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大美男中谁没有结婚

古代十大美男中谁没有结婚,第1张

  十大美男中,结婚的有:

  潘安的妻子是是杨容姬,西晋名儒杨肇之女。

  卫玠的妻子是乐氏,尚书令乐广之女,早卒。山氏,征南将军山简之女。

  宋文公妻子不详,其子宋共公。

  兰陵王高长恭妻子为兰陵王妃郑氏,出身名门荥阳郑氏。

  嵇康妻子为长乐亭主,沛穆王曹林孙女、曹操曾孙女。

  慕容冲,其妻子不详,其子为西燕帝慕容瑶。

  独孤信妻妾,某氏,生独孤罗。郭氏,生独孤善、独孤穆、独孤藏、独孤顺、独孤陀、独孤整。崔氏,生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为结婚的有:

  公孙子都、宋玉、韩子高。

潘安 妻子杨容姬

宋玉未记载

兰陵王 兰陵王妃郑氏

卫玠乐氏,乐云之女,早卒。

山氏,征南将军山简之女。

另一个说法 四大美男是潘安、曹植、沈约、卫玠;

曹植 崔氏,曹植之妻,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东北)人,崔琰兄长之女。《魏晋世语》记载,崔氏的衣装过于华美,曹操登台看到后,认为她违反了穿着华丽的禁令,回家后崔氏就被赐死了。

谢氏,曹植继妻,召陵县(今河南郾城东)人,太和年间被封为“陈思王妃”,曹植后期软禁生活的伴侣。据史书记载,她一直活到晋代,享年八十余岁。参见曹植 的《谢妻改封陈妃表》。

沈约未记载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

他儿子史书没记载,

结婚肯定是有的,你看孔子都有结婚生孩子了,他还不会。

在我眼里他是完整的,他现在都是圣人啦,还不完整。

关于和其他人一样用身边的丫鬟,那要看他的经济状况,他和孔子的主张都不适合当时的形势,猜测经济状况也不是很好。

西施--先嫁给了夫差后嫁给了范蠡。

王昭君--先嫁给了汉元帝,后嫁给了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

貂蝉--先嫁给了董卓,后嫁给了吕布。

杨玉环(杨贵妃)--先嫁给了李瑁,后嫁给了唐玄宗。

因为在古代的那些闺阁女子会用**的花粉或者颜料,在额头上或者脸颊旁画出娇艳的梅花形状来修饰自己,当时的黄花就象征着纯洁的意味,所以说没有婚嫁的女孩都叫做黄花大闺女。

但是黄花闺女这一词真正的来源是出自于寿阳公主,当时的南北朝时期,宋武帝有一位女儿叫做寿阳公主,长得十分漂亮,有一天她在宫里面玩累的时候就躺在宫殿的房檐下休息,当时梅花正在盛开,一阵清风吹过去,梅花稀稀落落的飘下来,有几瓣梅花正巧停在她的额头,因为梅花受了雨水的浸染,直接留下了花痕,当时的那一幕把寿阳公主衬托得十分的娇柔妩媚,宫女们见到这个模样,都忍不住惊呼。

而后来爱美的寿阳公主就经常把梅花贴在额前以示装扮,后来这种装扮就被人们称为“梅花装”,一直传到了民间里面,不仅大户人家的女儿争着模仿,连普通的寻常人家也会在梅花盛开的时候,收集其他**花粉制作粉料用来装饰。而一般进行这种装饰的都是没有出阁的女子,所以说慢慢的黄花闺女就成了未婚少女的形容词。

而这算是正式的起源,但是在贴黄花之前,北朝的民歌《木兰诗》里面就曾经出现过对镜贴花黄这一句,而北朝的建立是早于宋朝的,所以说从那个时候起,古代的女子其实都已经有了往脸上贴黄花的这一习俗。

她们不仅是把黄花贴在额头上,还会根据自己的喜好,用黄颜色的染料在额头上或者脸颊边,画上各种好看的花纹,或者用**的剪纸贴在脸上,而我们平常所知的黄花就是菊花,而菊花因为耐寒,所以常来比喻有节操的人,所以一般在闺女面前加上黄花两个字,就是说这个女子还是纯洁之身,保持着贞操。

除了和尚道士因为宗教原因不许结婚,平民百姓根据法律超过结婚年龄官府就会指定结婚对象,不存在什么不婚的现象,而且穷人也晚婚不起,古代中国对违反计生对象的处罚也很严厉。如在汉初刘盈(惠帝)当皇帝时期(公元前195~公元前188年),便有明确的“罚款”方案,

  据《汉书·惠帝纪》记载,在公元前189年,刘盈下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算”是当时计征人头税的一种计量单位,是开国皇帝刘邦在建国后第四年定下的税收办法,15岁以上、56岁以下的国民,都要缴纳人头税,每人税款金额是120钱,称为“一算”。五算就是720钱,也就是说,如果适龄不结婚,就是违反“计生”政策,就要缴五倍人头税的罚款。这个罚款在当时并不算低,以整个西汉的粮食均价每石100钱上下的标准来算,720钱可以买到七八石粮食,至少是一个成年人一年的口粮。

从古代墓志等资料总结,古代女子在15-19岁结婚为多。古代平均寿命短,夭折率高(需要生育六七个孩子才能防止人口减少),要珍惜生育时间,所以提倡早婚。

另外,中国历代的法定婚龄的统计是这样的:战国齐桓公令:男三十,女十五。战国越王勾践令:男二十,女十七。汉惠帝令:女十五。晋武帝令:女十七。北周武帝令:男十五,女十三。唐太宗贞观令:男二十,女十五。唐玄宗开元令:男十五,女十三。宋仁宗天圣令:男十五,女十三。宋宁宗嘉定令:男十六,女十四。宋司马光《书仪》:男十六,女十四。宋朱熹《家礼》:男十六,女十四。明太祖洪武令:男十六,女十四。清《大清通礼》:男十六,女十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4766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