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开头由包纳萨拉向教父柯利昂求助。由他的独白特写开始,镜头慢慢后退,出现教父的背影,他挥手示意身边的人给激愤中的包纳萨拉一杯酒。一个极尽平静的开场,但侧面反映了柯里昂家族的背景和地位。这一段也包含了丰富的意象。首先由这个人物侧面交待了柯利昂家族的背景,在法律以外存在的规则制定者,一种追求公平的规则,以及家族所处的地位:制定者与执行者合二为一的身份。它点出了这个故事、或者故事所讲述的人所赖以生存的两种东西: 一是规则,二是公平 ;这也是柯利昂安身立命的原则,故事其后的冲突就包含在这两个原则所构成的矛盾中。
在其后的对话里,柯里昂由拒绝到应承,进退有据,完全掌控住对方,除了重新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尊重而非金钱)以外,也将报复纳入一个自认公平的范畴。这里还揭示了故事另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生意。这是一段商人手腕尽显的讨价还价,这个精妙之处,在于柯里昂是在一个受限的前提下,成功地为自己争取到最大利益。
这个限制由两部分完成,首先在对白中交待了这是柯里昂女儿大婚之日,随后通过柯里昂养子汤姆之口,交待了另一部分:西西里人在女儿结婚的日子里不会拒绝任何请求。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柯里昂必然会无条件答应包括包纳萨拉在内所有求助的要求,但即使处于这样被动的条件下,他还是能够争取到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他的手腕由此可见一斑。在整个段落里,柯里昂依次见了四个人,除了一个是致谢外,另三个人全是求助。通过他面对这四个人不同的态度,对求助不同的处理、安排,他的形象已经跃然于纸上。
这个段落细致的塑造柯里昂这一人物,在后面的故事中,通过他的遭遇,表达了故事所包含的悲剧性:“王”正在老去,“王”的威慑力在减弱,他坚持的原则也不再成为所有人的准则;将之扩散开来,一个时代正开始悄无声息的消逝;在这个大背景下,在这个充满转折的年代里,与之息息相关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历史,一些人走上了前台,另外一些人黯然逝去,或老死,或横死。这就是《教父》深沉魅力的根源,不仅是黑帮,也是跨越数代的家族史。
故事由此转入交叉叙事,一边是柯里昂在室内接待求助的各色人等,另一边是外景中热闹的婚礼场面。两个场景里的光线是一个明显的对比,评论音轨里科波拉也证实了这一处理;他还特别提到了几个穿帮镜头。其实只要你注意了两个场景里用作对比的光线及其方向,就会很容易发现一个穿帮镜头的BUG,但另一个穿帮镜头却可以用剧情内容来解释通顺。
注意这两个不同场景里,人物各自不同的出场,他们的位置和他们与柯里昂的关系、在家族中的位置,以及在故事中的位置。比如作为家族律师(军师)的汤姆与柯里昂长子桑尼,就与柯里昂出现在第一场戏里。而另一个儿子,弗雷多则在家庭合影时出现,起初并没有单独镜头给他,暗示了他在家族事业中的边缘地位。
详细来看看科波拉如何交待柯里昂三个亲生儿子各自的形象以及性格。
首先是桑尼,他在家族事业中处于重要地位。他与柯里昂同时出场,又一同在合影时出现;合影完后,又与柯里昂一同接待另一个黑道大佬巴西尼。这个镜头里,柯里昂与巴西尼占据画面中心,桑尼位于背景但面对镜头;其后是他与戴草帽女人的调情,然后与妻子交谈,对话表达了妻子的不满;然后是他带着两个手下来到院子外,那里有FBI正在抄下来宾的车牌,他极其不满又无可奈何,在密探的证件上吐口水泄愤,回屋时顺手夺下一个狗仔的相机,扔在地上,然后又扔下几张钞票;随后又抽空与戴草帽女人在二楼偷情;当他再一次来到柯里昂身边时,被父亲责问,内容是与家庭、妻子有关的;这也是柯里昂最重视的关系。
其次是弗雷多,他在家庭合影时第一次出现,但处于画面边缘;其后在父亲与巴西尼见面时出现,但处于画面边缘且背对镜头;直到迈克出现后他才在一次出现,并首次占据画面中心位置,借其与迈克的关系才首次得以强调,他对待迈克女友的态度也暴露出他的部分性格。
最后是迈克,这是贯穿故事始终的头号角色。他的出现有别于所有人,科波拉用了抑扬的处理。首先,在家庭合影时,柯里昂因为他没有出现,拒绝照相;汤姆与桑尼的交谈暗示出迈克与他们在父亲心目不同的地位;然后是正式出场,带着女友凯,走进来,而柯里昂正从窗子里向外看;迈克与凯在一边坐下,他们俩谈话的内容先后涉及到路卡、强尼,此时迈克完全以一个旁观者、略带不屑的态度讲述他们与自己家庭、家人的关系;中途汤姆、弗雷多先后过来与迈克拥抱、打招呼。这场戏里并没有特别刻画迈克的性格,而是首先将他置于一个旁观者的位置,与桑尼的重要性、弗雷多的边缘性形成对照。
在柯里昂的家庭中,除了上述三人外,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养子汤姆。这在他的出场时间、参与场次,与柯里昂的互动关系、迈克的侧面交待中都有体现,也有详细的人物塑造。再外扩散开来,角色就是柯里昂的妻子、女儿与女婿,他们都有较多的镜头交待,但没有细腻的刻画。这样的处理也颇有考量,因为他们将在故事里长时间存在,有充裕的空间来塑造他们,无需集中在开篇部分。
在帮会里,另外两个重要角色:胖子克里曼沙、瘦子泰西欧也得到了同样多的镜头,并侧重于人物塑造,这与他们在以后的故事中所承担的责任、行为形成对比,同时也与柯里昂对他们的了解相呼应。再往外的就是克里曼沙的手下保利,除了得到单独的交待镜头外,也有简单的形象塑造。另一个重要角色是专程向柯里昂致谢的路卡,他得到了更多的镜头交待,通过多次重复同一对白就揭示了这一人物外强中干的特点;迈克向凯讲述路卡的故事是一个很巧妙的伏笔,他说出了柯里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给观众一个固定印象,但接下来在汤姆解决强尼的问题受阻后却使用了迥然不同的方法,差异化更进一步展示了柯里昂的力量所在,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
在这两个关系圈以外,还有另外的两个关系圈。第一个关系圈的人物主要就是向教父求助的各色人等,既殡仪馆老板包纳萨拉、歌星强尼、蛋糕师,这个关系圈用来烘托柯里昂的教父形象,以及他处事的原则: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敌人,只有朋友,只有生意。最后的关系圈是柯里昂的社会势力,与政治人物的关系。这些人物并没有出场,完全通过侧面来表达,一是解决蛋糕师的难题时提及的非本区议员;二是汤姆看贺信时提及的议员、法官。这个关系圈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与前一个关系圈形成强烈反差,也是柯里昂与迈克的父子关系中一个极重要的参照物。
在这部**里面,科波拉特别注意过场角色的重复出现。比如保利、摄影师这类人物,在人物关系上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但科波拉还是巧妙赋予他们重要作用。比如在后面的情节里,保利在柯里昂被刺杀时还有多次出现;摄影师只出现了两场,但却侧面烘托了巴西尼的形象,他无意拍下巴西尼一桌人的时候,巴西尼让手下拿走了他的底片并撕烂,就揭示出巴西尼是一个谨慎而克制的人,他知道这是被柯里昂家族雇来的摄影师,所以没有进一步或者恶意的举动,这恰好与桑尼对待狗仔时的举动形成鲜明对比。即使完全从属于咖喱啡位置的蛋糕师,也有呼应的场次并为故事注入一丝难得的幽默感。在开场出现的包纳萨拉,更是在故事幕次更替时再次出场,作为柯里昂家族兴衰的重要见证,成为故事宿命感的重要注脚。
Appolonia的死是造成迈克后来暴戾行为模式的重要原因
仇恨不休,唯有以暴制暴
认识到这一点的迈克毅然决定投身于黑暗世界
然而曾经光明的人格依旧存在于迈克内心深处
而凯正是他曾经阳光过的见证,那时的他和凯还是很般配的
教父也是人,需要陪伴,在失去Appolonia后,寻求慰藉的迈克能找到的最佳人选就是凯
看他向凯求婚时的表情,有几分愧疚,有几分憧憬,与凯重逢,让他动摇了
那时的他,似乎还隐隐有一丝希望,希望可以避免双手染满鲜血的未来
不论出于寂寞还是出于对过去的挽留,凯都是作者为迈克晚年悲剧埋下的伏兵,在他最凄凉的时候杀他个措手不及,让人为教父最后的妻离子散唏嘘不已
星期天闲着无事,又找出《教父》杀时间。没有看完全片,却把第一场戏(段落)看了两遍。
然后还是叹服。如果说真的有个史上最牛B的**开头,这个绝对当仁不让。
像《教父》这种史诗**,庞大的故事架构,纷杂的人物关系,众多的情节起点,都需要在第一幕中全部建立起来,为后面的叙述打下牢实的地基;在这个有限的时间内追求无限的空间,我觉得,只要能把相关的内容全部放进来不显臃肿,已经是相当的境界了;还能够在一个段落里,梳理得脉络分明、简繁有致,惟有大师的大手笔才能做到。
为何这么多关联的细节,在科波拉手中一如庖丁解牛呢?
归根结底,我觉得他在讲故事。
讲故事,抛弃多余的技术手段,踏踏实实的讲故事,“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这种朴实无华,应该也是史诗所追求的气质之一吧。叙述始于包纳萨拉向教父柯利昂求助。由他的独白特写开始,镜头慢慢后退,出现教父的背影,他挥手示意身边的人给激愤中的包纳萨拉一杯酒。一个极尽平静的开场,起初我以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变焦镜头,后来在评论音轨里听科波拉提到这是后期处理做出来的效果,才想起这部**诞生在七十年代初。
这一段台词相当精彩。精彩之处首先在于形式,评论音轨里科波拉也特别提到了这一点,他说这是写剧本时根据别人的提议,特意加进去的,有意模仿了他获得奥斯卡最佳剧本的《巴顿将军》中,**由巴顿在美国国旗下一段冗长的演讲开场。
内容上,这一段也包含了丰富的意象。首先由这个人物侧面交待了柯利昂家族的背景,在法律以外存在的规则制定者,一种追求公平的规则,以及家族所处的地位:制定者与执行者合二为一的身份。它点出了这个故事、或者故事所讲述的人所赖以生存的两种东西:一是规则,二是公平;这也是柯利昂安身立命的原则,故事其后的冲突就包含在这两个原则所构成的矛盾中。其次它交待了故事主题所包含的对比元素之一,美国梦。一个移民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转眼却发现一切并不如自己想象美好,他必须重新回到自己所抛弃了的世界中寻找慰籍。这个元素的存在,同样在柯里昂与迈克的父子关系中构成一个极重要的参照物。
在其后的对话里,柯里昂由拒绝到应承,进退有据,完全掌控住对方,除了重新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尊重而非金钱)以外,也将报复纳入一个自认公平的范畴。这里还揭示了故事另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生意。这是一段商人手腕尽显的讨价还价,这个精妙之处,在于柯里昂是在一个受限的前提下,成功地为自己争取到最大利益。
这个限制由两部分完成,首先在对白中交待了这是柯里昂女儿大婚之日,随后通过柯里昂养子汤姆之口,交待了另一部分:西西里人在女儿结婚的日子里不会拒绝任何请求。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柯里昂必然会无条件答应包括包纳萨拉在内所有求助的要求,但即使处于这样被动的条件下,他还是能够争取到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他的手腕由此可见一斑。在整个段落里,柯里昂依次见了四个人,除了一个是致谢外,另三个人全是求助。通过他面对这四个人不同的态度,对求助不同的处理、安排,他的形象已经跃然于纸上。
这个段落细致的塑造柯里昂这一人物,在后面的故事中,通过他的遭遇,表达了故事所包含的悲剧性:“王”正在老去,“王”的威慑力在减弱,他坚持的原则也不再成为所有人的准则;将之扩散开来,一个时代正开始悄无声息的消逝;在这个大背景下,在这个充满转折的年代里,与之息息相关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历史,一些人走上了前台,另外一些人黯然逝去,或老死,或横死。这就是《教父》深沉魅力的根源,不仅是黑帮,也是跨越数代的家族史。
故事由此转入交叉叙事,一边是柯里昂在室内接待求助的各色人等,另一边是外景中热闹的婚礼场面。两个场景里的光线是一个明显的对比,评论音轨里科波拉也证实了这一处理;他还特别提到了几个穿帮镜头。其实只要你注意了两个场景里用作对比的光线及其方向,就会很容易发现一个穿帮镜头的BUG,但另一个穿帮镜头却可以用剧情内容来解释通顺。
注意这两个不同场景里,人物各自不同的出场,他们的位置和他们与柯里昂的关系、在家族中的位置,以及在故事中的位置。比如作为家族律师(军师)的汤姆与柯里昂长子桑尼,就与柯里昂出现在第一场戏里。而另一个儿子,弗雷多则在家庭合影时出现,起初并没有单独镜头给他,暗示了他在家族事业中的边缘地位。
详细来看看科波拉如何交待柯里昂三个亲生儿子各自的形象以及性格。
首先是桑尼,他在家族事业中处于重要地位。他与柯里昂同时出场,又一同在合影时出现;合影完后,又与柯里昂一同接待另一个黑道大佬巴西尼。这个镜头里,柯里昂与巴西尼占据画面中心,桑尼位于背景但面对镜头;其后是他与戴草帽女人的调情,然后与妻子交谈,对话表达了妻子的不满;然后是他带着两个手下来到院子外,那里有FBI正在抄下来宾的车牌,他极其不满又无可奈何,在密探的证件上吐口水泄愤,回屋时顺手夺下一个狗仔的相机,扔在地上,然后又扔下几张钞票;随后又抽空与戴草帽女人在二楼偷情;当他再一次来到柯里昂身边时,被父亲责问,内容是与家庭、妻子有关的;这也是柯里昂最重视的关系。
其次是弗雷多,他在家庭合影时第一次出现,但处于画面边缘;其后在父亲与巴西尼见面时出现,但处于画面边缘且背对镜头;直到迈克出现后他才在一次出现,并首次占据画面中心位置,借其与迈克的关系才首次得以强调,他对待迈克女友的态度也暴露出他的部分性格。
最后是迈克,这是贯穿故事始终的头号角色。他的出现有别于所有人,科波拉用了抑扬的处理。首先,在家庭合影时,柯里昂因为他没有出现,拒绝照相;汤姆与桑尼的交谈暗示出迈克与他们在父亲心目不同的地位;然后是正式出场,带着女友凯,走进来,而柯里昂正从窗子里向外看;迈克与凯在一边坐下,他们俩谈话的内容先后涉及到路卡、强尼,此时迈克完全以一个旁观者、略带不屑的态度讲述他们与自己家庭、家人的关系;中途汤姆、弗雷多先后过来与迈克拥抱、打招呼。这场戏里并没有特别刻画迈克的性格,而是首先将他置于一个旁观者的位置,与桑尼的重要性、弗雷多的边缘性形成对照。
在柯里昂的家庭中,除了上述三人外,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养子汤姆。这在他的出场时间、参与场次,与柯里昂的互动关系、迈克的侧面交待中都有体现,也有详细的人物塑造。再外扩散开来,角色就是柯里昂的妻子、女儿与女婿,他们都有较多的镜头交待,但没有细腻的刻画。这样的处理也颇有考量,因为他们将在故事里长时间存在,有充裕的空间来塑造他们,无需集中在开篇部分。
在帮会里,另外两个重要角色:胖子克里曼沙、瘦子泰西欧也得到了同样多的镜头,并侧重于人物塑造,这与他们在以后的故事中所承担的责任、行为形成对比,同时也与柯里昂对他们的了解相呼应。再往外的就是克里曼沙的手下保利,除了得到单独的交待镜头外,也有简单的形象塑造。另一个重要角色是专程向柯里昂致谢的路卡,他得到了更多的镜头交待,通过多次重复同一对白就揭示了这一人物外强中干的特点;迈克向凯讲述路卡的故事是一个很巧妙的伏笔,他说出了柯里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给观众一个固定印象,但接下来在汤姆解决强尼的问题受阻后却使用了迥然不同的方法,差异化更进一步展示了柯里昂的力量所在,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
在这两个关系圈以外,还有另外的两个关系圈。第一个关系圈的人物主要就是向教父求助的各色人等,既殡仪馆老板包纳萨拉、歌星强尼、蛋糕师,这个关系圈用来烘托柯里昂的教父形象,以及他处事的原则: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敌人,只有朋友,只有生意。最后的关系圈是柯里昂的社会势力,与政治人物的关系。这些人物并没有出场,完全通过侧面来表达,一是解决蛋糕师的难题时提及的非本区议员;二是汤姆看贺信时提及的议员、法官。这个关系圈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与前一个关系圈形成强烈反差,也是柯里昂与迈克的父子关系中一个极重要的参照物。
在这部**里面,科波拉特别注意过场角色的重复出现。比如保利、摄影师这类人物,在人物关系上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但科波拉还是巧妙赋予他们重要作用。比如在后面的情节里,保利在柯里昂被刺杀时还有多次出现;摄影师只出现了两场,但却侧面烘托了巴西尼的形象,他无意拍下巴西尼一桌人的时候,巴西尼让手下拿走了他的底片并撕烂,就揭示出巴西尼是一个谨慎而克制的人,他知道这是被柯里昂家族雇来的摄影师,所以没有进一步或者恶意的举动,这恰好与桑尼对待狗仔时的举动形成鲜明对比。即使完全从属于咖喱啡位置的蛋糕师,也有呼应的场次并为故事注入一丝难得的幽默感。在开场出现的包纳萨拉,更是在故事幕次更替时再次出场,作为柯里昂家族兴衰的重要见证,成为故事宿命感的重要注脚。
在这个段落里,现在已经成功完成了故事架构的设定、相关人物的出场以及形象塑造,最后一个任务是为后续情节埋下线索。与处理前两者的巨细靡遗比较,科波拉处理这一任务是信手拈来,毫不费力。这个段落的最后部分,也就是强尼求助离开后,柯里昂询问汤姆是否还有未完的事情,汤姆说出与索拉索会谈的事情,柯里昂说等他从加州回来再讨论,汤姆惊讶自己从未有此行程,柯里昂说让他去解决强尼的麻烦。
这里用了“三”的重复,能够表现出最大效果的最小次数。针对不同客人的求助,柯里昂视事件不同性质安排了相应的人去处理,这里安排汤姆亲自去办理强尼的事情,表现了他对汤姆的能力的信任以及对强尼这个教子的重视。至此序幕的所有任务全部完成,这一段落也顺理成章的走到了尾声。
最后的合影是一个暗喻,它代表着以“柯里昂王”为主导的家族最后的辉煌时刻,是这个家族走向衰亡的起点。
回到开篇的话题,其实技术并非无用,摄影师戈登•威廉斯为这场戏也贡献良多,尤其是低调布光。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我看过的资料里说,拍《教父》时的科波拉还是个小角色,只是因为能够以较低成本拍片,才得到这次执导机会,而他自己起初对这个故事也不热衷,只是由于经济困境在卢卡斯的劝说下才接下这个工作。当原著小说出乎意料的畅销后,《教父》也得到派拉蒙的重视,科波拉就成为最无足轻重的角色。他说自己面临着随时被换掉的命运,最可能的接替者是伊利亚•卡赞,他被视为善于驾驭最难驾驭的马龙•白兰度的最合适人选,讽刺的是,当初极力推荐马龙•白兰度饰演教父的正是科波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据说剧组里所有人都不怎么鸟科波拉,其中自然包括了戈登•威廉斯。
拍婚礼这个段落在派拉蒙的计划里只有两天时间,科波拉无法争取更多时间,只能因繁就简。这场戏里也充满了太多遗憾,这就是**,一旦洗印,就无从更改,或许这也就是缺憾的魅力所在。但这丝毫也不影响这段戏的超强魅力,唯一的原因,只能是一个正确的时间,一个正确的人做了一件正确的事。
关于这部**,另两个名字必须提及,原著作者马里奥•普佐,他与科波拉一起改写了剧本,同时也是科波拉最坚定的支持者。另一个人是罗伯特•唐,他后来被派拉蒙邀请来改写剧本,奉献了片中极精彩的几场对手戏。这个人,据说无法驾驭结构,驾驭细节却拥有无人能及的天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