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是二战时期的德国军官? 哪位大大有知道的麻烦解答下啊~跪求详细资料。

貌似是二战时期的德国军官? 哪位大大有知道的麻烦解答下啊~跪求详细资料。,第1张

埃里希·哈特曼(Erich·Hartmann)是一位德国空军的头号王牌飞行员。对于世界各国空军中那些立志要当世界头号王牌杀手的飞行员来说,埃里希·哈特曼一定是最招他们痛恨的人。因为这位前德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352架的战绩创下世界空战史上空前绝后的纪录,这座很可能是永远无法攀越的高峰迫使哈特曼的后来者无可奈何地永久生活在他的阴影下! 

 

 

中文名:埃里希·阿尔弗雷德·哈特曼 外文名:Erich Alfred "Bubi" Hartmann 别名:金发骑士、卡拉雅一 国籍:德国 出生地:符腾堡地区魏斯扎赫城 出生日期:1922年4月19日 逝世日期:1993年9月20日 职业:空军飞行员 主要成就:创下世界空战史上空前绝后的纪录 获得勋章:钻石双剑橡叶、骑士十字勋章 

 

目录

天才少年

幼年经历

学习滑翔飞行

报名参军

展露才华

对苏作战

第一次胜利

取得胜利

新型战术

突出战绩

被俘经历

南方黑色魔鬼

黑色魔鬼

传奇人物

累累战果

携枪受勋

求婚成功

最后的战斗战后生涯人物评价展开天才少年 

幼年经历 

学习滑翔飞行 

报名参军 

展露才华 

对苏作战

第一次胜利 

取得胜利 

新型战术 

突出战绩 

被俘经历

南方黑色魔鬼 

黑色魔鬼 

传奇人物 

累累战果 

携枪受勋 

求婚成功

最后的战斗 

战后生涯 

人物评价展开

 

 

编辑本段天才少年幼年经历

  埃里希·哈特曼

1922年4月19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地区魏斯扎赫城。父亲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军医。战争结束后,为躲避经济危机,于1925年(即哈特曼出生后的第三年)全家离开德国,到中国的长沙开了一 

家诊所。1929年,哈特曼随母亲和弟弟一同回国,3年后,老哈特曼也回到德国,在魏尔的俾斯曼大街开了一家诊所,行医谋生。哈特曼从小就喜欢飞行,他第一次尝试飞行是乘坐一架竹子做框。旧布蒙皮的滑翔机从房顶往下跳,落在事先挖好的松土坑里。哈特曼的母亲是一位富有冒险精神的飞行体育运动爱好者,这对哈特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母亲参加了伯布林根机场的航空俱乐部,经常驾驶克莱姆1-27轻型飞机,哈特曼兴高采烈地随母亲一起飞上了蓝天,开始有了真正的飞行体验。哈特曼的母亲是对他的飞行生涯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第一人[1]。学习滑翔飞行1932年,由于经济困难,他们卖掉了飞机。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掀起了飞行热。希特勒大力支持建立滑翔俱乐部。1936年,哈特曼的母亲在魏尔建立了一个俱乐部,亲任教员,招收青年人学习滑翔飞行,正上中学的哈特曼加入了俱乐部。14岁的哈特曼成为一名优秀的滑翔机驾驶员。1937年底,他获A级和B级滑翔机驾驶员证书,取得C级后,成为希特勒青年飞行团中的滑翔机教员。在中学里,哈特曼是不守规矩的学生,履历表里填有课间休息时点燃用木炭和硫磺制造的黑色粉末恐吓同学的记录。他的学习成绩一般,不求上进,考了个及格就心满意足,但却醉心于体育活动,一次,他未经训练就参加了从33米高台跳下的滑雪比赛,动作竟然相当优美,同学们给他起了个“野母猪”的外号。1939年10月,哈特曼看上了一名叫乌尔苏拉·佩奇,昵称乌施的女同学,姑娘当时才15岁,哈特曼不顾姑娘家里的反对而死命追求,日后两人还真结为了伉俪。报名参军1939年9月1日,欧洲战争爆发,半年后,哈特曼高中毕业,立即报名参加了空军,父亲反对他的选择,老医生希望儿子去从事救人生命的事业,而不是去杀人,而且他认为战争会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终。母亲却理解哈特曼参军的志向。老医生无力阻止他,只好寄希望于战争尽快结束,那样的话儿子在停战后还能有足够的时间学医,继承祖业。哈特曼1940年10月15日加入了德国空军第10训练团,驻扎在离东普鲁士的科尼斯堡15公里的新库伦地区。1941年3月,转入柏林加托夫第2空战学校,在训练团里学的是航空史、飞行原理和发动机的使用、设计和构造、空气动力学、材料学知识和气象学等飞行基础知识。到空战学校,主要是训练飞行。1941年3月24日,入校不到一个月的哈特曼放了单飞,至10月14日,基本飞行训练结束,他转入第布斯特歼击机飞行学校,学习驾驶梅赛施密特公司生产的ME-109式战斗机。在这里,他遇到了对他的飞行生涯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第二个人瞿哈根教官,教官是德国有名的特技飞行能手,他对哈特曼也特别赏识,他教哈特曼基本战术动作和独自驾驶ME-109的技术,还传授了一些特技飞行的秘诀。展露才华1942年3月,哈特曼顺利结束飞行训练,获驾驶员证章,并晋升为少尉。在1942年六月转入空战和射击训练后,哈特曼很快显示出天生的射杀才能,他特别热衷于近距离射击,不喜欢当时流行的远距离射击。1942年6月3日,哈特曼驾驶ME-109D型飞机用机枪对拖靶射击50发,命中24发,引起教官和同行的注目。初学飞行的一帆风顺,难免使年轻的哈特曼有些得意忘形。1942年8月24日他在第布斯特表演特技飞行,飞完低空搜索、横滚和8字飞行后,他意犹未尽,又作了个从好莱坞旧**学来的惊险动作,从10米低空飞掠基地上空。结果,他受到关禁闭一周的处分,扣发3个月工资,有意思的是,这次冒险救了他一命,他因受罚没去执行计划好的一次战斗飞行,他的一位同伴驾驶他的飞机代替他出动,不料起飞后发动机出现故障,机毁人亡,死神与他擦肩而过。对苏作战不久,他告别了父母及女友,开赴东线战场,加入德国空军第52战斗机联队,参加对苏军作战。初战受挫52联队在苏联南部战区作战,指挥部设在迈科普,哈特曼到达的时候刚巧目睹了一架ME-109式飞机迫降时起火爆炸,战争的残酷立即笼罩在他心头。哈特曼两天后被分配到第三大队,大队部设在索尔达卡兹卡亚,他到第7中队任勒斯曼中士的僚机。1942年10月14日,哈特曼和勒斯曼初次合作,驾驶ME-109。G-14式飞机在格罗兹尼一带作警戒飞行。忽然,耳机里传来命令:“7架歼击机和3架伊尔-2飞机正在普罗赫拉德尼吉附近扫射街道,命你等截击”。哈特曼紧跟勒斯曼向目标飞去,高度4000米。15分钟后,勒斯曼在无线电里呼叫“左前下方有敌机,靠拢,占位,然后攻击”。可是哈特曼怎么也找不到目标,俯冲时,他与长机拉开了30米距离,冲到1800米高度,仍找不到敌机的影子,于是改为平飞,就在这时,他看到了2000米远处有2架深绿色的飞机。哈特曼的心狂跳起来,他的机会来了,他加大速度,越过勒斯曼,抢占攻击位置,在距敌机300米时,他开了火,但所有炮弹都未击中,为了避免与苏机相撞,他拉杆规避。然而,他扎入了对方机群中,周围都是深绿色的苏军飞机,哈特曼觉得他快完了,他找不到勒斯曼,于是急转弯飞进一片小云块中,穿出云后他发现周围已没有飞机,这才松了口气。“别怕,我在掩护你,在穿云时,我已找不到你,赶快穿云下降,这样我就可以找到你”这是长机的声音。穿出云层后,哈特曼看到1500米处有一架飞机直奔而来,他惊慌地向西飞行,一边下降,想摆脱那架飞机。“向右转弯,这样我可以向你靠拢”又是勒斯曼的声音,此时,那架飞机截住了哈特曼的去路。两架飞机越来越近时,哈特曼加大油门,再次下降到超低空,向西飞去。向西疾驶时,哈特曼缩着脖子,躲在防弹钢板后面,等待苏机的炮弹射来,几分钟后,哈特曼发现自己飞到了厄尔布鲁士山,燃料却只够飞5分钟了。飞机迫降在一条狭小的公路上,两分钟后,德国步兵围了过来,用军车送哈特曼回机场,迫降地离机场有30公里远。冯博宁大队长高声训斥着哈特曼,一条一条的数落他的罪状:1。未经允许擅自离开长机;2。抢占长机的射击位置;3。擅自进云层;4。把长机误认为敌机(多次躲避的是长机);5。没执行“靠拢”的命令;6。迷失方向;7。没有击中敌机,自己却受到伤害。这7条罪状,使哈特曼只好和地勤一起工作3天,作处罚。反思这次经历,哈特曼从长机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勒斯曼从不急于攻击,而认为要掌握时机,有很大的把握才射击,他讲究“观察和判断”,慢慢的,哈特曼克服了新飞行员的盲目性和不善观察的毛病。编辑本段第一次胜利取得胜利

  埃里希·哈特曼[2]

1942年11月5日下午,哈特曼和大队副官特雷普特中尉率4架飞机在迪戈附近起飞,去拦截企图攻击德军地面部队的8架伊尔-2强击机和10架拉-3飞机作战。哈特曼第一个发现了苏机,大队副官命他组织和指挥攻击,哈特曼急速俯冲到50米高度,在100米距离以内,但炮弹从苏联飞机的装甲上弹了回来,他发现这样射击伊尔-2飞机纯属徒劳,这种飞机的装甲厚度是出了名的,他想起阿尔弗雷德·格里斯拉夫斯基过去告诉他的方法——攻击伊尔-2飞机的滑油散热器。哈特曼急速爬高,然后俯冲到离地仅几米的高度,从苏机的后下方逼近。60米距离,哈特曼对准滑油散热器开火,这次,苏机冒出了浓烟,拖着长长的火焰开始下降,接着,它的翼下发生了爆炸,碎片击中了哈特曼的飞机——他一直在后面穷追不舍。黑烟从发动机舱下冒出来,哈特曼意识到自己的飞机受伤了。当哈特曼想方设法迫降在地面时,舱内的浓烟熏的他几乎窒息,他爬出机舱时,苏机在2公里的地方爆炸了。步兵把哈特曼救了出来。哈特曼想,击落敌机也不是天方夜谭,这是他的第一次胜利。聪明的哈特曼很快悟出:这次胜利是新战术的胜利,在医院里,他想,如果离开敌机快一点,不至于要迫降,但这次比上次参战沉着,没有违记,较好的控制了火力,能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应对。逐步的,哈特曼弄清了当时流行的盘旋战术并在远距离开火并非最好的办法,这样容易顾此失彼,他认为最好的战术应该是:搜索——攻击——脱离或暂停攻击,即及早发现敌机,但不忙于攻击,而是注意判明其他情况,若无别的敌机来袭,再发动突然的攻击,然后迅速脱离。新型战术第一次胜利的启示,使哈特曼慢慢获得了信心,也获得了新的战术——一种背离教科书的战术。渐露身手哈特曼被任命为克鲁平斯基的僚机,克鲁平斯基当时已击落飞机70多架(战争结束时,共击落197架,居世界第15位),此时,哈特曼才击落2架飞机,被战友称为“娃娃”。在与经验丰富的克鲁平斯基配合的日子里,哈特曼的战术逐步奏效,至1943年3月14日,他共击落敌机15架,获得了二级铁十字勋章。1943年底,他已出动110次,当上了长机,1943年5月25日,哈特曼又击落6架敌机,一次他与一架拉-6式飞机相撞,凭驾驶滑翔机的能力,把受伤的ME-109飞机迫降在德占区,这是他第5次迫降。事后,中队让他回家休假,在4个星期的假期里,哈特曼享受了斯图加特家中悠闲自在的日子,但战争留给他的烙印并不能完全消除,一天晚上,哈特曼在半夜惊醒,似乎听到僚机的急促警告:“转弯!转弯!”战争的态势正在逆转,盟军日益强大,德军日陷窘态。英美军持续不断的的大规模空袭,使德国不得安宁,哈特曼结束休假匆匆赶回前线。突出战绩1943年7月5日,哈特曼一天出动4次,击落5架拉-5歼击机,这天战绩最大,但他的同伴克鲁平斯基因与敌机相撞而受伤,离开了中队,同一天死去的同伴还有5位,占中队兵力的三分之一,哈特曼不停出击,几乎每战必有斩获,战绩急剧上升。

  战场上的埃里希

8月17日,哈特曼击落飞机达到80架,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著名空战英雄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曼所创造的世界记录。9月,他升任中队长。9月底,哈特曼击落敌机115架,破默尔德斯创造的击落敌机100架的记录,成为新的“空军英雄”。10月29日,他击落了第150架,扳平了克鲁平斯基伤愈归队后于10月1日创造的150架的记录,令人称道的是,他这150架战果有148架是在2月底到10月底这8个月中取得的。平均每月打下18架,每5天打下3架。他因此被授予铁十字骑士勋章,并获准休假两周。被俘经历当然,在此过程中他也有败走麦城的时候,差一点进了苏联人的战俘营。8月下旬,他在一次出动中飞机被击中,迫降到苏军防线后面,两名苏军士兵抓住了他,他急中生智,假装负了重伤,致使苏军放松了对他的警惕,他在被押送后方的途中,趁德机轰炸的混乱跳车逃走,最后穿越战线逃回。编辑本段南方黑色魔鬼黑色魔鬼哈特曼击落150架飞机后,得到了很高赞誉,报上常常登出他和52联队其他“英雄”的照片。苏联飞行员给他起了个“南方黑色魔鬼”的绰号。所谓黑色魔鬼是哈特曼机头上画的一个象郁金香花心似的黑色箭头。据说有一段时间苏联飞行员一见到这个黑色箭头标志就躲得远远的,哈特曼因此竟无事可做,战果增长慢了下来。哈特曼改变了策略,他把这架画有黑色标记的飞机转让给没有经验的僚机,以保护他,而自己驾着没有标记的飞机。这样他又得到了与敌机格斗的机会。1944年1月至2月,哈特曼又击落飞机50架,平均每个飞行日击落大约2架飞机。哈特曼在攻击中已创造了一套战术,那就是“观察——判断——攻击——脱离”。但是,在东线的空战中,德国空军在数量上已居劣势,哈特曼必须经常应付苏联飞行员的攻击。于是,他又创造了一套防御战术。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形成一种守中寓攻攻守兼备的厉害战法。哈特曼每次在遭到对手从后下方攻击时,都采用一种向左或向右转弯下降的路线,迎着对方转弯,然后摆脱。对方逼近并要进行射击时,哈特曼镇静的在同一水平上飞行,然后侧滑等待,让对手冲前,然后以小速度转弯摆脱。“第8中队的奥伯雷泽尔对别人说,他不相信我击落飞机的数字。”哈特曼出色的战绩也引起了队内一些同人的怀疑或嫉妒。同他一起调来52联队的奥伯雷泽尔少尉就不服气,当面说哈特曼吹牛。哈特曼气冲冲找到大队长京特·勒尔少校,告了昔日战友一状。大队长扬了扬眉毛:“可我相信是真的!”哈特曼想出个妙招:“我愿意和他一起飞行、战斗。”第2天,奥伯雷泽尔果然被派来作为哈特曼的僚机。那一天,哈特曼升空击落2架敌机,奥伯雷泽尔臊的满脸通红,哑口无言。1944年3月2日,哈特曼击落飞机数达到了202架,希特勒授予他和克鲁平斯基中尉各一枚柏叶骑士十字勋章。哈特曼少尉和克鲁平斯基一起飞到阿尔卑斯山脉的贝希斯特加登山庄。在这里,希特勒亲手给他们授衔。参加授衔的共有16名王牌飞行员和两名步兵上校。哈特曼在这些人中年纪最轻,军衔最低,尤为引人注目。哈特曼顺道回家省亲。父母为儿子的战绩和勋章感到骄傲。但父亲喜中有忧,他端坐在沙发上严肃的说:“好,经过考验表明你是个有能力的战斗机飞行员,并且还活着。埃里希,你要相信,我们已经被打败了,战争失败了,现在我们得准备尝尝失败的味道了。”父亲拿过一张报纸,继续说:“即使戈培尔那种美妙的坚持到底的说教,也掩盖不了事实的真相。”哈特曼沉默不语,他无力反驳父亲。 

第 3 集

陈刚和杜军医准备结婚,正在布置新房。为了要房子,高大山向林军医提出当天谈恋爱,第二天结婚,林晚答应了高大山的要求,令深爱林晚的王枫大失所望。新婚在即,不想秋英、桔梗寻“夫”来到营房,士兵不明真相,将她们分别送到高大山和陈刚的新房,引出一段四个新娘争夫的闹剧。事情惊动了师团首长,陈刚被关了禁闭。

一、华山上执勤武警突然被求婚事情简介

华山上,执勤武警白祥笑在执行完执勤任务后,他接到了一个女生的鲜花,这个女生要向他求婚,这个女人就是他三年热恋的女朋友,他们已经领取了结婚证了,这次求婚女友要给他意外惊喜。

白祥笑是一名现役军人,他在部队表现优秀,获得了优秀士兵称号,因为疫情和执勤工作需要,他一直没有时间向女友求婚。

在“五一”期间,他的女友来到了执勤地点,并没有事先告诉他,让他得到一个意外惊喜。女友抱着鲜花向他求婚,这名军人非常感动。周围的人也向他们送去了深深的祝福。

二、为这个军嫂点赞

军人就意味着奉献和牺牲,这名军人每天忙于工作,根本没有时间表达对女友感情,这名军嫂非常主动,她就利用假期来到这里向军人求婚。

这个女孩非常爱军人,她是一个心地善良、懂道理、明大义的女性,她用自己柔弱之躯扛起了军人这个家庭,为这个女孩点赞,是无数个这样牺牲自我军嫂支撑着后方的家庭,为军人解除后顾之忧。

我还看到了一则报道,因为疫情原因,新娘自驾来到岛上和军人结婚,这个女人更坚强,她没有娇羞,只有坚强。

三、军人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军人是无私、伟大的,他们为了国家、人民利益放弃了自己利益。这名军人就是这样的,他忙碌在工作一线,竟然没有时间跟女友求婚,这是多么伟大!向广大军人致敬!

正是有了无数个军人才使得社会秩序平安,从使得人们生活幸福!这个时代呼唤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我们都要像军人一样,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听从祖国召唤,到祖国需要的地方。

最后,祝这对新人新婚愉快、生活幸福。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德国乡村,秋风瑟瑟,树叶纷纷飘落在土地上。在通往斯巴洛夫村的路上,两个刚从前线归来的士兵在途中相遇。一位叫罗伯特的,身材魁梧,强壮,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满腮胡子,破烂的军服配着一双破旧的草鞋。另一位叫米歇尔,是个年轻英俊的小伙子,衣衫褴褛,两年前刚成家。在单调枯燥的路途中素不相识的二人边走边谈,非常投机。不知不觉快到家了,两人加快了脚步,在村边,米歇尔指指不远的小屋,告诉战友这就是自己家。罗伯特怔住了,这不是7年前自己亲手盖起的小屋吗小屋前的大树长得又粗又壮,他拉住米歇尔问:“你的妻子叫什么”“赫尔加!”“我的妻子也叫赫尔加!”

两年前,赫尔加听说丈夫罗伯特已阵亡,就与米歇尔结为夫妻。两个男人由途中的战友顿时成了仇敌,互相厮打起来。米歇尔提议由赫尔加来决定谁是她的丈夫,可罗伯特不同意,认为男人间的事要由男人自己来解决。他指指不远处挂有骷髅木牌的森林说,谁要是能通过这片埋有地雷的森林,谁就是赫尔加的丈夫。

寂静的森林里,只听见风声和罗伯特、米歇尔踏着地上树叶的沙沙声,死一般沉寂,乌鸦不时在空中盘旋。米歇尔非常紧张,跟在罗伯特后面,小心翼翼,一步一步往前走。手无工具,随时都可能踩上地雷,两人一前一后,突然一只鸟飞落在地,不幸碰上地雷,轰的一声把罗伯特和米歇尔震得惊魂失魄。罗伯特反省了一下,认为这样走下去太危险了,于是,慌慌张张往回走,米歇尔急起直追,不小心踩上一只地雷,轰隆一声,炸得森林里的树枝和碎石飞向天空。罗伯特回头赶紧上前,只见米歇尔被炸断的腿鲜血淋淋,脸色像纸一样惨白。森林里杳无人烟,无处求救,罗伯特眼睁睁地望着战友死去。他痛苦地埋葬了米歇尔,回到家中。

可妻子赫尔加等待着的不是他的归来,而是新婚不久的丈夫米歇尔,家中桌上也放着米歇尔的相片。当妻子从罗伯特那儿得知米歇尔已死去,她还不相信,口中不断地呼喊着米歇尔的名字。罗伯特得不到妻子的爱,只好离家开始流浪,一路上乞讨度日。路中遇到一个正在排雷的人,他叫托伦顿。托伦顿见罗伯特对弹药很内行,就向苏联军官推荐他参加排雷工作。罗伯特未置可否,继续赶路。这时太阳落山,他也走得筋疲力尽。看到一位妇女叫安娜的,带着两个孩子在路边野炊,罗伯特凑了过去,就在他们那辆装着破烂家什的马车下睡了一夜。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安娜一家准备继续向前赶路时,发现马死了。罗伯特看到这一家母子三人在哭泣,便把拉车的绳套套在自己身上,使劲把车拉动起来,一起来到一座村落——安娜的家。

车上的破烂家具一件件往下卸,安娜在车上搬动着行李,罗伯特将东西搬进屋。当安娜搬起一只大箱子时,罗伯特帮她时用手紧紧地抓住她的手,两人会心地看了一眼。安娜发出愉快的笑声,人显得更年轻了。罗伯特帮他们安顿好后就提着自己破旧的行李,告别安娜继续赶路。安娜望着罗伯特远去的背影伤心地哭了。她突然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骑上一辆自行车飞快地去追赶罗伯特。赶到他面前,她扔下自行车扑向罗伯特,俩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在路边尽情地享受着人间的欢乐。

安娜告诉罗伯特,她没有丈夫,有很多的求婚者,可一直没中意的,现在虽有孩子,但没结过婚,她希望罗伯特留下和她一起生活。罗伯特又有家了,安娜特地弄来一些面粉,做了一个漂亮的面包并邀请爆破作业班的托伦顿一起就餐。

罗伯特开始在爆破作业班工作,开始时安娜不理解,表示反对,可罗伯特一定要坚持干,她也只好作罢。而且她从托伦顿那儿得知,这工作并不简单,它是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和幸福,冒着危险把残留的地雷清除干净。托伦顿是个单身汉,自愿参加这爆破工作。久而久之,安娜逐渐理解了男人们的工作。

托伦顿开始帮助罗伯特训练反应、速度、操作技术等,他也成了安娜家的常客。他羡慕罗伯特回家能吃上香喷喷的热饭。他与罗伯特下棋时常目不转睛地看着安娜。不久,苏军通知罗伯特去前苏联学习,安娜只好与他暂时分手,罗伯特走后,安娜忍受不了身边没有亲人的孤独,一天晚上提着刚做好的兔子肉来到爆破班来看望托伦顿。恰好,爆破班出了事故,死了一个人,托伦顿作为负责人心情十分沮丧,为了安慰他,安娜没有回家,在托伦顿那儿过了夜。

当罗伯特提着一个纸箱兴致勃勃回到家时,发现妻子已快临产。罗伯特痛苦地思索着,他去请教正在村边钓鱼的老人,老人劝他,既然你不计较你所爱的女人已经有了两个孩子,为什么一定要计较这第三个孩子呢……首先应该考虑孩子……罗伯特决心听从老渔翁的劝说,承担起做父亲的责任来。

但是,罗伯特始终提不起精神,整日闷闷不乐,时而还无端发火。安娜面对着罗伯特的神情,既为自己的过错感到内疚,又忍受不了这痛苦的煎熬,决心与罗伯特分道扬镳。

罗伯特终于吐露衷肠,他告诉安娜,他为自己过去的罪过而难受,为了一个女人,他曾让一个男人无故地死去……现在决不能再重蹈覆辙了……安娜为他的经历而震惊,同时她向罗伯特承认了自己的过失,她爱的是罗伯特,而且只需要罗伯特,一家人又终于和好。

几天后,托伦顿来劝安娜离开罗伯特,与他一起生活时,安娜冷静地拒绝了他的要求,告诉他,她只爱罗伯特。

托伦顿走了,离开了安娜,也离开了爆破作业班。罗伯特却坚定地为清除战争隐患而继续忘我工作着。他在自己的屋前又种了一棵橡树,祝愿和平、幸福的愿望与小橡树共存,祝愿自己的爱情也像这棵树一样不断地茁壮成长。

歌德,这个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并称世界四大文豪的德国大师,一生虽只有一位妻子,却和无数女人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他的129部作品多以自己的爱情生活为背景,且有亲笔所写的15卷日记可供索引。爱情之绚烂,与作品之浩淼,相映成趣。周国平就曾说:“没有爱情,就没有歌德。”

全世界研究歌德的学者不计其数,对于他背后的女人,却至多评说一句:“歌德一生不停地爱上新的女人,可又在每次情欲汹涌时逃开了。”

如今,一位笔名“虎头”的中国教授,把歌德身后的女人示于人前。发表在《当代》上的一篇文化随笔《她们的歌德》,讲述了大师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情史:他为初恋写过生平第一部诗集,以情人之一夏绿蒂为原型写出《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最后一位情人合写过《西东合集》。“每个女人的来到和离开都会给歌德带来灵感,结出文学的硕果。”

“虎头”本名冯晓虎,是北京对外经贸大学的德语教授。这个一年有三个月呆在德国的“文学老青年”认为,大师也有七情六欲,儿女情长。而自己的文字,是把大师“拉回人间,观察组成他们光辉生命的细枝末节”。于是,从歌德到席勒,从黑塞到尼采,从爱因斯坦到巴赫,这些平日里让人敬仰的圣贤,在冯晓虎笔下却成了痴汉、狂人、情种、浪子。

才子多风流

歌德让冯晓虎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爱情中总上演不辞而别的戏码”。而失恋,刚好也是催生《少年维特之烦恼》、《意大利游记》这些名篇的主因。

1772年,歌德到威兹拉帝国法院实习。在一次舞会上,他邂逅了十九岁的夏绿蒂。夏绿蒂是个一顾倾城的惊世美人。歌德明知她已是别人的未婚妻,仍不可救药地爱上她。而夏绿蒂叹服的仅仅是歌德的才华。年少的歌德深受打击。每到晚上,他都拿着一把短剑在胸膛上比比划划,体会剑锋投进胸腔,一了百了的痛快淋漓。

当然,歌德并没有把剑刺进去。他只是选择了逃离,且不辞而别。他托人捎给夏绿蒂一封信:“我爱绿蒂。我是幸福的。您知道我的爱情是不会变的。”之后,歌德还以自己跟夏绿蒂五个月的交往为素材,写出《少年维特之烦恼》,面世之后一炮而红,成为德国第一部真正获得世界声誉的作品。

然而,少年成名的歌德并没履行“永不变心”的誓言。没过多久,他在《新爱情和新生活》一诗中写道:“爱情,爱情你放开我!”而这个爱情的对象早不是夏绿蒂,而换作另一位美丽姑娘薛丽莉。

薛丽莉是法兰克福银行家的女儿,也是世上唯一与歌德订过婚的女人。歌德十分依恋这位美女,但正是这种依恋使他恐惧,他深怕自己就此沉溺在薛丽莉的浓情蜜意中。于是,他借由当时创作的剧本《斯台拉》表露心事:“这种环境会窒息我所有的力量,夺走我灵魂的全部勇气。我必须离开。”于是,订婚不过半年,歌德就提出与薛丽莉解除婚约。宣布时,他未敢露面。而是逃离了法兰克福,再一次不辞而别。之后,他写下了《丽莉之歌》和《丽莉的公园》。

在歌德的众多逃离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为期两年、隐姓埋名的意大利之行。歌德研究史称之为“歌德潜逃意大利”。国内很多研究歌德的文章都会提及“潜逃”的结果——写就经典散文《意大利游记》,却对“潜逃”缘由含糊其辞。

在阅读德文资料时,冯晓虎发现,潜逃意大利的歌德除了厌倦“鄙俗的德意志”,厌倦“懦弱的资产阶级”,他还想逃开一个女人夏露笛。夏露笛比歌德年长七岁,是典型的宫廷贵妇。她精通法语,喜好钢琴、绘画和诗歌,然而她的丈夫,一位整日侍弄宫廷马匹的掌马大臣却对她的才华毫不在意。

就在这时,夏露笛遭遇了歌德的狂热追求。两人虽日日见面,可仍热烈通信。在他们交往的日子里,歌德给夏露笛写了一千八百封信,不乏华彩之章。歌德研究者们认为,在结识夏露笛后,歌德的文学风格开始向平和澄净发展。代表作有《汉斯萨克斯的使命》、《哈尔茨山东游记》、《渔夫》、《魔王》等。

老年时,歌德虽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夏露笛对他的影响堪比“莎士比亚诗歌”,但他还是在与之相识后的第六年,秘而不宣地逃到了意大利。原因是,这个像妈妈一样的情人,开始让他喘不过气了。之后,歌德把他在意大利写给夏露笛的信一同编入了《意大利游记》中。

歌德虽对大多女人无情,对妻子伍碧丝的态度却大相径庭。伍碧丝出身低微,歌德则身处魏玛上流社会,两人的爱情一直受到贵族圈的非议。面对歧视,面对歌德时不时的感情出轨,伍碧丝始终忍耐,她让歌德明白:身边的情人随时在变,但真正能使之惦念的,只有妻子一人。在共同生活了十八年后,伍碧丝终于和歌德有了夫妻之名。

二人的结合,也是德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传奇:德法战争中,法军一度打进魏玛,士兵们闯入歌德家中,险些将这位大师打翻在地。此时伍碧丝站出来高呼:“你们不能打他!他是德国最伟大的诗人!”据说,就是这一刻感动了歌德,使他下定决心,迎娶伍碧丝。当时参加婚礼的,还有他们年满十七岁的儿子。

作为歌德的挚友,席勒虽不像歌德那样滥情,却因为同时爱上冷莎露两姐妹而出名。而他做的最不可思议的事,就是在一封信中向姐妹俩求婚:“我的佳琳和露卿能彻底满足我的所有欲求。”

之后,虽然席勒只娶了妹妹冷莎露,姐姐冷佳琳却在多次恋爱结婚后,最终回到席勒身边,以一个已婚贵妇的身份,与席勒夫妇生活在一起。而席勒当初所构筑的“三人世界”也没有落空。他去世时,冷家姐妹双双守在床前。

虽没能披上婚纱伴随席勒走上红毯,冷佳琳却以另一种方式诠释了她对席勒的忠诚。席勒过世后五年,冷佳琳出版了第一部席勒传记。为保持这位才子的完美形象,她在书中闭口不言席勒的风流韵事,为此不惜篡改三人的通信。也正是冷家姐妹,为席勒和歌德牵线搭桥,成就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精神同盟”。

可能是写了太多“八卦事”,有人不免怀疑冯晓虎文字中“戏说”的成分。同为德国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在上海复旦大学德语系教授宋健飞看来,很多人之所以不把冯晓虎的文章称作学术著作,理由恰好是没有“革命性”的发现和评价。“作者是在大量的细节中,重组资料,用独有的角度切入,并以个人化的语言呈现大师的浪漫与才情,个性与尊严。”

天才难免被误解

冯晓虎对于德国文化名人的写作并不限于作家。在搜集有关爱因斯坦的资料时,他发现世人对爱因斯坦的评价,太过神化了。

爱因斯坦教书时是个“蹩脚教授”。当时留下的资料记载,他授课时思维跳跃的程度,类似于从东山琉璃直接扯到西山猴子,且经常抓住某个问题大发感慨,离题万里。几十年后,杨振宁有幸听了一堂爱因斯坦的课。他直言自己根本没怎么听懂。

爱因斯坦晚年与青年学生座谈时曾提出相对论的科普版定义:“如果你和一个美女一起坐了两小时,你会认为仅仅是一分钟;如果你在通红的火炉上坐了一分钟,你会认为已经过了两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科普版一出,世人马上给爱因斯坦加了个“幽默大师”的头衔。其实这根本不是幽默。据爱因斯坦留下的资料,他只是想“用大家都能听懂的语言解释”。可是,作为一个“蹩脚教授”,他的科普演说被世人彻底误读了。

求婚需要准备

戒指,鲜花,香槟,

场地的布置:

婚宴场地的布置,往往离不开鲜花、轻纱、布艺、灯光、写真、烛台、浪漫泡泡、丝带和汽球等,好好运用这些材料,你能营造出一个童话的仙境,也能创造出一个极具艺术气质的艺廊,更能营造出完美的小天堂。

楼梯:

走在楼梯上,无论是从高而下,或是从下而上,往往会给人一种很奇特的感觉,两旁极具特色的布置,很容易给人一种置身其中的融入感,不少大型的婚宴场地,都会拥有一道极具特色的楼梯,不妨善用这些楼梯,根据自己想要的特色布置一下。

1、温馨的浅紫色配上微曲的楼梯,旁边加上点点鲜花,俨然是一条幸福大道。

2、浅紫色的薄纱,加上一个个特色的花球,引领来宾进入你们精心营造的布景。

入口处:

要让人未进入婚礼场地,便能感受到婚礼的气氛,便要在入口处下些功夫,圆形拱门,已是不可缺少,而以一组整齐排列而成的鲜花柱,就像一个个极有纪律的士兵和来宾敬礼,而让人有富丽堂煌的感觉。

1、不宽不窄的通道,加上四周满满的鲜花,给人一种很热闹的感觉。

2、金色做主色的半月型拱门,鲜花则用以成点缀,简约得来非高贵。

3、婚宴场地提供的入口处已经极具特色,但以鲜花和气球装饰一下,才能突出婚礼的气氛。

婚礼的房间当然是采用艳丽的颜色较好,大厅的天花板最好用红纱布把灯套起来,这样灯打开时便多了几分浪漫。新房最好以彩色、纱布为主,体现出浪漫、温柔的特点.

这就好比关公战秦琼,一个部对的战斗力,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部队的最高军事主将。如果主将实力相当,论兵种的多样化,与战斗中的配合,协同作战,技术科技水平因素考虑,德军绝对占上风。若从作战能力来讲旗鼓相当,但德军是远距离攻击,而蒙古是近距离(即使有弓箭和投石器,与机枪大炮相比也就暗淡无光了)。所以德军在开打时就有一定优势。从资源角度考虑,德军相当缺乏,但对于蒙古来说,十万人与十万匹马的粮草问题也不简单,所以在此问题上,双方相差不多。综合考虑还是德军的胜算大。其实蒙古就好比是二战中的波兰,而波兰与德国的战役中德军是大获全胜的,而这一仗,并没有消耗德军很多的资源,是速战速决,解决的相当快。

《布达佩斯之恋》

《布达佩斯之恋》是德国及匈牙利合作出品的爱情**,根据尼克·巴科夫著小说改编,由诺夫·舒贝尔执导,艾丽卡·莫露珊、约阿希姆·科尔等主演。于1999年10月21日在德国上映。该片讲述了一段三人间的微妙暧昧关系在战乱时代背景下被打破的故事。2008年1月以音像制品形式中国发行。

剧情简介

在二十世纪30年代末的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座落于一条幽静巷道内的一家蕯保高级餐厅(RestaurantSzabó)以薄片肉卷闻名,经营餐厅的犹太裔老板拉西娄(约阿希姆·科尔饰)风度翩翩、善良而略有市侩,他和在那里工作的美丽动人的女招待伊洛娜(艾丽卡·莫露珊饰)雇用了帅气忧郁的钢琴师安德拉许(斯特法诺·迪奥尼斯饰)驻店演奏,安德拉许爱上了伊洛娜,而伊洛娜对他也颇有好感,同时和拉西娄保持超越一般朋友的关系。这两人似乎并不在乎,在他们互相迁就下,三人之间展开一段不正常但自得其乐的三角恋情,并能维持一种暧昧的平衡。年青而才华出众的安德拉许为伊洛娜生日特别创作出一首凄美的歌曲《忧郁的星期天》,这首钢琴曲不单打开听众的心扉,其忧郁之情更深入知音者的心窝。在餐厅首演之际,一个被歌曲吸引的德国籍青年商人汉斯(本·贝克饰)突然出现,他也被伊洛娜芳华绝代的艳光迷倒,一见钟情爱上了伊洛娜,甚至向她求婚,遭到拒绝后跳进多瑙河自杀,不幸被拉西娄救回。战乱时代德军占领布达佩斯,后来从德国重返回该市的汉斯身份变成了党卫军高级军官,这个操生杀大权的统治者破坏了三人间微妙的感情,钢琴师安德拉许也自杀了。汉斯最终还将餐厅主人拉西娄送到了集中营,事隔数十年后汉斯至餐厅重游故地,伊洛娜和儿子在同样演奏《黑色星期天》的时候,毒死了他。

个人非常喜欢这部**。人性的善恶表现的淋漓尽致。特别钦佩酒店老板对女主伟大的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080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9
下一篇2023-06-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