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古代七夕节的传统风俗!是古代的传统风俗哦!比如花灯之类的。

求关于古代七夕节的传统风俗!是古代的传统风俗哦!比如花灯之类的。,第1张

古代七夕节的传统风俗: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试巧、种生求子、拜织女

1、穿针乞巧

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

2、喜蛛应巧

七夕捉蜘蛛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但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3、投针试巧

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4、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瓷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5、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于月光下摆一张置有祭品的桌子,在案前焚香礼拜,默许心事,并向织女星祈祷。

朝代不一样,地区不一样,古人过七夕节的风俗也不尽相同。当然也肯定不会发生像现在这样,男女结伴而游,或者说是互送礼物,月下互诉衷情之类的事情。

首先来说古代人对礼仪要求特别重,不可能出现晚上男女相伴而游的事情的。七夕节也称作乞巧节,起源于汉代,首先咱们来说一说一些文人雅士是怎么过七夕节。古代的文人雅士喜好收藏书籍和写诗,在这一天,大多数的文人会把自己珍藏的书籍拿出来晒一晒,因为书籍保存不方便,怕潮湿又怕生虫。所以这一天又叫做晒书节。

而对于那些常年在闺阁之内没有太多娱乐活动的女儿家来说,这一天显然要比往常的日子有趣的多。七月初七这一天,有的地方女孩拜织女,因为古代对女子的针线活儿要求严格,针线活儿做得好的女子甚至嫁的也会比一般人好一些,这算是古代女子的一个加分技能。所以她们希望自己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针线活儿做得又精又巧。而且还会将瓜果吃食,全部摆在院子里大家一起聊天然后和家人一起赏月。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已婚妇女会在七夕这一天求子。当然还有一些地方,会把出嫁的女儿接回来住一晚,所以七小节又称女儿节。

由于古代人的生活娱乐项目没有现代人那么多,何况是没有电的夜晚生活,所以像七夕节这种节日,大家都不必像平常那样睡的那么早,而是在自己动手劳动中获得别样的快乐。

七夕是我们中国的情人节,通过七夕的别名(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不难发现,七夕在古代似乎是女子过的节日。事实上也是如此,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七夕这天的大部分活动的参与者都是女子,比如说会访闺中密友、祭拜织女、切磋女红、乞巧祈福等等。男子也就是在旁边凑个热闹而已。牛郎织女的传说给七夕增加了浪漫的色彩,女子展示才艺也让男女双方有了交流的机会,因此也有一些男女在这一天定情,说七夕是古代的相亲大会也不为过。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代的七夕有哪些活动,也许能对七夕在古代是个怎样的节日会有一个更清晰的定位。

在前面说过,七夕是一个属于女子的节日,这一天女子们会访闺中密友、祭拜织女、切磋女红、乞巧祈福。当然这些活动只是七夕众多活动中的一部分,七夕的活动主要是围绕乞巧展开的。

各种乞巧活动:“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对月穿针”、“兰夜斗巧”和“投针验巧”。穿针乞巧不用说,就是女子比赛穿针,赢得人就是巧手,而输的人则是不巧的,和兰夜斗巧、对月穿针相似,只是各地习俗略微有一点不同而已。这些活动更像是比赛,有趣的同时也展现了女子的女红技术。能得“巧”的女子,在乡里的名声一定会大涨,谁家不喜欢女红厉害的女子呢?

这些考验的是女子的穿针技术,而“喜蛛应巧”更多地是测运气,毕竟我们努力没用,巧不巧全靠蜘蛛愿不愿意努力织网。

而“投针验巧”则是要同时考验技巧和运气了,只有投到水面上的针不沉底,才能称之为“巧”。

拜各路神仙:我们相信神仙拥有神力,只要潜心祈福,就能应验。因此在这一天,不同的地方的人们会拜不同的神仙,包括织女、牛郎、魁星(男子拜的)、巧姑、七娘妈等等。不同的地方的人们,信奉敬仰的神不同,像我们这里就是祭拜娘娘。带上新鲜水果和巧食,去娘娘庙拜娘娘,顺便祈愿。到了现在,祈愿的内容也不单是乞巧了,外婆带我去娘娘庙时,她嘴里念叨着的是对晚辈的祝福。不同的人的心愿不同,祈祷更多的是求心安。

其他。七夕的活动很多,在古代还有去河水旁洗漱、去葡萄树下听悄悄话等洗漱,可以说不胜枚举。

个人感觉,七夕在古代是一个女子展现才艺的节日。在古代女子如果女红了得,那么在十里八乡都会很受欢迎。既然是比赛,那么一定有观众,也许台上的少女就和台下的少男看对眼了呢?所以七夕在古代也是相亲大会七夕同时也是一个祈愿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拜各路神仙,许下美好的心愿。

七夕这个节日在流传的过程中,发生了演变,有的节目在这个过程中增加了,也有的习俗在这个过程中失传了。我不觉得现在的七夕节不正宗,正是因为有了适应现在的人们的新的内涵和活动,所以七夕这个节日才会在现在被大部分人所喜爱。而且改变的是节日的一些内容,并没有断了文化的“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245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