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资料

莎士比亚的资料,第1张

莎士比亚

一、生平和创作

• •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一生共创作了37部戏剧、 2部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其创作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英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风俗、习惯。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他的戏剧在欧洲戏剧发展史或文学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一)生平

1 青少年时代

• • 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沃里克郡艾汶河上的斯特拉特福镇。父亲约翰是沃里克郡的自耕农,1551年移居斯特拉特福镇,经营羊毛、皮革制造、谷物买卖等业;有人说他还当过屠户。1565年约翰任斯特拉特福镇的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威廉是长子,曾被送到当地的文法学校学习拉丁文和古代历史、哲学、诗歌、逻辑、修辞等。13、14岁时,家道中落,可能曾辍学帮助父亲料理生意。1582年11月他18岁时,同邻乡富裕自耕农的女儿安·哈瑟维(26岁)结婚,次年5月生女苏珊娜,1585年生孪生子女珠迪丝(女)和哈姆奈特(子),哈姆奈特11岁时夭折。

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镇的

莎士比亚故居

2 初抵伦敦

• • 莎士比亚于1585-1587年间离开故乡去到伦敦。这时正是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英国的鼎盛时期。莎士比亚在一个名叫理查的斯特拉福同乡介绍下,进入剧团。他起初作马夫,专在剧场门口伺候看戏的绅士,后来才当上了一名雇佣演员,他一面勤学苦练演戏的本领,一面又打打杂,他还利用余暇去观摩其他剧团的演出。1588年前后,莎士比亚开始为剧团改编旧剧本和修改其他剧作家的剧本。从这时起,莎士比亚开始了他的剧作家生涯。

• • 接触古罗马的诗歌和戏剧——剧院打杂——雇佣演员——编剧——剧团股东——世袭绅士

3 创作高峰

• • 1594年始,莎士比亚所在剧团受内侍大臣庇护称为“宫廷大臣剧团”。后同他人合建了环球剧场,以后他的戏剧作品主要在此公演。莎氏在35岁前的剧作,已被大家们称赞为“无与伦比”,能与古代第一流戏剧诗人们并称。但生前没有出版过自己的剧作。莎氏20余年内共写了37部戏剧,其题材多取材于历史记载、小说、民间传说和老戏等,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性论观点。由于一方面广泛借鉴古代戏剧、英国中世纪戏剧以及欧洲新兴的文化艺术,一方面深刻观察人生,了解社会,掌握时代的脉搏,

• • 故使莎氏得以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使之以悲喜交融、富于诗意和想象、寓统一于矛盾变化之中以及富有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等特点。莎士比亚同剧团剧场有20余载亲密关系,于编剧之外,也曾演戏导戏。写戏时他时常想着具体的演员,也不忘剧场和演出效果。他力求吸引各类观众,特别是较有教养的观众,继承了已有的通俗戏剧传统,同时吸取了意大利和英国宫廷贵族的艺术趣味。这是莎士比亚创作的黄金时期。

4 晚年

• • 从1608到1611年,是他创作的晚期。开始转向传奇剧的写作。 1613年左右从伦敦回到家乡。莎士比亚一生中的最后几年,大部分是在故乡度过的。1616年4月23日,正当他52岁生日那天,与世长辞了。25日,他的遗体埋葬在斯特拉福圣三一教堂的祭坛下面。对于渺小者来说,历史是无情的,对于伟大者来说,历史则像一位多情的爱人,一直站在那里,向每一位后来者描述他钟情者的风采。

(二)创作历程(详细版)

• • 值得庆幸的是,莎士比亚有大量作品流传了下来,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极可珍贵的一部分。这就涉及了莎翁的创作道路。我们把诗人的全部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一五九○至一六○○年为第一个时期;一六○一至一六○七年为第二个时期,一六○八至一六一三年为第三个时期。

1 第一时期

• • 有人把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一个时期称为“喜剧时期”,这个说法并不准确。不错,诗人这一时期从《错误的喜剧》开始到《第十二夜》,确实创作了十部喜剧,但同时他还创作了九部历史剧(《亨利六世》上、中、下篇算三部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篇算两部,其余《理查三世》、《约翰王》、 《理查二世》及《亨利五世》等不分篇,各算一部),三部悲剧、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和《鲁克丽丝受辱记》)以及一些十四行诗。把莎翁的这一时期简单地称为“喜剧时期”显然并不妥当。可是,另一方面,莎翁毕生所写的十七部喜剧,有十部创作于这一时期,而且他的几部最著名的喜剧例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和《第十二夜》等,都写于这一时期,因此莎翁喜剧在这一时期占的地位特别重要。我们必须同时看到这两个方面,不可偏废。

• • 先说喜剧。所谓喜剧都应该有一个快乐的结局。这是不言而喻的。莎士比亚的喜剧无不有一个快乐的结局。但除此之外,莎士比亚的喜剧还有一些明显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即:

• • (1)喜剧的主题主要是写爱情、友谊、婚姻,通过这些来表现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今以这一时期一部重要喜剧《皆大欢喜》为例,里面写 了奥兰多与罗瑟琳、奥列佛与西莉娅这两对贵族男女青年的纯洁的爱情,也写了牧人西尔维斯与牧女菲必、小丑试金石与村姑奥德雷这两对平民男女青年的朴素的爱情,中间尽管有各种艰险曲折,最后四对恋人同时结婚,真所谓“有情人终成眷属”,皆大欢喜。与此同时,这一喜剧也写了忠贞的友谊:罗瑟琳和西莉娅是堂姊妹,西莉娅的父亲弗莱德里克不顾兄弟情谊,篡了自己胞兄(即罗瑟琳的父亲)公爵之位,把公爵赶走,使他被迫流亡在森林里,但这两位堂姊妹一直相亲相爱,宁可一同逃往森林里过艰苦生活,也不愿分离。这种纯真的友情也是弥足珍贵的。

• • (2)莎士比亚的喜剧大都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仲夏夜之梦》里有美丽的森林,有仙后和小仙子,有北欧矮人之王的仙王奥白朗,有英国民间传说里极富传奇色彩的精灵好人儿罗宾,有香气四溢的豆花、织网的蜘蛛、娇小玲珑的飞蛾,还有妙不可言的音乐等等。这哪里是单纯的喜剧,简直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引人入迷也引人入胜的美丽童话!就拿戏剧里充满严峻斗争的《威尼斯商人》来说,女主人公鲍西娅选择丈夫,既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不是请人代为介绍说项,而是(亲爱的读者,你再也想不到)在自己闺房里放了金、银、铅三个匣子,任凭求婚者来选,谁选中了里面装有鲍西娅小照的匣子,便算获得胜利,可以娶她为妻。这是多么富有浪漫主义气息的择偶方式!

(3)莎士比亚的喜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个剧本往往除了一个主要情节外,另外还有一两个甚至更多的故事情节线索。《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一剧有三条平行的线索:一是破落骑士福斯塔夫的一系列冒险行为和经历;二是安·培琪姑娘的婚事,有三个男子追逐她;三是由于安·培琪的婚事引起了法国医生卡厄斯和威尔士籍牧师爱文斯二人间的争执。而《仲夏夜之梦》故事线索更多,共有四条:一是雅典公爵忒修斯与其未婚妻希波吕忒间之关系;二是拉山德与赫米娅、狄米特律斯与海丽娜四人间之爱情纠葛;三是仙王奥布朗与仙后提泰妮娅之争吵;四是以波顿为首的众工匠之间的关系。

• • 莎士比亚的这些喜剧,情节错综复杂,每条线索既各自相对独立,又互相紧密关联,有现实生活,又有仙境和幻想,使得整个喜剧跌宕多姿,扑朔迷离,极富艺术魅力。上述这些喜剧故事情节,限于篇幅,无法详细叙述。但是,这不要紧,读者可根据这些粗线条的介绍,再去找原剧来读,便十分清楚了。另外,有些作品本书下面还要专门介绍,在此先提一下,使读者有一初步印象。读莎翁剧作,是一个很好的艺术享受,我诚挚地希望读者不要满足于我们这本小书的简单介绍,而应该用这本小书作为打开莎士比亚艺术宝库的一把钥匙,通过它进一步去读莎翁作品,你将进入一座宏伟壮丽的艺术之宫,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 • 关于历史剧,前面已说过,这一时期莎翁共写了九部历史剧。历史剧是以历史事实为题材的剧本,而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则全部是写英国历史上的帝王的。撇开《约翰王》(英王约翰在位期为1199—1216年)一剧因剧中人物、事件自成一体,与其他历史剧不连贯不论以外,其他八个历史剧刚好构成两个“四部曲”,即:《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篇及《亨利五世》,这一个“四部曲”是写英国历史上“金雀花王朝”家族的。另一个“四部曲”为《亨利六世》上、中、下篇及《理查三世》,是与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的。这两个“四部曲”写了英国十四世纪末至十五世纪末一百年间的历史,写了这一阶段英国的王室纠纷、内部动乱、对法战争和“红白玫瑰战争”等重大事件,而贯串这八个剧本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当时人文主义者共同具备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这些历史剧深刻地反映了英国人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封建暴君、渴望民族统一的愿望。

• • 莎士比亚历史剧最有代表性的,是《亨利四世》上下篇和紧接着的《亨利五世》。通过这三个情节连贯的剧本,诗人为我们塑造了亨利五世的形象:他由做太子时的昏昏噩噩、整日在酒肆饭馆等游乐场所和酒鬼流氓鬼混,经过父辈教育,逐步认识错误,他父亲亨利四世逝世后,他登上王位,决心改恶从善,终于成为一个励精图治的贤明君主。莎士比亚把亨利五世当作一个理想的君主来描写,即使如此,他也没有把这位君主写成天纵神圣、完美无缺、超凡入圣、头上有着灵光的神人,而是不回避矛盾,写了哈尔亲王(哈尔为亨利五世就位前作王太子时的名字)的种种缺点,使他在现实生活的种种矛盾中逐步改变,成为贤明君王。和歌颂亨利五世成为鲜明对比的,是莎士比亚在《理查二世》一剧中对无道昏君理查的严厉谴责。由此可见,莎士比亚并不笼统地歌颂封建帝王,而是明辨是非,根据历史事实对历史人物进行必要的褒贬。

2 第二时期

• • 如果说莎士比亚在他创作的第一个时期以写喜剧与历史剧为主的话,则他创作的第二个时期则以写悲剧为主。这一时期他共写了七部悲剧、四部喜剧和一些十四行诗,数量只有前一时期之半,却极为重要。为什么?因为他在这一时期思想和艺术都更加成熟了,而且他毕生最重要的四部悲剧(即所谓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塞罗》、《李尔王》和《麦克白》),都创作于这一时期,成为他的永垂不朽的传世佳作。莎士比亚认为悲剧必须具备下面三个特点:

(1)它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莎翁的所有悲剧(第一个时期写了三部悲剧,第二个时期写了七部悲剧,总共十部悲剧),无一不是以悲剧主人公的死亡而结束的。这主要是受他的同时代人和先行者、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两个著名悲剧诗人托玛斯·恺得(1558?—1594?)和克里斯多弗尔·马洛(1564—1593 )的影响,同时也由于当时人们对悲剧的看法与后来人不同而来。文艺复兴时期,像莎土比亚这样的人文主义者认为,悲剧之所以为悲剧,必须以主人公的灾难性结局而结束,而死亡是一个人最大的灾难,因此悲剧就必须以主人公的死亡而告终。近代和现代的悲剧就不是这样,悲剧主人公可以死亡,也可以不死亡,重要的不仅在于悲剧主人公个人的遭遇,而更在于悲剧表现的矛盾的深度,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深度。

• •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里,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只有《麦克白》一剧是例外,麦克白之死是由于他本人犯了杀害贤明君主、屠杀无辜臣民之滔天大罪,其死亡是罪有应得),但悲剧主人公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当然更不是悲观。

• • 例如,在《哈姆莱特》一剧里,主人公哈姆莱特死了,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带领大军来到,宣布丹麦恢复正常秩序;在《李尔王》里,李尔死了,忠于他的臣子奥本尼公爵、肯特伯爵和爱德伽齐心合力,重整国家;在《奥赛罗》里,过于善良、受阴谋家伊阿古欺骗和挑拨、错杀了自己妻子的奥塞罗认识了自己所犯的可怕错误后,为了惩罚自己,以剑自杀了,他的副将凯西奥马上接任处理军政事务,并逮捕了恶棍伊阿古,即将对伊处以严刑;在《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里,这一对情人相继死去,罗马三个执政者之一的凯撒大将把二人合葬一墓,使他们永不分离。总之,使人看到尽管悲剧中的主人公付出了惨重代价,牺牲了自己生命,却是前途光明,给人以安慰和鼓舞。

• • (2)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这一看法显然是错误的。这是由于莎士比亚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而来,同时也由于受了古代希腊、罗马悲剧影响所致。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瘟疫多、疾病多、人民群众贫困不堪,加上战乱频仍,劳动人民的生命是不值钱的。例如,一三四九年起几年中,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西欧的所谓“黑死病”(即鼠疫),单是拿英格兰来说,死亡人数就达居民总数的五分之二。在此情况下,普通劳动人民的生命有谁重视呢?

• • 还有传统观念的影响从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开始,经过希腊著名文艺理论大师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从理论上总结,一直到古罗马悲剧,人们从来认为只有落在帝王和贵族男女身上的灾难才能写成悲剧,劳动人民的灾难不能成为悲剧的题材。这一阶级偏见和时代局限性,使得莎士比亚的悲剧英雄无一不是帝王、王后或其他贵族男女。

• • ( 3)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罗密欧与朱丽叶》可能是个例外,这在下面要另外谈及)。麦克白犯了弑君之罪,谋杀了贤明君主,不是由于麦克白夫人的敦促,也不是由于他在旷野碰见三个女巫,女巫预言他将要成为苏格兰王,而是由于他自己的个人野心。雅典人泰门那样家财万贯,后来穷得无衣无食,主要责任者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因为他太慷慨好客,挥霍无度,不知道他所处的人世间某些人是多么险恶。以上三点,是莎士比亚悲剧的主要特点。

3 第三时期

• • 这是莎翁创作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时期。这一时期诗人共写了四个剧本,即《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这三部喜剧和一部历史剧《亨利八世》。后者是与当时著名剧作家约翰·弗莱契尔(1579—1625)合写的,但主要则仍是莎士比亚所写。撇开后一个历史剧不论,三部喜剧都是传奇剧,即作品以童话或传奇的手法处理了喜剧人物和他们的遭遇。这些作品的现实主义成分大大减弱,对社会的批判性也削弱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常常用非现实的方法解决了。

• • 以《暴风雨》一剧为例,此剧写米兰公爵普洛斯彼罗被自己胞弟篡位后,抱着年仅三岁的女儿米兰达出走海上,流落一岛上。公爵会魔术,用魔法救出岛上过去被一女巫囚禁之众精灵,供自己役使。另外,他还役使了被女巫豢养的岛上惟一居民、丑八怪凯列班。十二年后,篡位者安东尼奥、其同谋者那不勒斯王阿隆佐及阿的儿子腓迪南王子等多人乘船出海,普洛斯彼罗用法术想使船沉没,全船人都来到这个岛上。这以后,阿隆佐之弟西巴斯辛与安东尼奥共谋,拟杀害那不勒斯王阿隆佐及其忠实臣子贡柴罗。另一方面,凯列班、斯丹法诺和弄臣特林鸠罗也在策划杀害普洛斯彼罗后占领全岛。

• • 正在这两个谋杀阴谋暗中进行之时,米兰达和腓迪南这一对青年男女却一见倾心,互相爱恋。普洛斯彼罗得悉凯列班等人正在策划杀害自己一事后,立即派精灵爱丽儿去惩罚他们。最后,普洛斯彼罗当众公开了自己过去为公爵之身份,要求其弟安东尼奥归还国土给自己,警告西巴斯辛等人不得再搞阴谋诡计。至此,一切矛盾立时解决,人们准备次日起航,分别返回那不勒斯及米兰。《暴风雨》所写的弟弟篡哥哥之位,或弟弟准备杀害自己胞兄,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解决矛盾的办法却是非现实的。

• • 莎士比亚时代,英国历史上为了争夺王位、爵位,兄弟互杀之例并不鲜见。可是,到了《暴风雨》里,这种你死我活的矛盾斗争却被仁爱和宽恕顷刻解决了,其说服力是很小的。尽管如此,从幻想丰富、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情趣以至诗歌的艺术技巧来说,《暴风雨》仍不失为莎士比亚第一流的作品。

创作年表

早期(1590-1600)

• • 喜剧

《错误的喜剧》1592

《驯悍记》1593

《维洛那二绅士》1594

《爱的徒劳》1594

《仲夏夜之梦》1595

《威尼斯商人》1596

《无事生非》1598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9

《皆大欢喜》1599

《第十二夜》1600

• • 历史剧

《亨利六世》1590

《理查三世》1592

《理查二世》1595

《约翰王》1596

《亨利四世》1597

《亨利五世》1598

• • 悲剧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1593

《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

《裘力斯凯撒》1599

中期(1601-1607)

• • 喜剧

《特洛伊罗斯与克蕊西达》1601

《终成眷属》1602

《一报还一报》1604

• • 悲剧

《哈姆雷特》1601

《奥塞罗》1604

《李尔王》1605

《麦克白》1606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1606

《科利奥兰纳斯》1607

《雅典的泰门》1607

后期(1608-1613)

• • 喜剧

《泰尔亲王佩力克里斯》1608

《辛白林》1609

《冬天的故事》1610

《暴风雨》1611

• • 历史剧

《亨利八世》1613

(二)创作历程(简明版)

创作分期

q q 早期(1590——1600):历史剧、喜剧时期

主要作品:喜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

《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第十二夜》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裘力斯凯撒》

q q 中期(1601——1607):悲剧时期

主要作品:悲剧《哈姆雷特》、《奥塞罗》、《李尔王》、

《麦克白》、《 雅典的泰门》

喜剧《一报还一报》

q q 后期(1608——1612):传奇剧时期

主要作品:传奇剧《暴风雨》

历史剧《亨利八世》

1 早期(1590-1600)历史剧、喜剧时期

• • 这是莎士比亚思想和艺术的形成时期。这时期的伊丽莎白政权尚属巩固,王室跟工商业者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尚在发展,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国势大振。这使作者对生活充满乐观主义情绪,相信人文主义思想可以实现。这时期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朗、乐观的风格。历史剧如《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1597)等,谴责封建暴君,歌颂开明君主,表现了人文主义的反封建暴政和封建割据的开明政治理想。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篇为代表作品,其中福斯塔夫是莎氏笔下最出名的喜剧人物之一。

• • 喜剧如《仲夏夜之梦》(1596),《第十二夜》(1600)、《皆大欢喜》(16O0)等,描写温柔美丽、坚毅勇敢的妇女,冲破重重封建阻拦,终于获得爱情胜利,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歌颂自由爱情和反封建禁欲束缚的社会人生主张。就连这时期写成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也同样具有不少明朗乐观的因素。

诗歌

• • 莎士比亚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1592~1593)和《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均取材于罗马诗人维奥维德吉尔的著作,主题是描写爱情不可抗拒以及谴责违背“荣誉”观念的兽行。十四行诗(1592~1598)多采用连续性的组诗形式,主题是歌颂友谊和爱情。

《仲夏夜之梦》 是一部充满幻

想和浪漫色彩的抒情喜剧

• • 《仲夏夜之梦》写的是一个雅典少女追求真正爱情的故事。父亲要她嫁给一个贵族青年,而她另有所爱。最后在仙人的帮助下,她终于如愿以偿。剧中神话的世界和现实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它成为莎士比亚最富于诗意和想象的剧作之一。

• • “既然真心的恋人们永远要受折磨似乎已是一条命运的定律,那么让我们练习着忍耐吧;因为这种磨折,正和忆念、幻梦、叹息、希望和哭泣一样,都是可怜的爱情缺不了的随从者。 ……”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

最富于讽刺意义的一部

• •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最富于社会讽刺意义的一部,其主要情节是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和犹太商人夏洛克之间的一场诉讼。前者重视友情,后者唯利是图。安东尼奥向夏洛克借钱,立下借据,如果到期不还,夏洛克就要割掉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安东尼奥因故无法如期还债,于是引起诉讼。法官提出,借据上没有允许取一滴血,因此在割肉时不能流血。结果夏洛克未能得逞。剧本还穿插着几桩爱情情节,结局都很圆满。

• • “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的脸上装出一副心如止水的神气,故意表示他们的冷静,好让人家称赞他们一声智慧深沉,思想渊博;他们的神气之间,好像说,“我的说话都是纶音天语,我要是一张开嘴唇来,不许有一头狗乱叫!”啊,我的安东尼奥,我看透这一种人,他们只是因为不说话,博得了智慧的名声;可是我可以确定说一句,要是他们说起话来,听见的人,谁都会骂他们是傻瓜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

• • 这是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叙述一对青年恋人,由于双方家族是世仇,无法结合,终于牺牲。被剧一两家的械斗开场,以主人公之死换来的两家和好为结束,作者以此谴责了封建家族的内讧和封建的包办婚姻。

• • 剧中人物:爱斯卡勒斯、帕里斯、蒙太古、凯普莱特、罗密欧、茂丘西奥、班伏里奥、提伯尔特、劳伦斯神父、约翰神甫、保尔萨泽、山普孙、葛莱古里、彼得、亚伯拉罕、卖药人、乐工三人、茂丘西奥的侍童、帕里斯的侍童、蒙太古夫人、凯普莱特夫人、朱丽叶、朱丽叶乳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 Romeo and Juliet)

• • 在意大利的维罗那,有两个互相敌对的家庭。它们是以朱丽叶父亲为首的卡普莱家族和以罗密欧父亲为首的蒙特家族。两个家族之间不断发生暴力冲突,为城市笼罩上了一层阴影。

• • 罗密欧是一个整天沉溺于爱和幻想之中的青年。在朋友莫邱拉的鼓动下,罗密欧参加了卡普莱家举办的化装舞会。朱丽叶的母亲为了把朱丽叶嫁给她所选定的一个年轻人而举办了这次舞会,然而事与愿违。朱丽叶在舞会上遇见了罗密欧,两人一见钟情。

• • 罗密欧在舞会结束后又潜入卡普莱家的后院与朱丽叶相会,两人互相倾诉了爱幕之情。在神父的帮助下,两人秘密地结了婚。神父希望能以此来化解两个家族间长久的仇恨。朱丽叶的表兄泰华是个凶残好杀的家伙,他找到了罗密欧要求与他决斗,被希望和平的罗密欧拒绝。泰华疯狂地殴打罗密欧,引起了莫邱托的愤怒。在罗密欧的劝阻下,莫邱托没有杀死泰华,但泰华却乘机杀死了莫邱托。悲剧就此发生,愤怒的罗密欧杀死了泰华,遭到被驱逐的惩罚。

• • 罗密欧在夜里和朱丽叶相会后离去,但此时朱丽叶的父亲却要把朱丽叶嫁给她不爱的一个年轻人。在神父的策划下,朱丽叶假装服毒自尽,但神父的信却未能交到罗密欧的手里。接到噩耗的罗密欧赶到教堂,就在朱丽叶醒来时,罗密欧已经喝下了剧毒药,朱丽叶也随之开枪自尽。两个家族间的世仇,导致了年青一代的爱情悲剧。

• • “快快跑过去吧,踏着火云的骏马,把太阳拖回到它的安息的所在;但愿驾车的法厄同鞭策你们飞驰到西方,让阴沉的暮夜赶快降临。展开你密密的帷幕吧,成全恋爱的黑夜!遮住夜行人的眼睛,让罗密欧悄悄地投入我的怀里,不被人家看见也不被人家谈论!恋人们可以在他们自身美貌的光辉里互相缱绻;即使恋爱是盲目的,那也正好和黑夜相称。来吧,温文的夜,你朴素的黑衣妇人,教会我怎样在一场全胜的赌博中失败,把各人纯洁的童贞互为赌注。用你黑色的罩巾遮住我脸上羞怯的红潮,等我深藏内心的爱情慢慢地胆大起来,不再因为在行动上流露真情而惭愧。

• • 来吧,黑夜!来吧,罗密欧!来吧,你黑夜中的白昼!因为你将要睡在黑夜的翼上,比乌鸦背上的新雪还要皎白。来吧,柔和的黑夜!来吧,可爱的黑颜的夜,把我的罗密欧给我!等他死了以后,你再把他带去,分散成无数的星星,把天空装饰得如此美丽,使全世界都恋爱着黑夜,不再崇拜眩目的太阳。……”

2 中期(1601-1607)悲剧时期

• • 这是莎士比亚思想与艺术成熟与深化的时期。这时英国农村的“圈地运动”正在加速进行,王权和资产阶级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正在瓦解,社会矛盾深化重结,政治经济形势日益恶化,詹姆士一世继位后的挥霍无度和倒行逆施,更使人民痛苦加剧,反抗迭起。在这种情况下,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

士比亚给世人留下了三十七部戏剧,其中包括一些他与别人合写的一般剧作。此外,他还写有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三、四首长诗。莎士比亚的作品包括: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马克白,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裘力斯·凯撒,安东尼与克莉奥佩屈拉,科利奥兰纳斯,特洛埃围城记,雅典的泰门等。 喜剧:错中错,终成眷属,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无事生非,一报还一报,暴风雨,驯悍记,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们,爱的徒劳,维洛那二绅士,泰尔亲王佩力克尔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等。 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亨利八世,约翰王,里查二世,里查三世。 十四行诗:爱人的怨诉,鲁克丽丝失贞记,维纳斯和阿多尼斯,热情的朝圣者,凤凰和斑鸠等。 莎士比亚悲剧中最具代表性的五部作品,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这些悲剧作品不仅代表了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同时也一直作为西方戏剧史上难以企及的高峰备受世人推崇。 《罗密欧与朱丽叶》讲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如何冲破家庭阻挠为爱献身的故事。维洛那地方的两大世家蒙太玖家族和凯普莱脱家族积有世仇,累世的宿怨经常招致血光之灾。在这不共戴天的仇恨土壤里,一段缠绵的爱情滋生出来,蒙太玖的儿子罗密欧和凯普莱脱的女儿朱丽叶一见倾心、难舍难分。他们冲破家族桎梏,在好心的神父劳伦斯的主持下举行了秘密婚礼。谁知,正当两人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时,罗密欧将凯普莱脱的侄子泰保尔脱刺死,因此被逐出城。祸不单行,朱丽叶的父亲也在此时逼迫她嫁给少年贵族巴里斯。情急之下,朱丽叶找劳伦斯神父帮忙,拿到神父给她的药汁,在婚礼前夕喝下,以假死来拖延婚期。不知情的凯普莱脱夫妇含泪为女儿送葬。罗密欧闻讯赶至墓地,与在那里的巴里斯格斗并将其杀死,眼望爱人尸体的他已万念俱灰,于是,喝下毒药死去。药力过后醒来的朱丽叶看见爱人的尸体倒在身边,便用罗密欧的匕首自剌而亡。当人们赶来时,看到躺在一起的年轻恋人的尸体,追悔莫及的两家族决定尽弃前嫌,言归于好。 《哈姆雷特》描述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克劳迪斯是哈姆雷特的叔父,他毒死先王、僭登王位、娶嫂为妻,尤其是后一行为令年轻的哈姆雷特甚为不满,也引起了他对于父亲驾崩原因的怀疑。而后,先王的鬼魂将其死亡的真实情形告知哈姆雷特,并嘱其为父报仇。哈姆雷特决心手刃奸王,但又碍于母子情及当时丹麦时局而踌躇不决,一度错失良机。在一次与母亲的谈话中,哈姆雷特误杀情人之父普隆涅斯,被国王遣送英国。当他得知遣送英国为一阴谋后,中途逃回丹麦,遇到情人莪菲莉霞的葬礼,并与莪菲莉霞的哥哥勒替斯发生争执。后哈姆雷特与勒替斯在国王的主持下比剑,两人均死于勒替斯那把浸了毒药的剑。这场比剑是国王为致哈姆雷特于死地而设的阴谋,之间,王后喝下国王为哈姆雷特准备的毒酒死去,哈姆雷特也在临死前将国王刺死。大仇已报,但王室一族皆赴黄泉,哈姆雷特欲改变丹麦现状的宏伟理想也未实现。 《奥瑟罗》深入剖析了因嫉妒、猜疑、阴谋陷害、盲目轻信以及莽撞行事而导致恶果的世象。摩尔人奥瑟罗英勇善战,赢得了威尼斯元老勃拉班旭之女苔丝德梦娜的芳心并娶她为妻。正在这时,土耳其舰队侵犯塞浦路斯岛,奥瑟罗奉命出兵攻退敌军,苔丝德梦娜也随夫出征。奥瑟罗的旗官埃古自认为战功显赫,一直为自己地位低下愤怒难平,他妒忌奥瑟罗的副将凯西奥,认为他无战功却被奥瑟罗看重实在令人气愤,于是,他设下毒计引鲁莽坦率的奥瑟罗迈入陷阱。埃古在奥瑟罗耳边不时煽风点火,说风流潇洒的凯西奥如何向苔丝德梦娜献殷勤,同时,他将苔丝德梦娜的手帕故意遗失在凯西奥的屋中,以此彻底激怒了奥瑟罗。奥瑟罗亲手杀死了妻子,但他授意除掉凯西奥的事却未成功。当真相大白时,奥瑟罗悔恨难当,先刺伤埃古,后自刎而死。最终,埃古被处以酷刑和极刑,凯西奥则接替奥瑟罗指挥军队。 《李尔王》向人们展示了不列颠国王李尔寻找爱的过程。李尔王年老体衰,决定将国土分给女儿女婿们,以便颐养天年。他将三个女儿叫至跟前,问她们怎样爱父王。大女儿贡纳梨和二女儿吕甘虚伪奉承,赢得李尔王欢心,而小女儿科第丽霞暗下决心以名分来爱她的父亲,不肯像两个姐姐那样讲任何违心的话。结果,李尔王将不列颠平分为二,赏赐给两个大女儿、女婿,什么也没有给小女儿。前来求婚的法兰西王极其赏识科第丽霞的真诚与善良,在未得到分文嫁妆的情况下,将她带回法兰西封为王后。当李尔王按原定计划往大女儿处居住时,受到大女儿百般刁难;一气之下,他投奔二女儿处,结果,得到比大女儿更残忍的对待。李尔王愤而出走,途遇衣不蔽体的埃特加。埃特加是葛罗斯脱伯爵的大儿子,因受同父异母弟弟爱特门的迫害 流落四方,不得已装疯。在与埃特加的谈话中,李尔王最初刚愎自用的态度开始转变。气走李尔王后,贡纳梨和吕甘把帮助李尔王的老伯爵葛罗斯脱抓住,挖去了双眼。此时,葛罗斯脱的庶子爱特门,这个先陷害哥哥、后背叛父亲的贼人,开始讨好吕甘等人,与贡纳梨、吕甘分别定下婚约,并试图加害贡纳梨善良的丈夫奥本尼公爵。愤怒的李尔王终成疯魔,他甚至难以认出率兵前来讨伐不义姐姐的科第丽霞。但在科第丽霞的悉心照料下,李尔王恢复平静,两人出兵被俘,科第丽霞被爱特门派人缢死,李尔王怀抱小女儿的尸体死去。那作恶多端的爱特门也被重整旗鼓的埃特加刺伤而死。最后,奥本尼公爵在埃特加和肯脱伯爵的协助下主持国政。 《麦克白》一剧充满诱惑、罪恶和惩罚。勇冠三军的苏格兰大将麦克白和班戈在班师回朝途中,遇到三名女巫。这些女巫称呼麦克白为“葛莱密斯爵士”、“考特爵士”、“未来的君王”,更预言班戈的“子孙将要君临一国”。很快,麦克白先后成为“葛莱密斯爵士”和“考特爵士”,他欣喜若狂,连忙写信告知妻子。麦克白夫人见信大喜,后又得知国王邓根将驾临麦克白府并住上一晚,于是,她决定激起丈夫的斗志实现君王梦。当晚,麦克白夫人用麻药迷倒国王的侍卫,麦克白也在妻子羞辱的激将法作用下杀死了国王,但他因恐惧不自主地将染血的匕首带了回来。见此情景,麦克白夫人果断地将匕首拿回国王的寝.室,将上面的血迹涂抹在侍卫身上以嫁祸他人。当贵族迈克特夫等人发现国王被害时,麦克自杀死侍卫,麦克白夫人则昏倒在地。国王的两个儿子玛尔康、唐纳本感到事情不妙,于是分别逃往英格兰和爱尔兰,他们因此被怀疑为弑君元凶。麦克白加冕为王,他大宴群臣,但班戈和迈克特夫拒绝赴宴。麦克白派人暗杀班戈得逞,但班戈之子的逃脱却令他深为痛苦。此后的麦克白渐渐成为暴君,他杀掉迈克特夫的家人,靠暴政来抵挡那时时袭来的梦魇。惩罚最终到来,麦克白夫人积郁而死,玛尔康也率英军前来征讨暴君,一度所向披靡的麦克白被迈克特夫取下首级。暴君已死,苏格兰挥却了往日的阴霾,迎来了光明。

一、《皆大欢喜》

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于1599年创作的一套喜剧。话剧背景是一个森林,而男女主角最后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故事梗概

已故的罗兰爵士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奥利佛没有按照父亲的遗嘱好好的照顾小儿子欧兰德,于是欧兰德准备拿着属于自己的遗产离开哥哥,奥利佛为了不让欧兰德得到遗产,安排他和大公爵的武士卡而斯比武。

大公爵被自己的弟弟取代了爵位,他的女儿罗斯兰却因为和新公爵弗莱德利克的女儿西利亚要好而留了下来。罗斯兰和西利亚去观看了比武,胜利的欧兰德爱上了罗斯兰,罗斯兰也对他抱有好感。

弗莱德利克放逐了侄女罗斯兰,西利亚决定和她一起走,她们带着小丑试金石去亚敦森林投奔被放逐的大公爵。

在森林里,罗斯兰和欧兰德相遇并且相爱了。奥利佛被弗莱德利克拿去了所有的田产,也来到了森林,大公爵收留了他,他和自己的弟弟冰释前嫌并且和西利亚相爱。最后奥利佛拿回了自己的田产,欧兰德继承了大公爵的爵位和财产,故事有了皆大欢喜的结局。

二、《威尼斯商人》

故事梗概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Antonio),为帮助好友巴萨尼奥(Bassanio)娶得波西亚(Portia),而与仇家——放高利贷的犹太人夏洛克(Shylock)借钱。答应若无法还钱,就割下自己的一磅肉抵债。不料,他的商船在海上遇险,因而无法如期还款,被夏洛克告上了法庭。

一再遭对方侮辱歧视,女儿洁西卡(Jessica)又跟罗伦佐(Lorenzo)私奔,因此夏洛克怀着深仇大恨,来到威尼斯法庭。他斩钉截铁的拒绝和解,坚决按照借据条款,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这时剧情达到扣人心弦的最高潮。

另一方面,在幽雅的贝尔蒙庄园,美丽富有的少女波西亚(Portia)发出叹息:她的终身大事必须取决于父亲生前设置的金、银、铅三个彩匣,选中正确彩匣的求婚者就是她的丈夫。

波西亚被父亲剥夺了婚姻自主权,为此感到苦恼。所幸她情意所钟的巴萨尼奥选中了铅盒,有情人终成眷属。

以上的两条情节线在‘法庭诉讼’一幕中汇合在一起,装扮成法学博士的波西亚在千钧一发之刻大呼‘等一下!’并向夏洛克指出,借据上只说他可取安东尼奥的一磅肉,但可没说他能拿安东尼奥的一滴血。

夏洛克自然无法只割安东尼奥的肉而不令他流血,聪慧的波西亚运用机智救了丈夫好友的性命。

打赢官司后,波西亚恶作剧的向没认出她的丈夫,讨了结婚戒指作为胜诉的酬劳,回家后再假意责怪他,引起一场喜剧性的吵嘴。最后在巴萨尼奥的恍然大悟中,本剧圆满落幕。

三、《温莎的风流妇人》

《温莎的风流妇人》(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是莎士比亚所著之喜剧,咸认为著作时间应早于1597年,首次出版于1602年,标题中的“温莎”是指英格兰柏克郡的温莎城堡,且虽然剧中时代设定在亨利四世时期,

但却毫不掩饰其描写的是当代伊丽莎白时代的中产阶级生活。剧内角色胖骑士法斯塔夫已出现于莎士比亚的剧作“亨利四世”第一部与第二部中,该角色后来也被数部歌剧所采用。

本剧描写贪财好色的胖骑士法斯塔夫看中了福德太太和佩芝太太,两位聪明的妇人发现后,开始一连串整人计划,借机整整爱吃飞醋的先生,也让法斯塔夫在众人面前出丑,于是一连串整人计划一幕幕上演。

四、《仲夏夜之梦》

《仲夏夜之梦》(英语:A Midsummer Night's Dream),是威廉·莎士比亚在约1590年-1596年间创作的浪漫喜剧。它描绘了以雅典大公忒修斯和希波吕忒婚礼为中心的一系列故事。

包括四名雅典恋人和六个业余演员的冒险经历,而森林里的仙子们则在背后操作它们的命运。本戏剧是莎士比亚最流行的剧本之一,在全世界都有上演。

五、《无事生非》

《无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 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喜剧,在1600年首次出版。据推测它是在1598-1599年间首演。它与现代浪漫喜剧风格上有很多相同之处,至今仍是最受欢迎的莎翁剧作一。

此剧首五幕围绕两对情人来发展。尽管Claudio和Hero的感情线才是主线,许多戏剧性来自另一对Benedick和Beatrice他们的爱恨交织 和机智对答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7320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8
下一篇2023-07-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