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文化风俗

唐朝的文化风俗,第1张

一、雁塔题名

隋代开创了通过考试选拨官员的科举制度。唐代在隋朝基础上进一完善。由此,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成为普遍的现象。当时,流传着雁塔题名的习俗,即科举考试得中后,把自己的名字题写在大雁塔上,以示夸耀。

二、吟诗作赋

唐玄宗在位期间,在科举考试中,增加诗赋内容。因而,上至皇帝百官,下至普通百姓,普遍以吟诗作赋为乐事、雅事。唐代诗人众多,创作数量和质量远远超过前代。

三、饮茶之风盛行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原产于我国南方。唐代时,茶叶开始传播到全国各地,饮茶的风俗也开始普遍流行起来。饭后饮茶成为当时的风俗。

四、以胖为美

与今天的审美观念截然不同,唐代是以肥胖为美的,认为肥胖像征着富足。所以,在对事物的审美判断上,祟尚肥胖宽大。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杨玉环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胖美人。

五、骑马出行

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之间交往频繁,联系密切。在这样的背景下,北方民族骑马的风俗也传入到内地,官员骑马出行的风俗开始流行起来。

唐代的风俗也传播到世界各地,世界各地的大城市中,华人集中居住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有此可见唐朝风俗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六、唐代是“胡风”盛行的时代

主要有当时从北方游牧民族和西域等地传来的风俗,也有由五胡十六国时期南下的游牧民族遗留的社会风俗,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唐朝胡风盛行的局面。

唐代妇女的地位较高,在服饰中也有体现。贵族及宫廷女子多为半裸胸的宽松罗裙。裙腰系得较高,在腰腋之间。歌女服饰染色醒目绚丽,贵族染色富丽高雅。

七、道教和佛教发展

唐朝前期的宗教政策较为开放,中国传统两大宗教——道教和佛教都有较大发展。唐朝以道教为国教,王公贵族皆推崇道士。

并以《老子》、《庄子》、《文子》、《列子》等道教经典著作开科取士。唐初高僧玄奘在翻译佛教经典时期为了符合当时唐朝国情,大量吸收道教术语。

佛教经典巨著的大量翻译以及中国僧人自身思想体系的逐渐成熟使得中国佛教在此时期得到了稳固的发展,中国佛教的各大主要宗派大多在此时期得以形成并发展成熟。

其他宗教如伊斯兰教、景教和祆教随着国际交往传入中国。唐武宗时对佛教采取高压政策,史称会昌灭佛,使得除禅宗等少数佛教宗派外,其他宗派从此一蹶不振。

扩展资料: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公元618年五月,李渊称帝,定国号为唐,李渊就是唐高祖。

李世民即位后改元贞观,通过一系列改革使得唐朝走入鼎盛,史称“贞观之治”。后经历高宗时期,武则天逐渐掌权,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唐”为“周”,称圣神皇帝。

武后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自称皇帝的女人,前后掌权50余年。武则天死后政局一度混乱,后唐玄宗即位,而此时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迅速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继汉武帝时期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鼎盛局面。唐玄宗后期放纵享乐,从此不问国事。后安禄山趁政治腐败、军事空虚之机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奉玄宗为太上皇。安禄山则自称大燕皇帝,年号圣武。经过8年时间这场叛乱才被平定。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

唐朝后期有发生了牛李党争和宦官干政的局面,朝政更加黑暗,终于被藩镇所灭。唐朝由于经济发达,文化在当时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朝鲜、日本派来许多留学生到长安学习。唐朝同阿拉伯地区的友好往来,使绿宝石、胡椒、伊斯兰教先后传入中国。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和雕塑有40%是唐代的作品。

-唐朝

2022年元宵节在即,很多市民更关心2022年广州灯会有没有活动,广州有没有灯会可以欣赏。我们来看看2022年广州灯会有哪些活动。

2022广州元宵节有什么活动

灯会广州融创文旅城活动

一、虎力全面开启虎年吉祥年货会。

时间:2022年1月14日-2月15日

地点:广州融创乐园(园区内狮王至五羊广场路段)

内容:春节玩市场,把年味带回家。

二、虎力全开千年,春节全剧。

时间:2022年2月12日-15日

地点:广州融创乐园

内容:

1元宵节——探访解决灯笼上的谜语,元宵节有一万个奖品;

2月老婚庙——百年情双心,千里姻缘;

第三,融创天堂在国际马戏中欢腾。

时间:2022年1月21日-2月15日

地点:广州融创乐园(狮子王剧场)

内容:华能国际马戏,前身是在勃艮第有160年历史的法国马戏,已在10个国家巡回演出800场。时间久了,一直以强大的阵容和过硬的实力辉煌。

新春佳节之际,广州融创乐园继续打造新一波欢腾,为各年龄层奉献一场长久的欢乐盛宴!

亮点一:杂技融入舞蹈,力与美交融。

将杂技表演融入舞蹈中展现给观众,展现力与美的完美融合(飞环、炫彩手技、旋转钻圈、火舞)

亮点二;惊心动魄的杂耍,超级演技

惊险钢丝、空中飞人、疯狂魔轮高空惊险炫耀,让肾上腺素疯狂飙升!

亮点三;快乐小丑,全场互动

马戏表演一定是充满了能让所有人发笑的滑稽动作,他们会与观众不断互动。

广州元宵节的白水仙瀑布活动

特殊食品市场

活动时间:元旦至元宵节(2月1日-15日)

活动:从当地的粤菜小吃到网上的名人特色美食,各种风味带给你尼斯之外的味蕾体验。

“花式”玩元宵

活动:元宵节(2月15日)

活动内容:元宵节当天,不仅可以免费品尝热气腾腾的汤圆,还可以在白水仙瀑布的活动现场领取精美礼品!

相约情人节

活动:情人节(2月14日)

活动:情人节当天,景区将同步开启“线上招募情侣、直升机求婚”活动,微信官方账号,景区即可报名参与。

中国大陆最大的瀑布————增城白水仙瀑布,高4285米,位于广州增城北部的白水村。因地处北回归线,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瑰丽的翡翠”,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白水仙瀑布位于白水村景区的白水村山上,原名白水村瀑布。白水村高828米,白水仙瀑布落差4285米,为中国第一瀑布。仙女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宛如少女的裙摆飘动,迎风而立,其美令人叹为观止。

2022广州元宵节哪里有灯会

广州永庆坊二期

邓华胡夫盛威主题邓华装饰

展览日期:1月22日-2月15日。

地点:广州永庆坊二期

广州永清广场百虎出没,福报满满。当地工匠李泰欣在元旦巧造的“永庆福虎”可爱喜庆,百兽之王变得天真烂漫。1月22日起,永清广场将换上新年新装,胡夫新年彩灯将带你回到小时候玩灯笼的快乐时光。

广州帕蒂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

2022年广州帕芝果的潮汐风活动

活动时间:2022年1月1日至2月15日

地点:帕芝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

活动:赏花灯|猜灯谜

12月29日-2月15日,广州珠江帕蒂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设置了超级炫酷的打卡装置:花灯长廊、赏花花灯、解决

在二楼的平台上,帕依搭建了一条15米长的灯笼长廊,仿佛置身于一片温馨欢乐的灯笼海洋。提乐还准备了150个灯谜让你猜。

情侣约会可以去以下几个地方:

1、射箭馆,适合两个人初次见面。

2、游乐园,适合两个人第二次约会的地方。

3、放风筝,适合学生约会的活动。

4、游泳,适合相处超过一个月约会的地方。

5、自驾游,适合准备求婚的情侣。

6、私人影院,适合第三次约会的地方。

7、本地特色餐厅,无论什么时候都适合约会。

8、逛大学,适合初次见面的宝藏地点。

9、滑雪,适合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朋友。

1、音乐会,适合见面一周之后的约会地点。

da

舞蹈这种东西最怕没有天赋。通常后天的努力只能练好基本功,但舞蹈感觉的培养还是要看天赋,很高兴你是个有天赋的舞蹈爱好者。

你想不花钱就能学好舞蹈,我建议你学街舞、爵士舞、或是体育舞(比如搏击操,练好了之后还能当教练呢)。

自学舞蹈,实话说我真是第一次听说,如果自学的话,通常有舞蹈功底的人可以这样做,他们可以把一些碟片上的舞蹈照搬下来。

对于你,也可以试一试,挺难的奥。

可是,你又不想花钱,难道连蝶也不想买吗?!

那我真不知道有什么办法不花钱可以自学了

其实学舞蹈最好是有人教,那样很省时间的学得会很快的。

舞蹈基本功:一般分为把上和把下两部分。

把上动作分:擦地、蹲、划圈、小踢腿、跨掖蹲(单腿蹲)、腰、控制、压腿(朝天蹬)、下叉、大踢腿等;

把下动作分为:大踢腿、擦地、蹲或控制、转、腰或翻身、跳(小、中、大)、手位或身段、步或圆场步等。

力量——舞蹈者所需要的力量就是肌肉的“速度力量”、控制力和弹跳力等。

柔韧性——就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而言。柔韧性好的人身段不僵不板,优雅美观。

控制力与稳定性——控制力是指舞蹈中肌肉拉紧保持平衡的控制力和保证舞姿形成的固定的力;稳定性是指在表演中调整、控制、恢复人体平衡和稳定的能力。

协调性与灵活性——协调性指全身各肌肉群都能相互协调配合;灵活性是指能够迅速改变身体或肢体某些环节的位置和方向的能力。

唐蕃会盟碑:

又称“长庆会盟碑”,于长庆三年(823年)在 建立。频繁的战争削弱了吐蕃的势力,进入9世纪后,吐蕃开始由盛转衰,因此,吐蕃的赞普不断到唐朝请求会盟,结缔友好盟约。隆重的会盟先后在唐都长安和吐蕃国都逻些举行。盟文强调双方要“患难相恤,暴掠不作”,永远友好相处。在 建立的唐蕃会盟碑,至今还屹立在大昭寺门前,这是汉藏两族人民友谊团结的珍贵物证。

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吐蕃是藏族祖先建立的一个王朝。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做了吐蕃的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为巩固统治,他仿照唐朝的官制度,设置各级官府,建立了严密的军事组织,制定了严酷的法律,还命人创制了吐蕃文字。

贞观时期,松赞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带去了大批的手工艺品和多种生产技术、医药书籍,大大有利于吐蕃经济、文化发展。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9世纪,吐蕃与唐会盟。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

松赞干布和唐蕃关系:

公元7世纪30年代,松赞干布首建奴隶制的吐蕃王国时,正值唐太宗贞观年间的太平盛世。唐朝封建社会高度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于整个东方世界以至欧洲都有巨大影响,引起了松赞干布的很大兴趣。松赞干布主动增进与唐朝的往来,大力吸取中原地区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他几次派遣大臣向唐皇请婚后,于公元641年(贞观十五年)迎娶了唐太宗的宗室女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入藏时,唐皇以释迦牟尼佛像、珍宝、金玉书橱、经书、经典360卷作为嫁妆,传说还赠给各种宝器、食物以及卜筮典籍300种,识别善恶之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书60种,能治404种疾病的医方100种,医疗器具6种,医学论著4种,还赠送了大批绸帛、衣物。文成公主以车载释迦牟尼像,以大队骡马驮运唐皇的上述赠品,还带了大批工匠,携带多种谷物种子、牲畜入蕃。松赞干布亲自远道前往黄河源附近迎接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沿途藏族地区曾经教过当地藏胞垦田种植、安设水磨、以草制绳索、制作甜食等等。文成公主经过长途跋涉到达 时,吐蕃人民万人空巷喜迎这位汉妃。文成公主博学多才,笃信佛教,在 大兴土木,由她选址、设计,建成了大昭寺、小昭寺,深受 敬爱。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赞干布又从汉族地区引进了碾磨、纸墨等生产技术,中原的农具制造、纺织、制陶、冶金、建筑等生产技术也陆续传到吐蕃。至今,广大藏族人民还能根据先辈的传述,说文成公主曾经在何地教过吐蕃妇女纺织、刺绣等动人的故事。松赞干布在创制藏文的同时,还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诗书,聘请汉族文人入蕃代典奏疏。这一切,自然大大提高了吐蕃社会的生产力,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公元649年,唐太宗卒,唐高宗即位,唐朝派使入蕃告哀,松赞干布特派专使吊祭,献金银珠宝15种置于太宗灵前,并致书唐朝司徒长孙无忌称:“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勒兵以赴国除讨。”

公元704年,藏王尺带珠丹即位,又多次派遣官员到长安向唐朝为藏王请婚。公元710年(景龙四年),唐中宗允以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金城公主入蕃,又带去了大量绣花锦缎、多种工技书籍和使用器物、龟兹音乐,还随带了工匠杂技等人员。金城公主入藏不久,唐玄宗即于公元712年登基,开始了与贞观之治齐名的开元之治,唐朝再次出现太平盛世,对吐蕃又有了新的巨大影响。金城公主才华出众,曾经资助南疆于阗等地僧人入蕃,建寺译经,并向唐朝求得《毛诗》、《礼记》、《左传》、《文选》等汉文典籍。此后,遂有《礼记》、《战国策》等古藏文译本传世。这一切,对于吐蕃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繁荣,又起了重要作用。

唐蕃之间确实也有过一些战事。但战争在人类5000年的文明史中并非罕事。要完全消除战争,只有人类将来进入大同世界才能实现。然而,唐蕃之间的友好交往却是历史的主线和基本内容,这是很清楚的。

南方人喜食大米,北方人喜食小麦,这当然跟作物的地理因素有关。然而南方人主食有米之外还做汤,家常饭也有“三菜一汤”的说法,原因是大米属寒性食物,伤胃,必须佐汤润胃。 北方人一顿饭馒头,一个菜,一碗粥就可以了,没那么讲究,这可能和经济因素有关。

你看看我的一篇文章可以帮助你了解一些知识:

http://hibaiducom/%D5%C5%CA%A5%C5%B5/blog/item/874e54f26b37811ab07ec55ahtml

我这里说的“面”不是人体部位脸,也不是人们都喜欢的“面子”,而是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

我喜欢面胜于米,也许是因为我是北方人吧,但更因为面能做出各种不同的面食,而且做法不一,一千种食物就有一千种做法,每一种都有独到之处。

试举几例。若按形状来分大体上有条状,饼状和不规则球状等几类。条状的我们熟悉的有拉面,刀削面,手擀面,油条,凉皮等,细分还能分出很多种;饼状的有葱油饼,手抓饼,千层饼,煎饼,烙馍,菜合子,火烧,白吉馍等;接近球状的有饺子,丸子,混沌,馒头,包子等。另外有些地区还有什么饹饹面,担担面,揪面,板面,阳春面等等数不胜数。

当然,面食的受人喜爱不仅仅在于它的好吃和分的种类(如汤,饺,丸,包,饼,条等)多,更是由于它们名字的有趣和做法的讲究。

如拉面应属面中之王,分起来讲究颇多,有大拉面、小拉面、龙须面、空心面、夹馅拉面、水拉面、油拉面、扁条拉面等诸多品种,再分就有南方的“佛山拉面”和北方的“兰州拉面”,“新疆拉条”也都各有特色。但做拉面不但是个技术活,还是个体力活。我前几年有幸得一位老师傅的真传,这里我就多说一点。说是真传,的确如此,要学会拉面必须师傅言传身教,自己身体力行,否则只是看看听听,或师傅稍留一手,那你可就得花上许多年去琢磨。和面是拉面制作的基础,是关键。首先应注意的是水的温度,一般要求冬天用温水,其它季节则用凉水,温度30度左右为宜。传统的做法用"蓬灰"和面,而且要加盐。所谓蓬灰就是一种特殊的碱,能使面迅速软化,韧化,盐则可以增加面的“筋”。但“佛山拉面”例外,不加蓬灰,有时候甚至不加盐,这就要求拉面师傅有更高的水平,要更熟悉面性。和面讲究“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这是一个考验体力的时候。再接着醒面。把揉好的面两面抹油,然后扣在容器下。每隔几分钟重复一次,一直到你把面拉一下它不会缩回去,就可以拉了。但是拉之前的“甩面”环节却又是考验体力的时候。如果客人多,那么一个面挤儿就有十几斤重甩起来浑身的劲儿都得用上。前些天我在餐厅一楼看到师傅们拉面,忍不住手痒,就央求了一个机会。甩面可把我累苦了,十几斤的面团忽闪几下我就浑身冒汗面红耳赤,终于败下阵来。看来,要想拉面,必须先得锻炼身体。甩好的面掐成一个个面挤儿,一个面挤儿正好拉一大碗面,每拉一下,要在手腕上回折一次,拉到最后,双手上下抖动几次,则面条柔韧绵长,粗细均匀。观看拉面象是欣赏杂技表演,拉到最后时的"一拉一闪"最是吸引眼球。若是围观的人多,拉面师傅心血来潮,他会多玩几个“艺术动作”,如把面凌空转几圈,再拧个麻花,唬得人们一愣一愣的。拉面的形状也随食客喜好,圆的,扁的,三棱的,粗的,细的,厚的,薄的……

接下来的重要一环是汤,汤可以说是拉面的魂。汤的制法,早在《齐民要术》中已有记载,经过长期实践,用牛肉、肥土鸡、牛肉为主料,采用三十多种调料和中药调配熬制的老汤,经沸煮、微煮,使主料鲜味溶于汤中,中间要经过两次“清俏”,成品清澈见底,味道极其鲜美,是拉面里最入味儿的汤料,不仅鲜美,而且不膻不腥,味厚色醇,香浓鲜美, 滋阴潜阳,补阴虚,清血热……现在的汤没这么复杂,拿最有名的“兰州拉面”来说,牛肉和花椒、草果、桂子、姜皮等香料在大号铁锅内煮成“清汤”,煮熟的拉面浇上清汤,佐以牛肉丁(或片)、香菜和蒜苗,调入红亮的辣椒油即可食用。一般来说,拉面的地道不地道,内行人尝一口汤就知道了。在“拉面界”,一碗成功的拉面应是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条黄亮),做到这几点,你真的就做成了这面中之王了。其他的像龙须面、空心面、夹馅拉面等技术要求更强,一般人很难制作,这里就不赘述了。

看到了吧,就只是拉面就说了这么多,可见“面”的学问不小。

另外一个有趣的面食是陕西油泼面,也叫油泼辣子冰冰(读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关于它还有一首诗,说的是陕西八大怪:

帕帕头上戴

房子一边盖

面条像腰带

烙饼赛锅盖

辣子是道菜

泡馍大碗卖

唱戏吼起来

大姑娘不对外

这其中“面条像腰带”说的是“扯面宽得像裤带”, 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比硬币厚,薄时却如同纸张。一根面条就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陕西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煮好的面先放碗里,然后把烧沸的辣椒油舀上一大勺浇在面上,登时黄澄澄,金灿灿,面的表皮一层酥脆,软香不塞牙,既可口又耐饥。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舒坦。

陕西油泼面现在遍布中国大江南北,在郑州,估计至少也有20家分店,而且家家生意火爆,有兴趣大家可去品尝一番。

我是河南人,所以说到面食就不得不说一说烙馍——河南特色小吃。烙馍,故名思义,是烙成的,而不是蒸、煮、炸、炕成的馍。它与摊煎饼很相似,现在一般用平底锅烙,古时候用的是四周略平,中间凸起的铁望子。不过摊煎饼是用稀面糊,而烙馍是用揉好的硬面团。烙馍本是以前人们穷苦时的吃食,但现在却成了河南人过春节时的一个传统。正月初十,家家都吃烙馍,自己不烙的也要买着吃。此时烙馍是妇女大显身手的时候。巧妇手中的小木擀杖,能擀得面饼团团转,核桃大小的面团,就能烙出直径约一尺的圆如月、白如雪、薄如纸的"张子"。馍擀好以后,小擀杖随手一挑,不偏不斜就搭到了望子上,手头熟练得如同耍杂技一般。民间传说,唐代诗人李白年少时,一次逃学出游,遇见两位老奶奶在烙馍。一个墙里,一个墙外,墙里的老奶奶把馍擀好后,擀杖一挑,就扔到了墙外的望子上。李白从老奶奶惊人的烙馍功夫得到启发,刻苦攻读,勤学不辍,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诗人。

河南人吃烙馍很老练,吃饭时,拿起一张烙馍,左手一托,右手夹菜往馍上放,"噌噌"一卷便往嘴里送,吃得有滋有味的,这叫烙馍菜卷。最有趣的要属卖烙馍的吆喝声,你听:烙馍卷菜,吃着不赖,芝麻酱,豆腐丝,火腿肠;烙馍卷葱,吃着真中;烙馍卷肉,吃不够……这顺口溜用河南话喊起来抑扬顿挫,韵味儿悠长,百听不厌,听着听着你不由得嘴就馋了。

关于面和由面衍生出来的面食文化,说它一天一夜,说上一大箩筐三马车也说不完,索性止住,任由我们自己去品尝,去体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153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