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请回答: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请回答:,第1张

1文成公主与吐蕃松赞干布的和亲。

2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和吐蕃的松赞干布。

3文成公主入藏,把唐朝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带给了藏族人民。当时藏族没有文字,记事时用绳打成结,或在木头上刻一些符号来表示。在文成公主的主张下,松赞干布派人专门研究,创造了20个藏文字母和拼音造句文法,从此,汉文书籍就可以用藏文翻译出来,发展了藏族的文化。西藏过去没有完整、可靠的历法,以麦收的三月为一年的开始。文成公主入藏后采用了汉族的历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文成公主带去的乐队,丰富了藏族的民间音乐。还有那些工匠,这时也发挥了作用,他们帮助藏族人民发展手工业,掌握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农业上也采用了新式的农具和汉族的种植方法。文成公主带去的种子也在藏族的土地上生了根,传了代。据说既耐寒又抗旱的藏族芜菁(蔓菁),就是其中的一种。 从此以后,汉藏两族经济和文化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松赞干布将贵族子弟送到长安去学习文化,还邀请了汉族文人到西域为他们缮写汉文的公文。唐高宗初年,文成公主派人再次要求唐朝派工匠传播先进技术,得到了满足。于是汉族的冶金工艺、农具制造以及纺织、建筑、制陶、碾米、酿酒、造纸、制墨等技术都先后传入西藏。同时,西藏的特产犀角、麝香以及马、金器等也流入唐朝。唐人陈陶《陇西行》诗有“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语,说明文成公主对吐善吸收汉族文化之影响。

唐高宗即位后,封松赞干布为“附马都尉”、“西海郡王”。以后历代藏王多自认为唐朝皇帝的外甥,尊称唐朝皇帝为舅舅。无论哪一代藏王死了照例向唐朝皇帝报丧,新立藏王也向唐朝报聘。唐皇帝即位时,藏王也表示祝贺。

唐中宗时,吐善王尺带珠丹的祖母为了巩固与唐朝的关系,又派大臣到唐朝为他的孙子求婚。唐中宗把金城公主许给了吐蕃王。并带去几万正续罗绸缎、许多书籍以及大批的手艺工匠,把生产技术和文化典籍进一步传入西藏。在藏族人民中间流传着一些古老的谚语,如“汉地的货物运到西藏,是我们这里不产这些东西吗?不是的,不过是要把汉藏两地人民的心连在一起罢了。”

唐和藏族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发展,使汉藏两族人民的关系更加亲密。唐玄宗时,藏王尺带珠丹上表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合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遍皆安乐”。说明当时藏族和汉族已合为一家,两族人民已结成亲密的兄弟关系。

1七年级(下)地理期末复习题 最好有答案填图题 历史题也行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的含义 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 面积 ,其内部的特定性质 相对一致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 北纬30度 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 ,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 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松嫩平原在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 水稻土 为主,耕地多为 水田 ,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 低于 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 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 旱地 ,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 高于 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 石油 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 水稻 等,一年 二熟至三熟 ;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 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 小麦 等,一年 一熟 。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 畜牧业 。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 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 工业,成为我国的 重化工业 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 ⑴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⑵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⑶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导航等。

2遥感(RS) ⑴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⑵应用: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⑴概念:利用 卫星 ,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 导航、定位统。 ⑵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 三维坐标 、速度和时间 。

⑶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地理信息系统(GIS) ⑴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⑵应用: 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

5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遥感(RS)获取信息 ,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西北地区概况 ⑴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⑵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⑶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⑷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 ⑴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⑵表现:耕地、草地、林地等退化引起的 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我国西北地区最为突出。

⑶原因: 自然因素:① 气候干旱,多戈壁荒漠 ;② 植被稀疏,多沙质沉积物 ;③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 人为因素: ①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

②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⑴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⑵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⑶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1森林资源现状 ⑴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⑵作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

2中国历史填充图册七年级下册第5课的答案

1、填图 2、少数民族的渊源关系 六诏(zhao4):六诏居民是彝(yi)族和白族的祖先(P24,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回纥(he2):回纥是 尔族的祖先(P22,中国历史) 吐蕃(fan1):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P21) 靺(mo4)鞨(he2):靺鞨是满族的祖先 1、填空 唐时期,我国东北靺鞨(mo4 he2)族中,粟(su4)末(mo4)靺鞨(mo4 he2)以“渤(bo2)海”为号,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海东盛国”之称(P23)唐玄(xuan)宗时,册封回纥(he2)首领为 怀仁 可汗(P22),册封南诏(zhao)首领为 云南王 ,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xia)(P24) 2、唐朝著名画家 阎(yan)立本所绘的《步辇(nian)图》,描绘的是唐太宗坐在步辇上,会见吐蕃赞普(赞普:吐蕃的王P21)求婚使者的情形请回答: B、这一历史事件最终的结局和影响如何?(P21) 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 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C、此后,吐蕃和唐朝的关系,又有哪些新发展(P22) 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3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人教版的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政权以长安作为首都的是( ) A、南宋 B、元朝 C、唐朝 D、明朝2、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而著称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唐高祖 D、唐玄宗3、哪位皇帝的统治被现代史学家郭沬若称赞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4、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大臣是( ) A、姚崇 B、房玄龄 C、魏征 D、杜如晦5、唐朝时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的是 ( )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6、唐朝农民创制了一种新的灌溉工具是( )A曲辕犁 B、筒车 C、水排 D、耧车7、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沿用的科举制创立于( )A、隋朝 B 唐朝 C元朝 D、明朝8、下列唐朝僧人中,不畏艰险到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 A、鉴真 B、玄奘 C、法海 D、一行9、唐朝时,两次将公主嫁给少数民族的首领,这一少数民族是( )A、突厥族 B、回纥族 C、吐蕃 D、 尔族10、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作品是( ) A、《唐本草》 B、《千金方》 C、《金刚经》 D、《步辇图》11、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 ) A、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B、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C、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 D、建筑具有独创风格12、与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辽 ②西夏 ③金 ④海东盛国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13、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是( )A、抗击了当时世界上头号殖民帝国 B、维护了国家 和民族利益C、巩固了明朝的统治秩序 D、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14、在广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的朝代是( )A、隋 B、唐 C、两宋 D、元 15、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 ) A、开封 B、东京 C、广州 D、临安16、北宋前期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 )A 都城东京 B 广州 C 四川地区 D 杭州17、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了哪个朝代的节日欢乐气氛?(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18、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 ) A、士大夫的提倡 B、农民的需要C、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D、达官贵人的需要19、我国行省的设立始于 (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20、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A、回纥 B、 C、藏族 D、蒙古族2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作者是( ) A、岳飞 B、王安石 C、文天祥 D、辛弃疾22、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是( )A、造纸术和火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C、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23、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 ( ) A司马迁的《史记》 B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C班固的《汉书》 D罗贯中的《三国演义》24、被誉为中国17世纪科技百科全书的是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齐民要术》25、为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丞相的是)(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D 明朝26、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是( ) A中央设中书省 B中央设宣政院 C实行科举考试 D设置 厂卫特务机构27、1616年,定国号为金,史称后金的少数民族是( )A、蒙古族 B、女真 C、契丹 D、藏族28、我国早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于( )A、唐朝中后期 B、两宋时期 C、元朝后期 D、明朝中后期29、明朝中后期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 )A、岳飞 B、文天祥 C、韩世忠 D、戚继光30清朝设置的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机构是( )A、驻藏大臣 B、乌里雅苏台将军 C、伊犁将军 D、台湾省31、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圣——颜真卿 B、诗仙——李白 C、诗圣——杜甫 D、画圣——吴道子32、清朝 后,开放四个港口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 )A、漳州 B、宁波 C、广州 D、天津33、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我国古代四大古典小说( )A、《红楼梦》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封神榜》34、明朝北京的紫禁城是指( ) A、京城 B、宫城 C、皇城 D、外城35、下列我国古代的科学著作,哪组的两项不属于同一领域( ) A、《千金方》和《本草纲目》 B、《水经注》和《徐霞客游记》C、《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 D、《缀术》和《天工开物》36、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其中又少数民族建立统一封建王朝是( ) A、宋、元 B、明、清 C、元、清 D、元、明37、下列古代文学家和他们的作品关联错误的是( ) A、关汉卿——《窦娥冤》 B、苏轼——《念奴绞•赤壁怀古》 C、汤显祖——《牡丹亭》 D、曹雪芹——《三国演义》38、指南针运用于航海事业最早是在( )A、唐末 B、南宋 C、北宋 D、元朝39、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性事件是 A、废除丞相 B、设置军机处 C、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D、设厂卫等特务机构二、阅读材料,综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之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

(1)这句话是谁说的。

4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人教版的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政权以长安作为首都的是( ) A、南宋 B、元朝 C、唐朝 D、明朝2、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而著称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唐高祖 D、唐玄宗3、哪位皇帝的统治被现代史学家郭沬若称赞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4、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大臣是( ) A、姚崇 B、房玄龄 C、魏征 D、杜如晦5、唐朝时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的是 ( )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6、唐朝农民创制了一种新的灌溉工具是( )A曲辕犁 B、筒车 C、水排 D、耧车7、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沿用的科举制创立于( )A、隋朝 B 唐朝 C元朝 D、明朝8、下列唐朝僧人中,不畏艰险到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 A、鉴真 B、玄奘 C、法海 D、一行9、唐朝时,两次将公主嫁给少数民族的首领,这一少数民族是( )A、突厥族 B、回纥族 C、吐蕃 D、 尔族10、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作品是( ) A、《唐本草》 B、《千金方》 C、《金刚经》 D、《步辇图》11、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 ) A、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B、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C、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 D、建筑具有独创风格12、与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辽 ②西夏 ③金 ④海东盛国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13、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是( )A、抗击了当时世界上头号殖民帝国 B、维护了国家 和民族利益C、巩固了明朝的统治秩序 D、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14、在广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的朝代是( )A、隋 B、唐 C、两宋 D、元 15、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 ) A、开封 B、东京 C、广州 D、临安16、北宋前期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 )A 都城东京 B 广州 C 四川地区 D 杭州17、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了哪个朝代的节日欢乐气氛?(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18、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 ) A、士大夫的提倡 B、农民的需要C、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D、达官贵人的需要19、我国行省的设立始于 (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20、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A、回纥 B、 C、藏族 D、蒙古族2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作者是( ) A、岳飞 B、王安石 C、文天祥 D、辛弃疾22、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是( )A、造纸术和火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C、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23、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 ( ) A司马迁的《史记》 B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C班固的《汉书》 D罗贯中的《三国演义》24、被誉为中国17世纪科技百科全书的是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齐民要术》25、为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丞相的是)(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D 明朝26、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是( ) A中央设中书省 B中央设宣政院 C实行科举考试 D设置 厂卫特务机构27、1616年,定国号为金,史称后金的少数民族是( )A、蒙古族 B、女真 C、契丹 D、藏族28、我国早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于( )A、唐朝中后期 B、两宋时期 C、元朝后期 D、明朝中后期29、明朝中后期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 )A、岳飞 B、文天祥 C、韩世忠 D、戚继光30清朝设置的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机构是( )A、驻藏大臣 B、乌里雅苏台将军 C、伊犁将军 D、台湾省31、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圣——颜真卿 B、诗仙——李白 C、诗圣——杜甫 D、画圣——吴道子32、清朝 后,开放四个港口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 )A、漳州 B、宁波 C、广州 D、天津33、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我国古代四大古典小说( )A、《红楼梦》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封神榜》34、明朝北京的紫禁城是指( ) A、京城 B、宫城 C、皇城 D、外城35、下列我国古代的科学著作,哪组的两项不属于同一领域( ) A、《千金方》和《本草纲目》 B、《水经注》和《徐霞客游记》C、《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 D、《缀术》和《天工开物》36、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其中又少数民族建立统一封建王朝是( ) A、宋、元 B、明、清 C、元、清 D、元、明37、下列古代文学家和他们的作品关联错误的是( ) A、关汉卿——《窦娥冤》 B、苏轼——《念奴绞•赤壁怀古》 C、汤显祖——《牡丹亭》 D、曹雪芹——《三国演义》38、指南针运用于航海事业最早是在( )A、唐末 B、南宋 C、北宋 D、元朝39、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性事件是 A、废除丞相 B、设置军机处 C、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D、设厂卫等特务机构二、阅读材料,综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之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

(1)这句话是谁说的?我们应该怎么。

5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七年级 历史一、单项选择题。

(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位皇帝执政时期的盛世景象?A 唐太宗 B 唐玄宗 C 康熙皇帝 D 乾隆皇帝2小李同学将参加“话说武则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A 重用酷吏,打击政敌 B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C 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社会生产 D 创建三省六部制3“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这是人们对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的赞美,其修建于何时?A 秦朝 B 汉朝 C 隋朝 D 唐朝4唐代有两位著名高僧,一位为弘扬佛法,六次东渡茫茫大海,矢志不渝;另一位高僧经历经艰辛西行求取佛经精义。他们出行的目的地分别是A 日本、天竺 B 天竺、大秦 C 大秦、敦煌 D 敦煌、日本5某剧组拍摄一部以宋朝为背景的古装剧,不应该出现在该剧中的场景是A 男主角到京城游玩,在大雁塔下题诗留名B 晚上,几个朋友相约到“瓦舍”去游玩C 有人购买了大批优质占城稻种,并用“交子”付账D 满载中国瓷器的海船航行到了 半岛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的作者是唐朝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他创作的大量诗篇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后人称作“史诗”,他也被称为A 诗仙 B 诗圣 C 诗鬼 D 诗佛7小王创作了《新编杨家将》,这是一部由北宋与北方草原政权对峙的真实历史改编而成的长篇评书。

下列故事中只有一个出现在了这篇评书中,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最有可能是哪一个?A 澶渊之盟定和议 B 岳飞大败金兀术 C 铁木真统一蒙古 D 文天祥抗元8《射雕英雄传》的主角郭靖、杨康的名字,和历史上导致北宋灭亡的著名事件有关,制造了这个事件的是A 辽 B 西夏 C 金 D 蒙古9两宋时期,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全国的经济重心已转移到A 关中地区 B 黄河流域 C 长江流域 D 珠江流域10王教授在介绍我国古代经济的讲座中多次提及“曲辕犁”和“筒车”对当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介绍的是哪一个朝代?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11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南宋末年的文人,你的书房里有可能出现的书籍有①《资治通鉴》 ②苏轼词集 ③小说《三国演义》 ④关汉卿著《窦娥冤》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12小华学习历史十分用功,但她对下列人物和事物的搭配有些弄不清,你能帮助他指出错误的一项吗?A 李时珍——《本草纲目》 B 唐玄宗——《霓裳羽衣舞》C 曹雪芹——《红楼梦》 D 宋应星——活字印刷术13清朝的时候有一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是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的。但当他走到太和殿前时,这位使节再也支撑不住了,“扑通”跪在了地上。

他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我跪的是中国伟大的建筑。”此处“伟大的建筑”指的是A圆明园 B故宫 C 颐和园 D天安门14明清时期,专制统治达到顶峰,明清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有①废除丞相制度 ②明代修筑长城 ③明代设立“厂卫”特务组织 ④明代设廷杖制度⑤实行八股取士 ⑥清代修建承德避暑山庄 ⑦清代设立军机处 ⑧制造“文字狱”A ①②③⑥⑦⑧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③④⑤⑥⑦ D ①③④⑤⑦⑧15中国的伟大发明中,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和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起到最直接作用的是A 火药 B 雕版印刷术 C地动仪 D 指南针二、填空题。

(14空,每空2分,共28分)16“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是后人对中国古代历史上一项著名工程的评论。请在右图上填出这个工程的南、北起止点和中心。

(填当时所用地名)17大诗人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诗句反应出唐代文人自信积极的精神,唐朝实行 作为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 做为选官标准,是这种社会风貌产生的原因之一。18留学生玛丽对中国历史很感兴趣,她知道了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修筑长城,她告诉朋友,现在的中国长城是 代修建的,它东起 ,西至 ,全长六千多公里,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

19考古工作者在上海一组古墓藏群中发掘出土了大量陪葬的棉质衣服,据此可以判断,这组古墓葬群应是 朝之后的,因为,将棉纺织技术加以改进并普及开来的古代劳动妇女 就生活在这个朝代。20明初,郑和 次下西洋,最远到达 东海岸和 沿岸,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但这之后,远洋航行最终遭到废止。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是 ,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倒退,更加远离世界的潮流。

三、材料解析题(第21题16分,第22题15分)21材料一: 材料二:“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唐)陈陶:《陇西行》材料三:材料四: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 地区和历代中央王朝的关系。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画中向大唐求亲的是居住在 地区的什么民族的使者?(2分)该使者是代表谁来求亲?(2分)唐太宗把谁嫁给他?(2分)材料二反映了唐代的这种和亲政策有什么影响和作用?(2分)(2)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与过去相比,元朝时 地区和中央 的隶属关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分)(3)材料四说明清王朝采用了哪些措。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汉族的逐渐相同,这是一种民族融合的表现

出自陇西行四首

扩展资料

陇西行四首

唐代:陈陶

汉主东封报太平,无人金阙议边兵。

纵饶夺得林胡塞,碛地桑麻种不生。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戍三看塞草青,楼烦新替护羌兵。

同来死者伤离别,一夜孤魂哭旧营。

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这首《陇西行》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虚实相对,宛若**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诗人共写了《陇西行四首》,此处赏析第二首。

首二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部队如此精良,战死者达五千之众,足见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

1文成公主与吐蕃松赞干布的和亲。

2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和吐蕃的松赞干布。

3文成公主入藏,把唐朝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带给了藏族人民。当时藏族没有文字,记事时用绳打成结,或在木头上刻一些符号来表示。在文成公主的主张下,松赞干布派人专门研究,创造了20个藏文字母和拼音造句文法,从此,汉文书籍就可以用藏文翻译出来,发展了藏族的文化。西藏过去没有完整、可靠的历法,以麦收的三月为一年的开始。文成公主入藏后采用了汉族的历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文成公主带去的乐队,丰富了藏族的民间音乐。还有那些工匠,这时也发挥了作用,他们帮助藏族人民发展手工业,掌握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农业上也采用了新式的农具和汉族的种植方法。文成公主带去的种子也在藏族的土地上生了根,传了代。据说既耐寒又抗旱的藏族芜菁(蔓菁),就是其中的一种。 从此以后,汉藏两族经济和文化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松赞干布将贵族子弟送到长安去学习文化,还邀请了汉族文人到西域为他们缮写汉文的公文。唐高宗初年,文成公主派人再次要求唐朝派工匠传播先进技术,得到了满足。于是汉族的冶金工艺、农具制造以及纺织、建筑、制陶、碾米、酿酒、造纸、制墨等技术都先后传入西藏。同时,西藏的特产犀角、麝香以及马、金器等也流入唐朝。唐人陈陶《陇西行》诗有“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语,说明文成公主对吐善吸收汉族文化之影响。

唐高宗即位后,封松赞干布为“附马都尉”、“西海郡王”。以后历代藏王多自认为唐朝皇帝的外甥,尊称唐朝皇帝为舅舅。无论哪一代藏王死了照例向唐朝皇帝报丧,新立藏王也向唐朝报聘。唐皇帝即位时,藏王也表示祝贺。

唐中宗时,吐善王尺带珠丹的祖母为了巩固与唐朝的关系,又派大臣到唐朝为他的孙子求婚。唐中宗把金城公主许给了吐蕃王。并带去几万正续罗绸缎、许多书籍以及大批的手艺工匠,把生产技术和文化典籍进一步传入西藏。在藏族人民中间流传着一些古老的谚语,如“汉地的货物运到西藏,是我们这里不产这些东西吗?不是的,不过是要把汉藏两地人民的心连在一起罢了。”

唐和藏族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发展,使汉藏两族人民的关系更加亲密。唐玄宗时,藏王尺带珠丹上表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合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遍皆安乐”。说明当时藏族和汉族已合为一家,两族人民已结成亲密的兄弟关系。

汉藏人民兄弟情谊的奠基者——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一680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之妻, 唐太宗宗室女。

唐朝初期,位于中国西南边境的吐善族首领松赞干布,统一了四川西部和西藏一带的许多部落,建立起奴隶制政权,首府设在拉萨。634年,为了同日益强大的唐朝建立起更亲密的关系,松赞干布遣使至唐,唐遣使回访,松赞干布请求联姻。

640年,松赞干布派了亲信大臣禄东赞带着贵重的聘礼前往唐朝的都城长安。唐太宗也意识到,吐蕃是西南边疆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强汉藏两族问的关系,对于边疆的巩固,有着重要的作用,于是答应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是一件十分重大的事。唐太宗十分重视。他不仅给文成公主准备了丰富的嫁妆,而且准备了各种诗集、经史,还有生产上的技术书,上百种 医药书,天文历法等书籍以及各种作物种子。除此之外, 还带了许多掌握各种技术的工匠和一个乐队。当时,佛 教在唐朝盛行,文成公主还带去了一尊佛像。

吐蕃王松赞干布,为了迎接文成公主的到来,特地命人仿照唐朝的建筑,修了一座宫殿——大昭寺。至今在布达拉宫里面还有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塑像,以及他们结婚时的洞房遗址。文成公主带去的那尊佛像就供奉在那里。

641年正月,唐太宗派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亲自率待从和卫队从拉萨前往青海迎接。

文成公主入藏,把唐朝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带给了藏族人民。当时藏族没有文字,记事时用绳打成结,或在木头上刻一些符号来表示。在文成公主的主张下,松赞干布派人专门研究,创造了20个藏文字母和拼音造句文法,从此,汉文书籍就可以用藏文翻译出来,发展了藏族的文化。西藏过去没有完整、可靠的历法,以麦收的三月为一年的开始。文成公主入藏后采用了汉族的历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文成公主带去的乐队,丰富了藏族的民间音乐。还有那些工匠,这时也发挥了作用,他们帮助藏族人民发展手工业,掌握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农业上也采用了新式的农具和汉族的种植方法。文成公主带去的种子也在藏族的土地上生了根,传了代。据说既耐寒又抗旱的藏族芜菁(蔓菁),就是其中的一种。 从此以后,汉藏两族经济和文化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松赞干布将贵族子弟送到长安去学习文化,还邀请了汉族文人到西域为他们缮写汉文的公文。唐高宗初年,文成公主派人再次要求唐朝派工匠传播先进技术,得到了满足。于是汉族的冶金工艺、农具制造以及纺织、建筑、制陶、碾米、酿酒、造纸、制墨等技术都先后传入西藏。同时,西藏的特产犀角、麝香以及马、金器等也流入唐朝。唐人陈陶《陇西行》诗有“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语,说明文成公主对吐善吸收汉族文化之影响。

唐高宗即位后,封松赞干布为“附马都尉”、“西海郡王”。以后历代藏王多自认为唐朝皇帝的外甥,尊称唐朝皇帝为舅舅。无论哪一代藏王死了照例向唐朝皇帝报丧,新立藏王也向唐朝报聘。唐皇帝即位时,藏王也表示祝贺。

唐中宗时,吐善王尺带珠丹的祖母为了巩固与唐朝的关系,又派大臣到唐朝为他的孙子求婚。唐中宗把金城公主许给了吐蕃王。并带去几万正续罗绸缎、许多书籍以及大批的手艺工匠,把生产技术和文化典籍进一步传入西藏。在藏族人民中间流传着一些古老的谚语,如“汉地的货物运到西藏,是我们这里不产这些东西吗?不是的,不过是要把汉藏两地人民的心连在一起罢了。”

唐和藏族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发展,使汉藏两族人民的关系更加亲密。唐玄宗时,藏王尺带珠丹上表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合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遍皆安乐”。说明当时藏族和汉族已合为一家,两族人民已结成亲密的兄弟关系。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结婚的故事,以及推进藏族文化的功绩,至今仍以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等形式在汉藏民间广泛传播。文成公主在喇嘛教中被认作为绿度母的化身(度母在藏语中称卓玛,是藏族佛教传说中观音的化身),受到极大崇敬。公主至680年去世,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对汉藏两族的团结以及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大的作用。

贵主 指的是松赞干布

这句话说的是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和亲的事

汉藏人民兄弟情谊的奠基者——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一680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之妻, 唐太宗宗室女。

唐朝初期,位于中国西南边境的吐善族首领松赞干布,统一了四川西部和西藏一带的许多部落,建立起奴隶制政权,首府设在拉萨。634年,为了同日益强大的唐朝建立起更亲密的关系,松赞干布遣使至唐,唐遣使回访,松赞干布请求联姻。

640年,松赞干布派了亲信大臣禄东赞带着贵重的聘礼前往唐朝的都城长安。唐太宗也意识到,吐蕃是西南边疆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强汉藏两族问的关系,对于边疆的巩固,有着重要的作用,于是答应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是一件十分重大的事。唐太宗十分重视。他不仅给文成公主准备了丰富的嫁妆,而且准备了各种诗集、经史,还有生产上的技术书,上百种 医药书,天文历法等书籍以及各种作物种子。除此之外, 还带了许多掌握各种技术的工匠和一个乐队。当时,佛 教在唐朝盛行,文成公主还带去了一尊佛像。

吐蕃王松赞干布,为了迎接文成公主的到来,特地命人仿照唐朝的建筑,修了一座宫殿——大昭寺。至今在布达拉宫里面还有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塑像,以及他们结婚时的洞房遗址。文成公主带去的那尊佛像就供奉在那里。

641年正月,唐太宗派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亲自率待从和卫队从拉萨前往青海迎接。

文成公主入藏,把唐朝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带给了藏族人民。当时藏族没有文字,记事时用绳打成结,或在木头上刻一些符号来表示。在文成公主的主张下,松赞干布派人专门研究,创造了20个藏文字母和拼音造句文法,从此,汉文书籍就可以用藏文翻译出来,发展了藏族的文化。西藏过去没有完整、可靠的历法,以麦收的三月为一年的开始。文成公主入藏后采用了汉族的历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文成公主带去的乐队,丰富了藏族的民间音乐。还有那些工匠,这时也发挥了作用,他们帮助藏族人民发展手工业,掌握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农业上也采用了新式的农具和汉族的种植方法。文成公主带去的种子也在藏族的土地上生了根,传了代。据说既耐寒又抗旱的藏族芜菁(蔓菁),就是其中的一种。 从此以后,汉藏两族经济和文化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松赞干布将贵族子弟送到长安去学习文化,还邀请了汉族文人到西域为他们缮写汉文的公文。唐高宗初年,文成公主派人再次要求唐朝派工匠传播先进技术,得到了满足。于是汉族的冶金工艺、农具制造以及纺织、建筑、制陶、碾米、酿酒、造纸、制墨等技术都先后传入西藏。同时,西藏的特产犀角、麝香以及马、金器等也流入唐朝。唐人陈陶《陇西行》诗有“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语,说明文成公主对吐善吸收汉族文化之影响。

唐高宗即位后,封松赞干布为“附马都尉”、“西海郡王”。以后历代藏王多自认为唐朝皇帝的外甥,尊称唐朝皇帝为舅舅。无论哪一代藏王死了照例向唐朝皇帝报丧,新立藏王也向唐朝报聘。唐皇帝即位时,藏王也表示祝贺。

唐中宗时,吐善王尺带珠丹的祖母为了巩固与唐朝的关系,又派大臣到唐朝为他的孙子求婚。唐中宗把金城公主许给了吐蕃王。并带去几万正续罗绸缎、许多书籍以及大批的手艺工匠,把生产技术和文化典籍进一步传入西藏。在藏族人民中间流传着一些古老的谚语,如“汉地的货物运到西藏,是我们这里不产这些东西吗?不是的,不过是要把汉藏两地人民的心连在一起罢了。”

唐和藏族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发展,使汉藏两族人民的关系更加亲密。唐玄宗时,藏王尺带珠丹上表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合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遍皆安乐”。说明当时藏族和汉族已合为一家,两族人民已结成亲密的兄弟关系。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结婚的故事,以及推进藏族文化的功绩,至今仍以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等形式在汉藏民间广泛传播。文成公主在喇嘛教中被认作为绿度母的化身(度母在藏语中称卓玛,是藏族佛教传说中观音的化身),受到极大崇敬。公主至680年去世,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对汉藏两族的团结以及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大的作用。

在海韩帝国可以看的,更新的也很快,v+这个321524,在航空公司以及各机票售票处,未能在乘坐飞机后7日内领取行程单的旅客,可以在购票站补打行程单。2、购票后至飞机起飞后的30天内打印行程单服务有效。机场领取行程单的旅客,务必在起飞后30天内领取。3、飞机起飞后的30天以后申请打印行程单服务无效。超过30天无法打印行程单。这时需要联系承运人(航空公司)或购票的销售商协商解决。4、在指定bai的机场柜台行程单领取,一般的航空公司都会在机场设置机行程单领取柜台。5、如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咨询机场工作人员,他们会给你详细的解答。1、为保护您的合法权益,在网上预订机票,须注意查看网站上是否具备工商局颁发的网上电子标识,电信主管部门颁发的ICP证号,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颁发的国际证书。2、正规的经营航空客运代理业务的旅du行社或票务代理公司除需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颁发的IATA执照号码。(2)具有民航局颁发的经营航空客运代理业务的许可。只有国内客票代理权的公司不可经营国际票务业务。(3)具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民航预订终端系统。(4)具有经过民航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培训合格的票务专业人员。RTHTHRTH3、为保证查到正确的票价,请询价时告知准确的去程、回程日期,并要求书面确认报价。4、航空公司会不时推出促销价格和有关信息,敬请经常留意'最新消息'栏目。5、为避免机位紧张时订不到座位,最好尽可能提前将机位订好。预订机位是不收费的,届时如决定不购票可通知订票取消。

刘绪贻

在近期的阅 读和写作中,曾经几次涉及我和著名诗人曾卓的交往情况。缅怀故人的深切情怀,难以忘却的愧疚心情,促使我禁不住写下这篇回忆文章。 (一)

曾卓原名曾庆冠,是我黄陂县的小同乡。我1913年5月13日出生于黄陂北乡农村,他1922年3月5日出生于汉口,彼此原不相识。虽然解放前我们互有所知,但见面与接触却是在解放以后。

曾卓4岁时,他的父亲以反对包办婚姻为由,遗弃了他的母亲。他认为极不公平,非常同情他的母亲,从而激起了他同情弱势者的正义感。6岁时进入武汉市第六小学读书,曾在老师帮助下,在当时报纸的儿童副刊上发表过几篇文章,从此热爱文艺。1934年考入武汉市男一中就读,当时中国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已近90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亡国之祸迫在眉睫,而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坚持不抵抗政策,引起广大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激愤。中国***则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抗日救亡的主张,在1931年9月20日发表了《中国***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到1935年,又在《八一宣言》中正式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同时,还在原有进步学生组织的基础上,在广大学生群众中迅速扩建以抗日救亡为主旨的各种组织,并于1935年掀起席卷全国的"一二·九"学生运动。在这种火热浪潮中,一向正义感很强并已受到鲁迅思想影响的曾卓,很自然地结识了一些高年级的进步同学,参加了他们组织的读书会,并于14岁时,在汉口《时代日报》发表"生活"一诗,认为"生活像一只小船,航行在漫长的黑河。没有桨也没有舵,命运贴着大的旋涡"。15岁时,成为武汉市"民族解放先锋队"的第一批成员。由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曾被学校除名,转入黄岗正源中学就读,并在当地抗日热情的感染、鼓舞下,经地下党人介绍,1938年3月参加了中国***,时年16岁。

同年武汉沦陷前,曾卓流亡到重庆,考入复旦中学,参加了进步同学的组织"吼声剧团"和"复活社",并任党支部的宣传委员。1939年,他为即将前往延安的同学写了一首题为《别》的诗,发表在进步文学家、复旦大学年轻教授靳以主编的《国民公报》副刊《文群》上。靳以很赞赏这首年轻人的诗,发表时还写了短文予以评论。此后,靳以还到曾卓的宿舍看望他,使他受宠若惊。1940年,曾卓结识了著名年轻诗人邹荻帆。他们和绿原、姚奔、史放、冯白鲁等人组织"诗垦地社",出版《诗垦地丛刊》,得到靳以的大力支持,定期将《文群》的版面让给"诗垦地社"发表诗作。

在当时的陪都重庆,由于《文群》坚持出版了4年500余期,而且常刊载巴金、艾芜、曹禺、胡风、艾青、何其芳、臧克家、陈荒煤、刘白羽、萧红等名家的作品,在抗战时期文艺界声望卓著。曾卓的诗作屡见于《文群》,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到了这个年轻诗人的名字。1939年冬,他的诗"门"在重庆《大公报》发表,诗的主旨在于说明进步文学之门决不会为叛逆者打开。《大公报》记者谢贻征对此诗倍加赞赏,并撰文称赞作者为"少年雪莱"。自此以后,曾卓声名鹊起,开始尝试诗歌以外的多种文学形式,投稿范围也逐渐扩大,。1940-1943年间,在重庆、桂林、昆明等地的进步报刊上发表了一批诗歌、散文及其他文艺作品,并于1944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门》。这一时期,是曾卓文艺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有人评价,曾卓和一批与他共同成长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诗人,形成了抗战期间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最重要的抒情诗流派,他们的诗伴随着人民熬过的苦难,像子弹一样射向反动统治。

1943年,曾卓考入中央大学历史系,1947年毕业。在此期间,他不顾国民党特务的监视,积极组织"桔社"、"中大剧艺社",定期出墙报;参加过艾青、田间诗歌朗诵会,演出过夏衍的《上海屋檐下》,老舍、宋之的合编的《国家至上》,契诃夫的《求婚》,以及鲁迅的散文诗剧《过客》;还于1944-1945年编辑《诗文学》。毕业后,他回到武汉市主编《大刚报》文艺副刊《大江》,刊登进步作品,有人称这份副刊为"武汉的一点亮光"。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1950年,曾卓曾任教于湖北省教育学院和武汉大学中文系;1952年,任《长江日报》副社长,并当选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联)常务副主席、文协副主席。

不幸的是,1955年曾卓卷入胡风案,同年6月被捕入狱,度过了两年极度艰难和孤寂的牢狱生活。1957年保外就医,1959年下放农村。1961年,在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实行后,政治氛围比较宽松,曾卓才得以调任武汉市人民艺术剧院任编剧。1962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北戴河会议"上重提阶级斗争,称"阶级斗争要年年搞、月月搞、天天搞"。在此背景下,刚恢复创作仅一年的曾卓再次被闲置一旁。"文革"中,他又被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接着被关进"牛棚"。几年后,他调回武汉话剧院(注:武汉人民艺术为剧院1968年改称武汉话剧院)做勤杂工,直到1979年才得以平反。

在1955-1979这漫长的25年中,曾卓虽然处在极端屈辱与艰难、苦涩而无奈的困厄环境中,但他始终保持着自尊、真诚、坚毅和信念。有人用"好人"概括地评价曾卓,说他"总是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真诚善待每一个人(包括有负于他的人)"。同时,他并未被命运扼杀,心中的波涛仍然汹涌翻腾,创作的激情像地下火一样,在岩石下熊熊燃烧;他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听从自己内心的原则,进行着各种隐蔽和公开的创作。

比如,从1955年下半年起,他在狱中口占了30余首怀念童年、向往光明和自由的诗作。1961年,他写了很成功并获得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夏衍肯定的话剧《江姐》和著名情诗"有赠"。1970年《悬崖边的树》一诗,更是好评如潮。此外,这期间他还写了话剧《清江急流》,被改编为广播剧并获得一等奖的剧作《莫扎特》和儿童多幕剧《谁打破了花瓶》等。

1979年平反以后,曾卓重返武汉市文联工作,后当选中国作家协会湖北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4届理事,第5、6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武汉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并迎来了他文艺创作的第二个"青春期"。从1981年起,他陆续出版了包括诗集《老水手的歌》(1983)、散文集《听笛人手记》(1986)和诗论集《诗人的两翼》(1987)在内的10余部作品。

从少年时期开始写诗,到老年仍不懈地进行创作,曾卓留下了一批"凝练自然,富于哲理,感情深沉而真挚"的文艺作品。他的诗作既扎根于中国的现实土壤,具有浓厚的历史感与时代感,又饱含着"对大地的爱,对生活的爱、对人民的爱"以及"对诗(艺术)的爱"。他的散文也独树一帜,思想深邃、文笔优美、感情充沛。虽然曾卓见证了母亲和祖国的苦难,也亲历了离合无常、蒙受冤屈、荆棘密布的人生道路,但他的作品里难见消沉和绝望,却始终充满面对命运时无所畏惧的坚强信念和真诚坦荡的人格力量。这些作品直达读者的心灵深处,激起不同时代、不同年龄的人们的联想和共鸣。曾卓的创作卓然而立,生命力持久,深受群众的认可和喜爱。他的《悬崖边的树》被誉为"受尽折磨而又壮心不减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写照,在全国广为传诵;1983年,《老水手的歌》获得全国第二届诗集奖;1988年,《听笛人手记》获得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奖;2002年4月10日去世以后,曾卓仍荣获国际华人诗会当代诗魂金奖。

人们对曾卓的一生普遍作出了高度的评价,正如张永健教授所言:"有人说,曾老是武汉的良知,湖北的良知,乃至是中国诗坛的良知。这话是一点都不夸张的。曾老的一生代表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和品德。他的人生道路是坎坷的,性格是倔强的,理想是远大的,情感是火热的,成就是辉煌的。"

(二)

我与曾卓都是黄陂县人,家庭背景大同小异,1929-1938年间,除很短的时间以外,都在武汉市生活和学习;1940-1944年间,都在重庆生活和工作。为什么彼此毫不相知,毫无接触呢?我以为,主要的原因是:我们青少年时代所处的环境有异,因而所走的道路不同。我初入学读书时,是在"五四运动"的前一年,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中国***,因此在后来我受教育的过程中,我的知识生活和思想是受以胡适为代表的知识界的熏陶和制约的,是在这个圈子里孕育而成的。曾卓进小学时,中国***成立已七年,在知识界的影响已经相当的深刻,曾卓的知识生活和思想是在中共的意识形态和鲁迅思想的影响下孕育而成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彼此无缘相知相识,合乎常情。

从1946年起,因各种原因,我已逐渐倾向于中国***,到1947年9月,我在武汉大学执教后,在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中已经明显地体现出这种倾向性;1949年初,又以中国***外围组织成员身份参加了党的地下工作。曾卓1947年在中央大学毕业后,回武汉市任《大刚报》副刊《大江》的主编。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中,彼此已逐渐相知,甚至同气相求,同心相励,但仍缘悭一面。大约是在1953年4、5月间,我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列席武汉市党员代表会议。曾卓作为正式代表,当时已有15年党龄,但他却不以老资格自居,积极热情地、谦和诚恳地和我这个列席的代表接近、交朋友。我虽未明言,心里是非常感激的。自此以后,我作为武汉市总工会的宣传部长,他作为武汉市文联的常务副主席,虽然在工人文艺运动这个问题上有些不同的意见,但我们的关系一直是"和而不同"的。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55年,在毛泽东煽起的"左"倾思潮下,曾卓被强制塞入胡风反革命集团案入狱。我当时任武汉市总工会宣传部部长,因职务关系,不得不表态,对他进行批判斗争;同时,我与曾卓对文艺工作的看法存在一些分歧。在我看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思想大都是有些脱离劳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曾卓的文艺思想还没有完全摆脱这种不良传统的影响,胡风就曾批评他的小资产阶级情调比较浓厚。在这种情况下,我于1955年7月撰写了一篇长文《揭露曾卓对于武汉市工人文艺活动的罪恶阴谋》,发表于《长江日报》,并被全国、省、市各级媒体转载。虽然我写这篇文章有上述两点原因,但此文用语刻毒,而且过分上纲上线,污蔑他是"胡风反革命集团的骨干分子";他的言论都是公开发表过的,我却称之为"阴谋";强词夺理地攻击他"反对党的文艺路线和破坏文艺团体之间的团结"等等。我写此文时,已经多少意识到,我其所以这样上纲上线,乃是为了表明,自己在紧跟毛主席反对胡风反革集团问题上立场坚定,心里并不踏实。文章发表后,心里更是常常感到不安,念及曾卓如此倾心地与我相交,我却写出这样的文章对他进行攻击,越想越是感到有愧。1979年他平反以后,歉疚之情多次促使我找机会向他当面致歉,但又始终勇气不足,以致一再耽搁。

时隔40余年,一个意外的机会出现。1997年,我主编并参加撰写的《改革开放的社会学研究》一书出版,我和曾卓的一位共同朋友康惠农,知晓我的这种心情,就不和我商量,自作主张地以我的名义,将此书赠与曾卓。曾卓不了解内情,获书后写信感谢我,并告诉我说:"近年来常在报刊上读到大著,文笔酣畅,思路清晰,见解精辟。可见精力仍旺盛,甚为欣慰"。接到他的信后,我又惊又喜。除暗中感谢康惠农君外,立即给他回信,向他谈及1955年那桩不愉快公案,坦言40余年来我心里始终难以抹去的愧疚,和一直想当面向他表示歉意却未能如愿的心情。1998年2月15日,曾卓在回信中写道:"50年代的旧事,不值一提。当时那样的形势,大家不能不说一些违心的话。所以,我是能理解,并不介意的。"接到此信后,我的心情比以往轻松了不少。特别是从以后我们的交往中,从我对他为人处世的更多了解中,我觉得他的这些话是出自肺腑的,是真诚的,是值得钦佩的。自此以后,我常想以某种方式对曾卓的大度与宽容表示我的敬意,但我虽才疏识浅,却是一个不易以言语许人的人,久久未能如愿。1998年5月29日,也是我们两人朋友并了解我们关系的《长江日报》罗建华编辑,在该报召开的座谈会上,有意邀请我和曾卓同时参加,使我们久别重逢,互倾积愫,彼此十分高兴,我向他表示敬意的心情愈切。后来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偶读陆游诗词,觉得两位诗人有某种相似之处,于是赋七言律绝一首:

心有灵屏一点通,参商半纪喜重逢。

古今诗叟其谁似,野老丹心一放翁。

2001年6月5日,我将诗作抄寄曾卓,并拜托作家姜弘把拙著《黎明前的沉思与憧憬--1948年文集》转赠给他。6月8日,曾卓复信说:"承赠诗,感谢而又有愧。诗朴质情深,自有一种境界,只是我哪能高攀放翁。过去写过一些不能称是诗的诗,只是表达一些个人的感受和情怀,老来多病,只有搁笔了,但还有一点忧国忧时心耳。"

2002年4月10日,曾卓因病逝世,此信竟成他给我的绝笔。

(三)

现在回忆起我与诗人曾卓平生的交往,真是感慨良深。青少年时,虽然我们感受着不同的时代脉搏,浸染于不同的社会思潮,走上各自不同的道路,无缘相识。但是,我们的家庭教养和社会关系颇多相似之处,因而陪养成一种十分接近的人格特质与思想志趣。我们都反对专制独裁、贪污腐朽的统治,同情弱势群体,热望社会公平公正,甚至认为全人类都应该互爱互助,消除压迫、剥削、侵略、欺骗等等非人道行为;我们热爱自由,但反对妨碍、干预他人自由;我们都钟情于写作生涯,借以抒发自己美好的感情,阐明高尚的理念;我们都勇于坚持真理和正义,都醉心于通过为社会、人类服务以实现自我价值,并且为此敢于藐视权势,不怕坎坷生活,不屈不挠,坚持到底。

有了上述这种相似的人格特质与思想志趣作为粘合剂,我们只要有机会接触,便会逐渐成为心灵相通的知己与挚友,享受温馨的友谊,互相促进学识、情操、理想以至整个人格的升华。解放前后,我们幸而有了从间接到直接的接触。然而令人十分惋惜的是:1955年的一场严冰恶雪,摧折了这朵含苞欲放的友谊之鲜花。

1998年上半年,我们终于在好心友人多情而巧妙的安排下,在迟暮之年重逢,彼此惊喜不置。此后,我一直在盘算着如何重新培育出那朵1955年被摧折的友谊之鲜花。我思考着和曾卓一同去磨山公园赏梅,在冬天仰望春天;想象着和他去武昌东湖植物园欣赏郁金香、杜鹃、玫瑰争鲜斗艳,尽量体验爱花、惜花的情怀;在中秋之夜一同赏月论文;在重阳节一同持螯对菊吟诗。更重要的是,常常能在一起议论时政,臧否人物,探讨人类理想社会究竟应当是个什么样子。然而直到2002年,我一直在忙于完成人民出版社六卷本《美国通史》约稿任务,未能使这些美好的设想"心想事成"。而曾卓则天不假年,过早地离我而去。

夫复何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1720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4
下一篇2023-07-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