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家餐厅来讲,能够被收录进《米其林红色指南》是一件顶级荣誉的事,通过对餐厅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评估,达到严苛标准才能被挂上米其林餐厅的称号。那么我们国内那些米其林餐厅呢?下面我将为大家盘点国内十家著名的米其林餐厅。
一、8 ½ Otto e Mezzo BOMBANA
8 ½ Otto e Mezzo BOMBANA餐厅,是拥有30年以上入厨经验,被冠以“白松露指望”称号的名厨Bombna先生2012年在上海开设的分店,总店是位于香港中环的同名三星米其林餐厅8 ½ Otto e Mezzo BOMBANA餐厅。Bombana先生曾经介绍,餐厅名字是向他最为敬佩的意大利**大师Federico Fellini 拍摄于1963年的自传**“8 ½”致敬。
8 ½ Otto e Mezzo BOMBANA餐厅位于上海外单圆明园路169号,始建于1923年的中国基督教两会旧址——协进大楼的6楼,占地450平方米。进入餐厅大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带有19世纪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的玻璃窗木门和铸铁式的楼梯。餐厅内部采取钢铁与石头的组合,在天花板上装饰着随着灯光明暗产生变化的抛光小钢片,地面上摆放着40个座位的方桌、圆桌以及各式桌椅,4个可以俯视黄浦江的独立包厢,贵宾室可根据客人的需求更改变成分别容纳6、10、12、24位客人的空间,也可将整个餐厅改造成为容纳40至80人的宴会厅或者提供100个站立位置的空间。除此以外,餐厅窖藏室可向客人提供世界顶级的火腿以及奶酪。
二、Masion Pourcel雅克红房子西餐厅
Masion Pourcel雅克红房子西餐厅是来自法国的米其林厨师兄弟Jacques Pourcel和Laurent Pourcel于2010年创立。位于上海卢湾区陕西南路35号红房子楼的6、8楼,整个Masion Pourcel雅克红房子由一家西餐厅、一家酒吧、一家雪茄吧以及三间专属的贵宾包厢组成。
Masion在法语中的意思是“家”,两兄弟在开业前就将 “家” 这个概念融入到餐厅的设计当中。La Table西餐厅位于整个餐厅的顶层8楼,Pourcel兄弟在设计上舍弃了传统西餐厅一般采用微弱灯光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整个八楼被大面积的落地玻璃包围,充分引进大量的自然光。而位于6楼的酒吧,引入大量的艺术画以及几何图案装饰,配以米**和黑色的色调,力求呈现给顾客悠闲舒适的环境。
除此以外,餐厅内的贵宾室连通雪茄吧,客人在享受吸雪茄带来愉悦的同时,还可以欣赏Harcount摄影工作室的经典黑白名人像。
三、马丁餐厅(Restaurant Martin by Martin Berasategui)
马丁餐厅(Restaurant Martin by Martin Berasategui)是由米其林三星名厨、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四大名厨之一的Martin Berasategui所创立,位于上海市衡山路811号徐家汇公园内的一栋3层法式小红楼,上世纪二十年代这里曾是法国百代唱片公司的旧址,上海第一家录音棚就位于此地。
马丁餐厅(Restaurant Martin by Martin Berasategui)号称要做“上海最好的西班牙餐厅”,餐厅菜单由Martin Berasategui定期来到上海亲自制定,保证上海分店的菜式与西班牙的总店同步。其中最为出名的菜式包括伊比利亚火腿、安康鱼以及羊排。餐厅内采用全包厢的设计,配备6间贵宾包厢以及基本娱乐设施。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餐厅内部基本保留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风格,整栋红楼的9个壁炉原封不动地保留着。
四、Jean Georges
Jean Georges上海餐厅是世界名厨Jean-Georges Vongerichten创立于纽约曼哈顿Jean Georges餐厅的复制品。在曼哈顿,Jean Georges餐厅号称是“全纽约最好的法国餐厅”,丹泽华盛顿、汤姆克鲁斯、妮可基德曼更是它的常客,毫不夸张地说,Jean Georges餐厅甚至可以作为纽约市内衡量身份地位的名利场。
走进Jean Georges上海餐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楼高5米的大楼,继而看到的是一个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的用餐空间,楼高4米的用餐空间加上外滩3号独特的地理位置,顾客在用餐时向外眺望便是黄浦江的江景。再加上美洲核桃木、马鬃低靠逍遥椅、鳗鱼皮蛇行凳等家具的点缀装饰,整个餐厅被一种典雅温馨的氛围包裹着。
五、艾露(Allure)法国餐厅
艾露法国餐厅位于上海市内南京东路与西藏路交界的世茂皇家艾美酒店十一楼。在寸金寸土的南京东路地段,艾露法国餐厅的大门(同时也是艾美酒店的大门)与其他奢侈品品牌相比简直是不值一提,但走到店内,又是另一番的景象。从餐厅的露天平台望去,整个人民公园以及新世界都可以尽收眼底,让顾客可以在用餐之余欣赏到上海市貌。
艾露法国餐厅曾连续几年蝉联Best50餐厅奖项,深得Georges Blanc真传的主厨MIcheal长期在法国南部工作,因此餐厅从环境到顾客服务都一直秉承法国就餐体验的精髓。当你在就餐时,餐厅经理会时不时走过来,用带有法国腔的中文想顾客询问菜肴味道的意见,加上餐厅敞开式的厨房,顾客可以一边用餐一边欣赏厨师们的精雕细琢。 上一页 0 /2 下一页
“我们的行业处在崩溃边缘。”英国顶级米其林餐厅大厨Marcus Wareing近日悲呼。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重创全球顶级米其林餐厅。
英国米其林名厨Marcus Wareing向Sky News指出,其行业创造的年价值逾1000亿英镑,倘若得不到进一步的政策扶持,多家餐厅将面临关张,失业也将恶化。
Marcus Wareing作出了一个前景黯淡的预测:“若政府不采取行动,服务行业将是受创最严重的领域之一,服务行业将多年持续惨淡。你会看到餐厅关门,雇员失业,这不是我希望看到的。”
名厨:我们的行业如今命悬一线
丹麦已经有两家顶级米其林餐厅撑不住,申请破产。
相较于夏季,餐厅在冬季时节现金流相对不足,疫情危机在餐厅资金将近枯竭时狠狠来袭,这两家丹麦米其林餐厅所属的母集団Kadeau Restaurant如今已进入破产流程。
Kadeau Restaurant是丹麦餐饮头部企业,首席执行官Magnus Klein Kofoed坦诚: “我们的现金流已经见底了” 。
超级名厨Daniel Humm将其纽约的米其林餐厅Eleven Madison Park的员工全部遣散, “我们的行业如今命悬一线” 。
3月15日,Eleven Madison Park餐厅因为疫情歇业。关门的前一天,这家餐厅还是满座的。
Daniel Humm作出了一个决定——把精品餐厅转型为社区厨房。
“我很希望能尽快重开餐厅,但世界瞬息万变,我不知道疫情之后能否恢复原状,我不知道精品餐厅意味着什么,我不知道奢华意味着什么。我们的餐厅依赖于来自世界各地的顾客,我甚至不知道半年内全球旅行是否能恢复。”Daniel Humm说。
英国知名的汉普顿庄园酒店(Hampton Manor)也感受到了疫情带来的经济重压, “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一个月就会损失15万英镑。” 该酒店总经理James Hill如是说。
“人们从我的餐厅洗手间里偷厕纸,你很难解释事情是如何在瞬息之间坠落悬崖的,”米其林名厨Alex Stupak描述了3月13日闭店时如世界末日般的场景,“我看着人们从高楼里面出来,抱着箱子,里面装着他们的电脑和显示器,那时我便知道,业务回不来了。”
火爆的米其林餐厅可能利润不大
彭博社文章指出,影响力数一数二、预订火爆的米其林餐厅有可能利润空间并不大,尤其是在伦敦和纽约这样的国际大都市,运营成本高昂,再也没有人比这些餐厅业主更焦虑。
“餐厅经营成本很高,待到重启,对于消费者信心和保持社交距离的规则,我们毫无头绪。” 伦敦诺丁山米其林餐厅 Core的业主主厨 Clare Smyth称,“我们的前期投资巨大,人工成本很高,疫情来袭之前,服务产业实际上已经处于紧巴巴状态,前期投资包括家具与装修高达百万英镑,你需要做相当多的工作才能确保收支平衡。”
转型做外卖自救
丹麦另一家米其林餐厅the Alchemist 的主厨Rasmus Munk干脆捡起了多年前的慈善理想,为哥本哈根的无家可归者和弱势群体提供餐食。
这也算是疫情期间米其林界人性之光的一种体现了。
然而,情怀不能当饭吃,现实问题依旧存在,哪怕是米其林主厨,也要维持生计。
米其林大厨们想到了一个救急之策,接起地气做外卖。
连《纽约时报》都感慨,疫情期间,即便是米其林主厨,也得搞外卖。
爱尔兰都柏林米其林餐厅Liath在疫情期间被迫停业,主厨Damien Grey将餐厅员工暂时停职,一人分饰N角,一个人在厨房里忙活每人份19欧的平价外卖套餐。
结果这外卖套餐爆火,预定难度直逼平时订位。
尽管外卖预定火爆,郁郁不得志的主厨却激动吐槽 “这可都是为了活下去,去他的活下去”。
汉普顿庄园酒店(Hampton Manor)尝试了很多自救措施,先是向合作商“借光”,将部分雇员“过渡”给了德国连锁超市品牌Aldi。
疫情期间,Aldi超市用人需求增加,汉普顿庄园酒店(Hampton Manor)直接把部分员工划给了Aldi超市暂时“接管”。
汉普顿庄园酒店(Hampton Manor)的米其林餐厅Peel's迅速调整了经营战略, 借鉴“买一送一”模式,将外卖业务玩出了新花样。
同样是做外卖,特别之处在于,Peel's餐厅每卖出一份“定制款”餐食,就会向隔离中的老人或弱势群体免费捐赠另一份餐食。
既适应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的要求,又能确保企业团队的运转。同时又传递出来这样一个理念——人们通过向该餐厅消费可回馈社区。
“我们以买一送一的理念做宣传,但实际上我们捐出的餐食可能会比卖出的要多,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方式鼓励人们通过向我们消费去回馈社区”总经理James Hill说。
“但我觉得,当我们走出疫情困境,这次经历会帮助我了解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这是个恐怖的时代,人们面临着死亡,但我想,我们必能从中学习到一些事。 ”
名厨Daniel Humm说,“餐饮是个奇妙的产业,因为业务核心是服务,是给予。餐厅关闭之后,我就在想,在这种时刻,我能给予些什么?我有一个极其干净的厨房,我与不少食品供应商建立了联系,我能够准备餐食。”
这些自我提问有了一个答案,Daniel Humm如今把精品餐厅转型成了社区厨房,他所服务的客户从全球游客变成了一线抗疫人员,如医生、护士、警察等。
该举措联动了农民、食品供应商等不同行业人群,带动相关行业一同共克时艰。
名厨Alex Stupak选择了网销与无接触配送模式延续烹饪事业,然而“这不是在盈利,而是为了存钱发工资,相当于给自行车链条上油,一边还能让整部车动起来。”
复工呼声高,但无法想象戴口罩服务
“我们希望尽快重启,”名厨Clare Smyth表露了她与同行们的心声,“同时我们也不会想让任何人处于风险中,我正在等待政府出台指引,比如侍应生会被要求佩戴口罩提供服务吗?如果规定如此,意义何在呢? 人们外出就餐或喝酒,会希望能够享受氛围,并不会想去没有灵魂的地方就餐 。”
米其林餐厅Marcus的主厨Marcus Wareing也表示:“我们的行业迫切希望复工,我们能做到这一点,但必须有个指南。”
英国的咖啡馆、餐厅、酒吧、俱乐部等在3月20日关闭至今。
5月10日,英首相鲍里斯表示, 最早可能在7月让英国的服务业重启。
Marcus Wareing认为,英国首相府本可能在宏观上作出更多努力,然而并没有,政府若能向餐饮业提供更多利好政策,解封时便是良机,餐饮业啃着硬骨头,政府不妨考虑施予一些骨上肉。
“我对未来感到非常焦虑,我完全不知晓如何在厨房中保持社交距离,或者说整个服务业都难做到。”Marcus Wareing说。
英政府指引信息碎片化增加了餐饮业复工实际操作的难度。
“对我、对我的同事、对整个餐饮行业来说,我们都需要一份指引,而且非常迫切。 我们不能坐在家里,指望着一些碎片化的信息就能告诉我们未来该怎么做。 ”
Marcus Wareing表示:“我们很焦虑。我们是第一批关闭的,还将是最后一批重启的。我对自己、同事和顾客的 健康 感到担忧,整个团队在同一个厨房中工作,相互接触,品尝食物。厨师要将食物装盘,再由侍应生将菜品端到顾客面前,保持社交距离这件事在整个服务业中都行不通。”
保持社交距离复工可能亏损
英国 美食 畅销书名厨Yotam Ottolenghi也对英国餐厅业复工之后的运作提出了担忧,如果需要保持社交距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餐厅或将无法以满负荷效率运转,亏损10%,一家餐厅就有可能破产;亏损20%乃至30%,一家餐厅必定破产。
Marcus Wareing也有类似的观点:如果为了确保社交距离,餐厅不得不以低于满负荷50%的效率经营,那些利润率低的餐厅很可能入不敷出。
“你会发现人工成本、房租成本、水电等成本费用加起来使你入不敷出。”Marcus Wareing如是说,他呼吁英政府设立餐饮业顾问团,听取行业意见,共同商讨行业未来发展走向。
名厨们期待政府支持——这不可或缺
Marcus Wareing认为,政府的商业部门也需要进一步深入餐饮业,此外,财政支持也是必要手段, “我们也需要财相给予更多的帮助” 。
Marcus Wareing表示,服务行业有不少商业领袖提出了一些“极佳”的主意,但要将概念转化为现实,有很多事情需要政府伸出援手。
无论是在伦敦还是在纽约,名厨们都眼巴巴地看着政府,希望获得更多支持。
然而,纽约名厨业主Dan Kluger表示, 美国的“薪水保障计划(Paycheck Protection Program)”失败了 ,该计划原本旨在为小型企业提供商业贷款帮助度过疫情难关,然而,该计划在第一轮就因为向一些上市公司提供了融资而耗尽资金,一些小型企业根本未得到财政支援。
获得美国政府PPP财政支援的餐厅状况好转了吗?
不见得,曼哈顿高端韩式烤肉餐厅业主Simon Kim表示:“你得到了PPP资助,就要把所有雇员请回来,如果8周内你没把所有人请回来,你就完蛋了。我们是得到了PPP资助,但它没有在解决问题时发挥实际作用,8周之内把人请回来?你倒是让我们能在8周内重新营业啊。”
解封后的米其林经营会变样吗?
解封后时代,米其林餐厅又该怎么运营呢?主厨们各有看法。
泰晤士河南岸米其林餐厅Story主厨Tom Sellers认为:“我不确定要搞什么大变动,我们闭店前是什么样,重新开业时也将保持原样,疫情前后都要给予消费者同样的体验。 忠于自己的价值观,这很重要。 ”
在伦敦经营着两家米其林餐厅的业主Jackson Boxer则认为:“我们会在另一个城市以不同的心情重新开业。那些以为能够延续闭店前模式的人很快就会醒悟。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前车之鉴,经济紧缩之后人们外出就餐更频繁,但预算却缩减了。他们就餐时想要更大分量的餐食。他们花在品质葡萄酒上的钱少了,花在鸡尾酒上的钱却增加了。他们想要陷入更易醉的状态。我们只知道,要仔细读懂公众情绪。假设我们将在6个月后重启,经历过失业带来的衰退和开支削减之后, 我认为餐饮消费趋势会围绕大分量、大桌子、丰盛程度。 ”
伦敦Koya乌冬面店主John Devitt表示:“高级餐厅习惯了高姿态,但整个行业都将需要改变,越来越多人在家工作,不想坐在拥挤的餐厅里。 我们将需要拥抱每一个机会,外卖、网销、配送的机会。 我们珍贵的品牌不得不往商业方向进化,我们没得选。”
跳出米其林餐饮业的框架,RNB Accountants Ltd 会计事务所负责人Ratnesh Bagdai指出, 米其林餐厅如今面对的是硬核的数字问题。
RNB Accountants Ltd 会计事务所为英美多家顶级餐厅提供了顾问服务,负责人Ratnesh Bagdai表示“餐厅有好概念固然重要,但如今我们要谈论的是财务实力、人员与基本的现金流。 游戏 规则已经变了。 在未来的九个月,财政纪律与经营战略都是关键。 ”
解封后,你会去吃米其林吗?
本文 3 大重点:1 别被产品局限了创意,米其林兄弟的妙点子。 2目标明确! 《米其林指南》只推荐以公路旅行为主的 美食 。 3 加入可以建立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内容。
米其林公司由爱德华•米其林 (Édouard Michelin)和安德烈•米其林 ( André Michelin ) 兄弟创立于1889年。 公司位于法国中部的克莱蒙费朗 (Clermont-Ferrand),专门生产轮胎以及橡胶制品。 然而在1895年时,大部分的民众买不起车子,更不用说买轮胎了,所以轮胎的销售并不佳。
爱德华是工程师,负责轮胎的研发与生产; 安德烈是营销专家,常提供企划方案提升公司知名度。 有鉴于当时多数民众没有 汽车 , 安德烈为了打响米其林轮胎的知名度,甚至希望能借机促进轮胎销售,便提议发行《米其林指南》,希望一本 美食 旅游 指南能够刺激富人买车的欲望。
就这样,第一本《米其林指南》于1900年出版,发行了数万本,往后每年也都会出版该年的《米其林指南》。 即使到了1920年,每本约需花费2美元购买,就当时而言,是不小的金额,但销售量仍将近10万本。 自1953年,为了让《米其林指南》内容更准确,忠实读者开始回应、评论指南的内容,有时只有一周的时间,便可累积达5万条的评论,回馈给米其林公司。
到了1930年代,《米其林指南》已享誉国际。 《纽约客》 ( The New Yorker) 夸奖它内文的广告不使人反感,刊登得「恰到好处」; 1952 年,《时代杂志》 ( Times ) 赞誉《米其林指南》是 美食 旅游 圣经。 美食 评鉴员、公正的食宿评价和独创的星评制度,都是《米其林指南》受到夸赞的原因。
《米其林指南》刚发行时,安德烈曾预言:「这本书诞生于 20 世纪,也将继续存在于这个世纪。」 如今看来,预言不仅成真,甚至超越安德烈的预期,《米其林指南》至今已经有117年的 历史 了。
从营销角度来看,安德烈当初选择推出《米其林指南》这个策略,完全跳脱来一般传统营销的思维。 他不局限在思考如何大肆宣传自家轮胎的质量,而是采取了制作《米其林指南》这种创意,来提高公司知名度和刺激大众买车的欲望。
一开始《米其林指南》的诞生纯粹是为了打响名气和刺激大众买车的欲望,但如今它已成为高级餐饮的评价指标。 1924年,米其林的广告说:「有了车,就不用再赶早班火车; 有了车,就可以为家庭生活带来惬意舒适。」 米其林兄弟希望改变人们 旅游 的方式,而《米其林指南》渐渐发挥了作用。 因为 《米其林指南》所提供的食宿和景点信息,全是以公路旅行的方式为主,而非从前人们习惯的铁路旅行。
《米其林指南》主要指红色指南(Le Guide Rouge),收录食宿信息,但他还有一本绿色指南(Le Guide Vert)介绍景点、行程规划。 1900年版的《米其林指南》列了法国各地公路地图、加油站、饭店以及餐厅,全书约400页,也没有现在的精致。 之后,除了法国,比利时、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也相继出版当地的《米其林指南》。
到了 1931年,大众所知的星评制度正式出现。 一颗星星表示:厨艺不错,路上可顺路拜访的餐厅 ; 二颗星星表示:精湛的厨艺,可以在旅途中绕道去品尝; 三颗星星表示:顶尖的厨艺,值得专程前去享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于2001年,米其林公司发行线上版的《米其林指南》。 为了拓展海外市场,第一本美国版《米其林指南》于2005年问世,地点从纽约市开始,进而往芝加哥、旧金山扩张; 2007年,在东京推出了日文和英文两个版本的指南,开启亚洲市场; 2015年,巴西版正式出现,介绍位在里约热内卢的餐厅,拓展南美版图。
《米其林指南》一开始的目标就非常明确,这让它后续可以专注在设计好的内容,创造出有质感的 美食 手册。 《米其林指南》在 1952 年,更被时代杂志誉为 美食 旅游 的圣经,其优质品牌形象可以见得,也为大众所信赖。
若《米其林指南》只是纯粹介绍食物,相信它不会像今天那么成功。 真正奠定了这本 美食 指南在 美食 界的地位其实是,它在 1931 年所推出的星评制度。 这套制度的 美食 评论家被称为「评鉴员」(inspector),有别于一般的 美食 评论家,评鉴员不泄露自己的身份,当他们品尝一家餐厅的菜馄饨时,也不会做笔记,只会在多次造访完一家餐厅后,给出星等和评论。 米其林的星评制度是当时首创的评分模式,也成功影响了《米其林指南》后续的发展。
一家餐厅获得的星等并不是永久的。 知名主厨,同时也是电视节目《地狱厨房》的主持人戈登·拉姆齐(Gordon Ramsay)就曾因星等被撤掉而落泪。 一家餐厅能因为获得星等而吸引大批消费者,相反地,失去星等将重重打击一家餐厅,甚至使其一蹶不振,也曾有厨师因星等可能被撤回而自杀。 2003年,据传米其林将撤回他餐厅获得的3颗星,法国主厨Bernard Loiseau而后自杀。
当然,拥有如此影响力的《米其林指南》,也曾受到批评。 2004年时,前任评鉴员Pascal Rémy就曾出书批评米其林亏待这些辛苦的评鉴员。 他说:「评鉴员的工作孤独,且薪水不高,而且,评价食物的标准也不够严谨。」 米其林对此虽提出反驳,但也承认评鉴员的工作并不见得像外界想得那么光鲜亮丽。 虽然曾遭受批评,但无可否认《米其林指南》确实成功在 美食 界奠定了它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看完以上三大重点,我们了解到《米其林指南》在 美食 界、 旅游 界的重要性。 它今日的名气,代表着内容营销 (Content Marketing) 的成功。 什么是“内容营销”? 内容营销在于策划消费者喜欢的内容,不直接宣传产品本身,而是从产品的外部来建立形象,借以吸引消费者。 正是因为《米其林指南》年年都出版,所以消费者才不容易遗忘它!
让我们看看!这是我第一次现场参加米其林的开幕名单。去年这个时候,我还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今年,我以亚太地区顶级美食博客的身份来到这里。皮埃尔问为什么记者招待会在路上这么早举行。我说也许厨师们在得到星级后会在中午回去开门。名单包括:米其林一星:22家米其林二星:6家米其林三星:上海也超过首尔(24)和新加坡(29),成为拥有米其林餐厅的亚洲第五多的大城市。香港和澳门、大阪、京都和东京排在前面。
2018米其林指南上海米其林一星餐厅,烤鸭属于我每两个月就想吃一次的食物。达董灿在北京烤鸭圈排名前五,并且成为了上海的第一名。我希望达董灿董事会新开设的美国分公司《纽约米其林指南》。这并不是说外国人应该承认我们会做饭。主要是为了澄清陈皮鸡酸甜鸡左唐宗鸡与真正的中国食物没有什么关系。
中国艺术美食。去年米其林名单公布后,这家餐厅成了热门话题。它位于莘庄,人均100元的价格非常实惠。石光邵伟,在普利酒店开业,这是一家不做作的酒店餐厅。遵循精致的饮食方法,菜肴自然新鲜,龙虾意大利面和12小时焖羊肉肩值得点,早午餐可以在周末吃。新法国菜:静安区常德路1号,富和汇是今年亚洲第48家最好的餐厅,也是唯一上榜的素食餐厅。
中国素食者,所有祈福符的名字,来自徐魏军厨师,他在家里排名第七。亚洲有八家商店,分布在香港、北京、上海和日本。主要的焦点是古代法国菜和粤菜。菜肴不精美,功夫藏得很深。
榜单覆盖世界各地多个城市。
1、法国:米其林的诞生地,法国包括巴黎、里昂、马赛、尼斯、昂热等多个城市都有米其林指南和榜单。
2、美国:主要的城市包括纽约、旧金山、芝加哥、洛杉矶、华盛顿特区、赫尔辛基等都有米其林榜单。
3、英国:主要的城市包括伦敦、曼彻斯特等城市都有米其林指南和榜单。
4、亚洲:包括东京、香港、澳门、上海、新加坡等城市也有米其林的指南和榜单。米其林餐厅是1900年由米其林轮胎的创办人出版了一本供旅客在旅途中选择餐厅的指南《米其林指南》。
关于“你吃过最奢侈的一道菜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仔细看下这些答案你会发现,不同的答案藏着不同的人生,我们吃的哪里是菜,明明是生活的滋味。
有位网友说是外婆做的香葱猪油面,小葱切丁,猪油提香,清汤面中是爱心满满的荷包蛋,这碗简单的汤面,谁都能做出来,甚至外婆去世后,作者自己也试着做过,却怎么也做不出记忆里的味道,这碗面中藏着外婆的爱。
朴实无华,可却再难复制,无愧于最奢侈三个字,观察下面很多人的回答,这个方向占据了主流,像是因为和父亲说想吃熏马肉,父亲骑摩托车赶路腿受伤的答主;爸爸送来的水果,姥姥的猪蹄等答主都莫过如是。
毕竟饭菜滋味,即便顶级食材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为了果腹,可参杂了爱就会不同,有爱的食物会演变出千家万户的灯火,照亮归家的路。
另外一部分人说的是爱心捐赠,最感人的高赞答案出现在2020年初,是一位医生写的。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福建福清的鳗鱼穿越了1000多公里,横跨了半个中国,从海边到华中,从波涛汹涌到疫区中心,那份长途跋涉而来的美食,是感动,也是信赖。
鳗鱼价格昂贵暂且不提,这份情谊,这份跨院千里的援助,让奋战在一线的医生也充满感激,这是举国一心的幸运,所以说这道菜最是奢侈一点也不为过。
还有一类分享则是真正的奢侈食物,一个年轻答主给出的答案是一只将近2000元的大虾,还是生的,属实很奢侈了,但看他解释,感觉也还好,是偶尔奢侈,平凡日子里的糖。
除这些热门答案,其实还有个答案让我印象深刻,来自一位抢修水管的士兵。
在零下30度的天气里,挖掘堪比混凝土的冻土地,每人五分钟轮流挖掘,从中午9点干到了下午5点,终于挖出了管道,去吃饭时,菜一上就光盘,最后堪比脸盆的一大盆排骨上来了,十多个人吃的通体舒服。是不是感觉不过如此,但赢在最后一句话:我对那盆排骨念念不忘。倒不如说,我更惦记那群人,我更怀念那段青春。
不管是不是奢侈的食材,只要能在你心里占据一席之地,总归是有着不一样意义呢,就像这盆排骨,能念念不忘至今,说是惦念美食,不外乎说是惦念的那段时光,那段即便辛苦也热血沸腾的青春,那些记忆里的人,让我们成了如今的我们。
但即便知道,我们也无能为力,毕竟所谓最奢侈,当然是抓不住的,时光如此,人亦如此。
米其林兄弟是法国人。
1、最初的米其林:我们是生产橡皮玩具哒!
1832年,米其林兄弟的祖父与其表兄在法国克莱蒙费朗Clermont—Ferrand办了一间小型农业机械厂,那时候还没开始生产轮胎,主要生产橡皮玩具。后来米其林兄弟继承了祖父的事业,正式创立了米其林公司,但也还没开始做轮胎。。。
在那个没有小汽车的年代里,土豪企业家们也只能骑自行车上下班。。。后来有一天。。。两兄弟觉得自行车换轮胎实在太耽搁时间了,一怒之下研制出可在十五分钟内拆换的自行车轮胎,顺便申请了个专利,自此在做轮胎的路上越走越远:发明了充气汽车轮胎、可拆换的汽车轮辋、著名的子午线轮胎等等。。。到了现在,你会发现,米其林几乎承包了所有汽车的轮胎。。。而且不止是日常小汽车哦,很多炫酷赛车也是在米其林轮胎的支持下拿到了第一名~
轮胎人是怎么跟美食指南扯上关系的?
这一定是一个困扰很多人的疑问:米其林不是做轮胎的吗?为什么转行去研究美食了?画风变得太快就像龙卷风啊!
还是说轮胎和美食指南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米其林?到底是谁在山寨谁?
其实情况是这样的:
米其林公司发展起来,开始研究Marketing。他们觉得光靠轮胎质量好这辨识度不够高啊,得多给客人一些跟汽车啊轮胎啊相关的实用小福利吧。于是他们开始免费发放一本指南。当时这本指南还是一本十分正常的由轮胎公司出版的免费指南,内容包括:手把手教你换轮胎!雷达一样为你发现加油站和旅馆!等等之类,旨在做个驾驶者们的旅游指导小帮手,带他们装哔带他们飞。但他们忽略了大多数驾驶者们都有颗吃货的心哪!——当时的指南中没有跟美食有关的内容。
于是他们开开心心的给驾驶员们发这个指南,但后来有一天他们伤心的发现人们居然拿这本他们辛苦制作出来的指南去垫桌子!米其林兄弟怒了:妈蛋!给你们免费的你们觉得是没用的玩意儿,这是逼我加钱啊!。。。于是,他们开始制作更精致的旅游指南,并按照吃货们的意愿加入了餐厅介绍——从此这本指南需要付费购买。
就这样,需要付钱之后,这本指南就火了。。。但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加入了餐厅推荐啊!!在那个没有网络没有微信的年代里,这种餐厅指南简直是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吃货们饥渴的胃。
好吧。。。米其林兄弟只好又做了一个决定:专门做一本单独的餐厅美食点评指南好了。。。
然后,在全世界热情吃货们的支持下,这本印着轮胎人的米其林美食指南就这样成为了吃货界的圣经。。。
指南有红色和绿色两种版本,红色的就是著名的餐厅指南,绿色的就是当年惨被垫桌子的旅游指南。
餐厅推荐指南主要关注城市为:巴黎,纽约,旧金山,芝加哥,伦敦,京都,东京,香港和澳门,还有其他主要欧洲城市。在大天朝内陆是吃不到米其林餐厅的,不是因为咱中华料理逼格不够高,而是米其林餐饮系列的大佬们还没开始对中国菜进行研究。。。他们还没弄清楚到底是满汉全席可以打三星还是路边香香脆脆的煎饼果子就够格上一星了。。。
看下来觉得,一个轮胎公司,画风突变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餐厅点评也是蛮拼的。。。
3
米其林轮胎先生并不是天生就辣么萌
像轮胎这么充满汉子气息的东西,一般来说女生们都不会有太多了解的。而机智的米其林除了用吃货指南来诱惑那些对轮胎不感冒的人们之外,更是推出杀手锏:卖萌教主轮胎人先生Bibendum!
Bibendum这个名字用法语念起来也很奇怪是吧?这名字是这样来的:
1894年,米其林兄弟在万国博览会门口看见两大堆轮胎,职业病的爱德华马上脑洞大开说。。。再加上两条胳膊的话就成一个人了。。。当时他们也正在设计一个吉祥物,而后来广告设计师奥加罗普的一幅草图引起了兄弟俩注意:画中人传说是发明啤酒制法的国王,肥呼呼的身体占据整个画面,手上晃着啤酒杯,说道:“现在是该喝的时候了!(NUNC est bibendum)”,一看到这画面职业病的爱德华自动把那啤酒杯脑补成了一个装满钉子和玻璃碎片的酒杯,那句话也变成了“轮胎喝下障碍”,就像这样:
就这样,他们把这幅草图和那两堆轮胎合体成了一个吉祥物,并给了他这个念起来舌头卷不过来的名字:Bibendum
一开始的时候轮胎人走的是粗犷路线,当时他身上缠绕的轮胎是现在的两倍多,可能是因为最初是单车轮胎所以很细,以至于主页菌看到它的老海报时总觉得那根本不是轮胎人而是木乃伊。
而且它还近视!抽雪茄!
后来设计师可能也发现了会被人认作木乃伊这个问题,于是把轮胎人身上的轮胎抽掉一些,并做了加宽处理,于是,它更胖了。。。
再后来,轮胎人多年的近视终于被治好了,摘掉了眼睛,感觉自己萌萌哒!
今年新晋暖男大白,把它扭一扭就成了米其林轮胎人了。
米其林进入中国以后,大家纷纷表示这娃儿简直萌哭了!但这名字实在不好念啊!要说起这吉祥物时只能说“米其林家胖胖那个”或者“身上一圈一圈那个”,最终,Bibendum终于有了一个中文名:米其林轮胎人先生。胖菇凉们在被形容萌胖时又多了一个形容词。。。
米其林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欢乐,但米其林家族却不被上帝眷顾。。。创始人爱德华·米其林的大儿子在1932年飞机事故中去世,小儿子也在1937年的交通意外中身亡。作为爱德华直系长孙的弗朗索瓦·米其林10岁时母亲离世,14岁父亲飞机事故后就成了孤儿。后来他的儿子爱德华二世也在海上驾驶游艇时不幸遇难。于此,现在米其林企业的管理团队中不再有米其林姓氏的人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