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的女孩子可以远嫁?

瑶族的女孩子可以远嫁?,第1张

瑶族的女孩子最好不要远嫁。主要还是有很多问题你自己必须考虑好。

首先是你要考虑一下自己的父母,如果你远嫁以后就会远离他们,万一有什么事情你能及时出现在父母的身边吗?万一你有什么事情,你的父母能迅速过去吗?这个问题非常现实。

其次就是你的民族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问题,是否能和对方的家庭完美地融合,因为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情,不是你想得那么简单。

瑶族是我国南方山区的一个古老民族 江华瑶族自治县是湖南瑶族人口最多的县,占全省瑶族总人口的38%,占全县总人口的62%根据居住地和经济生活,可将江华县瑶族分为高山瑶、过山瑶和平地瑶,其中高山瑶主要集中在明渚岭及其以东的高山区,主要经济活动为林业生产"招郎入赘"是江华高山瑶十分流行的婚姻形式在这种婚嫁模式下,形成了明显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生育文化 被誉为“中国瑶族第一县”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其瑶家婚俗独具风韵,令人神往。

恋爱 赶歌圩、会歌堂,是瑶家姑娘小伙恋爱的独特方式。

江华歌崽多又多,出门三步歌绊脚。瑶家姑娘小伙都是在歌里浸泡出来的。每年的二月初一歌鸟节、三月三日瑶歌会、四月八耍春牛,五月五端阳节、八月十五中秋节、十月十六盘王节,各村寨都会举行歌会。 届时,姑娘小伙都要打扮一番赶歌圩。小伙子会主动把山歌抛过去:“山高岭陡弯弯多,看见小妹想唱歌。歌唱不好不怕笑,就怕小妹连别个”,以试探虚实。若姑娘有意会马上把山歌接住:“你要连妹就唱歌,你要撑船就下河。半心半意不会唱,唱就唱到心窝窝。”至此,小伙更会扯开喉咙尽情唱:“我要连妹才唱歌,我要下河才解脚,连妹就要真心连,哪个骗人四个脚。”这样,一唱一和,就撞出了爱的火花,情到深处就会互相赠物留念,播下爱情的种子。

“会歌堂”是瑶家姑娘小伙子谈情说爱的另一种途径。“会歌堂”又分几种:客来歌堂——外村青年到村上做客,村中青年相邀客人对歌;路遇歌堂——在赶集路上几个男女青年相遇对歌;婚嫁歌堂——是姑娘出嫁前在家里特设的歌堂,唯独小伙子们不请自到。

订婚 求婚、看家、送日子,是瑶家姑娘小伙结婚的前奏曲。

小伙子求婚时,媒人会拿一包竹叶包扎好的4只鸡蛋到女方说亲。女方收下了表示应允,媒人立即将喜讯告之男方。媒人第二次去时,带酒肉各两斤、少许糖食果品,与男青年一起到女方相亲,双方愿意,则求婚成功。接着,女方在姑嫂姐妹的陪同下到男方“看家”,了解基本情况。女方满意时,男方则选择“好日子”举行订婚仪式。订婚的当天上午,男方请一位诚实稳重的同辈人相陪,挑60斤酒、60斤猪肉到女方。女方把姑娘的出生年月日写在大红纸上,做成“龙凤帖”,郑重地交给男方。姑娘家里将男方送的60个半圆形约两斤重的油炸粑粑分赠给亲戚的家族,传播喜讯,表示姑娘“名花有主”。

姑娘出嫁前,男方要办“过礼茶”,备米酒80斤、猪肉60斤、衣物若干、首饰一套,送至女家。之后便是送“日子”。 男方择定结婚的良辰吉日,用大红纸修成“吉日书”,再备60个糍粑,放在柜中堆成宝塔形状,两人抬送到女方。女方虔诚地收下“吉日书”并珍藏好,等待喜庆的日子到来。

结婚 坐离娘月、吃鞋子饭、哭嫁,结婚是瑶家姑娘与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好友难舍难分的日子。

姑娘见男方送来了“日子”,依恋之情油然而生,便开始“坐离娘月”。临近出阁的一个月 ,不下地干活,只在家做针线嫁妆。同时还要“吃鞋子饭”,即女方亲朋好友在这个月内相继 请姑娘作客惜别。姑娘 要给亲戚朋友送一双亲手做的布鞋,表示感谢与纪念。

出嫁前两天,新娘开始“哭嫁”,遍接至亲朋友及村寨里姐妹来家里聚会,连续两晚,头晚茶点相待,哭家人。先哭父母,除叙离别之情,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外,对父母不顾死活把自己推入火坑的作法和内心的怨恨一一哭数出来;后哭哥嫂,即数感激之外也历数哥嫂的“错处”,不容己,将自己推入他人家里受苦受罪;再哭姊妹,姊妹对哭时,心心相印,同病相怜,感情丰富,生动感人,似有生离死别的痛苦,依次大小哭完为止。次晚设酒宴,宴后齐集歌屋“坐歌堂”。

天亮后,鼓乐齐奏,鞭炮齐鸣接新娘下座,同时,欢送男歌手出门,坐歌堂到此结束。

早饭后,新娘梳妆打扮一番,头戴花冠,髻插银钗,两耳垂吊银环,手戴银钏,胸束崭新围裙,腰上系着耀眼银链,脚穿绣花尖头鞋,在一片鼓乐声中上轿出嫁,被颤悠颤悠地抬着前行,进村庄,拜堂、入室、进洞房。

我国有56个民族,除了汉族这个大的名族之外,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瑶族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多居住于山区,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几个省区的山区,多以务农为主。而对于瑶族的文化习俗,我也只是略知一二。

一、饮食习惯

瑶族居民的主要食物是大米、玉米和红薯为主,日常菜肴有南瓜 、辣椒和家禽家畜,桂北地区盛行“打油茶”,用油炒茶叶,再加上生姜、辣椒、食盐调味,冲泡炒米、炒豆同饮,别具风味。瑶族人民还喜欢用桂皮、生姜等煎茶,他们认为这种茶能够起到提神、清除疲劳的作用。

二、建筑风格

因为瑶族人民大都居住在山区,所以他们的建筑风格就是因地而异,比如在坡度比较大的地方,教坏采用吊楼式建筑;在平原丘陵地区,就大多是土木或泥木结构。住房一般都是一栋三间,用我们的话来讲就是客厅,卧室和厨房。

三、婚俗文化

瑶族作为我国迁徙次数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婚俗文化具有很奇异的色彩, 其婚姻有两种方式,嫁女和招郎,而且这两种方式都有固定的礼仪程序,嫁女时,求婚方去女方家必须带一把伞放在女方家大门右侧,若女方同意嫁,则女方家会将伞拿进屋内,然后男方要准备衣物、订金、银牌、银戒指送给女方。临嫁前还有耍嫁(到亲戚家报喜,道别),座谈会(类似于单身告别会)。新娘有亲舅舅背出门,母女要抱头哭,到了迎亲地点,迎亲人要与乐队绕新娘三圈。到新郎家后要等待新郎打水洗脚,换上鸡公鞋。而招郎,也就是我们说的上门女婿,男方可以在两家轮居,以便照顾两家的生活,而且生的孩子一胎随母姓,二胎随父姓,依次类推。

总之,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尽管现在很多已经有了改变,但大体还是有点区别的。

瑶族婚俗实行一夫一妻制和族内婚制,少与他族通婚,也无纳妾现象,早婚比较突出,但婚后一般都能和睦相处,极少离异,丧偶再嫁也不受歧视。 

我国瑶族人口共有两百多万,历史悠久,勇敢勤劳,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为祖国的开发、繁荣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迁徙频繁,住地分散,而且绝大多数都居住在僻静的山区,所以他们的婚姻习俗也存在一些差异。

各地瑶族婚俗纵览:

茶山瑶半夜接新娘

金秀瑶山有五个瑶族支系,其中茶山瑶的婚俗别开生面。接亲时,不吹吹呐,不抬花轿,不打锣鼓放鞭炮。男方派房族兄弟数人,半夜点火去接新娘。女方家里每一重门都点上一盏油灯,照着接亲房族。当吃罢“领情饭”之后,便把新娘接走。陪同新娘的有新娘房族姐妹数人。此时正是午夜,新娘离开村寨无人知道。新娘到新郎家酒席也很简单,当太阳东升时,新郎新娘扛着锄头双双下地劳动。这种婚礼,仪式简单,不铺张浪费,直到今天,瑶族人民仍然保持着这种传统习俗。

巴马瑶族定亲俗仪

流传在瑶族聚居的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和都安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定亲俗仪,是瑶族在说亲时专门用来表达婚礼事宜的一种习俗。在男女双方经过恋爱感情相当牢固的基础上,家长各自选派一名高明歌手相约会面,用定亲词商量婚礼诸事。男方派出的称“市商”,女方派出的称“嗨把”,均由壮年男子充当。俩人站在一张摆有酒坛、酒杯和一个装有筷条的竹筒的八仙茶桌旁,然后“嗨把”捧起筷条摇动起来,并按摇动筷条的节奏朗诵定亲词,颂完一段。就从竹筒抽出一根筷子放到“布商”面前。“布商”紧接诵答,然后将筷子拾起握在手中。这样,直到所有的筷条都从“嗨把”的竹筒移到“市商”手里。双方斟酒互敬,一场定亲仪式完满结束。女方家长为庆贺亲事的达成和慰劳两位歌手,热情置酒款待。

恭城瑶族陪楼歌

广西恭城县莲花乡九甲河源头的瑶族、壮族地区,每逢姑娘出嫁,都有唱陪楼歌的习惯。邻近村寨后生们每当听到有唱陪楼歌的音讯。都赶来围在闺楼四周。开始,姑娘并不轻易和楼下的后生们对歌,而是要经过一番“择优录取”,选中后才开始唱。对歌内容十分广泛,但谁也不许唱低级庸俗的山歌,否则将遭到痛骂和拒绝。主家对后生们招待十分热情,一连唱几夜,直到新娘出嫁过门为止。

勐腊篮靛瑶的恋爱方式

勐腊瑶族主要居住在南腊河上游山青水秀的瑶区。对歌是瑶族青年恋爱的主要方式。对唱时,姑娘一直用小阳伞遮住脸,如果对唱中互相钟情,那么在姑娘的允许下,小伙子可以拿开她遮着脸的伞。到一定时候,双方互赠礼品并山盟海誓,即姑娘在恋人手臂上咬一口。表明他们相爱至深,伤疤是相爱至死不移的象征。这反映了瑶族人民对待爱情的严肃和忠贞专一的态度。

贵州瑶族的“恋爱洞”

贵州瑶族姑娘到了婚恋年龄,便在卧室的墙上凿一个通向外面的“恋爱洞”。每当明月高悬、夜深人静之时,钟情于她的小伙子便手提小棍悄悄来到“恋爱洞”旁,将棍子捅进洞中。发出求爱信号。如果他是姑娘倾慕已久的心上人,姑娘就会情意缠绵地倚在洞旁,与他共叙衷肠。而如果她不喜欢这个小伙子,就佯装不知,沉默拒绝。小伙子见此情景,心领神会,也就悻然退返。

富宁瑶族抛花包

抛花包是富宁县瑶族男女青年的一种娱乐形式,瑶语叫“武多”。瑶族的花包用红、黄、蓝、白四色布拼缝而成,内装玉米。活动人数不限,男女各为一方,每人都握两个花包,距离约一丈,左手接来右手抛去,男女对掷,往复循环,一时满场彩花飞舞。

传说从前有对青年相爱,男的叫盘阿思,女的叫刘三娘。瑶族头领想讨三娘为妾,被三娘拒绝,转而逼迫盘阿思,要盘阿思一天以内制一件五色凤凰衣,否则不准与三娘结亲。阿思历经艰辛,连一只鸟儿也没有猎获。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一位仙女为阿思的精神所感动,送给阿思一件凤凰衣。阿思和三娘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打死了瑶族头领,结成了夫妇。为了纪念仙女的恩情,三娘按凤凰衣的颜色,绣了四个花包,保留了红、黄、蓝、白四色,摒弃了黑色,以表示冲破黑暗、走向光明。自此以后,便有抛花包的活动。 现在富宁瑶族的抛花包活动,是青年男女的一种交际活动,许多青年男女都是通过抛包活动结为终身伴侣。

茶山瑶有趣的婚恋—爬楼

聚居在广西大瑶山的瑶族同胞,受居住地域的影响,在婚嫁上基本保持着传统习俗。有的流行“抢婚”,有的流行“倒插门”(女娶男嫁)。不过,生活在大瑶山的茶山瑶(瑶族的一个支系,意即住在山上的人)的小伙子为了寻求爱情,流行的“爬楼”最富有戏剧性。茶山瑶村落一般依山傍水,较大而集中,其住宅均为两层木楼。门面和吊楼部分,雕龙刻凤,涂油抹彩,好似一顶花轿悬挂在山中。清静的吊楼是成年姑娘社交活动的场所。

每当吊楼披上了朦胧的月光,姑娘们便在一起绣花织带。有心的小伙子在巷道里以歌代话,表达自己的爱意。如果来者是姑娘的意中人,吊楼的门就会在歌声中悄悄打开,这时勇敢机智的小伙子就会灵活地攀木而上。这种恋爱方式就是饶有风趣的“爬楼”。当然,热心的姑娘少不了在楼上助小伙子一臂之力。但也有吃闭门羹的,但他们不恼不怒,而是自我解嘲地唱道:“我想你多么辛苦,阿香哩!我想你吃不下饭哟,一餐三大碗;我爱你睡不着觉哟!一觉睡到大天亮……”。吊楼里的姑娘被这善意的歌声逗的大笑。然而,吊楼里的小伙子也不一定稳操胜券,还得靠其她姑娘的撮合和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男女双方一旦情投意合,吊楼里便只剩下一对情侣,相依一起,互吐情愫。以后小伙子再来“爬楼”,便带着姑娘的彩线,而姑娘则把精心编织的草鞋送给小伙子,作为爱情的信物。

荔波瑶族门墙歌

瑶族情歌。流行在贵州省荔波县一带。是瑶族青年男女在恋爱时唱的歌。夜晚,男青年带着一胡(形同二胡,仅有一根弦)到他所钟爱的姑娘屋外,拉着优美的乐曲,唱着真挚的情歌。如姑娘同意,就叫他进屋对唱。这种恋爱方式叫“闹门墙”,唱的歌叫“门墙歌”。曲调为五六微调式,缠绵、秀雅。

瑶族的恋爱、婚姻比较自由

青年男女在一般情况下是利用节日、集会和农闲走亲访友串寨的机会,通过对唱山歌、瑶歌的形式,寻找自己理想的对象,双方看中合意,即互信交往赠送信物往来。过山瑶、山子瑶由于迁徙频繁,分散居住在山里,村寨一般比较小、相距路程也比较远。农忙时忙于耕作,很少来往。农忙过后,才能互相串门接触,男女青年接触后就约定对唱日期、地点、互相对唱。有时对歌到深夜,也有连续唱两三个夜晚,这是他们最愉快的娱乐,也是男女青年互相接触,认识和了解的好机会。

瑶族虽然有较多的恋爱自由,但在不少方面深受封建意识的影响,青年男女婚姻仍然遵循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些地方即使是男女双方爱情成熟,但父母不同意,婚姻也难以成立。瑶族青年订婚,多数地方要经说媒和送彩礼。当恋爱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就送订婚礼,男女双方家中互相请吃订婚酒,媒人也应邀赴宴。自裤瑶青年定亲时,先委托亲戚带猪肉到女方的舅父家问亲。舅父同意后,再征求女方的双亲和姑娘本人的意见,如表示同意,才派媒人带上酒、猪肉、鸡等物到女方家。请女方的舅父和双亲吃喝一餐,如果女方以一只鸡作为回礼,便表示同意。于是媒人再次带上酒、鸡、糯米等物送给舅父家。金秀花篮瑶订婚时,由媒人把衣服、手巾、手镯、颈圈之类聘礼金送给嫁方,嫁方收下礼物后,便算订婚。定亲后,娶方择得结婚的日子,报知嫁方。过去,瑶族婚礼比较简单,有些地方娶家送给嫁家的礼物多为一只鸡,十二斤白米,送给媒人的只有二斤猪肉或一只小鸡。结婚时很少办酒席,即使办酒席也极其简单,往往只杀一头小猪,请双方近亲几人宴饮一餐结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现在瑶族婚礼形式日渐繁琐,特别是在商品经济影响下,一些地方逐渐出现卖婚现象。

过山瑶的婚礼

过山瑶的婚礼十分热闹,新娘与送亲者到新郎的家门时,由男方举行接亲仪式后才进门。即新娘和送亲者在男方的门外,围成一个大圆圈,或排成数行。男方的吹鼓手吹着唢呐,敲着锣鼓,在新娘和送亲的队伍中,吹奏着迎亲曲串来串去,共串36串。故称为“串新娘”。婚礼从当天晚饭后开始直闹到天亮。婚礼在正厅举行。正厅中间的墙上设有祖先的神龛,神龛的两旁贴红底金色双鼓字,下面设一排长凳(椅)和案台,案台正中,摆一个全猪头,左右各摆一只披红的盘托,两侧插上大小红烛各一对;案前的地上铺上大红花被,整个大厅呈现出喜气洋洋的气氛。

瑶族婚礼特点

婚礼开始,新郎和祖父母和父母及全村的长者,到神龛的下面就坐。台上摆上酒肉,长者开怀畅饮,酒至半酣时,新郎从左门、新娘从右门分别步入厅堂,即男左女右。他们身着漂亮的瑶族婚礼盛装,在案台前铺好的大红被旁并排站着,面向神龛(祖先牌位)、长者,这时,由司仪起立致祝词,众人和声,即祝愿新婚夫妇白头偕老,永结同心等等。不时还伴奏着瑶族八音,气氛热烈。随着一阵欢呼声,众人祝颂完毕,婚礼便进入了高潮。红烛点燃着,长者在台上继续畅饮,新郎和新娘开始行跪拜礼。

新郎双手拿着一块折叠好的新毛巾,高举过头,自上而下,向左 、中、右三个方面的宾客作躬礼,然后跪在大红花被上下拜,至此就算完成了一拜。拜毕又进行第二次,周而复始,新娘手里持两条鲜艳的毛巾,遮盖及膝,在新郎下拜时,行半屈膝礼作陪。新郎新娘礼拜时,均分别由伴郎和伴娘搀扶着进行。动作极为缓慢,表现十分虔诚,完成一拜,往往需要5分钟左右。第一批受拜者是新郎的祖父母和父母一辈人,要拜36拜;第二批受拜者是新郎叔伯一辈人,要拜24拜;第三批受拜者是新郎兄姐一辈人,要拜12拜。长者在接受新郎新娘礼拜时,只管在台上畅饮闲谈,不必还礼。三批长者轮流受拜完毕,第一批长者又重返原位,再受三十六拜,三批长者如此前后反复,新郎新娘共要拜100多次。拜毕,新郎新娘并列站着,由一位辈分最高、年纪最大的长者,向新婚夫妇致以良好祝愿:祝愿新婚夫妇上山同路,下水同船,齐心协力,共建家园。发扬敬老传统,振作良好家声等等。至此已经天亮了,前后连续要用五六个小时。

但是,婚礼并未结束。新婚夫妇马不停蹄地转入“认亲”仪式。正厅内设三席,祖父母、父母、叔伯、兄姐等三辈分的人分别入席饮酒。这时,一对新人由伴郎伴娘陪同,依次到各席认亲,当伴郎逐一介绍长者称谓时,新郎和新娘同时叫一声,并各敬献一杯喜酒。对于其他客人,还要敬酒、敬茶等。待客人散席回家后,新郎与新娘才和家人聚餐团圆。至此,婚礼才全部结束。

瑶族在婚礼中格外敬重老人,过山瑶过着三年一小迁(过山过岭),五年一大迁(过州过省)的漂泊生活,一切知识没有文字记载,只有靠老一辈人通过各种形式把本族的风俗、戒律、信仰、医药等各方面的知识,以及在劳动中积累的经验传给后代,过山瑶俗话说:“老人不讲古,青年不识谱”、“没有老人就没有后生”。年青人结婚是新生活的开始,所以他们对老人要格外尊敬,并接受老人的教育。

盘瑶的婚期大多在秋收之后,春节之前。婚礼比较讲究,在结婚前三、四个月,嫁方就积极筹备嫁妆。娶方要托媒人送鸡、肉、酒等给嫁方。结婚前一夜,娶方的亲戚都来贺喜。结婚之日,娶方选派英俊聪明的男子为烟师,漂亮贤慧的女子为茶娘,随同一队吹鼓手到村外接亲。嫁方全家及外祖父母、舅父母、叔伯父母、表兄弟姐妹等伴同新娘到娶方家。新人进门的时辰是由师公根据新郎、新娘的八字人合后算定的。接亲人在村旁迎接嫁客人,烟师、茶娘在屋外招待送嫁客人喝茶、吸烟,休息片刻,待良辰一到,才引新娘及送嫁客人进新郎家门,新娘进门前要脱去草鞋,洗脸,换上娶方备好的新鞋。进门时迎接在门口的师公砍一只公鸡头,称为“断煞”,象征煞掉女方带来的邪气,才能举行婚礼。盘瑶还盛行一种“拜堂”礼仪,在堂中把方桌数张连成长台,摆设宴席,新郎、新娘要分别向客人行三次跪拜礼,敬酒两次。客人向新娘夫妇赠送礼物,如腰带、围巾及银钱,然后吹奏一轮乐曲,燃鞭炮一串。拜完嫁方客人后,即请娶方客人入席,新郎、新娘行拜礼同前一样。身价高的,喜酒宴规模大,多达几十桌,如果来客也很多,轮流下去,往往通宵达旦。按照习惯,婚礼结束后,娶方还得向亲戚来客送猪肉、退礼。整个婚礼过程花费较大,有的娶方因办婚事借的债长期无法还清。

现在,瑶族结婚彩礼,一般以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而定,除彩礼外,贵州不少瑶区还保存着瑶族传统婚俗。例如结婚前一天由伴郎领着新郎到女家,女家则找送嫁妹在闺房与新娘作伴。这一天新娘亲手炒黄豆、花生、泡浓茶款待新郎,并一道吃喝交谈,通宵达旦。第二天送嫁时,嫁家先请“先生公”在祖先神位前,念告慰祖先的“吉祥如意经”和“辟邪经”,然后由新娘的亲婶、亲嫂给新娘披头帕,穿嫁衣,梳妆打扮。装扮完毕,向祖先、父母、亲戚哭别,以示难忘父母养育之恩。送嫁人以及亲戚朋友一边劝慰新娘,一边把她扶出门口。

出门后,“先生公”交给新娘一把贴有“辟邪符”的太阳伞,新郎和伴郎走在前头带路,每逢过桥过河,新娘要“刁难”新郎,坐在桥头或河边不走,新郎无奈只得背起新娘过桥过河,送嫁队伍则借此欢笑逗乐。当送嫁队伍来到男方村寨口时,娶家早已有迎亲的歌手抬着米酒恭候于路口,邀送嫁人对歌,娶方首先感谢女方送嫁,赞美新娘人贤貌美等,送嫁人即以歌对答,边唱歌边邀酒,应酬一阵后,由迎亲人引路,来到新郎屋前,这时,娶方嫂子接过新娘的太阳伞,给她重新梳妆打扮一番,换上新布鞋,然后由接方请来的“先生公”在门口为新人念“辟邪经”燃放鞭炮。新郎的母亲把新娘领进门,接着,“先生公”又在祖先神位念经,祝愿新郎、新娘白头偕老。村上凡遇结婚喜事,不论远近,亲戚都要光临,并担着各种礼物来到娶家祝贺。白裤瑶婚俗也很独特。婚日,新郎和另三个人组成迎亲队,新郎和其中一位老人拿防鬼用的大刀和防雨用的伞,挑着生熟猪肉、鸡、炒黄豆、盐、酒及白布、新棉被到新娘家接亲。晚上,新娘离家时要哭别父母亲戚,送亲人边走边唱送嫁歌。来到男方后一直唱到天亮。次日才办喜酒请客。第三天,新娘回门住娘家七天。然后,新郎再带酒、肉接新娘回家。

贵州荔波瑶族的恋爱方式饶有风趣

到了恋爱年龄,姑娘们的卧室都凿一个两公分大通向屋外的“恋爱洞”,晚上夜静人稀,大门紧闭,年轻小伙子就带上一根棍子,来到“恋爱洞”旁,用棍子捅进“恋爱洞”里,姑娘们知道是心上人,就对着洞口情意绵绵地与小伙子谈个没完。如果她不喜欢这个小伙子,就默不作声,装作不知,给予拒绝,男子无奈,也就愤然返回。

广西金秀大瑶山有“爬楼”的恋爱方式

男女成年后,便可自由社交。恋爱时小伙子们爬上姑娘居住的门楼,与姑娘谈情说爱。一般是集体进行,几个男子一齐爬上几个约集的门楼,各坐一边,与姑娘们唱“香哩歌”和交谈,从中寻找知己。如果男女双方已确定了恋爱关系,听到了心上人熟悉的声音,姑娘就会出来,在小伙子爬楼时,助一臂之力使之顺利爬上楼。多次爬楼后,双方感情渐深,便相互赠礼物。姑娘们常把自己绣的腰带,编织的草鞋送给小伙子,男方则送给女方银手镯和彩色丝线,这样就算定了。有些瑶族地区则不同,青年恋爱习惯在傍晚进行。

届时男青年来到姑娘窗前,“讴沙腰”即唱歌求婚,通过歌声一方面自报身世,另一方面抒发自己志向与对姑娘的爱慕之情。如姑娘对小伙子有好感,就与其对歌谈心,并送花袋给男方,男方则回赠耳环、银簪等作为信物。如女方不满意,对求爱者不予理睬,男方默然离去。姑娘已有相好,出于礼貌也应酬对歌,但内容是劝男子另寻她人。云南勐腊地区的瑶族盛行着独特的恋爱习俗,夜暮临近时,小伙子们头戴两色八方帽,肩拷镶有红边的青布筒巴,腰佩小刀,姑娘们整理好盘帽和银项圈,系好腰间大红穗线绵须,手拿小雨伞,来到双方约定的地方对歌。唱歌时,姑娘们一直用小雨伞遮着脸,不让小伙子窥视,全凭优美歌声交流感情,如果姑娘被对方的言谈举止所打动,那么在姑娘允许下,小伙子就可以揭开她遮着脸的伞。歌场上相互有意的男女青年,在日常劳动生活中互相来往加深双方感情,到一定时候,双方就互相赠送礼品,海誓山盟,即姑娘在恋人的手上咬上一口,留下的伤痕就是相爱至死不渝的象征。

烟丝问婚

烟丝问婚是瑶族特别的恋爱方式,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有的瑶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主要媒介和信物是赠送烟叶。女方中意那个小伙子时,便用一张绣有各种彩花的黑头巾包烟叶,外面用红线绑扎,敬赠给男友,当男友打开这份厚礼时,不用一言一语,不费不歌一曲,便知女友心意,然后男方就以数倍的黄烟叶等礼回赠女友,这就是瑶族的相思烟。

“拿篮子

“拿篮子”是湖南丘陵地区瑶族青年选择对象的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每逢节假日,成群的姑娘便手提精致的小竹篮,面上盖一条机织手帕,徘徊于圩场四周,同时青年小伙子也打扮一番匆匆赶到圩场。当他在圩场里相准了某一位姑娘时,就趁其“不备”将她的篮子拿走,买点心放入篮中,再转到姑娘身边。于是双方离开圩场,找一偏僻处,小伙子请姑娘吃点心,然后,便开始对歌,用歌来通报信息,表达情意。对歌结束后,姑娘取回竹篮,并约好日子再会。到那时,姑娘仍拿着那只竹篮赴约,小伙子照例又一次从姑娘手中拿走竹篮。若是看中小伙子,竹篮内便放上一双或几双亲手做的布鞋。男女双方相互了解,就是竹篮的一拿一送过程。经过多次接触,有了感情基础,小伙子就挑着两个特制的大糍粑到姑娘家正式求婚,姑娘的父母热情接待小伙子,备办丰盛的午餐。午餐后,如果小伙子挑来的两个大糍粑被姑娘父母收下,就表示姑娘的父母同意了这门亲事;若小伙子仍挑着糍粑往回走,就说明没有取得姑娘父母的同意。

瑶族“抬郎上门”习俗

瑶族婚姻还有“抬郎上门”的习俗。“抬郎上门”即女子不出嫁,在娘家里抬男子成婚,而被抬的男子到女子家去,叫做“上门”,这种婚俗在广西、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地区瑶族都普遍存在。过去由于大量砍种荒地,需要更多劳力,因而这一婚俗在频繁迁徙的过山瑶中相当盛行。瑶族“抬郎上门”是古时候祖先流传下来的风俗,也是古代人类婚姻遗迹的反映。这种婚姻习俗的产生,是由于在母系氏族社会,妇女们从事对当时的社会起决定性作用的工作,从而赢得了崇高的社会地位和支配氏族生活的权力,女子在婚姻中占主要地位。妇女们起初是个别地,继而是普遍地把丈夫带到自己的氏族中,于是就出现了“女婚男嫁”的婚姻形态。

瑶族婚姻中“抬郎上门”婚俗,保存了人类古代“抬郎上门”中的几种不同形式。第一种为卖断,这种形式手续比较简单。即如果男方家境好,上门结婚时女方就不用送礼,男方家境贫寒,女方在抬时,要送酒肉到男家,并邀请男方村里青年陪同新郎到女方家吃礼酒。卖断婚俗的特点是男子上门后,一般要改成妻子姓氏,终身在妻子家中居住劳动,所生子女全随女方姓。在抬郎的家庭里,妻子是一家之长,有很大权力。为明确女方的地位,有些地方瑶族在建立了这种婚姻关系时,用立字据的方法确定下来,以防男方上门后反悔。立契卖断丈夫在家庭中地位一般比较低,稍有不顺妻子和房族之意,轻则遭到辱骂,重则赶出家门。

第二种是卖一半,即“卖断”的一种派生方式。上门男子虽然从属于女方,但他在女方家庭中有小部分财产,夫妻一旦反目离开时,丈夫可以从女方家里分得上门以来劳动创造的果实。另一方面,男子上门后名字改不改无妨,有的虽然由女家另取名字,改了姓氏,但是他们自己的名字仍然不取消,可以一个人有两个名字。婚后所生子女可以留一个继承男方宗嗣,即给这个孩子取用父亲的姓氏,长大后可以回父亲外家(即祖父亲)居住劳动。

第三种方式是两边走。这种婚姻要求男女都要参加双方家庭的生活与生产,男子一般先入居女家,在女家劳动,生活一段时间。婚后所生子女要随父母姓,在取姓次序上第一个随母,第二个随父,第三个随母,依此类推。这种婚姻形式的手续比“卖断”更为简单,一般双方都不用什么礼金。但是,上门男子都要立上门契据,写明自愿将身就妻和子女平分。丈夫上门女方家后一般不改姓名,婚姻生活比较稳定,而且男女双方在家庭中地位平等,家庭财产夫妻共有。一旦双方离异,丈夫除能参与平分财产外,还有权带走随自己姓氏的子女。如丈夫对女家不满提出离异时,往往还要立退婚契据。这种“走两边”的婚俗,直到解放后还普遍存在于部分瑶族地区。

瑶族“抬郎上门”习俗作为古代“女婚男嫁”婚俗遗存,它是由社会历史的发展情况所决定的,瑶族“抬郎上门”婚姻关系中存在的“卖断”、卖一半、两边走等形式,生动地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发展中婚姻关系的演变过程。

《水夏》

《玻子汽水》(弹珠汽水)

《秒速5厘米》

《MO》系列

《恶作剧之吻》

《乃木坂春香的秘密》

《初音岛》

《心跳回忆onlylove》

《东月西阳》

《最终试验鲸鱼》

《爱的魔法》

《青出于蓝》

《美鸟日记》

《青春草莓蛋》

《伊里野的天空ufo的夏天》

《金色的琴弦》

《夜明前的琉璃色》

《happiness!》

《双恋》

《半月的天空》

《到另一个你的身边去》

《茜色的调色版》

《拜托了!老师》

《愿你在此》

《云之彼端》

《甜蜜偶像》

《我们的存在》

《圣母在上》

《I''sPure》

《彩云国物语》

《君望永远》

《**少女》

《蜂蜜与四叶草》

《爱情泡泡糖》

《永恒的恋曲》

《爱上了妹妹》

《水色时代》

《风-心灵之息》

还有系列求婚动漫:比如 约会大作战一到四季,还有剧场版,第五季马上出。

瑶族习俗在中国人眼里算是深厚质朴、绚丽多彩的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几个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务农为主,实行轮耕,兼营狩猎、捕捞与采集,手工业较发达;聚居区出产优质红米和药材。

  过去,瑶族常在米粥或米饭里加玉米、小米、红薯、木薯、芋头、豆角等。有时也用"煨"或"烤"的方法来加工食品,如煨红薯等各种薯类,煨苦竹笋、烤嫩玉米、烤粑粑等。

  居住山区的瑶族,有冷食习惯,食品的制作,都思考便于携带和储存,故主食、副食兼备的粽粑、竹筒饭都是他们喜爱制作的食品。劳动时瑶族均就地野餐,大家凑在一块,拿出带来的菜肴共同食用,而主食却各自食用自我所携带的食品。

  常吃的蔬菜有各种瓜类、豆类、青菜、萝卜、辣椒,还有竹笋、香菇、木耳、蕨菜、香椿、黄花等。瑶族地区还盛产各种水果。蔬菜常要制成干菜或腌菜。云南的一些瑶族喜欢将蔬菜做得十分清淡,基本上是加盐白水煮食。有的直接用白水煮过之后,蘸用盐和辣椒配制的蘸水,以持续各种不一样蔬菜的原味;肉类也常要加工成腊肉。广西的瑶族烹调肉类一般用干炒、水煮,放盐调味,用佐料的较少;而肉类则要做成味道十分浓郁的菜肴,鲜肉或腊肉,先炸烤焦黄,然后再煮。

  瑶族人喜爱吃腌制食品。“鸟酢”,是瑶族独具风味的著名食品,用鸟肉腌制而成。将捕获的鸟去毛洗净、晾干,拌以米粉及食盐,放入一个小口瓦坛内,用芭蕉叶封住坛口,数日后即可取食。瑶家人常用“鸟酢”来招待贵客。有时,还用这种方法腌制猪、牛、羊肉等。

  瑶族人也喜欢吃虫蛹,常吃的有松树蛹、葛藤蛹、野蜂蛹、蜜蜂蛹等。瑶族人还喜欢利用山区特色自我加工制作蔗糖、红薯糖、蜂糖等。

  瑶族人大都喜欢喝酒,一般家中用大米、玉米、红薯等自酿,每一天常喝2、3次。云南瑶族喜用醪糟泡制水酒饮用,外出时,常用竹筒盛放饮时对水。

  瑶族还喜用桂皮、山姜等煎茶,认为这种茶有提神、清除疲劳的作用。很多地区的瑶族喜欢打油茶,不仅仅自我天天饮食,而且用油茶招待宾客。逢清明节时,各家各户都要做染色花饭吃。

  宴客有号称“瑶家三礼”的“敬茶洗澡接风酒”;全寨公宴贵宾的“碗酒串肉”;山珍野味杂陈的“献鲜”;以名珍“水龙肠”接风的“龙肠席”等。此外,还有调解民事纠纷的“上门挂红酒”,宣布断交撵人的“炒豆煮蛋”。

  其中,不少食俗颇有意趣,例如求婚带一包肉和两葫芦米酒,女方同意便收肉不一样意则刺破葫芦;择婿常有“埋蛋”之举,视其变化决定取舍;姑娘出嫁向乡邻分赠焦黄豆;离婚仪式为“破竹筒”,离婚双方各提一筒酒,交换饮毕砍破竹筒后就此和气分手。

  崇拜盘瓠的瑶人禁食狗肉和龟肉;崇拜密洛陀的瑶人禁食母猪肉和老鹰肉;绝大部分瑶人禁食猪肉和蛇肉;产妇分娩后头几天禁食猪油;祭神忌用狗、猫、蛇、蛙;猎兽后务必先祭奠山神才可分割食用。

  瑶族一般不与外族通婚,招赘习俗较为普遍。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较为自由,利用节日、集会和农闲串村走寨的机会,透过唱歌形式,寻找配偶,双方合意,即互相赠送信物,“各自配合,不由父母”;也有需征求父母同意,请媒说合,方可结婚的。

  节日里因为人多,饭一般不用铁鼎锅煮,而用木甄蒸,这种饭香气更浓。每逢节日。瑶族人家还要做粑粑。节日菜肴主要是鸡、鸭、鱼、猪肉、豆腐、粉丝以及各种蔬菜。五岭山脉的瑶族,节日里喜作豆腐圆(圣水豆腐酿---瑶家十八酿第一酿),包“荷包扎(米粉肉)”。盘王节每隔若干年才举行一次。过去过盘王节时,都要超多宰杀牲畜,进行祭祀。祭春每年都要进行,一般都选在农历三月,届时青年男子要上山围猎,下河捉鱼;妇女则要包粽粑,蒸五色糯米饭。花篮瑶在除夕晚上要先以一块肉和一团粑粑给狗吃,名为祭狗,然后家人才能进餐。他们认为谷种是狗带来的,先祭狗是预祷五谷丰登。节日菜肴要丰富多彩,除鸡肉外,还有河鲜和捕猎的山禽野味及豆腐。

  有的地方瑶族四月八节还要煮乌米饭。在湖南江水县的瑶族姑娘,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过“野餐节”时要吃花蛋,制作花粑粑,吃花糖。姑娘们在吃花蛋、花糖和花粑粑时,小伙子不许偷看,违者还要受罚。耍歌堂是连南排瑶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的大型娱乐活动,多在农历十月十六日以后进行,时光的长短各种不一,约为3—9天。届时家家备有水酒、糯米粑粑招待客人,许多瑶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机会进行择选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双方的家长就可透过媒人去说亲,并以猪肉和酒为礼品。举行婚礼时,都要大摆筵席,按传统习惯,婚宴上务必要请寨老参加,新郎新娘饮交杯酒。

  中国的地理是多种多样的,平地,山川,高原,丘陵等等的,每一种环境孕育了许多一方人,而每一方人都各有各的特点,无论是风俗还是饮食习惯,那么你知道瑶族的特色美食有什么吗?本期的瑶族文化带你去了解。

 瑶族以大米、玉米为主食,辅以红薯、芋、麦、粟、高粱、木薯等杂粮。蔬菜有冬瓜、南瓜、水瓜、萝卜、白菜、芥菜、辣椒、茄子、豆角、大苋、眉豆等。有时采集野生苦斋、野蕨、木耳、香信、竹笋做菜。肉食来源主要依靠自己饲养鸡、鸭、猪、羊、牛等禽畜。瑶族男子喜欢狩猎,农闲时上山猎回黄猄、山猪,雉鸡、野兔等野味作为肉食的补充。在饮食上,除与汉族有共同的习惯外,还有自己特有的食品。

 常吃的蔬菜有各种瓜类、豆类、青菜、萝卜、辣椒,还有竹笋、香菇、木耳、蕨菜、香椿、黄花等。瑶族地区还盛产各种水果。蔬菜常要制成干菜或腌菜。云南的一些瑶族喜欢将蔬菜做得十分清淡,基本上是加盐白水煮食。有的直接用白水煮过之后,蘸用盐和辣椒配制的蘸水,以保持各种不同蔬菜的原味;肉类也常要加工成腊肉。

 瑶族人喜爱吃腌制食品。“鸟酢”,是瑶族独具风味的着名食品,用鸟肉腌制而成。将捕获的鸟去毛洗净、晾干,拌以米粉及食盐,放入一个小口瓦坛内,用芭蕉叶封住坛口,数日后即可取食。瑶家人常用“鸟酢”来招待贵客。有时,还用这种方法腌制猪、牛、羊肉等。瑶族人也喜欢吃虫蛹,常吃的有松树蛹、葛藤蛹、野蜂蛹、蜜蜂蛹等。瑶族人还喜欢利用山区特色自己加工制作蔗糖、红薯糖、蜂糖等。

 瑶族人大都喜欢喝酒,一般家中用大米、玉米、红薯等自酿,每天常喝2、3次。云南瑶族喜用醪糟泡制水酒饮用,外出时,常用竹筒盛放饮时对水。

 瑶族人还喜用桂皮、山姜等煎茶,认为这种茶有提神、清除疲劳的作用。很多地区的瑶族喜欢打油茶,不仅自己天天饮食,而且用油茶招待宾客。逢清明节时,各家各户都要做染色花饭吃。

 宴客有号称“瑶家三礼”的“敬茶洗澡接风酒;全寨公宴贵宾的”碗酒串肉“;山珍野味杂陈的”献鲜“;以名珍”水龙肠“接风的”龙肠席“等。此外,还有调解民事纠纷的”上门挂红酒“,宣布断交撵人的”炒豆煮蛋“。其中,不少食俗颇有意趣,例如求婚带一包肉和两葫芦米酒,女方同意便收肉不同意则刺破葫芦;择婿常有”埋蛋“之举,视其变化决定取舍;姑娘出嫁向乡邻分赠焦黄豆;离婚仪式为”破竹筒“,离婚双方各提一筒酒,交换饮毕砍破竹筒后就此和气分手。

 崇拜盘瓠的瑶人禁食狗肉和龟肉;崇拜密洛陀的瑶人禁食母猪肉和老鹰肉;绝大部分瑶人禁食猪肉和蛇肉;产妇分娩后头几天禁食猪油;祭神忌用狗、猫、蛇、蛙;猎兽后必须先祭奠山神才可分割食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3026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4
下一篇2023-07-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