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磕头顺序怎么排?

婚礼磕头顺序怎么排?,第1张

这是中式的婚礼的一个程序吧。我是听塞纳的一个工作人员说的。现在的人做的大多是西式的方式来结婚的。要是中式的,比较复杂了一些。说法也很多的。

抬轿起程:在锣鼓、唢呐、舞狮的伴随下,花轿开始起程。按传统,新娘应该被兄弟背出来送上轿子。不过现代人多独生子女,只能由表兄弟或伴郎代劳,通常也改背为抱了。花轿的路程目前只是走走形式,除非两家特别近,要不从上海这头抬到那头,肯定累趴下。不过按照惯例是要给轿夫红包的,否则他们会有意颤动花轿,让新娘“好受”。

跨火盆和射箭:古礼中是新娘坐花轿过炭火盆,不过现在通常都是新娘在媒人的搀扶下直接跨了。然后在下轿之前,新郎还得拉弓朝轿门射出3支红箭,用来驱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气。

拜堂和交杯酒:火盆之后有的还要跨过马鞍,征兆新人婚后合家平安;然后才由新郎用条红布包着的秤杆挑开新娘头上的喜帕,这时,一对新人就该正式拜堂了。拜堂后最重要的部分不是交杯酒(合卺酒),而是给双方高堂敬茶,通常这个时候是弄得一群人声泪俱下,场面之感人,在热烈的喜庆气氛中也透渗透着浓浓的亲情。

同心结发和谢媒:现代的娶亲仪式,很多都是把该在洞房里的事搬出来展示。比如说结发,应是新人在洞房里相互剪些头发,作为夫妻关系的信物放在一起保存,现在则是当众表演。之后双方母亲同点龙凤烛,新人交换香书美玉做信物,再请出媒人赠送蹄膀。

拜年磕头的正确姿势

 拜年磕头的正确姿势,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不少人都是通过打电话、发微信拜年,但在有些地区,拜年还是要跪拜的,这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表现,拜年磕头的正确姿势。

拜年磕头的正确姿势1

 旧时礼节,跪在地上两手扶地,头挨地。

 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自己的父母跪下磕头两个,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父母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我们晚辈。然后我们再去自己的爷爷奶奶家磕头拜年,同样的祝福,同样会得到“压岁钱”。

 然后我们还会走向自己的邻居,只要是经常见面的大叔大婶们我们都要走向他们的堂屋,背对着正门跪下叩头。路上一些不是很熟悉但是认识的,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青年及成年人要几人一组去邻居和亲戚家中磕头。这段时间,家中正屋挂着家谱牌位的画卷,门前摆放供人磕头的席子。客人来时,首先站在祖谱前,拱手祭拜三次,再跪下磕头三次。然后给年长并且辈分大的人磕头三次。

 如果有儿童参与,并且与被磕头的人有非常亲密的亲戚关系的话,就要给儿童压岁钱。磕头大体分两波,第一波在初一起早的时候,主要去邻居家。第二波在初一以后的几天,拜访其他亲戚时进行。

拜年磕头的正确姿势2

 一般是给自家人磕三个头给别人家拜年的时候就磕一个。

  拜年磕头的正确步骤

  单纯磕头(单叩首)

 儿童对长辈的常礼。一般情况是儿童随家长见到长辈,家长说:“过来见过XX(长辈),给XX磕头。”孩子要先说句:“给XX磕头啦。”而后双膝先后弯曲跪下、手扶地、头触地,完成磕头的动作,然后起立侧身站着。长辈在接受孩子磕头后,必须做两件事,一是应当及时说:“好,起来吧。”一是要给孩子来点“赏赐”,例如小玩意儿,糖果等,或给个零钱,“头”是不能白受的!旧时代许多人在孩子说磕头还没跪下时,及时说:“不用啦。”而阻止孩子磕头,以免拿不出礼物的尴尬。

  一拜一叩

 成年人拜见长辈的常礼。一般是拜访、或长辈来访时,应当主动向前说:“我(自己名字或辈分、身份)给XX磕头了。”并可以说句祝福的话,而后,正面对长辈拱手长揖,再屈膝下跪磕头。长辈若接受了这一“头”,也必须有所表示,大多要给钱的,并说句“给你喝壶茶(或喝壶酒)吧”,或者“买双鞋穿吧”之类的话。否则(如表示谦虚或不想破费),就要在晚辈作揖后,及时说“不必磕啦”、“免磕了吧”等话语,最好同时伸手扶住对方身体以阻止继续磕头,因为只要“头”磕下去就要掏钱的。

  一拜三叩

 这是隆重的礼节,大多是以下场合,初次见面的长辈,见祖宗级的长辈,拜见德望高或身份地位高者,拜师,拜年,拜寿,拜谢等场合。其仪式是先做拱手长揖,再屈膝下跪,磕完第一个头后,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后磕下第二个头,同样再磕下第三个头,最后起立。

拜年磕头的正确姿势3

 老话说十里不同俗,但春节拜年这个习俗却是不分东西南北都普遍存在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不少人都是通过打电话、发微信拜年,但在有些地区,拜年还是要跪拜的,这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表现,比如现在的“孔孟之乡”山东,给长辈拜年还延续着磕头这一传统礼仪。

 对于春节跪拜礼来说,最近几天网上争论很多,有人认为是封建糟粕,不应该磕头;有人认为是传统良俗,应该予以继承,大家相互争论,互不相让。我整理了一下,反对跪拜礼的理由有:一、封建陋习,奴性十足;二、侮辱人格,不平等;三、“男儿膝下有黄金”,如今男女平等,男女都不应该跪拜等等。

 跪拜礼起源于原始社会,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研究来看,“拜”字就是人们拿着谷物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而“跪拜”是因为古人最早都是双膝触地,屁股搁在脚后跟上“坐”在席子上,跪就是坐,长跪就是直起腰,跪拜就是向前叩首。跪拜礼从最初的祈求神灵,祭祀祖先,跪拜父母,发展到对封建帝王以及贵族都要行礼。

 跪拜礼一直流行到上世纪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于1912年元旦发布文告,改革旧俗、保障民权,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废止跪拜”。当时在废除跪拜制度的细节操作上是非常有技巧的,只规定官员之间、官员和民众之间不得跪拜,对民众在私人场合则不加干涉,这主要是因为跪拜礼除了有“封建等级制度”的表征外,还有表示礼仪的含义。

 作为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和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官员和权贵行跪拜礼,既侮辱人格尊严,蔑视人权,也掺杂着统治阶级对老百姓的奴化,自然,这种部分封建糟粕绝对应该废除!而孝道里面,最重要的是要求人们慎终追远,祭祀祖先,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中华文化能够绵延不绝,与中国人的祖先崇拜不无关系,当外国人信主信上帝的时候,中国信仰的是自己几千年来的文化。而孝顺,就要有一定的礼仪,其中,跪拜就是最重的礼节。

 在1966年后的十年,许多传统文化被不分青红皂白的小将们一股脑当成了封建糟粕,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再加上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的侵入,让不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对一些礼节感到陌生。然而,在大多数农村以及文化气息较浓的家庭,跪拜礼依然存在。

 所以上面说到的三条理由,前两条其实早就废除了,而第三条,则有些似是而非了。男儿膝下有黄金本意是说男儿当自强,不能轻易的屈服,不能丧失独立自主的人格。按照当代的礼仪和道德标准,男女都应该如此,而非按照字面意思狭隘的理解。况且从我们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父母的付出并不是有价的黄金能衡量的。

 可能有的人说了,孝顺不一定要磕头,这种想法也对。因此,跪拜礼究竟是社会良俗还是封建糟粕,我觉得大家要自己揣摩,毕竟当代社会,跪拜礼只是在至亲之间才会出现,父母养育之恩,不求子女能回报什么,只要子女能生活幸福,他们一辈子也就知足了。作为子女逢年过节给父母磕头,也是一种礼仪和情感的表达,没必要就扣上封建糟粕的大帽子。

双手合十,然后90度鞠躬的同时,右手放到拜垫的正中央,然后左手放到右手的左上方,然后右手再放到左手的对面;注意此时手掌心向内,然后反掌,手心向上;头磕到两手的中间。起的时候双手翻回来再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5168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2
下一篇2023-1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