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男方父母的称呼用河南话怎么说

对男方父母的称呼用河南话怎么说,第1张

对男方父母的称呼用河南话怎么说?没结婚也没确定关系的话,如果男方父亲比你父亲大,叫伯bai,向男方母亲叫娘(平声),反之叫叔,婶。对男方父亲的称呼一般不会错,男方母亲的称呼如果嫌麻烦,直接叫个姨也行,叫阿姨也行。我国从古自今都是非常注重孝道礼节的,所以正确的称呼别人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说说男方的父母如何称呼。

简要答案

称呼男方的父母如果没结婚就直接称呼叔叔阿姨就可以了,结婚后当然就是称呼为爸爸妈妈,对外人讲也可以叫公爹、婆母,或老公爹、婆母娘。

详细内容

01

家庭称谓是指一个家庭,亲戚之间,历史形成了传统的亲族传承关系,互相之间根据辈分沿袭而固定成各种称谓。口头的称谓与书面的称谓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而且对外人和互相之间的当面称谓也不尽相同。称谓的书面、口头、对人、当面虽有不同,但其本质的辈份却是一致的,内涵是完全一样的。

02

农村所说的“五服”,与九族不是一个概念:高王母老太姥姥、曾王母太姥姥、王母姥姥、母亲、自己、女亲、孙女、曾孙女、玄孙女。这九代人所有的近亲近戚,关系较近;这九代人以外的本家族的人,是“出五服”的人,关系较远。农村习俗,居丧跪棚、出殡的时候,先找死者的五服之内的晚辈子孙,五服之内凑不齐时,才找五服之外的死者的晚辈族人。

03

称呼男方的父母如果没结婚就直接称呼叔叔阿姨就可以了,结婚后当然就是称呼为爸爸妈妈,对外人讲也可以叫公爹、婆母,或老公爹、婆母娘。

撵:

①驱逐;赶走:把他~出去。

②追赶:他走得快,我~不上他。

摆治:整治,侍弄,玩弄。

提溜diliu:提。如:手里~着一条鱼

掐:(~儿)量词,拇指和另一手指尖相对握着的数量。如:一~儿韭菜。

挖:用指甲抓。

拧:倔强。如:这孩子脾气真~,不叫他去他偏要去

拚命panming:拼命。

拚:舍弃、不顾惜。如:多拚点钱,买了好车子。

拔: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如:把西瓜放在冰水里~一~

拉呱儿:闲谈

抱:孵(卵成雏)。如:~小鸡儿ㄧ~窝。

抄手:两手在胸前相互插在袖简里或放在口袋里。

扁食:饺子。

手不稳:指爱偷窃。

影:隐藏;遮蔽。如:把棍子~在背后。

当院(我们那说duanyuan):(~儿)院子里

年时吆:去年。如:他们是~才结婚的。

尖:吝啬;抠门儿。如:这人可~了,一点儿亏也不吃。

小儿:小男孩。

孬种:坏家伙(骂人的话)。

嬎fàn:鸟类下蛋。如:鸡~蛋。

女婿:丈夫。 在南方多指女儿的丈夫。

头先:先前。

大约摸:大约

夜儿个:昨天

外甥:

①姐姐或妹妹的儿子。

②外孙。

坷垃:土块。如:土~ㄧ打~

坏水:(~儿)比喻狡诈的心计;坏主意:一肚子~。

下水:猪等内脏

圪(gēlao):角落

圪针gē zhen:指某些植物枝梗上的刺儿

股节(音骨杰)、股橹:泛指长条形东西的一段。如:这根棍子断成三~了。

围脖儿:围巾。

嗉子sù zi:鸟类的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在食道的下部,像个袋子,用来储存食物。如:鸡~。

咕嘟gū du:长时间煮。如:把海带~烂了再吃。

咋呼:吆喝。如:你瞎~什么?

可身:可体。如:这件大衣长短、肥瘦都合适,穿着真~。

叫:雄性的(某些家畜和家禽)。如:~驴

发市:

①商店把开门后做成第一笔买卖叫做发市

②泛指获得利润。

努(nong音):

①使出(力气):~力│~劲儿。

②用力太过,身体内部受伤。

刺挠:很痒。如:有好些天没洗澡了,身上~得很。

别(彆):biè

①改变别人坚持的意见或习性(多用于‘别不过’)。如:我想不依他,可是又~不过他。

②脾气犟。如:他真别,我说什么他都不听。

③转动;转变。如:她把头~了过去

刀螂:螳螂。

离门:出嫁。

出罢门=离罢门=出罢嫁

出溜:滑;滑行。如:脚底下一~,摔了一跤

背集:没有集市的日子

光棍:

①没媳妇

②指人有势力、吃得开

瞎包(宝音):与光棍的第一个意思相反

侃大山:漫无边际地聊天;闲聊。

二虎:智力不健全、卤莽、头脑简单

不识闲:闲不住。如:他手脚~,从早忙到晚。

不胜:不如。如:身子一年~一年。

日囊:吃东西的戏称

攮nang:插入。如:土匪朝他身上攮了一刀。

长虫:蛇

糠:①本义:从稻、麦等谷皮上脱下的皮、壳。②失去了水分。如:萝卜冻糠了,不好吃。

恋依:喜欢,多指花在某东西上太多时间。如:你要是光恋依着看电视,上不好学。

得济:得到好处,特指得到亲属晚辈的好处。

《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从来父母生儿也要得济,生女也要得济。”海默《从城里来的姑娘》:“老太太对儿子不满的主要原因,是觉得生儿养女不能得济。”

莛:草茎,草本植物支持第二代分支、叶或其他附属物的部分。

莛,《说文》曰:“茎也”。

腰子:肾

尻:指男子对女子发生性行为 。

向:偏袒。

不妨事,你你向着俺哩!——《元曲选·武汉臣·老生儿剧三》

掂:提

撂:一定距离把东西投到某处

果攴kuo:用棒打东西

十冬腊月:天气寒冷的时候。

骚虎:公羊。

水羊:母羊。

客(读Kei):①客人②特指闺女婿。

志:用秤称重量。

意歪:不通情达理,纠缠不休

圆款:办事周全

眼热:嫉妒,羡慕

作假:客气、别人送东西时不好意思接受

葛应:担心

剌la:割开;划开 。如:手剌破了。用锯把一跟树干剌开成两半。

邋la果:不讲卫生

将:刚。我将来到=我刚来到。

过(国音):超过

高低(底音):终于

醭bu:发霉时表面生的毛毛.

烟:动词,因烟太多熏得睁不开眼称为烟

炮捻(名词)子

捻(动词)

que:欺骗

nou:用手攥

ganyue:呕吐

zhang:加上、装上锅里多zhang点盐=多放点盐

he嗦:哆嗦

毛yi:毛发。戏称秃子为一块五毛一,即一块无毛yi。

ciqi:挖苦

打ci :滑,车轮子陷进沟里,打滑

kei:逮

huo:棺材。不知道是不是椁guo的变音?不过椁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而不是棺材。

xie:作副词,放在形容词前.xie好=挺好,但没达到非常好的程度.

gui:高兴.如:你咋gui恁很?=你怎么高兴得那么很?

bang:烟尘太多

ban:仍,抛弃

wong :推

dao:用筷子夹菜

河南地方话和普通话的意思有一定的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对照:

1 河南方言:中 = 北京话:行

2 河南方言:恁 = 北京话:你

3 河南方言:俺 = 北京话:我

4 河南方言:摆治 = 北京话:整治

5 河南方言:清倒失 = 北京话:请注意

6 河南方言:沾 = 北京话:是

7 河南方言:不沾闲 = 北京话:不是的

8 河南方言:得劲 = 北京话:舒服

9 河南方言:冇 = 北京话:没有

10 河南方言:冇有 = 北京话:没有

11 河南方言:冇事儿 = 北京话:没事儿

12 河南方言:可愿意 = 北京话:愿意

13 河南方言:中中 = 北京话:好好儿地

14 河南方言:二蛋 = 北京话:傻瓜

15 河南方言:耍子 = 北京话:玩

16 河南方言:弄啥哩? = 北京话:干吗呢?

17 河南方言:搁住喽你自个儿留着过年? =北京话:留着你自己用吧,还赶趟儿!

18 河南方言:管,真管,怪管乎 =北京话:行,真行,太行了

19 河南方言:你跟这勒甲咕蛹勒 =北京话:你在这里乱讲话

20 河南方言:不着 =北京话;不知道

21 河南方言;藏老母 =北京话:躲猫猫

22咱一块儿去公园,喷泉景观,可好看攘攘de儿了北京话:咱一块儿去公园喷泉,那景观可好看。

木牛——没有的意思 兑——dui,万能动词

偶——就是牛,奶牛的牛 花椒——本是一种调味品,现指嘲笑讽刺的意思

得劲——舒服,爽的意思,全省通用,河南的代表方言

各意——恶心 各意蛋——怎么解释呢?很讨厌吧

可张——慌张,不稳重 圣人蛋——狂妄自大的意思

跟盖——旁边的意思 姑堆,哭腿——蹲的意思

布住——抱着的意思 空壳篓、木任啥——没有的意思

突鲁——下滑的意思 咣揩——咣揩,你不能了吧,很难解释,看看的意思吧

个寥——古怪 恶——厉害 怪——厉害

光嘟,撤都儿,撤麻肚儿——不穿衣服光屁股 嗑衬——恶心

迷瞪——脑子呆滞 义睁——发呆 别决头、死劲——不好说话

枯楚——有皱纹,不平展,多用于纸张,人物面部

毒气——狠的意思 幺嗬,协活——喊 老闸皮、老闸——不时髦、土

出驴——到处跑的意思 妈咣——事情没办成

鬼觉——臭美的意思、显摆 摸楚——动作缓慢,磨叽的意思

布拉——用手拍拍的意思,比如衣服脏了,布拉布拉

老末,摸嘟儿,末低遛,后影儿——最后的意思

烧包儿——指人不踏实爱炫耀 火晒——活泼

白动——别动 憋住——忍住 排场——气派

徐顾不徐顾——注意没注意,看见没看见

糊涂叉,马虎颤,麻片儿——不讲道理、糊涂

老鳖依——吝啬 这枪那枪——这边那边

挨嚷,挨爽、挨熊——被批评的意思

熊样,熊货,熊脸,赖种 、赖孙、赖熊,七孙——骂人的词

鳖行、鳖孙、鳖样,鸭子屎、扁嘴粪——骂人的话

日他嘚(dei)——气愤 信球——白痴,傻瓜 去球——完了,算了

欣——我去给你欣点青菜回家下面条,指白拿,白要的意思

欣——你家的闺女欣下了没有?指出嫁的意思

大毛小毛——扑克牌里的大小王 哭蜷(ku quan)——通常是形容人弯身吧

不份儿——不服气的意思 拾捣——收拾,修理 摆置——收拾

和撒——发抖的意思 可台儿——类似台阶

吝蛋——烦人 气蛋——烦人 搁住老——不值得,犯不上

掏劲——使劲 掉板——丢脸 老是(老住)——总是

出奇——新鲜,与众不同 实受——实在、老实 地到——好

乖乖——惊讶、吃惊 俺——我 恁——你 捏——人家

涨补儿——食物发霉 丝奇——食物变味 轩——好

排场——长得英俊 瓦——跑 聊靴子就跑——跑得快

强量——霸道 翁——推 倒、雀哦——骗

弄啥哩——干什么呢 这货,那货——这人、那人

江——刚 江茧儿——刚才 差合班儿——不是一双鞋

喷——说大话 喷空儿——聊天 宁——踩

外先——外边 外先人——丈夫 不精细——傻

费受——淘气 使里晃——累 不瓤——不错

不清尖儿——不懂事 麻爪啦——坏事了、不好办了

不腔中——不一定行 拖拉版儿,瓜达板儿——拖鞋

吭气儿——说话 乌啦——形容说话不清楚

次毛——做事差劲 骨容——蠕动

搁——放 一卜骤——一提东西

可宁年儿——小、少 不带点——小、少 当门——客厅

格栽住头——低下头 仰白叉(脚)——面朝上躺着

主贵——贵重 、好 阴报、伤石——欺负、背后使坏

贱百 主贱 狂手——例如:这孩子就是(贱百 主贱 狂手,用其中一个词就够了)

见谁都拍打一下,见什么东西都想摸一下

木成色----即没成色 真不成材,真不会办事,例:真木成色,这么简单的事都办不好!滚啦——水开的意思

锅欲啦——锅里的食物往外冒

当文儿——故意的意思

招呼着——小心的意思,有威胁之意

统不中哩——“统”一般做为加强语气。意思是“更加”

理料——带有收拾的教育,常用于长辈对晚辈

吃哩开——混的好

戳济——唆使的意思

糊弄哩——做事不认真,敷衍

对导哩——相互欺骗

搅耗——捣乱,胡闹的意思

中——行 、好、同意

牢中——很好的意思,完全可以

中中——表示好的意思,也表示对别人的话或交代的事情不耐烦

木求事——闲着没事

叨菜——夹菜的意思,用在酒席上

作假儿——客气,用在酒席上

不拾闲儿——勤快勤劳,爱劳动,忙

出坦——舒坦

阙(quo)——骗人,坑人的意思

姥爷——外祖父

老娘——外祖母

老太爷——曾祖父

老老娘——外祖母的母亲

佰,有大佰,二佰等等——父亲的哥哥

大,二大,三大——父亲的弟弟

婆子——丈夫的母亲

丈母娘——岳母

老公公——丈夫的父亲

老丈人——岳父

老师儿——在外地问路打听称别人

教师——武功高强的人

康包——无能的人

坑——池塘

倭瓜——南瓜

大麻籽——蓖麻籽

大肉——猪肉

果子——糕点

沫子——碎东西

大油——猪油

叫驴——公驴

草驴——母驴

牙狗——公狗

郎猪——专供交配用的公猪

搬藏——田鼠

小虫儿——麻雀

妈移翘,烙麻寨儿——喜鹊

老等——鹤

癞毒——蟾蜍

河嘛——青蛙

虫蚁儿——飞禽的总称

长虫——蛇

楚喘——蚯蚓

眼沾毛——睫毛

扁嘴——鸭子

杨鳖呼——蝙蝠

肚毛齐——肚脐

茅斯儿——厕所

吃蚂乎——眼屎

馍——馒头

渣头——发面酵子

恶水——洗菜刷锅后的水

甜蔬干——甘蔗

哑巴杆儿(甜杆儿)——没结玉米穗的玉米杆儿

北——笔

裤衩儿——裤头

屁牛——陀螺

不老盖——膝盖

哥老只儿——腋窝

秫干——高粱杆儿

大轿子——大客车

开——客人

糊肚——有点稠的粥

各玻——鸽子

牙猪——公猪的意思

老鸹(过)——乌鸦

蛮偶——公牛

市偶——母牛

马鳖——水蛭

老扁担——蚱蜢

出出——蟋蟀

秦椒——辣椒

扫帚星——彗星

灶伙——厨房

茅缸——厕所里的粪缸

狗尿苔——蘑菇的一种

楞头青——行为鲁莽,强词夺理的人

半吊子——脾气不好或智力不全的人

犟筋——好认死理的人

尖拔橛儿——吝啬的人

尖——小气,吝啬

妈儿——女性乳房

呼歇顶——囟门

额颅盖——前额

豁——倒水的意思

脑油窝——头后部与颈相连的凹陷处

边食——饺子

槌头——拳头

赤麻脚——光脚

敦儿——坐具的通称

胰(yi)子——香皂

铺衬——破布片

布个里儿——布条

套子——棉絮

扎鞭——赶牲口用的鞭子

蝎虎——壁虎

对阙(quo)窑——粉碎谷物的石质工具

虼蚤(geu)——跳蚤

鬼乍——显摆的意思

包——赔偿的意思

氯胺——编瞎话的意思,例句:再给我氯胺,扇你嘴巴

鼻咯渣(bí gè zhā)——鼻腔内的脏物,或称鼻屎

掰活(baī huó)——指教,家长教育小孩

孛(bó)——牲畜下崽

安生——安静不动的意思

阿杂——龌龊 、邋遢、脏

阿杂菜(ā za caì)——形容人邋里邋遢,不讲卫生

角儿气——墙角落

黑摸眼儿--黑夜

1、我勒乖乖来

“我哩乖来”是作为语气助词出现的,一般用来表达烘托语句氛围和情感。绝对是曝光率最高的河南话之一。

2、去球吧

“算了”的意思,说的时候一定要带河南音。如果别人经常对你说,就代表你这个人不靠谱,干啥事都白搭了!

3、弄啥来?

“弄啥来”不是不要来的意思,而是问你在做什么呢?你弄啥来?

4、真得劲儿

很舒服,爽的意思,全省通用。

5、嘚瑟

形容一个人很逞脸自认为了不起,比如大人常说,这小孩真“嘚瑟”。

6、中

“中”就是“好”的意思,例,A:咱中午去喝胡辣汤吧。B:中

7、再眯瞪一会儿

河南学生党和上班族每天早上必说的一句话,你以为他眯瞪个五分钟就能自己起来?通常都是睡到迟到扣奖金。

8、白肉了

墨迹的意思,河南人催人急了,这句话就会脱口而出,你能白肉了不

9、恶黏人

简单粗暴,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河南人骂人的状况,满满的画面感!我就不解释了!

10、熊孩子

在河南有一种气愤叫“熊孩子”,你听见这句口头禅、就代表对方愤怒了,也许你离挨打不远了!

河南方言主要流行于河南及河南周边地区。河南方言涵盖的支派较多,根据语音、词汇、语法的差异,可以将其划分为多个分支。在这些分支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豫北、豫西、豫中、豫南四个地区,分别对应安阳、洛阳、开封、信阳四个地方。

在河南方言中,有些独特的用词和发音值得注意,例如:“勒子”表示“小孩”,“屹勒”表示“腋窝”,“夜黑”表示“昨晚”,“明儿”表示“明天”等。此外,河南方言中还有一些特殊的音变现象,如声母的浊音清化、古全浊声母的清化等。

总的来说,河南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反映了河南地区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风貌。

1

准备结婚的时候,带媳妇儿回我大河南。

吃饭的时候,妈妈炫耀这桌饭都是自家种的,说了好几遍: 上地啥都有!

过了,媳妇儿悄悄问我:妈妈是基督徒吗?

我说,啥???

她奇怪地问:那不然妈妈咋一直说,上帝啥都有!

2

我大伯家的闺女也要出嫁了,但有些事情还没有谈妥,最近老来跟我妈商量。

我妈最后建议说:先把日子定了,别的等男方过来瞧的时候再说。

“瞧”,河南方言里的意思是男方到女方亲戚家挨个登门拜访并送礼品。

结果媳妇儿老委屈了,晚上可怜巴巴地问我,为什么她嫁过来对她不好?

我???

媳妇儿伤心欲绝地问:那我有桥吗?啥时候给我修桥?

3

村里有人有人推着车,开着喇叭一路叫卖。

然后每当清晨,一个熟悉的喇叭声经过时,媳妇儿就会说:那个卖鹿茸的又来了!

而且她还觉得别人的台词很好笑,就模仿着那个人的声音一本正经地重复说:鹿茸,无效鹿茸!

她这么念了好些天我都没忍心告诉她,其实那个喇叭喊的是:卤肉,五香卤肉。

4

我们喜欢说,中,中啊。表示行的意思。

现在媳妇儿无论什么事情,她要是觉得不行、不喜欢、不想要或者是劝别人不要那样做,于是所有人就能看到她手舞足蹈自由发挥的河南话:

不中,不中啊,不能中啊!不要这么中啊!

5

我们这里的长辈招呼晚辈,一般都会说:娃儿,blablabla

媳妇儿很感慨地给我说:这里处处充满了怜爱的感觉!!!

我。。。

6

媳妇儿GET到一个很喜欢的词:可美!(河南方言里要简短有力,点到为止)

可美,真是我们最寻常不过的口头禅,大事小事觉得不错都可以这么说。但在媳妇儿的心中,这个词似乎只能用在书面,口头说出来老文艺了。

时不时她就赶紧运用一下,对人家说:可美了!

但不幸多了一个“了”字且音调过于延长,双方就会忽然冷场,在你看我我看你的疑惑中珊珊作别。

场面十分好笑。

7

最后是媳妇儿总结的,她说河南话就是把普通话里,一、二、三声调多尽可能地发成四声就比较像了。

肯定不全是这样啊,但可能外地人听来就是这样吧。每次她觉得自己河南话说得很地道的时候,其实我们都好担心她下一口气喘不上来。

我的家乡话是西南官话区域的(湖北荆州),而河南的主体方言是中原官话(俗称的“河南话”),我开始听到”河南话”时,还是有不适。

对于“河南话”,我第一反应是:“河南话”声母韵母系统、声韵搭配与基本词汇不难懂,但是,“河南话”的四声与普通话的四声是完全错开的,每一个声调的发音都与普通话相去甚远。例如,阴平调的“她”字,普通话读的是很平稳的高平调,而“河南话”读的是先低、后骤然抬高。阳平调的“来”字,普通话是“先中音,再平稳地抬高”,而“河南话”是先高音、再骤然转为低音。这样一来,貌似“很好懂”的河南方言,因声调发音与普通话差异鲜明,听起来并不见得那么容易懂。

再举一例:“飞来武汉”,这四个字,按普通话顺序正好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可是,如果按中原官话的腔调读,“飞来武汉”读出来的效果居然很像是普通话的“肥赖乌喊”,四声面目全非了。

所以,对于非中原官话区域的人来说,听河南人说话,如果语速快,对于声调恐怕有点跟不上来。

西南官话主体的四声中的阴平与阳平与普通话相差不大,基本上也是“阴平处在高平,阳平发音偏低”,所以,我从我家乡话角度看,对于普通话的声调(尤其是阴平、阳平)很容易接受,相比起来,我对于河南话的声调,听起来并不是特别顺畅。

相信很多外地人开始了解河南话都是从电视节目开始的吧。小时候特别红的就是电视上经常播放的河南豫剧,从以常香玉老师代表的传统豫剧,到小香玉老师代表的创新性作品。什么《谁说女子不如男》《朝阳沟》等等。

作为河南邻居山西,到处都有河南人的身影,所以河南话作为山西方言外的存在,山西人根本区分不出来是河南哪里人,一听那个强调就知道是河南人。河南话其实是乡土味道比较重的,不像吴侬软语那么洋气。听不习惯的时候觉得挺土的,但是河南话很容易听懂。这可能是因为山西受到地形特征的影响,导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两个村可能说的话都不一样,所以“山西话”是一个外行的提法,山西每个地方的口音都不一样,晋北的大同话接近包头口音,晋南的运城又比较像陕西话,所以差别实在太大了。但是河南由于多平原,即使每个地方有差别,差别也不像山西那么明显,所以不管在春晚舞台还是影视剧中,总会出现操着一口河南话的角色。最有代表性的标签就是那个“中”!真的是深入人心啊!

春晚小品孙涛用河南话说“我骄傲”

我一直以为所有河南人都说“中”,直到有一次听到商丘人说了一声“管”,我都蒙了!“管”到底是管什么呢?到最后才知道“管”和“中”一样,都是“可以”“行”的意思,可以说蜜汁尴尬了。

每个地方都有他特殊的表达方式,最令人纠结的就是管“喝水”叫“喝茶”。如果外地客人说想喝茶,结果倒来一杯白开水,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美国某超市,又到了下午打折的时间,一群华人涌入,只听一个声音高喊:真便宜啊!河南人

欢迎打开 历史 宝藏。

用河南话 搞笑 的《泰坦尼克号》对白

毕竟,大多数人第一次听到河南话,都是靠的影视剧这个神奇的现代传播手段。

河南话的喜剧作品——《举起手来》

表示疑问,是:咦,这是弄啥哩!

表达愤怒,是:奶奶哩个腿!

这本来确实是河南省的独特本地方言,但是放到影视剧中,在那个特殊的环境,配上特殊的背景,就带上了不可避免的喜剧效果。

《1942》中也有经典的河南话出现

就像天津话因为相声而带上喜剧色彩。

恰如东北话因为小品而自带 搞笑 效果。

河南话因为这些影视剧的故意恶搞,也变得有些奇怪的喜剧色彩。

这种喜剧多是一种闹剧加上草根因素形成的一种特殊 搞笑 效果。

除了影视剧,以小岳岳为代表的河南相声演员,也是拿河南话火了一把,将河南话喜剧效果更是推进了一步。

需要知道一点,普通话是一种官方的,严肃的话语。想要达到一定的 搞笑 效果,方言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一些方言中比较有特色的话语。

因此河南话就和四川话、粤语、东北话、天津话一样,出现在公众场合的时候,带上了喜剧效果。其实客观来看,河南话是北方中原官话的重要分支,是河南省悠久 历史 文化的表现之一。

希望以后大家听到河南话,能不觉得那么 搞笑 ,去感受那种河南人特有的淳朴与厚道。

那题主一定听到的是安阳林州话,我们同事有两个是林州的,跟我们说话也没感觉到什么,说的是普通话,可一旦他们两个说话,或者是他们给家里面打电话,就只能听到屋里哇啦的,就跟掌握了一门外语一样,神奇的很。

外地人第一次听河南方言的感受,我也曾思索过这个问题,是会觉得河南话很土?还是会觉得很有意思。以前总认为外地人听河南话一定会觉得很土,但这些年这种感觉变了。在电视上或者出差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外地人会感到河南话有意思,而想学学河南话。

有一个外地的同行就跟我说过,感到河南话很亲戚,她说自己第一次到河南是去新乡 旅游 ,在大山里见到一个农家老太太叫她“妮儿”,她感到温暖的不行,她是苏州人,第一次被别人用河南的调调叫“妮儿”,她觉得很有意思。

不过我觉得河南话应该和任何一种方言类似,有一种自己独有的调调,听上去憨厚而淳朴,让人通过语言都能感到这方水土的乡音乡情,有一种舒服就得劲,有一种肯定叫中,其实每个地方的方言都最能代表这个地方的灵魂。

方言是每个地方最珍贵的东西,我们对这个地方方言的感受取决于我们的内心,即使听不懂,也会从它的调调和感情里听出那份浓郁的感情。

我们不管是出去 旅游 还是自己到外地,语言很难一下子转变,那么当外地人听到河南方言都会有什么反应呢。如果是去到周边的一些城市,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方便的。然而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的语言都不一样,特别是河南方言更是独具特色,甚至让人有种喜感。

我就谈一下我自己的经历,我的家乡是河南商丘,大学来到了上海,有时候和同学说话说的很着急,就拽出来我的河南话了,把他们逗得捧腹大笑。虽然现在推行普通话,但是大多数地方还是保存着自己的方言,而且很多地方的方言都是很难懂的,我对河南这几座城市的方言接触的比较多。

第一个就是焦作的方言了,这里的方言就像在听文言文根本就听不懂。经常都把自己搞得晕头转向,还没有清楚在说什么。

第二个就是商丘,方言就相对好一点,这里的地理位置处于省份的交界处,其实还是挺接近普通话的,不过有其特色,喜欢在什么东西后边加个嘚,比如说,洋车嘚,面条嘚,裤衩嘚 让人听着非常有喜感。

第三个是信阳的方言就显得有些萌萌哒了,很喜欢叠词,而且带着一些 搞笑 的词汇,叔叔竟然能叫成手手,听着非常的有趣,比如说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很多地方去 旅游 ,都是为了听听当地的方言,看来方言也是一种文化。

河南方言很多,广义的河南话是中原官话,使用范围不只是河南。狭义的河南话指河南境内,却又包含很多种方言。

其实即使一个县的口音都不一样。如果你以为不一样只是一点点就大错特错了,比如山区和平原,黄河南北两侧。

尤其在豫北,平原和山区差别明显,差别之大甚至同一个县的都听不懂。究其原因,豫北多数地方属于晋语的邯新片(河北邯郸–河南新乡)。

豫北沿太行山几乎都一样的情况是山区口音更重,更接近于山西,但又区别于山西。平原地区更接近于河南却又很不同于河南。

南有黄河,北有太行山,一方面对方言的形成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环境,另一方面对于方言的传播又形成了阻碍。豫北方言平原地区的特色是中原官话的词汇,晋语邯新片的发音。比如典型的“中,得劲,木有,恁”之类的通用词汇,很多很多。

如果仔细对比与区分,豫北方言其实是一个过渡地带,从山区到山前丘陵,再到平原,口音逐渐接近于中原官话。

例如林州往南到辉县,那么交界地带的盘上山区就属于典型的过渡方言。其次辉县往南到获嘉,那么辉县西南几个乡镇口音就是过渡地带。获嘉南部和原阳交界,有部分村庄属于获嘉口音却是原阳方言。那个地方的方言大致就以一条灌渠分界,如果你行走在那里,你会发现相邻的村子,口音却是那么不同,让你感到不可思议。

另外,你让一个湖南人听同一个市的两个河南人讲话,他指定听不出来差别,但是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十里不同音”。同一个县的人俩人一对话,敏感点的人立马就可以知道对方大概是县城那个乡镇的。最起码,这一点那我来说不难。

我个人的感觉,河南方言吐字发音是不是有些硬、直,加上过去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给外地人“土”的错觉。本人河南南阳人,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在山西大同市空军部队当兵,是营部书记。因为经常在营首长身边,又常到上级领导机关领、送材料,普通话讲的很标准,曾经还被人误以为北京人。有一年回家探亲归来,去教导员家玩儿,他们家是江西九江的。因为回家十几天又说惯了家乡话,脱口就说。教导员家属发话了:回家几天一开口说话变土了,变得给不认识似的,很不舒服,你还是改过来吧。没办法又说起了普通话。那一刻感觉着河南方言是不是很“土”呀。

大学宿舍8个人,一个林州,一个周口,两个信阳,一个洛阳一个南阳一个商丘,一个三门峡,只要说的慢点都能听懂。唯独有一个信阳的每次跟父母打电话说的都是方言,哎呦我去,一个宿舍就静静听着,完全就跟外语似得,另一个信阳的竟然都听不懂,平时交流就跟我们说普通话,如果都讲方言的话,呵呵哒呵呵哒。。。。无法沟通

鬼妹

87分

主演:郝劫张谨王苓华张瑾

导演:孙元勋

类型:惊悚剧情神话古装

看点:书生鬼奇幻改编

时长:90分钟

年代:1985

地区:内地

简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6299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