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事——栾氏家族的覆灭

历史趣事——栾氏家族的覆灭,第1张

平国的栾氏本是公族。其祖先栾宾为晋靖侯之庶孙,在春秋前二十三年为曲沃桓叔之傅,栾宾子栾成(共叔)为晋哀侯大夫,与哀侯共死于曲沃庄伯之手。共叔子栾枝(贞子),为晋文公下军帅,城濮之战中,配合上军帅狐毛曳柴伪遁,取得了战争胜利。栾枝生栾盾,栾盾子栾书(武子),厉公时为中军帅,执朝政,领导了对楚的鄢陵之战;后厉公诛三却,栾书同中行偃共弑厉公而立悼公,成为晋国首屈一指的重臣。其子栾黡、栾铖也都有卓著战功。栾书告老后,荀、荀偃(即中行偃)将中军,栾黡为下军帅。就在这个时候,栾黡居功自傲,在同行中飞扬跋扈的情绪日渐显露,栾氏开始为众卿族所忌。

鲁襄公十一年,秦晋交战,晋败于秦。十四年,晋纠合齐、鲁、宋、卫等大小十余国军队伐秦。这是一支松散的联军。开始,渡过泾水时,诸侯之师有的积极,有的故意拖延。过泾后,鉴于秦军不肯降服,晋中军帅荀偃下令联军:“鸡鸣都要驾起兵车,填井平灶,看我马头的方向行动”。可是下军帅栾黡却说:“晋国军帅没有这么下命令的,明天我的马头朝东!”马头朝东就是撤军归国的意思;他带头朝东走,整个下军都跟他向东撤退。随军左史问下军佐魏绛:“咱们不等中军帅吗?”魏绛说:“中军帅命令我要服从帅令。栾伯(指栾黡)是我的军帅,我就得服从他;服从他就是服从中军帅。”荀偃见下军帅、佐都是这个态度,只好把过错揽到自己身上,说:“我这个令下得有毛病,

后悔也没有用了,如果我们再这么各行其是,只能变成秦国的俘虏。”于是下令整个联军全部撤退。晋国人把这次军事行动称为“迁延之役”,意思是因为缺乏统一指挥、拖拖拉拉而毫无成果。栾黡的弟弟栾铖,在这次战争中做军帅的车右,见军队无功而返,甚觉面上无光,对诸将说:“这次军事行动,本来是为了对秦的上一次胜利实施报复,不料没取得一点点结果,这应当是晋国的耻辱。我们栾氏有两个人乘元帅的兵车,能不感到耻辱吗?”栾铖这番话,实质上也是针对荀偃讲的,讥讽他为主帅之无能。栾铖不仅讲得慷慨激烈,还拉了中军佐士饲的儿子·士鞅一同驾车向秦军冲击,结果栾铖战死,士鞅却平安地回来了。栾黡一见更加不顺心,找到士句论理,说:“我弟弟本不想进攻秦兵,是你儿子强拉他去的,如今我弟弟死了,你儿子却回来了,这不等于你儿子杀了我弟弟吗?如果你不把你儿子赶跑,我就要杀他为我弟弟报仇。

这显然是不讲理的话。士句父子屈于栾氏的势力,商量商量,只好让士鞅逃到秦国去避难。士鞅到了秦国,秦景公问士鞅:“晋国哪个家族最先覆灭?”士鞅说:“大约是栾氏。景公问:“是因为他的骄奢吗?”回答说:“是的。栾黡已经骄奢过分,但看来他还不至于遭灾,他的儿子栾盈就危险了。”景公不懂是什么意思。士鞅说:“栾武子(栾书)的恩惠广施于民,这就和历史上周人思念召公一样。

召公曾经在甘棠树下处理政务,召公死,人们舍不得伐这棵树,因为睹物思人,是个很好的纪念。召公的树人们都不肯伐,何况栾武子的儿子?再糟糕,终究是人啊!以后栾黡如果死了,栾盈在民众中还没什么深刻印象,栾武子那些好处已被忘光,而栾黡的劣迹却越来越显露,他儿子是非借光不可了。”景公认为士鞅看问题很有见解,就给他向晋求情,很快就叫他回了国。说起栾黡和士饲父子,本来还有一层十分亲密的关系:栾黡的妻子是士句的女儿,士鞅与栾黡不就是郎舅吗?可是栾黡却因其弟死于秦军中而逼走士鞅,士鞅由此衔恨栾氏,不久,士鞅和栾黡之子栾盈同在平公朝为公族大夫,二人的关系就紧张了。但事情还不仅此。栾黡死后,其妻栾祁(祁为士句一家之姓氏)同栾家的老管家叫州宾的通奸,把家产都倒贴给了这位野老公。她怕儿子栾盈有朝一日要过问,就采取了以攻为守的战略:她向自己的老父亲打小报告,说:“栾盈这小子有一天非灭咱家不可,他以为是咱们逼死了他爹,抢了中军帅这个位置(这时士饲做了中军帅):他平日经常说:‘我父亲赶走士鞅,我外公却把士鞅接回来给官做,抢我家权,夺我家产,要平此恨,有条命什么都够了!’他整天和一伙人策划这件事,我不能不告诉您。

老式饲知道栾盈仗义疏财,喜欢交朋好友,他的朋友中还有不少鸡鸣狗盗之徒,经栾祁这么一说,士饲才明白这都是针对自己的,觉得不能再养痈遗患,得采取强有力的行动了。他布置人准备先把栾盈那些死党一网打尽。不期隔墙有耳,走漏了风声,栾盈死党中箕遗、黄渊、嘉父等几个抢先跳出来发动武装暴乱,结果都被士饲手下人马杀的杀、捕的捕,一网打尽。被杀的人中有个董叔,是士饲的女婿。这人是个利禄之徒。当初他张罗向范氏(士饲家族,封于范,故也称范氏)求婚,有见识的叔向(即羊舌肸)劝他:范氏有钱有势,这门亲事最好做罢。董叔坚决不肯,他说:“婚姻是一条绳子,能把我和范氏拴在一起。”婚后不久,他妻子就向自己的胞兄士鞅告状,说董叔不敬重她,不给她倒洗脚水。士鞅说这好办,马上派人把董叔找到范氏家,找条小绳就把董叔吊到庭中槐树上了。掉了半日也没人理会,后来叔向来范氏家做客,董叔一见救星到了,急忙央告叔向代他求情。叔向一看董叔的狼狈相,不禁又好笑又好气,就开他的玩笑说:“当初你不就想找一条绳子绑在范氏家吗?现在你的愿望达到了,还求什么情?”董叔对范氏自然满腹怨气,所以也参与了针对士句的暴乱。

即鲁襄公二十三年冬,晋人攻陷曲沃,杀尽了栾氏家族。

秦国(75)晋国(19)中军(1)

  好像古人这个太和泰老是不分,就是这个郭太吧。

  原文:

  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共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遂并不应。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褒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后遭母忧,有至孝称。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乃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恸。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耳。”

  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其奖拔士人,皆如所鉴。后之好事,或附益增张,故多华辞不经,又类卜相之书。今录其章章效于事者。著之篇末。

  左原者,陈留人也,为郡学生,犯法见斥。林宗尝遇诸路,为设酒肴以慰之。谓曰:“昔颜涿聚梁甫之巨盗,段干木晋国之大驵,卒为齐之忠臣,魏之名贤。蘧瑗、颜回尚不能无过,况其余乎?慎勿恚恨,责躬而已。”原纳其言而去。或有讥林宗不绝恶人者。对曰:“人而不仁,疾之以甚,乱也。”原后忽更怀忿,结客欲报诸生。其日林宗在学,原愧负前言,因遂罢去。后事露,众人咸谢服焉。

  茅容字季伟,陈留人也。年四十余,耕于野,时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林宗行见之而奇其异,遂与共言,因请寓宿。旦日,容杀鸡为馔,林宗谓为己设,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草蔬与客同饭。林宗起拜之曰:“卿贤乎哉!”因劝令学,卒以成德。

  孟敏字叔达,钜鹿杨氏人也。客居太原。荷甑墯地,不顾而去。林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以破矣,视之何益?”林宗以此异之,因劝令游学。十年知名,三公俱辟,并不屈云。

  庾乘字世游,颍川鄢陵人也。少给事县廷为门士。林宗见而拔之,劝游学官,遂为诸生佣。后能讲论,自以卑第,每处下坐,诸生博士皆就雠问,由是学中以下坐为贵。后征辟并不起,号曰“征君”。

  宋果字仲乙,扶风人也。性轻悍,憙与人殷仇,为郡县所疾。林宗乃训之义方,惧以祸败。果感悔,叩头谢负,遂改节自敕。后以烈气闻,辟公府,侍御史、并州刺史,所在能化。

  贾淑字子厚,林宗乡人也。虽世有冠冕,而性险害,邑里患之。林宗遭母忧。淑来修吊,既而钜鹿孙威直亦至。威直以林宗贤而受恶人吊,心怪之,不进而去。林宗追而谢之曰:“贾子厚诚实凶德,然洗心向善。仲尼不逆互乡,故吾许其进也。”淑闻之,改过自厉,终成善士。乡里有忧患者,淑辄倾身营救,为州闾所称。

  史叔宾者,陈留人也。少有盛名。林宗见而告人曰:“墙高基下,虽得必失。”后果以论议阿枉败名云。

  黄允字子艾,济阴人也。以俊才知名。林宗见而谓曰:“卿有绝人之才,足成伟器。然恐守道不笃,将失之矣。”后司徒袁隗欲为从女求姻,见允而叹曰:“得婿如是足矣。”允闻而黜遣其妻夏侯氏。妇谓姑曰:“今当见弃,方与黄氏长辞,乞一会亲属,以展离诀之情。”于是大集宾客三百余人,妇中坐,攘袂数允隐匿秽恶十五事,言毕,登车而去。允以此废于时。

  谢甄字子微,汝南召陵人也。与陈留边让并善谈论,俱有盛名。每共候林宗,未尝不连日达夜。林宗谓门人曰:“二子英才有余,而并不入道,惜乎!”甄后不拘细行,为时所毁。让以轻侮曹操,操杀之。

  王柔字叔优,弟泽,字季道,林宗同郡晋阳县人也。兄弟总角共候林宗,以访才行所宜。林宗曰:“叔优当以仕进显,季道当以经术通,然违方改务,亦不能至也。”后果如所言,柔为护匈奴中郎将,泽为代郡太守。

  又识张孝仲刍牧之中,知范特祖邮置之役,召公子、许伟康并出屠酤,司马子威拔自卒伍,及同郡郭长信、王长文、韩文布、李子政、曹子元、定襄周康子、西河王季然、云中丘季智、郝礼真等六十人,并以成名。

  论曰:庄周有言,人情险于山川,以其动静可识,而沈阻难征。故深厚之性,诡于情貌;“则哲”之鉴,惟帝所难。而林宗雅俗无所失,将其明性特有主乎?然而逊言危行,终享时晦,恂恂善导,使士慕成名,虽墨、孟之徒,不能绝也。

  译文:

  郭太字林宗, 太原介休人。家世贫贱。父亲死得早, 母亲想要他去县里做事。林宗说“: 大丈夫哪能从事这种下贱的工作呢”就辞掉不去。跟成皋屈伯彦学习, 三年毕业, 博通群书。擅长说词,口若悬河, 声音嘹亮。游于洛阳, 开始见河南尹李膺, 李膺大加赞赏, 于是结为好朋友, 名震京师。后来回到故乡, 士大夫诸儒生送到河边, 有几千辆车子。郭林宗只与李膺同船过河, 送行的众宾客望见他俩, 如神仙一般。

  司徒黄琼征召, 太常赵典举有道。有人劝郭林宗出为官的, 林宗回答说:“我晚上观看天象, 白天考察社会人事,天命要废弃的, 是不可支持的。”于是, 他都没有应。天赋有知人之明, 喜欢奖励教育读书人。身长八尺, 容貌魁梧奇伟,宽衣大带, 周游郡国。曾经在陈、梁间行, 遇雨, 巾一角折垫起来, 当时人也学着故意折巾一角, 叫做“ 林宗巾”, 为人所敬慕大都是这样。有人问汝南范滂说:“郭林宗是怎样一个人呢”范滂说:“ 隐居像介子推一样不违反母亲的意旨, 出仕像柳下惠一样, 贞忠而不矫情绝俗。天子不得以他为臣, 诸侯不得以他为友。其他, 我就不得而知道了。”后来母亲去世, 有至孝的名声。郭林宗虽然善于鉴识人物, 品评人物, 但不作激切而深刻的谈论, 所以宦官专政也不能伤害他。党祸兴起, 知名之士大多遭其害, 只有郭林宗和汝南袁闳得以幸免。于是闭门教授, 学生以千计。

  建宁元年( 168 ) , 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害死, 郭林宗在野外号哭, 极为悲痛。因叹声说“:‘人死了,国家也危险了。’‘乌鸦不知落在那个人家的屋上啊’。”( 是说王业不知当何所归。) 第二年春, 在家去世, 终年四十二。四方之士一千多人来送葬。同志者于是共刻石立碑, 蔡邕作碑文, 既成, 对涿郡卢植说:“我作的碑铭多啊! 都有些感到惭愧, 只有郭有道碑无愧色呢。”

  郭林宗所奖励选拔的士人, 都如他所鉴定的。先言后验, 大家都佩服他。后来喜欢品鉴人物的, 或附会增加夸张之, 所以多了一些华而不实和怪诞不稽之词, 又像卜相之书。今录其明明白白见效于事实的, 写在篇尾。

  左原, 陈留人。为郡学生, 犯法被驱逐。郭林宗曾经在路上碰到了他, 办了酒席安慰他。对他说“: 从前颜涿聚是梁甫的大盗, 段干木是晋国一个大的市场经纪, 终究成为齐国的忠臣、魏国有名的贤人。蘧瑗、颜回还不能无过, 何况是一个普通人呢 千万不要生气, 反躬自问,自己责备自己就好了。”左原接受了他的意见走了。也有人讥刺郭林宗与坏人来往, 他答说:“ 一个人不仁, 恶他太狠, 是迫使他更加为坏事。”左原后来忽然更怀忿恨, 结集宾客想报复诸生。这一天郭林宗正在学校, 左原惭愧辜负了郭林宗以前所说的话, 因此就散去了。后来事情泄漏出来, 大家都感谢他。

  茅容字季伟, 陈留人。四十多岁, 在野外耕田, 当时与同辈在树底下避雨, 大家都平蹲相对, 茅容一个人独正襟危坐,十分恭谨。郭林宗看见他与大家不同,觉得奇怪, 因同他谈话, 茅容请林宗到他家住宿。第二天早晨, 茅容杀鸡作菜, 林宗以为是为他作的, 后来才知道是弄给他母亲吃的, 自己用蔬菜同客人一起吃饭。郭林宗向他起拜, 说:“你真贤啊!”因劝他学习, 终于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孟敏字叔达, 巨鹿郡杨氏县人。客居太原, 扛着甑, 不慎, 甑坠地破了, 他看也不看一眼就走了。郭林宗见了他问是什么意思, 孟敏回答说:“甑已经破了, 看它有什么用处呢”郭林宗以此认为孟敏不是一个平常人, 劝他游学。十年成名,三公都征召他, 都没有去。

  庾乘字世游, 颍川郡鄢陵县人。年轻时在县里做门卒, 郭林宗看见了, 提拔他, 劝他游学官, 因为诸生打杂。后来能够讲论学问, 自己认为自己出身卑下, 常常坐在下座, 诸生博士都就他问疑难, 由是学校里以下座为贵。后来朝廷征召他, 都不应, 人们叫他为“征君”。

  宋果字仲乙, 扶风人。性情强悍, 喜欢为人报仇, 为郡县所苦。郭林宗于是教育他做人的正道, 以祸败吓唬他。宋果被他感动悔悟, 叩头承认错误。因此改邪归正, 自己约束自己。后来以刚正闻名, 公府征召, 任侍御史、并州刺史, 所到之处, 教化大行。

  贾淑字子厚, 是郭林宗的同乡。虽然是世代做官的家庭, 但他的性情险恶,乡里以他为患。郭林宗的母亲逝世了,贾淑去吊唁, 后来巨鹿孙威直也到了。

  孙威直认为郭林宗是个贤人, 而接受恶人的吊唁, 心里觉得奇怪, 没有进屋就走了。郭林宗追上孙威直说“: 贾子厚确实是个坏人, 然而他洗心向善, 改过自新。仲尼不拒互乡, 所以我允许他进来。”贾淑听了, 改过, 自己勉励自己, 终究成为一个好人。乡里有忧患的人, 贾淑常拼命营救, 被州闾称道。

  史叔宾, 陈留人。年轻时有盛名。郭林宗见了告诉人说:“ 墙高基下, 虽然得了, 一定会失去的。”后来真的因论议阿谀败了名声。

  黄允字子艾, 济阳人。因才华出众著名。郭林宗见了他说“: 你有绝人的才调, 可以成为大器。然而, 怕你不能坚持守道, 获得了可能也会失去呢。”后来司徒袁隗想为侄女求婚, 见了黄允叹息说:“得婿如是满意了。”黄允听说就罢遣他的妻子夏侯氏。夏侯氏对她的姑姑说:“现在我已遭到遗弃, 将与黄允分手, 请一会亲属, 以申离诀的感情。”于是大集宾客三百多人, 夏侯氏坐在当中, 卷起袖子数黄允见不得人的秽恶十五事, 说罢,乘车走了。黄允因此为时人所不齿。谢甄字子微, 汝南郡召陵县人。与陈留边让都擅长谈论, 并且都很有名气。常同去见郭林宗, 总是夜以继日。郭林宗对门人说:“ 这两个人英才有余, 但都不入道, 可惜啊!”谢甄后来不注意小节细行, 受到舆论的攻击。边让因轻侮曹操, 被曹操杀了。

  王柔字叔优, 弟弟王泽, 字季道, 与郭林宗是同郡晋阳县人。兄弟小时同去见林宗, 问各人才行发展的方向。林宗说“: 叔优当以做官发迹,季道当以经术博通知名, 然而改变方向, 另干别的, 也不能达到这个地步。”后来真的如他所说, 王柔仕至护匈奴中郎将, 王泽做了代郡太守。

  又识张孝仲于樵夫牧者之中, 在驿使里识拔了范特祖。召公子、许伟都是屠夫酒佣, 司马子威出于普通兵卒。以及同郡郭长信、王长文、韩文布、李子政、曹子元、定襄周康子、西河王季然、云中丘季智、郝礼真等六十人, 都因他成名。

  论曰:庄周有这样的话:“人心比山河还要险恶”,因为他的行动可以看得见,而深藏的内心却难以明白。所以深沉的本心,比外表要复杂得多;“知人”之明,正是尧也感到为难的。而林宗无论雅俗人物都从示看错,难道这种识人的能力是他特有的吗?然而言语谦逊行为正直,顺应社会而隐晦得保全,为人诚恳善于诱导,使士人敬慕而成就名声,即使墨子,孟子等人也不能超过他。

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河南许姓将佐随同前往

下面是春秋战国时许国的历史,也是许姓的来源,LZ可要仔细看啊

从许文叔封地建国,到公元前375年为楚所灭,许国绵延700余年。由于地处要冲,安享了500年太平时光的许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各诸侯的必争之地,以致战事连连。为躲避郑、晋等国的侵扰,从许灵公起多次迁都,导致国力衰微,在郑国的刻意征伐下,许国最终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BR> 文叔开国 创许国五百年盛世 <BR> 提起许由,就不能不说到文叔,作为3000多年前“许国”的开国君主,文叔在许昌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样是许氏后人世代景仰的先贤。 <BR> 关于许国及开国君主文叔,宋代刘恕的《通鉴外纪》记载:“武王封文叔于许,以奉大岳之祀。” <BR> 清代陈厚耀的《春秋世族谱》云:“许国,姜姓,与齐同祖,尧四岳伯夷之后也。周武王封其苗裔文叔于许,以为太岳胤,今颍川许昌是也。” <BR> 许氏文化研究专家史友仁先生说:“大量史料及古今学者研究证明,许由与伯夷、四岳应是同一个人,是炎帝的裔孙。而文叔是伯夷之后,也就是许由之后。”这样看来,从许地到许由,再到许国、文叔,这段缺乏文字记载的历史,应是传承有序,符合历史规律的。 <BR> 历史文献记载,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灭商之后,为了巩固周王朝政权,先后分封了71个诸侯国“以藩屏周”。在初封诸侯国时,周武王便将文叔及其率领的氏族部落分封到许地,从此文叔在许地圈地建国,授官设吏,树起“许”字大旗,成了统治一方的“诸侯邦国”霸主。 <BR> 当时周天子分封的“诸侯邦国”,主要是以上古时期的氏族部落为基础而分封建立的“诸侯家国”。就是说,它是以以前存在的氏族部落为依托,以“一邑一族一氏为一国”,改氏族部落为诸侯邦国,分封地依旧是他们生活的原祖居地,由他们的部落首领或族中德高望重的名士任国君。从此,这些过着游牧生活的氏族部落逐渐定居下来,周天子也以此限制和约束了各个诸侯国的行动,使统治地位更加牢固。 <BR> 许国的管辖范围,从都城向四周辐射,方圆30公里左右,包括今许昌县及临颍县北、鄢陵县西南这一广大地域,许国作为“中原之中”,在地理位置上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BR> 当然,周武王平定天下后,分封各诸侯也是论功行赏,他按照当时各派系对周天子的贡献大小、亲疏关系和宗族势力强弱等情况,分封了众多诸侯,史有“八百诸侯”之说。 <BR> 如此看来,许国国君文叔当时是颇受周天子器重的。 <BR> 周武王初年,许国都城就在今天许昌城东20公里处张潘古城的四周,这里成了当年许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BR> 顶着盛夏的炎炎烈日,记者与许昌县文联的刘向阳先生一同来到了张潘乡古城村。在烈日的暴晒下,历经2000多年风吹雨打的毓秀台更像一个老者,向前来瞻仰的人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巨变。刘向阳指着毓秀台旁边一大片高出的田地说:“这就是许国都城遗址,早在南北朝时期,许国都城连同汉魏时期在都城基础上扩建的许昌宫、景福殿、丞相府等,完全毁于兵火,荡然无存了。” <BR> “荡然无存”四个字,是记者在采写“寻根许昌”系列报道时听到的最多的词语。 <BR> 从许由算起,许昌大地4000多年的悠远历史,在给我们留下无数璀璨文明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无数遗憾,留下了无数想象空间…… <BR> 按照《括地志》上的记载,周代关于城郭建筑的礼制,“王城方九里,诸侯城按七、五、三递减”。许国作为一个五等诸侯国,城池方圆3里至7里。到了曹操迎汉献帝莅许后,曹操又在许国故城的基础上,盖宫室,筑殿宇,建官署府第,修粮仓武库,扩街道,辟园林,使这里更加壮阔。 <BR> 刘向阳告诉记者,经过文物工作队的钻探,许国都城分内外两层,内城即许国国都。他们已经在废墟上探明了主要街道的走向,以及宫殿基础所在。更令人激动的是,1981年,文物工作队在门道张村征集到一块完好无损的战国玉璧,直径264厘米,晶莹碧绿,上饰龙、凤、鸟等图案,最后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BR> 1985年4月1日,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邀请考古专家在许国古城遗址召开论证会。专家们认为许国古城遗址在历史上、特别是在研究商周及汉魏文化上,具有重要价值。1987年,许国古城遗址被河南省政府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BR> 西周的封邦建国制度与宗法制度相结合,加强了周天子与诸侯的纽带关系,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统治机构,使西周王朝在前期380多年间取得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当时的周天子被尊为“天下宗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诸侯谁也不敢犯上作乱和向外扩张,否则就会被天子惩罚、征讨。在这样的情势下,许国借助周天子之威,过着太平宁静、无忧无虑的生活。 <BR> 诸侯争霸 祸及许国国破家亡 <BR> 光阴飞逝,380多年弹指一挥间。公元前770年,以周平王东迁洛阳为标志,中国进入春秋时期。此时王权衰落,盛世不再,天子已无力控制各个诸侯,一些逐渐强大的诸侯纷纷称王称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春秋五霸相继崛起,许国如同一叶扁舟,在诸侯争霸中风雨飘摇。 <BR> 由于许国地处中原要冲,四周豪强林立,虎视眈眈。许国只好小心周旋于强国之间,齐强时附齐,楚盛时附楚,晋来时归晋。即使这样,北方的郑国却始终怀有吞并许国的野心。 <BR> 郑国国君郑庄公是一个老谋深算的野心家,他借周平王东迁之机,相继灭掉对他有恩的虢国和桧国后,就把许国当成了下一块肥肉。 <BR> 想攻占许国,首先得建立一个“桥头堡”,郑庄公把目标定在了毗临许国都城的许田。 <BR> 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向鲁国国君鲁隐公说:“天子东迁之后,我们前去朝觐,路途遥远,多有不便;而你们去泰山祭祀的时候,沐浴歇息也缺少落脚的地方。不如用我们的‘汤沐之邑’(今山东费城东南)和你们的‘朝宿之邑’许田交换,这样大家都方便一些。” <BR> 鲁隐公当然洞晓郑庄公的觊觎之心,婉言拒绝了郑庄公的提议。 <BR> 可郑庄公不死心,公元前715年,鲁隐公卒,鲁桓公继位,他认为时机成熟,便与鲁桓公会见于垂亭(今山东菏泽境内),再次提出交换之事,并将一块晶莹无瑕的玉璧送给鲁桓公,从而达成了以许国为牺牲品的这宗交易,史称“郑伯以璧假许田”。从此郑国有了向外扩张的理由和军事基地,并将矛头直指许国。 <BR> 公元前712年7月,郑庄公以许国不听周天子号令为由,约齐国、鲁国联合攻打许国,相约谁先攻陷许国都城,谁就有权分割许国土地。一心想得到许国土地的郑庄公亲率雄兵伐许,直抵许国都城。当时的许国十一世国君许庄公率领将士、百姓死守城池,怎奈郑、齐、鲁三国兵将三面夹击,破城只是迟早之事。 <BR> 到城被围的第三日午后,在郑国兵将的猛攻之下,郑大夫颍考叔手执郑庄公大旗,不避刀矢,奋力登上许国城墙,然而未等站稳,突然一支箭从背后飞来,颍考叔中箭后大叫一声,从城头跌下。原来,平素与之不和的郑大夫子都忌妒他夺了头功,就在城下暗施冷箭,中国成语中的“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就是从这件事而来。 <BR> 颍考叔刚跌下城头,郑将瑕叔盈立即冲上去,接过郑庄公的大旗重又跃上城头大呼:“郑国国君登城了!”郑国将士见城头旌旗招展,更加奋勇当先。许庄公见大势已去,便打开城门率军民突围,杀出一条血路奔向卫国。两年后许庄公客死他乡。 <BR> 许国都城被攻破后,郑庄公虽然想霸占许国,但又怕各诸侯干涉,就假惺惺地让齐鲁两国国君看怎样处置,齐鲁二君认为许国没有犯灭国之罪,应酌情发落。郑庄公只好命许国大夫百里“奉许叔(许庄公弟)居许东偏”,并让郑国大夫公孙获率兵居许西偏,把许国君臣完全置于监视之下。 <BR>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到了公元前697年,郑国发生内乱,许叔乘机夺回都城,赶走郑国军队,复建许国,史称许穆公。从此郑国视许国为仇敌,屡屡兴兵犯许。据史书记载,在春秋五霸争战的120多年间,许国先后遭受侵伐11次,其中被郑国侵犯就有9次。 <BR> 公元前576年,饱受晋国、郑国侵伐的许国已经痛失大片土地,无奈之下,十五世国君许灵公(字宁),把许国都城从许迁至叶(今河南叶县),成了楚国的国中之国,完全成为楚国附庸。(2002年4月,考古工作人员在叶县澧河南岸的悬崖边抢救性发掘了一座古墓,出土了大量编钟、跽坐铜俑、青铜鼎、青铜戈等青铜器。铜戈铭文:“许公宁之车戈”、“许公宁之用戈”。著名考古专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教授认定:此即许国十五世国君许公宁之墓。) <BR> 即使这样,许国仍未得到楚国的照顾,楚国不时令其迁徙,许国都城先后迁到安徽亳州、湖北随州、河南西峡、河南鲁山等地。经过这三番五次的折腾,许国已是国穷财尽,徒有虚名。而郑国却仍怕许国东山再起,公元前504年,郑国大将游速率军伐许,许国已经无力抵抗,十七世国君许斯被俘,许国遂遭灭国之祸。《左传》载“郑灭许”。 <BR>此后,在楚国的帮助下,许国后裔重新立国又持续了100余年,直至公元前375年,史料记载“许二十四世为楚所灭”。绵延700余年的许国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只可怜许氏族人,从此流亡天涯。(未完待续)<BR>"澧河岸边许公墓"之二:受欺凌,许国流浪二百年<BR> 许穆夫人情急无奈写下了《载驰》,她自己也没想到这首诗真的挽卫国大厦于将倾。许穆夫人因此被载入史册,成为中国第一个留下姓名的女诗人,拉开了女性走上中国文学舞台的大幕。在许国的历史上,许穆夫人是一抹亮色。<BR> 许国在列强环伺中风雨飘摇,不得不多次迁都,甚至迁到了别的国家境内。就这样颠沛流离着,许国也继续生存了200多年。许国的历史显示了春秋时期文化的特殊性。<BR> 许国的生命曲线<BR> 史书上对许国的记载很少,因此一般人对这个小国很陌生。但从叶县出土的许公墓来看,作为中原文明的一部分,许国的文明程度还是很高的。<BR> 许国这个国名,和传说中的高人许由有关系。传说上古时,尧帝起初想把帝位让给一位名叫许由的高洁之士。可许由是个宁愿死也不愿当官的另类高人,听说尧帝想把最大的官让给他当,许由就逃到箕山(今河南登封东南)下,靠种地生活。后来尧帝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便到颍水边洗耳朵,认为耳朵听了那消息就不干净了。据晋皇甫谧《高士传》记载,当时有人比许由还另类:“尧又召(许由)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牛上游饮之。”<BR> 不知道这个传说中的人物是不是在中国真的存在过,但“许由”二字后来成了一个文化符号,很多清高的人真诚或者矫情地崇敬着他。在周灭商的战争中,姬姓和姜姓结成同盟,联手干掉了商王朝。西周初年,周成王把炎帝裔孙伯夷的后代姜文叔封在许由曾居住过的许(今河南许昌东),称为许国,姜文叔因此又称为许文叔。<BR> 封在中原腹地,对许国并不是件好事———周围都是文明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没有多少发展空间。起初被封在边远地区的楚国、秦国、晋国,开始也都是小国,但他们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后来都成为疆域辽阔的强国。在西周时期,小国寡民的许国大抵还太平无事,但到了天下大乱的东周时期,许国的日子就逐渐不好过了。最先欺负到门口的,是位于今天新郑一带的郑国。春秋初期,郑国出了两位雄才大略的国君———郑武公和郑庄公,他们让郑国最早成为笑傲诸侯的霸主。一开始许国老跟郑国“挺头”,于是郑庄公带兵从新郑出发奔袭许国。就在这次战争中,成语“暗箭伤人”诞生了。郑国大军集结在许国城下跃跃欲试,这时候,郑国的名臣颍考叔与号称当时天下第一美男子的子都(据说是郑庄公的“相好”)发生了矛盾,两人为了争一辆战车大打出手。郑庄公一声令下,郑军挥着盾牌,架起云梯,猛攻许国。颍考叔身先士卒,挥舞旌旗,呐喊着登上城墙。子都一看,难压嫉妒,从后面拈弓搭箭,向着颍考叔一箭射去。颍考叔中箭,一头栽下城墙摔死了。“暗箭伤人”就这样产生了。<BR> 虽说郑国这边发生了内讧,但弱小的许国最终也没有抵挡住强大的郑国,郑军破城而入,许国国君逃往他国。郑庄公在许国公子中挑了一个面相比较乖的立为新君,成立了一个“临时政府”,并派军驻守许国“维和”。许国经这一折腾,再也没有兴旺起来。<BR> 齐桓公称霸的时候,对待各诸侯国比较“厚道”,许国还时常追随齐国组织的“联合国军”四处“维和”。齐国失去霸主地位后,天下更乱,诸侯相互攻伐、吞并,许国风雨飘遥史书上关于这一段时间的记述中满是“郑人伐许”、“宋人伐许”、“晋人伐许”、“卫人伐许”之类的文字,尤其是在北边郑国和南边楚国的挤压下,许国怎么也站不稳当。<BR> 为了生存,许国国君不得不多次迁都。到叶县澧水墓主人许公宁的时代,许国已经迁到楚国境内。许公宁的身份似乎很难用现代词汇表达———说他是一国之君,可他没有固定的国土,在别人的国家内立国;说他是流亡者,可他分明还有自己的国都和臣民。用当时的词汇说,许国已经成为附庸,但又有一定的独立性。用后世的逻辑很难解释许国为什么还能长期生存,只能说这是春秋时期特有的文化现象。后来在楚人的安排下,许国又先后迁都到西峡、鲁山等地。前后算起来,许国颠沛流离了200余年!<BR> 身为国君的许公宁,死后陪葬了大量珍宝,说明他生前地位仍然十分尊贵,也说明许国仍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但这些编钟为他鸣响的时候,恐怕他感受到的不只是安宁和愉悦,他内心是酸楚还是无奈,已经没人能够了解。<BR> 中国第一个女诗人<BR> 别小看了编钟盛行的那个年代,那是一个产生老子、孔子、孙子等思想巨人的,充满智慧、热情和活力的年代。穿越时空存留下来的编钟,告诉我们很多信息,有专家认为,编钟是“最早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完备的技术体系和丰富的工程技术语言,具有世界一流的铸造技术……堪与古埃及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巴比伦空中花园等世界奇迹相媲美”。那是一个技术和艺术都活力蓬勃的年代。<BR> 记者查阅了有关许国的史料,发现这个弱小国家曾经出现过一位极为杰出的诗人———许穆夫人,这是一位美丽率真、敢作敢为的女子,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女诗人,她的出现,拉开了女性走上中国文学舞台的序幕。<BR> 许穆夫人原是卫国“公主”,性聪敏,有才华,貌美多姿。她本来有可能成为齐桓公的“太太”。当时齐国和许国都来求婚,既然婚姻注定要和政治连接在一起,这位美丽聪慧的女子觉得齐国近而强,许国远而弱,因此愿嫁到齐国:“若今之世,强者为雄。如使边境有寇戎之事,维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国,妾在,不犹愈乎!今舍近而就远,离大而附小,一旦有车驰之难,孰可与虑社稷?”一番议论,见识超拔。但卫国国君执意把她嫁给了许穆公,于是她就成了许穆夫人。<BR> 后来发生的事证明了许穆夫人的远见卓识。她和她的诗歌在历史上大放异彩,和卫国的一次国家危机有关。尽管远嫁许国,许穆夫人也为自己所热爱的祖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按照史书记载,许穆夫人的一首诗歌挽救了卫国的灭国之难,让卫国得到了喘息和复兴的宝贵机会。<BR>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女子善怀,亦各有行(女儿家多愁善感,也自有自己的道理)。”这是卫国国难当头时许穆夫人写下的名句。<BR> 公元前660年,狄人借卫懿公荒*奢侈、国人多怨的机会,大举进攻卫国。卫国国都被攻克,懿公被狄人所杀。宋恒公连夜把卫国臣民救过了黄河,在曹邑另立戴公姬申,聚拢遗民共有5000余人。戴公有两个姐妹,一个嫁宋国,即宋恒夫人,另一个就是许穆夫人。许穆夫人得知祖国将要灭亡的消息,毅然返回故乡,希望能拯救卫国的危机。但许国君臣胆小怕事,担心惹祸上身,派遣大夫追赶许穆夫人,以礼制的名义要求她返回许国。许穆夫人十分愤怒,写下《载驰》(见《诗经》)一诗,斥责许国庸吏,表达了奔赴国难、拯救祖国的强烈愿望。<BR> 许穆夫人的果敢和激愤随着诗篇传扬,感动了齐桓公。齐桓公立即派车三百乘,并资助牛、羊、鸡、豕及建筑材料,帮助卫国建立新都———楚丘(今滑县卫南坡)。此后,卫文公励精图治,轻徭薄赋,崇尚节俭,让仅剩5000名臣民的卫国逐渐复兴起来,使卫国又存在了数百年。<BR> 《诗经》中有许多以女子口吻写的诗,但作者并不一定是女子。而这首《载驰》,确实是许穆夫人的手笔。<BR> 许穆夫人一生诗作很多,但由于战争,多数散失,留存至今的仅有三首。《竹竿》是许穆夫人怀念祖国的诗作,她婚后远离故土,但一直怀念着自己的祖国,于是以竹竿为题做诗,追忆儿时在卫国用竹竿垂钓的情趣,表达了对故土人物、风情深深的思念。许穆夫人的另一首《泉水》,以泉水起兴,表达了自己思乡忧国的无限深情。<BR> 许穆夫人给后世留下的三首四言抒情诗形象鲜明,情感炽烈,文意真切,脍炙人口,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声誉,受到历代名人推崇。<BR> 许氏的源流<BR> 许国颠沛流离200多年,至战国初,再也按捺不住的楚国灭了许国。许国人四散奔走,国君的子孙宗族以许为姓氏,一般认为,这就是许氏的起源。一个国家灭亡了,一个姓氏却发展起来。尽管许国历史乏善可陈,也缺少贤臣名将,但许氏后来却人口众多,英才辈出。<BR>

资料显示,许国被楚灭后,除部分迁居今湖北荆山及湖南芷江等地外,多数许姓就地繁衍或向北迁徙。许姓北上最初迁徙之地是冀州高阳(今河北高阳),后有许氏复迁回河南宝丰等地。秦汉之际,许姓已遍布今河南、河北两省的大部分地区。此后,北方许姓主要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安徽、陕西、山西等广大地区。许姓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

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河南许姓将佐随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户。唐僖宗时,侍御史许爱镇守漳州,后入晋江石龟。唐代以后,许姓已大举南迁繁衍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剩宋末元初,许氏有一支徙居广东。明代,福建人许冲怀、许申移居台湾,此后许氏又多次向台湾迁徙,进而又有移居海外者。迁至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的许氏,有的融入侗、壮、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BR>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8723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9
下一篇2023-07-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