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夫论》卷12浮侈诗解1弃农经商舍本饥寒奸宄吏酷愁怨国危

《潜夫论》卷12浮侈诗解1弃农经商舍本饥寒奸宄吏酷愁怨国危,第1张

《 潜夫论 》卷 12浮侈 诗解1弃农经商舍本 饥寒奸宄 吏酷愁怨国危

题文诗:

王 者 以 为 , 四海一家 , 兆民通计 一夫不耕 ,

天下必 有, 受其饥者 ; 一妇不织 , 天下必 有,

受其寒者 今举世 人,皆 舍农桑 , 而 趋商贾 ,

牛马车舆 , 填塞道路 , 游手为巧 , 充盈都邑 ,

治本者少 , 浮食者众 商邑翼翼 , 四方是极

今察洛阳 , 浮末者 也, 什于农夫 , 虚伪游手 ,

什于浮末 故 一夫耕 , 百人食之 , 一妇 以 桑 ,

百人衣之 , 以一奉百 , 孰能供之 天下百郡 ,

千县巿邑 , 万数类皆 , 如此本末 , 何足相供

则民安得 , 不饥寒 焉 饥寒并至 , 安不为非

为非奸宄 , 奸宄繁多 , 则吏安能 , 无严酷 乎

严酷数加 , 则下安能 , 无愁怨 乎 愁怨者多 ,

咎征并臻 , 下民无聊 , 上天降灾 , 则国危矣

贫生于富 , 弱生于强 , 乱生于治 , 危生于安

是故明王 , 之养民也 , 忧之劳之 , 教之诲之 ,

慎微防萌 , 以断其邪 易 节彖曰: 节以制度 ,

不 伤财 货, 不害民 也; 七月 豳风, 大小教之 ,

终而复始 由此观之 , 民固不可 , 使自 恣也

原文

王者以四海为一家〔 2 〕,以兆民为通计〔 3 〕。一夫不耕,天下必受其饥者;一妇不织,天下必受其寒者〔 4 〕。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 5 〕,充盈都邑,治本者少,浮食者众〔 6 〕。商邑翼翼,四方是极〔 7 〕。今察洛阳〔 8 〕,浮末者什于农夫,虚伪游手者什于浮末。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以一奉百,孰能供之﹖天下百郡千县,巿邑万数,类皆如此,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饥寒并至,则安能不为非﹖为非则奸宄,奸宄繁多,则吏安能无严酷﹖严酷数加,则下安能无愁怨﹖愁怨者多,则咎征并臻,下民无聊,而〔 9 〕上天降灾,则国危矣〔 10 〕。

注释

〔1〕○铎按:东汉浮伪,诸所讥刺,自衣食器用之靡,车舆庐舍之僭,下至游敖博弈之纷,俳倡戏弄之巧,巫觋祝祷之诞,婚姻礼节之繁,无巨细咸列举之,而尤痛疾于丧葬祠祭之滥。盖与盐铁论散不足篇所缕陈者,详略互见焉。参合观之,则两京贫富不均之状可知矣。〔2〕汉书高帝纪七年:‘萧何曰:“天子以四海为家。”’荀子王制篇云:“四海之内若一家。”〔3〕闵元年左传云:“天子曰兆民。”〔4〕管子揆度篇云:“农有常业,女有常事。一农不耕,民有为之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受其寒者。”吕氏春秋爱类篇云:‘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新书无蓄篇云:‘古人曰:“一夫不耕,或为之饥;一妇不织,或为之寒。”’〔5〕后汉书章帝纪元和三年诏曰:“务尽地力,勿令游手。”按汉书货殖传云:“童手指千”,孟康曰:“古者无空手游口,皆有作务。作务须手指,故曰手指。”“巧”旧作“功”,据本传改。〔6〕汉书成帝纪阳朔四年诏曰:“闲者民弥惰怠,乡本者少,趋末者众。”地理志云:“汉兴,立都长安,郡国辐辏,浮食者多,民去本就末。”治要载崔实政论云:“世奢服僭,则无用之器贵,本务之业贱矣。农桑勤而利薄,工商逸而入厚,故农夫辍耒而雕镂,工女投杼而刺文,躬耕者少,末作者众。”〔7〕诗殷武云:“商邑翼翼,四方之极。”汉书匡衡传衡上疏引诗与今同,汉纪载衡疏作“京邑翼翼,四方是则”。后汉书樊宏后准传又引云:“京师翼翼,四方是则”,章怀注谓出韩诗。张衡东京赋:“京邑翼翼,四方所视”,薛综注云:“京,大也。大邑谓洛阳也。”此文引诗以证洛阳,疑本作“京邑”,后人据毛诗改之。○铎按:此书引诗多三家,则本作“京邑翼翼,四方是则”。汉纪之文本于衡疏,今本衡疏作“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亦后人所改。樊准传作“京师”,因彼处下文“京师”字而误。后魏书甄琛传、白帖七十六两引亦并作“京邑翼翼,四方是则”,后魏时齐诗已亡,唐时韩诗尚存,则皆韩诗也。说详经义述闻卷七。又匡衡疏引诗以证长安,与此文引诗之旨合,作“四方是极”,则非其旨矣。后汉书鲁恭传恭引鲁诗亦作“四方是则”。〔8〕后汉书光武帝纪云:“建武元年冬十月,车驾入洛阳,遂定都焉。”按“洛”当依下文作“雒”。汉书地理志:“河南郡雒阳”,颜师古注:‘鱼豢云:“汉火德,忌水,故去洛水而加隹。”如鱼氏说,则光武以后,改为“雒”字也。’○铎按:古字本作“雒”,非汉所改,明、清地理家多能辨之。〔9〕“而”旧作“则”,据传改。○铎按:“则”犹“而”也,不烦改作。

( 奸宄 : 坏人(由内而起叫奸,由外而起叫宄),)〔10〕管子八观篇云:“主上无积而宫室美,氓家无积而衣服修,乘车者饰观望,步行者杂文采,本资少而末用多者,侈国之俗也。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民贫则奸智生,奸智生则邪巧作。奸邪之所生,生于匮不足;匮不足之所生,生于侈;侈之所生,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墨子辞过篇云:“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邪多。奸邪多则刑罚深,刑罚深则国乱。”说苑反质篇:‘魏文侯问李克曰:“刑罚之源安生﹖”李克曰:“生于奸邪*佚之行。凡奸邪之心,饥寒而起。*佚者,久饥之诡也。雕文刻镂,害农事者也。锦绣纂组,伤女工者也。农事害,则饥之本也;女工伤,则寒之原也。饥寒并至,而能不为奸邪者,未之有也。男女饰美以相矜,而能无*佚者,未尝有也。故上不禁技巧,则国贫民侈。国贫穷者为奸邪,而富足者为*佚,则驱民而为邪也。民已为邪,因以法随诛之,不赦其罪,则是为民设陷也。刑罚之起有原,人主不塞其本而替其末,伤国之道也。”’新书孽产子篇云:“百人作之,不能衣一人也,欲天下之无寒,胡可得也﹖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欲天下之无饥,胡可得也﹖讥寒切于民之肌肤,欲其无为奸邪盗贼,不可得也。”汉书景帝纪后二年诏曰:“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工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亡为非者寡矣。”按数家所言,意恉相同,此文所从出也。

原文

夫贫生于富,弱生于强,乱生于治,危生于安〔 1 〕。是故明王之养民也,忧之劳之〔 2 〕,教之诲之〔 3 〕,慎微防萌,以断其邪〔 4 〕。故易美“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5 〕”;七月诗大小教之,终而复始〔 6 〕。由此观之,民固不可恣也〔 7 〕。

注释

〔1〕孙子兵势篇云:“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2〕汉书董仲舒传云:“忧劳万民。”淮南子泛论训云:“以劳天下之民”,高诱注:‘“劳”犹“忧”也。劳,读“劳敕”之“劳”。’〔3〕诗绵蛮。〔4〕说苑杂言篇:‘孔子曰:“中人之情,有余则侈,不足则俭,无禁则*,无度则失,纵欲则败。饮食有量,衣服有节,宫室有度,畜聚有数,车器有限,以防乱之源也。”汉书王吉传云:“古者衣服车马,贵贱有章,以褒有德,而别尊卑。今上下僭差,人人自制,是以贪财诛利,不畏死亡。周之所以能致治,刑措而不用者,以其禁邪于冥冥,绝恶于未萌也。”〔5〕节彖辞。〔6〕豳风。(诗经豳风七月篇)〔7〕淮南子主术训云:“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

女红作品中的文字若有左有右有中间的,读的正确顺序是 

答:中;左;右

女红,亦称女事,旧时指女子所做的针线、纺织、刺绣、印染、缝纫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女红”最初写作“女工”或“女功”,《淮南子•齐俗训》“锦绣纂组,害女工者也。”《礼记•郊特牲》“黼黻文绣之美,疏布之尚,反女功之始也。”《史记•货殖列传》“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

“女红”一词,最早见于《汉书•景帝纪》“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从此始,女红一直沿用。《汉书•哀帝纪》“齐三服官,诸官织绮绣,难成,害女红之物,皆止,无作输。”《桃花扇•栖真》“庸线懒针,几曾作女红。”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丰部》“红,假借为功,实为工。”

古代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以“德言容工”等四个方面来考量,其中的“工”即为女红,女子从小学习描花刺绣、纺纱织布、裁衣缝纫等女红活计。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女红活计,在古代的艺术作品中亦有所反映,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千百年来被人们传颂的诗句,正是描绘慈母为儿子缝衣纳衫做女红的画面。在此意义上,女红可谓母亲的艺术。

一〕○铎按:东汉浮伪,诸所讥刺,自衣食器用之靡,车舆庐舍之僭,下至游敖博弈之纷,俳倡戏弄之巧,巫觋祝祷之诞,婚姻礼节之繁,无巨细咸列举之,而尤痛疾于丧葬祠祭之滥。盖与盐铁论散不足篇所缕陈者,详略互见焉。参合观之,则两京贫富不均之状可知矣。

〔二〕汉书高帝纪七年:‘萧何曰:“天子以四海为家。”’荀子王制篇云:“四海之内若一家。”

〔三〕闵元年左传云:“天子曰兆民。”

〔四〕管子揆度篇云:“农有常业,女有常事。一农不耕,民有为之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受其寒者。”吕氏春秋爱类篇云:‘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新书无蓄篇云:‘古人曰:“一夫不耕,或为之饥;一妇不织,或为之寒。”’

〔五〕后汉书章帝纪元和三年诏曰:“务尽地力,勿令游手。”按汉书货殖传云:“童手指千”,孟康曰:“古者无空手游口,皆有作务。作务须手指,故曰手指。”“巧”旧作“功”,据本传改。

〔六〕汉书成帝纪阳朔四年诏曰:“闲者民弥惰怠,乡本者少,趋末者众。”地理志云:“汉兴,立都长安,郡国辐辏,浮食者多,民去本就末。”治要载崔实政论云:“世奢服僭,则无用之器贵,本务之业贱矣。农桑勤而利薄,工商逸而入厚,故农夫辍耒而雕镂,工女投杼而刺文,躬耕者少,末作者众。”

〔七〕诗殷武云:“商邑翼翼,四方之极。”汉书匡衡传衡上疏引诗与今同,汉纪载衡疏作“京邑翼翼,四方是则”。后汉书樊宏后准传又引云:“京师翼翼,四方是则”,章怀注谓出韩诗。张衡东京赋:“京邑翼翼,四方所视”,薛综注云:“京,大也。大邑谓洛阳也。”此文引诗以证洛阳,疑本作“京邑”,后人据毛诗改之。○铎按:此书引诗多三家,则本作“京邑翼翼,四方是则”。汉纪之文本于衡疏,今本衡疏作“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亦后人所改。樊准传作“京师”,因彼处下文“京师”字而误。后魏书甄琛传、白帖七十六两引亦并作“京邑翼翼,四方是则”,后魏时齐诗已亡,唐时韩诗尚存,则皆韩诗也。说详经义述闻卷七。又匡衡疏引诗以证长安,与此文引诗之旨合,作“四方是极”,则非其旨矣。后汉书鲁恭传恭引鲁诗亦作“四方是则”。

〔八〕后汉书光武帝纪云:“建武元年冬十月,车驾入洛阳,遂定都焉。”按“洛”当依下文作“雒”。汉书地理志:“河南郡雒阳”,颜师古注:‘鱼豢云:“汉火德,忌水,故去洛水而加隹。”如鱼氏说,则光武以后,改为“雒”字也。’○铎按:古字本作“雒”,非汉所改,明、清地理家多能辨之。

〔九〕“而”旧作“则”,据传改。○铎按:“则”犹“而”也,不烦改作。

〔一0〕管子八观篇云:“主上无积而宫室美,氓家无积而衣服修,乘车者饰观望,步行者杂文采,本资少而末用多者,侈国之俗也。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民贫则奸智生,奸智生则邪巧作。奸邪之所生,生于匮不足;匮不足之所生,生于侈;侈之所生,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墨子辞过篇云:“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邪多。奸邪多则刑罚深,刑罚深则国乱。”说苑反质篇:‘魏文侯问李克曰:“刑罚之源安生?”李克曰:“生于奸邪*佚之行。凡奸邪之心,饥寒而起。*佚者,久饥之诡也。雕文刻镂,害农事者也。锦绣纂组,伤女工者也。农事害,则饥之本也;女工伤,则寒之原也。饥寒并至,而能不为奸邪者,未之有也。男女饰美以相矜,而能无*佚者,未尝有也。故上不禁技巧,则国贫民侈。国贫穷者为奸邪,而富足者为*佚,则驱民而为邪也。民已为邪,因以法随诛之,不赦其罪,则是为民设陷也。刑罚之起有原,人主不塞其本而替其末,伤国之道也。”’新书孽产子篇云:“百人作之,不能衣一人也,欲天下之无寒,胡可得也?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欲天下之无饥,胡可得也?讥寒切于民之肌肤,欲其无为奸邪盗贼,不可得也。”汉书景帝纪后二年诏曰:“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工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亡为非者寡矣。”按数家所言,意恉相同,此文所从出也。

夫贫生于富,弱生于强,乱生于治,危生于安〔一〕。是故明王之养民也,忧之劳之〔二〕,教之诲之〔三〕,慎微防萌,以断其邪〔四〕。故易美“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五〕”;七月诗大小教之,终而复始〔六〕。由此观之,民固不可恣也〔七〕。

〔一〕孙子兵势篇云:“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二〕汉书董仲舒传云:“忧劳万民。”淮南子泛论训云:“以劳天下之民”,高诱注:‘“劳”犹“忧”也。劳,读“劳敕”之“劳”。’

〔三〕诗绵蛮。

〔四〕说苑杂言篇:‘孔子曰:“中人之情,有余则侈,不足则俭,无禁则*,无度则失,纵欲则败。饮食有量,衣服有节,宫室有度,畜聚有数,车器有限,以防乱之源也。”汉书王吉传云:“古者衣服车马,贵贱有章,以褒有德,而别尊卑。今上下僭差,人人自制,是以贪财诛利,不畏死亡。周之所以能致治,刑措而不用者,以其禁邪于冥冥,绝恶于未萌也。”

〔五〕节彖辞。

〔六〕豳风。

〔七〕淮南子主术训云:“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

今民奢衣服,侈饮食,事口舌〔一〕,而习调欺〔二〕,以相诈绐〔三〕,比肩是也〔四〕。或以谋奸合任为业〔五〕,或以游敖博弈为事〔六〕;或〔七〕丁夫世不传犁锄〔八〕,怀丸挟弹,携手遨游〔九〕。或取好土作丸卖之,于弹外不可以御寇,内不足以禁鼠,〔一0〕晋灵好之以增其恶〔一一〕,未尝闻志义之士喜操以游者也。惟无心之人,群竖小子〔一二〕,接而持之,妄弹鸟雀,百发不得一,而反中面目,此最无用而有害也。或坐作竹簧〔一三〕,削锐其头,有伤害之象,傅以蜡蜜,有甘舌之类〔一四〕,皆非吉祥善应。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排〔一五〕,诸戏弄小儿之具以巧诈〔一六〕。

〔一〕史记苏秦传云:‘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二〕广雅释诂云:“调,欺也。”一切经音义十二引通俗文:“大调曰譺。”苍颉篇:“譺,欺也。”

〔三〕说文云:“诒,相欺诒也。”“绐”与“诒”通。

〔四〕晏子春秋杂下云:“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

〔五〕本传注云:“合任,谓相合为任侠也。”按“合”疑当作“会”,详述赦篇。汉书酷吏尹赏传:“受赇报雠”,汉纪成帝永始三年作“受任报雠”,“任”即“合任”之“任”,疑汉书为后人所改。○铎按:“合任”即“会任”,谓幷兼任侠也。史记货殖列传:“其在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铸币,任侠幷兼,借交报仇。”即此所谓“以谋奸合任为业”者也。

〔六〕汉书循吏召信臣传云:“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

〔七〕“或”字疑衍。○铎按:本传无。

〔八〕“传”本传作“扶”,盖本是“傅”字。尚书大传云:“距冬至四十五日,始出学,傅农事。”“世”当为“卉”,说文云:“卉,三十幷也。”○铎按:“传”当作“傅”。释名释言语:“扶,傅也。”是汉世二字同音之证。

〔九〕说文云:“弹,行丸也。”管子轻重丁云:“挟弹怀丸,游水上,弹翡燕小鸟。”轻重戊云:“众鸟居其上,丁壮者胡丸操弹居其下,终日不归。”诗北风云:“携手同行。”柏舟云:“以遨以游。”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云:“相与结侣,携手俱游。”按北堂书钞一百廿四引东观汉记诏曰:‘三辅皆好弹,一大老从旁举身曰:“噫嘻哉!”’东京时挟弹成俗,父老叹息,王氏所言为不虚矣。

〔一0〕○铎按:王绍兰云:‘“于”当为“其”,御览兵部引作“其弹外不可御盗:内不足禁鼷鼠。”’

〔一一〕宣二年左传。

〔一二〕史记平原君传:‘毛遂曰:“白起,小竖子耳。”

〔一三〕“坐”疑衍,盖即“作”字之驳文。释名释乐器云:“簧,横也。以竹铁作,于口横鼓之。”○铎按:“坐”字副词,思贤篇:“坐作骄奢”,是其用例。

〔一四〕御览五百八十一“傅”作“塞”,“甘”作“口”。按汉书五行志云:“有口舌之疴。”傅,谓涂附之,如汉书佞幸传云“傅,脂粉也”。○铎按:塞则不能鼓而出声,傅蜜则有类甜言蜜语,傅、甘二字为长。

〔一五〕“排”何本作“俳”。说文云:“倡,乐也。俳,戏也。”汉书霍光传云:“引内昌邑乐人击鼓歌吹,作俳倡。”按俳、排古亦通用,庄子在宥篇云:“人心排下而进上”,释文:‘“排”崔本作“俳”。’○铎按:泥车、瓦狗、马骑、倡俳,汉墓中多有之。

〔一六〕汉书地理志云:“赵中山地薄人众,作奸巧,多弄物,为倡优。”成帝纪永始二年诏曰:“将作大匠万年,妄为巧诈。”新书瑰玮篇云:“饰知巧以相诈利。”

诗刺“不绩其麻,女也婆娑〔一〕”。今多不修中馈〔二〕,休其蚕织〔三〕,而起学巫祝,鼓舞事神〔四〕,以欺诬细民,荧惑百姓〔五〕。妇女羸弱〔六〕,疾病之家,怀忧愦愦〔七〕,皆易恐惧,至使奔走便时,去离正宅〔八〕,崎岖路侧〔九〕,上漏下湿〔一0〕,风寒所伤〔一一〕,奸人所利,贼盗所中,益祸益祟〔一二〕,以致重者不可胜数。或弃医药,更往事神,故至于死亡,不自知为巫所欺误,乃反恨事巫之晚,此荧惑细民之甚者也〔一三〕。

〔一〕诗东门之枌。“女”今诗作“市”。按本传亦作“市”。○铎按:汉书地理志云:‘周武王封舜后妫满于陈,是为胡公,妻以元女大姬。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史巫,故其俗巫鬼。陈诗曰:“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此其风也。’此云:“起学巫祝,鼓舞事神”,与班说合,皆本三家诗也。卢文弨、李富孙并谓作“女”为三家异文是已。陈乔枞、陈奂以为误字,殆不然。

〔二〕易家人六二:“在中馈。”

〔三〕诗瞻昂。

〔四〕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也。”盐铁论散不足篇云:“世俗饰伪行诈,为民巫祝,以取厘谢,坚�■舌,或以成业致富,故惮事之人,释本相学。是以街巷有巫,闾里有祝。”

〔五〕史记淮南王传云:“荧惑百姓”,汉书作“营”,颜师古注:“营,谓回绕之。”按说文云:“●,惑也。”荧、营并与“●”通。周礼:“凡以神仕者”,郑注:‘国语曰:“古者,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斋肃中正,其知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神明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是以使制神之处位次主,而为之牲器时服。”巫既知神如此,又能居以大●,是以圣人用之。今之巫祝既暗其义,何明之见?何●之行?正神不降,惑于*厉,苟贪货食,遂诬人神,令此道灭,痛矣!’

〔六〕说文云:“羸,瘦也。”汉书匈奴传云:“见其羸弱。”

〔七〕方言云:“愁恚愦愦,毒而不发,谓之氐惆。”郭注:‘“氐惆”犹“懊■”也。’易林讼之升:“愦愦不说,忧从中出。”大有之蒙:“李梅零坠,心思愦愦,怀忧少愧,乱我魂气。”齐策:‘

孟尝君曰:“文倦于事,愦于忧。”’

〔八〕汉时有避疾之事。汉书游侠原涉传云:“人尝置酒请涉。涉入里门,客有道涉所知母病,避疾在里宅者。涉即往候。”后汉书来歙后历传云:“皇太子惊病不安,避幸安帝乳母野王君王圣舍。”鲁恭后丕传云:“赵王商尝欲避疾,便时移住学官。丕止,不听。”按汉书孝平王皇后传颜师古注云:“便时,取时日之便也。”

〔九〕汉书司马相如传云:“民人升降移徙,崎岖而不安。”史记作“陭�”。按说文作“■�”。

〔一0〕庄子让王篇云:“原宪居鲁,环堵之室,上漏下湿。”

〔一一〕素问玉机真藏论云:“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寒客于人,使人豪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汉书王吉传云:“冬则为风寒之所匽薄。”匈奴传云:“郅支人众中寒道死”,颜师古注:“中寒,伤于寒也。”叙传云:“道病中风”,师古注:“中,伤也。为风所伤。”

〔一二〕说文云:“祸,害也。祟,神祸也。”

〔一三〕史记扁鹊传云:“信巫不信医,不治也。”论衡辨祟篇云:“人之疾病,希有不由风湿与饮食者。当风卧湿,握钱问祟,饱饭餍食,斋精解祸,而病不治谓祟不得,命自绝谓巫不审,俗人之知也。”

或裁好缯〔一〕,作为疏头,令工采画,雇人书祝〔二〕,虚饰巧言,欲邀多福〔三〕。或裂拆缯彩,裁广数分,长各五寸,缝绘佩之。或纺彩丝而縻〔四〕,断截以绕臂。此长无益于吉凶〔五〕,而空残灭缯丝,萦悸小民〔六〕。或〔七〕克削绮縠〔八〕,寸窃八采〔九〕,以成榆叶〔一0〕、无穷〔一一〕、水波之纹〔一二〕,碎刺缝紩〔一三〕,作〔一四〕为笥囊、裙●、衣被〔一五〕,费缯百缣〔一六〕,用功十倍。此等之俦,既不助长农工女〔一七〕,无有益于世〔一八〕,而坐食嘉谷〔一九〕,消费白日〔二0〕,毁败成功,以完〔二一〕为破,以牢为行〔二二〕,以大为小,以易为难,皆宜禁者也〔二三〕。

〔一〕说文云:“缯,帛也。”

〔二〕“雇”程本作“顾”。汉书晁错传颜师古注:“顾,雠也。若今言雇赁也。”广韵十一暮:“雇,九雇鸟也。相承借为雇赁字。”周礼太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贞。”

〔三〕诗天保云:“诒尔多福。”

〔四〕说文云:“纺,网丝也。”王先生云:‘“而”当作“为”。’○铎按:“为”字古文作“●”,与“而”相似,故误。或曰:“而”犹“如”也。

〔五〕“长”字衍。下文云:“此无益于奉终”,即其例。○铎按:“长”乃“最”字之误,上文:“此最无用而有害”,是其例。“最无益”与“空残灭”相对,少一字则句法参差矣。笺说失之。

〔六〕“萦”与“荧”通。汉书酷吏田延年传:‘霍光因举手自抚心曰:“使我至今病悸。”’韦昭云:“心中惴息曰悸。”御览廿三引风俗通云:“夏至着五彩辟兵,题曰游光厉鬼,知其名者,无温疾。五彩,辟五兵也。”又永建中京师大疫云:“厉鬼字野重,游光亦但流言,无指见之者。其后岁岁有病,人情愁怖,复增题之,冀以脱祸。今家人织新缣,皆取着后缣绢二寸许系户上,此其验也。”卅一引云:“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八百十四引云:“五月五日,赐五色续命丝,俗说益人命。”此文所云,盖即指此类。

〔七〕“或”字旧脱,据御览八百十六引补。

〔八〕“克”与“刻”通。说文云:“绮,文缯也。縠,细缚也。”

〔九〕“寸窃”当作“刌切”。说文云:“切,刌也。刌,切也。”御览八十引春秋合诚图:“面八彩”,注云:“八彩,彩色有八也。”○铎按:韦昭国语解叙:“切不自料”,“切”即“窃”字,故此以“窃”为“切”。寸切,盖谓切之各长寸许耳。“作刌切”,则长度不明。上文“裂拆缯彩”,着其宽广之度,是其例。

〔一0〕方言云:“揄铺、●、●、帗缕、叶输,毳也。”郭璞注:“今名短度绢为叶输。”“输”玉篇作“褕”。“榆叶”疑即“叶输”之误。○铎按:方言“叶输”,戴氏疏证本已据玉篇改正。

红,有两种读音:hóng;gōng 

(1)hóng,《说文解字》释为:帛赤白色,从糸;

(2)gōng,1 通“功”,功绩,工作。《集韵·东韵》“功,‘以劳定国也’,或作红。” 2 通“工”,常指女子所做的织布、缝纫、刺绣等工作。

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丰部》:“红,假借为功,实为工。”

“女红”一词,最早见于《汉书·景帝纪》:“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颜师古注:“红读曰功”。从此始,“女红”一直沿用。

“女红”一词中的“红”字,到底读作hóng,还是gōng。说法不统一。南北方口音差异甚大,不是全国都读 nǚgōng 。刺绣是中国女红中最突出的一种而众所周知中国刺绣后来最发达的地方是吴越,也就是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过去老人,把这个“红”字的读音读 hóng 者甚多,因为在当地普遍就是这么读的。

“女红”的“红”字在历史上确实曾经读 hóng,而且不同地区不一样,有的读 hóng,有的读 gōng。但是请学生注意,考试的时候要以 nǚgōng 为准!因为字典上是这么写的。

女红,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女红”最初写作“女工”,后来随时代发展,人们更习惯用“女工”一词指代从事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的女性工作者,它的本义反而被置于从属地位,为避免混淆,人们用“红”为“工”的异体,“女工”的本义被转移到“女红”一词上,而它本身则转型成功,借另一意义获得重生。

《现代汉语词典》“女红”的解释: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

《辞海》“女工”的解释:女工,(1)亦作“女功”,“女红”。旧指妇女所作的纺织,刺绣,缝纫等事。(2)旧指做女红的妇女。今泛指女工人。女功,同“女工(1)”。

意思是:饥寒交迫,而不起为盗贼的是很少可能的。

语出《汉书》纪 景帝纪,作者班固。

夏四月,诏曰:“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亡为非者寡矣。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太官,省徭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害。强毋攘弱,众毋暴寡;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或诈伪为吏,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县丞,长吏也,奸法与盗盗,甚无谓也。其令二千石各修其职;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夏四月,下诏说: “雕文刻镂,消耗人力会伤害农事;锦绣纂组,劳力费时会有害女红。农事伤就会导致粮荒而饥, 女红害就会影响纺织生产而寒。饥寒交迫,而不起为盗贼的是很少可能的。朕亲自耕种,皇后亲自蚕桑,以奉宗庙祭祀的所需,为天下做出榜样;朕不收奉献,减少冗员,降低徭赋,是希望天下重视农桑,积贮粮帛, 以备灾荒。不准以强取弱,以众暴寡,让老者能享寿考,让幼者顺利成长。今年粮食歉收,民食不足,问题出在哪里 ? 有些诈伪官吏, 公开贪污受贿,鱼肉百姓,侵吞民脂民膏。县丞,本是地方主要官员,有的知法犯法,为盗张目,这是不能容许的。现命令二千石各履行其职责,凡疏于职守与渎职害民者,丞相都应进行追究,并予以惩处。特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

读音:zuǎn。

一、纂结构:

上中下结构

二、笔顺:

撇、横、点、撇、横、点、竖、横折、横、横、横、横、撇、捺、撇折、撇折、点、竖钩、撇、

三、释义:

1、搜集材料编书:~修(a编纂,亦指做这方面工作的人;b继承并加强修养、治理)。~绣(编织和刺绣)。~辑。编~。

2、古代指红色或彩色丝带。 

出处:《汉书·景帝纪》:锦乡纂组,害女红者也。意思是编织精致华丽的丝带,是伤害女工的事。

3、妇女梳在头后边的发髻:~儿。

4、古同“缵”,继承。

扩展资料:

纂组词:

1、御纂[yù zuǎn] 

谓皇帝诏命编纂。

2、纂绪[zuǎn xù] 

继承统绪。

3、改纂[gǎi zuǎn] 

改写。

4、纂代[zuǎn dài] 

继承接替。

5、纂雕[zuǎn diāo] 

即蛊雕。传说中的兽名。

6、杂纂[zá zuǎn] 

各类琐杂事物的辑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093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