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代是怎么处理剩女的吗

你知道古代是怎么处理剩女的吗,第1张

随社会制度不断完善,人民生活越来越自由,人们在择偶上得到了很大的自由。我国在婚姻法上明确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婚龄上,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对晚婚晚育应予鼓励。古代却正好相反,鼓励早婚。

受儒家影响,古代对女子约束力较大有“三从四德”、“七出三不去”等制度。令女子最无奈的是生活在以下朝代,如果到了年龄嫁不出去的,法律就要处罚你了。

西汉-“剩女税”

“女子年十五以至三十不嫁五算”刘邦统一天下之后,为了回复战乱前的生产力,需要大量劳动力,汉惠帝曾诏令女子十五至三十岁以内不嫁者

晋代-官方标配

“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大概意思是:女孩子到17岁了,如果父母不将闺女嫁出去,那么地方官员就要给她找婆家,逼其强行嫁人,找个白痴你也得受。

南北朝-家人连坐

“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在南北朝时期,女孩到了十五还不出嫁者,犯连坐之罪,家人要陪着一起坐牢。这又是一种强行增加人口的做法。

唐朝-罚钱

唐太宗下诏男二十岁、女十五岁以上无夫者,州县以聘礼娶。经过近100年后唐玄宗,将年龄下调为男十五,女十三,尚未嫁娶的,官府就要用罚钱的方式来处罚剩男剩女。与汉朝制度相差不大。

生活已经如此的艰难,嫁都嫁不出去,还要落得被处罚的名头,实在是凄惨。

一、古代女孩15岁就算成年,十三四岁嫁人在当时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放到现代社会,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才刚上初中,但在古代,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子在当时的人眼中已经接近成年人了。  成书于秦汉时期的中医古籍《素问》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女子……二七而天癸至。”  按照当时的人的理解,这就意味着女子14岁就性成熟了,达到可以婚嫁的年纪了。  我们习惯把原配夫妻称为“结发夫妻”,这个词其实就跟古代女子从少女到新妇身份转变的婚俗有关。  在古代,女子15岁要行“笄礼”,行完“笄礼”后,女子就要将长发扎拢起来,表示自己已经成为成年人,可以婚嫁了。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女孩都必须在15岁举行笄礼,也不是女子举行笄礼后才能嫁人,一般家境殷实、注重礼节的士大夫家族才会强调女子在许配好人家后再举行笄礼的“结发仪式”。  唐朝就流行在新婚之夜,夫妻喝过交杯酒后,各自剪一缕青丝系在一起,以表达夫妻同心、永结连理的美好寓意。

二、古人推崇早婚,一方面是为了促进人口增长,另一方面就是为了获得更多劳动力和税收;

  古人如此推崇早婚,除了和当时人们的观念有关外,也有很客观的原因,古代的医疗水平比不上现代,古人的平均寿命很低:古人的平均寿命长期保持在三四十岁,就连皇帝的平均寿命也只有四十几岁,远低于我们今人7793的平均寿命。

  基于现实出发,历朝历代的君王们都鼓励早婚早育、多生孩子。

  因为,在农业社会,人口就是第一生产力。

  昔日,勾践卧薪尝胆时,为了增加越国的人口,曾下令:

  1,青年不能娶老妇人,而老年人不能娶年轻少女;

  2,女子17岁还不结婚的话,父母就有罪,男子二十岁不娶老婆,同理;

  3,如果有人怀孕了,由官方派医生接生,生的孩子,还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的女孩,就奖励两壶酒,一头猪。如果是双胞胎,就由官方给钱养,生的是三胞胎,官方还给配一名乳母。

  从这些政策就可以看出,当时的统治者已经意识到人口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

  人不仅仅是社会文化、财富的创造者,还是士兵、劳动力的来源。

婚姻看似是两个人的事情,实则对于家族和国家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对于男女双方二言,婚姻是丰富人生经历,延续家族血脉、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对于国家而言,婚姻是促进人口增长,保障国家稳定和繁盛的基础。

  秦始皇统一天下时,当时的总人口约在两千万左右,可经历过秦末战争、楚汉争霸后,汉朝建立时能够统计到的人口只剩下600万左右,这也迫使汉初的统治者不得不施行黄老无为、休养生息的政策。

  其中与婚嫁有关,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这条政策的大意是女子十五至三十岁不出嫁的,要额外征收五倍的税收。而对于肯成家分家的夫妻,政府则奖励100亩土地和房子。

  一边是利益分配,一边是加倍的税收,我们可以从汉代的政策里看出窥见历朝历代鼓励早婚、早育的动因就是为了增加劳动力、增加赋税收益,只不过历朝历代使用的方法不同罢了。

  比如晋武帝司马炎为了促进人口增长,就曾下令:女子17岁还没嫁人的,就由国家安排丈夫了。

  刘宋的周朗还想出了一个更缺心眼的法子:“女子15岁没嫁人的,她的父母全部依法判刑!”

  北齐后主高纬最狠,他明确规定:“杂户女,年二十以下、十四以上未嫁者,悉集省,隐匿者,家长处死刑。”

  汉朝催婚还只是要钱,到了高纬这里,可就直接要命了,荒唐至此,也就难怪他二十二岁就以亡国之君的身份被赐死了。

  相比起来,唐宋时期,催婚方式就文明多了。

贞观初年,按照《新唐书》的记载,在册入户200万,全国在册入户不满300万,这里面固然有些人没有统计到的缘故,也反映出战乱导致当时人口的数量已经相当稀少了。

  为了促进人口增长,唐太宗恢复了汉朝时女子十五嫁人的政策,只是比起单纯惩罚式催婚,唐太宗破天荒推出了鼓励套餐:“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家者,州县以礼聘娶。”

  这种带有奖励性质的催婚方式显然就文明多了,并且为了激励地方政府催婚的积极性,唐太宗还下令对于地方官员处理“大龄剩男剩女”不想结婚问题表现突出的官员,给予“以进考第”的奖励。

  也正是因为这政策给力,仅仅过了一百年左右,大唐人口翻了几倍,到754年,“在册入户达906万,人口5280万”,效果刚刚的。

  其实吧,催婚也并不只是我国古代独特的现象,在古代的西方,这样的问题同样突出。

三、古代早婚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世界史上有许多类似的例子;

  文艺复兴之前,欧洲也存在着订“娃娃亲”的现象,有的孩子在3岁时就许配了人家,就等到12岁结婚了。

  按照15世纪时期的欧洲人的观念就是:女孩子15岁还不结婚,乃是有辱门楣的事情。

  如果男子找不到老婆,也会被认为是无能之辈,卢卡1454年还颁布了一项命令:20到50岁还没结婚的男子,不得担任公务员的职务。

  这一现象后来在欧洲还持续了几百年,直到工业革命后女性的地位不断提高,早婚早育现象才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纵观东西方文明史,早婚早育政策的流行都离不开人口、土地和税收三大原因,在文明的扩张阶段,人口的增长确实能够促进社会的繁荣,但等到社会资源饱和,社会生产力却没有跨时代的进展时,没有质量一味追求人口增长盲目扩张的弊端就会显现出来。

  早在汉朝的时候,一位叫王吉的人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夫妇,人伦大纲,夭寿之萌也。世俗嫁娶太早,未知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化不明而民多夭。聘妻送女亡节,则贫人不及,故不举子。”

宋朝是一个很神奇的“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朝代,文人的地位空前高涨,人们的生活富裕而又高雅,就连女子的受教育程度和地位也很高。女子的知识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结婚年龄也比以前的朝代要大,16周岁未嫁的“大龄剩女”比比皆是。

关于女子的结婚年龄规定,在宋初,延续唐朝的制度:“凡男年15,女年13,并听婚嫁”。

后来更改为:男16周岁,女14周岁,可以婚嫁。这样的结婚年龄,和今天的婚姻法规定,男年满20周岁、女年满20周岁,可以结婚相比,已经是早婚了。

尽管宋朝规定女子14周岁可以结婚,但实际情况是,宋朝女子结婚一般都比以前的朝代都晚,十四、十五岁结婚的很少,16岁以上的“大龄剩女”则比比皆是,真是普遍存在18岁左右才结婚的现象,就像当时第一才女李清照,也是18岁时才嫁给丈夫赵明诚的,比李清照还晚结婚的女子就很多了。

造成 宋朝女子普遍结婚较晚,16岁以上大龄剩女比比皆是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宋朝只规定女子最早的结婚年龄,没有规定晚婚年龄,对女子晚婚也不进行处罚,不像以前的朝代,对女子超过几岁不结婚,就会受到处罚。比如南北朝时规定“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意思是女子15岁不出嫁,家人就等着坐牢吧;唐朝唐太宗时规定,“男20岁,女15岁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意思是女子到了15岁不结婚,国家替你找对象。可见,在唐朝以前,15岁就算大龄女子,如果不嫁,就会受到处罚。而宋朝却没有这样的规定。

二是宋朝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造成男子大都尽力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入朝做官,待考取功名才娶妻成家,所以宋朝男子的结婚年龄比较晚,这样,相应地,女子的结婚年龄也跟着推迟了。所以16岁未嫁的女子,就成了大龄剩女了。

每个时代都有着每个时代的烦恼,无论我们是女生还是男生,都会遭遇各自在特定年龄或者说特定时期的特定烦恼。那么在现代作为大龄剩女可能对我们来说是女生的一种烦恼,其实在古代,作为剩女,她们的处境也是非常困难的。

第一,在古代是比较封建的,作为剩女会被歧视。

众所周知,在古代是比较封建的,女性地位普遍是比较低的,而且通过平时看剧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的寿命是比较短的,所以女子的出嫁年龄往往也是非常早的。那么在古代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如果一个女子在适当的年龄还没有出嫁的话,也就是成为我们所说的剩女,她的处境将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她们的地位并不是那么高,所以会遭受所有人的白眼。而且古代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远不如我们现代人强,由此可见她们的处境会有多困难。

第二,作为剩女会给家庭带来很大的压力。

在古代的时候单身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可以说剩女是有罪的,就比如说在汉武帝的时候开始实施了收税制度,也就是每年各家各户都要根据自己家里人口的数量去缴纳一定的税收。此时还有一项制度就是如果女子超过了法定年龄但是还没有结婚的话,那么这家人口数就会以原来人数的五倍去缴纳赋税,这样一来,这个家庭的负担就会重很多。而这个原因也在于女生没有嫁出去,她们在家里的处境就会变得极度困难。

第三,嫁不出去的女子往往会被强行嫁往偏远地区。

在古代的时候还有这样一项制度,就是说女子大概到了十七岁还没有出嫁的话,那么当地的官员就会为你介绍对象,而这些对象要么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光棍,或者就是大西北的一些寒苦的地区,这其实是非常残酷的,很多女子一般都会在自己快要成年的时候就找好要去的人家这也是为了自己好。那么官员们为什么会从中助力,让她们嫁去偏远的地方呢?这是因为在唐朝时期的官员如果想继续升官的时候,就以一定要使他们所在的人口地区数量达到标准,不然想升官是不可能的事情。

说到这个大龄剩女,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都是一个有很多争议的话题。虽然现在的话,大龄剩女并不是一个问题,但是在古代就不是了,在古代女性结婚可是要很早的,但是如果变成大龄剩女的话应该怎么办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古代大龄剩女的下场是什么

现在女孩子一直没结婚就会被称为大龄剩女,那么古代会有剩女吗?古代大龄未婚女青年都有什么下场?在古代,男婚女嫁不仅关乎人们的生理需求和社会稳定,更关乎人口的繁衍和家国的持续发展。既然是家和国的大事,男婚女嫁就不仅仅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而且,媒妁不仅仅是来自民间。下面十万个为什么网就来说说:古代有剩女吗,古代剩女下场(嫁不出去就坐牢)。

适龄男女婚姻大事,在周代就属官方议程,国家专门设置了管理男婚女嫁的职官。《周礼》中说:媒氏,掌万民之判。判就是半,媒氏主合其半,让男女成为夫妇。这也许真起了示范作用,不然到了三国时期,也不会把媒官设到交趾、九真等边疆地区。据史料记载,元朝的媒互人甚至由政府任命发执照,俨然就像今天婚介所的老板。

在清代,因为男多女少,官媒油水很足,光棍们争着送聘金呢,没有送的就伸手向光棍索红包。有意思的是,为了防止男女绕过官媒私下来往,玩私奔,官媒常在晚上查墙子。所谓的墙子就是小巷子、旮旯处等男女方便私会之所。如果发现崔莺莺和张生那样**私会现象,光棍男子往往会被官媒赶走。

历代以媒人牵线、家长包办促成男女成婚的方式是主流。政府也就往往会进行干预,出些奇招。奇招有哪些呢?一是制定法令。越王勾践命令男子20岁而娶,女子15岁而嫁;宋仁宗时期让男子15岁而娶,女子13岁而嫁;明太祖规定男子16岁而娶,女子14岁而嫁;按《大清通律》,男的16岁而娶,女的14岁嫁人。二是处罚。到了法定年龄不嫁人的女子,那是要罚款的,譬如,汉朝孝惠皇帝时,谁家要有女儿15岁以上至30岁还没有嫁人,罚款600钱;唐代对于男子20岁以上、女孩15岁以上还没有配对结婚的,也要处罚。

在晋代,女子到了一定年龄必须嫁人,否则官府要强行给她找对象。《晋书武帝纪》(卷三)记载,司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要求,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意思是,女孩子到17岁了,如果父母不将闺女嫁出去,地方领导就要给她找老公,逼其强行嫁人。到了南北朝时,如果女孩适龄不出嫁,家里人都要跟着坐牢,这就是《宋书周朗传》说的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

古代为解决婚恋问题,也会举办类似今天这样的相亲会,增加奔的机会。奔,可简单理解为男女自由交流,私奔里的奔就有这种意思。用今天的话来说,这叫为单身男女提供交友的平台。

春秋时期的仲春会就是一个典型的奔的机会,为青年适婚男女、有生育能力男女的相处提供了特殊机会,提高了男女婚配率。《周礼》中的《地官媒民》是这样说的,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仲春会一般在三月三。除了这一天,古代给光棍提供的择偶良机还有不少,如正月十五、七月七等~

2、怎么解决大龄剩女

中国一直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占据舆论制高点,在中国古代,由于战乱频繁等原因,需要大量的人口,到了年纪不结婚生子,那就是公然唱反调,是要被重罚的。今天,虎哥就来替长辈们说句话,盘点一下古代的硬核逼婚套路。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就有规定,女子只要满15周岁必须出嫁,否则国家就会出面,帮你找一个男人,当然,这个时候就由不得你挑三拣四了。

到了汉朝,由于比较稳定,战乱较少,女子结婚年龄放宽到了23岁,如果23岁还不结婚,地方就会派官员前去一对一催婚,如果没有搞定,官员就地免职。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官员想什么办法催婚,大家就可以发挥想象力了。

三国两晋南北朝,又到了乱的时候。曹操当时规定,女子16岁前必须出嫁,否则就要充军;到了晋朝,如果女子20岁前不出嫁,就要用鞭子打屁股30下,以后每年增加30下,直到嫁人为止。隋炀帝时期,如果女子20岁依然单身,其父母就要被关进牢里,何时嫁人,何时释放。

纵观这些逼婚套路,基本都是针对大龄女青年的,这不得不说是古代的局限性。虽然现在是21世纪,但对于剩男剩女的家长来说,又何尝不是身处在另一种牢笼?

最后抒情一下,生而为人,情爱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如何有趣的走完这一生。人类遇到爱情几率本来就不高,但总归是有的,诚如梁祝,也将如你我。

古代社会当中,剩男剩女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人们讲究门当户对,而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却没有找到一个条件比较适合的对象。第二个原因就是自身条件的问题,比如说男的家庭太过于贫困,而女的则是外在条件不是那么好。第三个原因就是家中女主人的问题,也就是说女主人不主动给自己的子女安排轻松的话,那么就很难找到对象。

我们知道古代的男人都是三妻四妾的,而这里只有一个正妻,其它的都是小妾。这时候女人肯定是非常不满意自己丈夫,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女人,甚至有些针对她们,同时对于其他小妾子女也会被正妻所针对。这样子要家中的女主人不主动安排自己子女的分数的话,那么他们就很难以找到自己的结婚对象,而且自己也无法做主。

同时古代的人非常重视门当户对这一回事,也就是说自己的另一半必须与自己家庭条件差不多,但是哪有那么多的门户对。所以最后挑来挑去年龄却大了,还是找不到自己的另一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6179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