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访欧美八国时,李鸿章其实是病了。当他到达德国时,他会见了凯撒威廉二世,并一路视察了克虏伯大炮,这在交通不便的年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还去了著名的德国前总理俾斯麦的故乡,与两位俾斯麦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
李鸿章说:“在我们这个地方,政府和国家都在给我制造困难和障碍。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离开德国后,李鸿章又上路了。荷兰、比利时和法国被搁置在这里。然后老人跨过英吉利海峡到了英国,谈到了对中国至关重要的海关加税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各国都说要听英国的,英国人坚决拒绝了。然后我穿越大西洋去了美国。
这位老人在美国过得很开心,人们把他视为“地球上的老大哥,也是地球上最年轻的小哥哥”。他像一个**明星。50万纽约人走上街头,看他的“著名的黄夹克”。
李鸿章告诉西方报纸,“我们计划将来在中国建立更多的学校”,“呼吁废除排华法案”。他说,“你们不像英国,他们只是世界的工场。你致力于进步和发展的所有事业。在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方面,你们也领先于欧洲国家。但很遗憾,你无法和欧洲竞争,因为你的产品比他们的贵。这都是因为你的劳动力太贵,你生产的产品太贵,无法成功与欧洲国家竞争。劳动力太贵,因为你把中国工人排除在外。这是你的错误。如果允许劳动力自由竞争,就可以获得廉价劳动力。比华裔爱尔兰人和美国其他工人阶级更勤奋,所以其他族裔的工人都讨厌华人。”李鸿章的又打又拉,让美国人觉得舒服又听话。姜还是老的辣。
然后李鸿章说了一句超前100年的话。他说,“只有把货币、劳动和土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财富。清政府非常乐意欢迎任何资本来中国投资。”
李红意外创造了另一个中国第——号招商。然后他从加拿大回到了家。在日本过境的时候,这位老人相当固执。为了实现他“一辈子不在日本走”的誓言,老人冒着生命危险,让他从两条摇摇晃晃的船之间的踏板上撞过去,这样他的脚就再也没有接触过日本的土地。
这一次,李鸿章一路万里,并没有带着马回家。他已经过了退休年龄,但如果他没有一颗工作狂的心,他就无法熬过这次长途旅行。
李鸿章也有外遇:他访美,告诉我们中国主席娶了慈禧。
19世纪末,晚清重臣李鸿章在访美时,把清帝赐的黄马褂作为炫耀的光荣资本。按照清朝的规定,只有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的老臣才能穿黄马褂。
纵观清朝200多年,鲜有人有此殊荣。李鸿章因剿灭太平军、捻军有功,获得朝廷授予的黄马褂。李鸿章对此非常珍惜,只有在重大节日或皇帝召见时才愿意佩戴。
李鸿章觉得这次欧美之行非常荣幸,同时也觉得这是展示自己的最好时机。所以李鸿章到了美国之后,一直穿着黄夹克。
谁知,对东方文化一无所知的美国人误以为李鸿章穿的是龙袍,只有皇帝才能穿。所以当时美国媒体认为他是在访问东方大国中国的最高***。
晚清重臣李鸿章访美。
当地一些有影响的报纸,如纽约时报,报道了“中国李鸿章主席来访”,甚至刊登了“慈禧太后嫁给李鸿章”的消息,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一时间国内外舆论哗然,光绪皇帝被e
后来,当他的随从把这件事告诉李鸿章时,李鸿章立刻出了一身冷汗,再也不敢穿着黄马褂四处招摇了。好在慈禧太后对李鸿章没有疑心。李鸿章出访归来后,慈禧太后没有为难他,否则李鸿章会吃不了兜着走。
当然,不知道是因为李鸿章的到访让慈禧不爽,还是因为甲午战败被压榨。李鸿章出访归来后,坐了几年冷板凳。
那么,美国媒体炮制的“慈禧太后嫁给李鸿章”这一令人震惊的小道消息是怎么出来的?黄马褂真的能把“中华大总统”的桂冠戴在李鸿章头上吗?
原来美国的纽约时报发布了加拿大温哥华的这样的新闻信息。虽然相当八卦,令人震惊,但美国媒体还是得到了最有价值的新闻,并进行报道。
该报称,从香港和横滨出发的“日本皇后”号游轮带回了一批东方报纸。报纸上说,李鸿章和慈禧太后曾在“新发”寺秘密结婚。
于是,1898年10月20日,美国纽约时报转载了这条八卦新闻。但这篇报道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标题上打了个问号:李鸿章结婚了吗?
据说这些东方报是中国邮报。这份报纸也叫德臣西报,是香港第二份报纸,也是香港历史最悠久、最有影响力的英文报纸。
据说中国邮报报道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于1898年9月22日上午结婚。后来,这对新人坐火车去了天津,为了不让别人跟着,还把经过的铁路都拆了。
这对新婚夫妇将在旅顺港度蜜月。这让中国年轻的皇帝光绪陷入了极度的沮丧和愤怒,因为他的母亲,中国的皇太后,又结婚了。
她在一个叫新发的小庙里嫁给了中国最有声望的政治家李鸿章。美国人纽约时报根据这样的不明来源,不仅炒作了“慈禧太后嫁给李鸿章”的绯闻,还把“中华大总统”的桂冠戴在了李鸿章的头上。
然而,美国不久就发现这个消息只不过是八卦新闻而已。于是,就在报纸上更正说:李鸿章没有结婚,并明确指出:显然,这是一个东方笑话。
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媒体报道的捕风捉影甚至无中生有的八卦新闻是有历史传统的,并不是虚名。
至于从香港和横滨带回一批东方报纸的所谓“日本皇后”号游轮,恐怕只是纽约时报为了掩盖他的不实报道而开的西方玩笑!
慈禧太后是咸丰皇帝老婆,清穆宗的母亲。
1、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
奕詝是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嫡子),生于北京圆明园,生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被立为储君。
2、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为清文宗咸丰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
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公历4月27日),同治帝生于北京紫禁城储秀宫。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帝在位期间,清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
扩展资料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
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的帝制时代中,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自身的绝对权威,清朝因为她的能力而续命数十年。
慈禧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
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汉族重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
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叛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慈禧的改革手段其实非常高明,百日维新改革速度过快,根本只是一场闹剧,不可能成功。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所谓的“祖宗成法”,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政措施。
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荦荦大者包括:官制改定、准备立宪、废科举制度、禁止妇女缠足、兴办女学、新学、庚子退款建设教育事业等。
参考资料:
李鸿章可以说是晚清时候的名臣,一生都在为维持晚清统治做了许多努力,一生都在弥补晚清即将摧垮的江山。李鸿章兴办洋务运动,为了保住国家与大清的命脉,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其实纯属无奈之举。今天,笔者就讲述晚清名臣李鸿章,为什么把自己二十一岁女儿下嫁给四十二的三婚男人呢?
李鸿章有两位千金**,大**叫李菊藕。由于李鸿章提倡兴办洋务运动,自然也比较接受西方先进文化与思想,不会是一个老顽固。所以,李鸿章不学封建地主家庭,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他很早就请私塾先生教女儿读书写字,熟读四书五经。可以看到,李鸿章的女儿与一般大户人家的千金**是不一样的。
话说到晚清官场上有清流与浊流之分,后人都把李鸿章归入为浊流一派。李鸿章一直在浊流派中物色儿子的对象与亲家,亲家对象主要是淮军的旧部与当朝官吏。但在物色女婿的时候,范围都是比较偏向在清流一派。于是,就让大**李菊藕嫁给一个年过半百,四十二岁结过三次婚的夫婿,这个人名字叫做张佩纶。
张佩纶为人清正廉洁,有自己个性与想法,这令李鸿章非常欣赏。认为他虽然年龄大过女儿很多,但年龄也不是问题,于是就把女儿直接许配给了他,招纳他为乘龙快婿。
这一起豪门婚事在当年遭到了讥讽与非议。论辈分,张佩纶应该叫李鸿章一声世伯的。张佩纶的父亲张印塘在安徽做官,与李鸿章也一起战斗抵抗过太平天国的起义军,结下了兄弟一样铁关系。之后,张印塘去世,张佩纶就跟着母亲在江浙一带生活。
李鸿章没有忘记铁兄弟的情谊,把自己女儿嫁给铁兄弟的儿子张佩纶,也算是回报当年的情谊。当张佩纶成为政坛新星之后,一直都是对贪污腐败嫉恶如仇,严打贪官,却没有攻打过李鸿章,不仅是父亲的情谊,也是欣赏李鸿章标新立异操办洋务运动的大格局,以及敢于担当的责任感。
可是,在李鸿章去世第二年,张佩纶也跟着去世了。于是,李鸿章的女儿李菊藕就失去了两位爱自己的亲人,可谓是非常孤独。好在她从小也受到了很好的文化教育,学会控制自己情绪,以及冷静下来面对一切。之后,李菊藕独自把孩子抚养长大,并且也成为很有出息的人才。如她抚养的儿子叫张志沂,也是大名鼎鼎的才女张爱玲的父亲。所以,张爱玲可以说是李鸿章的曾孙女。由于不平凡的家庭,教育出来孩子注定也是不平凡!
个人浅见:首先,中学教材的本来就是比较浅显的知识点,对于人物的评价比较片面。
李鸿章的所作所为也是时势所造就的,他本身是有抱负的,在鸦片战争爆发后就意识到中国与日本的差距,主动上书要求与日本一样学习西方,而且他确实付出行动,在洋务运动中是****,不只是创办一些机构,在教育、经济尤其是海军在筹建方面更是起带头作用。然而说到他的“丧权辱国”,那也许是国人认为他代表中国“签订”了条约,可是就算当时派往签订条约的人不是李鸿章,还是会有其他人前去签订的,如果这样,那国人痛骂的恐怕又是另一个人了吧?李鸿章只是为清朝战败这个既定事实加以承认罢了。当然,李鸿章是有他的局限性的,在甲午战争中,“保船避战”就是他一贯的策略;而在洋务运动中,他虽然对内学习西方,对外却是“求和”的态度,可别忘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
再说慈禧,作为一名女性,能独揽大权近半个世纪已见她的本事。历史课本少提到慈禧,或许是因为历史本身对她的评价就不太好,而且有李鸿章这样的外交官,近代中国大有可圈可点之处。而慈禧其实就像电视剧里的宫斗剧差不多,为权力所左右。与光绪帝的斗争就很激烈,她是害怕列强支持光绪从而让光绪有机会夺取她的权力,因而在很多时候,她衡量利益的出发点往往是与光绪的权力大小有关,如戊戌变法;她的确是个狠角色,是还是要联系下当时的实际情况,拿海军来讲,在1888年海军创办之后到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这6年间,海军竟然没有添置过一艘新的战舰,这对于缺乏作战经验的中国海军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因此真正爆发战争时,中国的海军实力是很弱的,弱在武器装备上,而非常说的指挥失误等原因。
希望对你理解有所帮助,谢谢
ps:楼上推荐的不错,可以去看相关的书或电视如”走向共和“刻画史实还算真实,出入总是有的,就李鸿章去日本签约的时里面就有详细描述哈~~
李鸿章,当我们提到他的时候,对他的第一印象都是他是一个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的卖国贼,然而事实上他也是没有办法,当时慈禧太后是朝政的主宰者,李鸿章他不这么干也不行啊。其实李鸿章也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那就是淮军,在保卫中华的时候,也是做出过突出贡献的。
他的外孙女也有一个特别的经历。
这里就要说一下李鸿章的外孙女了,她是一个外貌十分漂亮的人,而且也特别的有钱,但是她在78岁的时候才嫁人,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导致她这么老了才嫁了人。
这个人的名字叫张茂渊
这其实一段才子佳话,两个人属于情投意合,互相都是一见钟情的那种情况。当时25岁的她在开往英国的轮船之上遇到了李开弟,李开弟对她也是一见钟情,两人在甲板上深切的交谈,聊的很开心。
然而,在李开弟直到她的身份之后,才发现这个人竟然是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卖国贼李鸿章的外孙女。对于李开弟这样子的热血男儿来说,当然是不能接受了。于是两个人就这么分开了,李开弟与一个女同学喜结连理。
李开弟没有想到的是,接受过西方教育的张茂渊,有着一颗与男儿一样的雄心。自强自立的品性和她的家世格格不入李开弟开始深深的自责。最终两个人经历了半个世纪之后还是正走在了一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