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上,春秋时期的齐国管仲设立国营妓院,收取税金,据说是国家发展妓女事业的开始,后来汉武帝又创立营妓制度,让妓女作为慰安妇为军人服务,体现出雄才大略的皇帝善解人意,关心士卒性苦闷的仁慈心肠。而到了隋朝,隋炀帝设立教坊,广纳歌舞艺人,纵情声色。唐朝沿袭了隋朝的教坊制度,风流皇帝唐玄宗更是扩大教坊机构,教坊艺人达到11409人;他还不满足于此,又设立梨园,极尽荒*无耻之勾当。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尤其唐玄宗设教坊、置梨园,统4万宫妓作乐以及和杨玉环风流韵事传遍朝野后,各级官员极为羡慕,纷纷仿效。地方上诸道、方镇、府司、州县军镇都设有官妓,每逢节日宴游,迎送官员,招待宾客,都要分配妓女前去歌舞陪侍。
官妓营妓向长官无偿献身被认为是一种义务,她们中出类拔萃的往往被一二把手独占,营妓、官妓为官员们生出孩子的也所在不少。有的官将还为妓女争风吃醋,闹得不可开交。有的官员以妓女送人情,有的贵宾过境,就送妓女侍寝。有的官员看中某个妓女,也可借给他狎玩,如著名诗人,也是大官僚,也被后人怒斥为大*棍的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就让元稹把杭州歌妓商玲珑借去玩了一个多月,他有不少诗歌充满自豪地记载了他嫖妓宿娼的行径。
当然,官员们白嫖官妓营妓的同时,也决不会放弃到那些为社会人士提供服务的民妓那里寻求享乐,比如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在扬州担任时,常常出入扬州妓院,他的上司牛僧儒出于关心,暗地派人跟踪保护达数年之久。
唐朝官员嫖妓宿娼,出入妓院,勾搭妓女,作为风尚,一方面是皇帝的榜样示范作用,而另外的原因是,唐朝科举取士,诗赋是科考的内容之一,诗赋文章做的好,就可以当大官;而作为妓女,逐水草而居本身就是她们的职业特点,官员们就是她们丰盛的水草;而且,她们不仅仅是卖身,她们还卖唱,卖唱是卖身能够卖出好价钱的保障,因为唱得好意味着除了色相之外,还具有更高的艺术造诣,而这是文人官员更为看重的。但唱什么呢?这些金榜题名、才华横溢的进士出身的官员的诗词歌赋显然是她们求之不得的传唱佳作。
对于妓女来说,与这些官员厮混,能得到官员写的诗词,又能通过这些官员的唱和提高知名度,对于官员来说,与比自己老婆漂亮得多,风情得多,文雅得多的妓女厮混,本身就是巨大的人生快事,能够证明自己人生的辉煌,而且还能通过她们的口把诗词传唱出去,这无论对于官员还是妓女都是双赢的策略。唐朝不少著名诗词既是妓女传唱的对象,甚至也因为妓女的传唱而更加流传久远。到了宋朝,那个著名的词人柳永,成为妓女们不惜重金争相服务的对象,只可惜宋朝已经反对官员嫖妓,柳永与妓女的关系影响了他在仕途的发展,只好奉旨填词终了一生。
宋元时期,理学兴起,重视男女之防,对于官员狎妓有所限制,规定妓女只能为官员提供歌舞和陪酒这类活动,不能提供性服务,违者要受到各种处分。这种规定执行起来一定有难度,因为私下的交易似乎很难被发现。事实上地方军政行政长官私下命令地方官妓提供性服务的仍很普遍,不过,官员像唐朝那样公开要求妓女献身,并以这种交易为风流倜傥而骄傲自豪的风气,算是被转变了。
到了明朝,朱元璋同样禁止官妓向官员提供服务,让一些官妓面向市场,向社会提供服务以增加财政收入。官员不能从妓女那里得到性服务,官员对于妓女的态度也开始冷落,官妓营妓的经费也成为问题,她们不得不向市场化服务转变,中国的妓女的市场化从此开始了,中国妓女以官营为主向民营主导过渡。
到了清朝,雍正皇帝下令全国废除乐籍制度,国家不再正式供养妓女。官员嫖妓在制度上是被禁止的,但不可能被禁绝。只是,没有了国家财政供养的官营妓女供享乐,官员嫖妓如果不是自掏腰包,就一定是有人为了某种利益为他买单,甚至是贪污公款或巧立名目用公款做嫖资了。
聪明的男人都知道:婚姻并非爱情的终点,而是爱情的延续!婚姻也需要用心和智慧去经营! 作为一个聪明的女人,首先应该做到的是保持婚姻的新鲜感,努力提升自己,保持在丈夫眼中的美好形象。男人在婚姻里得不到的东西,往往就会去外面寻找,女人要学会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给男人关怀和理解。1唐伯虎与沈九娘
唐伯虎名寅,江苏吴县人,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明朝。只因他早年生活放荡,刻过一方“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加上明清的小说,戏剧,弹唱又编造他“三笑点秋香”的风流韵事,在后人的印象中,唐伯虎是个风流才子。
唐伯虎一生娶过两个妻子,前妻徐氏,出身官宦人家,好享受,慕荣华,热望唐伯虎功成名就,出人头地,一四九九年,唐伯虎乡试第一,中了解元,徐氏喜出望外。谁知好景不长,第二年,唐伯虎进京会试,受到科场泄题案的无辜牵连,不幸琅铛入狱。徐氏得知,料定唐伯虎从此难以高升,就收拾细软,回娘家去了。从此两人分道扬镳。
后来,唐伯虎在青楼中认识了官妓沈九娘。九娘很敬重这位才子,为了使唐伯虎有个绘画的良好环境,她把妆阁收拾得十分整齐,唐伯虎作画时,九娘总是给他洗砚,调色,铺纸,唐伯虎有了这个好伴侣,画艺愈见精到。他画的美人,大都是从九娘身上体会到的风姿神采。九娘见唐伯虎不把她当作官妓看待,就益发敬重他了。天长日久,两人产生了爱情,成了夫妇。过了两年,九娘生了个女儿,取名桃笙。
一五九○年,苏州水灾。唐伯虎的卖画生涯自然艰难了,有时连柴米钱也无着落。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九娘苦心撑持。九娘终因操劳过度病倒了,唐伯虎请来医生,医生诊断后,告诉唐伯虎,九娘已经病入膏盲。唐伯虎尽力服侍九娘,无心于诗画。一五一二年冬至前,九娘紧紧握着唐伯虎的手,说道:“承你不弃,要我作你妻子,我本想尽我心力理好家务,让你专心于诗画,成为大家。但我无福,无寿,又无能,我快死了,望你善自保重。”听了这番话,唐伯虎禁不住泪如雨下。
沈九娘死后,唐伯虎再也没有继娶妻室,晚年皈依佛法,号称六如居士。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很少有女性成为将军的例子,比如花木兰,她带着她的父亲在军中的地位,大宋朝杨家的媳妇穆,等等。但是,像宋初的梁红玉,唯一一个从妓女成为将军的。那么,梁红玉是如何实现人生飞跃的呢?你遇到过哪些波折?请随作者一起去调查相关历史,追寻梁宏宇的人生轨迹。提到梁红玉,就不得不说说妓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妓女是合法的,大致分为官妓和私妓。官妓是政府经营的妓院,也就是说,是由国家统一管理,专门为政府官员和军人服务的官方陪侍女郎。不是t蜀中四大才女之一的薛涛,官妓?后来她和大诗人元稹结下不解之缘,从此占据了言情文学的头条。事不宜迟,让继续说梁宏宇。她的籍贯是池州,现在的安徽省。我爷爷和我爸爸都是军人,梁宏宇从小跟他们学了一门真功夫。小时候,梁宏宇和家人一起织包,卖钱。生活非常艰难。后来父亲和爷爷相继去部队打仗,留下梁宏宇和母亲在家过着艰苦的生活。宣和二年,周目居民方腊起义,很快发展到几十万人。起义队伍甚至落到了各郡,政府几次征讨都失败了。梁宏宇他的祖父和父亲运气不好。他们在平定方腊叛乱中延误战机,被判战败后被杀。从此,梁宏宇家失去了生活支柱,断绝了经济来源,生活更加困难。后来,她的家人生活真的不能不要继续了。无奈之下,梁红玉沦落为京口妓女。当时的营妓是州县政府管理的官妓。因为梁红玉精通书法,有神力,能弯强弓,能百发百中,所以她对普通少年白眼相看,毫无嫖娼之意。她的特殊风格在妓女中很有名。很多达官贵人都对这种个性化的营地妓女很感兴趣,所以经常出高价买下她过夜。不管是梁宏宇,还是谁不知道是妓女,此时出卖自己在历史上一直有争议。但作者认为,生在浪漫之地,能保持洁身自好的女人太少了,所以她应该是在梁红玉被卖了。有以下两种史料证明作者的观点。如南宋学者罗大靖所著的鹤林玉露一书,记载汉齐王的妻子是京口妓女。周瀚国王,也就是北京的一个妓女,已经把自己卖了。清代公元山阳县志年也有记载,梁在京口过着妓女的生活,所以明确说梁红玉是妓女。此外,也有学者对梁红玉他的出身和他是否是妓女。他们认为梁红玉原籍江苏,否则目前江苏怎么会有纪念梁红玉的祠堂?此外,宋史由袁、等主编。在描述梁宏宇的事迹,没有提到她的籍贯和妓女所以他们认为梁红玉不一定是安徽人,也不一定是妓女。但是,这样的说法并不严谨,没有提到,也不代表没有。因此,作者最终认定梁红玉做过妓女。风尘女子爱上了将军。和薛涛一样,妓女梁红玉也遇到了自己的贵人。这个人就是南宋第一武术家韩世忠。他是陕西省绥德县人,韩世忠。他是一个勇敢、忠诚、耿介和乐于助人的人。他有点类似水浒传的及时雨。他是一个正直勇敢的英雄。童贯平定方腊的时候,注意,平定方腊的不是宋江一伙,而是号称奸臣的童贯。为了歌颂蓬勃的农民起义,史奈
在宴会上,梁宏宇的命运之所以改变,是因为她遇到了生命中的一个贵人,那就是韩世忠。当时只是营长级别的小官,后来却成为大宋武功第一的爱国将领。宴会上,韩世忠并不是最引人注目的兵哥哥。然而他忧郁孤傲的态度感染了多情而美丽的梁红玉。当很多将军都在举着酒杯,搂着明星妓女,用拳头说着荤段子的时候,韩世忠却是一个人闷闷不乐,眼里带着一丝忧伤。他的独特引起了梁宏宇的注意。于是,梁红玉轻轻走过去,举起一杯酒,轻声说:韩将军,你为什么不高兴?韩世忠抬起头,看到了梁宏宇的潇洒和不落俗套的空气,他的心感到震惊。这个美丽的女人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气质。于是,两人坐下来,互相求爱,互相怜悯。从此,英雄和美女产生了爱情的火花,很快就结婚相恋了。从此,梁红玉嫁给了韩世忠,和他一起加入了抗击游牧民族的战斗,一位女将军由此诞生。梁红玉在一次反叛乱中展现了自己的爱国气节,宁愿牺牲家庭,也要为国家做贡献。因为这个立功表现,她帮助丈夫韩世忠顺利升迁。公元1129年,金军由率领,从彭城进入泗州,到达滁州。匆匆逃往浙江,这样的外患引发了严重的内忧。当时的禁卫军司令苗阜和另一位大臣刘正彦发动兵变,逼迫宋高宗退位,给3岁的儿子禅位,并请孟太后出来听政,准备改国号为元年。为了使政变成功,一群叛乱分子袭击并杀害了掌管唐议会的,并分别杀害了皇帝高的亲信。事件发生后,宋高宗他的行动受到限制,失去了自由。宰相朱胜非与龙皇后密谈,扣留了韩世忠将军之子和妻子梁红玉。于是,他们打算派梁红玉出城,疾驰到秀洲,催促韩世忠赶紧进犯杭,而王太后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又封韩世忠为御营将军平口左。安排妥当后,丞相朱胜非对禁军司令苗说:如果韩世忠不听到我们这边的消息后,他没有马上过来,这就证明他一定在犹豫。但是,如果我们派他的妻子梁红玉去见他,就不怕韩世忠不来。只要韩世忠投奔过来,那么他的实力就会大大增强。到那时,手术就成功了一大半,其他的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听总理这么一说,苗觉得很有道理。他喜出望外,认为这是一次政变。他立即派梁宏宇出城。梁红玉假意答应,却偷偷回家抱了儿子,跨上马背,疾驰而去。不到一昼夜就到了秀洲。然后,梁宏宇把苗阜的事告诉了韩世忠的兵变,并劝说丈夫以大局为重,不要做历史的罪人。于是,在妻子的建议下,韩世忠决定和张军一起出去平定叛乱。经过艰苦英勇的战斗,他的部队终于打败了苗阜等人领导的起义军,成功解救了被控制的宋高宗,解除了一场政治危机。当反抗军取得辉煌胜利时,宋高宗欣喜若狂。他亲自来到宫门迎接韩世忠夫妇,并立即授予韩世忠武胜军节度使。不久,他被封为江浙使者。同时,皇帝还表扬了梁宏宇他的智慧和策略,他过去的历史是清楚的,他支付他的工资给他的家人。给英雄的老婆发工资,这在以前的权力里是从来没有过的。梁宏宇是当时的第一人。金山之战显示了她帮助丈夫韩世忠成功平叛的才能,梁红玉显示了自己的爱国情操。后来金山一战,显露了她杰出的军事才能。公元1129年10月,在金兀术的率领下,金军进军江苏
幸运的是,金军没有我不是说只追皇帝,只是想抢更多的财物。再加上他们可怜的海军实力,皇帝周思农的行为艺术救了他的命。虽然皇帝选择了逃跑,但老百姓坚持英勇斗争。为了对抗金军,汉人组织的民间游击队在江南各地爆发。金淑没有我不想淹没在汪洋大海中的人们于是,在大肆掠夺之后,他决定暂时返回北方。此时,韩世忠正在担任浙西战区司令员。韩世忠听到金军要北撤的消息后,觉得这是个好机会,立刻率领水军8000人前去拦截。在这一点上,韩世忠完全偏离了孙子兵法的套路。俗话说,唐不要追赶敌人,更不要说追赶了。当你回到老师身边时,不要停下来。这是韩世忠夏侯_率军拦截金朝同学会,很容易唤起人们的非凡战斗力。然而,韩世忠仍然坚持截击,并向金军总司令吴金挑战。在约定的日子,双方在长江上展开了激战。韩世忠的妻子梁红玉特别勇敢,身先士卒,爬上十多尺高的城楼,冒着箭流,在金山山顶的妙高台指挥战斗。这一战消灭了金军。金军遭遇重挫,出乎金兀术的意料。无奈之下,金兀术采取和平手段,派使者与韩世忠谈判,希望宋军放他们一条生路,并愿意归还在江南掠夺的全部财物。此外,他还得送韩世忠名马作为谢礼。韩世忠没有不过他断然拒绝了金兀术的要求。于是,双方在长江上继续激战。金军对地理不熟悉,被宋军逼入黄天荡死港,此时正是消灭金军的最佳时机,但韩世忠和梁红玉兵力太少,又没有军队配合。金兀术趁机凿通老鹳河30里,最后成功退守建康。之后,韩世忠继续追击金军,并与之进行了数次激战。宋军在激烈的战斗中,美军将领孙世勋和燕云牺牲了。金俊费了好大劲才终于突破。这次拦截,虽然韩世忠没有师全歼金军,但在战略意义上,他把金兵绝对弱的兵力阻挡了48天,北方的金兵不敢望南,从而达到了击退金兵的目的。晋军战败后,梁红玉做出了惊人之举。她非但没有居功,反而弹劾丈夫韩世忠失去了克敌制胜的机会,并请求朝廷追加罪责。这一义举令全国上下人人景仰,传为美谈。为此,朝廷再次加封梁红玉为杨国福人。在绍兴英年早逝五年,韩世忠被任命为我们的武宁安化军司令,驻扎在滁州。妻子梁红玉继续跟随丈夫韩世忠,率兵以淮水为界,在老城外建新城,有效对抗游牧民族。经过不断的战乱,当时的滁州城已经是一片废墟,荆棘遍布,百姓居无定所,军队士兵也缺乏粮食,很难吃饱饭。无奈之下,为了保证军队的正常运转,作为将军的梁宏宇亲自用芦苇为自己的房子编织香蒲。同时,她还带领战士们寻找野菜充饥。在文通塔下的少湖岸发现马吃的香蒲时,梁宏宇亲自品尝,确定没有问题。她发动军队和人民收集香蒲充饥,以解决粮食短缺。现在,许多淮上人喜欢吃蒲呃蔬菜。据说是因为梁宏宇带领军士吃蒲呃,是用来充饥的。因此,当地人也称普尔菜作为反金菜。虽然t
和平协议签署后,宋高宗开始加强皇权,并立即开始削减将军们的军事权力,以维护他的绝对统治。大将韩世忠首当其冲。虽然他的官职越来越大,他的兵权越来越小。明白韩世忠是在走毛的老路,想喝杯酒缓解一下兵权利。为了逃避皇帝的迫害,他干脆主动交出兵权,关起门来送客,整天吃喝玩乐,成了一个空将军。梁宏宇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儿子的教育上,请了名师上门授课。她的儿子韩彦直也很成功,后来成了著名的牧师。至于梁宏宇史之死,史料有详细记载。据大宋学者李新川所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年,淮东傅玄造韩世忠夏侯_的妻子,秦的梁夫人,做了卒,送给他500锭银子和帛。翻译成现代汉语,韩世忠秦始皇的妻子梁红玉死了,皇帝赐给她五百两银子和五百匹丝绸。还记载,梁红玉、韩世忠镇守滁州十余年,后来因遭受莫须有的冤屈,辞去军职,退守苏州。并说梁红玉死于1153年,比韩世忠晚两年。梁宏宇的死,举国悲痛,尤其是滁州的老百姓,他们烧纸祭奠这位传奇的女将军。虽然女主角曾经是个妓女,但没有人再提起她悲惨的过去。连宋高宗都称赞梁红玉:他的智慧是卓越的,他的历史是清楚的。梁宏宇中国的一位女英雄——死神,将永垂不朽。这是人民的悲哀。她不仅被人们铭记,也受到后人的尊敬。宋孝宗当政时,下令建造一座纪念碑来纪念梁红玉。如果还想看遗址,不妨去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皂市街小学,也就是原来的齐王庙,供奉两尊韩、梁雕像。在墙上,有字庆祝韩的第一个月的第20天春天是他的生日,秋天是九月六日。
1、官俸 [guān fèng]官吏的俸禄﹑薪水。
2、官法帖 [guān fǎ tiè]官府刻印或拓就的名家字帖。
3、官赋 [guān fù]国家征收的赋税。
4、官诰 [guān gào]皇帝赐爵或授官的诏令。
5、官堠 [guān hòu]古代记里程的土墩。
6、官斛 [guān hú]官府标准量器。容量本为十斗,南宋末改为五斗。
7、官妓 [guān jì]古代供奉官员的妓女。唐宋时官场应酬会宴,有官妓侍候,明代官妓隶属教坊司,不再侍候官吏,清初废官妓制。
《红楼梦》史湘云家破人亡的湘云被卖为官妓,在花船之上陪酒迎客,曲意奉承痛不欲生了。
在《红楼梦》的记载中,史湘云这个豪爽浪漫的女孩子嫁给了一个王孙公子,书中提到他的名字叫做卫若兰,二人在结婚后过得十分甜蜜和幸福,不过好景不长,没多久卫若云就去世了,史湘云生活拮据,只能寡居。
史湘云不拘小节的故事:
爱说也要适度,史湘云偏偏不会那么的深虑,她是想起来什么张口就来,虽说贵为千金**,史家如今也已不是当初那个“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史家了。
若不是住在贾府,史湘云生活还是很拮据的,尽管如此,一时兴起她还是说出来要请众人吃大餐这样的话来。看似口无遮拦,实则古道热肠,而然却又为经费发愁起来,后来,还是薛宝钗赠送了螃蟹,办“螃蟹宴”替她解了围。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严蕊,姓严名蕊,表字幼芳,是南宋天台营妓。可能自古红颜多薄命,严蕊也不例外。严蕊少时就有绝色,琴棋书画,歌舞管弦之类,无所不通。又善于作词,且多自家新造句子,因此,被当时词人所推崇。同时,严蕊又博晓古今典故,行事仗义豪爽,待人真诚,所以,四方闻名。有仰慕她面貌的,有探讨诗词的,不远千里而来,但求见上一面。
一个女人的美貌和才气可以使她流芳千古,也可以使遗恨终生,严蕊的美貌和才气使她香名远播,也注定了她的牢狱之灾。
当时,台州太守唐与正,字仲友,少年高才,风流文彩,倾慕于严蕊的美貌和才气。他运用太守的职权准许严蕊脱籍,并允许严蕊去外地居住,但正逢升任江西提刑使之际,怕严蕊脱籍之后不愿随从,因此,未给严蕊在妓乐司办正式的脱籍手续。按宋朝法度,官府有酒,皆召歌妓应承,而歌妓只站着歌唱送酒,不许私侍寝席;不过,唐与正与严蕊却有谑浪狎昵,也算不得许多清处。
每逢良辰佳节,或是宾客席上,唐与正必召严蕊侍酒。严蕊虽说多少有些厌倦,但身为官奴的她,没有人身自由。随着日子渐渐地推移,她已经习以为常。而唐与正总有眷顾之意,只为官箴拘束,不敢胡作妄为。何况,严蕊和他相处多年,总有感情。一天,红白桃花盛开,唐与正置酒赏玩,严蕊少不得来供应。饮酒中间,唐与正以红白桃花为题,命她赋词。严蕊应声便成一阙,词云: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词寄《如梦令》。
这首词是严蕊自我的写照,含蓄地点明此花乃是桃源之花,正是自己身陷风尘而心自高洁的象征。孙麟趾《词迳》云:“人之品格高者,出笔必清。”此词有清气,有新意,正是词人品格的自然流露。同时,词中借典故,表现了词人高洁的怀抱,似无寄托,而有寄托。
又一天,正逢七夕,唐府开宴。唐与正有一个朋友叫谢元卿,也是豪爽之人,当日也在席上。他向来仰慕严蕊的芳名,又逢七夕相见,不胜荣幸。他见严蕊行动举止,谈谐歌唱,件件动人,心中甚喜。在歌舞酒宴流连之处,大觥连饮,兴趣极高。他央求严蕊赋词一首,严蕊见他意气风发,便请他出题。谢元卿以七夕为题,以谢字为韵,求赋一首。并且说道:“我同时饮满三大瓯。”严蕊随即赋词一首:
碧梧初坠,桂香才吐,池上水花初谢。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人间刚到隔年期,怕天上方才隔夜。——词寄《鹊桥仙》。
谢元卿三瓯酒刚了饮两瓯,严蕊已经声落词毕,谢元卿不禁跃然而起,言辞之中久露仰慕之情,当夜,谢元卿依依不舍送严蕊回去,在严蕊家中,严蕊谈起自己的身世,身为营妓,在这茫茫的人海中,没有一个真心实意的知己,有时,漫漫长夜,独自对窗而卧,也不知人在何处。而白日到来,带来的却是强言欢笑。谢元卿惟有沉默,因为,他也是一个苦楚的人。当时,明月高照,竹影婆娑,微云多了几丝缠绵之意,而屋内残漏声催,两个在人海相遇的人,也算多了一分慰藉。
不久,唐与正因朱熹的奏本停了职,此事众说纷纭,明末小说家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中《硬勘案大儒争闲气甘受刑侠女著芳名》也有记载,说是,唐与正和朱熹争闲气,唐与正讥道学家是一邦害了风痹病,不知痛痒的人。君父大仇全然不理,只知扬眉袖手,高谈性命,不知性命是甚么东西!朱熹怪唐与正无理,因此,向朝廷上了要罢免唐与正的奏本。其中也拉扯了陈亮与台州营妓赵娟的私事。但是,《二刻拍案惊奇》究竟是小说,信与不信有待考证。
也有的说,由于天灾,朱熹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行至台州,遇到外逃的灾民,向他倾诉唐与正的劣绩,于是,他赶到天台查办唐与正,向朝廷上了要罢免唐与正的奏本。奏本中所列事事众多,有刻剥百姓、搜括民财、贪污公库、受赃枉法、生活腐化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官场的通病,远不止唐与正一个,何况唐与正与朝中宰相是姻亲,因此,朱熹连上六道本子也未告倒唐与正,最后,朱熹提出辞程,孝宗皇帝因此将唐与正调离台州。
但是,严蕊终究因与唐与正的关系下了狱。朱熹参唐与正的不法之事其一就是滥用职权,私放官妓。当时,严蕊在未办正式手续的情况下,以台州官奴的身份到外地居住,如按“逃亡律”治罪要判徒刑。若事出有因,最轻也要按“浮浪律”判“杖八十”。严蕊没有想到,官家的事竟落在一个小女子身上,然而人世沉浮,有许多事不是她一个随风飘零的女子所能够左右的。
严蕊下狱后,朱熹在台州调查唐案,唐与正虽然停职,但势力很大,一心想要翻案。那时,审判的官员认为,唐与正风流,必与严蕊有染;况且妇女柔脆,吃不起刑拷,不论有无,自然招认,好参奏了罪名了解此案。
谁知严蕊苗钉般的身躯,却是铁石般的性子。任你朝打暮骂,千棰百拷,只说:“循分供唱,吟诗侍酒是有的,曾无一毫他事。”受了一个来月的监禁,到底只说这句话。最后,司理院衙门无可奈何,只得糊乱地找了个借口,以“不合蛊惑上官”, 将其痛杖了一顿,另加勘问。另一面具本上奏,大略:唐与正不伏讲学,罔知圣贤道理,讥毁大臣不识字;居官不存政体,亵昵娼流。鞠得奸情等。
同时,唐与正听说严蕊受杖,派手下到司理院抢人。结果,没抢到严蕊,却更使严蕊非捱打不可。由于,唐案涉及人犯众多,司理院需进一步调查,认为在台州受到唐党的干扰众多,因此,将一干人犯都送到绍兴司理院再审。与严蕊同去单是营妓还有沈芳、王静、张婵等人。
绍兴太守也是一个讲学的,严蕊送到的时候,见她模样标致,太守说:“从来有色者,必然无德。”因此,以严刑拷打逼供,试图让严蕊招出与唐与正通奸的实情。不料严蕊依旧是那句话,并且在大堂之上,正色凛然。太守望着她血迹淋淋的十指,又施夹棍,严蕊双足很小,挫折不住,疼痛难忍。
行刑之后,严蕊到了狱中,狱官见她可怜,分付狱中牢卒,不许为难,并且好言宽慰,狱官对她说:“上司行刑,不过要你招认,你何不早招认了?女人家犯*,极重不过是杖罪,何况已经杖断过了,罪无重科。何苦舍着身子,熬这种苦楚?”严蕊叹了一口气,说:“我为营妓,纵使与太守交好,也料不会是死罪,认了也没有什么大害,而且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这个天下,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我岂能顾惜自己的身子,信口夸大,陷害友人,今日我宁死,要我诬陷友人,断然不可以。”狱官见她词色凛然,十分起敬,把言词告知太守。太守原是奉承朱熹的意思,叠成文书,正要回复提举司,等待口气,另行定夺,却得知朱熹改调的消息,因此,放了严蕊。
严蕊出狱后,任凭悔气,官家的事与她无关,却在两处监牢里无端地蹲了两个月,外加了一个“不合蛊惑上官”的罪名,受了两番科断,逼供拷打,此时的严蕊气息奄奄,病入膏肓。然而,严蕊究竟是严蕊,尽管赤裸着如花似玉的娇躯,匍伏在冰冷的青砖地上,香肌雪肤受那无情荆条的反复摧残,但是她总在寻求自己的真谛,这是一颗身处卑贱而绝傲的心,未给世事所磨灭。
关于,严蕊在绍兴司理院受刑的事,还有一种说法,当时,严蕊在绍兴司理院,供了自己恃宠干涉公事,替人说情收人财物等事。但是,这些事外加奏本中所列事事,并没有将唐与正告倒,反而,严蕊因涉及办案人员公事,少不得犯了“不应律”等罪,又受了一次杖刑。而且至少是“杖四十”。严蕊在接连两个月里,两次受到杖刑,对于风月中人来说确实堪称“严酷”。
不过,严蕊毕竟还是幸运的。她虽然由于唐与正的关系受了酷刑,但是,她在这次风波中以侠义的气概成就了自己,她没有平谈地走过,而成了后人心中的侠女,芳名永驻,可同样也要赤身裸体爬在青砖地上捱荆条的王静、沈芳、张婵等人,至今却没有几人知晓。当然,这也与严蕊的妙词分不开。
不久,岳商卿,名霖,任浙东提点刑狱公事,到任之时,各处官吏,连同众歌妓皆来拜贺,岳商卿请出严蕊,看她伤痕斑斑,容颜憔悴,却也鹤立鸡群。严蕊的芳名岳商卿早有耳闻,也知晓严蕊受刑的事,见严蕊如此,深为她感慨,命她作词自陈,严蕊领命,当即口赋一首《卜算子》: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上阕抒写自己沦落风尘、俯仰随人的无奈。首句“不是爱风尘”,开门见山地声明自己并不是生性喜好风尘生活。次句“似被前缘误”,却出语和缓,用不定之词,说自己之所以沦落风尘,是被前缘所误。而“似”字乍看不经意,却也耐人寻味,它不自觉地反映出严蕊对“前缘”的似信非信,既不得已又无可奈何,她怀着迷惘的心理,既自怨自艾又自伤自怜。而“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借落花流水比喻自身命运,花落花开自有一定的时候,可这一切都只能依靠司其之神东君来作主,比喻自己这类歌妓,俯仰随人,不能自主,命运总掌握着当权者手里。这是严蕊命运的真实写照,也隐含着对浙东提点刑狱公事岳商卿的期望。
下阕接着上阕不能自主之意,转写自己在“去”“住”问题的不得自由。“去也终须去”,曲折地表达了严蕊逃离风尘苦海的愿望。“住也如何住”,却从反面补充此意,若仍旧留为营妓简直不法想象如何生活下去。两句一去一住,一正一反,一曲一直,将自己不愿留恋风尘,一心逃离苦海的愿望表达得既婉转又明确。最终“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是一个风尘女子对于追求美好向往的一种不卑不亢的不底声下气的内心独白。
岳商卿听后,思忖良久,如梦初醒,大加称赏,深知严蕊从良之心坚决,当即取来妓籍,削除姓名,判与从良。
此时,严蕊望着岳商卿将自己的名字从妓籍中削除,她没有微笑也没有哭泣,而是迎着风走在通向家中的小巷里,往事一幕幕从眼前闪过。严蕊寄予了沦落风尘的女子对自由的向往,也寄予了沦落风尘的女子苦苦寻求地世人平等的尊重。她不再随风飘摇,而是有着自己的独立和自由。
关于严蕊的结局,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严蕊从良后,有人得知此消息,千斤市聘,争来求讨,严蕊始终不从。有一宗室近属子弟,丧了正室,悲哀过度,百事俱唐。宾客们恐其伤性,拉他到妓馆散心。说着别处多不肯去,直等说到严蕊家里,才肯同来。严蕊见此人满面戚容,得知正为丧偶痛苦,见他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也就另加看待。而宗室也仰慕严蕊的大名,饮酒之间,彼此交心,因此,留他小住。此后,二人频频来往,宗室娶了严蕊为妾,也不曾再娶,一根一蒂,结为夫妇,白头偕老。
当然,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究竟是一篇关于严蕊的小说,其中可信程度有多少需待考证。何况严蕊原不该结婚,因为,在这个庸庸碌碌的世界上,很难找到一个与之性情相匹配的人。
但是,历史上除此之外,关于严蕊的记载并不多,南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二十曾记严蕊其人及此词:“天台营妓严蕊,字幼芳,善琴弈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一时。间作诗词,有新语,颇通古今,善逢迎。四方闻其名,有不远千里而登门者。唐与正守台日,酒边尝命赋红白桃花,即成《如梦令》。与正赏之双缣。”
南宋洪迈《夷坚志》中记载:“台州官妓严蕊,尤有才思而通书,究达今古。唐与正为守,颇属目。朱元晦提举浙东,按部发其事,捕蕊下狱,杖其背,犹以为伍佰行杖轻。复押至会稽,再论决。蕊堕酷刑,而系乐籍如故。岳商鲫霖提点刑狱,因疏决至台,蕊陈状乞自便。岳令作词,应声口占云:‘不是爱风尘,似被前身误,花落花开自在时,总是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岳即判从良。”
此外,朱熹《朱文正公全集》中收录的参劾唐与正的六个折子也有提到严蕊。而朱熹在南宋并没有多高的威望,是元朝皇帝为了笼络汉人才捧起来的。捧高了老百姓就有逆反心理,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显然有丑化的迹象,但是严蕊始终与他有一段瓜葛。
同时,关于严蕊的《卜算子》,也有另一种说法,说是唐与正的一个亲戚高宣教她做的。古时的文人常常代妓女写诗作词,借她们的美貌和名气得到流传,因此,不能说严蕊在剽窃。到是她把往日的词句,用在岳商卿要给她脱籍之际,确实比较应景,也可谓才思敏捷。
可不管如何,严蕊始终活在人们的心目中,她吟着精美的诗句,带来一股浓烈的芳香,在人世轻盈地走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