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人的地域范围跟生活习性历史文化演变过程

闽南人的地域范围跟生活习性历史文化演变过程,第1张

概述

闽南人是晋汉人的一个支系,基因显示族群混入大量了畲、闽越、古闽血统,他们主要分布于福建漳州、泉州、厦门、龙岩、台湾大部分地区和温州东南部所说的语言是属闽方言的分支方言称为闽南方言(闽南话)。闽南方言的次方言也相当的复杂分为漳州话、泉州话、厦门话、龙岩话、台湾话等,其中只有说漳州话、泉州话、厦门话、龙岩话和台湾话的居民能沟通。方言语系

  闽南语发源于黄河、洛水流域,原称“河洛语”(一说对台统战需要将有音无字的hohlok改为河洛),闽南语曾是中国商朝、唐朝和北宋时期的官方语言。由于为了躲避中原的内乱战乱,中原人分别在东晋时期、唐朝和北宋末年分三次大规模南迁至福建闽南,这样也就把河洛语带到福建,河洛话也因此俗称闽南话,闽南以外的闽南语则是后来闽南人向外迁徙形成的结果。

  到了近代闽南语早已跨省跨国使用范围远远超过了福建南部一隅。在中国国内,成片的较大的通行区域,就包括传统上的福建闽南地区泉州、漳州、厦门、龙岩市部分地区、尤溪县部分地方和大田县,福建东北部的福鼎、霞浦,以及台湾两岛。另外,福建几乎全省各地,还有江西、浙江、广东、广西、四川、江苏等地均分布有大小不等的闽南方言岛。至于国外,以东南亚为主,世界各地华人社区大部分以闽南话为使用语言,如果包含被闽南化的人,例如部分客家人、马来人等,估计全世界的闽南语使用者(广义),在四千万——五千万之间。

狭义表述

  福建南部的居民:包含福建省管辖的泉州、漳州、厦门这三个地级市,以及台北代为治理的金门县)等地。 福建龙岩市与漳平市的居民:两地也主要通行闽南语,为闽南语漳州腔。大部分人口构成由唐代开辟漳州的陈元光将军所率领的府兵的后裔组成,和漳州同源同宗。 台湾闽南人:大多明朝清朝时的祖籍在闽南(泉州府、漳州府等地),在台湾日治时期前即居台湾,使用闽南语台湾话,台湾四大族群之一。一般而言,台湾闽南人也包含被闽南化的客家人与台湾古闽越族后裔原住民平埔族。 世界各地的闽南华人、华侨或是闽南语闽台片使用者:在日本、北美、南洋最多,新加坡甚至有半数以上的华人使用闽南语。

广义表述

  包括狭义闽南人和 浙南温州平、苍等地的一些居民:不少当地居民是在明清时由闽南迁入浙江,使用的语言是受吴语温州话影响的浙南闽语。也包含被闽南化的客家人等地的人与台湾古闽越族后裔原住民平埔族,被闽南化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南靖、诏安、平和、云霄等县西部。还有数量庞大的被闽南化的马来人: 峇峇娘惹(或称土生华人/侨生)是指十五世纪初期开始定居在满剌伽(马六甲)、满者伯夷国和室利佛逝国(印尼和新加坡)一带的中国明朝后裔,大部分的原籍是中国福建中南部。巴巴娘惹也包刮少数在唐宋时期定居此地的唐人,一般上巴巴娘惹都是指古代中国移民后裔。这些唐宋明后裔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地马来人或其他非华人族群的影响。男性称为峇峇(巴巴),女性称为娘惹。六十年代以前巴巴娘惹在马来西亚是土著身份(Bumiputra),巴巴娘惹今天在马来西亚宪法上的身份和十九世纪后期来的“新客”无分别。巴巴娘惹是马来独特的文化,专指中国人和马来人的后裔。据说最早是由郑和下西洋时的中国人和当地的马来女子结合产生的一个特殊的族群。巴巴娘惹文化---传统华人文化

  这些巴巴人,主要是在中国明朝或以前移民到东南亚,大部分的原籍是中国福建,小部分是广东和客家籍,很多都与马来人混血。某些巴巴文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对于华人的一些传统节日,巴巴娘惹家庭非常重视,过春节,作为子孙或年幼的一辈,得跪着磕头、敬茶及祝安。逢春节、清明、农历七月及祖先忌日,都上供祭拜祖先,供品也有讲究,要摆三牲及饭菜等,要摆放八碗或十二碗的菜肴上供。

  巴巴娘惹文化---语言

  巴巴人讲的语言称为巴巴话,并非单纯的福建话(主要时闽南话),在使用汉语语法的同时,依地区不同,当地的闽南语参杂使用马来语与泰语词汇的比例也随之不同。“峇峇”作为复词,“峇峇”泛指东南亚一带的“土生华人”(peranakan)或“侨生”,包括称为峇峇(baba)的男性和称为娘惹(nyonya)的女性。他们的最大特征是讲峇峇话,一种综合中国闽方言与马来语的混杂式语言,但在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方面却十分中国化。峇峇最初属于混血华人,由于中国移民主要来自福建中南部,所以通用闽南语是早期中国男性到东南亚落足并与当地土著女性,主要是与马来族妇女通婚后所生的后代;这里的马来族是广义马来人,包括东南亚所有讲南岛语系马来语言的民族,如马来人、爪哇人、巽他人、马都拉人、峇厘人。后来峇峇形成本身独特的社群、峇峇偏向华人社会。

  饮食习俗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们物质生活的第一需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鲜明的地方文化色彩。

  闽南人晨起的第一件事一般是泡茶饮用。厦门人称茶叶为“茶米”,与米相提并论,称饮茶为吃茶,与吃饭摆在同等地位,是以说明茶和米在人们生活中同样重要,正如王安石所说的“茶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闽南的茶俗以饮功夫茶为首,由于所费的时间,功夫多于喝茶,故称“功夫茶”,饮茶一般要有“茶配”,尤其是饮功夫茶,浓度高,有茶配可防“茶醉”,酒宴是闽南人酒俗中最主要的一种。俗话说“无酒不成宴”,逢年过节饮酒庆贺,如春节的迎春酒,端午节的雄黄酒,中秋节的的赏月酒等。

  闽南人一日三餐,以稻米为主食,早晚吃稀饭,中午吃午饭,闽南方言称稀饭为糜。它又稀又稠的和稀的两种,稠的粥称“烤头糜”,“烤”的意思即“水干也”,稀的粥称“安糜仔”。至于年节的食俗,则根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食俗,如春节,除夕的围炉吃年夜饭置办各种鸡鸭鱼肉菜肴外,习惯要一道火锅。旧时的铜火锅中间烧炭火,象征全家围炉团圆。

  服饰习俗

  随着思想,观念的进步,人们的服饰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其中,闽南服饰中独具特色的是惠安女服饰,其最大特点是“衣短露脐,引人注目”。有首打油诗形象地勾画出惠安女传统服饰的牲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此外,目前尚保留的民众有穿木屐、妇女、儿童戴手镯、脚镯等。

  建筑习俗

  建筑与百姓安居紧密相连,因此,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民间风俗。如建房前择定方向,选择黄道吉日动土及上梁祭、落成祭等礼俗,如动土前要选黄道吉日,并设案摆猪头三牲供品,焚香燃烛,燃放爆竹,拜神灵祭土地,俗称动土祭或奠基祭。仪式后,用丰富的酒菜款待建房的师傅,此外,还有木门槛上钉竹板、择地凿井觅甘泉等习俗。

  结婚习俗

  闽南的婚姻礼俗,自古以来遵循汉族传统的周礼“六礼”的基本程序进行,即纳采(即求婚)、问名(即女姓氏)、纳吉(定婚丧嫁娶)、纳征(婚成送礼物)、请期(通知婚期)、亲迎(迎娶)。其中,特别注重“迎娶”这一道习俗。新娘一般在婚后第四日回娘家省亲,称“做客”、“归字”。“做客”必须当日返回婆家,到家时又必须是天黑,俗话为“暗冥摸,生干埔”。意即这样做就会生男孩。

  寿诞礼俗

  旧时由于生活和卫生环境等因素,人们能活到50岁就被认为是长寿了。所以闽南民俗从50周岁开始逢十做寿(有些地方从60周岁才开始做寿),也有提前一年或推迟一年做寿的(即逢9或11做寿的)。一般在寿堂上悬灯张彩,正中贴一金字“寿”字或寿星图,两旁挂寿联,寿星着新衣或寿衣正坐高堂,接受儿张的拜祝。寿宴是做寿的重要内容。一般在寿庆日的中午或晚上大宴宾客,在菜肴中必有一道“猪脚线面”的菜,这是取猪脚意强壮,线面寿长的吉利。

  民间禁忌

  禁忌是民间关于社会行为、信仰活动的某种约束限制观念和做法,是一种传统的风俗。闽南人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一些关于饮食、衣着、起居、交往、语言等方面的禁忌,如忌吃饭时以筷子敲碗,因为旧时只有乞丐才敲着空碗乞讨。亦不可将筷子插在饭碗的米饭中,这与民俗中“拜脚尾饭”的丧俗有关。忌用扫帚打人,否则被打者会倒霉,因为人们把扫帚认为是有灵性之物。忌在庭院内种植香蕉树和榕树,传说因香蕉无籽,故不利生育。而榕树被视为神树(因它树龄最长),种在家庭小院是对神的不敬,也不吉利。

全国现有畲族人口63万人,在56个民族中居第19位。福建境内约有畲族34多万人,分布在宁德地区的福安、宁德、霞浦等县(市)的有15万多人。畲族人民勤劳、淳朴、正直,能歌善舞,在服饰、婚嫁、祭祀、节庆等方面保留着独特的民族传统习惯。

传说在尧帝之前有高辛帝,其手下勇士盘瓠平蛮有功,高辛帝把三公主嫁给他。盘瓠与三公主生下3男1女,皆由高辛帝赐姓:长子姓盘,次子姓蓝,三子姓雷,招的女婿姓钟。盘瓠成为畲族始祖。在一次畲族人的大迁徙中,长子盘姓一房人乘船遇风浪漂泊到海外去了,所以畲人以蓝、雷、钟三姓为多。

最有特色的畲族服饰是妇女的“凤凰装”。相传三公主从小就把女儿打扮成凤凰的模样。当女儿长大出嫁时,美丽的凤凰从广东凤凰山衔来五彩斑斓的凤凰装,从此畲族女子就根据凤凰鸟的模样来打扮。未婚女子是小凤凰的打扮,头发梳成独辫,用红头绳缠成一圈,盘在头上;衣领衣袖边的剌绣较窄,腰带向后扎,带上绣有花纹,带尾有丝絮,象征美丽的凤凰。成年结婚的女子,红头绳扎的头髻升高,象征凤冠;衣领衣边衣袖绣着很宽的彩色花边,多是大红、桃红夹着**的花纹,象征凤凰的颈、腰和翅膀;向后飘的腰带增宽,绣的花纹也增多,有的还扎上闪光的金边的珍珠般的丝絮,象征凤尾。老年妇女头髻低矮,衣服和腰带的花纹稀少。

畲民生来爱唱歌,日常生活或山间劳动,喜庆节日或求婚说情,都常以歌代言。每逢佳节,畲族人民都要欢聚山头,盘诗赛歌。每年农历的二月二、三月三、封龙日(夏至后逢辰日)、端午节、七月七、中秋节、重阳节为畲族的传统节日。福安市每年“二月二”的庙会最为热闹,青年男女围着2丈多高的“火树”,盘歌对歌,通霄达旦。宁德市每年“三月三”为一年一度的赛歌会。霞浦县则每逢“封龙日”举行大规模的畲族群众性歌会。1990年9月,宁德地区还举行闽东畲族文化节活动,来自广东、浙江、江西、安徽、福建等地17个民族的21个代表队以及中央民族歌舞团的700多名歌手和艺术家,参加了这一盛会。

婚礼也表现畲族的独特风俗。女方(畲族称“少娘”)出嫁不管是否愿意,在梳妆前都要“以歌当哭”,名为“哭嫁日”,目的是给娘家讨个吉利。其中,哭母舅最为感人,少娘见到母舅,便边歌边哭,还要跪拜,佯装不愿出嫁,亲友给她梳妆也不顺从。哭到第三天午后,母舅叫来两个人抱着她梳妆打扮后,半推半拉地把她扶出厅堂与胞弟“分酸”。胞弟手捧红漆樟木八角茶盘,盘里放着两碗带骨的肉煮成的线面。少娘站在竹制的米筛里,把甲碗里的肉面分一半到乙碗,又从乙碗里分一半到甲碗,连分三次,以示骨肉情深,日后两家常来常往。随后少娘又从另一茶盘里抓起一把米谷,边唱边撒到厅堂,祝愿娘家年年吃穿有余。接着由大哥抱少娘上轿,亲友们把一碗茶叶拌大米撒向轿顶,祝福她一路平安。

娶亲队伍中,新娘坐着朱顶彩边的花轿,新郎一身猎手打扮,还有手执红灯笼的“接姑”,肩挑礼品彩担的“赤郎”。闽北畲家也有迎亲走嫁不坐轿的,“及期,婿前导,新妇以红帕裹首,着蓝色衣,张雨伞,徒步随之,女父殿其后”。到了男家,由“八仙头”(村中三代同堂的年长者)用秤子钩去新娘的红布盖头,新娘踏着米筛步入厅堂,意为她是米筛上的人,新郎不能轻视她。这时在畲歌声中,新郎先向天地、再向祖宗神位行三跪九叩礼。新娘则手执花绢掩面,由伴娘扶着站在一边。因为传说畲族祖先盘瓠是高辛帝的驸马,成亲时按皇家仪式,公主不要下跪。

畲族婚嫁请酒,母舅未入席,任何人不得“开筷”。婚宴开始后,新郎新娘边唱歌边给母舅敬酒。接着,新娘手捧茶盘,盘内摆着10只茶盅,盅内泡着花蜜茶,压上一把银匙,从母舅席上开始,逐席献上一盘茶。客人边喝茶边唱歌,祝愿新人“添丁添喜添钱财”,然后每人在盅底压上一个小红包,作为给新娘的回赠。

完婚请客“大酒”过后,“八仙头”还要邀请“子弟官”8人,扮成“八仙”上门庆贺。这时新娘手捧茶盘,从后厅作半跪半蹲式舞姿至厅堂,先敬天地,后敬祖公神,再按辈份大小依次敬茶。茶毕,穿梭舞蹈,将茶盅一一收回。接着一手拿酒杯、汤瓢、筷子,一手拿方帕,舞至厅堂,一边有节奏地扭摆,一边做逐件洗擦动作,擦毕逐件摆到桌上,随后摇摆踏步擦坐椅,请众人入席。酒宴要进行到第二天凌晨,然后“八仙”送新人入洞房,边舞边唱送房令:“床上一合凤凰鸟,凤凰鸟仔结成双,糖拌蜜,蜜拌糖,新娘伴新郎,荣华伴富贵,富贵天地长。年头食你双喜酒,年尾添个状元郎。”至此婚礼方毕。

还有差不多一个月就是国庆节了,所以小伙伴们,你们要不要考虑一下出去玩,至于去哪里玩,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些地方,下面就是一些很不错的旅游景点,尤其适合秋天呢。

伊春

在黑龙江的东北部有一座与俄罗斯接壤的边境小城,它便是伊春,又称为林都。这里有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林,整个城市都丛丛林海所包围,似是一个天然的氧吧。

如果说秋天的小兴安岭是最美的,那么伊春的秋大概就是美不胜收了。山间的林木被秋风吹成了色彩斑斓的五花山。火红的枫树、翠绿的红松、金黄的白桦,橘黄的槭树,零零散散的乔木,林区五色,处处都是五花山。

树在石上长,石在树中藏。中国唯一一处最典型的印支期花岗岩地质遗迹就在这里。与张家界的山、九寨沟的水并称中国三绝的石林,就不能错过。

到了这里,一定还要记得去看一次林海日出。层层林海之上是茫茫的云海,从东边缓缓升起的秋阳,林木之中跳跃的晨光,与斑驳的树影,自有一番别样的风情。

这大概就是藏在小兴安岭下的诗意秋天吧。

长白山

很多人心中有一个关于长白山的梦,不如就选择秋天去圆梦吧。被称为“中国最美的森林”的长白山,在秋天,同样是一幅缤纷的油彩画。

多姿的红枫树,挺拔的白桦林,墨绿的冷杉树,一眼望去,尽是成片成片连绵的彩林;在彩林之中急速跌落的飞瀑,红叶漂浮的流水;错落有致,妙趣天成,应该就是不用修图也万般迷人的仙境了。

不来天池,敢说自己去过长白山吗不,我不能。群峰环抱中的天池,沉静清澈,是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的发源地,我过最大的火山口湖。人们常说看长白山是需要运气的,天高云淡的秋季,更容易看到云雾遮掩之下的长白山天池。

到了这里,一定别忘了去泡一次温泉。长白山的温泉有“神水”之称,含有大量的硫化氢和多种微量元素。如果是在白天辛苦的跋山涉水后,约上好友或带上亲友泡一泡温泉,想想就很美滋滋,没有什么辛苦是泡温泉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下次在泡。一定要注意泡温泉的时间呦~

这大概就是长白山秋天的梦幻仙境吧。

盘锦红海滩

在祖国的东北有一条红色海岸线,用它的颜值征服了众多的摄影师。红海滩位于辽宁省渤海湾东北部,在辽河三角洲湿地内。

红海滩实际上由碱蓬草形成的海洋般的湿地。每每到了九月入秋,先前还是翠绿的碱蓬草便将这片海滩染成耀眼如火的红,向海绵延。滩涂上的栈道,“九曲廊桥”蜿蜒前行,感觉自己像在走红地毯。

到了这里,还会看到各种野生动物,为这滩涂的美添上几分灵气。金黄的芦苇夹在火焰般的滩涂中,你可以轻易的看到伫立休息的丹顶鹤、白鹳、黑嘴鸥等等,种类繁多的珍贵野生动物,自然的美。一览无遗。

这大概就是美到窒息却又很低调的红海吧。

霞浦

南方的秋,来的悄无声息,走的步履匆匆。但霞浦是个例外。在这里,可以轻易寻觅到秋天的身影。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霞浦最精彩的景色大约是在北岐吧。虎皮样的滩涂斑纹,海水滩涂上插满了竹篙和竹排,星落密布,大大小小的渔船点缀其中,隐隐约约的人影,就是一幅简单的海上田园山水画。

别忘了去有着“闽东小武夷”之誉的杨家溪,看红的极为绚烂的枫叶,让这百叶凋零的秋,不在看起来那么萧瑟,而是热情如火。一阵风吹过,卷起落在地上的,或者快要飘零的叶,说来就来的翩翩起舞,不是传来的鸟鸣,一切都显得宁静而又悠闲。

杨家溪还有纬度最北的榕树群。其中有株“榕王”,覆盖三亩多地,虬根盘绕,枝繁叶茂,遮盖了整个天空的错觉。四季常青的密叶与一旁红的似火的枫叶相互衬映,显得越发美好。

这大概就是纯朴悠然的田园秋日风光吧。

广西阳朔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来到阳朔,立马会被这里的秀丽风景迷了眼,乱了心,你那躁动不安的灵魂在此刻,找到了归宿。

阳朔的名片是漓江。坐在竹筏上,悠悠然的荡着,徐徐吹来的凉风,远近交错若隐若现的群山,伟岸挺拔,透过浮云洒下来的光照到水面,感觉一切美的有些不真实,像是做一场随时会突然醒来的美梦。

去了漓江,就别错过“小漓江”遇龙河,不是漓江却胜似漓江,缓缓水流,一切好像都变得特别的慢。它以山青水碧竹翠桥奇村巧而闻名于世,可以说是阳朔风光最好的体现了。

到了这里,别忘了租上一辆自行车,在十里画廊来一次痛快的骑行。看群山连绵,听虫鸣阵阵,沿路会经过图腾古道、蝴蝶泉、大榕树景区,抵达月亮山,登高远眺,别是一番风味。

这大概就是令人怦然心动的古朴小城吧。

稻城亚丁

还记得那段台词吗“有一个地方叫做稻城,我要和我最心爱的人一起去到那里,看白色的雪山,看一场秋天的童话。”

九月到十月是稻城最美的季节。成片成片的高原草甸逐渐变为黄绿色,迷人的金色水草、青黄相间的白桦林,怡然游走的牧群,好比来到了一个祥和的世界。

皑皑雪山之中,寥寥枯草之间,是清莹碧蓝的牛奶海,看似突兀的存在,却让这个地方显得别样的秀丽俊雅。

如果来了这里,千万别忘了去茅十八向荔枝求婚的洛绒牛场看一看。它在三座神山环绕之下,漫山遍野的金黄牧草,近距离看到的缓缓飘动的云,还有穿流而过的贡嘎河,潺潺溪流,零零散散分布的木屋,万般醉人。

这大概就是浪漫迷人的世外桃源吧。

贵州

有人说,贵州的秋天是一个可以“劫色”的地方。

入秋之后的花溪大道,便是一条天然的黄金大道。青石板路上,满满的皆是随风飘落的梧桐树叶。选个河岸的休息椅,静静的坐着,沐浴在暖洋洋的阳光了,享受一个静谧的午后时光。

层层叠叠的梯田美景当然是不能错过的。无论是高要梯田还是加榜梯田,或者其他,都是一幅美景。交错相间的黄与绿,行云流水般的线条,高高低低,磅礴壮观。

这里有神奇的韭菜坪,分别是"大韭菜坪"和"小韭菜坪",大韭菜坪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野韭菜花带。九月到十月,是最佳的观赏时机。放眼望去,形如蒲公英的韭菜花球争相开放,秋风吹过,便是一道有一道绚丽的花浪,蔚为壮观。

如果到了贵州,自然不能错过妥乐村,一个古银杏的天堂。秋意染透了每一片树叶,在这古老的村落里肆意飘落,农家院子里,林间小路上,无论是哪,都增添了一抹温柔、一抹古韵。

这大概就是倾城倾心的多彩世界吧。

新疆喀纳斯

喀纳斯的秋天是一个经不起等待的美景。每年十月关闭到次年六月的喀纳斯机场,是需要你说走就走才不会错过的期待。选择徒步线路,一步一步丈量喀纳斯的美,因为它值得这样的付出。

层层台阶之上的观鱼台,是俯瞰整个喀纳斯湖的最佳位置。远处的云山,山脚下的喀纳斯湖,散落在草原上的牛羊马,炊烟袅袅的小木屋,喀纳斯的秋天也许会是你记忆中的一份纯真收藏。

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湖泊”的喀纳斯湖,有迷雾缭绕的神仙湾,有水面平波如镜的月亮湾,有形似蛟龙盘卧嬉水的卧龙湾,皆都藏身于金黄的白桦林中,水流或急或缓,在阳光的照耀下都闪着细碎的光芒,一帧一画,应是如此。

这大概就是绚烂纯真的童话世界吧。

额济纳旗

曾经有这么一个说法:如果恨一个人,就带他去看额济纳旗的春天,被沙尘暴肆虐的荒漠,是现实版的地狱;如果爱一个人,就带他去看额济纳旗的秋天,广袤的土地被胡杨林染成一片金黄,是现世的天堂。

到了额济纳河,就是来到了胡杨林的世界。生命力顽强的胡杨在这片沙漠之中,任性张扬,坚强的树枝上,是耀眼的金黄。深邃的蓝天下,金色的胡杨林,像是大漠戈壁里的仙境。

这里还有广袤的沙漠。漫漫黄沙,古老的历史遗迹,沉睡的神秘宝藏,沉睡的夕阳下驼队的剪影,莫名增加一些古老的韵味。

这大概就是一个荒凉与灿烂并存的矛盾世界吧。

香山

如果一提起秋天会想起什么是红叶。如果提起红叶,脑海里最先想起的便是香山。听说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的秋色。但香山红叶并非指枫叶,而是黄栌树叶。

“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猩红的枫叶、深紫红色的黄栌树叶、橙红的漆树、深红的山乌桕、淡红的盐肤木、金黄的银杏等等,浓墨重彩,大抵如此了。

在红绿**彩斑斓之中,红色是最浓重的色调,一下吸引你的视线。秋风乍起,耳畔听着哗哗哗的树叶声,眼前望见的是波浪起伏般的红叶。站在踏云亭上俯视,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宛如一片壮阔的红海。

答案如下:

1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朱迅来过罗源;

2主持人阿喆5月20日于罗源湾海洋世界,向女友浪漫求婚。

3罗源县(古属福州府罗源县)福建省福州市下辖县,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南邻连江县,西南接福州市、闽侯县,西北接古田县,北与宁德市接壤,东隔海与霞浦东冲半岛相望。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要节庆。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它们给月宫挂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绚丽的光环,使之充满浪漫色彩。唐代中秋赏月宴饮之俗已颇为盛行。从流传下来的众多描写中秋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当时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话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唐朝初年,中秋节可能已成为固定的节日。不过,当时中秋节似乎还是以赏月和玩月为主,还没有在民间广泛流行。

  中秋节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神和玉兔捣药等图案。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个成员。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在即,普天同庆,阖家团聚,其乐融融。那么,我国各少数民族又有怎样的中秋习俗呢?

  土族的“打月亮”

  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

  藏族的“寻月”习俗

  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蒙古族的追月习俗

  中秋月下,蒙古族男女老少跨上骏马,披着银色月光驰骋在草原之上。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西方,他们则朝西放马奔驰,紧紧追随月的足迹,不到月下,不止“追月”。

  鄂温克族的供月习俗

  鄂温克族同胞过中秋节以合家欢聚、供月为主要内容。节日期间还探亲访友,互相宴请。中秋夜晚,人们聚集于篝火旁,欢歌曼舞,直至深夜。

  广西侗族的“行月”习俗

  中秋夜临,各山寨的芦笙歌舞队,踏着一路月光,行至临近山寨,和那儿的寨民相聚赏月,赛歌赛舞,彻夜长欢。

  广西壮族的“祭月请神”

  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或中秋夜,人们便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个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及上天的梯子。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此外,壮族还习惯在河中的竹排房子上用米饼拜月,少女则在水面放花灯,以测一生的幸福,并演唱优美的“请月姑”民歌。

  布依族的偷老瓜煮糯米饭

  布依族人会将偷来的老瓜用红布包好,再一路放炮到缺子女的人家。这家的主人收下老瓜,必须要请送瓜人吃酒消夜,据说这样可以给这家带来子女。对于这被偷的瓜,被偷的人家也不会在意,相反,他们会认为这样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好的收成。

  德昂族的“串月”习俗

  对于云南潞西的德昂族,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便会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的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槟榔、送茶订下婚约。

  黎族的“八月会”(“调声节”)

  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每逢此时,各集镇便会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互赠月饼、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结队,川流不息。入夜就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饮米酒,开展对歌演唱,未婚青年则选此良机挑寻未来的伴侣。

  朝鲜族的中秋习俗

  朝鲜族在中秋这天宰牛杀鸡,烹煮佳肴,用新谷制作打糕和松饼等节日食品。松饼是把米面蒸熟后打成粘团,再擀成小片,或把米面和好擀成片;用小豆、豌豆、芝麻、苏子、栗子、糖等做馅,包成弯月形菱角状,入锅蒸熟即可食用。大小如花生,味道似汤圆,别有风味。入夜时分,朝鲜族人用木杆和松枝搭起“望月架”,先请老人上架探月,然后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箫,一起合跳“农家乐舞”。

  傣族的拜月习俗

  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三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曾率领傣族人民击败了强敌,深受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去,变成月亮,升到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光辉,给黑暗中的傣族人民以光明。

  每逢中秋,小伙子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则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他们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点燃冷香,全家老少开始“拜月”。之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阖家围坐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阿昌族的特俗习俗

  云南省梁河县一带的阿昌族,每逢中秋都忘不了给狗饱食一顿。

  相传从前稻谷皆自生自长,而且高大如芭蕉树,人们因此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并把吃不完的稻谷都糟蹋掉了。一天,观音娘娘见人们如此不珍惜粮食,一气之下刮起一阵狂风,卷走了所有的谷子。不久,人们一个个饿地嗷嗷直叫,观音听到狗叫,想到作孽的是人不是狗,于是就朝狗叫的地方撒下一把把谷子,人们把狗撵开去抢谷种吃。一位老人劝阻了大家,并把捡到的几粒谷种播撒在河边的田里,从此代代相传,人们不仅学会了种谷子,还懂得了生活要靠辛勤劳动的道理。为了不忘过去的教训,也为了报答狗讨来谷种的恩德,八月十五这天早上,家家户户都要用新收获的大米煮饭喂狗,而后走亲访友,欢聚娱乐。

  高山族的托球舞习俗

  相传古代,大清溪边有对青年夫妇,男的叫大尖哥,女的叫水花姐,靠捕鱼度日。一天,太阳和月亮突然都不见了,天昏地暗,禾苗枯萎,花果不长,虫鸟哭泣。大尖和水花决定要把太阳和月亮找回来。他俩在白发老婆婆指点下,用金斧砍死了深潭中吞食太阳的公龙,又用金剪刀杀死了吞食月亮的母龙。然后他们拿来大棕榈树枝,把太阳和月亮托上天空。为了征服恶龙,他们永远守在潭边,变成了大尖和水花两座大山。这个大潭,人们就称它为“日月潭”。

  所以,每逢中秋,高山族同胞想念大尖和水花夫妇的献身精神,都要到日月潭边来模仿他们夫妇托太阳、月亮的彩球,不让彩球落地,以求一年的日月昌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苗族的跳月习俗

  据苗族的古老传说,月亮是个忠诚憨厚、勤劳勇敢的青年。有位年轻美丽的水清姑娘,在拒绝了来自九十九州九十九个向她求婚的小伙子后,深深地爱上了月亮。此后她又经历了太阳制造的种种磨难,最终与月亮幸福地走到一起。

  故此,苗族父老为表对他们幸福爱情的怀念,世世代代都要在中秋之夜,沐浴月光,载歌载舞,并称之为“跳月”。青年男女在“跳月”中,相互寻找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表示要象水清和月亮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白头之好。

  另外,云南的阿细族也有在中秋夜跳月的习俗。

  客家中秋习俗

  客家人称中秋为“八月节”或“八月半”。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

  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赏月其实是大人们的事,小孩子一般不会端端正正坐在那看,都是在皎洁的月光下追逐嬉戏,这时正是他们的天堂。对于吃东西,是有些讲究的,往往先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这是华夏祭祀文化的传统,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会把祭品分吃掉,这样整个祭祀礼仪结束。我们分吃的过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了传统的祭祀文化。梅县客家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会更“乖”,更有福气,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饼这个传统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中秋食品外,柚子也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品种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中秋吃柚子也是有一定含义的,像剖柚子叫“杀柚”,带有驱邪的意思;也有说剥柚子皮是“剥鬼皮”,寄寓了驱邪消灾的愿望。

  湖南侗乡的“偷月亮菜”

  相传古时候,中秋月夜,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把甘露洒遍人间。这甘露是无私的,人们此时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家给这种风俗,取名为“偷月亮菜”。

  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着花伞,选取自己心爱后生的园圃,去采摘瓜菜,而不会被人看成是“偷盗”。她们还要有意地高声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来,她们这是借助月宫仙女传递红线呢。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这表示她们能有幸福的爱情。因此,成双生长的豆角便成了她们采摘的对象。嫂子们这夜也同样到别家园圃里去“偷月亮菜”,不过,她们希望能采到一个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鲜青翠的毛豆,因为,这象征着小孩的肥壮,毛头的健康(毛豆的谐音,指小孩)。而小伙子们也有“偷月亮菜”的习俗,因为他们也希望月宫仙女赐给他们幸福。不过,他们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带回家去。

宁德市汉语方言分布情况比较复杂。根据方言内部的异同,宁德方言属闽海方言群中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方言区。古田、屏南两县属于闽东南次方言南区;蕉城区和霞浦、周宁、柘荣、寿宁、福鼎、福安等7县(市),属于闽东北次方言区。闽东方言福州话在南片区可自由交际,北片区各市(县、区)人也能基本听懂福州话。霞浦话在北片区的周宁、寿宁、柘荣等县可自由交际,蕉城、霞浦、福鼎人也能基本听懂霞浦话。闽东方言北片区各县(市)没有像福州话韵母那样的变韵现象。福安话语音浊重,语调偏硬;福鼎话轻清、绵软。

同时,境内有一些地方形成区外方言岛。蕉城区飞鸾镇的碗窑和礁头村(共3000多人)讲闽南话;霞浦县的三沙镇和水门、牙城两个乡镇的部分村庄,以及下浒、柏洋、长春等乡镇的少数村庄(共约7万多人)讲闽南话;福鼎市的沙埕、前岐、店下、白琳、点头、贯岭、俞山、叠石等乡镇的部分村庄(共13万多人)讲闽南话;还有柘荣县的乍洋乡和东源乡的少数村庄(约500多人)也讲闽南话。全地区约有21万多人讲闽南话。闽南话是宁德境内第三大方言。还有少数地区形成汀州话(客家话)方言岛和莆仙话方言岛。古田县风都镇的后溪、珠洋两个村(约5000人)讲客家话,霞浦县柏洋乡利埕村福鼎楼自然村300多人)讲客家话,柘荣县城郊倒龙山村( 100多人)讲客家话。此外,福安市社口镇首笕村、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和点头镇观洋村以及寿宁县西南部边境个别自然村讲客家话。霞浦县溪南镇岱屿村(100多人)讲莆仙话;福安市下白石部分村庄(400多人)讲莆仙话;福鼎市沙坦镇澳腰等村庄(数百人)讲莆仙话。

闽东方言南片的福州话在境内少数地方形成方言岛。福鼎市秦屿镇(3 5万多人)全讲福州话;霞浦县的海岛乡和柏洋乡的北岐村、长春镇的计米村(共1 4万多人)讲福州话。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一些县的边界村庄讲邻县方言。屏南县西北部岭下乡的富竹、上楼、东峰、上梨洋、葛畲等村因与闽北的建瓯市毗邻而讲属于闽北方言系统的建瓯话,周宁县的西北部与政和县接壤的泗桥乡的赤岩、洋尾、洋尾弄、吴厝坑、吴厝坪和纯池镇的前溪等村庄讲属于闽北方言系统的政和话;霞浦县的东冲半岛与罗源县的鉴江镇隔海相望,该县北壁乡的东冲、上岐、下岐几个村讲罗源话。 境内传统男女婚嫁通常由“议婚”、“嫁娶”、“闹洞房”、“下厨房”和“回门”几个环节组成,有中国古代婚姻六礼遗留的痕迹。而“嫁娶不亲迎”是闽东婚嫁礼俗中的一个突出特点。

男女到了结婚年龄,经过家长物色,或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由男方父母托媒人向女方求婚,倘女方父母表示同意,“合婚”认为男妇生庚无“冲”、“克”后,男、女双方家长就聘金、聘礼妆奁、婚期等进行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由男家择吉日送礼到女家,婚事就算定下来,俗称“小定”。“小定”后男家再次选择吉日,送乾坤贴、聘金、聘礼、布料至女家;女家回送以糕果、新郎布料,为大聘,俗称“大定”。送过聘礼后,男家将选定的结婚日期写在红纸上通知女家,俗称“送日子”。迎娶,这一天晚上,新郎、新娘各自设祭拜祖宗。新娘还得向其亲属长辈行拜别礼。

迎娶之日,女家设午宴请亲友,俗称请“出门昼酒”。男家摆酒席遍请亲友,俗称请“新妇酒”。午宴后,接亲队伍前往女家(新郎不必亲白前往)。花轿到达女家,新娘凤冠霞帔,盛装而待,上轿前必须伤心哭嫁,以避凶煞,并与兄弟举行“分家契”仪式,最后由全福的长辈搀扶上轿。并由小舅小姨伴送新娘前行,俗称“送媳妇”(蕉城区风俗,送亲的小姨特别多,少则4人多则12人)。花轿大抵天黑到达男家,再由男家全福长辈出来,揭去轿门上的“轿前符咒”,点火焚化,然后开启轿门,“正中姑”(全福小女孩担任)请新娘下轿,再由“伴娘妈”(通晓当地婚姻礼仪的老妇)搀扶到大厅,等待举行拜堂成亲大礼。当花轿到男家大门口时,新郎及其父母兄嫂都必须上楼回避,以示身份尊上,将来镇得住新娘。经“子弟官”手提“风雨灯”(全福小男孩担任)来回上楼三次相请,新郎身着长袍头戴礼帽下楼与新娘一道拜堂,三拜九叩礼毕,新娘由全福长辈持喜烛、捧“斗灯”(内置大米、红蛋、镜子、剪刀、尺子、筷子、戥秤、点燃灼油灯并围上红纸的红漆圆形木斗--即俗称“斗灯”)缓步引入新房,新娘进入新房后端坐床沿,让人观睹,俗称“瞧新妇”。拜堂后,大厅上再次摆起酒宴请亲友,俗称“请接亲酒”。一般午宴的“新妇酒”宴请女宾,晚宴的“接亲酒”宴请男宾。

“接亲酒”后,另备一桌精美丰盛的筵席,俗称“佳期酒”,赴席者多为预先选好的父母双全的全福青年,喝“佳期酒”和“闹洞房”往往间杂进行,通常“闹洞房”要闹三次以上,直至拂晓(也有是夜送房的)。

迎娶次日,天一亮新娘便在“伴娘妈”的引领下进厨房行“下厨礼”,当天新娘还得参拜亲属长辈,行“见客礼”。当夜,“伴娘妈”备办糖茶、点心两份送入新房请新郎、新娘一道吃用,俗称“送房”。

迎娶第三天,新郎须陪伴新娘同往岳父家,即新娘“回门”,新郎做女婿”。女家要摆“女婿酒”宴请女婿,于当日返回男家,至此整个婚姻礼仪才告结束。 春节,俗称大年,是民间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境内各地春节团拜日子也有差异。初一是福安贺年日,家家必备冰糖茶、米饼、糖饴、水果,热情待客。正月初二,是福鼎、柘荣和古田拜年日。福安初二是“白年日”(祭奠死者的日子),忌来客串门。霞浦则有吃新年饭祭奠死者的习俗,故忌讳初一、初三、初四有客登门。

民间春节庆祝活动到正月十五日元宵之夜达到高潮。街市上张灯结彩,有“迎铁机”、“驮故事”(由若干儿童扮演神话戏剧人物,分别坐在人肩上)、“踩高跷”等,鱼龙灯舞,管弦乐奏,锣鼓鞭炮铳声震天动地,狂欢直至深夜。乡村人家则在家门口点篝火,尽情娱乐,并于篝火中留取火种,俗称“燃炬”。正月十八日夜,城内各境龙灯沿街荡舞,号称“龙洗街”。民国间渐废,仅存民间小规模神事娱乐活动。元宵之夜,有举办折枝诗唱,燃放焰火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元宵之夜常由单位举办灯谜诗唱、游园等文娱活动。直至过了元宵节,心理上的“做年”才告结束。

1、祭灶

在北方称为小年的“祭灶”节,在我们宁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日子,“年”的大幕就从这一天拉开了。在宁德,大部分民众是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灶神”,也有人选择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灶。是日,家家户户都要在灶君神位摆香点烛,灶上摆设茶、酒与果品,祭“灶公”“灶婆”。

2、扫尘

祭灶之后至除夕,这一周中要举行“扫尘”(含“扫陈”之意),即把一切不吉利、不清洁的陈腐之物扫地出门。这段时间里,主妇们都在忙着大扫除,把房子里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3、馈岁

即辞岁,俗称“分年”,福鼎称“送年”。亲友皆以物品相馈。一般从腊月二十日后开始至除夕止。

4、除夕

很多年轻人认为,除夕的习俗仅是吃年夜饭和分发压岁钱,其实在宁德的传统习俗里,除夕这一天,讲究的东西可多了。

祭祖。从除夕前二天开始至除夕下午,各家陆续备办一桌丰盛的酒席恭恭敬敬地排在大厅,供请祖宗。点烛上香,由家长亲自把酒。

照岁。除夕夜家家张灯,谓之“照年”。福鼎则“鸣金伐鼓,放纸爆”,谓之“辞年”。

年饭。在宁德习俗里,年夜饭叫“年饭”,菜肴取吉利名称,例如“福”(豆腐)、“禄”(肉)等。酒用红酒,象征做事桩桩开门红。过年有吃年糕,取“步步登高(糕)”之意。

做年茶。在吃年夜饭前,按长次入席,由辈分最小的媳妇泡冰糖茶水依次敬奉,还要多出一盏,称“添丁茶”。寿宁先喝桔皮糖水,再吃瓜果,谓之“尝甜”。霞浦、宁德先吃糍汤一碗,叫“行时”,取“时运亨通”之意。

隔年饭。宁德俗语中有“岁除炊半熟米饭,备新正日食”的说法,谓之“隔年陈”。有的地方还在饭上放两粒福桔,在春节食用,取“有食有余”之意。

压岁钱。长辈在除夕或春节时给未成年后辈赐钱,称“压胜钱”,取“压胜除邪”之意。

迎年。即在新春零点时刻,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焰火,宫庙则擂鼓、鸣钟,以“接年”。

守岁。除夕夜家人团聚于炉前,通宵不寐,叙旧话新。

5、出行

正月里第一次出门叫“出行”,这个“出行”可不能随意走,要取吉利方向。比如当年“利北”就要往北方向行走,如果“利南”,则向南方位行走。乡间出行则带上锄头到田间走走。

6、做白年

除了霞浦县是初三做白年,多数县市以正月初二、初五为白年日。做白年有请吃早宴的习俗,吃完即走不称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168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