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母亲叫什么名字,她有什么事迹吗?

李世民的母亲叫什么名字,她有什么事迹吗?,第1张

高祖太穆皇后窦氏是李世民的生母

相关的事迹在旧唐书后妃传里面有,我也不知道你看不看得懂:

高祖太穆皇后窦氏,京兆始平人,隋定州总管、神武公毅之女也。后母,周

武帝姊襄阳长公主。后生而发垂过颈,三岁与身齐。周武帝特爱重之,养于宫中。

时武帝纳突厥女为后,无宠,后尚幼,窃言于帝曰:“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

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武帝深

纳之。毅闻之,谓长公主曰:“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

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

十辈莫能中,高祖后至,两发各中一目。毅大悦,遂归于我帝。及周武帝崩,后

追思如丧所生。隋文帝受禅,后闻而流涕,自投于床曰:“恨我不为男,以救舅

氏之难。”毅与长公主遽掩口曰:“汝勿妄言,灭吾族矣!”

后事元贞太后,以孝闻。太后素有羸疾,时或危笃。诸姒以太后性严惧谴,

皆称疾而退,惟后昼夜扶侍,不脱衣履者,动淹旬月焉。善书学,类高祖之书,

人不能辨。工篇章,而好存规戒。大业中,高祖为扶风太守,有骏马数匹。常言

于高祖曰:“上好鹰爱马,公之所知,此堪进御,不可久留,人或言者,必为身

累,愿熟思之。”高祖未决,竟以此获谴。未几,后崩于涿郡,时年四十五。高

祖追思后言,方为自安之计,数求鹰犬以进之,俄而擢拜将军,因流涕谓诸子曰:

“我早从汝母之言,居此官久矣。”初葬寿安陵,后祔葬献陵。上元元年八月,

改上尊号曰太穆顺圣皇后。

李世民的母亲窦氏,出身官宦之间,窦氏的父亲叫窦毅,是定州总管,封爵神武公,娶的是周武帝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出生以后,因为周武帝很喜欢,就养在宫中。周武帝时的北周,已经有了统一北齐的实力,但是事奉突厥却十分谨慎。周武帝就迎娶了突厥公主为皇后。这种政治婚姻当然没有感情基础,所以周武帝并不喜欢这个突厥皇后,日常生活中的夫妻关系大约也很冷淡。这一点被小小年纪的窦氏看在眼里,她对舅舅周武帝说:现在中国还没有统一,突厥还很强大,舅舅应该抑制自己的情感,好好对待突厥皇后,只要突厥配合,江南和北齐就容易对付了,统一大业也容易实现。她的童言无忌,显示出超常的政治智慧。

如果是大人,看到这一点并不困难,难的是无法跟皇帝说。而窦氏一个小女孩,竟然说出这番深明大义的话,证明她是一位很早熟的政治女性。周武帝一代枭雄,听了这话,如雷贯耳,乖乖地听从了小外甥女的指点。

这件事证明李世民的母亲窦氏是一位善于政治思考的女性。无论什么时代,只有大人物才会运用这样的大思维。这么小的孩子,就有这么高的见解,表明她的政治智慧很早熟。一定是后宫的特殊环境培养了窦氏的政治智慧。为什么说李世民的家族是一个政治世家呢?请看他的父亲,他的爷爷,他的曾祖父,现在还有他的母亲,全是政治人物。这是李世民成长的最重要的家庭背景。

世民的母亲窦氏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的女儿

窦氏父亲窦毅,为定州总管,封爵神武公,娶的是周武帝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出生以后,因为周武帝很喜欢,就养在宫中。周武帝时的北周,已经有了统一北齐的实力,但是事奉突厥却十分谨慎。周武帝就迎娶了突厥公主为皇后。这种政治婚姻当然没有感情基础,所以周武帝并不喜欢这个突厥皇后,日常生活中的夫妻关系大约也很冷淡。这一点被小小年纪的窦氏看在眼里,她对舅舅周武帝说:现在中国还没有统一,突厥还很强大,舅舅应该抑制自己的情感,好好对待突厥皇后,只要突厥配合,江南和北齐就容易对付了,统一大业也容易实现。她的童言无忌,显示出超常的政治智慧。

如果是大人,看到这一点并不困难,难的是无法跟皇帝说。而窦氏一个小女孩,竟然说出这番深明大义的话,证明她是一位很早熟的政治女性。周武帝一代枭雄,听了这话,如雷贯耳,乖乖地听从了小外甥女的指点。

这件事证明李世民的母亲窦氏是一位善于政治思考的女性。无论什么时代,只有大人物才会运用这样的大思维。这么小的孩子,就有这么高的见解,表明她的政治智慧很早熟。一定是后宫的特殊环境培养了窦氏的政治智慧。为什么说李世民的家族是一个政治世家呢?请看他的父亲,他的爷爷,他的曾祖父,现在还有他的母亲,全是政治人物。这是李世民成长的最重要的家庭背景。

杨坚是篡夺北周政权而建立隋朝的,窦氏听说杨坚称帝的消息,眼泪喷涌而出,一头扑到床上,发狠说:“只恨我不是男儿,不能拯救舅舅家。”他父亲窦毅赶快来捂她的嘴,低声说:不要乱说,这是会被族灭的啊。这件事证明了窦氏的胆识。

太宗(公元598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即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 他的杰出表现之一就是对少数民族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他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的拥戴,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于634年遣使与唐朝修好,唐朝也派臣入蕃。636年,松赞干布派专使去长安请婚,唐朝不允,638年,松赞干布遂借口唐朝属国吐谷浑从中作梗,出兵入侵吐谷浑,虽然唐军击退了吐蕃军,但是唐朝也见识到了吐蕃的力量。640年,松赞干布又派大臣禄东赞使唐求婚,唐太宗便以宗室之女文成公主许嫁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并派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持节护送。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新唐书》记载松赞干布亲迎于柏海,文成公主进藏时把各种汉地的生产技术转入吐蕃。

唐太宗治理少数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治安中国”与“绥之以德”。

“治安中国”,就是使中原汉族王朝安全强大,周边少数民族就会服从管辖。为此,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臣,善于纳谏,调整统治政策,致使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因此,周边少数民族向往中原文化,接受唐中央政府领导。

“绥之以德”就是对少数民族要以德服人。唐太宗所处的时代,是各民族经过长期战乱、分裂而趋向融合、南北统一的时代,由于唐太宗的家庭本身就是一个 民族融合的典型,他的祖母、母亲、妻子都是鲜卑族人。特别是由于唐太宗具有远见卓识和杰出的才能,能够从维护封建王朝的长远利益和边疆安定考虑问题,因而 他比以往任何封建帝王都懂得民族政策的重要,以仁义取信于各民族,不轻易诉诸暴力镇压。这就是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实行的民族接近政策即怀柔政策。

唐朝初期,北方的突厥汗国还很强大,时常出兵南下骚扰。629年冬天,唐太宗派大将李勣、李靖带领十几万军队出击突厥。第二年,追击突厥至阴山以 北,俘虏了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唐太宗不仅不杀颉利可汗还把颉利和他的家属安置在太仆寺,厚加款待,任命颉利可汗为右卫大将军(禁军的高级武官),赏赐 了大量田宅。后来颉利病死,唐太宗按照突厥风俗施行火葬,还在灞水东面为他筑了高大的坟墓,并让颉利的儿子终身袭其父职。在朝廷里,唐太宗也大量任用突厥 贵族为官。突厥各部首领凡来到长安的,都拜为将军(武官,在大将军之下)、中郎将等官。五品以上的突厥武官达到一百多人,几乎占了朝廷的一半。在朝廷上可 以看见突厥酋长带刀守卫,突厥人身着官服。

唐太宗还大力推行和亲政策。他认为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政权多由后妃操纵。公主出嫁,生了儿子,就是他的外孙。外孙作可汗,不会骚扰唐朝。所以出嫁 一个公主,可以保证北方三十年无事。唐太宗把自己的妹妹衡阳公主嫁给了突厥处罗可汗的儿子阿史那社尔;把另一个妹妹九江公主,嫁与在朝为官的突厥酋长执失 思力;把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可汗诺易钵;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王松赞干布。象这样唐和少数民族联姻的事很多。和亲政策使唐同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更加 亲近了。

649年,唐太宗逝世,在朝廷作官的和来朝贡的少数民族首领几百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悲恸地放声大哭,有的甚至剪去头发,用刀划破面孔,割去了耳 朵,鲜血流了满地。阿史那社尔和契苾何力闻讯赶来,请求杀身殉葬。松赞干布也上书效忠致哀:“先皇晏驾,天子新立,巨子有不忠的,我将率兵赴难。”这些事 例都表明唐太宗民族政策的成功之处。

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大大提高了唐朝中央政权的威望。东突厥灭亡以后,东北地区的奚、室韦等十几个部和西域的各小国都纷纷要求内属;逃到高昌的突厥 人,听说唐朝对归降的突厥人待遇优厚,重又回来归唐。630年三月,西域和北部边疆各族的君长来到长安,请尊奉唐太宗为各族共同的首领“天可汗”。唐太宗 说:“我为大唐天子,还要处理可汗的事吗?”群臣和各族君长都高呼万岁!从此,唐太宗不仅是唐朝的皇帝,还是各民族的“天可汗”。他晚年曾得意地说:“自 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的确,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是古来的帝王所不可比拟的。

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加速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于增强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都产生产了巨大的历史影响。

松赞干布再次派往长安求娶大唐公主的使者就是禄东赞。也正是因为禄东赞的智慧与忠贞,赢得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好感,最终他帮颂赞干布迎娶到文成公主。

求娶

松赞干布是吐蕃一位很有作为的帝王,吐蕃在他的统治之下,渐渐强盛,但比起中原的大唐王朝,当然还是逊色不少,尤其是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的威名远播,让松赞干布对唐王朝,对长安,对李氏皇族无比向往,于是他就派他的使者,带着聘礼千山万水来到长安,就是想要跟唐王朝联姻,求娶唐朝公主。原本他以为这是一件不太难办的事,毕竟他是一国之君,求娶大唐公主,算是门当户对,而且唐王朝与吐蕃相邻,联姻之后,就会更加有利于两国的边境安稳。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唐朝拒绝了他的求婚,他想与唐王朝联姻的想法就这样失败了。

二派使者求娶

为此颂赞干布很苦恼,他也是真的想要与唐王朝联姻,于是他就第二次派出使者前往长安,向唐太宗李世民求娶公主。这一次他派的使者是禄东赞,他比较信任的一个臣子,在吐蕃担任要职,相当于唐王朝宰相的职位,可见松赞干布对此次求婚多么重视。所以禄东赞是带着颂赞干布莫大的期望来到长安,想要求娶到大唐公主,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来到长安求娶公主的人不仅只有他一个人,还有其他五国的使者。也就是说,禄东赞此次的求婚,难度十分大。

果不其然,因为六国来求婚,唐王朝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将文成公主嫁到哪个国家,于是唐王朝给六国使者出了一系列非常考验智慧的难题,这些题目非常刁钻,很多使者都无从下手。但禄东赞很聪明,每一道题他都给出了一个满意的回答,用最聪明的办法解开了唐王朝给的难题,这也让唐太宗李世民对禄东赞的智慧很欣赏。最后唐太宗居然想要给禄东赞娶个李唐的女子为妻,可因为禄东赞早已娶妻,他对妻子忠贞不移,于是他就拒绝了唐太宗。不过唐太宗也没有生气,反而更加欣赏禄东赞,之后唐太宗就将文成公主嫁到了吐蕃。

可以说松赞干布能够娶到文成公主,有一半的功劳是禄东赞的。如果没有禄东赞在六国使者中的脱颖而出,以及他对婚姻的忠诚,估计唐太宗李世民是看不到吐蕃的优秀,因此唐太宗才会把文成公主嫁到吐蕃。

李世民的妹妹是平阳昭公主李秀宁。

平阳公主(?—623年),唐高祖李渊第三女,祖籍邢州尧山,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统领千军万马为自己父亲建立帝业的公主,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中国万里长城的著名关隘娘子关就是因为她所率领的娘子军曾经在此驻守而得名。

她是唐朝第一位死后有谥号的公主,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真正的生荣死哀。但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记录其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没有记载。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李渊决定起兵。李渊起兵前,平阳昭公主与柴绍当时正在长安,李渊派遣使者秘密将他二人召回来之。柴绍对平阳昭公主说:你的父亲将要起兵扫平乱世,我打算前去迎接他的义旗,一起离开不可行,我独自走后又害怕你有危险,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平阳昭公主说:“你应该赶紧离开,我是一个妇人,遇到危险容易躲藏起来,到那时自己会有办法的。”

于是,柴绍立即从小道直奔太原。而平阳公主则在后方进行各种安排。她很快动身回到鄠县的李氏庄园,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当地的产业变卖,赈济灾民,很快招收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很快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了。平阳公主听到这个消息,决心要为父亲招募更多的军力。

-平阳昭公主

成唐时期,干布和公主之间的一段美好姻缘一直被传为佳话,但鲜头人知的是,干布能够成功迎娶公主,着实费了一番心思。当时的唐朝国十强成,虽然干布的部落也拥有一定的实力,但是仍旧不能和唐朝相抗衡,唐大宗李世民深得周边少数民族部族的尊敬与爱戴,被他们尊称为“天可汗”。松费干布在同唐朝建立起联系之后,得知其他少数民族部落都同唐朝联姻,部族首领都迎娶了唐朝公主,非常羡慕,也想要迎娶一位大唐公主,于是他上书唐太宗,表明自己的诚意,还派出使者特意来到唐朝。不过当时唐朝同吐蕃之间刚刚建立起关系唐太宗没有贸然同意干布的求婚请求。

干布的使者回到吐蕃之后,汇报了这次行程的所见所闻,当然也汇报了求婚请求被拒绝的消息。这位使者还添油加醋地说他本来受到唐太宗的礼遇,而唐太宗也已经答应了将公主下嫁给干布,但是经过其他少数民族的挑拨之后,唐太宗又改变了他的看法。干布听到这些,非常不高兴,他对那些从中挑拨的少数民族很不满,随着吐蕃实力的日益壮大,他率领吐蕃士兵相继重创那些少数民族,最终他甚至向唐朝挑衅,声称不将公主下嫁于他,他就要踏平大唐,夺取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戎马生涯,有勇有谋,大唐国力强盛,根本不惧怕干布的挑衅,大唐军队在战场上对吐蕃军队还以颜色。干布很快意识到自身的势力根本无法抵抗大唐的军队,不过他仍旧没有放弃要同大唐联姻的想法,再次派出使者向大唐求亲。唐太宗并没有被军事上的胜利冲昏头脑,他敏锐地认识到吐蕃的游击战术对大唐的潜在威胁,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答应将公主下嫁吐蕃。得知这个消息,干布欣真异常,他派山叶幕大臣禄东整作为自己的使著护法塑干两黄会从为鹏礼来到大唐。

做下了很好的印象,是松牲干布能够成功迎娶公主的关键所在。虽然唐大宗F提东精是吐幕的大臣,为人机智明敢,面对唐太宗的考验沉稳睿智,给唐大宗提出了六个难题,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禄东特竟然将这六个难斯成做应将大唐公主下嫁吐幕,但是他还想要考验一下叶菜的来使,所以他向禄女智一一破解,这就是唐太宗六难求婚使”的故事,

第一难,唐太宗在一条粗细均匀的木头上做文章,禄东赞需要分辨出这根木斗的哪一面是根部,哪一面是尾部。禄东牲仔细地分析了这个问题,他灵机一动将大义放在水中,木头根部的密度比较大,所以在水中会下沉,以此判断出哪一面是辉部,哪一面是尾部。

第二难,唐太宗有一块美玉,这块美玉的独特之处在于玉的中间有一条极其曲折狭窄的孔道,禄东赞需要把细线穿过孔道。禄东赞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令人叹相止,他在孔道的一头涂抹上蜂蜜,在另一头放入一只蚂蚁,这只蚂蚁的腰腹之就拴着细线,蚂蚁为蜂蜜的甜味吸引,从孔道的一头走到另一头,细线就这样通过了曲折狭窄的孔道。

第三难,唐太宗命人将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刚刚出生的小马驹混在一起,禄东赞需要将每一个小马驹和生出它的母马匹配在一起。面对这个难题,很多人都试愿根据毛色和花纹来分辨,但最终都失败了,禄东赞再出妙招,他把所有小马驹都关在栅栏里一天一夜,不给喂食。第二天,这些饥饿难耐的小马驹被放出来的时候,当然各自寻找自己的母亲以填饱肚子,用这个方法,禄东赞准确快速地解决了唐太宗的又一个难题。

第四难,唐太宗这次命人将一百只小鸡和孵化它们的一百只母鸡混合在一起,禄东赞需要将它们分别匹配。禄东赞以鸡类的生活习性为解决问题的切人点,他意识到小鸡在进食和遇到危险的时候一般都会跟随母鸡,所以他在鸡群进食的时候,将母鸡和小鸡分开,然后把母鸡一只一只地放进小鸡当中,这只母鸡孵化出的小鸡自然就会跟随自己的母亲。当然也会有不听话的小鸡,这个时候禄东赞就命人模仿老鹰等鸡类天敌的叫声,这些不听话的小鸡受到惊吓都奔向自己的母亲以寻求保护。

第五难,唐太宗要求每一个吐蕃使臣需要在一天之内吃掉整整一只羊喝完一坛酒,除此之外还需要自己走回住处去。很多使者还没有喝完一坛酒就已经醉倒了有一些虽然喝完了酒也吃完了一只羊,但是已经分不清方位,更别提自己走回住处去了。反观禄东赞,他在去喝酒吃肉之前就在自己的住处同喝酒吃肉的地方之间牵了一根线,这样在喝完酒吃过肉之后,他顺着这根线顺利回到了住处。

第六难,这也是最后的一道难题,唐太宗让公主混在五百个宫女当中,所有人穿着打扮完全一致,而且她们的脸上都蒙着盖头。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使臣需要从中辨认出哪一位是真正的文成公士,很多使臣学试了很多次,但是全都没有成功,唯有禄东赞做好了完全的准备工作,一举成功。他之前就了解到公主喜好一种熏香,这种熏香的味道非常稀有,能够吸引蜜蜂,轮到禄东赞辨认公主的时候,他放出事先握在手中的蜜蜂,这只蜜蜂被奇香吸引,落在公主身上,禄东赞成功地完成了最后一项考验。

禄东赞的表现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唐太宗不仅加封他的官位,同时还想把皇室宗亲之女许配给他,但是禄东赞家中已有妻室坚持不能负糟糠之妻,拒绝了唐太宗的美意。这样一来唐太宗更加欣赏他了,可以说干布能够顺利迎娶到公主,禄东赞这个机智的求婚使者功不可没。

古人还真是有意思,

更多(9张)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最爱长孙皇后

不管那些电视剧怎么拍,我还是要说李世民最爱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活了36岁,李世民对她的恩宠不断,一共生了7个孩子,是李世民老婆中生孩子最多的,长孙皇后死后葬在昭陵,李世民在宫里修建了一个高台,好遥望昭陵。

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生的七个孩子都非常的宠爱。对长孙皇后大儿子李承乾史书上有记载::“甫八岁,特敏惠,帝爱之”;“时年八岁,性聪敏,太宗甚爱之”。意思是非常的爱,虽然李承乾最后因为谋反被废,但李世民还是非常的喜欢,李世民得知李承乾死后,他专门为李承乾罢朝。对长孙皇后的二儿子李泰也是非常的喜爱,史书上记载::“越王,长孙皇后所生,太子介弟,聪敏绝伦,太宗特所宠异”;“其宠异如此”; “魏王泰宠冠诸王”;“时魏王为太宗所爱”。皇子成年后依例要去封地,可李泰并不“之国”。意思是李泰非常的聪明, 李世民特别的宠爱,是众多王子中最受宠的, 王子成年了,就要去自己的封地,而李世民恩准李泰不用去封地。

对长孙皇后的小儿子李治就是更加的宠爱,长孙皇后死的时候李治才9岁,李世民破天荒的自己抚养李治,当时宫中的规矩是皇子和公主都是由奶娘抚养,李世民亲爱抚养李治,说明实在是太宠爱他了,最后李世民还传位给李治,李治就是历史的唐高宗。

对长乐公主也是非常的宠爱,长乐公主出嫁的时候,诏令有司为其准备的嫁妆要比太宗之妹永嘉长公主多一倍,长乐公主死后,长乐公主之墓没有遵照妃子、公主墓只设一道石门的规格,而破格使用三道石门。在昭陵已发掘的陪葬墓中仅此一例。

对长孙皇后的养女豫章公主也是非常的喜爱,豫章公主死后太宗穿了很长时间的素服,超过了礼法规定的父亲为子女服丧的时间。因此,群臣悚动不安。

对城阳公主:出嫁前,太宗专门为她卜卦并欲打破黄昏行吉礼的婚制而改由白天行吉礼。马周谏止。

对晋阳公主:晋阳公主李明达是唐太宗异常宠溺的女儿。这单从封号上就能体现,晋阳正是李唐龙兴之地。唐太宗给李明达“晋阳”的封号,足见他对这个女儿的珍视。皇后去世后,与胞兄李治同为唐太宗亲自抚养。可以说,晋阳公主是有史可考的享有皇帝亲养殊遇的唯一一位公主。晋阳公主十二岁就死了,唐太宗一个月不能正常饮食,每天要哀伤几十次,身体瘦弱不堪。大臣们劝慰他时,李世民说:“我怎么会不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如此悲伤没有意义呢?只是不能自禁而已。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无法控制自己的悲恸。”如此失态的举止和言语背后的眷眷父爱令人扼腕。为了纪念夭折的爱女,李世民下诏将公主封邑所得的余钱,在公主墓旁修建佛祠,为女儿的往生祈福求祷。

对小女儿新城公主:太宗最幼女、年仅九岁的新城公主初封为衡山公主,在贞观年间首封公主的帝女中年龄偏小(其异母姊临川公主首封已十八岁),足见太宗对新城的宠爱与重视。

很多电视剧里李世民最爱的是杨妃, 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生了两个儿子李恪和李愔。史称大杨妃,李世民还有个姓杨的妃子,史称小杨妃,小杨妃生的儿子叫李福, 她死后,唐高宗李治追封她为贵妃,这也是算是唐朝历史上第一位杨贵妃了。史书上对大杨妃的记载很少,就是记载她耳坠子李恪的时候,顺便提了一下她,“恪母,隋炀帝女也。”出自《旧唐书 李恪列传》[①],聊聊一语道出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李恪生母显赫的出身。其后《新唐书 李恪列传》[②]中证实道:“……其母隋炀帝女,地亲望高,中外所向。(后面多认为指代李恪)” 杨妃是正史记载中隋朝皇帝隋炀(明、闵)帝杨广第二个女儿,就是记载了她的显赫身份, 史书上没有记载李世民对她是多么的宠爱。她有很多的谜团,她当公主的时候封号是什么,她的生母是谁,什么时候死的没有记载,葬在那里也没有记载,李世民封她为什么妃子也没有记载,她是什么时候嫁给李世民也没有记载,以什么身份嫁给李世民也没有记载,如果她真的是李世民的宠妃, 为什么史书上对她的记载这样少?

李渊是李世民的父亲。

李渊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7611html

母亲窦氏

资料!

高祖太穆顺圣皇后窦氏,京兆平陵人。父毅,在周为上柱国,尚武帝姊襄阳

长公主,入隋为定州总管、神武公。

后生,发垂过颈,三岁与身等。读《女诫》、《列女》等传,一过辄不忘。

武帝爱之,养宫中,异它甥。时突厥女为后,无宠,后密谏曰:“吾国未靖,虏

且强,愿抑情抚接,以取合从,则江南、关东不吾梗。”武帝嘉纳。及崩,哀毁

同所生。闻隋高祖受禅,自投床下,曰:“恨我非男子,不能救舅家祸。”毅遽

掩其口,曰:“毋妄言,赤吾族!”常谓主曰:“此女有奇相,且识不凡,何可

妄与人?”因画二孔雀屏间,请昏者使射二矢,阴约中目则许之。射者阅数十,

皆不合。高祖最后射,中各一目,遂归於帝。

始,元贞太后羸老有疾,而性素严,诸姒娣皆畏,莫敢侍。后事之,独怡谨

尽孝,或淹月不释衣履。工为篇章规诫,文有雅体。又善书,与高祖书相杂,人

不辨也。崩於涿郡,年四十五。

帝在炀帝时,多畜善马,后见曰:“上性乐此,盍以献?徒留之速罪,无益

也。”不听,顷里坐谴。帝后见隋政乱,多妄诛殛,乃为自安计,数奏鹰犬异驹,

炀帝果喜,擢位将军。因泣谓诸子曰:“早用而母言,得此久矣!”帝有天下,

诏即所葬园为寿安陵,谥曰穆。及祔献陵,尊为太穆皇后。

始,太宗生,有二龙之符,后於诸子中爱视最笃。后即位,过庆善宫,览观

梗欷,顾侍臣曰:“朕生於此,今母后永违,育我之德不可报。”因号恸,左右

皆流涕。乃享后於正寝。它日幸九成宫,梦后若平生,既悟,潸然不自胜。明日,

诏有司大发仓赈贫瘠,以为后报焉。上元中,益谥太穆神皇后。

《新唐书 卷七十六 列传第一》

http://guoxuebaiducom/page/d0c2ccc6cae9/88html

长孙氏的婆母姓窦,谥称太穆皇后,是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与周武帝姐姐襄阳长公主的女儿。据说这位太穆皇后生来不凡,刚出娘胎头发就长过颈项,三岁时这头发就已经与她的身高一样长短了。周武帝对这位外甥女非常喜爱,自幼就将她养在宫中。

周武帝算得上一位志向远大的帝王,一心想要率领北周战胜北齐高氏,统一中原。然而在几场战役中,北周都败给了北齐。

在北周与北齐的角力中,蒙古草原上的突厥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将这股力量牢牢地捆在自己的战车上,是北周与北齐共同的目标。而他们努力的方向都是一致的:联姻。

当时的突厥可汗为木杆可汗,他的女儿不少,但未婚的小女儿阿史那才是北周与北齐争夺的目标。为了赢得这段婚姻,宇文氏和高氏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求婚拉锯战。木杆可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墙头草,一个女儿两头许,七颠八倒了五六年。在经历了固婚使团被囚禁、迎亲使团被扣押等等磨难之后,北周才好不容易在天和三年(公元568)三月最终赢得了求婚战的胜利,娶回了十八岁的阿史那,并尊为周武帝皇后。

可以想象,政治联姻再加上这样的求婚经历,周武帝对阿史那皇后有着怎样的抗拒情绪。于是,阿史那虽然年青美貌地位尊崇,周武帝对她的夫妻情份却是稀松平常,阿史那几乎成了北周宫廷里的一块活牌位。

窦氏从小生活在周武帝的身边,对舅舅冷淡皇后的前因后果及现实情况都非常了解,她对舅舅夫妻失和的状态非常担心,劝周武帝说:“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

算起来,这时窦氏恐怕还只有六七岁年纪,能有如此见解,顿时语惊四座。周武帝第一个正色以对,立即接纳小甥女的进谏,从此对阿史那态度大为转变。第二个感到震惊的人就是窦氏的父亲窦毅,他郑重其事地对妻子襄阳长公主提出要求:“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经过广泛而苛刻的“比武招亲”,数不清的公子名士都被淘汰,最终“雀屏中选”的东床快婿也的非常人,乃是未来的唐高祖李渊。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285775htmlsi=1

---李昞(年-573年)是李渊的父亲,是为隋的唐国公,死后谥唐仁公。

李渊登位后,他被尊为皇帝,庙号唐世祖,谥号元帝。

子:

唐高祖李渊

梁王李澄

蜀王李湛

郑王李洪

----李虎是李昞的父亲,李渊的祖父,是西魏的左仆射,被封为陇西郡公,与宇文泰、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人称为“八柱国家”,死后追谥唐襄公。

李渊登位后,他被尊为皇帝,庙号唐太祖,谥号景帝。

子:

李延伯

李真

李昞

李璋 李孝基之父,李道宗的祖父

李绘 李道玄的祖父

李祎 李叔良之父

李蔚 李琛 李孝恭 李瑊 李瑰 李瑗的祖父

李亮 李神通 李神符之父

---李天锡是李虎的父亲,李昞的祖父,李渊的曾祖父,是北魏的幢主,被封为司空。李渊登位后,他被尊为皇帝,谥号光帝。

---李熙是李天锡的父亲,李虎的祖父,李昞的曾祖父,李渊的高祖父,是金门镇将,领豪杰镇守武川。

---李重耳是李熙的父亲,李天锡的祖父,李虎的曾祖父,李昞的高祖父,李渊的六世祖,是北魏的弘农太守。

---李歆是李重耳的父亲,李熙的祖父,李天锡的曾祖父,李虎的高祖父,李昞的六世祖,李渊的七世祖,是西凉的皇帝(西凉后主)。在417年嗣位,420年与北凉交战时被杀。

---李暠是李歆的父亲,李重耳的祖父,李熙的曾祖父,李天锡的高祖父,李虎的六世祖,李昞的七世祖,李渊的八世祖!

李暠是的西凉开国君主

李暠,字玄盛,陇西成纪(今秦安县境内)人,汉前将军李广的十六世孙。李暠建立了西凉后,在玉门、阳关一带屯兵耕田。广积粮食,为以后东进创造条件。并在敦煌招收学生五百人,大兴儒学,培养人才。他任命宁繇为右将军,领敦煌护军,和敦煌地太守李让(李暠的儿子)一起镇守敦煌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6558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