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徐妙锦是否真有其人,她为何要写信拒绝君王的赐婚?

历史上徐妙锦是否真有其人,她为何要写信拒绝君王的赐婚?,第1张

自古以来能够得到皇上的青睐,是每个女子所梦寐以求的,但是也总有例外,总有那么几个超乎世外的女子,有着自己内心独一无二的追求,从而对富贵毫无奢望之心。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徐妙锦了,但是徐妙锦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所以很大的可能性只是民间传说出来的一个人物,那么她为何要写信拒绝君王赐婚呢?

第一,徐妙锦是杜撰的。

拒绝君王的赐婚是何等的大事,如果在历史上真的有这么一号人物,那么她一定会被写进史册的。在诸多历史资料中并没有记载到这一个人物,从这方面来看,徐妙锦在历史上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她的故事多流传于民间,所以可能是百姓们想象出来的一个人物。

第二,写信拒绝皇上。

民间所流传的故事版本是皇上在皇后去世之后便一心想要娶许妙锦为下一任皇后,徐妙锦是上一任皇后的妹妹,同时皇上早就对徐妙锦心存爱慕,因为徐妙锦是一个不仅容貌出众而且多才的女子。当然这在真正的历史上并没有记载。

第三,对自由的向往。

徐妙锦在得到皇上的求取之后,面对前来提亲的宫人,徐妙锦不卑不亢写了一封信,让他们代为转交给皇上。信中大致的内容是写出了自己心中所向往的生活,便是那种安静的出家为尼的生活。那么既然故事是民间百姓想象出来的,这个故事的寓意就在于百姓们不畏权贵对于自由的向往。

他一生拥有的佳人无数,真正爱过的只有四位女性:阿娇,卫子夫,钩弋夫人,李研。

两小无猜的阿娇

汉武帝四岁的时候,馆陶公主问刘彻:“你想娶妻吗”刘彻说:“当然想娶妻了,”馆陶公主指着当时站在左右的一百多个侍女问刘彻喜欢哪个,刘彻说都不喜欢。馆陶公主又指着自己的女儿阿娇问刘彻,刘彻满心喜欢的回答:“太喜欢了,如果能娶阿娇为妻,我就筑金屋让阿娇住。”于是阿娇就这样自然的许给了刘彻,历史上也就留下了“金屋藏娇”的故事。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继位,信守承诺娶阿娇为妻,并立为皇后。两人感情深厚,然而上苍作弄人,阿娇不能生育,皇后无子,国家就没有继承人,这在封建社会是个严重的问题,也因此危及到阿娇的皇后宝座,汉武帝对阿娇的宠幸日衰。阿娇慌乱之中求中医看病花钱达9000万之多,结果依旧。汉武帝于是移情别恋,可怜的阿娇焦虑之中乞求巫术。乞求神赐给她儿子,乞求汉武帝对她回心转意。结果巫术传到汉武帝耳朵,汉武帝大发雷霆,下令立即查办,处死行巫术之人,废除阿娇皇后职位,贬入长门宫,幽怨而死。

贤良慧美的卫子夫

卫子夫原本是平阳公主家一个唱歌的奴婢。公元前139年汉武帝祭奠鬼神回宫路过平阳公主家,平阳公主设宴接待,一排歌女上场,卫子夫以光鲜夺人之势照亮了汉武帝的眼睛,卫子夫在边歌边舞之间回给汉武帝以媚眼,有歌《鹑之奔奔》为证:

鹑之奔奔,雀之强强。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鹊之强强,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歌舞升平之后,汉武帝以更衣为名,临幸卫子夫,于是卫子夫便随皇帝进宫。然而好事多磨,进宫后阿娇排挤,皇太后憎恶,卫子夫被冷落后宫之中近一年。一年后卫子夫在宫廷放一批宫女出宫时,也是其中之一的她晋见汉武帝,回忆曾经的恩爱,今日的离别,不禁泪如雨下,汉武帝被其所动当即留下卫子夫,对她百般恩宠。不久卫子夫有了身孕。公元前128年卫子夫生下一个男孩,起名刘据,是汉武帝的长子。

母以子贵,卫子夫也因此在阿娇被废后立为皇后。于是天下有了“生男不必太欢喜,生女不必心悲伤,试看卫子夫,一家霸天下。”因了卫子夫的一人得道,卫子夫的哥哥成为宫廷侍中,姐夫被封为侯爵,妹夫担任太子宫总管,妹夫的儿子霍去病,担任骠骑大将军,卫子夫的弟弟卫青担任大将军,并娶了平阳公主。昔日的奴婢成了今日的皇亲国戚。史家感慨道:“丈夫当时富贵,百恶灭除,光耀荣华,贫贱之时何足累之哉!"

然而花无白日好,月无白日圆。盛极了必衰。王昌龄的《春宫词》暗示了卫子夫的人生悲剧: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卫子夫是因了儿子高贵,而其子性格仁厚软弱,能力一般,汉武帝后来慢慢的冷淡了刘据,卫子夫也跟着失宠。加上后来巫蛊之祸,刘据母子被人陷害,江充等酷吏在其间左右挑拨,虚报太子造反,汉武帝大怒,派丞相刘屈讨伐太子,长安河五天五夜血流成河,太子兵败自杀身亡。汉武帝也因此收走了卫子夫的皇后玉玺 ,卫子夫知道儿子自杀后也悬梁自尽,一生温柔淳厚的卫子夫走完了她38年的皇后之路,而随之而来的是汉武帝对卫家三族的杀戮。历史上对卫子夫的评价多是“汉武帝的贤内助”,因为她的存在,卫青这样的小马奴,霍去病这样的私生子,才可能为汉武帝开疆辟土,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然而随着儿子的冤案,终是自尽,虽善始,却不得善终,千古的遗憾啊。

娇俏玲珑的钩弋夫人

据说年轻的司马迁为写《史记》,云游天下,路经河间韩亭山,遇一与猴群为伍的六龄小女,并结下情谊。十年后,汉武帝泰山封禅返回长安的途中路过韩亭,那小女已是十六岁美女,得令狐与南宫密传,在猴群中飘忽如飞,盗走刘彻瓜果,刘彻以为是刺客,围山放火,希望捉住少女。司马迁发现了这正是十年前的小女孩,她美艳绝伦,刘彻被迷倒,亲上寒亭山求婚。少女自山中长大,但是熟读司马迁的简册,执意要嫁给司马迁。抚养少女的人将一个小玉钩让少女握着,称谁能取着玉钩就嫁女给谁,刘彻的三个皇子,李陵,司马迁均取钩失败,刘彻取到玉钩,于是封少女为“钩弋夫人”

新婚之夜钩弋失踪,宫中文武百官及三个皇子互相猜忌,司马迁被误会准备悬梁之时,发现钩弋高卧树上,刘彻因得钩弋而焕发青春,举起大鼎。钩弋在动荡的后宫生活里渐渐成熟,安全生下龙子弗陵,还具备了理朝的能力。然而老年的刘彻多疑善妒,诛子灭亲,酿成大皇汉室空前浩劫,在一片权力空寂之中,弗陵立为太子,钩弋立为皇后。母子正高兴得意之时,钩弋却以多项重罪被且爱且惧且怜且恨的刘彻刺死。钩弋躺在司马迁的怀里,由司马迁喂着毒酒,听着凄厉的箫曲,从容的饮鸩如醇无缘无故的死去,是一种怎样的无奈

倾国倾城的李研

李研出身娼门,却生得云鬓花颜,婀娜多姿,楚楚动人,精通音律,擅长歌舞,却不幸沦入红尘,不知侍侯过多少王孙公子。李研的哥哥李延年是汉宫内廷音律侍奉,汉武帝醉心于丝竹管弦,声色犬马,某天忽闻: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汉武帝听李延年所谱的新曲,不由的认真起来,便问世间是否真有如此美貌的佳人李延年马上想到妹妹,于是推荐了妹妹,汉武帝于是眼前一亮,马上招李研入宫。

妓女出生的李研,在风韵,举止,言行上与那些来自闺秀的后宫嫔妃相比,更加自然奔放热烈主动,给汉武帝一种全新的感觉。李研的歌声悠扬婉转,舞姿翩翩欲飞,更使得汉武帝荡漾起强烈的怜爱之心,欲望之情,激起了汉武帝的蓬勃意兴。等到揽坏在抱,李研再一施蛊媚手段,英勇的大汉皇帝便如坠云山雾水,神魂颠倒,于是,温柔乡里,好梦连连,以至于罢朝三天,马上册李研为夫人。

传说某天武帝去李研宫中,忽觉头痒,于是用李研的玉簪搔头,这事后来传到后宫,人人学李研的样子,头上插上玉簪,一时间长安玉价倍增,“玉搔头”一说,从此而来。

一年后李研生下一子,封为昌邑王。产后因为经血失调,卧病在床,日渐憔悴。于是不再见汉武帝一面,任凭大帝苦苦哀求,终是不能如愿。李研病中哀求汉武帝善待她的孩子和兄弟。汉武帝心如刀绞,却是欲罢不能。直到大帝走出房门,李研才对宫女们说,“凡是以容貌取悦于人,色衰则爱驰;倘以憔悴的容颜于皇帝见面,以前那些美好的印象,都会一扫而光,还能期望他念念不忘的照顾我的儿子和兄弟吗”

李研死后,汉武帝果然伤心欲绝,以皇后之礼厚葬,并亲自让画工绘制他印象中的李研形象,悬挂在甘泉宫中,旦夕徘徊瞻顾,低徊嗟叹。由于对李研的钟爱,汉武帝将李延年提升为协律都尉,对其弟李广利更是关爱,封为贰师将军。

汉武帝在李研死后,茶饭不思,于是招一个方士在宫中招神换魂,希望能见李研一面,方士折腾了三天三夜,灯烛辉煌,歌声喧天,忽然灯烛尽灭,浮云掩月,遥见纱帐中隐约一美人,武帝急呼夫人,却芳踪已无。终是这样一种虚无缥缈的相见,也让武帝眷恋不止,作诗以纪念:“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姗姗来迟”成语出自于此。

《拾遗记》则说,汉武帝招的方士名叫董仲君,方士花了十年功夫在海外找到让魂魄依附的奇石,刻成李研的模样放在青纱帷幕之中,武帝高兴万分,想要走进李研身边,方士却说那石头有毒,靠近不得。汉武帝大失所望却又相思难耐,随后修筑了梦灵台,来祭奠李研。

汉武帝死后,托孤大臣霍光,请求继位的汉昭帝追封李研为皇后,并将其衣物与汉武帝合葬,以慰籍其相思之苦,真真的演绎了一段人鬼情未了的佳话。

据传说,八仙过海皇上最爱的妻子是王母娘娘,也叫王母天后。王母娘娘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主要负责管理天上的事务,被称为“天上之母”。她是道教中的重要神祇,也是道教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王母娘娘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被赋予了高尚的品德,被认为是善良、审慎、聪明、公正的化身。她担任天上的决策者和统治者,管理着天上的事务,同时也是人间的守护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王母娘娘被尊为女神,被认为是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

据传说,八仙过海皇上最爱的妻子是王母娘娘,这是因为王母娘娘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拥有非常高的地位和美好的形象。她被视为天上之母,众神之母,也是神仙们的领袖。她的地位和美好的形象使得她成为了八仙过海皇上最爱的妻子。

总之,王母娘娘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被赋予了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地位。她被视为天上之母,众神之母,也是神仙们的领袖。在八仙过海的故事中,皇上最爱的妻子就是王母娘娘,这也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王母娘娘的崇拜和尊重。

古代对外和亲,一直都是嫁女,但从来没有皇帝迎娶胡人公主的事情发生。因为这是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的思想是女婿等于半个儿子,如果大汉的皇帝迎娶胡人公主,等于就是匈奴单于的女婿即是半个儿子了,这完全不符合大汉皇帝九五之尊的身份。

对外嫁女,是就认匈奴单于为大汉的女婿,不仅符合身份,还体现了大汉的包容宽广的胸襟。而且,可以通过大汉的公主,把中原的文化带给胡人。比较著名王昭君和文成公主,就很好的把中原的文化和生产的智慧带给了胡人,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经济。

当然,中原除了皇帝不可能迎娶胡人的公主,中原的大臣或者有名之士,是可以迎娶胡人公主或者女子的。历史上就有很多这样的婚姻。例如出使西域的张骞,又例如投降了匈奴的李陵和卫律,也是和匈奴女子结为夫妻。

汉朝出使西域的张骞,在一次出去的时候,就在经过河西走廊的时候,被匈奴人抓走并软禁的,整整被留在匈奴近十年,虽然被软禁,但是张骞在匈奴地域内是可以自由生活的,所以在这期间,张骞和一个匈奴女子结为了夫妻,并生儿育女。最后在可以回汉朝时,妻子和子女都跟谁张骞回到了汉朝。

虽然说历史上没有一任皇帝迎娶胡人公主,但是到了五胡乱华时期,因为中原军事集团的将领,和胡人鲜卑的军事集团的将领,有了联姻,导致隋唐两朝的皇帝和胡人有了联系,祖上母系是胡人血缘。这事一度让李世民气恼。

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不过有人推测是高洋及孝静帝后娄昭君当生产过一次龙凤胎,但是未见明载是何二人。 娄昭君共生六子二女,所以可从女儿推断。 《北史卷六·齐本纪上第六·齐高祖神武皇帝》:“孝昌元年,柔玄镇人杜洛周反于上谷,神武乃与同志从之。” 孝昌元年,即公元525年,此时高欢方才开始追随起义,“西出讨师”必定无从说起。而长子高澄诞于公元521年,此时已4岁,所以高澄不可能是孪生。 接本条下:“(神武)丑其行事,私与尉景、段荣、蔡俊图之,不果而逃,为其骑所追。文襄及魏永熙后皆幼,武明后于牛上抱负之。” “魏永熙后”即孝武皇后,可见此时高欢有高澄及孝武皇后两个子女,皆为娄昭君所生,而此二人必不可能为孪生。 除去孝武皇后,娄昭君只有孝静皇后一女。 《北史卷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上》:“孝静皇后高氏,齐神武之第二女也。天平四年,诏聘以为皇后,神武前后固辞,帝不许” 天平四年,即公元537年。 接本条下:“兴和初,诏司徒孙腾、司空襄城王旭等奉诏致礼,以后驾迎于晋阳之丞相第。五月,立为皇后,大赦。” 《北史卷五·魏本纪第五·东魏孝静皇帝》:“兴和元年……五月甲戌,立皇后高氏。” 兴和元年,即公元539年。 自537年到539年,时隔三年,孝静帝依然立了高欢之女为后。而之前“神武前后固辞”,为何而辞?最通情达理说得过去的理由,莫过于其女年纪尚幼。而两年之后,必无法再辞,所以仍被立为皇后。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生于524年,其于537年向高欢求亲之时,也不过年仅13岁而已,据此推断高欢之女此时应小于13岁。 而彼时高欢长女已出嫁,此女为“第二女”,高欢此时即使有其他女儿,也必定年幼于此女。 鲜卑向来有早婚之俗,往往十二三岁间便可议论婚嫁。如高澄十二岁尚冯翊长公主,长孙皇后十三岁嫁李世民。孝静帝于此时求婚,也合情理。 再来看娄昭君诸子的年纪,高澄已排除,高洋生于529年,而之后的高演生于535年,两人相差了六岁。 而537年时,高洋8岁,高演仅仅两岁,若孝静帝皇后与其是孪生,孝静帝又怎会求娶一个两岁的女孩,于情于理皆不合。所以孝静帝皇后最有可能与高洋是孪生,彼时年方八岁。 至539年立后时,孝静帝15岁,皇后10岁,倒也并无不妥。 又,娄昭君所生诸子,高洋为高欢第二子,至高演已是高欢第六子,其中相隔529年-535年间,正是高欢开始显赫广纳妾媵之时,其中还包括一度有宠的孝庄皇后尔朱氏,生了高欢第五子。这一段时期内娄昭君想必曾受冷落,自然也是没什么机会生孩子的。 再来从年份上看,高洋生于公元529年,这一年正是孝庄帝永安二年,这一时期也恰是高欢征战最为频繁的时期。 《北史卷六·齐本纪上第六·齐高祖神武皇帝》:“孝庄帝立,以定策勋,封铜鞮伯。……后与行台于晖破羊侃于太山。寻与元天穆破邢杲于济南,累迁第三镇人酋长。” 再看娄昭君所生二女,皆为魏后。齐受禅后,长女未确定有无封号,而次女孝静帝后则封为“太原长公主”。历来封号,也可见亲疏之别。北齐起于代北,娄昭君家又世为代人,太原实为代地重镇。 《北史卷五十四·列传第四十二·娄昭》:“娄昭字菩萨,代郡平城人也,武明皇后之母弟也。……父内干,有武力,未仕而卒。昭贵,魏朝赠司徒。齐受禅,追封太原王。” 以及本条下:“齐受禅,诏祭告其墓,封太原王。” 娄内干为文宣外公,娄昭为文宣母舅,亲以至此,所封即“太原王”。 而孝静帝后封号亦为“太原”,文宣眷顾可见一斑,若非同胞孪生,焉得亲顾至此。 由此,娄后所生孪生一男一女,实应为高洋及孝静帝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091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