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结婚叫成亲、拜堂。在中国原为“昏礼”属于汉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叫“昏礼”是因为古人娶妻,婚礼的亲迎是在黄昏时进行,这时太阳将要下山,月亮就要出来,含有阳往阴来的意思,因而得名。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图个吉利人们大多会注意结婚的时间点,现在大多是在早晨,热热闹闹将新娘子娶回家。
2、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结婚在中国已经是一种中式文化了,因为古人讲究天作之合,所以不管婚礼之前,还是举行婚礼的过程中,亦或者是婚礼过后,都是很有讲究的。
3、傍晚结婚比较接近洞房花烛夜,特别是在清朝,古人洞房花烛夜之前,男人要向宾客敬酒就要耗费一些时间,而且接新娘行大礼也都要耗费时间。新娘子行礼之后回到房中,等待新郎揭盖头,这往往是新郎最期待的。所以傍晚是最好的时间,晚了不行,早也不好。
古人认为丈夫的家庭是女人的最终目的地,女人嫁给丈夫的家庭是真正的家;阁楼:阁楼是闺房,古代未婚妇女住在阁楼上,不容易出现,所以女儿结婚称为阁楼;适应:本义是,到,女人到丈夫的家意味着女人结婚。但婚姻和适度有等级差异,高层社会妇女结婚,中低层妇女结婚。
一、女子出嫁的文雅说法
1、于归
出自《诗经》“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古人认为,夫家才是女子最终的归宿,女子出嫁到夫家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家。
2、出阁
“阁”即“闺房”,古代未出嫁的女子都住在阁楼上,不能轻易露面,所以把女儿出嫁称为“出阁”。
3、出适
本义是往、至,女子到夫家寓意女子出嫁。但“嫁”和“适”有等级区别,高层社会女子结婚用嫁,中低层女子结婚用适。
4、出聘
“聘”意为彩礼、定金等,有出使访问、出嫁的意思,主要指女子离开娘家与丈夫成婚。
5、字
《礼记·内则》有云“女子十五有年而笄”,女子十五岁为适婚年龄。起“字”有“许嫁”的意思,女子许婚叫“许字”,女子嫁人叫“字人”,尚未出嫁叫“待字闺中”。
二、古代结婚叫什么
1、常见称呼
古代结婚比较统一的称呼一般为成亲、成婚等,但从男女双方不同角度来看,男方结婚叫“娶亲”,女方结婚叫“出嫁”。
2、根据场合
古代阶层等级分明,不同身份的人群对于结婚的叫法也不同。在皇家被称为“赐婚”,在普通百姓家叫做“成亲”,在文人之前,又被称为“秦晋之好”。
古代结婚叫法众多,不同地位的人结婚叫法也不同。如官富之家结婚叫联姻,而高贵女子嫁给贫穷男子则叫做下嫁。普通家庭结婚叫成亲。因还是普通家庭较多,所以成亲之词在古时广为流传。而结婚的年龄各朝也是相差不多。大概是男15。女12到13。
一、古代普遍结婚过早
自秦朝起,嬴政颁布婚姻制度,男15,女12便要成亲。而到了汉朝后女过20未出嫁者还要罚款。后面还有朝代女子20未出嫁则由官府出面,将其指婚给单身男子。可见当时男子是不愁娶妻的。而过早结婚也是有原因的。古时战乱居多,卫生条件也不好,导致婴儿成活率不高。再加上人们去世年龄都不是很大。为了保证国家人口数量。所以帝王们统一都采取早婚制度。以此来保证人口数量呈正数增长。所以古代男女均是很小年龄便结婚生子了。二、贵族富人子孙结婚年龄
在古代也是一夫一妻制的。若强行要娶二妻,官府便会将男子与二妻打入大牢,立法上规定是判处两年牢狱。而妾则没有限制。我们也听说过,古时贵族富人们的子孙自小便有童养媳一说。那便是为儿子或孙子找的妾室。童养媳在丈夫小时便开始照顾。等大了也要教丈夫男女之事。等丈夫成年能娶正妻时,这房妾室或可做个偏室。在此看来,富贵子弟先有妾,后有妻。而对于结婚年龄的限制,也是不存在的。三、古时婚嫁叫法众多,年龄也多是过早
就我们现代来说,成婚年龄是男22,女20。而古时各个朝普遍都是男15,女12到13。战国时期,圣人孔子有说过男20,女15。方可成婚。但孔子并非当时帝王。所以并没有按孔子的说法实行过。而结婚的叫法更是不胜枚举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