然决然地加入到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当中。
在之后的几年时间,他辗转长沙、湘潭、武汉等各地,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地下交通还有兵运工作。
为红军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就连毛主席都夸赞王震,说: “有王胡子在,我们大家都可以放心了。”
为什么毛主席会叫王震“王胡子”呢?
这是因为,在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王震留着长长的络腮胡,而且行动干净利索,虽是南方人,却颇有一股古时候的“燕赵之风”,像极了小说里描写的“关二爷”。
所以,毛主席就给王震起了这么一个听起来十分豪迈的外号。
再后来的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当中,王震在战场上表现得都十分英勇,经常能够带领小股部队,将数倍于我的敌军给击溃。
其所凭借的,就是敢打敢拼、不畏生死的气势,既能震慑敌人,又能发挥出我军最大的潜力,从而赢下最终的胜利。
1933年5月,王震率领红八军的战士们,在九渡冲与敌人遭遇。
眼看敌人如潮水一般涌来,王震灵机一动,带领数百名战士,绕道敌人阵地后方,从山崖下面爬上去,结果在敌人面前“天降神兵”,出其不意,一举抢占高地,将守敌全部消灭。
最终,这场战役一共歼敌500多人,俘虏了一千多人,被中央称赞为“湘赣省的空前胜利”。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以后,王震先是出任了吕梁军区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之后又被调任为晋绥军区野战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
在这段时期,正是国民党军队对延安进攻最为猛烈的时候。
为了保卫延安的安全,让中央能够顺利转移,王震率领军队,先后参加了吕梁战役和汾孝战役,成功地延迟了敌人的进攻步伐,让中央能够顺利地进行转移。
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到了反攻阶段,王震又被任命为西北野战兵团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成为了彭老总身边的得力助手。
在之后的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等战役中,取得三战三捷,让整个大西北的局势,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可王震却训斥道:“现在大家都在冲,就我一个人回去当缩头乌龟,这还怎么给战士们做表率?”
随后,王震撕开了衣袖,然后捡了一个破布,对自己进行简单的包扎,扭头重新投入到了战场之上。
1949年3月,在中央举行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在讨论前往新疆执行任务的人选时,王震主动请缨,他告诉中央,自己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解放新疆人民,并保证完成中央交付的任务。
“我就知道你肯定会站出来,把新疆交给你,我放心。”
在王震临行前,毛主席亲自与他进行了一次谈话。
在谈话中,毛主席表达了自己对于王震的信任,并对他能够主动站出来承担这个重担感到十分欣慰,认为王震很有大局观,最后祝愿王震能够早日完成解放新疆的任务,平安归来。
听了毛主席的话以后,王震十分感动,向毛主席保证一定不会辜负他和中央的信任,会完满完成任务。
随后,王震与彭老总一起,带着解放军战士们,浩浩荡荡向新疆进发,前去剿灭还占据着那里的反动势力。
1949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指挥下,几十万解放军战士,开赴大西北,对残存的国民党军队实施战略追击。
王震作为第一兵团司令员,率领了四个军的主力,作为先锋部队,与敌军进行激烈的交战。
在为期四个多月的战斗中,王震先后率军组织了组织了兰州战役、陇东追击战等,将盘踞在青海、甘肃、新疆东部的国民党主力部队打得落花流水。
解放军兵锋所向,敌人一触即溃,防线一道紧接着一道被我军顺利突破。
1949年9月,王震率领部队先后攻克兰州、西宁,整个河西走廊以东地区,全部被解放军解放,敌人不是被消灭,就是被俘虏。
这个时候,想要解放新疆,就仅仅只剩下酒泉这最后一只“拦路虎”了。
驻守在酒泉的国民党部队大致可以分为两派。
一派是以国民党西北长官 刘仁 、91军军长 黄祖勋 为代表的顽固派。
这些顽固分子,自以为解放军在解放了青海和甘肃以后,会人疲马乏,不再西进,放弃解放新疆。
另一派则是早已看清国民党已经是穷途末路的西北军河西警备总司令 陶峙岳 和120军副军长 彭铭鼎 等人。
这些人深知在国民党内部,充斥着腐败、分裂、勾心斗角等一系列激烈矛盾。
在看到盘踞在青海几十年的“二马”势力被解放军荡平以后,这些人就明白国民党败局已定,于是就动了弃暗投明的起义心思。
一时之间,驻守在酒泉的国民党高层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顽固派的刘仁,在看到解放军解放青海以后,并没有停止进攻的脚步,十分惊慌,连忙与黄祖勋召集部下修筑工事、深沟高垒、准备扼守住乌鞘岭,妄想利用地形优势来抵挡解放军。
另一方面,他们还通电蒋介石,让他调派新疆的马步芳兵团,分出兵力前来支援。
然而,这一切都被早已准备好起义的陶峙岳等人看在眼里。
1949年9月22日,王震收到了陶峙岳送来的信件,其中表明了自己想要投诚、和平解放酒泉的意向。
读完信后,王震十分欣喜,虽然对于解放酒泉已经是手拿把攥,但是如果能促使酒泉和平解放,就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伤亡。
于是,当晚派出第二军五师副参谋长 刘振世 前往高台国民党军第二四六师防地,与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参谋长 彭铭鼎 、第二四六师师长 沈芝生 会谈。协商起义事项。
在一番交谈之后,双方约定,在解放军进攻高台的时候,双方里应外合,打开城门,迎接解放军进城,让酒泉不攻自破。
刘仁察觉到了陶峙岳等人的意图,明白大势已去,在解放军进攻的前一晚,慌忙收拾行装,前往机场,想要逃离重庆。
结果到了机场以后,发现黄祖勋也偷偷地来到了此处,两人还相互指责对方背信弃义,自己跑了却不通知同僚。
最终两人撇下了一酒泉城内的4万国军,带着自己的家属和财产,跑去了重庆。
在刘黄二人逃跑以后,陶峙岳等人迅速拿下了酒泉的指挥权,紧接着打开城门,欢迎解放军入城。
于是,酒泉最终不费一兵一卒,就被解放军顺利拿下。
本以为解放酒泉之后,下一步就是解放新疆、然后解放整个大西北。
然而,在黄祖勋逃跑的时候,却设下了一个极其阴险的秘密任务。
在和平解放酒泉之后,本该是一件十分高兴的事情,可是彭老总的脸上却仍然挂着些许忧虑。
“老总,为啥看起来不是很高兴啊?”
在第一野战军司令部内,王震上前向彭老总问道。
“你来看看这张电报。”
彭老总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刚刚截获的国民党秘密电报递给了王震。
王震定睛一看,之间上面赫然写着黄祖勋在逃跑前,不仅放火烧了国民党的军械库,还秘密派遣了40名女特工,在酒泉城内卧底,准备使出“美人计”,打入我军内部,成为我军高层军官的夫人,以此来进行反动活动。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如果不将这些人揪出来,那么很可能会带来一些麻烦。”
彭老总说罢之后深深叹了一口气,然后开始考虑对策。
而王震也在看完这封电报之后,陷入了沉思当中。
不一会儿,王震向彭老总说道:“嗨,这种小伎俩哪里值得您来烦忧,我自有办法将这些特务找出来。“
彭老总看着王震信心慢慢的模样,不禁有些怀疑地问道: “这可不是在战场上,这种细活你干的来吗?”
听到彭老总的问话,王震一拍胸脯说道: “这有何难,我保证三天之内完成任务!”
虽然是得到了王震的保证,但是在这三天里,彭老总仍然是对此有些担心。他甚至害怕,已经有干部被这些特务给腐蚀了,这样的话,再处理起来就变得十分麻烦。
结果,到了第三天的时候,王震来到司令部,告诉彭老总,四十个女特务已经抓获了37个,剩下3个也快要找到踪迹了。
听到王震的话,彭老总又惊又喜,连忙问他是如何做到的。
王震的方法,其实十分简单。
既然没有办法直接找到女特务,他就先在酒泉城内寻找陌生女人。尤其是那些没有身份证明、在此地没有亲戚朋友和固定住所的女人。
由于酒泉很小,所以只用了1天时间,就将城内400多个陌生女人全部找来。
随后,解放军对这些人进行一个一个的单独审问。
由于特工经过了特殊训练,心理素质比普通人好很多,而且回答问题也是十分巧妙,这样一来,反而成为了令她们暴露的破绽。
在经过三轮的筛选之后,成功从这些人中找出了37位国民党女特工,她们也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
而剩下三人,也在之后被解放军发现躲在附近的山林中。
在将这起特务潜伏的阴谋粉碎以后,第一野战军继续进发,最终成功解放新疆,也解放了整个大西北。
后来,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为了表彰王震所作出的功绩,他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了一名“开国将军”。
而那些被抓捕的女特工,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被送到教养所,接受思想改造。
其中大多数都接受了进步思想,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改头换面、重新做人,出狱以后,成为了新中国的公民,为国家的建设事业做贡献。
1544 年,是个龙年,81 岁的湘中巨富罗瑶去世,葬在内阁学士张治为他买的官地——湘江株洲段最下游的鼓磉洲。这是个形似一尾大鱼的江心岛,罗瑶的墓正好在 '' 鱼头 '' 处。
于鼓磉洲罗氏而言,这并非巧合。五世祖罗瑶就如罗氏家族这尾大鱼的 '' 鱼头 '',他的出现不仅是罗家崛起的开始,也是罗家从土豪之家到书香之家,再到官宦之家,在湖湘大地显望 500 余年的开端。从罗瑶开始,罗氏就已经着手 '' 编织 '' 一张关系网。通过联姻,罗氏的这张 '' 网 '' 越来越大。
罗瑶去世 476 年后,罗氏第二十代传人、广州大学教授罗宏花了五年时间,查阅包括族谱、族人遗著在内的数千部历史文献,寻访族人和专家无数,整理出《湖湘世家 · 鼓磉洲罗氏》。他发现,罗氏通过联姻,与湖南各大家族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门当户对的 '' 亲戚们 '' 休戚与共,互相成就,再通过各大家族的姻缘线,几乎串起一个蔚然壮观的豪门世家群,折射出一部湖南近代史,乃至中国近代史。
01
成为书香世家,
绕不开方上周氏
明嘉靖年间,繁华的湘潭出现了两个 '' 半城 '':方上周家周环,鼓磉洲罗家罗瑶,两家结为亲家,开启了罗、周两家延绵 400 余年的姻亲友好。
方上周氏分布在湘潭县射埠、石潭、黄荆坪一带。周环是湘潭巨富,据说周家的田地分布四个县,从周家去州府,一路都在周家的田界里行走。不仅如此,这个家族还有着非常厚实的权力资源,先后出过 7 名进士、23 名举人、4 位武举,明末清初时尤为突出。自周环后,他的侄子周之屏、周之翰、周之光、周之基、周之命、周之龙,先后中举或进士,入朝为官,被称为方上周家六子。周家也一跃成为财富和权力并彰的家族。
△鼓磉洲罗氏通过联姻,与湖南各大家族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门当户对的 '' 亲戚们 '' 休戚与共,互相成就,再通过各大家族的姻缘线,几乎串起湖南所有世家,勾勒出一部湖南近代史,乃至中国近代史。
之后,周家又出了周圣楷,他的史学著作《楚宝》,被称为 '' 迄今最完备的一部楚志全书 ''。周圣楷之后又出现了诗文曲艺俱佳的周星。延至乾嘉年间,出现了周系英,中进士后官至内阁学士、户部侍郎,诗文也闻名遐迩。还有诏字辈、诒字辈的周家儿女数十位,都以诗文闻名。
除了这些耀眼的男士,周氏女诗人群体也是十分独特的存在。在《湘潭县志 · 列女传》(光绪刊)中,王慈云、周诒端、周诒蘩、周翼杶、周雅宜、周絜等人都收录其中。跟如此辉煌的家族强强联姻,不得不佩服罗瑶的眼光。
周环之女十五岁时,带着丰厚的嫁妆嫁给了罗瑶长子罗大钦。周**浸润方上周家家风长大,是位知书达礼的女同学。她从小就被族人教育 '' 要保持大族风范、书香世家传统,必须读书明理 ''。这些好的家教也随她带入了罗家。
周**来到罗家后不久就开始主理家政,她善用礼法主事,在她的操持下,罗家日益隆盛,已达到牛千余头,童婢五百的规模。尽管如此,罗家子弟并不奢靡,一直勤俭持家。周**常做善事,明嘉靖乙巳年收成歉收,乡邻闹饥荒,她拿出家财赈灾,救活了不少人。她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来教育儿孙,还经常说 '' 未有不读书而能居官食禄者 ''。
这是罗氏和周氏记载最早的联姻。两家的结合,对罗氏家业壮大至关重要,也为罗家成为书香世家铺好了道路。
罗大钦之后,罗周两家的联姻绵延 400 多年。到罗汝怀时,两家在湖湘世家中已有相当名气,关系更为密切。罗汝怀娶了周家知名女诗人周诒絜,她是永绥厅训导周系蔚的女儿,叔叔周系英为乾隆年间进士,皇子的老师,官至内阁学士、户部左侍郎,名重一时。周诒絜的兄弟姐妹也大多都有诗名。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周诒絜肯定不是个无趣的人,从她的诗作中可以窥见,她甚至有自己的小个性。
两人成婚后,时常以诗文附和,难掩其中甜蜜。但周诒絜绝非只沉溺于小情调中,她写田家苦的诗篇,悲凉得 '' 不似闺阁语 '',她还留下《天启宫词》百首,这是既考诗才又考史识的题材。因涉及魏宦党和东林党之争,还有努尔哈赤和前明的厮杀,带着政治风险,但她却完美地规避了这些,对此,罗汝怀也称道不已。虽然周诒絜跟罗汝怀只在一起生活了十余年,但她渐渐影响了他,这些经历让罗汝怀此后成为湖南文坛诗文大家是分不开的。
也就在这时,周诒絜的堂妹周诒端、周诒蘩分别嫁给了左宗棠和张声玠,罗汝怀跟左、张成为连襟。
此时,罗氏跟周氏的联姻变得更加频繁起来。周诒絜姐姐嫁给了罗汝怀堂兄罗世枚,罗汝怀二姐嫁给周系英的侄子周诒谷,而罗汝怀的儿子罗萱又娶了周诒谷之女,罗汝怀的次子罗克进,由军功保举补用知府,娶了周诒泮之女。这还不算完,据罗宏粗略统计,至乾嘉年间,罗大钦后人娶方上周氏女的从八世到十六世有十多人,而罗家女嫁给周家的也不少。
正是这种绵延不断的姻亲,让罗周两家成为 '' 命运共同体 '',一起显望于湖湘家族中。
△湘江株洲段鼓磉洲罗瑶墓。图 / 记者常立军
02
与贺氏结亲,
进入湖湘精英集团最中心
提及罗贺两家的缘分,罗宏曾说过父母结婚时的小插曲。他母亲叫贺益绥,1926 年出生在善化贺氏家族。父母在部队相识,见家长的关键时刻,祖父竟有些犹豫,但得知贺**是善化贺氏后裔,又随即同意了婚事。
为什么一听善化贺氏,祖父就能同意父母的婚事呢?原来,罗宏母亲的高祖是贺桂龄,伯高祖是贺长龄、贺熙龄等湖湘名士。贺家一门同胞三进士,至今都是美谈。再往近了说,罗宏母亲的祖父贺师谦,是伊犁知府,敕二品资政大夫。伯父贺家栋继任知府,辛亥年举兵起义,掀开了新疆的民国史扉页。父亲贺家梁,随父兄戍边伊犁,掌文案。民国初年赴日留学,修政法。回国后在湖南警厅任监察长,抗战后退休为地方乡绅。至于母亲的平辈兄弟姊妹中,也是英才云集。如此显赫的家世,又怎会拒绝呢?
而从族谱看,罗氏族人中并没有显赫的高官大吏,若仅靠家族子弟执掌权力来维护家族显望,进入话语权中心绝非易事。罗氏却用联姻弥补了这一不足。事实上,罗氏能进入湖湘最高层官僚圈和文化圈,绕不开跟贺氏的姻亲关系。
那么善化贺氏跟鼓磉洲罗氏怎样产生交集的呢?这得从罗宏的七世族祖罗典说起。罗典是岳麓书院的山长,执掌岳麓书院 27 年,近代湖湘英杰大多都是罗门弟子,而罗宏母亲的伯高祖贺长龄、贺熙龄都是罗典的得意门生。随着贺氏兄弟步入仕途,贺氏成为当时湖湘最有文化影响力的家族。贺长龄、贺熙龄兄弟皆为嘉庆年进士,一个是湘中士人领袖,官至兵部尚书、云贵总督,一个为湖北学政,经世派重要人物。其弟贺桂龄是道光年进士,与李鸿章、沈葆桢等同榜,官至潮州知府同知。
道光十年(1830),贺氏兄弟回湘丁母忧,贺熙龄成为长沙城南书院山长。这期间,罗氏后人罗汝怀成了贺熙龄的弟子,随后又成了他的姻亲兄弟。在城南书院读书期间,33 岁的罗汝怀获选拔贡,次年就可进京廷试,若能高中,将直接进入仕途。可不幸的是,这时他妻子周诒絜去世。罗汝怀的这个人生转折,无形中也成为罗贺两家关系更进一步的节点。罗汝怀续弦,继室正好是贺长龄继室陈夫人的妹妹,他们成为连襟。这一下子提升了罗汝怀的辈分。
这时候,贺家的社会关系网已经遍及当时有名望的各大世家。罗宏查阅贺氏族谱发现,贺长龄八兄弟以联姻的方式串起了十多位尚书、督抚级别的显赫人物及家庭,'' 可以说是那个年代的士人领袖 ''。在湖南,贺熙龄执掌城南书院八年,又培养出左宗棠、邹汉勋、丁取忠等优秀学子,这些层层叠叠的关系网,使贺家成为湖湘英杰集团最中心,拥有最高的话语权。
而陶澍、左宗棠、曾国藩、胡林翼、彭玉麟、何凌汉、劳崇光、罗泽南、邓显鹤、唐鉴、江忠源、刘蓉、郭嵩焘、魏源、黎培敬、丁善庆、郑敦允等湖湘一流英杰人物及家族,都与贺家有姻亲、师友关系。罗汝怀的适时而入,让鼓磉洲罗氏顺理成章地进入贺家圈子。罗贺两家的缘分延续了两百余年。
03
跟郭嵩焘、张百熙家族联姻
延续晚清家族兴旺
1837 年,33 岁的罗汝怀在城南书院获选拔贡,21 岁的郭嵩焘中举,这一年,他们相识。比郭嵩焘大一轮的罗汝怀称其为 '' 同年 '',两人后来成为至交,进而成为亲家。
其实,罗郭两家的缘分并不始于此,而始于郭嵩焘曾祖父郭熊和罗典。富甲一方的郭熊是罗典的密友,他去世后,罗典亲自为他写了祭文。在罗典执掌岳麓书院的 27 年里,郭熊的儿子郭缄世、侄儿郭世偁、侄孙郭家暄都中了举人,是罗典的得意门生。到郭嵩焘兄弟时,他们又是欧阳厚均的弟子,也相当于罗典的再传弟子。罗汝怀大概怎么也没想到,族祖罗典早已为其和郭氏兄弟铺好了缘分。
这份难能可贵的信任和鼓励让罗汝怀很感动,后来,罗汝怀将三女儿嫁给了郭嵩焘弟弟郭昆焘的儿子。两人友情升华,成了亲家。往后,罗汝怀族孙罗正均又成了郭嵩焘弟子,罗郭两家的世交、同事、师生、姻亲关系,绵延了六代人。
鼓磉洲罗氏的姻亲关系还涉及长沙县的张百熙家族。这是两个教育世家的结合,典型的门当户对。
被称为 '' 中国大学之父 '' 的张百熙是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他曾当过清朝五个部的尚书,名气很大。张氏家族人才辈出,他祖父张再英是嘉庆年间进士,官至广东海丰知县,伯父张沄是咸丰进士,官至山西道御史,父亲张启鹏是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曾执掌澧阳、石鼓书院多年,是湖湘有名的教育家,他跟罗汝怀不仅是教育界的同行,还是诗友。也因这层关系,他们结成儿女亲家。罗汝怀将长女嫁给了张启鹏次子张璟同(张百熙二哥)。后来,罗汝怀的堂侄孙罗正宽,又娶张璟同之女,两家亲上加亲。
04
联姻编织的社会关系网不断扩大
鼓磉洲罗氏和湘潭黎氏的联姻也要归功于罗汝怀。
1833 年,罗汝怀的密友黎光曙中进士,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黎氏家族开始在湖湘世家中崭露头角。再往后,其长子黎福畴、侄儿黎培敬均中进士,黎福畴为曾国藩的军需官,后官至宁国知府,黎培敬官至贵州、江苏巡抚。黎家三进士之后,人才辈出,至民国时,黎氏后辈黎锦熙、黎锦晖等八兄弟在不同领域取得耀眼成绩,被誉为 '' 黎氏八骏 ''。
黎家显望时,鼓磉洲罗氏已经进入湖湘精英群体圈。罗汝怀虽比黎光曙小九岁,但此时,他已经跻身于湖湘文化中心圈,颇有名气。两人都爱好诗歌,经常诗歌唱和不断。黎光曙去世后,罗汝怀还为他作传。他们的友谊在黎光曙长子黎福畴娶了罗汝怀侄女后,也顺理成章变成了亲家。罗黎两家的关系一直很亲密,黎福畴 48 岁病故于安徽,罗汝怀儿子罗萱正探望曾国藩,立即决定返程,一路风尘,护送堂姐夫灵柩回湘潭。罗汝怀亲自为侄女婿写墓志铭。此后,罗黎两家一直保持世交关系。
鼓磉洲罗氏和王闿运家族也有三代姻亲的关系,罗汝怀堂姑妈嫁给了王闿运的堂祖父、国学生王之林,他堂姐又嫁给了王之林的儿子王士箴(王闿运堂叔)。若按辈分,王闿运要叫罗汝怀为姻舅。他少年时跟罗汝怀儿子罗萱,侄子罗芝、罗藩等交往甚密,可能罗汝怀还是他老师。往上溯源,鼓磉洲罗氏跟湘潭黄玉铉家族、石仑森家族也是亲家。罗氏族人罗作元娶湘潭世家黄氏之女,其曾祖父黄玉铉、祖父黄绳宪、父亲黄中谦均是湖湘名士。
黄玉铉又是湖湘传奇人物。吴三桂兵乱湖南时,年过七旬的他带着两个仆人逃难,竟然挑着两大箱子书,在颠沛流离中 '' 吟诵不辍 ''。这次兵乱后,当地豪强乘机圈地,田地均入富室,贫民衣食无着落,黄玉铉四处奔走,为民请愿,迫使朝廷做出改正,贫民对他极为感激。他以慈善闻名,康熙四十六年 ( 1707 ) ,湖南大灾,饿殍遍野,他用自家储蓄赈灾,救活数万人。
罗作敬迎娶的湘潭石氏,其家族也很有名望。她的高祖石万程是明代进士,官至徽州、常州知府,祖父石仑森虽为秀才,却因康熙年间上京告御状,揭发湘潭知县重刑逼征事件而闻名天下,后被官府报复构陷遇害。石氏族人虽因祖辈参与的历史事件受到牵连,但到嘉庆年间,族人石承藻中了嘉庆十三年(1808)的探花,他也是罗典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只是嘉庆末年因卷入湘潭土著与江西客商殴斗事件被贬,一蹶不振,石氏家族昔日荣光也日渐没落。
此外,鼓磉洲罗氏跟湘乡龙骧家族,乃至广东潮汕陈氏家族也有联姻。不仅如此,这张因联姻编织的社会关系网又通过其他家族的姻缘线继续延展开去,它的轨迹也是罗家家族利益和话语权的扩张轨迹。在旧时宗法社会,联姻是传统中国家族的一种重要的利益互联方式,更是传统中国社会的重要组织方式。正因为联姻这张坚韧的 '' 网 '',鼓磉洲罗氏历经 500 多年风雨仍然显望于湖湘大地。
湘潭县第一中学2014年高考喜报
金霞砥砺争日月,湘水流金续辉煌。我校2014年高考大获全胜,创全市“十六”连冠辉煌。
★优生成绩特别突出,有6名同学可望被清华、北大录取。其中吴尚泽同学670分(属校长实名推荐对象中的特优生,只需522分即可录取北京大学),成星同学699分(含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加20分),陈筱薷同学698分(含清华大学领军计划特优生加分45分),谢天佑同学688分(含清华大学物理科技营特优生加分60分),刘澎同学679分,黄文腾同学674分。
★600分以上的特优生人数为139人,占全市451%,遥居全市第一。
★一批本科上线661人,二批本科以上上线人数1212人,一、二本上线率为8042%,一二本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均以绝对优势领跑全市。三批本科以上上线人数1401人,本科上线率9297%。
★全市理科前十名的我校占7人,全市文科前十名的占4人。进入全市文、理科前50名我校共占47人,进入全市文、理科前100名我校共占87人,遥居全市第一。
为此,校长赵罗海、书记齐国亮率全校师生向全县人民报喜。衷心感谢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和广大家长的关爱与支持。我们决心乘势而上,努力奋斗,为建设教育强县再立新功。
湘潭县第一中学
2014年6月25日
附:特优生名单(600分以上)
理科:121人
吴尚泽670(属校长实名推荐对象中的特优生,只需522分即可录取北京大学)
成 星699(含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加20分)
陈筱薷698(含清华大学领军计划特优生加分45分)
谢天佑688(含清华大学物理科技营特优生加分60分)
刘澎
679
黄文腾
674
王子豪
666
周乐胜
664
宋倩
663
刘典傲
660
唐文韬
657
胡奕奕
657
童洲星
649
杨玉婧
648
肖洁
646
胡定一
643
刘柘林
643
王堃
642
胡玉洁
642
黄兆轩
641
张紫芸
641
刘昀宗
640
李征杰
638
黄劲羽
638
郭星源
638
刘妍
638
周素清
637
傅迪宏
636
张昴定
636
周天若
635
廖木紫
635
陈日新
633
许洋
633
钱子轩
632
唐语谦
632
肖司辰
632
谭瑞林
632
胡有
630
李青霖
630
王聃雪
629
朱蓉
628
陈楚轩
627
杨苗苗
627
曾岚林
626
李文彬
625
曹世琛
625
黄钊
625
李倩
625
张明凯
625
何谜
624
张思哲
624
颜俊
623
吕泊村
623
谭朝
622
邓慧
622
赖伊璠
622
刘超
622
欧阳嘉永
621
王素礼
620
雷梦婷
619
邹锐
619
梁赵
619
刘双名
618
胡自溪
618
黄成越
617
黄宇轩
617
曹天承
617
楚盛
617
张宇凡
616
何升级
616
王臻妍
616
李冬阳
615
尹锋
615
周游
615
王子豪
615
戴雪辉
614
曾庆宏
614
胡象
614
张逸飞
613
陈一君
613
罗姝晨
613
王敏
613
黄柯
612
金照南
612
罗迪
611
刘学文
611
戴雨龙
611
李思勤
610
董尚懿
610
许美静
610
张鸿轩
609
宋芯瑀
609
吴紫薇
609
朱文星
608
曾佳
608
李瑞丰
607
刘旺
607
许立慧
607
彭晓宁
606
杨湘玉
606
陈凯
606
赵鑫
606
郭迪
606
郭卫民
605
李薇薇
605
严文高
605
冯炜南
604
唐雅倩
604
姚彤
603
丁炜秦
602
吴一夫
602
朱劲轩
602
郭婷
602
刘希宇
601
徐格睿涵
601
邓阳歌
601
邹敏浩
601
王林丛花
601
张玮嘉
600
贺楚芳
600
马康龙
600
文科:18人
赵思粤
639
黄慧湘
637
蒋伊宁
633
刘玉莹
633
毛闪欣
624
肖壮
620
郑茂
620
赵磊
618
黄榕
618
邓瑶
613
李晴
610
唐吉
607
邱熙洁
606
卜凡
605
王倩
604
邓强
603
周书哲
600
曾晟懿
600
煌煌荆楚吟·长沙之旅·长沙·长沙说沙古城稽古
长沙是我国二十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位于湘中偏北,湘江下游河谷两岸,自古舟楫便利,形势险要。古人云:长沙为湖南的襟要,“指顾伸缩,皆足有为。南出可拊韶州之项背,东顾则章贡(泛指江西)肘腋可抉,西下则黔巫(指贵州)之咽喉可塞,争南服者,不得长沙,无以成席卷之势”。故长沙素有“荆豫唇齿,黔粤咽喉”之称,历来为中南重镇和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楚得其地而能称雄于江汉之间,秦白起先据长沙而得取川黔。长沙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属中亚热带绿阔叶林带,温和多雨,四季分明,终年披绿,物产丰富。《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云:“长沙,楚之粟也。”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长沙即成为楚国的粮仓。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和先民们的辛勤开拓,使长沙自古就成为湖南腹地古潭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今仍是湖南省的省会。
这样一块风水宝地,何以与“沙”结缘的呢《通典·州郡》载,“长沙”一名取意于天子祷于山东万里沙祠的典制。《太平寰宇记》云:“东方朔记南郡有万里沙祠。自湘川至东莱,地可万里,故曰长沙。”也有古籍谓此名乃是应兆于天上轸宿旁“长沙”小星的祥瑞,故长沙又称“星沙”……可当地人却说,长沙长沙,就因为从前这里有一条比现在水陆洲长得多的沙洲。
谷郎沙洲除孽龙
相传那时湘江中游一带,上起湘潭,下抵湘阴,百余里都是沙洲。洲上沙丘连绵,寸草不生,时而还洪水漫卷,一片汪洋。原来它是一条孽龙的化身,洪水即是它口中所啧吐。一日薄暮,洪水又泛滥成灾。一个叫谷郎的牧羊人因家园被毁,便在山上歇宿。正欲解酒葫芦呷酒御寒,一身材魁梧、容貌丑陋的汉子向他索酒,接过葫芦,一饮而尽。那汉子酒醉失言,露其雷神身分。机智的谷郎趁他酣睡之机,披起他的神衣飞至长洲中央,用他的神锤神錾,将孽龙断成数段。鲜血浸透沙土,茫茫沙滩化成许多小洲,这便是以后的马洲、鹅洲、牛头洲、水陆洲、傅家洲等。这些洲后来有沉有浮,有断有续,到明清之际逐渐自南而北合为牛头洲、橘子洲、傅家洲。不久,牛头洲又与橘子洲首尾衔接,即为现代之橘子洲。由于龙血的滋润,沙洲成为肥美沃土家园。谷郎则成了山神,湘江岸边的谷山是他的化身,附近团山、尖山是他降龙所用的锤、錾。
长沙沙水水无沙
长沙说沙,还得说到白沙井。白沙井在城南回龙山下有井四口,每口各边长度不及半米,却四季不竭不溢,随舀随涨。因其水自沙石中渗出,故名“沙水”。然而,此水正如昔日井旁龙王庙中“常德德山有德,长沙沙水无沙”一联所云,出于沙而无沙。不仅无沙,而且极其清冽美味,《长沙府志》说它“汲之,桶底浮于桶面”;《湘城访古录》云:“其泉清香甘美,夏凉而冬温。煮为茗,芳洁不变。为酒不酢不滓。浆者不腐。为药剂不变其气味。霍乱吐泻,一饮良已。”用白沙井水酿出的酒自古有名。晋代文学家谢惠连赋中即有“饮湘吴之醇酹”之吟。杜甫《发潭州》诗亦有“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之唱。今之名酒“白沙液”,采用白沙井水,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吸取我国“八大名酒”的工艺特色,使其香既有泸州大曲的浓香,又有茅台的酱香。唯其如此,白沙井曾被誉为“长沙第一泉”、“天下第一泉”,也有将其与济南趵突泉、杭州虎跑泉、贵州漏趵泉并称为天下四大名泉的。文人墨客们更将其雅称为“星泉溥润”、“玉醴流甘”。
既是“沙水”何以无沙呢这自然是由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决定的。然而,民间则说白沙井之“沙”与自然界的沙并无关系,而是因其上应星宿。潇湘属翼轸二星,长沙一域所上应者为轸星侧之小星长沙星,而具体对应点则正是白沙井。民间也有说白沙井之“沙”和白沙姑娘有关:早先此处既没有山也没有井,当地百姓吃水用水全靠一口水塘。但它不久即为一黑龙所糟踏。一天,一丹顶白鹤因误饮塘水而中毒,幸得当地老农相救。白鹤病愈飞走几天后,一位名叫白沙的姑娘来这里开起了面铺。黑龙闻讯化身一黑汉子前来调戏,白沙姑娘以面条招待。黑汉子吞咽之间,姑娘轻拂掸尘,面条顿时变成一串铁链,牵住黑龙肚肠。姑娘将筷子插地变作拴龙铁柱,随即又招来一座小山压住黑龙,并令其喷吐清水。就在乡亲们惊诧之际,白沙姑娘寂然无影,镇龙的小山下却出现了这口水井。为纪念白沙姑娘,人们便将其唤做“白沙井”。
万年沧桑一瞬间
长沙及其所在的古潭州历史久远。考古工作者在湘乡岱子坪、浏阳城郊等新石器时代原始村落遗址发掘出的大量实物资料表明,早在一万年以前,这一带就有了原始人群的足迹。距今五千年左右,这里更成为先民们繁衍生息的广阔天地。相传作为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的炎帝神农氏即安息于此地。
神农之后,唐尧列三苗部落首领为诸侯,长沙,即如《禹贡》所载,属“古三苗国”。后虞舜南巡过此,为韶山秀色所迷,欣然奏起至美韶乐,引来凤凰来仪,致使韶山美名留传至今。禹定九州,此地属荆州之域。
商、周时期,长沙已为物产丰茂之地。《逸周书·王会篇》所列各地贡物中已有“长沙鳖”之名目。物从地名,这是“长沙”始见于古文献之中。至春秋战国,长沙更成为楚之重镇和粮仓。从数十年来这一带两千余座楚墓中发掘出土的天平、毛笔、书画、竹简、玉石、兵器、漆器、青铜器皿、竹木制品等珍贵文物来看,当时长沙的经济、文化、军事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且已逐渐形成城邑的雏型。
秦统一中国以后,划天下为三十六郡,长沙及其周围九县被设为长沙郡。治所定名湘县,即后来的长沙县。此为长沙正式列入地方行政系统之始。汉朝建立,高祖以番阳令吴芮平秦有功,封为长沙王,改湘县为临湘县,并始筑城垣,于是长沙始为一诸侯国之都城。有史可查的长沙古城,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
长沙汉代遗迹有定王台、马王堆、贾谊故宅等。汉末三国鼎立,长沙战事频仍,今犹有捞刀河,关公渡等遗迹。
三国归晋,武帝封其第六子司马乂为长沙王,后乂因参加“八王之乱”而被杀。此后朝廷不再封王。东晋时,名臣陶侃曾为长沙郡公,政绩卓著。至宋齐梁陈四朝,各封其皇子或皇兄为长沙王。长沙或国或州或郡,治所均设在临湘县(今长沙)。隋开皇九年(589)撤湘州,取古“昭潭无底”(湘水最深处,湘潭昭山脚下)之意,更名为潭州。隋炀帝“罢州置郡”,复称长沙郡,并改临湘县为长沙县。唐初,长沙郡复为潭州。开元时,全国划为十五道,潭州属江南西道。道设节度使,总揽所属州县军政大权,潭州有钦化军节度使,后称武安军节度使。
北宋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长沙归属于中央统一的政令之下。改唐的道为路,至道三年(997)长沙属荆湖南路,为潭州长沙郡,仍治长沙县。由于社会在对外屈辱中初呈安定,地方讲学之风渐起。开宝九年(976),岳麓山创建岳麓书院,到南宋经朱熹、张栻主持,成为名山学府,追美洙泗,冠绝一时。不久,国势日衰,民族危亡之中,不少志士在长沙奏响了一曲动地悲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辛弃疾和李芾。今留有营盘街、熊湘阁等遗迹。
元代行政建制又变,并荆湖南路、荆湖北路和广南西路为湖广行中书省,改潭州为潭州路,后又改天临路,治所长沙。至明,长沙属湖广布政使司。洪武二年(1369)改天临路为潭州府,五年更名长沙府,府治长沙县,领十一县一州。守御指挥邱广改建长沙城府,将前朝土城全部改为石基砖墙,合城九门,每门皆设城楼,门外各有月城,城外筑有隍池。与此同时,皇子皇孙先后被封为长沙藩王。王府之大,几占全城十之六七。现市内一些街道名称仍标示出当年王府的亭馆楼阁之所在。明末,张献忠攻破长沙,尽逐藩王。后李自成兵败,清兵席卷南下。1649年,清军至湘潭,明守将弃城鼠逃。明督师大学士、定兴侯何腾蛟与李自成余部合作抗清,被捕身死。壶山有其衣冠冢。
清初,长沙府依旧。康熙三年(1664)始分置湖南布政使司,称湖南省,省治、府治、两个县治,均置长沙。顺治十一年(1654),洪承畴以明藩王府砖石加修城垣,并增开四门。咸丰二年(1852),巡抚骆秉章为防太平军,又大加修筑。同年,太平军进逼长沙,在城垣及水陆洲等处与清军鏖战。西王萧朝贵饮弹阵亡于天心阁。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光绪二十九年(1903),据《中日通商行船续约》第十款,开放长沙为通商口岸。在外侮日亟之时,梁启超、谭嗣同等志士仁人,以长沙为中心,积极倡导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时,长沙为最先响应武昌起义的英雄城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