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成子湖国际机场在哪里

泗阳成子湖国际机场在哪里,第1张

卢集镇境内。泗阳成子湖国际机场在卢集镇境内,江苏省泗阳成子湖旅游度假区位于泗阳县城南部、洪泽湖西北部,包含卢集镇、高渡镇和裴圩镇,总面积约6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

泗阳的历史景点不多,也就妈祖庙有点小名气。其所处之地位于大运河中流,三面环水。整个景观结构为一轴、一环、两心、一片区。一尊高达323米的三面妈祖雕像坐落在岛的最西端,也是世界上惟一的三面妈祖雕像。这里是全球5000多座妈祖庙中罕见的集水利、生态、风光及佛、道于一体的多元文化旅游景点,称得上是千里运河之上独特的文化地标。泗阳妈祖文化园是千里运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千里运河上的唯一妈祖文化遗存。

生搬硬套的话,杨树博物馆也算一处。号称全球唯一一座以杨树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被评为平原林海婚纱摄影基地,景区包括博物馆主展馆、游客服务中心、组培室、温室、掬云亭、杨树品种园等,全面、系统地展示了杨树相关知识,完整记录了杨树产业的发展历程,为再现杨树历史、传播杨树知识、弘扬杨树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真玩还不如去附近的平原林海,那里绵延20公里长,是江苏省最大的公益林,也是天然绿色大氧吧。林下种有500亩的二月兰,每年3-5月份盛开时节,近看一株株柔柔弱弱,不胜娇羞,远远望上去却又气势冲天,漫天漫地,好似地面上泛起的一团团紫白雾气,在林海间随意游弋。

洪泽湖的内湖成子湖的风景也还可以,湖泊面积520平方公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发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养生等综合旅游项目,建有综合服务区、休闲度假区、生态游览区三大片区,大湖风光、贝壳长堤、品质运动、水上森林、石花小镇、石花浮境、鸟语天堂、苇海探奇等成子湖八景,作为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大自然无穷魅力。

泗阳淮海

”淮海戏与柳琴戏、泗州戏同源于“拉魂腔”,因流行于连云港、灌云、灌南、沭阳、涟水、淮阴、泗阳等地,曾称“淮海小戏”,是江苏地方戏主要剧种之一。淮海戏的产生与发展,至今已有240年的历史。相传,清乾隆年间,山东历城唐大牛、唐二年兄弟,因灾年饥荒,身背大鼓三弦,到沭阳一带卖唱乞讨,海州的邱、葛、杨姓三人从其学艺,并结合当地盛行的“太平歌”和“猎户腔”两种民歌,改造成“怡心调”和“拉魂腔”,后三人分别外出卖艺,逐渐形成今日的泗州戏、柳琴戏和淮海戏。

  清乾隆、嘉庆年间,艺人多个体分散活动,走村串户,在农家门前说唱,要点粮食和熟食,故又称之为“打门头词”。说唱内容多半是民间流传的故事,使用的乐器是一把三弦,人称“三刮调”。沿门说唱这种形式延续80余年。清道光年间,几个艺人凑在一起进行活动,逐步形成班组,在庄头、场头、街头以及庙会上演唱,形成“小戏”。内容也由短篇故事唱段发展为本头戏,开始有角色分工。但演员均为男性,扮旦角则用假嗓演唱。演员化装比较简单:旦角一般是黑裙一条,手帕一方,折扇一把;老旦只需头巾一条;老生只有髯口(胡子)一套,马鞭一条。伴奏乐器以三弦、拍板为主。至晚清,小戏剧目、板式、唱腔和伴奏乐器均日渐丰富和发展,剧目发展到32大本,64单出。有少数班组还与京剧、泗州戏、柳琴戏、徽剧等搭班同台演出。

  淮海小戏是从海州逐步向西南发展的。民国十九年(1930年)左右,始有来自沭阳的小戏班子,如花二、纪小豁子、赵三、陈步楼、吴大有等班子先后到泗阳北境演出,影响较大。1942年10月,抗日民主根据地淮泗县民众教育馆馆长程翰亭应艺人要求,将“小戏”改名为“淮海戏”,1954年由江苏省文化局定称。从此,淮海戏被真正搬上了大舞台。

  早期淮海戏并无曲谱可依,仅靠师傅传教。建国后,著名艺人单维礼(沭阳人)始将部分曲谱记录下来。著名演奏艺人邵惠川(灌云人,僧侣出身)传授佛教曲牌16支(梳妆台、大柳摇金、小柳摇金、凡开门、花开门、豆叶黄、小青羊、城步阶、花落板、小桃红、节节高、十三伦等)。1954年,淮阴专区文教处文化科员阮立林开始整理淮海戏,除改编、加工部分传统戏的内容外,还记录、整理了唱腔曲谱。1963年,泗阳中学音乐教师周广乾调泗阳淮海剧团任乐队指挥和作曲,他开始对淮海戏的乐曲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并进行科学分类。至1972年,共整理出女腔29曲(基本腔12曲,常用腔10曲,综合板式唱腔7曲);男腔17曲(基本腔11曲,常用腔2曲,综合板式唱腔4曲);乐器曲牌29曲。

  在淮海戏发展过程中,泗阳涌现出杨秀英、陈玉梅等著名艺人,也编排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如《十里香》、《三岔路口》、《陈毅三会韩德勤》、《军嫂情》等与现实 相搏动的具有现代气息的大型舞台剧和具有极其浓郁乡土气息的如《十五贯》、《打猪草》、《猪吊腰》、《鸡刨塘》、《驴打滚》、《狗拜年》、《脚尖走》、《鬼扯转》、《穿八字》、《矮步蹬》等小型剧目,这些剧目的表演形式,可以因地制宜,既能登上大雅之堂,在舞台上演出,也能屈尊屈坐,在街头、庭院、场头、庙会“摆地摊”。因此,淮海戏深受淮海地区人民群众的喜爱,城乡居民在行路、干活、休憩时都会情不自尽的哼唱淮海戏。但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普及,人民群众文化 日益多元化,再加上 节奏加快,使淮海戏的发展步入了两难境地。2007年,淮海戏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历史文化价值在更高意义上得到了确认。因此,抢救和保护承载着淮北地区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淮海戏,对研究、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信息来源:泗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8215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9
下一篇2023-07-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