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武则天最后的结果是什么,第1张

武则天年谱

  1岁,武德七年(624年),生于长安。父,武土彟,年48岁,任工部尚书,判六曹尚书事。母,杨氏,年46岁。异母兄元庆、元爽稍长,姐一人尚幼。

  2岁,武德八年(625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其兄建成、弟元吉。初七,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八月初八,高祖李渊传位于太子李世民。九日,太子李世民即位,为太宗。封武士彟为豫州都督。

  5岁,贞观二年(628年)六月十五日,李治(唐高宗)诞生。本年,袁天罡为武相面,在当地留下了朝天关、望云埔等传说。

  12岁,贞观九年(635年)五月初六日,高祖死于长安大安宫垂拱殿。武士彟在痛悼高祖中患病身亡,享年59岁。十月二十七日,葬高祖于陕西三原献陵,庙号高祖,与太穆皇后合葬。之后,与母亲杨氏回文水葬父。

  14岁,贞观十一年(637年),太宗李世民听说武士彟之女美丽聪明有才华,召入宫中,立为才人,赐号“武媚娘”。

  16岁,贞观十三年(639年),全国有州府358,县1551。高丽、新罗、西突厥、吐火罗、康国、安国、波斯、疏勒、于阗、焉耆、高昌、林邑、昆明等酋长相继遣使朝贡。

  20岁,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初七,太宗立李治为太子。

  23岁,贞观二十年(646年)三月初九,太宗病重,下诏军国机务并委太子李治处理。此后,太子隔日听政,朝罢,入侍药膳,武与太子开始接触,两人同在太宗身边侍疾。

  25岁,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太宗作《帝范》12篇,赐太子李治。

  26岁,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宗下诏长孙无忌、褚遂良辅佐太子李治。太宗驾崩。二十八日,武在感业寺出家为尼。六月初一,太子李治即位,为高宗,时年22岁。八月二十八日,葬太宗于昭陵,与长孙皇后合葬。

  27岁,永徽元年(650年)正月初六,高宗立妃王氏为皇后。五月二十六日,太宗忌日,高宗到感业寺行香,见到武。武氏哭泣,高宗伤感落泪。王皇后暗示武氏留长发,并劝皇上接其回宫。

  28岁,永徽二年(651年)八月,武入宫,为一般宫女,在王皇后身边。

  29岁,永徽三年(652年)七月初二,立李忠(即陈王忠)为太子。十二日,户部奏:全国有户380万。本年冬,武生长子李弘。

  31岁,永徽五年(654年)三月,封武为昭仪。三月十四日,唐高宗应武之请求,加赠武德功臣屈突通、武士彟等13人官。六月,王皇后的舅父看出皇后宠衰的现实,自请罢官,改封为吏部尚书。十二月十七日,高宗离京师谒昭陵,武从行,生次子李贤于途中。

  32岁,永徽六年(655年)三月,武著《内训》一篇。六月,王皇后与其母柳氏为“厌胜”事发,高宗大怒,令柳氏不得入宫,后舅罢知政事。此时,在皇后废立问题上朝臣分为两派:长孙无忌、褚遂良、朝瑗、来济、等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许敬宗、李义府、崔义玄、袁公瑜等拥护立武则天为后。十月十三日,王皇后、萧淑妃废为庶人。十九日,高宗下诏立武昭仪为皇后。十一月初一,举行隆重的册立皇后仪式,文武百官及蕃夷酋长朝皇后于肃仪门。初七,追赠武后父武士彟为司空。本月,武后处死王皇后、萧淑妃。

  33岁,显庆元年(656)正月初六,降太子李忠为梁王、梁州刺史,立武后子李弘为太子。二月十七日,追赠武后父武士彟为司徒,赐爵周国公。三月十七日,武后祀先蚕于北郊。四月十四日,高宗与武后在安福门楼观玄奘迎御制慈恩寺碑文。自魏晋以来,佛事活动从无如此之盛大。九月十二日,武后制《外戚诫》献于朝。十一月初五,武后生第三子李显于长安。

  34岁,显庆二年(657年)二月十二日,封李显为周王。

  36岁,显庆四年(659年)六月二十二日,高宗下诏改《氏族志》为《姓氏录》,以皇族与后族为第一等,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刊入士流。七月,杀长孙无忌及柳(特殊字)。九月,高宗下诏以石、米、史、大安、小安、曹、拔汗那、悒怛、疏勒、朱驹半等国置州县府127个,全国疆域进一步扩大。

  37岁,显庆五年(660年)正月,高宗与武后及太子在东都洛阳过春节。二十三日,离洛阳到并州。二月初十、至并州。十五日,会见随从官员、诸亲及并州官属父老等。三月初五,武后宴请亲戚故旧邻里于朝堂,宴妇人于内殿。初八,高宗讲武于并州城西,引群臣阅兵。四月初八,高宗、武后一行离并回东都。十月九日,改封武后母代国夫人杨氏为荣国夫人,品第一。本月,高宗初患风眩病,委武后处理部分政务,从此,武后参与朝政,处事都符合高宗旨意。

  2 武则天年谱

  38岁,龙朔元年(661年)正月,武后请禁止天下妇女为俳优之戏(古代指演滑稽戏的艺人),高宗采纳并下诏。四月,高宗欲亲率大军进攻高丽,武后抗表进谏以为不可,被采纳。

  39岁,龙朔二年(662年)六月初一,武后生第四子李旦于蓬莱宫含凉殿,于殿内作佛事,供玉像。七月初一,以皇子李旦满月,大赦天下,赐宴三日。

  41岁,麟德元年(664年)十二月,西台侍郎上官仪谋废皇后失败下狱。十三日,杀上官仪等,赐废太子忠死。此后,高宗视朝,武后垂帘于后,中外称之为“二圣”。约于本年,武后生太平公主。

  42岁,麟德二年(665年)十月二十八日,高宗、武后与太子去泰山封禅,从驾文武仪仗数百里不绝,东自高丽,西尽波斯,各国朝会者随从。本年,又获丰收。

  43岁,乾封元年(666年)正月初一,高宗祀昊天上帝于泰山之南。初二,封于泰山之上。初三,禅于社首山,武后为亚献。初五,礼毕,高宗御朝觐坛受朝贺,赦天下,改元乾封。六日,宴群臣。十九日,离泰山。二十四日,至曲阜,赠孔子为太师。二月二十二日,还至毫州,高宗等祭老君庙,尊之为太上玄元皇帝。三月十一日,高宗、武后回东都洛阳。令刻《登封记号文》,立于泰山。

  44岁,乾封二年(667年)九月初三,高宗久病不愈,令太子弘监国,改封殷王李旦为相王。

  45岁,总章元年(668年)闰二月,高宗欲建明堂。二十五日,分长安、万年二县置乾封、明堂二县,以明志。九月十二日,李绩攻克平壤,擒高丽王高藏及其大臣男健等,完全征服高丽。

  46岁,总章二年(669年)正月,封诸王嫡子皆为郡王。十二月初三,李绩病死。

  47岁,咸亨元年(670年)正月初七,刘仁轨因年老辞官。三月十九日,许敬宗退休养老。八月初二,武后母杨氏病死于九成宫,享年92岁。

  48岁,咸亨二年(671年)正月初七,高宗与武后离京师长安到东都,留太子李弘监国,令戴至德、李敬玄等辅政。

  49岁,咸亨三年(672年)正月,以梁积寿为帅,发兵讨叛“蛮”。昆明蛮14姓3万户归顺,设殷、敦、总三州。

  50岁,咸亨四年(673年)八月,高宗患疟疾,病重,令太子李弘于延福殿受诸司奏事。十一月,高宗监制乐章,有《上元》、《二仪》、《三才》、《四时》、《五行》、《六律》、《七政》、《八风》、《九官》、《十洲》、《得一》、《庆云》等曲。

  51岁,上元元年(674年)八月十五日,高宗追尊其祖先,以高祖为神尧皇帝,太宗为文武圣皇帝,高宗自称天皇,武后称天后,改元上元,大赦天下。九月初七,高宗下诏复长孙无忌官爵,陪葬昭陵,其曾孙长孙翼袭爵赵公。十月二十七日,武后上意见十二条,高宗赞同,令施行。

  52岁,上元二年(675年)三月十三日,武后祀先蚕于邙山之南。本月,高宗风眩病加重,不能听政,政事皆由武后处理。高宗欲逊位于武后,宰相郝处俊谏止。武后引文学之士于宫中著书,参决表奏,被人们称为“北门学士”。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李弘病死。五月初五,追谥太子李弘为孝敬皇帝。六月初五,立雍王李贤为太子,大赦天下。八月十九日,葬太子李弘于河偃师恭陵,高宗亲撰《孝敬皇帝睿德纪》。

  53岁,仪风元年(676年)二月初七,武后劝高宗封禅中岳嵩山。十五日,高宗下诏今冬有事于嵩山。闰三月,吐善攻鄯、廓、河、芳四州,高宗下诏停封禅,遣相王李旦等率军抵御吐蕃。

  55岁,仪风三年(678年)正月初四,百官及四夷酋长朝武后于光顺门。

  56岁,调露元年(679年)五月初七,高宗令太子李贤监国。

  57岁,永隆元年(6肋年)正月十九日,武后登洛阳城门楼,宴请诸王诸司三品以上及诸州都督刺史,太常奏新编《六合还淳》舞。八月二十二日,废太子李贤为庶人。二十三日,立英王李显为太子,改元永隆,大赦天下。

  58岁,开耀元年(681年)正月初十,以太子初立,宴请百官及命妇于大明官。二十九日,高宗下诏免雍、岐、华、同四州两年地税。河南、河北遭水灾处免税一年。二月,武后表请赦杞王上金、鄱阳王素节之罪,乃以上金为沔州刺史,素节为岳州刺史,仍不许朝集。七月二十二日,太平公主下嫁薛绍。闰七月二十四日,高宗病,令太子李显监国。十一月初八,令废太子贤迁巴州。

  3 武则天年谱

  59岁,永淳元年(682年)二月十九日,皇孙重照满月,改元永淳,大赦天下。三月二十五日,立皇孙重照为皇太孙。

  60岁,弘道元年(683年)正月初五,武后随高宗至少林寺,见其母旧营之所未偿完功,倍感凄凉,作诗并序,令武三思资金绢等物续成功德。七月,高宗下诏今年十一月有事于嵩山,不久因高宗病重改为来年正月。十一月初三,高宗病情加重,下诏罢来年封嵩山。十二月初四,改元弘道,大赦天下,高宗欲登则天门楼宣诏,气逆不能上马,乃召百姓入殿前宣诏。当夜,高宗崩于洛阳宫贞观殿,终年56岁。遗诏皇太子柩前即位,裴炎等辅政,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武后进止。十一日,太子李显即位,为中宗。尊武后为皇太后。

  61岁,光宅元年(684年)正月初一,改元嗣圣,大赦天下,中宗立韦氏为皇后。武太后撰写《高宗天皇大帝溢议》及《述圣记》。二月六日,武太后与裴炎等废中宗为庐陵王,幽于别所。七日,立相王李旦为皇帝,为睿宗,改元文明,政事由武太后处理。八日,废皇太孙重照为庶人,流韦玄贞于钦州。九日,令丘神绩往巴州监视废太子李贤,以备外虞。以韦待价为山陵修作使,率兵民营造乾陵。三月初五,废太子李贤在巴州自杀。四月二十二日,迁庐陵王李显于房州,二十六日迁均州。五月十五日,高宗灵柩运往长安,武太后作《高宗天皇大帝哀册文》,留镇洛阳。八月十一日,葬高宗于乾陵,庙号高宗,刻述圣记碑立于陵前。九月初六,武太后改元光宅,改东都为神都。二十一日,武太后追王其祖:五代祖克己为鲁靖公,高祖居常为太尉、北平恭肃王,曾祖俭为太尉、金城义康王,祖华为太原安成王,父士彟为魏忠孝王。立五代祠堂于文水。二十九日,徐敬业以匡复为名在扬州起兵。十月初六,武太后令李孝逸等率兵30万讨伐徐敬业。十八日,斩裴炎于都亭。十一月初四,武太后令左鹰扬卫大将军黑齿常之为江南道行军大总管讨伐徐敬业。十八日,徐敬业败逃,部将王那相杀徐敬业后投降。李孝逸令追捕余党,平定扬州。

  62岁,垂拱元年(685年)正月初一,因平息徐敬业反叛,改元垂拱,大赦天下。二月初七,武太后下诏:“朝堂所置肺石及登闻鼓不预防守。有上朝堂诉冤者,御史受状以闻。”三月二十一日,再迁庐陵王李显于房州。四月,下《求贤制》,制令自举。十一月,武太后作《方广大庄严经序》,撰《臣规》两卷,普赐臣僚,以教为臣之道。

  63岁,垂拱二年(686年)正月,武太后欲复政于睿宗李旦,李旦固让,请武太后继续理政。武太后开始起用酷吏。三月初八,武太后令铸铜匦,这是一个功能齐全的意见箱。十二月,免并州百姓庸、调二税,终其身。

  64岁,垂拱三年(687年)正月初二,武太后封皇孙成美为恒王,隆基为楚王,隆业为赵王。

  65岁,垂拱四年(688年)正月初五,武太后在神都洛阳立高祖、太宗、高宗三庙,令四时享祀如京师太庙之仪。十一日,令毁乾元殿,就地建造明堂,由薛怀义督办。四月,武承嗣造瑞石,让唐同泰献上,其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武太后命名为“宝图”。五月十八日,武太后加尊号称“圣母神皇”。七月初一,武太后更名“宝图”为“天授圣图”,改洛水为永昌洛水,“宝图”所出为“圣图泉”,设永昌县于泉侧。封洛水神为“显圣侯”,嵩山为“神岳天中王”。又以先于汜水得瑞石,改汜水为广武。八月十七日,琅邪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太后。武太后令丘神绩讨伐,未至,李冲已为地方军所败。二十三日李冲被其旧部杀掉。二十五日,越王李贞起兵于豫州,攻陷上蔡。九月初一,武太后令左豹韬卫大将军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讨伐李贞,削李贞属籍,改姓虺氏。十一日,兵临城下,李贞自杀,平豫州。十三日,杀韩王、鲁王等参与叛乱者。十二月二十七日,明堂建成,号“万象神宫”,富丽堂皇,准许民众入内参观。武太后又令于明堂之北起天堂,以贮夹像。颁《亲享明堂制》。

  66岁,载初元年(689年)正月初一,武太后服皇帝衮冕,大飨万象神官,登则天门,改元永昌,大赦天下。初三,在明堂接受朝贺。初四,布政于明堂,颁九条以训百官。初五,在明堂飨群臣,吐蕃等遣使来贺。二月十四日,武太后尊其父魏忠孝王为周忠孝太皇,其母为周忠孝太后,文水陵为章德陵,咸阳陵为明义陵。置祟先府官。十五日,武太后再追王其祖:鲁靖公(克己)为太原靖王,北平王(居常)为赵肃恭王,金城王(俭)为魏义康王,太原王(华)为周安成王。十一月初一,武太后大享万象神官,改元载初,并始用周正(周历),即以十一月为正月,十二月为腊月,正月为一月。

  67岁,天授元年(690年)正月初二,武太后布政于明堂。八日,下诏推行新造的字,其中新造字“瞾”为己名。改诏书为制书。二月十四日,武太后策试贡生于洛城殿,数日方休。贡生殿试自此开始。四月十一日,范履冰下狱死。告密之风起。七月,置制狱于丽景门,专理谋反案以扫除政敌。九月,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6万余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氏。睿宗皇帝也上表自请赐姓武氏。九日,武太后隆重登基称帝,大赦天下,降睿宗皇帝为皇嗣,赐姓武氏,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十二日,群臣上尊号曰“圣神皇帝”。十月十四日,改文水县为武兴县,县令品秩同赤县(京师长安),百姓世代免除赋税。

  68岁,天授二年(691年)一月二十三日,杀丘神绩。二十八日,杀史务滋。二月,开始惩治酷吏,杀周兴、索元礼。九月二十五日,傅游艺下狱死。凤阁舍人张嘉福让王庆之率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太子,女皇不许。王庆之多次请立,女皇怒,令赐杖。风阉侍郎李昭德杖杀王庆之,并劝女皇立亲子为皇太子。

  69岁,长寿元年(692年)一月初一,女皇召见存抚使所推荐的人。全部试用,高者试凤阁舍人、给事中,次者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试官自此开始。二月初三,吐蕃、党项部落万余人归顺,分设10州。三月,五天竺国遣使朝贡。八月,女皇令严善思按问旧狱,平反冤案850余人,罗织之风开始平息。十月,狄仁杰请放弃安西四镇,女皇不纳。二十五日,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收复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置安西都护府于龟滋,发兵戍守。

  70岁,长寿二年(693年)一月二十四日,前尚方监裴匪躬、内常侍范云仙私自拜见皇嗣李旦被腰斩于市。又有人告李旦欲谋反。女皇命来俊臣审问其随从人员,太常工人安金藏自剖其胸以证明李旦不反。女皇亲临探视,叹曰:“吾有子不能自明,使汝至此。”即令停止审查此事。这是女皇第一次在人前承认错误。九月初九,武承嗣等5000人上表请加尊号曰“金轮圣神皇帝”。女皇在万象神宫举行庆典接受尊号。

  71岁,延载元年(694年)一月初十,女皇令娄师德为河源、积石、怀远等军营田大使,令搞好边境营田。二月,王孝杰击败吐蕃、突厥各3万余人。韩思忠击败泥熟俟斤等万余人。十六日,女皇命薛怀义为伐逆道行军大总管,率18位将军讨伐默啜。八月十七日,蕃胡慕义,捐钱百万亿,请立天枢,以颂女皇功业。女皇令于端门外铸天枢。

  72岁,天册万岁元年(695年)正月初一,女皇加号“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改元证圣,大赦天下。十六日夜,明堂起火,照城中如昼。二月初四,杀薛怀义。十六日,女皇去“慈氏越古”之号。四月初一,天枢铸成。天枢由工匠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长名,女皇亲自书写枢名:“大周万国颂德夭枢”,群臣赋诗称赞。七月,吐蕃犯临洮,女皇令肃边道大总管王孝杰讨伐。九月初九,女皇合祭天地于南郊,加号为“天册金轮大圣皇帝”,赐宴九日,改元天册万岁,大赦天下。

  73岁,万岁通天元年(696年)腊月初一,女皇前往嵩山封禅。十一日,封嵩山为“神岳”,改元万岁登封,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成县为告成县。免天下百姓当年租税。三月十六日,新明堂建成,规模小于旧者,名曰通天宫。四月初一,女皇行亲享之礼,改元万岁通天,大赦天下。五月,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举兵反叛,攻陷营州。女皇令曹仁师、张玄遇、李多祚、麻仁节等28将讨伐。七月,女皇令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防备契丹。契丹李尽忠自称可汗,以孙万荣为先锋,兵至数万。九月二十一日,默啜率部讨伐契丹,女皇封其为迁善可汗。十月,默啜破松漠,虏李尽忠妻子。女皇加封默啜为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不久,李尽忠死,孙万荣代领其众,军复振,攻陷冀州,河北震动。

  74岁,神功元年(697年)四月初三,九州鼎铸成。五月,女皇令娄师德率兵20万讨伐孙万荣。六月初三,女皇下《暴来俊臣罪状制》,杀来俊臣。三十日,孙万荣败死,余部降于突厥。

  75岁,圣历元年(698年)正月初一,女皇祭通天宫,改元圣历。本月,女皇下《条流佛道二教制》,禁止佛、道徒相互毁谤。三月初九,女皇托病,令徐彦伯召回庐陵王李显。二十八日,庐陵王至神都洛阳。八月十一日,武承嗣因求作太子不得忧愤而死。十三日,女皇令武重规、张仁禀、李多祚等率兵30万讨突厥。九月十五日,李旦固请让位于李显,女皇批准,立李显为太子。十七日,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以讨突厥。二十一日,以狄仁杰为河北道副元帅,知元帅事,女皇亲自送行。

  76岁,圣历二年(699年)腊月二十五日,女皇赐太子姓武氏。大赦天下。二月,女皇登嵩山,过缑山,谒升仙太子庙,亲书升仙太子碑文,立碑于缑山升仙太子庙。四月,吐蕃赞婆等来降。十八日,女皇为防止身后太子与武姓不相容,令太子、相王、太平公主与武攸暨等作誓文,告天地于通天宫,铭之铁卷,藏入史馆。七月,吐谷浑1400帐归顺。本年,改昊陵为攀龙台,顺陵为望凤台。

  77岁,久视元年(700年)正月,以西突厥竭忠事主可汗斛瑟罗为平西大总管,镇守碎叶。三月初六,女皇令东至高丽国,南至真腊国、西至波斯、吐蕃及坚昆都督府,北至契丹、突厥,并为入蕃,以外为绝域。四月二十九日,女皇在三阳宫避暑,作成《宴石淙诗及序》。五月初五,女皇服长生药病愈,改元久视,大赦天下,去“天册金轮大圣”之号。六月,令契丹降将李楷固击契丹余党,全部平定。七月,吐蕃将领麴莽布支侵犯凉州,围昌松,被唐休璟打败。十月初十,下诏复以正月为十一月,腊月为十二月,一月为正月。

  78岁,长安元年(701年)正月初三,成州言佛迹现,改元大足。八月,苏安恒上表请女皇还政,抑武兴唐。十月,女皇与太子李显、相王李旦等从洛阳回到长安,改元长安,大赦天下。十二月,女皇为其父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又称攀龙台碑)于文水昊陵。

  79岁,长安二年(702年)正月十七日,女皇首设武举选将才。六月,女皇为其母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于咸阳顺陵。十一月一日,封相王李旦为司徒。命审查酷吏旧狱,昭雪者众多。

  80岁,长安三年(703年)正月初一,女皇令武三思、李峤、朱敬则等修《唐史》。四月初九,吐蕃遣使献马千匹、金二千两求婚。六月初一,突厥默啜又遣使请以女嫁太子之子。

  81岁,长安四年(704年)八月,女皇病卧长生殿。十月二十二日,封秋官侍郎张柬之为同平章事。十一月初五,封天官侍郎韦承庆为行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封张柬之为守凤阁侍郎。

  82岁,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初一,改元神龙。女皇病重。下诏:“自文明以来得罪者非扬、豫、博三州及诸反逆魁首,皆赦免。”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等迎太子李显,杀张宗昌、张易之,进至女皇寝宫,逼女皇让位。二十三日,女皇令太子李显监国。二十四日,女皇传位于太子李显。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即帝位,为中宗。封相王李旦为太尉,同三品。太平公主加号镇国。令免今岁税赋,放宫女3000人。皇族中的流放者和籍没者,子孙皆复属籍,量叙官爵。二十六日,女皇移居上阳宫。二十七日,中宗李显率百官谒女皇,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二十九日,中宗李显封崔玄为守内史,敬晖、桓彦范为纳言,张柬之为天官尚书,袁恕己为凤阁侍郎,并同三品。二月初一,中宗率百官诣上阳官问女皇起居,此后每十日一往。初四,中宗复国号为唐,郊庙、社稷、陵寝、百官、旗帜、服色、文字均恢复到永淳以前的原状。复改神都为东都,北都为并州。五月初四,中宗迁周七庙神主于西京崇尊庙。下诏:“武氏三代讳,奏事者皆不得犯。”立唐太庙社稷于东都,封张柬之等5人为王,降武氏诸王为公。十一月二十六日,女皇崩于上阳宫仙居殿,遗诏去帝号,与高宗合陵。

  神龙二年(706年)五月十八日,葬女皇于乾陵。谥曰:“则天大圣皇后”。

  景云元年(710年)七月七日,改称“天后”。

  景云元年(710年)十月十八日,改称“大圣天后”。

  延和元年(712年)六月十七日,改称“则天后”。

  天宝八年(749年)六月十五日,追尊为“则天顺圣皇后”。

1 关于甄的诗句

关于甄的诗句 1甄还传中经典诗句

后宫甄嬛传> 梅花 崔道融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九张机 一张机,采桑陌上试春衣。

风晴日暖慵无力, 桃花枝上,啼莺言语, 不肯放人归。 两张机,行人立马意迟迟。

深心未忍轻分付, 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三张机,吴蚕已老燕雏飞。

东风宴罢长洲苑, 轻绡催趁,馆娃宫女,要换舞时衣 四张机,咿哑声里暗颦眉。 回梭织朵垂莲子, 盘花易绾,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

五张机,横纹织就沈郎诗。 中心一句无人会, 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

六张机,行行都是耍花儿。 花间更有双蝴蝶, 停梭一晌,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

七张机,鸳鸯织就又迟疑。 只恐被人轻裁剪,分飞两处,一场离恨,何计再相随? 八张机,回纹知是阿谁诗? 织成一片凄凉意, 行行读遍,恹恹无语,不忍更寻思。

九张机,双花双叶又双枝。 薄情自古多离别, 从头到尾,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

山之高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 我有所思在远道, 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

忡忡忧心,其何以堪! 汝心金石坚,我冰雪洁。 拟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

朝云暮雨心云来,千里相思共明月。

2后宫·甄嬛传 经典诗句

《甄嬛传》中有很多比较经典的古诗词,多的数不胜数,以下部分内容。

甄嬛不愿意嫁入宫中,只希望能找到自己心爱的人 1、“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出处:《白头吟》--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初次殿选名字由来 2、“嬛嬛一袅楚宫腰。正是臣女闺名。”

出处: 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蔡伸) 堆枕乌云堕翠翘。午梦惊回,满眼春娇。

嬛嬛一袅楚宫腰。那更春来,玉减香消。

柳下朱门傍小桥。几度红窗,误认鸣镳。

断肠风月可怜宵。忍使恹恹,两处无聊。

温实初带家传之宝玉壶向甄嬛求婚 3、“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甄嬛大年夜在倚梅园祈福时念的诗 4、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出处:《梅花》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甄嬛初遇皇帝时吹曲子,让皇帝心动 5、《杏花天影》。

皇上:“那日在御花园初次见你,你独自站在杏花影里,淡然悠远的样子,仿佛宫里的人事纷扰都与你无干,只你一人,遗世独立。” 出处:《杏花天影》(姜夔) 丙午之冬,发沔口。

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 北望淮、楚,风日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 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甄嬛情窦初开,思念皇上时吟诵的诗 6、“山之高,月初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

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出处:宋·张若琼(张玉娘) 山之高,月初小。

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忡忡忧心,其何以堪!嬛嬛一舞惊人 7、《惊鸿舞》。

出处:曹植《洛神赋》电视剧中节选了其中一小节。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fǎng f)兮若轻云之蔽月, 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l)波。 8、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四郎送甄嬛的一枚同心结 出处:《有所思》-- 萧衍 谁言生离久, 适意与君别。

衣上芳犹在, 握里书未灭。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常恐所思露, 瑶华未忍折。甄嬛下床剪蜡烛 9、何当共剪西窗烛 出处:《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眉庄喜欢菊花的气节 1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出处:《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一枚小像成了甄嬛和果郡王的定情物 11、情不知所起 意思是情感这件事根本无从预谋,不知道什么时间地点原因,就喜欢上了,而且是很喜欢 出处:汤显祖《牡丹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甄嬛在华妃面前为皇后娘娘挣回面子 12、牡丹芍药之争。

出处:《赏牡丹》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蓉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甄嬛不愿独宠,劝皇上雨露均沾,但内心又思念皇上,弹奏此曲 13、《湘妃怨》 出处: 《湘妃怨》 宋曹勋 雨潇潇兮洞庭,烟霏霏兮黄陵,望夫君兮不来,波渺渺而难升。甄嬛助安陵容首次争宠 14、《金缕衣》 出处:《金缕衣》--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安陵容为争宠化身采莲女,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15、采莲曲 出处:乐府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中有双鲤鱼, 相戏碧波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南。

莲叶深处谁家女, 隔水笑抛一枝莲。倍受圣宠的甄嬛 16、婉伸郎膝上 出处:《子夜歌》 宿昔不梳头; 丝发被两肩。

婉伸郎膝上, 何处不可怜。 意思是:夜里睡觉不梳头,发丝披在两肩上。

温柔得在郎君的膝上伸展(身体),没有哪一处地方不惹人怜爱。甄嬛没有想到自己倍受恩宠只因像纯元皇后 17、“莞莞类卿,亦道除去巫山非云也” 这是皇上悼念纯元皇后写的诗歌。

出处:来自元稹《离思五首》的第四首。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3描述甄宓的诗句

曹植在《洛神赋》中,喻甄氏为洛水之神: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成权。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露,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如果说美貌是史上诸多皇后的共同点,那么甄洛的才德就使得她从无数美人中脱颖而出。甄洛十余岁时就曾劝说母亲把粮食分给饥饿难耐的众乡亲,当了皇后之后虽深得曹丕宠幸,但她并未表现出丝毫骄横之气。 《魏书》载,甄洛从小喜欢读书识字。多年与诗书为伴的甄洛文才出众,留有《甄皇后诗选》,其中的《塘上行》堪称乐府诗歌的典范,脍炙人口,流传至今。

三国时期文学名家曹植(曹子建)的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洛神赋》原名《感鄄赋》,一般认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亦作《感甄赋》,“甄”通“鄄”(juàn),但也有人认为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魏文帝曹丕之妃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甄洛多文才,熟知后宫典故,自然明白自己处境恶劣;但苦于远在异地,到不了丈夫面前,无可奈何,于是寄情丝于笔墨,写下了她唯一传世得作品《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烁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从君独致乐,延年寿千秋。

4各用一句诗形容甄鬟,眉庄,陵容,华妃,槿夕,曹贵人,果郡王等

甄嬛:浓妆出色染芳林,红颜多妒诼纷纭 。

眉庄: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朱淑真《菊花》)

陵容:蒲柳之质,恨出寒门。

槿汐:雪中送炭意不改,智谋谨慎侍儿温 。

流朱:胭脂不掩侠骨色,红粉自有丹心意。

浣碧、孟静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华妃:寒如明月冷如霜,生死杀伐早寻常。

曹贵人: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妙音娘子: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皇后:何事忍为燃箕举,枉道金銮乱花容。

淳儿:乌云双鬟初长成,饕餮糕点润玉枝。

端妃:望断章台未见还,且惜残红秋千栏。

徐燕宜: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纯元:弱柳那堪北风重,悲怀无处寄琵琶。

瑞贵人:生有风月荷塘影,卷舒颦笑任天真。

望采纳,成为推荐答案也好呀。

5描述“甄宓”的诗句有哪些

余告之曰:其形也,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洛神赋》

“甄宓”简介:

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名不明,相传为甄宓,实则无记载 。史称甄夫人。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正室,魏明帝曹叡的生母。

甄氏三岁丧父。建安中期,袁绍为次子袁熙纳之。建安四年(199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绍的妻子刘氏。建安九年(204年),冀州邺城被曹操攻破,甄氏因有姿色,被曹丕所纳。甄氏初有宠于曹丕,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曹氏(即东乡公主)。甄氏对曹丕妾室中有宠的劝勉她们努力上进,对无宠的安慰开导,并常常建议曹丕为子孙昌盛多娶妻妾。[3] 早在曹丕初即王位时,便进郭女王为夫人,封号等同甄氏。到曹丕称帝,携郭女王到洛阳,进封贵嫔,地位仅次于皇后;甄氏则被留在邺城,仍为夫人,不立为皇后。甄氏愈发失意,有怨言。

黄初二年(221年),曹丕称帝以后甄夫人被赐死,据传殡葬时披发覆面,以糠塞口。 黄初三年(222年),曹丕册立郭女王为皇后,令甄氏之子曹叡奉郭皇后为母。曹叡即位后追尊甄氏为文昭皇后。太和四年十二月辛未日(231年2月17日),改葬于朝阳陵。

个人作品:

甄氏著有诗歌《塘上行》 一首,以沉痛的笔触抒发了被弃的哀愁与悲痛,整部作品于阴云密布中透露出一种刻骨的悲伤之情。诗之结尾更是令人肝肠寸断不忍卒读:“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明代徐祯卿在《谈艺录》中感慨此诗云:“诗殊不能受瑕,工拙之间,相去无几,顿自绝殊。”

6求《后宫:甄嬛传》出现的所有诗句

1 碧玉挽金丝,香深路参差。 一瓣捻魂魄,天成国色姿。

清杯汲酒泪,睡酣俯烟鹂。 会得华清醉,三界天人痴。

玉阶羞颜色,檐宇浴洪熹。 嬉戏雪花女,云共鸳鸯期。

突如天裂皲,饕餮跑乱尘。 世事堪预料,生死帝武门。

蜀山横势峻,名声破地甄。 波滚天地动,雨悲落云津。

花落归坡冷,魂销尽藐瞑。 雨住林幽寂,风声犹泣铃。

垂却海棠楚,卑薄妾婢身。 多情遗古恨,长使泪拭巾。2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3 箫音惊鸿舞若翩,流苏花钿抚朱颜。 眉作远山姣梨艳,盼君怜。

衾冷枕孤未待挽,蓦然回首泪涟涟。 何恨君心凉似水,几秋寒。4 韵泠泠,杏花天影,上林春遇。舞榭楼台,鲜花光锦,一曲惊鸿舞。 远山青黛,姣梨红妆,云鬓步摇清雾。千千结,同心情意,奴心事君知否?

朝离夕至,君心不复,泪眼婆娑无语。蝶幸倾城,六宫皆羡,谁解其中苦? 冷衾孤枕,黯然垂泪,倩影更无人顾。再回首,悲悲戚戚,曲终人去。5 月色阑珊谁晓,清冷琵琶音妙。 不再盼君归,只叹昔日情好。 啼笑,啼笑,玉影憔悴昏晓。6 秋意深重寒夜长,唯菊凌寒孤自赏。无风起微漾,身凉心亦凉。

心如明镜亮,堪破红尘想。虽是百花芳,残红依旧香。7 风缠绵,云缠绵。暖帐春宵谈笑言,犊诳诘不羡仙。

雨无缘,雪无缘。且看娇揽诳谄若昙,冰心何处诠?8。翩翩浊世佳公子,

皎皎清辉好风姿。

俊爽悠然如月举,

龙章凤质露华晞。9笑靥依然,奈何回首心幽暗。恨南归雁,君去不曾见。怨夏群芳,花比人娇艳。心难返,梦回肠断。心累人犹倦。10凌波仙子,一顾袅娜娉婷立。君见倾心,鸾凤和鸣同抚琴。

红颜薄命,宫阙污浊难觅净。洁不沾尘,殇亦逍遥香魂纯。11天真未解少年愁,宫阙朱墙怎锁忧?粉面花颜娇俏羞。似水流,雨打梨花万点惆。12一簇桃花压海棠,桃花怎比海棠芳?空放手,纵心凉。镜花水月歌未央。13妃与帝,敬如宾。欲诉衷情无人听,乍暖还寒春不至,自古君王最薄幸。

7写甄夫人的诗句

洛神赋作者:曹植 (魏晋)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 ,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

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

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

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华容婀娜,令我忘餐。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

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

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

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

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

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

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

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

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8有韩、甄、易、萱的诗词有哪些呢

韩:

久不见韩侍郎 白居易

近来韩阁老,疏我我心知。

户大嫌甜酒,才高笑小诗。

静吟乖月夜,闲醉旷花时。

还有愁同处,春风满鬓丝。

无题二首 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李白

昔为大堤客,曾上山公楼。开窗碧嶂满,拂镜沧江流。

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此地别夫子,今来思旧游。

朱颜君未老,白发我先秋。壮志恐蹉跎,功名若云浮。

归心结远梦,落日悬春愁。空思羊叔子,堕泪岘山头。

甄:

《送司空学士赴京》齐己

弘文初命下江边,难恋沙鸥与钓船。

蓝绶乍称新学士,白衫初脱旧神仙。

龙山送别风生路,鸡树从容雪照筵。

重谒往年金榜主,便将才术佐陶甄。

《奉送袁高使君诏征赴行在,效曹刘体》皎然

皇心亭毒广,蝥贼皆陶甄。

未刈蚩尤旗,方同轩后年。

天子幸汉中,轘辕阻氛烟。

玺书召幕牧,名在列岳仙。

国难倚长城,庙谋资大贤。

清损休汝骑,仁留述职篇。

遐路渺天末,繁笳思河边。

饰徒促远期,祗命赴急宣。

謏才岂足称,深仁顾何偏。

那堪临流意,千里望旗旃。

易:

《经破薛举战地》李世民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

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

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灵。

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

沉沙无故迹,灭灶有残痕。

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

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春日望海》李世民

披襟眺沧海,凭轼玩春芳。

积流横地纪,疏派引天潢。

仙气凝三岭,和风扇八荒。

拂潮云布色,穿浪日舒光。

照岸花分彩,迷云雁断行。

怀卑运深广,持满守灵长。

有形非易测,无源讵可量。

洪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

之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

霓裳非本意,端拱且图王。

萱:

《春闺思》王涯

雪尽萱抽叶,风轻水变苔。

玉关音信断,又见发庭梅。

《奉和舍人叔直省时思琴》张籍

蔼蔼紫薇直,秋意深无穷。

滴沥仙阁漏,肃穆禁池风。

竹月泛凉影,萱露澹幽丛。

地清物态胜,宵闲琴思通。

时属雅音际,迥凝虚抱中。

达人掌枢近,常与隐默同。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李白

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

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

暝色湖上来,微雨飞南轩。

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

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

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

《善哉行》贯休

有美一人兮,婉如青扬。

识曲别音兮,令姿煌煌。

绣袂捧琴兮,登君子堂。

如彼萱草兮,使我忧忘。

欲赠之以紫玉尺,白银铛。

久不见之兮,湘水茫茫。

希望采纳!

1 关于甄的诗句

关于甄的诗句 1甄还传中经典诗句

后宫甄嬛传> 梅花 崔道融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九张机 一张机,采桑陌上试春衣。

风晴日暖慵无力, 桃花枝上,啼莺言语, 不肯放人归。 两张机,行人立马意迟迟。

深心未忍轻分付, 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三张机,吴蚕已老燕雏飞。

东风宴罢长洲苑, 轻绡催趁,馆娃宫女,要换舞时衣 四张机,咿哑声里暗颦眉。 回梭织朵垂莲子, 盘花易绾,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

五张机,横纹织就沈郎诗。 中心一句无人会, 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

六张机,行行都是耍花儿。 花间更有双蝴蝶, 停梭一晌,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

七张机,鸳鸯织就又迟疑。 只恐被人轻裁剪,分飞两处,一场离恨,何计再相随? 八张机,回纹知是阿谁诗? 织成一片凄凉意, 行行读遍,恹恹无语,不忍更寻思。

九张机,双花双叶又双枝。 薄情自古多离别, 从头到尾,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

山之高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 我有所思在远道, 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

忡忡忧心,其何以堪! 汝心金石坚,我冰雪洁。 拟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

朝云暮雨心云来,千里相思共明月。

2后宫·甄嬛传 经典诗句

《甄嬛传》中有很多比较经典的古诗词,多的数不胜数,以下部分内容。

甄嬛不愿意嫁入宫中,只希望能找到自己心爱的人 1、“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出处:《白头吟》--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初次殿选名字由来 2、“嬛嬛一袅楚宫腰。正是臣女闺名。”

出处: 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蔡伸) 堆枕乌云堕翠翘。午梦惊回,满眼春娇。

嬛嬛一袅楚宫腰。那更春来,玉减香消。

柳下朱门傍小桥。几度红窗,误认鸣镳。

断肠风月可怜宵。忍使恹恹,两处无聊。

温实初带家传之宝玉壶向甄嬛求婚 3、“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甄嬛大年夜在倚梅园祈福时念的诗 4、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出处:《梅花》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甄嬛初遇皇帝时吹曲子,让皇帝心动 5、《杏花天影》。

皇上:“那日在御花园初次见你,你独自站在杏花影里,淡然悠远的样子,仿佛宫里的人事纷扰都与你无干,只你一人,遗世独立。” 出处:《杏花天影》(姜夔) 丙午之冬,发沔口。

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 北望淮、楚,风日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 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甄嬛情窦初开,思念皇上时吟诵的诗 6、“山之高,月初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

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出处:宋·张若琼(张玉娘) 山之高,月初小。

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忡忡忧心,其何以堪!嬛嬛一舞惊人 7、《惊鸿舞》。

出处:曹植《洛神赋》电视剧中节选了其中一小节。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fǎng f)兮若轻云之蔽月, 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l)波。 8、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四郎送甄嬛的一枚同心结 出处:《有所思》-- 萧衍 谁言生离久, 适意与君别。

衣上芳犹在, 握里书未灭。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常恐所思露, 瑶华未忍折。甄嬛下床剪蜡烛 9、何当共剪西窗烛 出处:《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眉庄喜欢菊花的气节 1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出处:《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一枚小像成了甄嬛和果郡王的定情物 11、情不知所起 意思是情感这件事根本无从预谋,不知道什么时间地点原因,就喜欢上了,而且是很喜欢 出处:汤显祖《牡丹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甄嬛在华妃面前为皇后娘娘挣回面子 12、牡丹芍药之争。

出处:《赏牡丹》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蓉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甄嬛不愿独宠,劝皇上雨露均沾,但内心又思念皇上,弹奏此曲 13、《湘妃怨》 出处: 《湘妃怨》 宋曹勋 雨潇潇兮洞庭,烟霏霏兮黄陵,望夫君兮不来,波渺渺而难升。甄嬛助安陵容首次争宠 14、《金缕衣》 出处:《金缕衣》--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安陵容为争宠化身采莲女,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15、采莲曲 出处:乐府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中有双鲤鱼, 相戏碧波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南。

莲叶深处谁家女, 隔水笑抛一枝莲。倍受圣宠的甄嬛 16、婉伸郎膝上 出处:《子夜歌》 宿昔不梳头; 丝发被两肩。

婉伸郎膝上, 何处不可怜。 意思是:夜里睡觉不梳头,发丝披在两肩上。

温柔得在郎君的膝上伸展(身体),没有哪一处地方不惹人怜爱。甄嬛没有想到自己倍受恩宠只因像纯元皇后 17、“莞莞类卿,亦道除去巫山非云也” 这是皇上悼念纯元皇后写的诗歌。

出处:来自元稹《离思五首》的第四首。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3描述甄宓的诗句

曹植在《洛神赋》中,喻甄氏为洛水之神: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成权。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露,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如果说美貌是史上诸多皇后的共同点,那么甄洛的才德就使得她从无数美人中脱颖而出。甄洛十余岁时就曾劝说母亲把粮食分给饥饿难耐的众乡亲,当了皇后之后虽深得曹丕宠幸,但她并未表现出丝毫骄横之气。 《魏书》载,甄洛从小喜欢读书识字。多年与诗书为伴的甄洛文才出众,留有《甄皇后诗选》,其中的《塘上行》堪称乐府诗歌的典范,脍炙人口,流传至今。

三国时期文学名家曹植(曹子建)的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洛神赋》原名《感鄄赋》,一般认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亦作《感甄赋》,“甄”通“鄄”(juàn),但也有人认为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魏文帝曹丕之妃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甄洛多文才,熟知后宫典故,自然明白自己处境恶劣;但苦于远在异地,到不了丈夫面前,无可奈何,于是寄情丝于笔墨,写下了她唯一传世得作品《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烁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从君独致乐,延年寿千秋。

4各用一句诗形容甄鬟,眉庄,陵容,华妃,槿夕,曹贵人,果郡王等

甄嬛:浓妆出色染芳林,红颜多妒诼纷纭 。

眉庄: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朱淑真《菊花》)

陵容:蒲柳之质,恨出寒门。

槿汐:雪中送炭意不改,智谋谨慎侍儿温 。

流朱:胭脂不掩侠骨色,红粉自有丹心意。

浣碧、孟静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华妃:寒如明月冷如霜,生死杀伐早寻常。

曹贵人: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妙音娘子: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皇后:何事忍为燃箕举,枉道金銮乱花容。

淳儿:乌云双鬟初长成,饕餮糕点润玉枝。

端妃:望断章台未见还,且惜残红秋千栏。

徐燕宜: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纯元:弱柳那堪北风重,悲怀无处寄琵琶。

瑞贵人:生有风月荷塘影,卷舒颦笑任天真。

望采纳,成为推荐答案也好呀。

5描述“甄宓”的诗句有哪些

余告之曰:其形也,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洛神赋》

“甄宓”简介:

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名不明,相传为甄宓,实则无记载 。史称甄夫人。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正室,魏明帝曹叡的生母。

甄氏三岁丧父。建安中期,袁绍为次子袁熙纳之。建安四年(199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绍的妻子刘氏。建安九年(204年),冀州邺城被曹操攻破,甄氏因有姿色,被曹丕所纳。甄氏初有宠于曹丕,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曹氏(即东乡公主)。甄氏对曹丕妾室中有宠的劝勉她们努力上进,对无宠的安慰开导,并常常建议曹丕为子孙昌盛多娶妻妾。[3] 早在曹丕初即王位时,便进郭女王为夫人,封号等同甄氏。到曹丕称帝,携郭女王到洛阳,进封贵嫔,地位仅次于皇后;甄氏则被留在邺城,仍为夫人,不立为皇后。甄氏愈发失意,有怨言。

黄初二年(221年),曹丕称帝以后甄夫人被赐死,据传殡葬时披发覆面,以糠塞口。 黄初三年(222年),曹丕册立郭女王为皇后,令甄氏之子曹叡奉郭皇后为母。曹叡即位后追尊甄氏为文昭皇后。太和四年十二月辛未日(231年2月17日),改葬于朝阳陵。

个人作品:

甄氏著有诗歌《塘上行》 一首,以沉痛的笔触抒发了被弃的哀愁与悲痛,整部作品于阴云密布中透露出一种刻骨的悲伤之情。诗之结尾更是令人肝肠寸断不忍卒读:“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明代徐祯卿在《谈艺录》中感慨此诗云:“诗殊不能受瑕,工拙之间,相去无几,顿自绝殊。”

6求《后宫:甄嬛传》出现的所有诗句

1 碧玉挽金丝,香深路参差。 一瓣捻魂魄,天成国色姿。

清杯汲酒泪,睡酣俯烟鹂。 会得华清醉,三界天人痴。

玉阶羞颜色,檐宇浴洪熹。 嬉戏雪花女,云共鸳鸯期。

突如天裂皲,饕餮跑乱尘。 世事堪预料,生死帝武门。

蜀山横势峻,名声破地甄。 波滚天地动,雨悲落云津。

花落归坡冷,魂销尽藐瞑。 雨住林幽寂,风声犹泣铃。

垂却海棠楚,卑薄妾婢身。 多情遗古恨,长使泪拭巾。2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3 箫音惊鸿舞若翩,流苏花钿抚朱颜。 眉作远山姣梨艳,盼君怜。

衾冷枕孤未待挽,蓦然回首泪涟涟。 何恨君心凉似水,几秋寒。4 韵泠泠,杏花天影,上林春遇。舞榭楼台,鲜花光锦,一曲惊鸿舞。 远山青黛,姣梨红妆,云鬓步摇清雾。千千结,同心情意,奴心事君知否?

朝离夕至,君心不复,泪眼婆娑无语。蝶幸倾城,六宫皆羡,谁解其中苦? 冷衾孤枕,黯然垂泪,倩影更无人顾。再回首,悲悲戚戚,曲终人去。5 月色阑珊谁晓,清冷琵琶音妙。 不再盼君归,只叹昔日情好。 啼笑,啼笑,玉影憔悴昏晓。6 秋意深重寒夜长,唯菊凌寒孤自赏。无风起微漾,身凉心亦凉。

心如明镜亮,堪破红尘想。虽是百花芳,残红依旧香。7 风缠绵,云缠绵。暖帐春宵谈笑言,犊诳诘不羡仙。

雨无缘,雪无缘。且看娇揽诳谄若昙,冰心何处诠?8。翩翩浊世佳公子,

皎皎清辉好风姿。

俊爽悠然如月举,

龙章凤质露华晞。9笑靥依然,奈何回首心幽暗。恨南归雁,君去不曾见。怨夏群芳,花比人娇艳。心难返,梦回肠断。心累人犹倦。10凌波仙子,一顾袅娜娉婷立。君见倾心,鸾凤和鸣同抚琴。

红颜薄命,宫阙污浊难觅净。洁不沾尘,殇亦逍遥香魂纯。11天真未解少年愁,宫阙朱墙怎锁忧?粉面花颜娇俏羞。似水流,雨打梨花万点惆。12一簇桃花压海棠,桃花怎比海棠芳?空放手,纵心凉。镜花水月歌未央。13妃与帝,敬如宾。欲诉衷情无人听,乍暖还寒春不至,自古君王最薄幸。

7写甄夫人的诗句

洛神赋作者:曹植 (魏晋)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 ,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

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

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

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华容婀娜,令我忘餐。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

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

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

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

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

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

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

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

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8有韩、甄、易、萱的诗词有哪些呢

韩:

久不见韩侍郎 白居易

近来韩阁老,疏我我心知。

户大嫌甜酒,才高笑小诗。

静吟乖月夜,闲醉旷花时。

还有愁同处,春风满鬓丝。

无题二首 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李白

昔为大堤客,曾上山公楼。开窗碧嶂满,拂镜沧江流。

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此地别夫子,今来思旧游。

朱颜君未老,白发我先秋。壮志恐蹉跎,功名若云浮。

归心结远梦,落日悬春愁。空思羊叔子,堕泪岘山头。

甄:

《送司空学士赴京》齐己

弘文初命下江边,难恋沙鸥与钓船。

蓝绶乍称新学士,白衫初脱旧神仙。

龙山送别风生路,鸡树从容雪照筵。

重谒往年金榜主,便将才术佐陶甄。

《奉送袁高使君诏征赴行在,效曹刘体》皎然

皇心亭毒广,蝥贼皆陶甄。

未刈蚩尤旗,方同轩后年。

天子幸汉中,轘辕阻氛烟。

玺书召幕牧,名在列岳仙。

国难倚长城,庙谋资大贤。

清损休汝骑,仁留述职篇。

遐路渺天末,繁笳思河边。

饰徒促远期,祗命赴急宣。

謏才岂足称,深仁顾何偏。

那堪临流意,千里望旗旃。

易:

《经破薛举战地》李世民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

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

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灵。

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

沉沙无故迹,灭灶有残痕。

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

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春日望海》李世民

披襟眺沧海,凭轼玩春芳。

积流横地纪,疏派引天潢。

仙气凝三岭,和风扇八荒。

拂潮云布色,穿浪日舒光。

照岸花分彩,迷云雁断行。

怀卑运深广,持满守灵长。

有形非易测,无源讵可量。

洪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

之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

霓裳非本意,端拱且图王。

萱:

《春闺思》王涯

雪尽萱抽叶,风轻水变苔。

玉关音信断,又见发庭梅。

《奉和舍人叔直省时思琴》张籍

蔼蔼紫薇直,秋意深无穷。

滴沥仙阁漏,肃穆禁池风。

竹月泛凉影,萱露澹幽丛。

地清物态胜,宵闲琴思通。

时属雅音际,迥凝虚抱中。

达人掌枢近,常与隐默同。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李白

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

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

暝色湖上来,微雨飞南轩。

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

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

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

《善哉行》贯休

有美一人兮,婉如青扬。

识曲别音兮,令姿煌煌。

绣袂捧琴兮,登君子堂。

如彼萱草兮,使我忧忘。

欲赠之以紫玉尺,白银铛。

久不见之兮,湘水茫茫。

希望采纳!

1、有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痛得他无法站立而蹲下去,但很快的,他又若无其事的站起来。目睹整个经过的旁人,看见他没有任何的反应,好奇的问他:你挨打,为什么不还手?苏格拉底微笑地回答:当一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

2、欧阳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写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极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说:何必这样折磨自己?难道还怕老师责骂?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人笑。

3、鲁迅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深为灾难深重的祖国命运担忧。二十一岁的鲁迅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的真理。在日本,他最初在东京弘文书院补习日语。此间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思想十分活跃,并积极参加反清活动,和当时以反清为目的、在东京组成的革命团体"光复会"的一些成员发生联系。1904年9月,鲁迅按照其通过医学救国的理想,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他学习极为刻苦认真,深受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赞许。

但是,鲁迅没有想到,他学习成绩优异,竟会引起一些日本学生的嫉妒。在这些日本学生眼里,中国留学生是"低能儿",是不能取得好成绩的。他们甚至认为,鲁迅所以每回考试都是好成绩,是因为老师把考题透露给了他。他们看不起中国留学生,这使鲁迅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刺激。1905年学校里发生的另一件事,给鲁迅的刺激更大。

一次上细菌课后放映纪录片,内容是宣传日本军国主义所谓战绩的。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一个中国人被日本侵略者枪杀,而周围观看叫好的竟是一群中国人。当时,看这部影片舶只有鲁迅一个是中国人。看完影片之后,大家拍手欢呼。这影片、这掌声都深深地刺痛了鲁迅,他在数月内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为此曾一个人走进深山里放声悲歌。

他翻来覆去的苦苦思索:为什么有人对自己的同胞被杀害而无动于衷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由此,他毅然弃医从文(尽管他在医学上的学业已有成就),走上了用笔唤起中国人觉醒的道路。

4、有人问大仲马说:你为什么可以泰然步入晚年呢?他大不以为然地反驳说:我花尽了一生的时光才活到了今天。

5、唐代名相房玄龄,未做官时,有一次患重病,对他太太卢氏说:我若病死,你不要守寡,要再嫁.卢氏到房内,挖出一只眼睛以示终身不改节.后来房玄龄病愈,一直升到宰相高位,始终对夫人极为尊敬。

6、女小说家阿加撒.克里斯蒂的丈夫是个考古学家,有一次,在一个集会上有个朋友问他:像你这样富有想象力的女人,嫁给一个玩古物的人,你感觉如何?这位侦探小说家说:考古学家是最理想的丈夫,你想,愈是老的东西,他愈是喜欢。

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河南许姓将佐随同前往

下面是春秋战国时许国的历史,也是许姓的来源,LZ可要仔细看啊

从许文叔封地建国,到公元前375年为楚所灭,许国绵延700余年。由于地处要冲,安享了500年太平时光的许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各诸侯的必争之地,以致战事连连。为躲避郑、晋等国的侵扰,从许灵公起多次迁都,导致国力衰微,在郑国的刻意征伐下,许国最终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BR> 文叔开国 创许国五百年盛世 <BR> 提起许由,就不能不说到文叔,作为3000多年前“许国”的开国君主,文叔在许昌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样是许氏后人世代景仰的先贤。 <BR> 关于许国及开国君主文叔,宋代刘恕的《通鉴外纪》记载:“武王封文叔于许,以奉大岳之祀。” <BR> 清代陈厚耀的《春秋世族谱》云:“许国,姜姓,与齐同祖,尧四岳伯夷之后也。周武王封其苗裔文叔于许,以为太岳胤,今颍川许昌是也。” <BR> 许氏文化研究专家史友仁先生说:“大量史料及古今学者研究证明,许由与伯夷、四岳应是同一个人,是炎帝的裔孙。而文叔是伯夷之后,也就是许由之后。”这样看来,从许地到许由,再到许国、文叔,这段缺乏文字记载的历史,应是传承有序,符合历史规律的。 <BR> 历史文献记载,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灭商之后,为了巩固周王朝政权,先后分封了71个诸侯国“以藩屏周”。在初封诸侯国时,周武王便将文叔及其率领的氏族部落分封到许地,从此文叔在许地圈地建国,授官设吏,树起“许”字大旗,成了统治一方的“诸侯邦国”霸主。 <BR> 当时周天子分封的“诸侯邦国”,主要是以上古时期的氏族部落为基础而分封建立的“诸侯家国”。就是说,它是以以前存在的氏族部落为依托,以“一邑一族一氏为一国”,改氏族部落为诸侯邦国,分封地依旧是他们生活的原祖居地,由他们的部落首领或族中德高望重的名士任国君。从此,这些过着游牧生活的氏族部落逐渐定居下来,周天子也以此限制和约束了各个诸侯国的行动,使统治地位更加牢固。 <BR> 许国的管辖范围,从都城向四周辐射,方圆30公里左右,包括今许昌县及临颍县北、鄢陵县西南这一广大地域,许国作为“中原之中”,在地理位置上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BR> 当然,周武王平定天下后,分封各诸侯也是论功行赏,他按照当时各派系对周天子的贡献大小、亲疏关系和宗族势力强弱等情况,分封了众多诸侯,史有“八百诸侯”之说。 <BR> 如此看来,许国国君文叔当时是颇受周天子器重的。 <BR> 周武王初年,许国都城就在今天许昌城东20公里处张潘古城的四周,这里成了当年许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BR> 顶着盛夏的炎炎烈日,记者与许昌县文联的刘向阳先生一同来到了张潘乡古城村。在烈日的暴晒下,历经2000多年风吹雨打的毓秀台更像一个老者,向前来瞻仰的人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巨变。刘向阳指着毓秀台旁边一大片高出的田地说:“这就是许国都城遗址,早在南北朝时期,许国都城连同汉魏时期在都城基础上扩建的许昌宫、景福殿、丞相府等,完全毁于兵火,荡然无存了。” <BR> “荡然无存”四个字,是记者在采写“寻根许昌”系列报道时听到的最多的词语。 <BR> 从许由算起,许昌大地4000多年的悠远历史,在给我们留下无数璀璨文明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无数遗憾,留下了无数想象空间…… <BR> 按照《括地志》上的记载,周代关于城郭建筑的礼制,“王城方九里,诸侯城按七、五、三递减”。许国作为一个五等诸侯国,城池方圆3里至7里。到了曹操迎汉献帝莅许后,曹操又在许国故城的基础上,盖宫室,筑殿宇,建官署府第,修粮仓武库,扩街道,辟园林,使这里更加壮阔。 <BR> 刘向阳告诉记者,经过文物工作队的钻探,许国都城分内外两层,内城即许国国都。他们已经在废墟上探明了主要街道的走向,以及宫殿基础所在。更令人激动的是,1981年,文物工作队在门道张村征集到一块完好无损的战国玉璧,直径264厘米,晶莹碧绿,上饰龙、凤、鸟等图案,最后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BR> 1985年4月1日,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邀请考古专家在许国古城遗址召开论证会。专家们认为许国古城遗址在历史上、特别是在研究商周及汉魏文化上,具有重要价值。1987年,许国古城遗址被河南省政府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BR> 西周的封邦建国制度与宗法制度相结合,加强了周天子与诸侯的纽带关系,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统治机构,使西周王朝在前期380多年间取得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当时的周天子被尊为“天下宗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诸侯谁也不敢犯上作乱和向外扩张,否则就会被天子惩罚、征讨。在这样的情势下,许国借助周天子之威,过着太平宁静、无忧无虑的生活。 <BR> 诸侯争霸 祸及许国国破家亡 <BR> 光阴飞逝,380多年弹指一挥间。公元前770年,以周平王东迁洛阳为标志,中国进入春秋时期。此时王权衰落,盛世不再,天子已无力控制各个诸侯,一些逐渐强大的诸侯纷纷称王称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春秋五霸相继崛起,许国如同一叶扁舟,在诸侯争霸中风雨飘摇。 <BR> 由于许国地处中原要冲,四周豪强林立,虎视眈眈。许国只好小心周旋于强国之间,齐强时附齐,楚盛时附楚,晋来时归晋。即使这样,北方的郑国却始终怀有吞并许国的野心。 <BR> 郑国国君郑庄公是一个老谋深算的野心家,他借周平王东迁之机,相继灭掉对他有恩的虢国和桧国后,就把许国当成了下一块肥肉。 <BR> 想攻占许国,首先得建立一个“桥头堡”,郑庄公把目标定在了毗临许国都城的许田。 <BR> 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向鲁国国君鲁隐公说:“天子东迁之后,我们前去朝觐,路途遥远,多有不便;而你们去泰山祭祀的时候,沐浴歇息也缺少落脚的地方。不如用我们的‘汤沐之邑’(今山东费城东南)和你们的‘朝宿之邑’许田交换,这样大家都方便一些。” <BR> 鲁隐公当然洞晓郑庄公的觊觎之心,婉言拒绝了郑庄公的提议。 <BR> 可郑庄公不死心,公元前715年,鲁隐公卒,鲁桓公继位,他认为时机成熟,便与鲁桓公会见于垂亭(今山东菏泽境内),再次提出交换之事,并将一块晶莹无瑕的玉璧送给鲁桓公,从而达成了以许国为牺牲品的这宗交易,史称“郑伯以璧假许田”。从此郑国有了向外扩张的理由和军事基地,并将矛头直指许国。 <BR> 公元前712年7月,郑庄公以许国不听周天子号令为由,约齐国、鲁国联合攻打许国,相约谁先攻陷许国都城,谁就有权分割许国土地。一心想得到许国土地的郑庄公亲率雄兵伐许,直抵许国都城。当时的许国十一世国君许庄公率领将士、百姓死守城池,怎奈郑、齐、鲁三国兵将三面夹击,破城只是迟早之事。 <BR> 到城被围的第三日午后,在郑国兵将的猛攻之下,郑大夫颍考叔手执郑庄公大旗,不避刀矢,奋力登上许国城墙,然而未等站稳,突然一支箭从背后飞来,颍考叔中箭后大叫一声,从城头跌下。原来,平素与之不和的郑大夫子都忌妒他夺了头功,就在城下暗施冷箭,中国成语中的“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就是从这件事而来。 <BR> 颍考叔刚跌下城头,郑将瑕叔盈立即冲上去,接过郑庄公的大旗重又跃上城头大呼:“郑国国君登城了!”郑国将士见城头旌旗招展,更加奋勇当先。许庄公见大势已去,便打开城门率军民突围,杀出一条血路奔向卫国。两年后许庄公客死他乡。 <BR> 许国都城被攻破后,郑庄公虽然想霸占许国,但又怕各诸侯干涉,就假惺惺地让齐鲁两国国君看怎样处置,齐鲁二君认为许国没有犯灭国之罪,应酌情发落。郑庄公只好命许国大夫百里“奉许叔(许庄公弟)居许东偏”,并让郑国大夫公孙获率兵居许西偏,把许国君臣完全置于监视之下。 <BR>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到了公元前697年,郑国发生内乱,许叔乘机夺回都城,赶走郑国军队,复建许国,史称许穆公。从此郑国视许国为仇敌,屡屡兴兵犯许。据史书记载,在春秋五霸争战的120多年间,许国先后遭受侵伐11次,其中被郑国侵犯就有9次。 <BR> 公元前576年,饱受晋国、郑国侵伐的许国已经痛失大片土地,无奈之下,十五世国君许灵公(字宁),把许国都城从许迁至叶(今河南叶县),成了楚国的国中之国,完全成为楚国附庸。(2002年4月,考古工作人员在叶县澧河南岸的悬崖边抢救性发掘了一座古墓,出土了大量编钟、跽坐铜俑、青铜鼎、青铜戈等青铜器。铜戈铭文:“许公宁之车戈”、“许公宁之用戈”。著名考古专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教授认定:此即许国十五世国君许公宁之墓。) <BR> 即使这样,许国仍未得到楚国的照顾,楚国不时令其迁徙,许国都城先后迁到安徽亳州、湖北随州、河南西峡、河南鲁山等地。经过这三番五次的折腾,许国已是国穷财尽,徒有虚名。而郑国却仍怕许国东山再起,公元前504年,郑国大将游速率军伐许,许国已经无力抵抗,十七世国君许斯被俘,许国遂遭灭国之祸。《左传》载“郑灭许”。 <BR>此后,在楚国的帮助下,许国后裔重新立国又持续了100余年,直至公元前375年,史料记载“许二十四世为楚所灭”。绵延700余年的许国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只可怜许氏族人,从此流亡天涯。(未完待续)<BR>"澧河岸边许公墓"之二:受欺凌,许国流浪二百年<BR> 许穆夫人情急无奈写下了《载驰》,她自己也没想到这首诗真的挽卫国大厦于将倾。许穆夫人因此被载入史册,成为中国第一个留下姓名的女诗人,拉开了女性走上中国文学舞台的大幕。在许国的历史上,许穆夫人是一抹亮色。<BR> 许国在列强环伺中风雨飘摇,不得不多次迁都,甚至迁到了别的国家境内。就这样颠沛流离着,许国也继续生存了200多年。许国的历史显示了春秋时期文化的特殊性。<BR> 许国的生命曲线<BR> 史书上对许国的记载很少,因此一般人对这个小国很陌生。但从叶县出土的许公墓来看,作为中原文明的一部分,许国的文明程度还是很高的。<BR> 许国这个国名,和传说中的高人许由有关系。传说上古时,尧帝起初想把帝位让给一位名叫许由的高洁之士。可许由是个宁愿死也不愿当官的另类高人,听说尧帝想把最大的官让给他当,许由就逃到箕山(今河南登封东南)下,靠种地生活。后来尧帝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便到颍水边洗耳朵,认为耳朵听了那消息就不干净了。据晋皇甫谧《高士传》记载,当时有人比许由还另类:“尧又召(许由)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牛上游饮之。”<BR> 不知道这个传说中的人物是不是在中国真的存在过,但“许由”二字后来成了一个文化符号,很多清高的人真诚或者矫情地崇敬着他。在周灭商的战争中,姬姓和姜姓结成同盟,联手干掉了商王朝。西周初年,周成王把炎帝裔孙伯夷的后代姜文叔封在许由曾居住过的许(今河南许昌东),称为许国,姜文叔因此又称为许文叔。<BR> 封在中原腹地,对许国并不是件好事———周围都是文明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没有多少发展空间。起初被封在边远地区的楚国、秦国、晋国,开始也都是小国,但他们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后来都成为疆域辽阔的强国。在西周时期,小国寡民的许国大抵还太平无事,但到了天下大乱的东周时期,许国的日子就逐渐不好过了。最先欺负到门口的,是位于今天新郑一带的郑国。春秋初期,郑国出了两位雄才大略的国君———郑武公和郑庄公,他们让郑国最早成为笑傲诸侯的霸主。一开始许国老跟郑国“挺头”,于是郑庄公带兵从新郑出发奔袭许国。就在这次战争中,成语“暗箭伤人”诞生了。郑国大军集结在许国城下跃跃欲试,这时候,郑国的名臣颍考叔与号称当时天下第一美男子的子都(据说是郑庄公的“相好”)发生了矛盾,两人为了争一辆战车大打出手。郑庄公一声令下,郑军挥着盾牌,架起云梯,猛攻许国。颍考叔身先士卒,挥舞旌旗,呐喊着登上城墙。子都一看,难压嫉妒,从后面拈弓搭箭,向着颍考叔一箭射去。颍考叔中箭,一头栽下城墙摔死了。“暗箭伤人”就这样产生了。<BR> 虽说郑国这边发生了内讧,但弱小的许国最终也没有抵挡住强大的郑国,郑军破城而入,许国国君逃往他国。郑庄公在许国公子中挑了一个面相比较乖的立为新君,成立了一个“临时政府”,并派军驻守许国“维和”。许国经这一折腾,再也没有兴旺起来。<BR> 齐桓公称霸的时候,对待各诸侯国比较“厚道”,许国还时常追随齐国组织的“联合国军”四处“维和”。齐国失去霸主地位后,天下更乱,诸侯相互攻伐、吞并,许国风雨飘遥史书上关于这一段时间的记述中满是“郑人伐许”、“宋人伐许”、“晋人伐许”、“卫人伐许”之类的文字,尤其是在北边郑国和南边楚国的挤压下,许国怎么也站不稳当。<BR> 为了生存,许国国君不得不多次迁都。到叶县澧水墓主人许公宁的时代,许国已经迁到楚国境内。许公宁的身份似乎很难用现代词汇表达———说他是一国之君,可他没有固定的国土,在别人的国家内立国;说他是流亡者,可他分明还有自己的国都和臣民。用当时的词汇说,许国已经成为附庸,但又有一定的独立性。用后世的逻辑很难解释许国为什么还能长期生存,只能说这是春秋时期特有的文化现象。后来在楚人的安排下,许国又先后迁都到西峡、鲁山等地。前后算起来,许国颠沛流离了200余年!<BR> 身为国君的许公宁,死后陪葬了大量珍宝,说明他生前地位仍然十分尊贵,也说明许国仍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但这些编钟为他鸣响的时候,恐怕他感受到的不只是安宁和愉悦,他内心是酸楚还是无奈,已经没人能够了解。<BR> 中国第一个女诗人<BR> 别小看了编钟盛行的那个年代,那是一个产生老子、孔子、孙子等思想巨人的,充满智慧、热情和活力的年代。穿越时空存留下来的编钟,告诉我们很多信息,有专家认为,编钟是“最早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完备的技术体系和丰富的工程技术语言,具有世界一流的铸造技术……堪与古埃及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巴比伦空中花园等世界奇迹相媲美”。那是一个技术和艺术都活力蓬勃的年代。<BR> 记者查阅了有关许国的史料,发现这个弱小国家曾经出现过一位极为杰出的诗人———许穆夫人,这是一位美丽率真、敢作敢为的女子,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女诗人,她的出现,拉开了女性走上中国文学舞台的序幕。<BR> 许穆夫人原是卫国“公主”,性聪敏,有才华,貌美多姿。她本来有可能成为齐桓公的“太太”。当时齐国和许国都来求婚,既然婚姻注定要和政治连接在一起,这位美丽聪慧的女子觉得齐国近而强,许国远而弱,因此愿嫁到齐国:“若今之世,强者为雄。如使边境有寇戎之事,维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国,妾在,不犹愈乎!今舍近而就远,离大而附小,一旦有车驰之难,孰可与虑社稷?”一番议论,见识超拔。但卫国国君执意把她嫁给了许穆公,于是她就成了许穆夫人。<BR> 后来发生的事证明了许穆夫人的远见卓识。她和她的诗歌在历史上大放异彩,和卫国的一次国家危机有关。尽管远嫁许国,许穆夫人也为自己所热爱的祖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按照史书记载,许穆夫人的一首诗歌挽救了卫国的灭国之难,让卫国得到了喘息和复兴的宝贵机会。<BR>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女子善怀,亦各有行(女儿家多愁善感,也自有自己的道理)。”这是卫国国难当头时许穆夫人写下的名句。<BR> 公元前660年,狄人借卫懿公荒*奢侈、国人多怨的机会,大举进攻卫国。卫国国都被攻克,懿公被狄人所杀。宋恒公连夜把卫国臣民救过了黄河,在曹邑另立戴公姬申,聚拢遗民共有5000余人。戴公有两个姐妹,一个嫁宋国,即宋恒夫人,另一个就是许穆夫人。许穆夫人得知祖国将要灭亡的消息,毅然返回故乡,希望能拯救卫国的危机。但许国君臣胆小怕事,担心惹祸上身,派遣大夫追赶许穆夫人,以礼制的名义要求她返回许国。许穆夫人十分愤怒,写下《载驰》(见《诗经》)一诗,斥责许国庸吏,表达了奔赴国难、拯救祖国的强烈愿望。<BR> 许穆夫人的果敢和激愤随着诗篇传扬,感动了齐桓公。齐桓公立即派车三百乘,并资助牛、羊、鸡、豕及建筑材料,帮助卫国建立新都———楚丘(今滑县卫南坡)。此后,卫文公励精图治,轻徭薄赋,崇尚节俭,让仅剩5000名臣民的卫国逐渐复兴起来,使卫国又存在了数百年。<BR> 《诗经》中有许多以女子口吻写的诗,但作者并不一定是女子。而这首《载驰》,确实是许穆夫人的手笔。<BR> 许穆夫人一生诗作很多,但由于战争,多数散失,留存至今的仅有三首。《竹竿》是许穆夫人怀念祖国的诗作,她婚后远离故土,但一直怀念着自己的祖国,于是以竹竿为题做诗,追忆儿时在卫国用竹竿垂钓的情趣,表达了对故土人物、风情深深的思念。许穆夫人的另一首《泉水》,以泉水起兴,表达了自己思乡忧国的无限深情。<BR> 许穆夫人给后世留下的三首四言抒情诗形象鲜明,情感炽烈,文意真切,脍炙人口,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声誉,受到历代名人推崇。<BR> 许氏的源流<BR> 许国颠沛流离200多年,至战国初,再也按捺不住的楚国灭了许国。许国人四散奔走,国君的子孙宗族以许为姓氏,一般认为,这就是许氏的起源。一个国家灭亡了,一个姓氏却发展起来。尽管许国历史乏善可陈,也缺少贤臣名将,但许氏后来却人口众多,英才辈出。<BR>

资料显示,许国被楚灭后,除部分迁居今湖北荆山及湖南芷江等地外,多数许姓就地繁衍或向北迁徙。许姓北上最初迁徙之地是冀州高阳(今河北高阳),后有许氏复迁回河南宝丰等地。秦汉之际,许姓已遍布今河南、河北两省的大部分地区。此后,北方许姓主要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安徽、陕西、山西等广大地区。许姓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

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河南许姓将佐随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户。唐僖宗时,侍御史许爱镇守漳州,后入晋江石龟。唐代以后,许姓已大举南迁繁衍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剩宋末元初,许氏有一支徙居广东。明代,福建人许冲怀、许申移居台湾,此后许氏又多次向台湾迁徙,进而又有移居海外者。迁至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的许氏,有的融入侗、壮、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BR>

三国甄宓简介

 甄宓是中山国无极人,生于汉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日,她的家世显赫,是东汉时二千石显官甄邯的后人。她是家中三男五女八个孩子中最小的,在她三岁的时候,父亲上蔡县令甄逸就去世了。

 历史上的甄宓

 据说,甄宓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每次入睡之时,家人总是仿佛看见半空中有人将玉衣盖在她的身上,举家为此惊奇不已。后来有个著名的相士刘良为甄家子女看相,刘良看到甄宓的时候,大惊失色,指着尚是幼儿的甄宓道:“这个小姑娘日后贵不可言。”

 甄宓自幼好学,而且过目不忘,因此饱读诗书,尤其特别的是她读书的宗旨:“闻古者贤女,未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己诫。不知书,何由见之?”因为善于汲取前人教训,甄宓自小就有超越长者的见解。

 东汉末年战乱频仍,洛阳官员士族百姓都流离失所,衣食不继,不得不变卖金银珠宝换取食物。甄家巨富,非但未受流离饥寒之苦,反而还有大量粮食储备,这时便趁机高卖谷物,大量收敛珠宝金银。

 甄宓时年十岁,对家里的做法非常担忧,认为在此乱世之际聚敛财富,不但容易引来乱兵盗匪的垂涎,更容易引起民愤,危及家人的安危;不如把粮食拿来赈济亲族邻里,广施恩惠更为妥当。家人听了甄宓的话,不禁恍然大悟,立即照办。

 除了富于见识,甄宓也天性慈孝,对长辈家人极重孝悌友爱之情。甄宓的名声很快就传扬开去,不久,就传到了大军阀袁绍的耳中。于是他便为次子袁熙向甄家求婚,甄宓就此成了袁家的儿媳妇。

 此时的袁绍正是意气风发,世人都认为他可以唾手而得天下的时候,可谓富矣贵矣。这桩姻缘的缔定,似乎正在把甄宓带向幼年那“贵不可言”的相士预言。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袁家很快就一败涂地。204年,袁家的大本营邺城也被曹操父子给攻下了。

 就在城破之日,早已对甄宓慕名不已的曹丕迫不及待地闯进了袁府。当他终于看清甄宓姿容的时候,顿时头晕目眩,连手中的剑都无法握住,任由它“呛啷”一声掉在地上。儿子的心事很快就被曹操所了解,虽然他对甄宓的才貌双全也一样慕名久矣,但是还是摆出了为人父应有的姿态。

 不久,甄宓便成了曹丕的妻子。这是一桩不折不扣的姐弟恋,这年,初婚的曹丕17岁,而新寡再嫁的甄宓22岁,而曹植只有12岁。曹丕和甄洛婚后,颇过了一段郎情妾意的恩爱日子。没几年工夫,甄洛就为小丈夫生下了长女和长子——也就是后来的东乡公主与魏明帝曹睿。

 从历史记载来看,甄洛全副心思,都花在了丈夫曹丕的身上,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固宠、并且成为皇后。她没有精力去搞什么婚外情,而作为母亲,她更不可能傻到拿两个孩子的性命清白去交换一个早已妻妾满堂的小叔子。

 在丈夫的面前,她采用了一种先抑后扬的争宠方法:任何时候都表现得与诸姬谦让友爱,甚至还常常劝曹丕不要对自己太好,要多与姬妾们亲近,也好多生些儿女。随着年纪的增长,又一鼓作气生了两个孩子,原本就比曹丕年长五岁之多的甄洛年华流逝,容貌渐渐不能与曹丕其它年轻漂亮的姬妾相比了。

 于是,她将更多的心思花在了争取婆母卞夫人的欢心上面,希望在自己色衰之后还能有婆母做后盾。建安十六年(甄洛三十岁,曹丕二十五岁),曹操带着卞夫人出征,让曹丕与甄洛夫妇留守邺城,出征途中卞夫人染病,(三国历史 )留在孟津治疗。消息传来,甄洛心神不定,坚持要往孟津去为婆母侍疾。

 第二年正月,卞夫人随班师的曹操大军返回邺城,甄洛前往迎接。当卞夫人所乘的轿子刚刚出现在远处,甄洛便已经欢喜得流泪不已了。卞夫人看见儿媳如此模样,不禁也感动得流下眼泪,拉着甄洛的手说:“你怕我上次生病也会象从前那样反复难愈吗?唉,我只不过是偶感不适,小病而已,十几天就好清了。你瞧瞧我的气色,好得很呢。”

 甄洛这次“孝感恪天”的表现,为她挣了不少分数,卞夫人见人就夸:“我那个大儿媳妇,可真是孝顺的好孩子啊。”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延康元年(二〇〇年),34岁的曹丕取汉献帝而代之,是为魏文帝。成为曹魏帝国的帝王之后,曹丕尊封自己的母亲卞夫人为皇太后,居永寿宫。

 后宫不可无主,甄洛既是曹丕原配妻子,又是曹丕长子长女的生母,更大得婆母卞皇太后的欢心,按照常理,接下来就应该册封甄洛为皇后了。然而甄洛高估了卞夫人所能(所愿)给予的助力,更高估了自己在小丈夫心目中的地位。

 此时的曹丕,已经移情于贵嫔郭氏了。而对年纪已将四旬的甄洛来说,更糟的还不仅仅是同样已不年青的郭女王。自打曹丕称帝,他身边的美女便层出不穷。希望巩固权位的将相大臣们都上赶着把自己家的美女尖儿们往魏宫里塞。

 甄洛现在所面对的,是她嫁给曹丕以来,从未有过的冷清凄凉局面。据说,甄洛貌美,更善于修饰。在她所居住的宫室里,有一条口含赤珠的绿色灵蛇。甄洛每天都留意观察这条蛇,从它盘曲卷绕的姿态中学习新奇的发式。因此她的发型每天都有不同,被称之为“灵蛇髻”。

 然而,再新奇美妙的发型和姿态,也得有人愿意欣赏才能体现出价值。甄洛熟读史书,自然明白历代后宫争宠是怎样的情形。在这样的情形下,甄洛写下了一首抒发哀伤、怀想旧情,怨恨曹丕薄悻的诗作《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众口烁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从君独致乐,延年寿千秋。”

 

 曹丕读诗后恼羞成怒,在即皇帝位的第二年六月(黄初二年,公元221年),由洛阳派使者前往甄洛独居的邺城旧宫,逼她服下了毒酒。冤死之时,甄洛四十岁,负心汉曹丕三十五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6231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