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被推翻的王室家族现在都怎么样?有后人吗?

欧洲被推翻的王室家族现在都怎么样?有后人吗?,第1张

玫瑰战争

英国封建贵族的葬礼

1337年至1453年间,英国和法国断续进行了长达百年的战争。在这百年战争中,英 国的各封建贵族都建立有自己的武装。这种武装力量体制同外敌作战也许还管用,但对 于维护内部政权来说不啻是一种祸根。在这百年战争之后,英国内部各封建贵族利用自 己手中握有的武装蠢蠢欲动,企图掌握国家的最高统治权。经过一番分化组合,贵族分 为两个集团,分别参加到金雀花王朝后裔的两个王室家族内部的斗争。其中,以兰开斯 特家族为一方,以红蔷薇为标志;以约克家族为另一方,以白蔷薇为标志。这两个封建 集团之间为争夺王位继承权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自相残杀。由于这次战争以蔷薇为标志, 所以称为“蔷薇战争”。蔷薇又名玫瑰,所以也叫“红白玫瑰战争”。

1327—1377年是英国历史上金雀花王朝爱德华三世在位时期。1376年长子爱德华死 后,王位几经更替,传位于亨利六世。 在百年战争中,英国遭到惨败,这不仅引起农民而且也引起富裕市民和新兴中小贵 族的不满,因而爆发了农民起义。

起义军处死了一批罪大恶极的贪官污吏,吓坏了新兴中小贵族和富裕市民,他们寄 希望于改朝换代,因而支持约克家族夺取政权。1455年,亨利六世患病,约克家族的理 查公爵被宣布为摄政王。兰开斯特家族对此不能容忍,依靠西北部大封建主的支持,废 除摄政,双方的长期混战从此开始。

1455年5月,亨利六世下令在莱斯特召开咨议会。约克公爵以自己赴会安全无保证 为理由,率领他的内侄、骁勇善战的沃里克伯爵及数千名军队随同前往。亨利六世在王 后玛格利特和执掌朝廷大权的萨姆塞特公爵的支持下,也率领一小股武装赴会。5月22 日,双方在圣阿尔朋斯镇附近相遇。约克公爵于上午10时下令向抢先占据小镇的亨利六 世军队发起进攻。经数次冲锋,亨利六世的军队招架不住,吃了败仗,死亡约100人, 亨利六世中箭负伤,藏在一个皮匠家中,战斗结束后被搜出抓获。

1460年7月10日,双方在北安普顿发生第二次战斗。战斗中又是沃里克伯爵率军打 败了兰开斯特军队,随军的亨利六世再次被抓住。这两次胜利冲昏了约克公爵的头脑, 他未与亲信贵族磋商就提出了王位要求,迫使亨利六世宣布他为摄政和王位继承人,这 就意味着亨利六世的幼子失去了王位继承权。王后玛格利特闻讯大怒,她从苏格兰借到 一支人马,集合了追随兰开斯特家族的军队,在约克公爵的领地骚乱。约克公爵匆忙凑 合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前去征剿,由于轻敌冒进,被包围在威克菲尔德城。12月30日, 在内外夹攻下的约克军四散逃跑,约克公爵及其次子爱德蒙被杀死,约克公爵的首级还 被悬挂在约克城上示众,并扣上纸糊的王冠,用以讥讽。

但约克公爵19岁的长子爱德华于1461年2月26日进入伦敦。3月4日,他在沃里克伯 爵和伦敦上层市民的支持下自立为王,称爱德华四世。他知道玛格利特决不肯罢休,遂 在一些大城市召集到一支部队,向北进发,去打玛格利特。

1461年3月29日,双方在约克城附近展开决战。兰开斯特军队有2.2万余人,远远 超过了约克军。当时兰开斯特军队处于逆风之中,扑面的风雪打得他们睁不开眼睛,射 出的箭也发挥不出威力。而约克军队则借强劲的风力增加了发射弓箭的射程,并蜂拥冲 上山坡,使兰开斯特军队损失惨重。

兰开斯特军队为扭转被动的防守局面,决定向山下的敌人发动反攻,双方一直激战 到傍晚,仍然难分胜负。这时,约克军队的后续部队赶到,这支生力军向兰开斯特军队 未设屏障的一侧发动进攻。兰开斯特军队抵挡不住,被迫退溃。约克军队一直追杀到深 夜。玛格利特带着亨利六世和少数随从仓皇逃亡苏格兰。 这次战役的胜利使爱德华四世的王位暂时得以巩固。 1465年,亨利六世再次被俘,被囚禁在伦敦塔中,玛格利特只好携幼子逃往法国。

玫瑰战争中这几次大战役,都使用当时特有的战法,即双方骑士乘马或徒步进行单 个分散的搏斗。通过交战,双方共损失5.5万人以上,半数贵族和几乎全部封建诸侯都 死掉了。

在以后的战争过程中,约克派内部矛盾激化起来,最高统治权几度易手,集中表现 在爱德华四世和沃里克伯爵的斗争上。爱德华四世趁沃里克不在伦敦之际,召集一支部 队离开伦敦北行,他一面镇压北方叛乱,一面迅速扩军。沃里克在爱德华的大军面前不 得不逃亡,投靠法王路易十一。不久,沃里克在路易十一支持下,卷土重来,打回英国。 这回轮到爱德华四世逃亡,他逃到尼德兰,依附于他妹夫勃艮第公爵查理。

1471年3月12日,爱德华四世利用英国人对沃里克普遍反感的情绪,亲率军队与沃 里克在伦敦以北的巴恩特决战。

爱德华四世共有9000人的军队,而沃里克却有2万人的军队,由于力量悬殊,爱德 华四世决定先发制人,清晨4时许,他率军在浓雾中发起攻击。沃里克本人被杀,其部 下战死者达1000人。接着在5月4日,爱德华四世又俘获了从南部港口威第斯偷偷登陆的 玛格利特王后,将她和她的独生幼子及许多兰开斯特贵族杀死。之后又秘密处死了囚禁 的亨利六世。

至此,兰开斯特家族被诛杀殆尽,只有远亲里士满伯爵亨利·都铎流亡法国,他声 称自己是兰开斯特家族事业的继承人。

1471—1483年,英国国内恢复了和平,爱德华四世残暴地惩治了不顺从的大贵族。 1483年4月爱德华四世死后,其弟理查登上了王位,他也同样使用残酷和恐怖的手段处 决不驯服的大贵族,没收其领地。他的所作所为,反而促使兰开斯特和约克家族都联合 在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铎周围来反对他。1485年8月,理查同亨利·都铎的5000人 的军队激战于英格兰中部的博斯沃尔特。战争的紧要关头,理查军中的斯坦利爵士率部 3000人公开倒戈,约克军遂告瓦解,理查三世战死,从而结束了约克家族的统治。出身 于族徽为红玫瑰的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铎结束了玫瑰战争,登上了英国王位,称亨 利七世。为缓和政治紧张局势,他同爱德华四世的长女伊丽莎白(约克家族的继承人) 结婚后,将原两大家族合为一个家族。

在这次战争中,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同归于尽,大批封建旧贵族在互相残杀中或阵亡或被处决。新兴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力量在战争中迅速增长,并成了都铎王朝新建 立的君主专制政体的支柱。从这个意义上说,玫瑰战争是英国专制政体确立之前封建无政府状态的最后一次战争。恩格斯说:“英国由于玫瑰战争消灭了上层贵族而统一起来了。”这对于英国历史发展来说, 无疑是一件幸事。随着政治的统一,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封建农业开始 向资本主义农业转变,导致英国农村出现了许多资本主义农场,出现了一批与资本主义密切联系的新贵族,他们把积累起来的资本直接或间接地投入工业,使得英国工业、手 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当今世界除了中国,还有很多国家都已经废除君主制。既然一个国家废除君主制,那这个国家就有末代皇帝或末代国王,正常情况下也就有末代皇后或末代王后,欧洲国家意大利是其中一个。

现在给读者们介绍的历史人物,是意大利的末代王后,她的名字叫玛丽·何塞·夏洛特·苏菲(以下简称“苏菲王后”)。

之所以要介绍苏菲王后,是因为她与很多末代王后不同。苏菲王后戴上后冠27天,就因为意大利废除君主制而随意大利末代国王流亡国外,也就是说她只做了不到一个月意大利王后,是欧洲在后位时间最短的王后。

意大利末代王后玛丽·何塞·夏洛特·苏菲

苏菲王后出身非常高贵,她是比利时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第三代国王阿尔贝一世的独女,换句话说,她是比利时公主,集高贵与美貌于一身。因为欧洲各国王室联姻是传统,阿尔贝一世亲自为爱女选择了意大利萨伏依王朝第三代国王维托里奥三世的独子,也就是未来的意大利末代国王翁贝托二世。

1930年,26岁的翁贝托二世与24岁的苏菲王后结婚,苏菲王后成为意大利的王太子妃。婚后,翁贝托二世与苏菲王后育有一子三女。

维托里奥三世是一个在内政外交都比较失败的国王,他纵容一战后在国内滋生的法西斯主义,还提拔臭名昭著的墨索里尼上台。自从墨索里尼掌权后,他逐渐架空王室的权力,令意大利变成法西斯国家。墨索里尼还跟德国纳粹党党魁希特勒勾结,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翁贝托二世与苏菲王后结婚

二战爆发后,当时作为王太子妃的苏菲王后的娘家比利时宣布中立。玛丽王后从小受家庭影响,她爱好和平,讨厌战争给人间带来悲剧,与王太子翁贝托二世一起反对意大利参战,但因为王室的权力早已被墨索里尼架空,两人反对战争的呼声在意大利相当无力。

翁贝托二世和苏菲王后向维托里奥三世请求罢免墨索里尼,但墨索里尼得知后恼羞成怒,强行把翁贝托二世送去战场,并软禁了苏菲王后,禁止她再出现在公众场合。苏菲王后就这样被软禁了几年,直到墨索里尼在1943年倒台。

有传言说,高贵美艳的苏菲王后在软禁期间,遭到墨索里尼强行侵犯,但这种传言没有得到证实。

苏菲王后

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意大利群情汹涌,意大利人纷纷指责国王维托里奥三世,指责他扶植墨索里尼上台,把意大利带入法西斯国家。面对种种压力,维托里奥三世在1946年5月16日宣布退位,由翁贝托二世继承王位,此时40岁的苏菲王后终于戴上后冠,成为意大利王后。

但维托里奥三世的退位没能平息众怒,意大利人强烈要求萨伏依王朝下台。到了6月13日,做了27天国王的翁贝托二世在强大的压力下宣布退位,意大利萨伏依王朝至此覆灭,戴上后冠27天的苏菲王后也不再是王后,是欧洲在后位时间最短的王后。

与很多末代王室一样,意大利王室也被意大利人赶出国门,永久不得返回意大利,苏菲王后被迫跟随翁贝托二世流亡国外,两人回过苏菲王后的娘家比利时,也去过西班牙和瑞士等国家。翁贝托二世和苏菲王后一直有个愿望,希望有生之年能回到祖国意大利。

翁贝托二世与苏菲王后及子女们流亡

可惜,直到1983年翁贝托二世病死,他都没能得到返回意大利的批准。苏菲王后没有放弃,一年又一年争取,终于在1988年得到返回意大利的批准,此时已经82岁的苏菲王后带着翁贝托二世的骨灰回到阔别42年的祖国。

直到2001年,苏菲王后因为健康问题在意大利都灵离世,终年95岁高龄。意大利 特别为苏菲王后发言哀悼,以纪念自己国家这位末代王后玛丽·何塞·夏洛特·苏菲。

关于意大利末代王后玛丽·何塞·夏洛特·苏菲,意大利**《意大利末代皇后》有精彩演绎。

**剧照

  意大利航海家。生于意大利热那亚,卒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 Valladolid。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达等岛。在帕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陆。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达连湾2000多千米的海岸线;认识了巴拿马地峡;发现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纬度吹东风,较高纬度吹西风的风向变化。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旧大陆与新大陆的联系。他误认为到达的新大陆是印度,并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

  哥伦布十分推祟曾在热那亚坐过监狱的马可.波罗,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想往印度和中国。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都遭拒绝。一方面,地圆说的理论尚不十分完备,许多人不相信,把哥伦布看成江湖骗子。一次,在西班牙关于哥伦布计划的专门的审查委员会上,一位委员问哥伦布:即使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回到出发港,那么有一段航行必然是从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么能爬上来呢?对此问题,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哥伦布也只有语塞。另一方面,当时,西方国家对东方物质财富需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黄金。其中香料是欧洲人起居生活和饮食烹调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产。当时,这些商品主要经传统的海、陆联运商路运输。经营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团也极力反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计划。哥伦布为实现自己的计划,到处游说了十几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后慧眼识英雄,她说服了国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资助哥伦布,使哥伦布的计划才得以实施。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杨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哥伦布以为到达了印度。后来知道,哥伦布登上的这块土地,属于现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他当时为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 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回到西班牙。此后他又三次重复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后来,一个叫做亚美利哥的意大利学者,经过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伦布到达的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新的大陆。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但是,这块大陆却用证实它是新大陆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亚美利加洲。后来,对于谁最早发现美洲不断出现各种微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结论是不容置疑的。这是因为当时,欧洲乃至亚洲、非洲整个旧大陆的人们确实不知大西洋彼岸有此大陆。至于谁最先到达美洲,则是另外的问题,因为美洲土著居民本身就是远古时期从亚洲迁徙过去的。中国、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达美洲也是极为可能的,但这些都不能改变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

  哥伦布的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使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那以后,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 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一种全新的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时代的影响

  1451年哥伦布生于意大利的热那亚。哥伦布在青年时代没有受到过多少正规教育。虽然他的父亲是一个著名的纺织匠,但哥伦布对航海和来往于地中海之上的商船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哥伦布25岁那年,也就是1476年,满头红发,身材高大的他随着一艘沉船的残骸安全地游到了葡萄牙。以后的几年,他就住在葡萄牙并且结了婚,有了孩子。可是不幸的是,他的年轻的妻子不久就死了。本可以在葡萄牙近海的商船上继续稳稳当当地做水手度日的哥伦布却总是梦想得到财富和荣誉,憧憬着西边的神秘的地方。

  《马可·波罗游记》一书是哥伦布少年时代就喜欢读的,后来他不仅精读了此书,并且还做了研究。一部拉丁文的《马可·波罗游记》至今还保存在坐落于西班牙塞维尔的哥伦布纪念馆中,书上还保存着许多哥伦布的眉批。哥伦布喜欢读这本书的缘故不仅是此书像《天方夜谭》一样有趣,更是由于这本书合乎他的做为一个拜金狂的理想。他对书中描写的地方非常仰羡,他仰羡中国和印度的珠宝金银,但使他最欣羡不已的是其中对日本的描述。

  没有到达日本的马可·波罗是根据传闻写了关于日本的几章。根据他的记述,日本位于距中国海岸2400公里的海上,国内有取之不尽的黄金。但是,因为国王不允许输出黄金,所以到那里做生意的商人很少。在那个充满黄金的日本国里,用黄金盖成了国王的宫殿,在宫中用4厘米厚的金砖铺起了道路以及房间的地板,甚至用金子做窗户框。并且在那里还到处都能采集到玫瑰色的珍珠,人们要把一颗珍珠放在土葬时死人的嘴里。书中记叙了元帝国皇帝发动对日本的战争是由于听信了传闻所致。

  哥伦布处心积虑地要闯出一条抢先到达东方的航路,梦想达到忽必烈没有达到的目的。他曾在一封信中说自己日夜祈求从上帝那里得到产金的土地,在信中他写道:“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了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另外,哥伦布的好奇心也被他博览群书和长期的航海实践所搏动着。在他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自年轻的时候出海以来,至今还不曾离开海上的生活。这种职业,似乎使所有干这一行的人,都产生了一种想知道世界奥秘的心情。”

  1476年,哥伦布加入了一只法国的海盗船队。在一次攻打意大利船只的战斗中,他所乘的船起火下沉,他跳海逃生,在海中他游了很长时间到达了葡萄牙。哥伦布认为他能大难不死并且到达了葡萄牙都是上帝对他做的安排。

  在葡萄牙这一“探险者”的国度里,哥伦布学到了很多航海知识,知道了怎样使用罗盘、海图和各种新航海仪器,获得了怎样利用太阳、星星的位置来确定船的位置的方法,并且随船参加了多次的远洋航行。有一次,他获得了一个航行到冰岛的机会,他到达冰岛后又继续航行了160公里,这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哥伦布后来西航的志向。但对他有更大感召力的可能是关于北欧海盗的故事。

  北欧海盗原意是“居住在海湾的人”,由于北欧海盗的原字是Vikings,所以许多书上也译作“维京人”。公元800~1500年间,由于人口增长很快再加上内部政治动乱,北欧地区一些善于航海的瑞典人、丹麦人、挪威人,往往结队出海去寻求新的生路。他们在海上横行一时,拦截来往商船,袭击别国海岸进行掠夺,有的人也经商和探险。所谓“海盗时代”就是欧洲中世纪史学家对这一时期的称呼。

  公元900年左右挪威的维京人到达格陵兰并且把居民点建在了西海岸,这是他们的许多探险活动的一次。公元1000年前后,由冰岛人莱夫·艾列克逊带领的一批人乘船从格陵兰出海,到达了北美海岸。由于他们在那里发现一种很像葡萄样的藤科植物,就把这儿称为“酒的土地”音译就是“汶兰”,现在的圣劳伦斯河的河口一带可能就是那时“汶兰”一带。由于遭到当地土著人的袭击使他们要在那里建立居民点的打算没能实现。

  对于许多人只当故事听的艾列克逊探险到汶兰一事,哥伦布却深信不疑。他坚信横跨大西洋可以到达陆地,并且认为“汶兰”就是东亚的某一国家。从一些传闻中,哥伦布更坚定了他的想法。那就是在连续强西风的时候,海上有时飘 来一些尸体,这些尸体既非欧洲人也不是非洲人的尸体。对此,哥伦布认为那就是居住在大洋对面亚洲人的尸体。

  除了哥伦布认为自己是上帝选定的神舟——载运基督者,要去完成一项发现“新天新地”的使命这些神秘的,妄自尊大的灵感之外,更重要的是古希腊学者波昔多尼指出的大地的球形说以及中世纪思想家培根关于地球概念的影响,这一切都促使他去冒险。

  在1474年哥伦布从故乡意大利写给著名的天文学家、兼地理学家托斯康内利的信中,他就曾询问过从海上到达印度的最短航线。这位学者指出:“通过大西洋到达黄金和香料的王国是一条比葡萄牙人所发现的沿非洲西海岸的道路更短的途径。”随信还给他寄来了一幅示意图,并且对路程进行了推算。哥伦布根据《旧约》经外书中记载的:“到了第三天,你应将水集合于大地的第七个部分,使其余的六个部分干涸。”对地球的大小做了比托斯康内利的估计小得多的判断。哥伦布认为欧亚非三个大陆的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6/7,而海洋只有1/7。在把托勒密、马可·波罗和达伊(1350~1420)的著作作了研究后,哥伦布得出结论:整个地球经度为360度,从西非往东到达广阔的亚洲陆地占280度 (按托勒密的设想,非洲南端和亚洲大陆相连),从西非向西到东亚岸边的海洋占不到80度。

  由于托勒密的《地理学》译文中的“海里”阿拉伯的计量单位,而哥伦布未经换算成欧洲的“海里”就进行了计算,所以哥伦布又犯了错误。假使从加纳利群岛出发朝正西航行,由于该地的经度比赤道经度距离短,这样每个经度的距离将减至50海里 (合80公里)。这样,由加纳利群岛向正西航行6400公里,那么中国、日本和印度就到了。

  寻求支持

  哥伦布经过以上推想,认为亨利王子和他的后继者采取沿非洲海岸南航的计划是不足取的。可是,由于哥伦布自己没有亨利王子那样的条件来实施自己的计划,所以,他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裘安王子身上,当时葡萄牙的航海事业是由裘安王子掌管的。但是,哥伦布出身低微,没有求见王子的机会。哥伦布却凭自己英俊潇洒,在里斯本常到贵族女儿们住的修道院做礼拜,获得了一位大家**的垂青,不久他们就结婚了。凭着这一婚姻才使哥伦布得以同王室接近。1478年,他向裘安王子兜售自己的计划时,也许是害怕他的计划被别人窃取而隐瞒了关键部分,加上他平时爱说大话无人信任和要价太高:除了一年用的粮食、三艘船、船员外,他要求封他为骑士,并且担任新发现地方的总督和分得该地一切财富的1/10,所以没人相信。

  1482年,裘安王子当上国王后曾召开学者评价会来审查哥伦布的计划,最后还是被否决了。3年后,哥伦布的妻子死去,他就带着独生子离开葡萄牙来到了建立不久的西班牙王国。由于害怕哥伦布的计划被别国采纳抢先到达印度,裘安二世曾下令召回哥伦布,但遭到拒绝。

  哥伦布到西班牙后就开始活动,想从西班牙国王菲迪南德和皇后伊丽贝拉那里得到支持,1486年5月,国王和皇后终于召见了他。由于他的忠厚、自信及丰富的地理知识,哥伦布给国王和皇后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西班牙很想在开辟东印度群岛航路的竞争中击败葡萄牙,所以对哥伦布的计划很支持,并责成一个由海员和学者组成的委员会进行研究。遗憾的是委员会办事拖拉,到1488年还未做出任何决定,等得不耐烦的哥伦布又回到了里斯本,试图从国王约翰那里得到支持。可是,当时葡萄牙航海家巴托洛门·迪亚斯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后胜利归来。这样国王约翰认为,东行到达亚洲的航路已通,于是对哥伦布的计划就失去了兴趣。

  尽管哥伦布又向英国和法国国王提出了建议,但都失败了。毫无办法的他,只好等待西班牙的那个委员会的决定了。1490年,哥伦布的计划不切实际的断言终于被西班牙皇家顾问们宣布,但皇后仍然对此抱有信心。1491年一年新任命的委员会终于通过了哥伦布的东印度群岛探险计划。

  多年的冷遇非但没使他妄自菲薄,相反竟使他自信到了狂妄的程度。他提出在试航成功后任命他为海洋将军和新领地的总督,亲且要把将来全部殖民地收入的10%归他所有。

  这一要求遭到国王和皇后的断然拒绝。幸亏一个替皇后管理个人财务的宠臣向皇后说明这次探险的代价比获得的利益来说是微不足道的。1492年,同意哥伦布所提各项条件的正式文件终于签定了。经过8年的挫折,哥伦布的计划终于被采纳了。

  成功的首航

  8月初,出海的一切已准备就绪。一支将在大洋上航行的最赫赫有名的船队停泊在西班牙西南的一个小海港帕洛斯港中。它包括哥伦布的旗舰圣玛丽亚号和两艘轻快帆船平塔号和尼娜号( la Pinta, la Niña y la Santa María)。三艘船大小各不相同,在船上装有大炮,与当地土著居民做交易的物品以及6个月粮食和其他食品。旗舰“圣玛利亚号”,重130吨,长约35米,甲板长18米,有3根桅杆,并备有角帆,由哥伦布任船长。第二艘是平塔号,船长是马丁·宾森,重90吨,速度快,船体长度只有旗舰长度的一半。第三艘尼娜号,重约60吨左右,船长是马丁的兄弟维森特·宾森。宾森兄弟也是做为投资者参加这次探险的,是否成功也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紧相关联。

  最困难的工作是召募水手,队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哥伦布的朋友,佣人,也有好奇的官员们。相当一部分是以这次航行为条件特赦的犯人。这样凑成了88人,其中包括一名懂阿拉伯语的语言学家。这是因为在那时人们认为所有语言的母语是阿拉伯语,所以这位语言学家是打算在会见中国大汗时充当翻译的。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船队起锚出海了。那时没有一点风,船帆无力地悬垂着,船队缓缓地趁着落潮沿着廷托河驶出。

  8月12日,船队驶到了位于非洲近海的加那利群岛。补充了木柴和供应品之后,9月6日,船队离开加那利群岛,由于所有的船员情绪都很好,所以没有一个逃亡的。船队乘着加那利群岛附近常起的东北风朝正西方航行,根据哥伦布几年前在这一带航海的经验,这种东北风是越洋驶向日本国最好的风向。

  船队顺着偏东风日夜不停地航行着,有时一昼夜可以向西航行150多英里。可是日复一日,总是那空无一物的海面展现在人们面前。船员们过着单调的海上生活。从早到晚,船童每隔30分钟报告一次根据沙漏得到的时间。船员每隔4小 时换一次班,由于在15世纪后期的小船上,只有船长和一两名高级官员才有享受舒适的船舱和卧铺的权力,所以不当班的船员只有懒洋洋地躺在甲板上闲聊,或缩在阴凉处好好地睡上一觉。

  远航开始的日子里,哥伦布过得非常愉快,空气清新的早晨,煦暖的午后和宁静的大海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喜悦。唯一使他焦虑不安的是海员们焦虑的心情。哥伦布在开始的时候就准备了两本航海日志。一本记录他估计的每天驶过的实际距离,是秘密的;另一本记载的航程比实际航程小得多,是公开的,这样是为了在航期拖长时,使船员们不致感到惊恐而失去信心。但是由于哥伦布总是把航速估计过高,所以他这本假日志倒更接近于实际的情况。

  虽然,两个星期后,由于风向改变,航队开始逆风而行,可这却使哥伦布感到宽慰。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正需要这逆风,因为船员们很担心这一带海上以后永远不会有适当的风向来送他们返回西班牙。”

  不久,他们发现一簇簇碧绿的海草飘浮在海面上,这时他们已经航行到了大西洋中部由大量漂浮的马尾藻覆盖的马尾藻海。当他们顺利通过之后,他们才意识到起初担心船会触上暗礁或被四周的海草缠住是没有必要的。后来,一个海员找到了一只附在海草上的海蟹,哥伦布认为这迹象表明陆地即将临近了,因为在他看来,蟹是不可能在离陆地80里以外被发现的。其实,这只是一种在马尾藻海里到处繁生的小蟹。

  9月25日傍晚,平塔号的船只高喊在前面到了陆地,另外船上的船员也跟着爬上了桅杆,一个海岛在海天相接之处隐约可见。哥伦布激动不已,跪在地上感谢上帝,并且命令全体船员唱起了对上帝的颂歌。可是他们发现的海岛在第二天却无影无踪了。这种事在过去和以后都发生过,他们是把低垂着的雷雨云误认为是陆地了。

  10月份,船队已与世隔绝地在大洋上漂泊了3个星期了,可是陆地的影子还是看不见。满面胡茬,衣服也由于汗浸海水淋而成板块的海员开始公开抱怨,他们说这次远航是一种愚蠢的航行,有几个海员要把哥伦布扔到大海里后再返航回去。

  可是毫不动摇的哥伦布还是要继续一直向西航行。10月7日,他们看到一种肯定不是海鸟的小鸟越过头顶向西南方飞去。这时正值大批候鸟从北美飞向加勒比海岛群和南美过冬的转徙高潮。因此哥伦布就率领整个船队朝西偏西南方航进,这是以候鸟为航标的。

  哥伦布的船队于1498年5月3日开出,到达加那利群岛后,只有3只船仍向伊斯帕尼奥拉开进,另外的船在哥伦布的带领下改向西南方向朝佛得角开进,这是比历次航行都更为偏南的方向。

  7月31日,哥伦布发现了陆地,3个底部相连的山峰奇迹般地出现了。哥伦布把这个海岛叫做特立尼达,这是感恩于神圣的三位体。第二天,在海天相接的南边,另一个海岛模糊的影子又显现了出来。其实哥伦布看到的陆地就是南美洲,那个只看到模糊侧影的海岛就是桑克塔岛。

  在特立尼达和南美洲之间的帕里亚湾,也就是现在的委内瑞拉,哥伦布进行了两周的考察。在考察中,哥伦布发现居住在委内瑞拉的印第安人佩带着一串串珍珠和很大的金铜合金的饰物,而且个个都是棉纺织的能工巧匠。于是十分有利可图的珍珠养殖业在之后不到1年的时间里就被开发起来了。

  由于担心船上所带的酒和食物会在高温下变质,哥伦布决定于8月15日回航到伊斯帕尼奥拉去。根据帕里亚湾里的水是淡水这一迹象哥伦布推知桑克塔岛远比一个海岛大得多。派上岸去的一支考察队还发现了4条大河,这实际是现在的奥里诺科河注入大洋的一些支流。想入非非的哥伦布竟把这里当成了伊甸园,而发现的河也成了天堂的4条河。在那个对代这也不足为怪,当时的许多学者都认为在亚洲东南的某个地方坐落着地上的天堂。

  1498年8月19日,哥伦布的船队回到了在伊斯帕尼奥拉岛上由他的另一个兄弟建立的首府圣多明各。到达时,这里的情况也是一团糟。哥伦布不得不应对那些不服从他的西班牙定居者和当地土著人。他还把一些不愿听从他的船员绞死,一些返回西班牙的定居者和船员在西班牙法院控告他和他的兄弟们治理总督区不当。另有一些西班牙人认为,伊斯帕尼奥拉岛作为西班牙的一部分,不应由一个意大利人治理。很多人控诉说他像一个暴君一样治理他的领地。那时的哥伦布无论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已经极度疲乏,还患有关节炎等疾病。1499年10月,他派出两艘船回到西班牙,向宫廷请求指定一位皇家专员协助他治理伊斯帕尼奥拉岛。

  宫廷指定了弗朗西斯科德博瓦迪亚。然而他的权力范围却远超出哥伦布的请求,博瓦迪亚在他的任期内被授予全权。他一来到圣多明各,就听取了当地人对哥伦布兄弟的抱怨。有了这些证据,哥伦布就在不允许辩护的情况下被戴上手铐和脚镣,投入监狱,等候返回西班牙,当时他53岁。

  1500年10月1日,哥伦布和他的兄弟们被押回西班牙加的斯。他们在监狱里度过了六个星期之后,繁忙的国王费尔南多才将他们放出来。不久以后,国王和王后在格拉纳达的阿尔汉布拉宫召见了他们,恢复了他们的自由、名誉和财富。并且在哥伦布的劝说下,同意了他的第四次航海计划,不过哥伦布再也当不成西印度群岛领地的总督了。尼古拉斯奥万多被任命为新总督。

  第四次无功而返

  在几个月后恢复了尊严的哥伦布已是一个50多岁的老人了,而且视力减退,身患关节炎,虽然这样,1502年初,他又一次请求国王让他去探险,得到国王的一口应承。

  5月1日,一只由4艘轻快帆船组成的船队在哥伦布率领下又从加的斯港出发了。这次哥伦布计划从中国 (其实是古巴)南部海岸和他所发现的地上天堂 (其实是南美洲)中间穿过,目的地是印度,再从世界的另一边回西班牙。

  6月29日,船队在经过马提尼克岛之后,临时在圣多明各靠岸。而哥伦布把把在前面阻路的地方看成是印度支那,在之后的几个月中,哥伦布一直企图闯过这一关。船队顶着强劲的逆向风,迎着滔天的巨浪从洪都拉斯开始,依次经过了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现在的巴拿巴。12月6日,海面上刮起了持续一个月之久的大风暴,雷电交加,暴风雨倾盆而下。大海像疯了一样翻腾着,这是哥伦布有生以来从未经历过的最大风浪。船队除了任凭自然摆布外,根本毫无办法,船队没法前进,又找不到避风港,随时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湿热的天气又助长了蛆虫的生长,船上带的糕饼中生的满是蛆虫,人们只有等到天黑连蛆一起吃下;有些人吃习惯了也就懒得剔除蛆虫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挑食就很有可能被饿死,这是每个人都懂得的。

  即使在这种艰难的逆境中,哥伦布依旧保持着乐观的情绪。为了找到一个能通过去到另一个大洋的海峡,他一个个海湾、一条条河流地探查,可是终未能如愿。也许是因为从巴拿马附近的印第安人那里得知根本没有水道或海峡连通两大洋的缘故,哥伦布放弃了继续寻找通路的探索,又开始寻找起黄金来了。

  可是船队的情况变得越来越糟,开始是4月中旬,一只轻快帆船在沙洲上搁浅。接着,另一只船又被船蛆蛀漏,而且在如此的热带高温下,另两只船也都面临着虫蛀的危险。在这种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哥伦布命令把船靠在一个避风的海滩上,全体船员勉强度日,因为乘这样的船想回到伊斯帕尼奥拉岛也是完全不可能的。之后,哥伦布也曾派过两个人划独木舟回圣多明各求援,可是他们却是一去无音讯。哥伦布关节炎发作卧床不起,耐不住苦苦等待的船员约有一半起来闹事,1504年1月初,他们没经哥伦布允许擅自离开,想回到伊斯帕尼奥拉岛去。可是他们的独木舟又怎经得起海上的大风浪,不久就又都被狂风吹回到牙买加。

  1504年6月29日,盼了1年多的船终于来到了这里,哥伦布和船员们回到了伊斯帕尼奥拉岛。死里逃生的哥伦布带着自己的儿子、弟弟和其他22名成员乘一只租来的船回到了西班牙。到达西班牙的日期是1504年11月。

  1506年5月20日,哥伦布与世长辞。直到死他还一直认为自己到过的地方就是亚洲。后来另一位探险家、意大利人亚美利加证实了哥伦布所到过的地方不是亚洲,而是一块新大陆。这块大陆也因此以亚美利加的名字而命名,称为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哥伦布最初发现的那个群岛,被称为西印度群岛,用来区分东方的印度。而哥伦布西行到亚洲的目标也只有留给别人去完成了。

  美国城市哥伦布

  Columbus

  美国俄亥俄州首府,该州第二大城市。位于州境中部 ,赛欧托河和奥伦坦吉河汇合处。市区面积469平方千米。人口约57万,其中黑人占20%;大市区包括富兰克林等5县,面积1430平方千米,人口约110万。1797年白人开始定居。1812年以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命名。181 6年起为州首府,1834年正式设市。1830年以后随着俄亥俄河-伊利湖运河的开通及铁路的通达,发展为运输和商业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迅速发展。现为州内重要工业城市,飞机制造业为工业发展的先驱,其他还有汽车零件、建筑材料、采矿设备、玻璃等。周围地区农牧业发达。为高速公路、铁路、河运、航空枢纽。市中心区在赛欧托河畔,有全市最高建筑物——莱弗克-林肯塔、退伍军人纪念堂、麦金利纪念堂、科学和工业中心、州议会大厦以及高6096米的哥伦布青铜像等建筑。文教事业发达,有俄亥俄州立大学、富兰克林大学等多所学府及几所州立聋盲学校。有巴特尔纪念学会、奥尔顿陶瓷制品基金会和化学品提炼公司等研究机构。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

  美国、人物、哥伦布、航海家、著名人士

  

参考资料:

  1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纪念网 http://Colombomemskycom

  耀日之光

  从前,有个面包女工,她有个女儿,黑得像块煤炭,丑得无与伦比。她们靠着给人烤面包为生,小炭黑(人们就这么叫她)从早到晚都在奔忙,烧水哪,和面哪。然后,胳膊下夹着木板,头上顶着小布圈,走东串西地去取要烤的圆面包和烤饼。然后,肩上挎个篮子,又重新走东串西地去送烤熟的圆面包和烤饼。总而言之,一刻也不歇着。

  小炭黑的心情总是很好。她黑得像一撮煤烟,头发蓬乱,光脚板浸满泥泞,背上两片褴褛,破成了碎片,可她的笑声,却盘旋回响,不绝于耳。

  ——小炭黑下蛋了——邻居们说。

  晚钟一响,面包女工一家便关上门,连鼻尖儿也不露一露了。冬天过去了……可夏天,当附近的人全都出门乘凉赏月时,她们还是关在家里。

  哦,她们真是疯了,连妈妈带女儿!躲在家里,守着这么个暑热……邻居们绞尽了脑汁也想不通是为什么。

  ——哦,烤面包的,到外面来乘乘凉吧,来啊!

  ——家里还要凉快些。

  ——哦,烤面包的,你们看,月光多美啊,你们看哪!

  ——家里还要亮堂些。

  咦,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邻居们纷纷跑来偷看,躲在门背后窃听。从门缝里,他们看到了一道耀眼的光芒,屋子里间或传来妈妈的声音:

  ——耀日之光,耀日之光,神若是愿意,你会做女王。

  小炭黑咯咯笑得像在下蛋。她们不是疯了是什么?

  每天晚上都这样,直到夜半。

  这事也传到了国王的耳朵里。国王勃然大怒,派人去把两个面包女工叫来。

  ——老巫婆,你要是敢继续,我就把你扔到监狱底去,你,还有你的小炭黑!

  ——陛下,啥也不是真的啊。邻居们都在说谎啊。

  就在国王面前,小炭黑也在笑。

  ——啊!你还笑?

  国王把两个人,连妈妈带女儿,都关进了监狱。

  但到了夜里,狱守从门缝里看到,牢房里映出了一道光芒,一道明耀夺目的光芒,不时能听到老妈妈的声音:

  ——耀日之光,耀日之光,神若是愿意,你会做女王。

  小炭黑咯咯笑得像下蛋。她的笑声回荡在整个监狱里。

  狱守去见国王,禀报了每一件事。

  国王比前一次更加怒不可遏:

  ——她们这是什么意思?押到关罪人的监狱里去,地下那个。

  那是个没有空气,没有灯光,湿气笼罩了每个角落的丑陋房间,不是人住的地方。但到了夜里,关押罪犯的监狱里,也映出一道明灿耀眼的光芒,老妈妈念叨着:

  ——耀日之光,耀日之光,神若是愿意,你会做女王。

  狱守回到国王跟前,禀告了这件事。

  这一回,国王傻眼了,他召集来王室内阁。有的内阁要把她们斩首了,有的则认为她们疯了,得把她们放了。

  ——那女人到底说些什么?

  ——“如果神愿意”。

  ——那有什么错?要是神愿意,就是陛下也阻挡不了。

  ——对!确实是这样。

  国王命令把她们放了。

  两个面包女工又重新干起了她们的营生。再没有人能像她们那样,把面包做得如此恰到好处,老顾客们很快又来光顾,甚至连王后也想要她们烤的面包。这样,小炭黑就常常光着脚丫,满脚泥泞地爬上王宫的台阶。王后问她:

  ——小炭黑,你为什么不洗脸?

  ——陛下,我皮肤薄,水会洗坏它。

  ——小炭黑,你为什么不梳头?

  ——陛下,我头发细,梳子会扯坏它。

  ——小炭黑,你为什么不穿双鞋?

  ——陛下,我的脚嫩,穿鞋会起茧。

  ——小炭黑,你妈妈为什么叫你“耀日之光”?

  ——我会做女王,如果神愿意!

  王后很受消遣。小炭黑呢,头顶着木板,带着皇家的圆面包和烤饼走了,笑着,笑着。邻居听到她路过,说:

  ——小炭黑下蛋了!

  这同时,每天晚上都重复着那个同样的故事。邻居们被好奇心所折磨,很是气不过。一看到那耀眼的光芒,听到老女人的喋喋低语,便跑过去,一齐躲到门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面包师傅,行个好,借我用下筛子,我的有个洞。

  小炭黑开了门,递出筛子。

  ——怎么!你们这儿一片漆黑?我敲门的时候还有光呢。

  ——噢!您觉得有而已。

  ——面包师傅,劳驾一下,借我用根针。我的全都锈掉了,我还赶件工呢。

  小炭黑开了门,给了根针。

  ——怎么!你们这儿一片漆黑?我敲门的时候还有光呢。

  ——噢!您觉得有而已。

  这事儿也传到了王子耳里。王子已经十六岁了,他是个极其傲慢的人。他在王宫的台阶上碰到头顶木板,肩挎篮子的小炭黑时,就扭过头去不看她。他觉得她讨人嫌,有一次还吐了她口水。

  那天,小炭黑哭着回了家。

  ——你怎么了,我的女儿?

  ——王子吐了我口水。

  ——那是神的旨意,王子是主子。

  邻居们兴高采烈:王子吐她口水了。“耀日之光”活该!

  另一天,王子在楼梯的平台上遇到她。他觉得小炭黑的木板好像碰了他一下,就恼火地踢了她一脚。小炭黑滚下了台阶。

  那些圆面包哪,烤饼哪,全都沾满了尘土,变了形。谁还有胆量再把他们送去给王后呢

  小炭黑哭着回了家,很是惋惜。

  ——你怎么了,我的女儿?

  ——王子踢了我一脚,把我所有的东西都打翻了。

  ——那是神的旨意,王子是主子。

  邻居们掩饰不住他们的狂喜:王子踢了她一脚。“耀日之光”就该得这种待遇!

  没几年后,王子想娶媳妇儿了,他派人去问西班牙国王的女儿。可大使到的太迟了:西班牙国王的女儿,前一天成亲了。

  王子想把大使绞死,可他们向王子证明,他们的旅程比其他时候少用了半天时间。于是王子就派人去问法国国王的女儿。可大使到的太迟了,法国国王的女儿,前一天就嫁掉了。

  这次,王子不管怎样都要绞死大使,那个从来也不能准时到达的叛徒:可这个大使又向他证明,他行路花的时间,比别人要少一天。于是王子就派人去问土耳其大王的女儿。可大使到的太迟了,土耳其大王的女儿,前一天结婚了。

  王子好不甘心,痛哭流涕。国王、王后、所有的大臣都围着他团团转。难道短缺公主吗?还有个英国国王的女儿:可以去问她。

  可怜的大使,像枚利箭,匆匆出发了,他日夜赶路,终于到了英国。这是天意。连英国国王的女儿,也在前一天出嫁了。

  至于王子,就可想而知啦!

  一天,为了散散心,王子出去打猎。

  他在森林里迷了路,远离了陪从,一整天也没找到出去的路。最后,接近黄昏的时候,他终于在大树间发现了一座农舍。从打开的门扉望进去,他看到里面有个老公公,有着一大把白胡子,正点燃了一堆火,准备晚饭。

  ——好人哪,您能给我指指出森林的路吗?

  ——啊,你可终于来了!

  那话音声震屋宇,王子听了立刻觉得毛骨悚然。

  ——好人哪,我不认识您。我是王子。

  ——王子不王子的,你拿着那把斧头,给我砍点木柴来。

  王子怕事情变得更糟,就给他劈了柴。

  ——王子不王子的,你去泉边弄点水来。

  王子怕事情变得更糟,背上水坛,去了泉边。

  ——王子不王子的,给我摆桌子。

  王子怕事情变得更糟,给他摆好了桌子。最后,老头扔给他一点残羹冷渍。

  ——滚到那儿去,那是你的地方。

  可怜的王子,蜷缩在那铺了薄薄一层褥草的角落里,无法入睡。

  那个老头是个巫师,他是森林的主人。

  他出门的时候,就在屋子周围铺上一张念了魔咒的网,这样,王子就继续呆在那里,做他的囚犯和奴隶了。

  国王和王后以为王子死了,他们穿上丧服,哭吊王子。可有一天,不知怎么,传来个消息,说王子成了巫师的奴仆。国王马上派出他的信使:要是能放了他的儿子,王室所有的财富都归巫师!

  ——我比他还富有呢!

  听到巫师的这个回答,国王震惊不已。他又派出了信使:他想要什么?告诉他,国王连自己血管里的血都肯给他!

  ——一个圆面包,一个烤饼;要王后亲手筛粉,亲手和面,亲手烤熟。王子就自由了。

  ——哦,这不算什么!

  王后亲手筛了面粉,和好了面团,做好了圆面包和烤饼胚子,烧热了炉子,烤起面包来。可她没经验,圆面包和烤饼都烤焦了。

  巫师看到面包和烤饼,歪了歪鼻子。

  ——狗吃起来才香呢!

  他把面包和烤饼扔给了他的狗。

  王后又重新筛面,揉面,再做一回圆面包和烤饼。然后,亲手烧热了炉子烤起来。可她没什么经验,做出来的圆面包和烤饼没烤熟。巫师看到以后,拧了拧鼻子。

  ——狗吃起来才香呢!

  他把面包和烤饼扔给了他的狗。

  王后试了又试,可她的面包老是要么烤过头了要么没烤熟,而可怜的王子只好呆在巫师那里当奴隶。

  国王召集来王室内阁。

  ——神圣的陛下——其中一个内阁说——我们试试巫师能不能预知事情。让王后筛面,和面,做面胚,至于烧炉子和烤面包嘛,就叫小炭黑来做!

  ——好!非常好!

  他们就照办了。可是巫师扭歪了鼻子:

  ——丑面包,丑烤饼

  洗你的脸去吧!

  他把面包和烤饼扔给了狗。他立刻就明白是经了小炭黑的手烤的。

  ——那么——一个大臣说——除了一个办法外,就再没有别的法子了。

  ——哪一个?——国王问。

  ——让王子和小炭黑成婚。这样,巫师就能得到王后亲手筛的、亲手和的、亲手烤的面包,王子就自由了。

  ——确实是神的旨意啊!——国王说。

  ——耀日之光,耀日之光,神若是愿意,你会做女王。

  于是,国王颁布了圣旨,宣布王子和小炭黑结为夫妻。巫师得到了王后亲手筛粉、亲手揉面、亲手烤的圆面包和烤饼,就把王子放了。

  我们再来看看王子,他对小炭黑可是丝毫不感兴趣。

  那堆煤烟子,就是他妻子?那个丑八怪的烤面包王后?

  ——可圣旨在那儿呢……

  ——是?国王既然能颁布,也能撤销嘛!

  小炭黑变成王后以后,就住进了王宫中。可既不见她洗脸,也不见她梳头,也不见她换衣服,也不见她穿上双鞋:

  ——要是王子来了,我就打理干净。

  可能吗?她关在房间里,等着王子来找她。可王子一点也不为之所动。

  ——那个烤面包的让我觉得恶心。我宁可死,也比娶她好!

  小炭黑听到仆从转告她的话,笑了:

  ——他会来的,不用怀疑,他会来的。

  ——我会来?看我怎么来!

  王子丧失了理智,拳里握着剑,跑近了小炭黑的房间:他要砍了她的头。

  门关着。王子从钥匙孔里望过去,剑从手里滑了下来。那里面有个他再没见过的绝世美人,真正的“耀日之光”。

  ——开门哪,我的小王后,开门哪!

  小炭黑在门后讥讽他:

  ——一堆煤烟子!

  ——开门啊,我亲爱的王后!

  小炭黑讥笑他:

  ——烤面包的丑八怪!

  ——给我开开门,我的小炭黑!

  于是,门开了,两人拥抱在了一起。

  那天晚上他们成了亲,王子和小炭黑从此过着长寿快乐幸福的生活......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说不能近亲结婚,为的就是防止发生疾病或者是生出不健康的孩子,其实却是是这样的,这样的传说其实也是有很大的关系和可能的,是基因学说,涉及到一些专业的领域知识,不过,在古代的时候一些皇室却格外的喜欢和近亲结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说起皇室,你脑海中肯定浮现的是这样一些纸醉金迷的场景。这些投胎小能手们,为了保证自己血统的纯洁高贵,也为了巨额财富不至于分散,都会选择和同样等级的贵族家庭通婚。有的甚至直接和自己家里人结婚。近亲结婚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防止权力的稀释和财富的外流,从中外无数的历史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王公贵胄对近亲结婚有多么痴迷。

日本皇室的万世一系

在日本,皇室可能是最奇特的。跟其他国家动不动就改朝换代不同,日本皇室存在的时间,超过一千年。之所以能延续这么长的时间,那是因为在日本,人们都把皇室当作神族,皇族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日本最高天神的旨意。也正是因为这种疯狂的崇拜,让日本皇室内部,形成了一些非常特殊的东西。其中一个,就是近亲通婚。

甚至他们的近亲通婚,还不是表兄弟的通婚,而是同父异母的通婚。这种近代通婚的习俗,是有很高的风险的。因为一些后代的遗传病发病的几率会增加,夭折率也会增加。虽然说日本因为皇室神族的特殊身份,在编修史书时,都会为他们避讳。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史书上的蛛丝马迹,找到一些线索。日本有直接明文记载,有两位天皇就患有精神疾病。而且日本的明治天皇,6个兄弟姐妹,统统夭折,最后只剩下他自己。

但日本皇室为了保持自己这种神族的独特地位,所以,一直没办法废除这种习俗,只能长期保持这种近亲通婚。而且即使是日本天皇本人想废除,也会遭到皇室内部的共同反对。直到二战时期,美军占领日本后,逼着日本天皇当着全国民众面前,公开宣布,日本皇室不是神族的身份。这样一来,日本皇室近亲通婚的习俗,才出现了转机。

清朝皇室的近亲结婚

清朝后期,从道光开始,子嗣就很稀少,随后的咸丰就一个儿子,而同治、光绪、宣统就绝后了,一个子嗣没有。那么,清朝后期的皇帝为啥多数没子嗣?还真是近亲结婚惹的祸!根据统计,从清太祖、太宗,到清世祖和圣祖,先后有四后、十三妃出自蒙古科尔沁等部。

同时,科尔沁部王公之女嫁给清帝的也有19人,做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等的皇后、妃子及皇室王公的福晋。对于这种礼崇姻戚关系,清朝历代统治者予以高度重视。高宗弘历亲临科尔沁巡查时,就留下了塞牧虽称远,姻盟向最亲的诗句,足见清代皇室与科尔沁部关系之深厚。

道光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到他这一代的时候,近亲结婚酿成的苦果开始显现。他一生有9个儿子,但是只有四个成活下来,得以寿终正寝。

到了清朝第九代皇帝咸丰的时候,咸丰的身板非常差,不但自己早逝,还仅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同治皇帝。同治皇帝早逝、没有留下子嗣。而随后继位的光绪和溥仪和同治一样,也是绝后,没有子嗣。欧洲王室的联姻

说起欧洲王室,哈布斯堡绝对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这个起源于阿尔萨斯的古老家族,是欧洲历史上最为显赫,统治疆域最广的的皇室之一。从1020年筑起鹰堡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才正式被推翻。期间他们在欧洲开枝散叶,家族成员出任过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匈牙利,西班牙,意大利等各国的国王和公爵。

然而这个家族有一个奇葩的传统,那就是男性成员必须与近亲结婚。由于相似基因较多,携带相同隐形致病基因的几率比较大,所以更容易生出先天素质低劣的孩子。比方说上文提到的哈布斯堡家族,他们家族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下巴和嘴唇前凸,俗称哈布斯堡下巴。

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忽然衰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近亲结婚导致的男嗣断绝。而王室的最后一位直系继承人卡洛斯二世,简直是近亲结婚害人一生的典型案例啊!都能够写到生物课本里,做一道遗传学题目了。

他爸爸腓力二世先娶了他的表妹葡萄牙公主玛利亚,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贡献了一朵耀眼的奇葩—唐卡洛斯。这位卡洛斯是卡洛斯二世的哥哥,他前鸡胸,后罗锅,还继承了家族里那特有的前凸的下巴和嘴唇,颜值都低到马里亚纳海沟以下了。不仅容貌难看,他还性情乖戾,被他爸一怒之下囚禁监狱,最后抑郁而终。

之后腓力二世又娶了他侄女,生下了卡洛斯二世。他和他哥一样颜值偏低,且身体素质不太好。卡洛斯患有多种遗传疾病,还跛足,直到十岁才学会走路。最悲催的是,作为一国之主,人家并没有生育能力。国王当到这份上,也是悲催啊。

由于没有子嗣,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就此断绝,落入旁支。还引起了西班牙王位继承之战。而其实这场战争打来打去,都是五百年前是一家的人在打。果然欧洲历史就是高兴时我们来通通婚,不高兴时我们来打打架吧。

有很多童话故事的结局是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之后故事就结局了,对于他们婚后的生活,并没有只言片语的提起,有的网友就调侃他们结婚之后,就没有然后了,毕竟一直以来,都说婚姻就是爱情的坟墓,一旦结婚了,爱情也就消失了,当年就有一个农村女孩嫁入比利时王室,大家一定很好奇,现实中的白马王子娶了灰姑娘之后,能否打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个魔咒,我们接着往下看。

这个农村姑娘名字叫李然,她是一个中国女孩,从小就是一个有志向的女孩子,并不向往四平八稳的生活,而是向往更广阔的天地,她因为觉得法国人比较优雅,觉得会讲法语的人很有气质,就去学习法语,在语言上面她十分有天赋,很快就可以说一口很纯正的法语,发音字正腔圆,跟真正的法国人几乎没有差别,后来她实现自己去广阔天地学习的愿望,他的家人送她去法国留学,她既兴奋又有莫名的担忧,因为她的家庭情况并不好,去法国留学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她不忍心父母为了她留学,再去辛苦工作了,就认真的说,自己并不想留学,不想离开家,面对她的口是心非,父母一眼就看穿了,就对她说: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去外面看看,钱的事情都是小事,以后会赚的,面对父母的支持,她就决定去法国留学了。

李然是一个很孝顺的女孩,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她决定去做兼职,她做过很多种工作,饭店服务生,家教,店员,后来她发现做一个店员销售最赚钱,这样还能帮助她提高自己的法语水平,后来她碰到了自己的白马王子,他是真正的王子,他因为要去给自己母亲买礼物,但是犹豫不决买什么,当时作为店员的李然,发现这个情况,就过去给他介绍产品,并且询问他平常母亲的爱好,通过一系列的询问,最终给他介绍一款很适合送给母亲的礼物,他十分感激这个女孩,就留下了她的****。

后来这个王子想要感谢这个女孩,就决定邀请她吃饭,不过李然以不用谢为由拒绝了王子,这个王子觉得很伤心,因为请吃饭就是一个幌子,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再见她一面,后来这个王子就去她上班的地方等她,因为她很晚才下班,王子看到她孤身一人走在大街上,担心她的安危,就决定偷偷送她回家,在李然回家的路上,有一个酒鬼拦住了她,给她要钱,甚至拿出明晃晃的刀子威胁她,面对这样的情况,李然冷静的分析了一下,这个醉汉已经喝多了,力气应该不会太大,自己学过跆拳道,对于他应该绰绰有余,突然就从后面冲上一个人,一招就制服了醉汉,李然赶快报了警,当事情解决之后,李然决定感谢这个男子,之后,两个人渐渐熟络起来,后来就彼此相爱,之后就决定结婚。

就这样,李然成功嫁给了王子,并且打破了爱情是婚姻的坟墓这个魔咒,他们现在很幸福,依然深深爱着对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0487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1
下一篇2023-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