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知的人性》 从刘墉眼中看亲情、爱情

《你不可不知的人性》 从刘墉眼中看亲情、爱情,第1张

刘墉这位作家有着作为台湾的作者中是一位很懂得为人处世的人,他九岁时丧父,13岁时家中失火,母亲陪着他在茅草屋中栖身,童年的不幸经历可能对他是一场馈赠,高中就开始获得全省美展教育厅长奖,在这开始初露头角,展现出了他的美术才华。之后出画、写书、排练舞台剧、做节目,儿子刘轩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小儿子刘倚帆读美国长春藤盟校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可谓是孩子有出息,老子又很懂教育。

而这本《你不可不知的人性》算是刘墉总结人际交往上如何才能免上歧途,从亲情、爱情、友情、职场、处世5个方面展开。刘墉想要通过这五个人际关系的维度去讲述人性,一个画家兼作者的人生感想。

从书中的亲情,没有经历的青少年读后应该会更加理解父母;作者养过一只猫,每天喂它吃的,生病了陪它看宠物医生,可是到有一天死了却很难过的想哭。而作者想到自己父亲过世时候并没有哭过,这其中的道理是因为没有为爱付出。 亲情这个感情,你越是付出,就爱的越深。而我们要去学着付出,顺着自己的心意去感受。

在书中有写两对夫妇,一个老夫老妻几十年,老徐的老婆贤惠很愿意给她的省钱,有什么好的东西也舍不得买,而另一个呢老周离婚了以后另娶了位年轻的太太,这位太太正是老张的学生。这对老夫老妻觉得自从老张自从娶了这位年轻太太以后性格都变了,原来也和他们一样节约而又简朴,而现在居然开始西装革履,各种酒会交际。

老周和老徐都是画家界的大咖,有一天老周邀请朋友老徐夫妇来他家里吃饭,老周少妻上来送给老徐夫妇一件3万块的纯羊绒衣服。老徐夫妇倒吸了一口冷气,活到现在夫妇俩从来没买过这么贵的衣服,但是当看到老周染着头发后更加吃惊了,老周说下周要去巴黎展览。他们的晚饭也是这位少妻做的,她不仅会演戏还会做菜。老徐问道:"你从哪里做的呢?"这位少妻说从烹饪学校跟着老师吃的,吃完了回来就会做了。老周接着话茬说:"现在我不教学生啦,下周我还要去巴黎办画展。”老周和这位少妻的肉麻的话让老周夫妇大跌眼镜。

其实没去老周之前,老徐眼里这位少妻花钱大手大脚,只会花老周的钱 ,他没看到的是这位少妻能把老徐的画以最好的方式展现出来,并且把老徐的画推向国际。于是老周的画价提高了,收入丰富了,所以用多赚来的钱享受生活。因此老周和老徐的画价有了天壤之别。 而老徐的妻子跟着老徐一起吃苦受罪打天下,跟着老徐一起省钱,这可是发妻呀,老徐怎么会不感念呢。但是从老周家回来以后,老徐的脾气变得不耐烦了,因为老徐的艺术造诣和老周没有什么差距,却因为没有得到妻子很好的理解,因此两人的感情开始有了变化。

老徐的妻子有做错了吗? 节省的是暂时的,当爱情没有了性的吸引,就应该有思想和价值观的吸引。老徐和她妻子的感情要想重获新生,就只有去改变。

改变不会是一蹴而就,一天天的感情维持,当有了问题的时候才暴露出来就可能已经晚了,所以就跟富兰克林一样,将自己的问题写下来,一点点的去改,坚持下去,感情也会变得有了思想的托付而不再那么虚无缥缈。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

著名畅销书作家,刘墉老师就给父母做了很好的典范。

刘墉:国际知名华人畅销书作家、演讲家,出版中英文著作一百余种。他不仅拥有一份成功的事业,还养育了一对优秀儿女,堪称华人家教典范。

儿子刘轩,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朱丽叶音乐学院的高材生,拥有作家、心理学家等多重身份,曾在“我是演说家”获得总冠军。

女儿刘倚帆才貌双全,从小学到初中毕业,学业成绩全a,14岁就以优异成绩荣获美国布什总统奖。

今年高考后,广西南宁理科高考状元杨晨煜和被誉为“国民才女”的武亦姝,不仅刷屏朋友圈,被各大媒体报道,还登上了微博热搜。

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开始关注到这两个孩子优秀背后的家庭环境和父母背景。

有网友说: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有迹可循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的确,孩子的优秀一定离不开父母的优秀。

杨晨煜的父母均是当地名校毕业,他的妈妈表示,从小就帮他养成了自律、自主思考的好习惯,同时还强调稳定的家庭环境很重要。

才女武亦姝同样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爸爸是律师,妈妈是美术教师,妈妈从幼儿园就注重孩子的培养,认字,背诗,学绘画,同时父母长时间的一起陪他读书、学习……

说千遍不如做一遍,父母以身作则,积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大家经常说,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为孩子做更多的长远考虑,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良好的品格、独立自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才是孩子立足社会的基础,是他最大的财富。

同时,父母的思想认知高度,眼界格局,教育方式也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真正的爱孩子为孩子好,就是给的爱要适度,爱多了就是溺爱。

刘墉老师说:“溺爱的初衷是爱、是夸赞,是肯定,但是当那些爱给的太多,就好像拥抱,抱到对方无法喘息的时候反而有害。”

这里又说到了夸赞,中国式普遍的夸赞是“你真棒,真聪明……”,这些都是在夸孩子个人品质或者说个人能力,并没有肯定孩子做出的某个行为。

举个例子:

当看到一个小孩儿投篮球,投进球以后,旁边观望的大人,大多都会习惯性的随口就夸一句“投进了,好棒呀。”

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我们要夸赞的应该是他投球这件事,他投了再投,试了再试,这种行为值得赞美,不能只赞美投进球这一件事。

习惯性的口头夸赞,父母以为这是爱的教育,这种鼓励是爱的一种方式和表达。但是在孩子看来,如果仅仅是为了得到赞美而学习或者做某件事情,如果哪天不想得到赞美了,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快乐和初衷。

爱的教育,不是一味的赞美和鼓励,因为这样不停的赞美,很容易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压力。

刘墉老师在《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书中,举了这样一个案例:

说一个女孩子,聪明漂亮,从小到大大家都说她能样样拿第一,但是初中毕业考试,发挥失常,进了二流高中。

那些过去赞美她的人一下在都不吭声了,尤其女孩子的家长也觉得抬不起头。

过了不久,大家又开始赞美,为什么呢?

因为女生偷偷用功,以插班生第一的成绩考入了明星高中。所以大家又开始夸她才女,高考肯定是榜首。

高考前女生学习更加用功,模拟考试次次名列前茅。虽然还没参加高考,父母就开始张罗庆功了。

然而在考试当天,女孩儿却在妈妈去停车场停车的时候离开了,整场考试都没有出现,妈妈急的又哭又喊

刘墉老师反问:是谁害的这必胜的女生成了必败,让她临阵脱逃?又是谁害得许多好学生跳楼、离家出走、迷失呢?这一句句反问,值得每个家长反思。

在爱孩子、夸赞孩子这件事上,是讲究适度的。

这个度怎么把握?多数人认为在坚持大原则正确的前提下,根据孩子个人情况决定是爱和夸赞多一点,还是少一点。因每个孩子情况并不相同,有的需要鼓励多一点,有的孩子就是需要适度的“打压”一下,才更有动力。

刘墉老师他做了几十年的青少年咨询,看到太多以成绩为目标的学生,出了校门就失去学习的动力,也看到很多资质好的孩子,临阵脱逃,甚至成为人生的逃兵,所以特别强调:别让鼓励变成压力。

同时,当父母面对孩子失败时,责骂要适度,否则会让他们失去自信;面对孩子获得成功,赞美也要适度,过度的赞美,会给他们压力和负担。

作为父母不要停止学习提升,给孩子恰当而正确的爱和鼓励。因为溺爱的教育,可能把孩子溺死,也可能把孩子压死。人生百忌,忌溺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5422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3
下一篇2023-1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