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一个藏族男人?是一种怎样的幸福!

嫁给一个藏族男人?是一种怎样的幸福!,第1张

在中国的14亿人口中,汉族人是占绝大部分的,一般我们的潜意思里是汉族人和汉族人在一起,藏族人也不会和汉族人结婚生子,过上得到亲朋好友等世人祝福的生活。

然而,很不幸运地是,和一个藏族男人相遇,然后一见钟情的事情竟会发生在我身上。

每当我和他见了之后,总觉得会深深地陷入他那独特气息里,和他在一起,会感到从未有过的安全和放松,就算他什么都不说,只静静的看着你,你就会觉得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

我虽然没有世俗的少数民族歧视,也没有那种文化差异的不能相互理解,但是,我不能保证身边的亲朋好友不这样想。

在我和他确定关系后不久,有一次,我一个朋友无意间发现他是少数民族的,惊奇地问我“天啊,你男朋友是藏族的吗?”

我知道她们想说什么,然而碍于情面,又不好意思直接说出来,但我当时确实也回答不出来。

在困惑、纠结中,我看了这本书《嫁给一个藏族男人》,作者是钟柳,我终于找到了和他继续下去的勇气,不管以后结果是好是坏,或者会面临很多阻碍。

但是我们现在都很开心。

推荐给正有相似经历与困惑的朋友们哦,需要电子版书籍可在微信公众号(mingdes321)上资源处领取。

1、起源不同。

藏族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从古至今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主要分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西藏。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吐蕃帝国。公元11、12世纪,现在的藏民族开始逐渐形成。

蒙古人是由古代众多的游牧民族组成的,其远祖可追溯到匈奴和东胡,东胡被匈奴单于冒顿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分为乌桓和鲜卑二族。可见蒙古族是由室韦族发源、演变而来的。

乌桓被曹操征服并衰落,分裂出鲜卑一族,在西晋晋武帝时代,鲜卑中的一支柔然部被另一分支拓跋氏,击败分裂为南北两支。其中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蒙兀室韦的祖先之一。《旧唐书》有“蒙兀室韦”,“蒙兀” 与“蒙古”是同名异译。

2、生活习惯不同。

藏族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农业。主要信奉藏传佛教,宗教气氛浓厚。常着藏袍。以糌粑为主食,多吃牛羊肉,喜饮酥油茶、青稞酒。牧区多住帐篷,城镇多住碉房。多行天葬。藏历新年为重要节日。

蒙古包为蒙古民族的传统住房。蒙古民族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车辆两种。役畜以马和骆驼为主,车辆为勒勒车。蒙古族的饮食有粮食、奶食、和肉食。蒙古族不吃青牛肉。

蒙古族最大的传统的节日性群众集会为“那达慕”,蒙古语意为娱乐、游艺,起源于13世纪初。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有马奶节、那达慕大会和新年(也称白月)。

3、语言文字不同。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是藏族使用的主要语言,分为藏、康、安多三种方言。藏文是藏语的文字书写系统,在藏语各方言间通用,是根据古典藏语发音而制定的文字。

关于藏文的起源,佛教学者认为是吐蕃时代公元7世纪由国王松赞干布的重臣吞弥·桑布扎创制的。受梵文拼写影响。苯教学者则认为藏文完全是从象雄文演变而来。藏文字母有上加字、下加字等垂直拼写法。

为了翻译佛教梵文咒语,藏文字母与梵文字母有完全的对应关系。从梵文翻译的内容,不论词意,藏语文是唯一可以还原梵文的语言文字。其他语言,如西夏文、缅甸语的文字创制时间比较晚。

蒙古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是蒙古族说的语言。蒙古人所用文字称为蒙古文,蒙古人的祖先室韦之蒙古部发迹于斡难河之时本来没有文字,1204年,成吉思汗征讨乃蛮之时,乃蛮掌印官畏兀儿人塔塔统阿虽然被俘,却依然守着国家的印信。

成吉思汗非常嘉许其忠于自己国家的行为,遂命他掌管蒙古的文书印信,并教授太子、诸王畏兀字(回鹘字母)以书写蒙古语,蒙古人至此时便采畏兀字(回鹘字母)以记录蒙古语。

——蒙古族 

——藏族 

1、藏族婚礼仪式独具特色。婚日一早,鸡刚叫头遍,新郎家的舅舅及亲友数人至女方家迎亲,新娘由亲戚女伴陪送。男家村邻每家赠送一桶清水,从门前依次排成长龙,最末一只桶旁,男方主人放置若干茶包,供新娘下马踏用,以此祝福新人生活美满富足。

2、新娘下马后,由送亲人在每个桶上放一条哈达以示对村邻的感谢。新娘进门前,男方亲友用柏树枝蘸水扬酒,有时还撒麦子,据说可祛魔除邪。入室后,新郎家长向新娘捧敬一碗牛奶,祝他们爱情真挚纯洁。主婚人将一条哈达抛挂中柱,讨求吉祥。继而由主婚人念颂词向新人祝福,然后众人庆贺嬉闹,尽歌酣舞。新人床上铺一条洁白毡子,上用青稞、小麦画上吉祥图案。新娘在男家住一日或三日后回娘家,有的地方新娘要数月后才到男家,开始夫妻生活。

3、过去,藏族通婚的原则是实行阶级内婚、血缘外婚。土司、头人等贵族,只能在同等级内互相通婚。如果贵族头人的子女与百姓恋爱,即被驱逐甚至处死。劳动者各阶层通婚,也受门当户对的影响,但在普通农牧民中不甚严格。同一祖宗的后代,绝对禁止通婚。

4、谁违反这一传统规定,将被装入牛皮袋扔到河里。他们认为人是由骨头和肉组成的,骨头是父亲给的,肉是母亲给的。骨头是不能改变的,所以父系亲属永远不能通婚。肉是可以改变的,所以母亲亲属传下七代以后,便可通婚。藏族的缔婚方式有两种:包办婚姻和自由婚姻。

5、农奴主阶级讲究门当户对,儿女的婚姻,由家长包办。缔结婚姻,须经过请媒、择偶、选期、订婚、结婚、宴客等过程。并以其官爵、经济权势的大小决定其豪华的程度。在农奴阶层中,尤其在比较富裕的家庭里,其子女婚配亦由父母包办广大农牧民的婚姻,也受家长制的影响,但不很严格。

6、在农奴阶级中的堆穷、朗生阶层,虽也受父母之命、煤妁之言的约束,但有相当一部分为自由婚。只要男女双方情投意合,把婚事告诉自己的父母,便能成亲。

  在旧西藏,拉萨聚居了众多的贵族,他们的婚姻带有浓重的门第观念,因此,婚俗显得格外繁褥。从择偶、求婚、定婚到举行婚礼以及婚礼后的规矩,各种礼仪、禁忌颇多,这为传统婚俗留下了典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有的婚俗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如今在拉萨,青年男女基本上自由恋爱,自主婚姻,因而免去了求亲等各种仪式。只要两情相悦,做父母的一般都不会为难自己的子女。但一般来说,藏族家庭很重视婚礼,婚礼举行前,首先要备齐几样东西:挂有吉祥如意藏文幕布和幔帐的藏式帐篷、青稞酒、酥油茶以及牛羊肉,因为,这些是传统的象征,也是藏式婚礼的特征。婚礼这一天,不管是新郎新娘,还是来宾,只要是藏族,大都会穿上自己华丽的民族服装。在约定的时间,新人的亲朋好友会等候在帐篷旁接待来宾。待来宾到齐入座后,新娘新郎以及双方父母再入座。之后,是正式的结婚仪式:主持人宣布仪式开始—僧人或有威望的人诵经祝福—客人给新人及其父母献哈达、献歌舞—娱乐—新人给客人敬酒—煨桑—新人给客人献哈达。整个婚礼可短可长,短则一天,长则好几天。如果是好几天,则在最后一天才由新人给客人敬酒、煨桑、回献哈达等。

 虽然是传统的婚礼,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传统与现代如何在婚礼上结合。首先,举行婚礼的地点,有可能不是在新郎或新娘家,帐篷有可能是租来的,甚至以舞厅、酒店来代替其次,来宾的服饰也越来越随意,不一定非要穿藏装;第三,婚礼上的饮料,除了青稞酒、酥油茶,啤酒和白酒也充当了重要角色,自助餐的吃饭形式成为时尚;第四,婚礼上的娱乐方式也越来越现代化。除了传统歌舞也有现代歌舞,还有扑克、麻将,特别是麻将占去了婚礼的绝大部分时间,甚至于简化了传统的仪式。

 总之,西藏的婚俗异彩纷呈。从姑娘小伙恋爱到成亲虽说过程大体相同,但各个地方都各具特色。比如在一个名叫毛工村的地方,当冬天来临,年轻人就会聚集一起踢毽子。名义上这是在娱乐,实际上是互相挑选自己的意中人。选中了意中人,就会把毽子踢给他。于是,小小的`毽子作了媒,撮合成一桩桩姻缘。在扎囊县,新娘得骑上怀驹的母马嫁到新郎家,新娘到达新郎家,全家人不是起身迎接,而是端坐不动,否则,他们认为身下压着的福运就会跑掉。

 西藏经历了民主改革后的几十年,婚姻方式也逐渐移风移俗,婚礼在保持传统礼仪的同时,其中的陈规陋习也越来越少,并且逐渐与现代方式结合,诸如以坐车代替骑马等,以现代歌舞代替传统歌舞等,使得这里的婚礼既简便又隆重,让我们通过婚姻这个小小的镜头,感受到西藏各民族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

没有。

蒙古族源自室韦,藏族源于吐蕃,如此来说这两族基本是没什么关系的。

硬说渊源的话,有研究表明藏族和蒙古族遗传距离很近,都有一些鲜卑族的血统,都信藏传佛教。

蒙古族(西里尔字母:Монгол үндэстэн),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

藏族(藏文:བོད་པ་)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此外印度、不丹、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等地区也有藏族分布。

拉萨是藏族人心中的圣地。目前全世界藏族人口约750万左右,中国境内约700万(2016年),藏裔人口保守估计在1000万以上。

蒙古族与藏族的区别

1、起源不同。

藏族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从古至今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主要分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西藏。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吐蕃帝国。公元11、12世纪,现在的藏民族开始逐渐形成。

蒙古人是由古代众多的游牧民族组成的,其远祖可追溯到匈奴和东胡,东胡被匈奴单于冒顿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分为乌桓和鲜卑二族。可见蒙古族是由室韦族发源、演变而来的。

乌桓被曹操征服并衰落,分裂出鲜卑一族,在西晋晋武帝时代,鲜卑中的一支柔然部被另一分支拓跋氏,击败分裂为南北两支。其中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蒙兀室韦的祖先之一。《旧唐书》有“蒙兀室韦”,“蒙兀” 与“蒙古”是同名异译。

2、生活习惯不同。

藏族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农业。主要信奉藏传佛教,宗教气氛浓厚。常着藏袍。以糌粑为主食,多吃牛羊肉,喜饮酥油茶、青稞酒。牧区多住帐篷,城镇多住碉房。多行天葬。藏历新年为重要节日。

蒙古包为蒙古民族的传统住房。蒙古民族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车辆两种。役畜以马和骆驼为主,车辆为勒勒车。蒙古族的饮食有粮食、奶食、和肉食。蒙古族不吃青牛肉。

蒙古族最大的传统的节日性群众集会为“那达慕”,蒙古语意为娱乐、游艺,起源于13世纪初。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有马奶节、那达慕大会和新年(也称白月)。

3、语言文字不同。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是藏族使用的主要语言,分为藏、康、安多三种方言。藏文是藏语的文字书写系统,在藏语各方言间通用,是根据古典藏语发音而制定的文字。

关于藏文的起源,佛教学者认为是吐蕃时代公元7世纪由国王松赞干布的重臣吞弥·桑布扎创制的。受梵文拼写影响。苯教学者则认为藏文完全是从象雄文演变而来。藏文字母有上加字、下加字等垂直拼写法。

为了翻译佛教梵文咒语,藏文字母与梵文字母有完全的对应关系。从梵文翻译的内容,不论词意,藏语文是唯一可以还原梵文的语言文字。其他语言,如西夏文、缅甸语的文字创制时间比较晚。

蒙古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是蒙古族说的语言。蒙古人所用文字称为蒙古文,蒙古人的祖先室韦之蒙古部发迹于斡难河之时本来没有文字,1204年,成吉思汗征讨乃蛮之时,乃蛮掌印官畏兀儿人塔塔统阿虽然被俘,却依然守着国家的印信。

成吉思汗非常嘉许其忠于自己国家的行为,遂命他掌管蒙古的文书印信,并教授太子、诸王畏兀字(回鹘字母)以书写蒙古语,蒙古人至此时便采畏兀字(回鹘字母)以记录蒙古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5842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