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旺财运的不传秘法

风水旺财运的不传秘法,第1张

风水旺财运的不传秘法

风水旺财运的不传秘法有哪些?风水能从古到今一直传承下来,说明它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那旺财运的风水应该怎么布置?我给觉得整理了风水旺财运的不传秘法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水旺财运的不传秘法1

在八宅风水中,按伏绝天祸,六延五生将其分为包含吉凶的八个方向,四吉方为:伏·伏位,天·天医,延·延年,生·生气;又有四个凶方为:绝·绝命,祸·祸害,六·六煞,五·五鬼。但仁泽易道前面说过,没有绝对的好坏,风水中也没有绝对的吉凶,仁泽易道今日说的是在杨公杨救贫创立的三元风水中,属不传之秘的五鬼运财秘法,便是证明这个理论,这也是风水中的真传之一。如果按现代的语言解释这个五鬼运财秘法,其实是使人身体健康、思维敏捷,同时又可聚纳生旺之气的环境磁场能量学说。

在布五鬼运财局之前,首先要明白纳甲的理论和九星的概念:纳甲就是将风水二十四山中的天干和地支纳入八卦,口诀为:乾纳甲,坤纳乙,艮纳丙,巽纳辛;震纳庚亥卯未,离纳壬寅午戌,坎纳癸申子辰,兑纳丁巳酉丑。例如甲山庚向:坐山为甲,乾纳甲,则甲山属于乾卦;庚为向,震纳庚亥卯未,则庚向属于震卦。九星就是贪·贪狼木,巨·巨门土,禄·禄存土,文·文曲水,廉·廉贞火,武·武曲金,破·破军金,辅·辅弼,即辅弼土,而五鬼正是廉贞火星;此九星其实就是北斗七星再加上旁边的隐光和洞明就是左辅右弼土。所以风水学不仅要讲地理,还要讲天象和人文,所谓天人地缺一不可,由此见一斑。

在布局推算中,使用的是翻卦掌诀,在左手上推算,黄石公挨星翻卦掌诀:星卦相配成一家,八八变来无紊差;先变乾卦掌中裁,上兑下震小指排;无名指安坤与坎,中指巽上艮低徊;上离下乾归食指,一卦既定余翻来。三元翻卦掌诀是:乾连兑兑连乾,震离相对是根源;巽坎艮坤反复起,三吉六秀是真传。以上这两个掌诀说的都是同样的道理,三吉六秀指的是以上纳甲中的部分。

推算五鬼运财布局的`方法是:无论坐山还是来向,通过翻卦掌的推算,巨门土星都要在来水和开门方,坐山的廉贞要到向方,向上的廉贞则要到坐山方,若符合此条件,便为五鬼运财。翻卦的原则按掌诀:乾连兑,兑连乾,就是乾兑互翻;震离相对是根源,就是震离互翻;巽坎艮坤反复起,说的就是巽坎互翻与艮坤互翻,这也是翻卦掌名称的由来。其中又包含了山龙翻卦与水龙翻卦,以翻卦掌的八卦结合九星顺序,从坐山的对宫起贪或起辅,又按中起中止,弦起弦止的原则,开始翻卦。

仁泽易道现在举个实际的案例,如:乾甲二龙立巽辛向,得震艮亥未水与门路。先用山龙乾甲翻卦,从乾卦起辅,则巨门到震,廉贞到向;水龙则是向上起辅,亦为廉贞到乾,巨门到震,如此山龙、水龙翻出的皆为巨门都在震位,山龙翻出的廉贞到巽向,水龙翻出的廉贞又到龙山。故乾甲二龙,立巽辛向,若在庚亥卯未方开门或见来水,则为五鬼运财之局。同理,以下皆为五鬼运财之局:坤乙二龙,立震艮亥未向,得巽辛水与门路;震庚亥未四龙,立坤乙向,得乾甲水与门路;巽辛二龙,立乾甲向,得坤乙水与门路;坎癸申辰四龙,立兑丁巳丑向,得丙水与门路;离壬寅戌四龙,立艮丙向。得兑丁巳丑水与门路;艮丙二龙,立离壬寅戌向,得坎癸申辰水与门路;兑丁巳丑四龙,立坎癸申辰向,得离壬寅戌水与门路

风水旺财运的不传秘法2

在结构预备中,使用的是翻卦掌诀,在左手上预备,黄石公挨星翻卦掌诀: 星卦相配成一家,八八变来无紊差; 先变乾卦掌中裁,上兑下震小指排; 无名指安坤与坎,中指巽上艮低徊; 上离下乾归食指,一卦既定余翻来。 三元翻卦掌诀是: 乾连兑兑连乾,震离相对是起源; 巽坎艮坤反复起,三吉六秀是真传。 以上这两个掌诀说的都是同样的趣味,三吉六秀指的是以上纳甲中的部分。

预备五鬼运财结构的阵势是:无论坐山还是来向,通过翻卦掌的预备,巨门土星都要在来水和开门方,坐山的廉贞要到向方,进步的廉贞则要到坐山方,若顺应此请求,便为五鬼运财。翻卦的轨则按掌诀:乾连兑,兑连乾,就是乾兑互翻;震离相对是起源,就是震离互翻;巽坎艮坤反复起,说的就是巽坎互翻与艮坤互翻,这也是翻卦掌称呼的道理。其中又蕴藏了山龙翻卦与水龙翻卦,以翻卦掌的八卦结合九星顺次,从坐山的对宫起贪或起辅,又按中起障碍,弦起弦止的轨则,开始翻卦。

仁泽易道现在举个实际的案例,如:乾甲二龙立巽辛向,得震艮亥未水与阶梯。先用山龙乾甲翻卦,从乾卦起辅,则巨门到震,廉贞到向;水龙则是进步起辅,亦为廉贞到乾,巨门到震,如此山龙、水龙翻出的皆为巨门都在震位,山龙翻出的廉贞到巽向,水龙翻出的廉贞又到龙山。故乾甲二龙,立巽辛向,若在庚亥卯未方开门或见来水,则为五鬼运财之局。 同理,以下皆为五鬼运财之局: 坤乙二龙,立震艮亥未向,得巽辛水与阶梯;震庚亥未四龙,立坤乙向,得乾甲水与阶梯;巽辛二龙,立乾甲向,得坤乙水与阶梯;坎癸申辰四龙,立兑丁巳丑向,得丙水与阶梯;离壬寅戌四龙,立艮丙向。得兑丁巳丑水与阶梯;艮丙二龙,立离壬寅戌向,得坎癸申辰水与阶梯;兑丁巳丑四龙,立坎癸申辰向,得离壬寅戌水与阶梯

          一、 叩首法

叩首,顾名思义就是磕头,有人问,磕头也是锻炼吗?那当然,磕头还是道家修身秘法之一呢!

“学道本无门,叩首先有益”。但是,咱们练的叩首不是头碰地,而是头叩手背,就像是我们趴在桌上打盹时将额头压在手背上的感觉。也就是说,怕我们的额头直接磕在地板上会疼痛受伤,就用手垫着。这样额头撞在手背上,既不会因接触面太软而无效,也不会觉太硬而受伤。

然后按拜佛叩头的样子,以额头部分(鼻根至前发际线)撞击手背,幅度和力度因人而异,本着由轻而重的原则。抬头再叩时要有一个头后仰的动作,每15次为一小节。接着从鼻根到下巴轻轻“撞揉”手背,每反复10次为一小节,“撞揉”时面部始终与手背相贴进行(“撞揉”时频率要快,如震颤一般),两节为一组。

如此可使任督二脉在头部顺接,为打通小周天的第一步(高血压患者暂不可练此功)。

      二、震动尾闾法

    先双腿盘坐。有些人说我盘不上,而咱们这个功盘不上正好!双脚微盘能交叉即可,然后用脚掌外缘骨用力站立(站的过程中膝盖不可触地)。刚站一点有人说不行,站不起来也没关系,这个功法本来就不需要完全站立起来,只要臀部离地10至30厘米就行。由于重力作用,臀部落地时正好使尾骨撞击地板,这个动作就完成了。这种撞击面积较大,安全无痛。为保万无一失,开始时臀部可垫棉垫,站起的幅度也宜由小到大,或面前有人帮忙拽起也可,主要目的就是要震动尾骨,使任脉会阴穴与督脉长强穴得以顺接。这是打通任督二脉的关键一步(有骨结核、骨质疏松及急性腰扭伤者,忌用此法)。

别小看这一站一坐。站时吸气使整个脊椎督脉气冲灌顶,落下呼气时自然气沉任脉丹田,乃用意而不用力之妙法。这对妇科病、肛肠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还可强壮肝肾功能,且能降压安神,治疗腰膝疼痛,只要锻炼时从容和缓,不急不躁,锻炼后都会有气力大增的感觉。

    三、壁虎爬行法

我们都看过壁虎或诸如蜥蜴、鳄鱼的爬行吧,咱们这个动作就完全依照它们来进行,爬行得越像越好。但是咱们在地板上练时不用真的往前爬,如果真的向前移动了,那就必然是四肢在用力,而这个锻炼法四肢是不用力的。所有动作的完成虽然主要是靠胸腹和腰的力量,但我们却不可把意念集中在那里,而应集中在“爬”上——此时你就是一只壁虎,自然放松得像壁虎那样去摆动肢体就可以了。

记住壁虎的所有动作都要有,因为你就是一只壁虎。爬时大腿内侧和上肢内侧以及胸腹部都会直接接触地板,所以要注意为防止地板过凉、皮肤擦伤等问题,应先有些简单的防护措施。

此功法主要用来打通任脉,对增强五脏功能效果卓著,尤其对肝脏有很好的养护作用,对肠胃疾病、便秘、妇科病痛经、不孕等诸症都有很好的疗效,减肥消脂的作用也非常明显。任脉乃阴经之海,总调阴经各脉,对于更年期妇女尤为重要。

    四、踏步摇头法

放松仰卧于地板,两手抱于颈,好像要做仰卧起坐,头略微抬起,现在我们开始做原地踏步的动作。

你问了,原地踏步,脚心碰不到地面呢!对,不是让你脚踏实地,而就是一种想像,你就躺在那里,脚跟贴着地板,两脚一收一伸踩着虚空,做原地踏步的动作就对了。动作不要大,同时头随着脚的伸缩而向左右摆动,收左脚时头向右摆,收右脚时头向左摆。意念想着:我站在一个空地上,抱着头,悠然自得地做着原地踏步。动作和缓从容,用意不用力。

这个动作主要是锻炼整个脊椎,也就是督脉。督脉是阳经之海,总摄各条阳经,能够升发人体阳气。所以这个功法只要练上几下,就会让人浑身发热、气血旺盛,尤其对于肾脏有很好的强壮作用,且活血通络作用很强,可治疗虚寒症及腰腿病,对心脏及脑供血不足的人效果明显,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不过要注意的是,练此功时脊椎供血非常旺盛,正是要打通督脉,但是有些人脊椎长期有瘀血阻滞,或侧弯,或膨出,或钙化,这时就会感到脊椎某些部位会产生一些较强烈痛感,也就是好血在冲击这些病灶。不必担心,这种痛感很快就会过去。为了使锻炼更加顺畅安全,锻炼要循序渐进,时间宁少勿多,以不疲劳为准。另外,如在练完此功后取俯卧位,让人用掌根从颈一直按摩到尾骨,常会发现有格外疼痛的点,需稍加仔细按摩,这样可加速打通督脉。

 对于“七十二变”这几个字估计无人不晓吧!因为《西游记》的电视剧大家都有看过,就算少数的人没看过也会听人们讲过。特别是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更是让许多小孩模仿。那么,来 道教法术 看看道家秘法解说:七十二变是哪些?

可能感兴趣》》 道教文化的基本意义

  七十二变指的是哪些?

七十二变[道教法术名称]

七十二变即指《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书中菩提祖师向他介绍说,法术分按天罡数的三十六变和按地煞数的七十二变,孙悟空选择了后者,即七十二变。七十二变并非指只能变出七十二种东西,七十二是一个虚数,意指孙悟空法力高深,能随意变化。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本领为七十二变,而变化成别的东西只属于七十二变中的“一变”,幽通、驱神、担山、禁水、借风、布雾、祈晴、祷雨、坐火、入水、掩日、御风、煮石、吐焰、吞刀、壶天、神行、履水、杖解、分身、隐形、续头等。

  七十二变[道教法术名称]——法门

《西游记》中孙悟空虽然从须菩提祖师处学会了长生不老之术,但是只有躲过“三灾”,才能永生!“三灾”为--天雷劈、天火烧、天风吹,在悟空的苦苦哀求下,须菩提老祖终传之躲避法术。书中菩提祖师向他介绍说,法术分按天罡数的三十六变和按地煞数的七十二变,孙悟空选择了后者,即七十二变。七十二变的主要用途是躲避天雷、天火、天风三灾带来的伤害,以此实现永生的愿望。

  七十二变[道教法术名称]——变化种类

《平妖传》中指出七十二变分别为:幽通、驱神、担山、禁水、借风、布雾、祈晴、祷雨、坐火、入水、掩日、御风、煮石、吐焰、吞刀、壶天、神行、履水、杖解、分身、隐形、续头、定身、斩妖、请仙、追魂、摄魄、招云、取月、搬运、嫁梦、支离、寄杖、断流、禳灾、解厄、黄白、剑术、射覆、土行、星数、布阵、假形、喷化、指化、尸解、移景、招来、迩去、聚兽、调禽、气禁、大力、透石、生光、障服、导引、服食、开壁、跃岩、萌头、登抄、喝水、卧雪、暴日、弄丸、符水、医药、知时、识地、辟谷、魇祷。(《西游记》原着并无说明)

八大神咒出自《早晚功课经》,是道教诸多门派广泛普遍遵行的几种常用咒语。

净心神咒

太上台星 应变无停

驱邪缚魅 保命护身

智慧明净 心神安宁

三魂永久 魄无丧倾

净心神咒为八神咒之首,顾名思义为修道之人早晚功课及学炼符法时净化身心,排除杂念,安定心神时所用之咒。此咒能使凡心入于冥寂,返观道心,入于清静之中。并有保魂护魄的作用。

太上台星 应变无停

语释:太上者即为太上老君,在此为大道之尊神,居上清境,名道德天尊,为道教三宝之师宝。

三台者即三台星君。唐杜牧有诗云:“三台星里拜文星”。应变无停是指大道(太上)无处不在,易处于运动中的状态,变者变化也。《清静经》云:“大道无情运行日月”是也。

驱邪缚魅 保命护身

语释:大道随声感应,无处不在能驱除邪祟,而弘护正道,卫护修道之士能身心安泰,不受鬼魅侵扰。

智慧明净 心神安宁

语释:此言常诵此咒能使人智慧开朗,灵台明净,摒除杂念,心道合一,神明安宁。不染六尘。

三魂永久 魄无丧倾

语 释:三魂者:《云笈七签》云:“人有三魂一名胎光,二名爽灵,三名幽精。胎光主命,爽灵主财禄,幽精主灾衰。三魂为阳,易上升,故应常守三魂。七魄为: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一代丹道大师魏伯阳真人在《周易参同契》说:阳神曰魂,阴神曰魄。七魄为阴神,故其性使人性坚贪嫉,遗精好色, 迷失自我,暴敛奢*。故修道之人使三魂永固,七魄安然。

布坛施法,修炼功课之前都应先诵持此咒,宁静心神,使心神归于正道,魂魄安固。从此可看出修道之下手功夫即先修心。

净口神咒

丹朱口神 吐秽除氛 舌神正伦 通命养神 罗千齿神 却邪卫真 喉神虎贲 气神引津 心神丹元 令我通真 思神炼液 道气长存

净 口神咒含有两层真意,一为:我人生于世俗,难免谤经毁道,妄言他人之过。更有世人不信鬼神,指天骂地,绮语两舌,咒诅谀曲。此皆为口业。另居于尘俗,三荤 五腥难免避讳。口气腥檀膻臭。诵经论法,污秽三宝。故应常诵净口神咒消除口业,祈请正神,涤除口中秽气。清静口舌后方能诵经念咒,通真达道。

语 释:按《黄庭内景真经》云:口神为丹朱,舌神为正伦,齿神为罗千,喉神为虎贲,炁神导引津液,心神固守丹元。口中常有秽气故应常吐故纳新,呼吐污浊之气于 外,吸引清新之气于内。其法有六:嘘、呵、呼、呬、吹、嘻六气之法,能使五脏六腑康泰。《太平御览》云:真人道士常吐纳以和六液。另通过舌神吞咽津液,可 保津液。丹经有云:;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这样引吞津液直接人任脉化为阴精,是造精之捷径,健身之妙法,故能通命养神。道家认为牙齿为坚硬之 物,能摧万物而食之,故能驱除邪魅。喉为吞咽之重楼,口中之液为玄泉,故吞咽生津聚精,滋养精气。

心为五脏之主宰,丹元为体内元神,是主宰思虑意识,体内生机之神。思神是指存想体内口部诸神,炼液是运炼体内玉液还丹。此咒令口齿喉舌心思之元神,除口中之罪业,清口之浊气。心神与道合一,存无守有,长生久视,道炁常存。

净身神咒

灵宝天尊 安慰身形 弟子魂魄 五脏玄冥 青龙白虎 队仗纷纭 朱雀玄武 侍卫身形

净身神咒可令身体内的四正之神归于正位,消除身业,拥护身形,保卫道体,所谓身业即杀盗透*等罪。使修道之人身体清静,能以清静之身感召神灵。

语 释:灵宝天尊为三清境第二尊神,居上清真境,为经宝。念诵此咒时要万法俱忘,心神合一,神宁泰定。眼内视神光焕于玉阙,耳返听妙韵于琼台,心存灵宝天尊于 上,三魂七魄不外游,五脏灵神玄冥。玄者玄妙,冥者寂静。安慰为静养,身形安稳,五脏之气化为四正神兽,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侍卫自身左右前 后,养护肝肺心肾。自能修成道果。

中国道教学院的《玄门日诵早坛功课经》中是 侍卫我真,上海的《日诵早坛功课经》 侍卫我真,四川的《太上玄门日诵早坛功课经》中是 侍卫身形,福建福州的经本中的“净身神咒”是 侍卫我身。“真”和“身”都是可以的。一个字的区别是不会影响神咒的作用,可能是身(真)的用法和地方习惯的问题。

安土地神咒

元始安镇 普告万灵 岳渎真官 土地祗灵 左社右稷 不得妄惊 回向正道 内外澄清 各安方位 备守坛庭 太上有命 搜捕邪精 护法神王 保卫诵经 皈依大道 元亨利贞

此咒为结坛行法召遣土地山神,以使之代为凡夫奏告上天,保卫正道时所用。

元始安镇 普告万灵

语释:

元始为道教三清之一,号元始天尊,居玉清圣境,安为稳定,镇为镇守,普告是广而宣告。万灵是指山川河岳十方之万灵众神。此句是以奉元始天尊法令,召告十方法界万灵神众。此中需要存想元始天尊法像。

岳渎真官 土地祗灵 左社右稷 不得妄惊

语释:

山岳河渎,山川大地一切神灵,社稷为正神,即福德正神。社为古代祭祀地神之处,稷为粮食作物,是百谷之长。传有百穗。在此广泛指山川河岳之神神龙神土地等神灵。不得妄惊指不妄自扰乱惊惶。

回向正道 内外澄清 各安方位 备守坛庭

语释:

有 的门及有的修道之人自视功高,不用此咒。殊不知山川地神是备坛守护不可缺少的护法,一来可命他们护卫传达,二来能领他们皈依大道。澄清是指身心内外似水之 清,走入光明大道。内净其心,外净其身。各安方位此处是指神灵依此备护好自己的位置,各安守岗位。在家诵经者可将坛庭诵作:“备守家庭”

如是律坛则又应诵作“备守律坛”。

太上有命 搜捕邪精 护法神王 保卫诵经

语释:太上有命是指奉太上老君敕令,各地山川神灵搜捕妖邪,不得作祟于人间,弘扬道法,保卫家国社稷。使人们幸福,世界太平,并且保卫诵经者。

皈依大道 元亨利贞

语释:皈者,反黑为白,转染成净,把凡心住于正念清净境界成就道心。“依者身之依怙,如子恋母。

元亨利贞出自《易经乾卦》::“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此为君子之四德。故土地神明行具君子之德,皈依大道。

金光神咒

天地玄宗 万气本根 广修万劫 证吾神通 三界内外 惟道独尊 体有金光 覆映吾身 视之不见 听之不闻 包罗天地 养育群生 诵持万遍 身有光明 三界侍卫 五帝司迎 万神朝礼 役使雷霆 鬼妖丧胆 精怪忘形 内有霹雳 雷神隐名 洞慧交彻 五气腾腾 金光速现 覆护真人

此 金光神咒以修炼道体之心性为主,主张以内炼金光元神护体,降魔卫道!此咒因其用途广泛,法威强大。所以为道门秘咒神咒,其咒暗藏修炼之法。各门派的修法也 不尽相同,民间道派也有很多关于此咒的秘法,或用此咒结金光讳为符令;或是运潜金光,内炼成丹;或悟道修真,雷神护卫;或加持法宝,遁地偷天。

金光为道之发见,神之神光。金者刚强不坏之意,求道者玄功广博,光华外着,足以驱鬼魅、斩妖气,役神将。如金器之刚强不屈,灼然赫奕也,是号金光。

天地玄宗 万炁本根

注解:天地,一阴一阳;玄者道也,宗者万事万物根本。故玄宗虽云浩渺,莫非天地化生,道之体现。万炁,总括万事万物,天地变化也,勿泥本根源头也。言天地之众炁莫非阴阳合散所为,是天地有万气炁之本根也。

广修万劫 证吾神通

注解:广,博也修,修持,即炼玄之功也。万劫,言其修链历经浩劫之多也。盖炼玄之士,时时修奉、其数无穷,如万劫之累修。证,证明。神通,神明通灵。盖神通本人所自有,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求道者能万劫修持,则吾之神通不亦证明而扩充乎!

三界内外 惟道独尊

注解: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令为天地水三界,宇宙之三界为无极,太极有极三界人之三界精气神者,内而五脏六腑,外而手足耳目之类也。此言天人内外法界上下。惟,独也。道,玄妙大道。独尊,言无有出其右者。盖有道而天地乃立;有道而民物斯顺,故曰独尊。

体有金光 覆映吾身

注解:体,道体。金光,金罡之炁。大道本无形体,道体蕴显金光,依人为体至有金光,则充足于内而发乎外也。覆,覆宥。映,庇映。吾身,求道者之身。盖人能志道则道不远人,而身即是道,道即是身。指修炼后金光圆满,围绕道体

视之不见 听之不闻

注解:视,望也。天下惟有形者可见,大道本属虚渺,故视而不见。听,以耳去听。天下之有声者可闻,大道湛寂清净,故听而不闻。老子曰: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见名曰希此言修炼者到离六尘,断却六根,无我境界

包罗天地 养育群生

注解:至大莫如天地,然犹有可穷而道则无穷。包罗者,所谓道通天地有形外也。此言道体广大。养育,受其孕育也。群生,兼人及众物而言,而人之耳目口体,三元六府亦曰群生。此言大道虽无形与声,而涵天盖地,群生莫不赖之养育也。

受持万遍 身有光明

注解:受持此咒者,于人以物与己受之,而持于心也。万遍,受持不怠也。万者形容其多也身,受持者之身。光,金光。明,昭著。犹大学所谓德润身也。

三界侍卫 五帝伺迎

注解:三界,见前解。侍卫,尊卫其道也。五帝,五方帝君,心肝脾肺肾也。司,司其职。迎者,彼来此受,如主之迎宾也。此为修者存道体之金光,三界上下,五老五帝都要迎候。

万神朝礼 役使雷霆

注解:万神,尊且多。在天为众神,在人为人之全体而言。朝礼,同相集会也。盖胎凝于紫府,百体毕具,如万神朝礼于上帝也。役使,听其命令,无不达也。雷霆,天之阳气足以威天下者,此言修道者一呼一吸莫非真阳之运动也。能运使雷霆万钧。

鬼妖丧胆 精怪忘形

注解:鬼妖,背道之徒。丧胆,不敢肆也。人身亦有鬼妖,道气存则万缘俱息,不啻失其胆也。精怪,木精土怪。忘形,失其真形也。此指声色货利而言也,既入道则诸念不生,不啻忘其形也。修道者既证金光,则鬼魅邪祟则丧胆而显露原形。

内有霹雳 雷神隐名

注解:内,道体之内。霹雳,雷声。金光威力甚大,一震而山河镇动,万物凛威,道之尊严亦犹是也。雷神,先天一炁正神。隐名,三十六尊雷神名讳隐藏。此言道虽尊严性本自宁,雷神隐藏摄伏精怪。

洞慧交彻 五炁腾腾

注解:洞,空也。慧,灵也。通灵交彻,五炁,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辉映,互相萤而无微不照,无幽不烛也。五炁,五行之气。腾腾,形容金光耀眼,五行正气升腾。

金光速现 覆护真人

注解:速现,现实时发见,犹云而时出之也。金光本隐藏于性海之中,今日速现则其得力于平时者深矣。覆护,金光遍体也。真人,求道者自称。真人云者覆其真性,无愧于人之道也。此言神光护体,金光护法!

净天地神咒

天地自然 秽气分散 洞中玄虚 晃朗太元 八方威神 使我自然 灵宝符命 普告九天 干罗答那 洞罡太玄 斩妖缚邪 度人万千 中山神咒 元始玉文 持诵一遍 却邪延年 按行五岳 八海知闻 魔王束首 侍卫我轩 凶秽消散 道气长存

  

  注:本咒中度人万千,本作杀鬼万千,但道门慈悲,喜愿幽众安乐,楼嘉咏道长在白云观2011年为道教居士讲座上,说解此时道:“人家本来高兴来听经,与你无怨无仇,你念成杀鬼万千,要杀他们,这不是结仇吗,就成了罪过。”此处应作度人或度鬼。查白云观早课视频念“赦鬼万千”。在 “净天地神咒”中有 度鬼万千(杀鬼万千、赦鬼万千)三种中国道教学院的老师是说,一般都不用杀鬼万千。都是用度鬼万千和赦鬼万千,度鬼万千主要用于晚课度亡。平时念成度人万千无妨。

祝香神咒

道由心学,心假香传。香爇玉炉,心存帝前。真灵下盼,仙旆临轩令臣关告,迳达九天

注:非是道长,善信和居士诵经将”令臣关告“改念”弟子关告“。

玄蕴咒

云篆太虚,浩劫之初.乍遐乍迩,或沉或浮.五方徘徊,一丈之余.天真皇人,按笔乃书.以演洞章,次书灵符.元始下降,真文诞敷.昭昭其有,冥冥其无.沉疴能自痊,尘劳溺可扶,幽冥将有赖.由是升仙都.

(玄蕴咒:与诸路仙真神将结缘,日后法成之时,可得其相助。)

元始安镇神咒:关键在于号令坛场内外的方隅神众,各自归于正位,备守坛场,保护行者不受外邪侵扰,当境神灵,各安其位,各守其职,外邪就不能假得其便了。

云篆太虚,浩劫之初。乍遐乍迩,或沉或浮。

五方徘徊,一丈之余。天真皇人,按笔乃书。

以演洞章,次书灵符。元始下降,真文诞敷。

昭昭其有,冥冥其无。

沉疴能自痊,尘劳溺可扶,幽冥将有赖。由是升仙都。

[注释]

1、玄蕴咒:道教法事中常用“八大神咒”之一,又称“开经玄蕴咒”。即准备翻开道经奉诵时所念。“玄蕴”,指经中蕴藏着玄妙的义理。早期灵宝派即有此咒,其后各派具有仿作与衍变,其辞不尽相同。

2、云篆太虚,浩劫之初:“云篆”,灵图符篆。指撰集云书或符篆文字。形体如云。《云笈七签》云:“篆者,撰也,撰集云书谓之云篆。”道教认为此符类符字皆系三天自然之气结成,天真仰写,方传至下界。又《三洞神符记》:“撰集云书谓之云篆,道教符篆文字形体如云,故名云篆。”“太虚”,指辽廓的太空。《庄子·知北游》:“是以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又《太上灵宝金庭无为妙经·太虚章第一》:“道言无形合虚,中有万物,而行二仪,是谓太虚……太虚者,神运也,神命而万物生。”其意指在漫长劫运之前,元始云篆灵书,以告下界。

3、乍遐乍迩,或沉或浮:“乍”,忽然。“遐迩”,远近。此句意为元始告传下界的云篆灵文在“太虚”阶层忽远忽近,或沉或浮,不断地上下传播。

4、五方徘徊,一丈之余:“五方”,指东南西北中。其意言元始告传下界的云篆灵文不断地、不停地在天地间出现、不停地传送下界。

5、天真皇人,按笔乃书:“天真皇人”,指元始天尊侍卫之尊。此句意指元始开经讲道的云篆灵文在太初吋,就记叙诸法音,由天真皇人将此云篆灵文记载并以此演说教化俗世。

6、以演洞章,次书灵符:此句意为元始在为下界众生演说大洞真经,而后陆续传播云篆灵符,普渡众生。

7、元始下降,真文诞敷:此句意指元始天尊亲临下降,开始为下界敷讲《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等真文。

8、昭昭其有,冥冥其无:“昭昭”,光明、明亮。“冥冥”,昏暗。按《荀子·劝学》:“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此句意指元始演说之真文,其经含义深奥,玄之又玄,只可意领,不可言传。

9、沉疴能自痊,尘劳溺可扶,幽冥将有赖。由是升仙都:“沉疴”,指重病。“尘劳”,指堕落尘世。此四句为开经偈语,其意指诚心诵念此经者,能使重病痊愈;只要悔过自新,多积功累德,不断持诵此经,即使堕落凡尘,亦如同有人扶持,在幽暗阴昏之地亦将有人搭救。真仙上圣无不护佑,使人人都可升入仙都,长生久视。

修真图金光护身心法

金光神咒是玄门八大神咒之一,在道教,科仪,斋醮,施法中,无不运用。在起坛中可威慑鬼神。熟读之中,心领神会,必达通灵。辨析正邪。有制鬼祛邪,制敌惩恶之功效!常用于修道者加持护身,去精邪,辟秽物,开光,益智、延年,转摺⑵砀5取

金光神咒曰:

“天地玄宗,万炁本根;广修万劫,证吾神通;三界内外,唯道独尊;体有金光,覆映吾身;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天地,养育群生;诵持万遍,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万神朝礼,役使雷霆;鬼妖丧胆,精怪亡形;内有霹雳,雷神隐名;洞慧交彻,五炁腾腾;金光速现,覆护真人。急急如律令。”

修持密法:

每天清晨卯时(5~~7点),面向修真图正身端坐,存神静观,万念归一注于修真图中,深吸一口气于丹田,暂屏呼吸,将此气存于下丹田后,再缓缓呼气,将能量充盈全身,形成一●,然后,用自己的真神意想五彩祥云将自己全身托起,一闪之间,进入修真图金光能量场○中(修真图即道),先给修真图三叩首,然后盘坐修真图金光场中,默念金光神咒。

用鼻息呼吸.存想万道金光不断扩大,金光充满全身透过全身毛孔向外扩展,充满整个房间或身体周围一至二丈的范围。至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同场场融,可观见体内金光透射,与修真图之金光能量场互相辉映、浑然一体,我即金光、金光即我,包罗天地,养育群生,自然灵光照体,感而遂通,而得修真图之妙境,与天地同体,日月同辉。自然“三界侍卫,五帝伺迎。万神朝礼,役使雷霆。鬼妖丧胆,精怪亡形……”

金光神咒,为玄门修真妙法,其威力不可思议,一般至二十一天就能体生金光,日久功深金光圈外产生紫光辉,诸邪不侵,甚至防兵器伤害,入老子所谓“无死地”之境。其中妙用,修炼日久自知。

本法也可贯穿于生活之中,于人群杂处之机场、车站、会场等地,静观守中,虔诚诵念,自有奇效。旧社会游方各地,往往藉此趋吉避凶,预先知警。不论社会上还是空间界的干扰,可以先避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8050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9
下一篇2023-07-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