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前任总统是谁?

法国前任总统是谁?,第1张

雅克·希拉克 (Jacques Chirac),法国前总统。1932年11月生于法国首都巴黎科雷兹镇的一个富豪家庭,独生子。其父曾为法国商业银行总管。希拉克早年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和法国国家行政学院。1956年希拉克与贝尔纳黛特·肖德龙·德库塞尔结婚(后改名贝尔纳黛特·希拉克),他们有两个女儿。

1967年他当选为国民议会议员,后多次当选。1967年至1974年他先后担任就业国务秘书、财经国务秘书、总理府负责与议会联系的部长级代表、农业和农村发展部长、内政部长等职。 1974年希拉克第一次当选法国总理。1976年辞去总理职务后,他组建保卫共和联盟并任主席。

1977年至1995年间3次连任巴黎市长,并于1995年5月第一次当选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第五任总统。又在2002年5月,以815%对185%的绝对优势击败极右翼***勒庞(Jean Marie Le Pen)连任。从本届总统开始,任期为5年一届(之前为7年)。

希拉克曾于1978年和1991年分别以巴黎市长和法国前总理身份访华,1997年5月和2000年10月已两度以法国总统身份访华。2004年10月,希拉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法国文化年”开幕活动。2006年10月25日至28日,希拉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希拉克夫人贝尔纳黛特曾于1995年9月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希拉克喜爱文学,主要著作有《希望的闪现》、《一个新法兰西》、《所有人的法兰西》、《我为和平而战》和《我为法国而战》等。希拉克熟悉并喜爱东方文化和中国艺术。

看上去很知性的女生

看上去很知性的女生,知性的女生很有气质,她们的气质不是外貌所体现出来的,而是由内往外散发出来的,并且在思考上不盲目从众,懂得让自己变得优秀,本文讲述看上去很知性的女生。

看上去很知性的女生1

长得不需要特别漂亮,但要会打扮自己

人的外貌是天生的,每个人的审美观也不一样,对于一个知性女人来说,长得漂亮不是第一位的,也许你相貌平平,但一定要懂得打扮自己。

这里说的打扮,并不是说那种浓妆艳抹到连亲爹亲妈都不认识的地步,而是一种精致、干净的美感,让人第一印象就不讨厌,初看不惊艳,细看有品位。

比如戴首饰,虽然黄金是硬通货,但是一个女人脖子上戴着金项链、手腕上戴着金手镯,难免给人想要炫耀的感觉。

我所在的公司去年组织过一次团建活动,一位女同事的衣着打扮让我印象很深刻。

那天她穿着一身LOGO很大的名牌衣服,这还不算完,最要命的是她脖子上戴了一条金灿灿的项链,还露在了T恤外面,我不知道她是不是故意的,反正几个同事已经露出了异样的表情。

一个懂得穿衣打扮的女人,决不会让你在几十米开外一眼就看出她的服装品牌,有的甚至衣服上根本就没有LOGO,但给人一种很朴素很得体的感觉。

懂生活,会提升一个女人的魅力

除了衣着打扮,懂生活会生活也是一个知性女人的必备特点。

不张扬,但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表面上其貌不扬,但与她聊天有一种很明显的感觉——她的人生观是积极向上的,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属于自己的乐趣。

生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追求,人生状态也不一样。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那是张扬的女汉子的特点,却是知性女人避而远之的东西。

如果用一首诗来形容知性女人的心境,那就是: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她对生活有着很深的理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声色犬马不是她想要的,她清楚地知道,那些身外之物对自己来说意义不大,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不盲目从众

我曾经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有一天我去菜市场买菜,发现很多人围着一个卖肉的摊位,无论谁经过那里,都要驻足向里面张望一下,我觉得,或许是他家的肉降价了,或者肉的质量比较好。

很多人都有这种思想,喜欢看热闹,也叫从众思想。

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写道: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买东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很多人认为,一件东西买的人多,这件东西肯定有它的优点,从而衍生出一种思想——如果我不买,那就太亏了。

就像某网络商家经常用到的那句宣传词一样:买到就是赚到。

而在知性女人的行事方式里,如果一件东西我不需要,那么就算它再物美价廉我也不会买,这是一个很容易想通的道理,如果我买回家没用,那买到就不是赚到了,就是明显的亏了。

知性女人的字典里没有盲目从众,工作之外,她们做一件事情,只看是否符合我的价值观,而不是看有多少人去做。

懂得尊重别人,才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鲁迅写过一句话:

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后来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

一个女人受到别人的尊重,可能是因为她自身的优点,也可能是尊重别人以后得到的回馈。

聪明的女人都懂得尊重别人,即使那个人没有自己优秀,因为她尊重别人,本身就代表着一种良好的生活教养,在对生活的理解上,她已经不再纠结于绝对的是非对错。

尊重别人,也是提升女性魅力的一种方式,但一定要建立在自己的真实想法之上,而不是人前作秀,背地里使坏。

喜欢获取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

知识,对一个女人来说,可以提升整个人的气质,让这个人的眼睛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我曾经跟一个女人闲聊,当时她带着她的闺蜜,我们闲聊的时候聊到了读书,大家都说了自己平时看过什么书,书里有哪些有趣的事情,自己对此有什么看法。

比如世界名著《红与黑》里面,男主于连本来是一个穷小子,因为记忆力超群,学会了拉丁文,被市长请去做了孩子的家庭教师,市长夫人是一个很保守的女人,却对这个穷小子动心了。

这本书的作者司汤达在开篇的时候,通过一系列场景,描写了市长夫人一次次的心理变化,于连的反应。这件事情被我们拿来当作谈资,我们认为很有趣,笑得很开心。

但是那个闺蜜就完全听不懂我们聊的这些东西,倒不是说一个女人不读书就十恶不赦,但起码多读一些书,更有利于建立自己的独立个性和精神追求。

想成为男人心目中的女神,要学会提升自己,笔者推荐阅读苏岑写的这套“女神系列”的丛书。

这套书告诉我们,女神也是分段位的,如何通过不断地提升自己,成为一个浑身上下散发着魅力的女性,以及通过哪些途径来提升自己。

看上去很知性的女生2

我们知道,女性一般来说都是感性居多。男人跟女人对于同一件问题关注点不一样,比如女友说:“发烧了,有点口渴。”你如果说:“多喝水。”然后,你发现自己被她微信拉黑了。女性一般都比较矜持,有时候总是想要关心和爱护,可是不好意思说,于是就左右而言他,很多耿直的男同胞往往想破了脑袋也不知道女方在想什么。

然而就有一种知性的女人,好像是天然带来一种沉稳的气质却又玲珑剔透。他们成熟、理性、睿智、大气,却又不失女性天然的感性,但是她们不会感情用事,她们的感性都只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她们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的定位,不偏激,也不似小女孩一样单纯。在她们的心中,有自己的坚持和守护,也有情有义。这种女人往往知书达理,但是从不卖弄文采。

无疑,这种女人散发出来的魅力对于男人是致命的。需要纠正的是,知性美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一种浑厚内涵的魅力,跟工于心计、巧言善辩不是一回事。一个人的涵养不仅仅是体现在学历以及知识面上,更多是对于生活、事业、家庭的宽容和专注上。

知性的女人,有内涵,有主见,有灵性、三观正。区别是否为知性女人的比较重要的一条衡量标准是:知性女人注重自己的仪表,但是却对衰老变丑毫不在意。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相比于外在,知性女人更注重内在美;相比于感性,知性女人更偏向理性;相比于计较,知性女人更愿意坚持原则。

这种“有趣的灵魂”的确是万里挑一的,能够娶到这样一位知性女性结婚,那真是男人的福气,孩子的幸事!男人可以不用担心婆媳关系,不用担心婚姻背叛,不用担心孩子的教育,家里的一切都可以井井有条,真是几生修来的福气!

男人,一般都是偏理性的,甚至有很多直男,只懂得直来直去不知道换位思考,如果说女人的心是海底针,那么男人的心就是桌子上的棒槌,直来直去又显而易见。男人爱美女,可是从长远来看,男人愿意结婚的是那种具有知性美的女人,因为更有共同语言,生活更和谐!

前一阵看到《我的前半生》这部剧,罗子君虽然为家庭牺牲了青春,可是却对丈夫穷追猛打喋喋不休,导致丈夫陈俊生跟她离婚,而跟另一个在丈夫看来更懂他爱他的“小三”结婚。当然这不是出轨的理由,但是也能说明一些问题。且不说里面谁对谁错,妻子如果不懂得收敛脾气只会将丈夫往外面推给别人。男人都喜欢知性、理解自己的女人,在知性女人的眼中,男人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对于男人来说,最完美的就是找一个知性、性格相投、自己爱的也爱自己的人结婚,稳定才是感情持久的基础。知性妻子是男人的福气,孩子的幸事!

勒庞的说法对组织行为管理的启示:学习组织行为学后,对于管理者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极大的帮助。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工商管理系列教材·组织行为管理,是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李剑锋编写。《组织行为管理》内容简介:2000年12月,为全面展示中国组织行为学者的研究成果,跟踪组织行为研究的国际进展。

构建中国人民大学在组织行为领域的学科优势,开发适合中国工商管理教学的新一代教材,作者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组织行为管理》(第一版)出版后,凭借崭新的内容、丰富的案例、优美的形式,迅速成为组织行为学这一工商管理专业必修课程的国内市场领导教材。

2002年,荣获教育部高等院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2003年4月,《组织行为管理》(第二版)作为教育部高等院校“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出版。因其已经成为全国使用最多的组织行为学高校教材,为保持内容的稳定性与一贯性,对第一版的主要内容没有作大的改动。

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184157-19311213),男,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有“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里”之称。勒庞还是一位物理学家。他出生于法国诺晋特-勒-卢特鲁(Nogent-le-Rotrou)。

著名著作

勒庞最著名的著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出版于1895年。他认为人群集体时的行为本质上不同于人的个体行为。群集时有一种思想上的互相统一,勒庞称之为“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定律”,这种统一可以表现为不可容忍、不可抵抗的力量或不负责任。

群体行为可能是突然的和极端的;智力过程可能是初步的和机械的。这是当时盛行的几种“群体心理”理论之一。在群集情况下,个体放弃独立批判的思考能力,而让群体的精神代替自己的精神,进而,放弃了责任意识乃至各种约束,最有理性的人也会像动物一样行动。

法国的总统是法兰西共和国的国家元首,由国家选民直接选举出来的,每一任法国总统的任期是5年,但是可以连选连任1次。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宪法中给予了总统极大的权力。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法国历届总统都是谁,谁是法国第一任总统?

法国历届总统一览表

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夏尔·路易·拿破仑·波拿巴

时期: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任职时间:1848年12月20日—1852年12月2日

出生时间:1808年4月20日-1873年1月9日

简介: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

法国第一位总统:路易·阿道夫·梯也尔

时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任职时间:1871年8月30日—1873年5月24日

出生时间:1797年4月16日-1877年9月3日

简介:出生于法国马赛,法国政治家、历史学家,1871年—1873年,梯也尔担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首任总统,镇压了巴黎公社起义。1877年9月3日死于圣日尔曼昂莱。

法国第二位总统:玛利·埃德米·帕特里斯·莫里斯·德·麦克马洪

时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任职时间:1873年5月24日—1879年1月30日

出生时间:1808年7月13日-1893年10月16日

简介:生于索恩-卢瓦尔省,法国军人,伯爵,在克里米亚战争及意大利马坚塔战役(1859)中扬名,被升为法国元帅,并受封为马坚塔公爵。

法国第三位总统:弗朗索瓦·保罗·儒勒·格雷维

时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任职时间:1879年1月30日—1887年12月2日

出生时间:1813年8月15日-1891年9月9日

简介; 任内极力降低总统职权,扩大立法机构权限。对外政策取谨慎态度,阻止民族复仇主义,反对殖民扩张。1887年因其女婿,众议员威尔逊出卖荣誉军团勋章事件被迫辞职。著有《政治和司法演说集》

法国第四位总统:玛利·弗朗索瓦·萨迪·卡诺

时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任职时间:1887年12月3日—1894年6月27日

出生时间:1837年8月11日-1894年6月24日

简介:法国政治家,有胜利的组织者之称,父亲是左派议员伊波利特·卡诺,叔叔即是著名科学家萨迪·卡诺,曾任省长,众议员,与***的立场较为一致,注意公共工程,铁路建设。在总体任期内,发生一系列骚动事件,但他仍保持了总统的威严。1894年在里昂博览会上,被一个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刺杀。

法国第五位总统:让·保罗·皮埃尔·卡西米尔-佩里埃

时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任职时间:1894年6月27日—1895年1月16日

出生时间:1847年11月8日-1907年3月11日

简介:在普法战争中,他任上尉。战争后出任副国务秘书(1883年8月至1885年1月)。1893年12月出任总理直到次年5月辞职。1894年6月,玛利·弗朗索瓦·萨迪·卡诺总统被暗杀后,他以451票当选为总统。他出任总统只维持了六个月。

法国第六位总统:弗朗索瓦·菲利·福尔

时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任职时间:1895年1月16日—1899年2月16日

出生时间:1841年1月30日-1899年2月16日

简介:出生于巴黎,54岁就当上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第六任总统。1899年2月16日,当福尔和情妇玛格丽特·斯坦海尔在爱丽舍宫幽会时心脏病突发而身亡。

法国第七位总统:埃米勒·弗朗索瓦·卢贝

时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任职时间:1899年2月16日—1906年2月18日

出生时间:1838年12月30日-1929年12月20日

简介:出生在法国南部马尔萨讷一个农民家庭,曾出任蒙特利马市市长。1880年出任德龙省议会主席。他支持法国殖民扩张的热情,使他在共和党温和派内受到相当大的重视。1906年2月任满后过着私人生活直到去世。1904年被挪威国王奥斯卡二世封为“挪威狮子骑士。

法国第八位总统:克莱芒·阿尔芒·法利埃

时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任职时间:1906年2月18日—1913年1月17日

出生时间:1841年11月6日-1931年6月22日

简介:出生于法国洛特-加龙省,是一位法国政治家,法利埃在其总统任期内加强与英国和俄罗斯的协约。法利埃于1868年结婚,他有两个孩子。

法国第九位总统:雷蒙·普恩加莱

时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任职时间:1913年1月17日—1920年2月18日

出生时间:1860年8月20日-1934年10月15日

简介:生于巴勒迪克, 1926年7月取代左翼联盟的 爱德华·赫里欧,另组国民联盟政府,第三次出任任总理兼财政部长,维护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实行降薪增税,在稳定法郎以解决法国的财政危机方面功勋卓着,使法国出现了一段新的繁荣时期。1929年7月因病退出政界。任总统期间,积极备战,促使内阁通过了3年义务兵役法。

法国第十位总统:保罗·欧仁·路易·德沙内尔

时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任职时间: 1920年2月18日—1920年9月21日

出生时间:1855年2月13日-1922年4月28日

简介:法国政治家,出生在布鲁塞尔,在任总统期间渴望用积极的社交礼节来发展法国自身与对外的关系,但都因健康原因而无法实现。同年9月,他因身体欠佳而辞去了总统的职务,两年后病死。

法国第十一位总统:亚历山大·米勒兰

时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任职时间: 1920年9月23日—1924年6月11日

出生时间:1859年2月10日-1943年4月6日

简介:生在巴黎,祖籍在香槟郡罗歇教区,米勒兰祖上为当地名门世家,一度曾是第二号豪富。米勒兰任总统期内,先后由白里安和普安卡雷组织政府。普安卡雷为了改善经济状况、彻底摧毁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为了提高“国民联盟”在中小资产阶级中的威信以巩固自己的阵地,于1923年1月占领了鲁尔。米勒兰对这一行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法国劳动人民反对鲁尔冒险行动,反对普安卡雷的对外政策。“国民联盟”的威信一落千丈。

法国第十二位总统:皮埃尔-保罗-亨利-加斯东·杜梅格

时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任职时间:1924年6月13日—1931年6月13日

出生时间:1863年8月11日-1937年6月18日

简介:生于(Aigues-Vives)艾格维沃,先在印度支那和北非任文官,1893年以激进社会党人身份当选众议员。

法国第十三位总统:保罗·杜美

时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任职时间: 1931年6月13日—1932年5月7日

出生时间:1857年3月22日-1932年5月7日

简介:生于欧里西克,1889年作为激进党人选入众议员。以善于理财著名。1895年在莱昂·布尔茹瓦内阁中担任财政部长。他在全国征收所得税,取得很好的成绩。1931年5月13日击败阿里斯蒂德·白里安当选为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妥善地处理了马奇诺和白里安逝世而引起的内阁危机。次年5月被俄罗斯无政府主义者帕维尔·戈尔古洛夫刺杀身亡。

法国第十四位总统:阿尔贝·勒布伦

时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任职时间: 1932年5月7日—1940年7月10日

出生时间:1871年8月29日-1950年3月6日

简介:勒布伦毕业于巴黎综合技术学校,原本是法国南锡的一名工程师,29岁加入政坛。曾两次主持内阁会者, 1943 年一度囚于奥地利。二次大战结束后他正式归隐,至1950年3月6日病逝。著有回忆录《见证》等。

第十五位

亨利·菲利浦·贝当

时期:维希政府(称“国家元首”,而非总统)

任职时间: 1940年6月22日—1944年9月7日

出生时间:1856年4月24日-1951年7月23日

简介:出生在法国加来海峡省的农民家庭。1940年5月德军入侵法国后,先后任副总理、总理,主张对德投降,退出战争。同年6月22日法国败降后,任维希法国政府元首,默许总理P赖伐尔实行法西斯统治,镇压法国爱国力量。1944年8月法国光复后前往德国。

第十六位

夏尔·安德烈·约瑟夫·玛利·戴高乐

时期:自由法国(称“自由法国元首”,而非总统)

任职时间: 1940年6月18日—1944年……

出生时间:1890年11月22日-1970年11月9日

简介:生于里尔,1970年11月9日卒于科龙贝双教堂村。1912年毕业于圣西尔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自由法国运动并在战后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担任第一任总统。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法国第十七位总统:樊尚·奥里奥尔

时期:法兰西第四共和国

任职时间: 1947年1月16日—1954年12月1日

出生时间:1884年8月27日-1966年1月1日

简介: 法国社会党政治家。工人国际法国支部成员,1946年任两个立宪会议的主席,1947-1954年任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主持危机四伏的 联合政府。是法兰西历史上第一位社会党总统。

法国第十八位总统:勒内-儒勒-古斯塔夫·科蒂

时期:法兰西第四共和国

任职时间: 1954年12月1日—1959年1月8日

出生时间:1882年3月20日-1962年11月22日

简介:是一位法国政治家,1954年1月16日到1959年1月8日以无党派独立人士的身份担任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第二任也是最后一任 总统。

法国第十九位总统:夏尔·安德烈·约瑟夫·玛利·戴高乐

时期: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任职时间:1959年1月8日—1969年4月20日

出生时间:1890年11月22日-1970年11月9日

简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创建者、法国军人、作家和政治家。

代总统:阿兰·波厄

时期: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任职时间: 1969年4月20日—1969年6月20日

出生时间:1909年4月17日—1996年12月9日

简介:法国政治家。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时期代理总统。1969年夏尔·戴高乐辞职后阿兰·波厄代任。1974年乔治·让·蓬皮杜逝世后阿兰·波厄再次代任。

法国第二十位总统:乔治·让·雷蒙·蓬皮杜

时期: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任职时间: 1969年6月20日—1974年4月2日

出生时间:1911年7月5日-1974年4月2日

简介:生于法国中部康塔勒省蒙布迪夫市一小学教员家庭,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文学院并获巴黎政治学院文凭。1962年任总理,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个非议员又非部长而直接出任总理的人。1969年6月15日,蓬皮杜得到5822%的高票当选成为法国总统。1973年9月访华。他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法国国家元首,也是西方国家元首访华第一人。

代总统

时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任职时间:1974年4月2日—1974年5月19日

出生时间:1909年4月17日—1996年12月9日

简介:法国政治家,1969年4月20日—1969年6月20日,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时期代理总统。1969年夏尔·戴高乐辞职后阿兰·波厄代任。1974年乔治·让·蓬皮杜逝世后阿兰·波厄再次代任。

法国第二十一位总统:瓦莱里·玛利·勒内·乔治·吉斯卡尔·德斯坦

时期: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任职时间: 1974年5月19日—1981年5月19日

出生时间:1926年2月2日

简介:他是欧洲一体化的推动者,1979年和当时的德国总理施密特共同倡议建立了欧洲货币联盟,为欧元奠定了基础。

法国第二十二位总统:弗朗索瓦·莫里斯·阿德里安·玛利·密特朗

时期: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任职时间: 1981年5月19日—1995年5月17日

出生时间:1916年10月26日-1996年1月8日

简介:生于德国的科布伦茨市。毕业于综合工科学校和国立行政学校。 1974年5月19日,48岁的吉斯卡尔·德斯坦在蓬皮杜去世后的总统选举中取胜,就任法国总统。任内进行了一些自由主义的改革,提高了养老金和家庭补助,通过了“离婚自由”、“堕胎自由”等法令。德斯坦被称为“现代欧元之父”。

法国第二十三位总统:雅克·勒内·希拉克

时期: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任职时间: 1995年5月17日-2007年5月16日

出生时间:1932年11月29日

简介:出生于法国巴黎,巴黎政治学院、国家行政学院毕业,法国政治家,前总统、总理。他曾于1977年至1995年间3次连任巴黎市长,并于1995年5月第一次当选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第五任总统。在2002年5月,以815%对185%的绝对优势击败极右翼***勒庞连任。2016年9月18日,83岁的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因肺部感染在巴黎住院治疗。

法国第二十四位总统:尼古拉·萨科齐

时期: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任职时间: 2007年5月7日-2012年5月15日

出生时间:1955年1月28日

简介:出生于巴黎,父亲是匈牙利移民,母亲是法国人(犹太人),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获法律硕士,曾任法国总统,法国右翼政党人民运动联盟主席,在任期间,先后六次访问中国。

法国第二十五位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

时期: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任职时间: 2012年5月15日—至今

出生时间:1954年8月12日

简介:出生于鲁昂,法国左翼政治家,他25岁便担任后来成为法国总统密特朗的经济问题顾问;1997-2008年担任社会党第一书记;2000年奥朗德在格勒若布尔召开的代表大会上的提案成为社会党2000年竞选纲领的基础。2012年4月22日,奥朗德在法国大选首轮投票中居首位;并在5月6日的第二轮选举中当选为法国新一任总统兼任安道尔公国元首。

看了上述的法国历任总统一览表是否更新了你对法国的认识呢

 今天,根据法国过来人的经验分享一下个人眼中的欧洲生活水准,当然有主观感受在内,请各位自行体会。下面来说说法国真实的生活水平,一起来看看。

  2012年欧洲之行:感觉很牛逼

 天空蓝白相间,农村风景绝美,人们礼貌素质高,社会节奏闲适,城市整洁干净,人与人之间尊重隐私保持距离。

 你随便穿成什么样,随便做什么,只要不影响他人,没有人会用异样的眼神看你,真的是一个文明而包容的社会。

 在欧洲看不到裸露的土地,每一片土地,要么用水泥沥青,要么就是草地覆盖。在欧洲坐火车旅行,真的是愉快的体验,高速铁路同样可以达到接近300公里的时速,火车在风景如画的大地上飞驰,穿过森林地带,沿着多瑙河,当时感觉资本主义国家好牛逼。

 当时我在欧洲的同事,一个月到手有2000欧元,在当地算得上平均水平,以2012年的汇率算到手有16000人民币以上,这是普通人的收入水平,而且拥有很好的社会福利。

 但是当时我也觉得欧洲可能会出现问题,就是觉得节奏明显比国内要慢。每天一下班人就走了,这跟我在深圳经常加班的气氛和环境完全不一样。

 当时我在想一个问题,虽然他们现在很厉害,但是中国人每天干活10小时,他们每天干活8小时,这样下去领先优势会被迅速缩小。

 5年过去了,这个差距缩小了多少

 2017年这次访欧给了我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总体的感受,欧洲依然是个文明社会,但是和五年前相比,我开始明显的感觉到欧洲有不少落后于中国的地方了。

 1中国的影响力

 一到戴高乐机场,就感受到了天朝的力量,巴黎机场所有的指示牌,都是三种文字,英文、法文和中文。即使你完全不认识英文,也可以畅通无阻。

 实际上,欧洲不只是法国机场,像荷兰阿姆斯特丹机场也都到处是中文,中国人认路毫无压力。埃菲尔铁塔有中文的指示牌,走在香榭丽舍大街上,到处都能听到中文。

 在巴黎春天,老佛爷这些购物店,中文店员是标配,在巴黎春天百货的退税点,连负责盖章的法国小帅哥都和我讲中文。

 连巴黎的自动全款机也可以选择中文,这完全出乎我意料,其中有一次我还是在郊区取钱,发现ATM一样可以选取中文进行操作,我就不上了,这确实让中国人的生活方便不少。真的是万万没有想到。

 还有微信,我曾经在中东、东南亚、东欧用微信打开附近的人,发现微信用户当地人居多,说明微信在这些地方已经有很高的普及率。

 这次在法国我也试了下,90%以上还是中国人,但是也能找到几个法国微信用户,还有法国女孩子微信用户在签名里用中文写道想认识中国朋友学习中文,说明天朝的即时通信也在向发达国家渗透。

 2巴黎对中国人越来越便宜

 感觉欧洲变便宜了,当然其实不是巴黎物价便宜,巴黎物价很贵,但是和五年前比较,我已经不觉得欧洲特别贵了,很显然是我的收入增加和国内物价上升直接带来感受的改变,以我所在的深圳为例。

 2012年作为深圳市平均工资的社保缴费基数为4595元,按照当时的汇率只有550欧元左右。

 2017年深圳市平均工资社保缴费基数已经调整为7480元,由于人民币对欧元升值,按照现在的汇率已有970欧元了,按照欧元计算,五年的时间,国人的收入增长了70%--80%。

 3和法国人比,中国人真的吃的好

 拿啤酒和西瓜做例子,在这里不是和深圳比,而是和整个中国的平均水平比。

 其实很多在国内生活的人没有意识到,中国除了房价贵,日常用品东西大都很便宜。因为中国不仅是工业制造大国,也是农业生产大国。

 而巴黎不只是房价贵,其他东西也很贵,无怪乎这个地方适合旅游,不适合长居,长居还是要去法国其他地方,这样东西便宜点。

 法国人平均月收入是2800欧左右,差不多26万人民币一年,法国扣除的社保费用高,到手2200欧元左右,差不多20万人民币一年。

 当然中位数收入低得多,法国人收入中位数是1750欧元,这意味着什么呢,你只要年入162万人民币,你就比一半的法国人收入高。

 实际上,由于法国妇女工作参与率比中国低,很多人不工作在家带孩子,中国人家庭收入和法国的差距更小。中国妇女劳动参与率76%左右,全球第一的水平,法国妇女劳动参与率远比我们低。如果老婆在家全职,法国男人年入16万人民币在巴黎养全家,其实是件并不轻松的事情。

 当然,巴黎的收入水平比法国总体要高,但是也就是20万人民币左右的样子。

 我们就以一个简单的水果——西瓜为例子,苍老师就抱怨过日本的西瓜很贵,所以她来中国,一定要买西瓜吃。

 这次我和巴黎,和苍老师的感觉是类似的,那就是回中国了一定要买西瓜吃。

 法国超市里面的西瓜价格之高,反正我是没怎么舍得买,下图是在家乐福拍的,795欧元一公斤,差不多60元一公斤。当然其他有的超市或者路边水果摊也有便宜的,例如3欧元多点一公斤,一公斤也要20元人民币以上。

 中国的西瓜产量占了全球60%,在中国,国人买西瓜喜欢直接买一个或者半个,大块大块的吃,这跟中国西瓜便宜有关系。在法国吃西瓜,都是切成小块,总感觉吃不过瘾。

 以至于回了深圳,我就在路边买了一个西瓜,又大又甜,吃了个痛快,在深圳一个西瓜一般才24元人民币左右,这个价格在巴黎只能买一公斤。

 咖啡啤酒也是一个例子,在巴黎,法国人喜欢喝咖啡,或者喝啤酒,这是他们日常休闲的一种方式,在办公室里的法国人,不管上班还是下班都有去路边咖啡馆喝一杯咖啡或啤酒的习惯。

 不管是一杯啤酒,一杯咖啡,这一杯可不便宜,一般起步价在3欧元左右,有的也有5欧元,算成人民币23—38元一杯,均价就算30元人民币吧。

 即使不在咖啡馆,在超市买啤酒回家喝,一瓶啤酒,还是小支的,也要2欧元多,差不多15元人民币,跟中国完全不能比。

 4一流的落后交通系统

 为什么是又先进又落后的交通系统呢

 1)管理和运营水平一流

 巴黎的公共交通工具堪称世界一流,不管是公交还是地铁,都很准时,而且运营时间一直到很晚,可以到凌晨一点。站台上也有电子显示牌,显示下一班车还有多少分钟到。

 但是这个一流,仅仅是指管理和运营水平,其硬件设施就真的比较差了。

 2)硬件设施已经落后中国

 举个例子,巴黎的公交车和地铁居然没有空调,上下班高峰期,人非常多,夏季天热时,我每次下车,都有一种从地狱回到人间的感觉。

 而且巴黎地铁的车厢也不是全封闭的,像中国的绿皮车一样,窗户可以打开通风,整个地铁车厢也很老旧。在巴黎坐久了不觉得,刚从深圳过去,坐上巴黎的地铁,用手机打电话的时候就感觉地铁行驶噪音怎么这么大,打个电话声音开到最大都听不清。而在深圳的国产地铁车厢,噪音要小得多,打电话可以听的很清楚。

 还有一个就是站台,中国的地铁站台大多数已经实现了全封闭化,而巴黎相当一部分地铁站台,可以说是大部分仍然是没有自动护栏的,当然新线也已经有封闭门了,但也只是一小部分。

 巴黎地铁的卫生状况,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放一张图感受下,这是2017年夏天巴黎地铁的清洁水平。

 3)昂贵的交通和落后的付费系统

 巴黎交通真的太贵了,公交车和地铁,不管距离远近,一律一张票2欧元,算下来15元人民币一张。出门往返一次要30元人民币,如果一天之内去到多个地方,这个车费简直是要崩溃啊。

 当然你可以在自动售票机或者售票窗口,一次性买10张票,这样可以打个折扣,算下来每张145欧元,也就是大约一张11元人民币,但是依然很贵。你在中国坐公交车,大多数情况一张票也就是1-2元人民币。

 最省钱的办法是买公交卡,公交车地铁都可以坐,

 兴冲冲的买了卡,被告知可以一次性充值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在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内,可以无限次乘坐交通工具。

 我一听觉得挺划算,就说都买票便宜多了。

 结果被告知,一次充值一个月,公交卡生效只能从下个月1号开始,到下个月月底30日为止。我当时就无语了,国内都是即时生效的,这边怎么那么差。

 那我先充值一个星期吧,2215欧元可以不限次数乘坐交通工具,算下来一个星期170元人民币,结果被告知,充值一个星期,也只能等到下星期一才能生效,有效期是下周的星期一到星期日,所以当天要坐车还得另外买票。

 这TM都是什么落后的充值系统啊。

 最搞笑的是,公交卡上你还要贴自己的照片,不然被查到要罚款 ………这个系统和中国比较,已经完全落后,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改变。

 5巴黎30岁以下的年轻人都合租

 还有一个就是房租,巴黎的房租非常昂贵,以至于巴黎年轻人跟人合租是普遍现象,我问了好几个法国人,他们全部都是跟人合租。

 在巴黎,自己租一个单间,一个35-40平米的单间,在巴黎1000欧元是起步价,我问了一个当地人,他甚至40平米租金高达1400欧元一个月。

 合租就便宜了,五六百欧元一个房间,我和一个大学毕业没多久的法国年轻人聊了聊,他月工资1600多欧元,大约123万人民币一个月,跟其他2个人合租,一个月支付月租500欧元,剩下1100欧元,也就是7000多人民币,这个7000多人民币工资还要扣社保,扣完社保后还要用于吃饭交通上网等各种生活开支。

 我问他什么时候买房,他说等三十多岁吧,现在肯定买不起。不过有一点好,法国人没有买房结婚的习惯,不像天朝压力这么大。

 下面是从Quora上看到的,一个巴黎的IT工程师的一个月账单,他的收入在巴黎是高于平均水平的。

 这个IT工程师一个月工资3250欧元,这在法国算是高工资了,至今和另外2个人在巴黎郊区合租一套100平米的公寓。

 去掉房租、日常花销每个月也剩不了多少钱,无怪乎我在巴黎遇到的法国人,一大堆都是30多岁,40多岁才买房子,而且房子不一定有多大。

 法国人把35岁以后买房,看成是很正常,理所当然的事情,这和中国人20多岁买不了房就觉得人生没有希望了完全不一样。

 6深圳生活水平高于巴黎

 可以说,在深圳到手一万人民币,生活水平远远高于在巴黎到手一万人民币。

 就拿吃饭来说,巴黎只要是在外面吃饭,在路边小店,哪怕是麦当劳这种最便宜的,一个人基本都在10欧元以上,我们就算10欧元吧,差不多77元人民币。我在深圳路边小店吃个炒饭,或者吃个套餐,或者吃个沙县小吃什么的,25元肯定能搞定。巴黎是深圳的三倍。

 在巴黎,去餐馆吃一顿是非常正式的事情,因为花费不菲,当然也可以在路边咖啡馆简单的和朋友吃一顿,但是那种是小桌子,招待朋友显得不太正式。

 这跟中国人经常没事下馆子,川菜,湘菜,火锅各种吃非常不一样,我们东西便宜的多。我们在巴黎吃中餐馆,五个人一顿饭就能吃掉100多欧元,想想巴黎年轻人普遍月工资也就一两千欧元,请人正式吃一顿还是要考虑考虑的。无怪乎巴黎的法国人聚会,都喜欢buy drink喝喝东西就好了,或者吃薯条、汉堡之类。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整个中国的经济还在以69%的速度增长,深圳经济还在以8%以上的高速度增长,再过5年,我们的收入将比现在要多的多,而巴黎人的收入, 则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0年前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更要命的是,10年后他们很可能还是这样。

 7底层法国人的悲哀

 巴黎有很多街区,外来移民越来越多,北非的穆斯林、黑人聚集。在巴黎,我试着去这些街区走了走,虽然是白天,但是总有一种不安全感。

 在这个街区的路边,有一个法国人开的小便利店,我进去买东西,店老板看了我一眼,就继续看电视。然后进来了两个黑人,法国店老板立即站了起来,眼睛盯着那两个黑人。我当时就明白了,是怕那两个黑人偷东西。即使再给我结账的时候,这个小店老板的眼睛也监视着那两个黑人。我意识到,他肯定不是第一次被偷了,所以才如此警惕。

 出了这个便利店,我就在想,这种底层巴黎人,居住的街区已经不安全了,但是他却无力搬走,他的妻子,他的小孩也居住在这种不安全的地方,肯定每天晚上回家都会担心吧。法国今年的总统大选,20%的人投了极右翼的勒庞,这些人来自哪里我想这个便利店老板一定是其中之一。

 这边的法国朋友告诉我,巴黎的公交车虽然运行到很晚,但是最好不要坐午夜的公交车,因为会很乱,会有很多喝醉了的人,成群结队的人。

 我到巴黎机场,收到的第一个忠告就是,如果你在午夜或者是凌晨到达巴黎,千万不要坐机场快线到市区,那个时段的机场快线地铁乘客非常少,被抢劫的几率非常高。

 在巴黎的几个月,巴黎又遭受了恐怖袭击,当然我没有遇到,我走在街上仍然感觉所有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咖啡照样喝,公园照样跑步,但是看电视上面又是一派紧张的气氛。

 巴黎有哪些地方比国内好

 他们100年前就是这样了

 实话实话,巴黎整个城市到处是公园,蓝天白云,生活闲适,如果不是有的区域不安全,物价贵的话,巴黎真的是个很好的城市。

 在埃菲尔铁塔上俯瞰巴黎,可以看到各种草坪,塞纳河,凯旋门和各式欧式建筑,埃菲尔铁塔来过很多历史名人,包括希特勒等等。可以想象,当徐志摩这样的中国文人来到这里,以当时东西方的发展差距,得到的是怎样一种震撼。

 朱自清就说过:“巴黎人谁身上大概都长着一两根雅骨吧。你瞧公园里,大街上,有的是喷水,有的是雕像,博物院处处是,展览会常常开”……

 今天在巴黎有的东西,埃菲尔铁塔,公园,巴黎大街,凯旋门,喷水,雕像,博物院,他们一百年前就有了。那时候的中国还处于什么时代呢年年饿死人,精英分子还在寻找解决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道路。

 巴黎对底层普通劳动者还是非常好的选择

 我在这里遇到了一对安徽来的夫妻,他们在巴黎做什么呢,卖中餐盒饭,他们也没有店面,直接用微信介绍的形式,不断的发掘新客户。卖的中餐盒饭也便宜,一个盒饭7欧元、8欧元,只做附近区域的生意,拉着个小车就可以送饭,一天下来,午餐+晚餐能卖100多份。

 两夫妻一天收入流水就有1000欧元,七八千人民币,有时候周六日也不休息,这样算下来一个月下来流水有二十万人民币,当然他们利润率多少我不知道,即使只有15%,一个月也有3万人民币啊,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收入。

 两夫妻四十多岁,学历不高,儿子在国内读大学,他们也觉得在这边挣钱比国内多。

 当然他们也说了,现在竞争者越来越多,不知道以后生意还好不好做,实在不行以后还是回国,毕竟在这边攒下的钱还算可观。

 所以说,我个人的想法,移民这件事情,底层低学历国人如果在国外有亲戚照应,可以考虑下出国,因为收入肯定比国内同样的工作要高。

 有钱的国人也可以考虑移民,毕竟只要有钱,到哪里都一样,选择一个不同于中国的生活方式有何不可。

 中产阶级的话,我个人觉得就没有必要了,因为你要想在欧美找同等职位的工作,真的很难,除非你愿意降低对工作的期望,接受做蓝领的工作,工资不会比你现在高。而且在发达国家经济普遍停滞的大背景下,要做好工资20年不怎么涨的心理准备。

 想说巴黎的好,虽然住了几个月,竟然也想了半天也才想起这两条,感觉有点惭愧。

 吃穿住行 看深圳VS巴黎

 老百姓最在意的也就是吃穿住行。

 吃的方面我最想的是回深圳喝啤酒吃西瓜,再去木屋烧烤整个串串,同样是一万多的收入,在深圳可以经常下馆子,遍地的川菜馆,湘菜馆,东北饺子馆,广东早茶都算不上贵,人均几十元完全可以搞定。实在不行还有路边摊可以大快朵颐,只要不嫌脏。

 我一想起巴黎一瓶啤酒20元人民币,一公斤西瓜20--80元人民币我就觉得不幸福,要知道大多数巴黎人月工资到手也就是一万多人民币,房租还比深圳更贵。无怪乎,很多白人老外来中国当个外教,一个月一万人民币工资就不想回国了。

 行的方面巴黎的公交地铁硬件条件远不如深圳了,深圳不仅公交地铁很新,还有空调!不仅有空调,而且今年实现100%纯电动化!不仅纯电动化,充值巨方便,还可以手机刷卡!

 住的方面巴黎人住的基本都是路边的公寓,一个大门就上去了,我造访过好几个法国人住的公寓,虽然还算干净,但是内部设施老旧,因为房子修了多年了。

 看过《这个杀手不太冷》的朋友,2017年法国巴黎市区的公寓结构,房间里面的陈设基本就是**里面那个样子,木头楼梯上去,一层N个房门,每个房门后面就是一个小房间,有的20多平,有的40多平,有的更大一点。

 而且基本没有小区,像中国这样全部小区化,内部各种草坪,游泳池和健身器材的小区,在巴黎基本没有。郊区或许有,我问了不少法国人,他们都觉得小区这个概念离他们很远,因为从公寓的一楼出来,就是巴黎的街道了。

 穿也不用比较了,如今品牌已经全球化,你在深圳能看到的店面,在巴黎基本也有,反过来也差不太多。巴黎的优衣库也同样很火爆,H&M最大旗舰店就在巴黎,同样的还有ZARA。

 巴黎人的收入我也不羡慕,像上面那个IT工程师,在巴黎算工资很高了,一年总收入39万欧元,差不多30万人民币,扣除社保实际到手2217万人民币。

 跟2个人在郊区合租,注意这还是郊区,一年房租+各种房屋税和个税要88万人民币,一年就剩135万人民币不到在巴黎生存。这135万人民币要担负一年的交通费,手机费用,吃饭费用,社交费用,实在是不宽裕。

 实际上,大多数法国人收入还到不了这个水平,平均工资2800欧元,到手2200欧,也即是一年到手20万人民币。中位数工资就更低了,1750欧元,也就是一年16万人民币。

 我相信在中国一线城市,一年收入16万,算不上什么高不可攀的收入吧。当然更重要的是,法国人的工资不会继续上涨了或者说已经停滞了,这是他们最大的问题所在。而只要在中国,收入继续上涨是大概率事件。

 我的大学本科同学,在巴黎留学毕业后,留在巴黎工作,作为外籍人士,法语非母语,找电子工程类的工作并不容易,最终找到的工作工资2000多欧元,在当年比我们这些在国内的要高多了。但是过了好几年,他的工资也没怎么变动,所以他果断离开法国去了德国。

 德国那边机械、电子方面的工作更多,工资水平也比法国更高,在那边他的收入比法国要高很多。如今生活也算是满意,一个月到手有3000多欧元,差不多两三万人民币,年底还有奖金,还有很多假期,而且更重要的是,德国的物价比巴黎便宜多了,所以他准备长居德国。

 他每年回国之后感受更加强烈,感觉每次回国中国变化都很大。他在德国虽然现在工资还可以,但是从5年,10年的角度看,几乎肯定会逐渐落伍。所以有时候也会动起回国的念头,只是在欧洲已经呆了这么长时间了,孩子也生了,工作也稳定了,动起来确实工程浩大。

        公众情绪自古有之,只要有群体存在,就会有公众情绪不断发酵,继而成为力量。而这里的“群体”一词,不只是聚集在一起的个人,而是心理学上的定义——在某些既定条件下,并且也只有在这些条件下的一群人。对于这样集聚成群的人们,个人的思想与理性究竟能否在群体中始终独立并存呢?

        勒庞认为,个体的人是理性的,而一旦到了集体里面,他们就丧失了理性,“不善推理,却急于行动”,“夸大自己的感情”,“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勒庞对于人类群体心理状态持悲观态度,他归纳了人类群体的一般特征:低智,多变,易蛊惑,夸大感情及少数领袖主导。尽管书中也强调了群体道德感的客观存在,但本书大方向上还是聚焦于论述其中的不利方面。典型表现是,作者庆幸工业科技时代的来临要先于群体开始觉醒发声掌控权利,断言若非如此则科技革命将会由于脱离社会精英的掌控继而葬送在广大无知无智的民众群体手中。

        由此来看,作为无知民众的我们,为何没有被葬送?亦或是我们已然葬送了自我而毫不知情?无独有偶,在理智与思考方面,马尔库塞又提出,恰恰是发达工业时代湮没了我们的思考与文明(《单向度的人》),那么人类究竟能否是理智的,又能否保持理智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呢?

        勒庞认为,能够推动历史发展的永远只有两类人:民众和英雄。“乌合之众”度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等待英雄的出现,他们在本能的逃避思维的影响下跟从号召。并认为在群体中,共同的思想承担责任远比个人为自己独有的思想承担责任来的容易。此时群体中的个体没有能力做长远打算,任何理性思考都会招致非议,个人不愿意承担这种非议,因此选择从众来回避暂时不必承担的责任。这时,群体并没有多少思辨和理性分析的能力,在群体头脑中激起的想象的内容远比真相重要。“影响大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他的扩散和传播的方式。”

        最后,勒庞说:“思想、观点和信念的改变,是促进文明变革的唯一重要改变”,“如果一个民族使自己的习俗变得过于牢固,它便不会再发生变化……因此,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理想的状态是保留过去的制度,只用不易察觉的方式一点一滴地改进它们。”激烈而迅猛的革命是可怕的,它并不会立刻改变群体的观点,只有在影响群体观念的缓变因素慢慢酝酿充分之后,群体思想、观念才会真正改变。

2020年第9本

书名:《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这本书花了大约一星期读完。怎么说呢,这本书久负盛名,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畅销书”,一直想读一下。奈何电子版的读不进去,于是买了纸质版本。读完之后,竟然有小小的“失望”,没想到这本书几乎没有论证,而更多的是作者自己的“观察结论”。看了几个评价,也说,社会心理学领域理论方面的追溯,也不会追溯到这本书。

不过,很多内容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先将主要内容整理一下。

作者古斯塔夫·勒庞,是一位生活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早期的法国社会心理学家。本书写作的时间大约是1895年。

金句摘抄:

群体不擅讲理,缺善于行动。

它们从来没有自己的主张,只接受别人强迫给它们的观点。

心理群体所表现处理啊的最惊人的事实如下:不管是什么人组成了这个群体,不管他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性格或智力相似与否,只要他们形成了群体,他们就拥有了一种集体心理,这种心理让他们换了一种方式来感觉/思考和行动。

群体永远受无意识支配。

独处的个人能控制自己的反应能力,而群体却缺乏这种能力。

人们经常以荣誉/名誉/宗教和祖国的名义,让群体中的个人做出牺牲,而且往往要他们付出生命的代价。

如果说群体常常服从低劣的本能,有时也可以作为品德高尚和道德崇高的典范。

政治家最重要的任务置意就是用普通的词——至少是中性的词——换掉群体无法忍受的就名词。

群体从来不渴望真理。

群体最想到得到的,并不是自由,而是被奴役。他们非常渴望服从,本能地臣服于自称为他们领袖的人。

以下摘自别人(言梦曦)的笔记,我就偷个懒。

这本书的中文书名“乌合之众”是贬义的,它的英文版译名是“The Crowd”,意思就是群体,其实是个中性词。勒庞在书里讲述了群体因为什么而形成,到底有哪一些因素导致个体加入群体,并且变得疯狂、冲动和非理性,最终以排山倒海的方式改变了我们的社会。勒庞在本书中的很多论断,对于今天的我们理解当下的很多社会现象和社会事件,都极富参考价值。

1、乌合之众具体是指什么?

勒庞笔下的“乌合之众”,是一群心理上有着共通点的人。他认为,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下聚集的一批人,比如景区的游客,商场的消费者,湖边散步的人群,这些都不算乌合之众。但如果突然发生了爆炸、火灾,这群人因为恐惧开始疯狂逃窜,这就构成了一个心理学意义上的群体,那就算得是是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的心理有以下共通点:

第一,本能优先。 从数量上考虑,形成群体的个人会感觉到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使得他敢于发泄自己的本能欲望。一群人在散步,突然发生了爆炸,大家就会开始逃窜。面对危险,逃生就是一种本能。

第二,互相传染。 群体成员之间,每种感情和行动都极富传染性。当你看到别人跑了,你肯定也赶紧跑,这就是群体行动的传染性,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根本来不及思考。除非是特工、特种兵等训练有素的人,才可能会抽出一些时间观察地形、人群,决定如何跑。

第三,易受暗示。 群体非常容易接受暗示,因为群体存在一个隐性的气场。有些人可能没有目睹爆炸发生,但看到大家都开始跑了,他就也觉得出大事了,这就是暗示。

第四:缺乏理性。 在勒庞眼中,群体推理能力低劣,智力很低,而且个人的智商容易被群体削弱,判断力也会跟着下降。一个高智商的人加入群体,最终也会被拉到一个很低的水平。

2、乌合之众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勒庞认为,群众之所以能够加入运动、参加革命,愿意成为乌合之众一员,有三个直接因素和五个间接因素。

首先来看直接因素:

第一,运动爆发过程中流传的那些概念、词汇。它们本身定义模糊但极具煽动性 。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前,自由、平等、博爱就是这样一些概念。某种程度上,这三个词汇都是一种套话,但却可以击中人心,让人很多普通民众加入了大革命。

第二,集体行动过程中出现的幻觉。 人是有幻觉的,具有虚构一些目标和场景的能力。而在人群中,人的幻觉会更容易出现。之所以一些看起来很理性的人也会加入运动,因为他们也会存在幻觉。置身于在山呼海啸的运动中,他们也觉得自己不可阻挡,觉得革命胜利就在前方。

第三,群体所具有的历史经验。 群体经验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集体记忆,法国大革命爆发前,国王通过议会向第三等级加税不是第一次,而是很多次。而且,1789年的前一年春天,法国农民经历了严重的旱灾,到了夏天,又来了一场冰雹把庄稼给砸烂了,冬天的时候饥荒发生了,政府却没有能够及时救灾。这些当时法国人共同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很容易产生不满。

再来看间接因素:

第一,种族。因为勒庞就是一种典型的种族主义者,所以他认为种族是很根本的一点。勒庞认为,种族决定了一群人的气质。

第二,传统因素。勒庞说,传统是种族综合作用的产物。所以,可以看出,勒庞和中国的鲁迅有点像,都坚信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是有各自特点、气质的。

第三,时间。传统、政治制度还有教育,都必须要依靠时间的积累。同样的,群众内心世界的具体观念落地,也需要时间的加持。革命要爆发,情绪要积累,能量要储备,时间很重要。

最后两点,政治、社会制度以及教育。勒庞觉得这两点对于人们加入革命队伍当然有着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最关键的。

3、领袖在乌合之众里如何发挥作用?

勒庞说,只要有一些生物聚集在一起,不管是动物还是人,都会本能地让自己处在一个头领的统治之下。所以,领袖在乌合之众的作用和对乌合之众的心理影响我们必须要单独来说说。

领袖在成为领袖的过程中,需要什么手段呢?勒庞的答案就是三个词: 断言、重复、传染 。

第一,断言。领袖不要做任何论证,不要有任何推理,直接下判断。只有坚定地下判断,才能让群众相信。前面我们举了的爆炸的例子,其实不管有没有爆炸,或者是不是气球爆炸,在场临时的一个领袖要让大家相信,一定会坚定地呼喊“爆炸了!爆炸了!”这个人绝不会跟大家论证一下,到底如何鉴别恐怖袭击,多大规模才算爆炸,为什么现在的情形就是爆炸。

第二点,重复。谎言说了一千遍就成了真理,领袖的话重复一万遍,那些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也会产生幻觉。地震中呼喊的那个人,一定不会只喊一遍、三遍或五遍,而是无数遍。这种不断的重复,更容易造成人心的浮动。

第三,传染。不管多么荒谬的断言,只要领袖坚定不移,不断重复,就能普遍扩散开来。回想一下2011年,日本福岛地震导致核泄漏事件曝光后,大量东南沿海的普通居民开始抢盐,原因是有人散发“盐可以防辐射”的说法。

4 我们如何评价这本书?

美国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墨顿,给出了一个非常中肯的评价:“《乌合之众》的当代意义,在于它发现问题的功能,而非解决问题的功能。”的确,勒庞是一个目光锐利的断言者,他下的判断很精准,所呈现的群众心理的特点很发人深省。

然而,勒庞在本书中的一些论述入群众与领袖的关系,只是基于观察。很多分析,如乌合之众的形成原因,并不完善。此外,这本书所呈现出来的政治不正确问题,也饱受争议。勒庞在书里极尽鄙视有色人种、妇女、儿童,可以说,勒庞有着非常强烈的人种、性别和年龄的优越感。

用现在的标准去判断,他就是一个妥妥的种族主义者和标准的直男癌。不过考虑到勒庞一直欣赏的英国,要到1928年才赋予女性选举权,而美国直到1964年,才通过《民权法案》来保障黑人的权利平等。所以,用现代人的价值观来苛责100多年前勒庞的立场,略微有失公允。

我想到的:

1警惕自己成为群体中的那个受无意识支配的一员,遇事需要自己独立思考。

2 体察别人管理群体的手段,是否在利用群体的特点,在影响舆论从而达成自己的目的。

3 想要影响别人或者演讲时,除了理性的讲理之外,还应该多从感性的角度入手,唤起感情的连结。

4 对于那些高大上的词汇,警惕是否在换汤不换药,用一种新颖的方式表达,但本质不变。

5 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的思维习惯非常难以改变。那些会成为本能的反应,很难根除。人们信念主张会发生改变,但很多时候又会回到过去。甚至是重要时候的判断仍然会按照旧习惯来执行。一方面,这再告诉我们,想要形成一种新的习惯,我们必需重复又重复,直到其成为一种深刻的经验;另一方面呢,我们也需要知道,那种惯有思维和信念可能会一直埋藏在记忆中或者心底里,它其实在影响着时代的走向,今天仍然有昨天的昨天的昨天,甚至是远古记忆的影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4829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