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关羽为何转瞬间丢失荆州被擒身亡?

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关羽为何转瞬间丢失荆州被擒身亡?,第1张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出兵襄樊。在战役初期,关羽利用秋雨连绵,汉水暴溢的时机,水淹七军。在战斗中,关羽生擒曹军于禁、庞德,取得了威震华夏的战果。但是,不久之后,东吴败盟,袭取了荆州。关羽在退兵时,部众离散,只得西保麦城。后在逃往西川的路上,被东吴伏兵生擒,最后被杀。

关羽在取得大捷后,威震华夏。可是在短短的时间里,却兵败身亡,这在战争史上是罕见的现象。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了关羽的败亡呢?

一、 造成关羽败亡的直接责任人就是孙权。

荆州是东吴早就觊觎的目标。在孙权和鲁肃相遇之初,两人就定下了“全据长江,北向进取中原”的目标。这是因为荆州的战略地理位置决定的。

孙权的东吴所在位于长江中下游,在中国历史上,欲取江东,先取上游。因为顺流而下,兵锋难挡。但是,曹操和刘备也把目光盯在了荆州身上。在孙权攻打刘表,取得一定成果的时候,曹操立刻派部分兵力进出孙权的侧翼,逼迫孙权停止攻势自保。

而刘备就更不用说了。他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就明确提出先取荆益,两路北伐。荆州是进取宛洛的根据地,所以刘备对之势在必得。

在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居荆州北部,而周瑜占领南郡,刘备则夺取了荆州的江南四郡。后来周瑜去世,在刘备的请求和鲁肃的斡旋下,孙权把南郡借给刘备,让刘备担任西线的对曹作战。

可是,孙权这个人进取心不足,自保心有余。他在进攻合肥失败后,就一直以自保为自己的主要战略目的。他一直对上游要地借给刘备耿耿于怀。因此,他决定向刘备索要荆州。

可是,刘备是不可能归还荆州的。他和孙权虚与委蛇,一直拖着不还。在湘水之争后,鲁肃一死,孙权就和接任他的吕蒙商议,决心武力夺回荆州。

于是,孙权在濡须口之战后,就派人向曹操请降。并且做好了袭取荆州的准备。在关羽取得襄樊前线的胜利后,孙权派吕蒙趁其不备,白衣渡江夺取了荆州。并且在生擒关羽后,下令斩杀了关羽。因此,杀害关羽的直接凶手当然是孙权。

二、 致使关羽败亡的间接责任人刘备和诸葛亮。

在关羽进攻襄樊之前,刘备取得了他人生中最辉煌的胜利。他在汉中之战中,击败了曹操,夺取了汉中。这样,占有西川和汉中的刘备终于有了一块巩固的根据地。刘备进可攻退可守,可以安定下来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但是,刘备却迫不及待的做了一件让大家掉了一地眼镜的事。那就是他自立为汉中王。这件事,可以说贻害无穷,间接导致了关羽的灭亡。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在此前后的相当长时间里,刘备政权的中心工作就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运转。在史书记载,刘备征发了大批民夫,整修各处道路、驿站、馆所,达二百多处。这样,在关羽前线作战,急需援助的时候,竟然没有得到一兵一卒,一粒粮草的援助。

关羽由于兵力不足,只得向上庸的刘封、孟达求援。可刘封和孟达也拒绝了关羽的请求。最后,关羽把防备东吴的军队北调前线,造成江防空虚,给东吴造成了可乘之机。

刘备称王不仅仅是耽误了对关羽的援助,还在道义上为孙权解开了背盟的道义枷锁。在整个三国时期,自立为王的只有袁术和刘备两人。袁术被群雄很快击败消灭了,刘备却在取得蜀地后就有恃无恐的自立为王了。

这使得孙权投降曹操后,取得了奉汉帝讨不臣的名义。在袭取荆州,袭杀关羽后,孙权将关羽的首级送往许都,就是表明了这一态度。

所以说,关羽之死,刘备和诸葛亮都有一定的责任。他们没有重视东吴的战略动态,对关羽的前线情况不闻不问。这一切,让后人也产生了刘备、诸葛亮借刀杀人的猜想。

三、 造成关羽败亡的最根本的责任人就是关羽本人。

关羽的死,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他自己的身上。书上上评价,关羽“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关羽虽然军事才能出众,可是他的这种性格使得他走向了失败的道路。

关羽的傲是有名的。他目高于顶,根本就看不起那些士大夫。在刘备阵营中,他位于武将之首,对其他人都不放在眼里。在马超归降的时候,他要去和马超比个高低,诸葛亮写信恭维他才作罢。分封将军的时候,他因为黄忠也位列后将军,他大发雷霆。这一切,都显示了关羽在修养上的缺陷。

他在镇守荆州之时,虽然在军事部署上十分严密,可是他和荆州的官员都关系不和睦。这使得在东吴偷袭时,士仁献公安,麋芳献江陵,整个荆州的文武官员,只有廖化一人回归,其他人都无声无息的投降了东吴。这与关羽平时的作风有关。

在对外上,关羽看不起东吴的力量,多次践踏东吴君臣的尊严。他骂东吴将领为江东鼠辈。在孙权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的时候,关羽竟然说虎女安嫁犬子。在和东吴发生争执时,关羽居然说出处置江东的话。这一切都使得东吴君臣对关羽又恨又怕。

在北伐襄樊的时候,关羽为了防备东吴,留下一部分的兵力。而吕蒙为了麻痹关羽,就自称有病,让名不见经传的陆逊去接替他。陆逊上任后,给关羽写信,在信中对关羽阿谀奉承,吹捧关羽,使得关羽对东吴失去了警惕。关羽把防备东吴的军队抽调到襄樊前线,使得后防空虚,给了东吴奇袭的机会。

在襄樊前线,关羽在水淹七军之后,一时声威大震。他在这个时候,不是趁机全力攻下樊城,而是分散兵力,四处掠地,他的兵力甚至到达了郾城一带。这样,关羽就分散了他的力量,使得襄樊前线陷入胶着状态。

最不可原谅的是,曹操为了让关羽和孙权互相争斗,自己享有渔翁之利。就把孙权袭击荆州的消息故意透露给关羽。可是,在前不能拿下樊城,后有东吴袭击的消息,关羽竟然犹豫不定,没有及时撤军,耽误了救援荆州的时机,铸成了大错。最终,荆州失守,关羽也被擒杀。

结语:

关羽之死,荆州丢失,是蜀汉政权事业的转折点。在关羽死后,蜀汉政权就走上了下坡路。在经过夷陵之战的惨败后,蜀汉和东吴两败俱伤,都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能力。可见,关羽的死,对三国的历史影响之大。

关羽的败亡,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这里面有东吴与刘备的战略需求间的矛盾,有刘备和诸葛亮的疏忽,更有关羽的过失。这一切交织在一起,才造成了关羽的败亡。

《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记载如下: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曹公从之。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自轻;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

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翻译: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为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授与符节黄钺总领各路军马。这年,关羽率领军队在樊城攻打曹仁。

曹操派于禁援助曹仁。秋天,樊城一带下起连绵大雨,汉水泛滥,于禁统领的七路兵马都被淹没。于禁投降了关羽,关羽又杀了将军庞德。

梁县、郏县、陆浑等地的各路盗寇有的在远处接受关羽的官印称号,成为他的支系同党,关羽威名震动中原地区,曹操提议迁离许都避开关羽的锋芒,司马宣王、蒋济认为关羽得志,孙权肯定不会情愿。

可以派人劝说孙权偷袭关羽后方,并许诺分割长江以南的地方封赏孙权,那么樊城之围就自然而解了。

曹操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在这事以前,孙权派使者为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大骂孙权,并侮辱他的使者,不答应这门婚事,孙权非常气愤。

加之在江陵的南郡太守麋芳,驻公安的将军士仁,向来都嫌关羽轻视自己。关羽出兵征战,麋芳、士仁当供应军需物资,但不是全力救援。关羽说:“回师后,一定要惩治他们!”

麋芳、士仁都恐惧不安。这时,孙权暗地劝诱麋芳、士仁,麋芳、士仁派人迎接孙权。而曹操又派徐晃援救曹仁,关羽不能攻下樊城,率军退回。

孙权占领了江陵,俘虏了关羽的全部兵马和妻室儿女,关羽的军队于是溃散。孙权派将领迎击关羽,在临沮杀了关羽和他的儿子关平。

扩展资料: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将关羽塑造成为一个忠义仁勇的武将形象,出场时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打造兵器后参加镇压黄巾起义的战争中,而后虽然与刘备东奔西走,颠沛流离,但仍能斩将杀敌,大显神威。

在十八镇诸侯讨董卓时,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 刘备徐州兵败,约三事降汉不降曹,为曹操解白马之围,斩颜良、诛文丑。

得知刘备下落后,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斩蔡阳兄弟释疑,在古城三兄弟聚义。赤壁之战时在华容道又不忍杀害曹操将其放走。

刘备称王后,关羽官拜五虎上将之首,领兵攻取襄阳,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樊城之战时被毒箭暗算,刮骨疗毒,后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徐晃趁机夺了偃城,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后被杀,蜀吴魏三个国家都为其举办丧礼。死后曾经数次显圣,追吕蒙之魂,骂孙权,惊曹操。

此外,《三国演义》中以旁白视角叙事时,通常称关羽为“云长”或“关公”,极少直呼其名,而整部《三国演义》中除了对皇帝称帝号外,亦只有关羽、刘备、诸葛亮有此待遇。

——关羽

——关羽传

三国时期四大战役,第一乃是官渡之战,这一场战争乃是曹操的发家之战。曹操,与袁绍对决,最终曹操大胜。第二场乃是,赤壁之战。这场战争乃是三国鼎足而立的根本,也是意义重大!第三场乃是夷陵之战,此乃是刘备牵头引发的孙、刘之战。第四场,乃是襄樊之战,这一场战争也是非常的出名,不过这也是名将关羽的最后一战。

公元219年,在刘备打赢曹操、收回汉中之后,关羽便对屯驻在襄樊的曹仁,发动了猛烈进攻。关二爷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借着蜀汉大军的士气,想一鼓作气击破曹操在中原的军事设防,如此便可以慢慢蚕食曹魏的地盘。

然而,让关羽没有想到的是,此次战役自己竟然没能成功,同时还死在了宵小之手。而且,就连自己经营多年的荆州数郡也落到了孙权手中。怪只怪当时有些轻敌,而且没有多做几手准备。

在襄樊之战中,名将关羽战死。但是,关羽的确是名将,他不会白白战死。当时,偷袭荆州的孙权,还有曹操他们手下都死了哪些大将呢?说出来真的有些丢脸,一起来看看有哪些人?

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关羽传》

上述史料表明,当时关羽被曹魏大将徐晃攻击。由于中了徐晃的“声东击西”之计,关羽一时不敌。但是要命的消息在这个时候传来了,江陵真的失守了,而且孙权还俘虏了关羽士兵的妻子,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关羽所率领的兵士个个无心再战,最终导致军心涣散。

在面临如此紧要危险的时刻,关羽他仍然没有投降孙权。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馀骑。可以看到,关羽还是抱有一丝希望的,他料想突出重围。如果,遇到蜀汉派过来的援兵的话,完全有机会杀出去。然而,关羽的退路早就被孙权给截断了。权先使然、潘璋断其径路。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於章乡,遂定荆州。——《孙权传》,其实,在襄樊之战后,孙权是最大的得利者。然而,孙十万,也是最无耻的人,可以说是毫无节操。

为何说孙权在当时的做法是毫无节操的呢?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其实,在关羽北伐之时,孙权也正在攻打合肥。毕竟,之前张辽张孙权的打击还是比较恼火的。其二,曹操来了一个“以假乱真之计”曹公且欲使羽与权相持以斗之,驿传权书,使曹仁以弩射示羽。羽犹豫不能去。——《孙权传》,曹操在这个时候呢,他想利用孙权、和关羽自己斗,然后坐收渔利。然而,关羽却没有中了曹操的计谋。但是,这个时候的孙权呢,他却做了行动,早已派遣吕蒙、陆逊等人,已经白衣过江了。

关羽为何没有中了曹操之计呢?要是真中了曹操之计,率领小股军队回防,我估计关二爷也不会是这个结局。当时,关羽为何没有听信曹操之言呢?很简单,上文说过,孙权当时在打合肥,关羽没有料到。第二,此时镇守公安、江陵的大将又是自己大哥刘备的二舅哥。如此,利害的关系,二爷根本没有料到他会如此行事,竟然不动兵马,直接就投降。

你看看,是不是孙权赢得太不够光彩了。但是,如果站在孙权的角度来看这个事情,他的确没有太多的过错。毕竟,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他可以不惜任何代价。

然而,另外一方面。曹操,他只是做了正当的防卫工作。此次交战,其实孙权是最无耻的。对于关羽本人来说,他也算是死得其所。为何如此说呢?很简单,二爷此次北伐虽然失败。但是他的名声,还有义气,却被世人永远的书写在了竹帛里面,永远的名垂青史了。

同时,发动襄樊之战,关羽还让孙权,曹操手下的部分大将,也给他陪了葬,那么,到底有哪些人呢?首先来看一下,曹魏方面的大将有哪些是因为襄樊之战而死的?

第一位,此人乃是死在关羽手下最后一员大将,他就是庞德。

庞德,先前乃是西凉大将,曾经跟随马超征战。最后,庞德选择了投奔曹操。并且,在曹操手下做起了立义将军。庞德之勇也足以打平于禁,徐晃。尤其是骑射之术堪称是数一数二,当年庞德与关羽在阵前大战。

庞德乃是曹操亲命的先锋大将,同时,庞德也率先与关羽交战。两阵对圆,二将齐出,更不打话,出马交锋。斗至五十余合,庞德拨回马,拖刀而走。通过史料记载可以发现,这个庞德确实是有些本事,他能与关羽单挑50多个回合而无丝毫败迹。足见,此人确实是高手。倘若,当年关羽到蜀中与马超比武,我估计二爷也绝对占不到便宜。当年马超手下庞德的武艺便如此厉害,我想马超的武艺也绝对不会比庞德还差。

庞德见在武艺之上,很难占到关羽的便宜,于是便假使“拖刀计”,其实则是暗放冷箭。最后把关羽前额给射伤了,关羽无奈只得退兵。后来,哨骑打探到曹魏主将于禁把军营安排在了,樊城之北。加之,此时正是多雨季节。关羽采用水攻之谋,一下子便把于禁的七军给打怂了,生擒了于禁、庞德等将。于禁这个软柿子,直接向关公下跪投降。然而,庞德却不肯投降,而且还辱骂刘备,关羽等人。

关羽,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当即搬出了,庞德之兄庞柔、以及他的旧老板马超,关羽想以此二人来拉拢庞德。不料,庞德却大怒道:“吾宁死于刀下,岂降汝耶!骂不 绝口。”,后来,关羽让周仓用他的青龙宝刀,结束了庞德的性命。

由此观之,庞德乃是死在襄樊之战中的第一员大将。除了庞德之外,还有谁死在襄樊之战中呢?

第二位、第三位,乃是董衡、董超。

董衡、董超,此二人乃是庞德当时的副将。他们二人,也因襄樊之战而死。不过,他们二人却不是死在敌人之手,而是亲自被庞德斩杀。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董衡、董超见势已危,乃告庞德曰:“军士折伤大半,四下无路,不如投降。”,此乃是在关羽水淹七军之后,董衡、董超的建议,他们都建议庞德应该在此时投降关羽,不然只有死路一条。

然而,庞德却大骂此二人。并且,亲自斩了他们,以明己志。后来,庞德便兵士与关羽士兵相争,直至最后一人。

其实,在襄樊之战时,曹魏出动的大将都是当时最出名的。包括:曹仁、于禁、庞德、徐晃、满宠、张辽等人。你仔细看看,曹魏基本上是出动了所有的大将、名将。就连张辽这个压轴的大将也都出动了。除了张辽,在前往的途中,其余大将全部上阵。这个阵容,简直要超过了赤壁之战了。

在曹魏来说,当时是死了,庞德,还有就是董衡、董超二流的将领。而当时负责救援的主将,于禁则被打怂了。

下面,来看一看,东吴因为襄樊之战,死了哪些大将?

孙权,在襄樊之战时,他主要是在背后搞动作。什么意思呢?很简单,他孙权,没有正面与关羽交锋,而是派人在打他的后方重镇荆州的主意。期间,还搞什么求婚,派陆逊拍马屁这样的伪操作。最无耻的是,孙权暗自和曹操联合,给曹操两个来了一个两面夹击。

在水淹七军之后,曹操打算迁都来避免与关羽硬碰硬,然而,司马懿、蒋济等人便建议曹操,此时应该联合孙权。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如果,答应给孙权丰厚的好处。那么,孙权一定会出死力,从而便可以驱走关羽。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原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关羽传》,后来的情况就不用多作复述了。孙权,便直接与曹操联手了。虽然,孙权打了关羽一个措手不及,但是他手下仍然死了大将。

第一位,大将乃是蒋钦。

说到,东吴名将蒋钦,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他。此人,早在孙策统事之时,便已经是东吴的大将了。平三郡,定豫章,讨黟贼,他蒋钦都参与其中。算是江东除了黄盖,程普等人之后,又一名望颇大的大将了。

蒋钦是怎么死的呢?《三国志》:权讨关羽,钦督水军入沔,还,道病卒。从史书记载来看,蒋钦当时受命统领水军,以制约关羽。不过,在回军途中便身死。

第二位,乃是吕蒙。

说到吕蒙,或许并不陌生。在吕蒙帮助孙权,收回荆州之后。他便离奇死亡,连庆功宴都还没来得及吃,吕蒙就去世了。话说当时吕蒙率领军士打了大胜仗,同时还帮助孙权收回了被刘备霸占多年的荆州。本想在庆功宴之上,好好的犒劳一下吕蒙。不过,正当吕蒙接过酒杯之时,当要准备喝下之时。突然吕蒙却人事不醒,只见吕蒙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众将见之,无不恐惧。一代名将,“吴下阿蒙”,也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

综合来看,东吴虽然赢得了襄樊之战的最后胜利,但是同时也死掉了主帅吕蒙,还有老将蒋钦。说起来,也是人才大减。正所谓,千兵易得,一将难求!

在整个,襄樊之战前后,一共参与的名将有吕蒙、陆逊、朱然、蒋钦、潘璋,曹仁、于禁、庞德、徐晃、满宠等。如此之阵容,只是为了对付关羽一个人。面对如此豪华阵容,关羽还败得如此的大义凛然,实乃是不易。

至于,孙权,曹操在襄樊之战过程之中,死了,庞德,董衡、董超、吕蒙,蒋钦等将。这也算是笑话了,你看看,为了对付关羽。曹魏、东吴,基本上都出动了当时能用的名将,大将。难道,孙权,曹操不丢脸吗?最让人气愤的还是这个孙权,还是在背后钻空子。如果,正面交锋,他孙权未必能大获全胜!

-风物君语-

宜昌的长江物语

大约由长江塑造而成的城市,生就一副大开大合的模样。山川的浪漫碰撞,为宜昌留下 恢弘壮美的景观 ,也塑造了宜昌人 浪漫开阔的性格 。作为 长江的咽喉 ,历经战火、纷乱,惯看风云的宜昌,却能保留住最美的人间烟火。

宜昌是湖北地形最丰富的城市之一。

高山崖溅,江河溪流,各种地貌形态在宜昌间或交错,交织出一副唯美壮阔的画卷。

气势磅礴的长江水,自唐古拉山奔涌而出,一路高歌猛进,过四川,经重庆,穿越连绵的巫山山脉,在重庆湖北交界之处,形成了 “中国最值得一看的景观”——三峡。

所谓三峡,是指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三大峡谷,其中 最长、最险峻、最壮美的西陵峡 ,就坐落在 湖北宜昌

▲ 宜昌地理位置。制图/Paprika

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的宜昌,地处鄂西山区与汉江平原的过渡地带, 高地 相差悬殊 ,起伏连绵的线条,将宜昌装点得极富节奏感。

穿城而过的长江,在宜昌倾泻而下,留下“万仞山,千丈水”的壮美景观,也赋予了宜昌大江大河的豪迈气势。也是 在宜昌,长江中游及下游的界限,有了明确的分野

此外,雄奇险峻的高山峡谷,一泻千里的长江,在宜昌的浪漫相遇,也碰撞出 水利发电的新型能源

1970年,为了缓解华中地区工业用电的紧缺局面,国家当局把目光投向了坡度陡、落差大的长江三峡出口 南津关 一带。南津关位于宜昌市区西部,这里峡长谷深,不但水利资源丰富,也是 天然的优良坝址 。于是,中国万里长江第一坝——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的建设,被提上了日程。

历经18个年头,1988年,整个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完全竣工。兴建的两座电站厂房,分别设立在二江和大江,多年来的平均发电量为 141亿度 ,不仅满足了湖北省的用电,还可以把多余的电流输往湖南、河南等地。

▲ 三峡大坝船闸和两侧的输电塔。 摄影/黄雪峰

作为三峡水利工程的一部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使得长江上游水位提高20多米,有效地改善了三峡航道的险恶,自此后 “高峡变平湖” 。待到2006年,距离葛洲坝38公里的 三峡水电站 ,也全线建成。至此后,“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不再只是李白的浪漫幻想。

对宜昌有着浪漫幻想的,李白并非是第一人。

在宜昌,山川的碰撞,造就水利能源的同时,也塑造了绚丽壮美的自然景观。 面对着极致、奇特的自然景观,生活在宜昌的古人,难免会对脚下的土地生出唯美的想象。

在想象力的加持下,深居峡谷的 下牢溪 ,是大禹之父鲧,镇锁恶龙的地方;黄牛岩上一 神人牵一神牛的自然图景 ,是黄牛助禹开峡的印记;而巫山东侧的 神女峰 ,则是神女瑶姬消灭十二恶龙后的化身。

世代流传的神话传说,赋予了宜昌人 天性烂漫 的性格。春秋战国时期,诞生在楚国丹阳(今宜昌)的 屈原 ,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在他的笔下,既有 “乘龙兮辚辚,高驼兮冲天”的豪迈 ;亦有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的苦闷 ;既有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的无畏 ,也不缺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贞

这样有理想、有信仰的屈原,在仕途的道路上,走得并不顺遂。追求至善至美的他,在官场上成为“独清”“独醒”的异类,最终因为理想主义的幻灭, 自投于汨罗江

为了纪念这位耿直的先贤,几千年来,宜昌乃至全国的百姓,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在一起,每年在屈原去世的五月初五, 号角长鸣、鼓乐阵阵、游江招魂 ,自发纪念这位可爱又可敬的诗人。

或许是受屈原精神的感召, 爱国、牺牲的基因刻在了宜昌人的血脉里 。西汉初期,大汉王朝的政权尚不稳固,西域边境时常遭受到匈奴的侵扰,在当时的情况下, 和亲 是维护边境和平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

然而,在当时中原王朝的刻板印象里,匈奴是茹毛饮血的象征,因而面对 匈奴呼韩邪单于 的求婚,整个西汉皇宫内,竟无一人应允。念及深受战争苦难的边境百姓,和自己将老死宫中的凄凉结局,与屈原同为宜昌秭归人的 王昭君 ,挺身而出,自愿登程北去,远嫁匈奴。

昭君出塞 后,汉匈关系稳定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境,黎庶忘干戈之役。”因此不少人认为, 王昭君的功劳 ,可 比肩汉朝名将霍去病

东汉末年,随着中原王朝的式微,政权中心逐渐向南转移。作为 长江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宜昌的战略重要性,逐渐突显。

▲ 宜昌远安县鸣凤镇城雕。 摄影/卢文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央政权由三方势力划分,曹魏守中原,东吴占江东,蜀汉据巴蜀一带,这 三方势力的交角地带,就落在宜昌东侧的荆州

在这三方势力中,蜀汉政权是崛起最晚、实力最弱的一个,一场以少胜多的 赤壁之战 ,扭转了蜀汉的颓势。最鼎盛时时,三国势力交界处的荆州大部,皆由蜀汉的 关羽 据守。作为荆州与蜀汉之间的 唯一水上通道 ,长江对于蜀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荆州西侧的 江城宜昌 ,自然也成为蜀国的重要城市。

▲ 荆州。 图/图虫·创意

然而, 将宜昌的战略位置利用到极致的,却是东吴名将陆逊

当关羽出兵攻打曹操据守的襄阳、樊城地区时,吕蒙褪去军装甲胄,伪装成商人的装扮,偷袭关羽驻守的荆州三郡,趁蜀国来不及反应, 陆逊 率兵攻占荆州西侧的宜都(今宜昌宜都市), 切断了蜀中与荆州的联系 ,最终导致 关羽失掉荆州,败走麦城 (今宜昌当阳市)。

失掉荆州后,蜀国当然不甘心,为了夺回荆州,公元221年,刘备“倾国中之兵七十五万”讨伐东吴。陆逊故技重施,将刘备大军困在了宜昌狭长的长江谷道之中。 夷陵之战的失败,让光复汉室,成为了刘备的一场空梦。

然而,东吴占据宜昌的日子也并不长久。“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公元280年, 失去宜昌后,东吴覆灭,三国争雄的时代也告一终结

历经一千多年的安稳岁月,1938年,宜昌再度陷于纷乱。

1938年10月,随着上海、南京、武汉的接连失守,国民临时政府自武汉搬往重庆,大批民族工业和人才也随之紧急内迁。

在当时的情况下, 进入四川,只有长江水路这一条通道 。此时武汉业已失守,日军正沿着长江,向西南行军。 9万吨 重要战略物资 ,100万吨 左右的零散物资 外加 大批军政要员 和数不尽的 难民 集聚在“入川门户”宜昌。

▲ 长江,宜昌猇亭区。 摄影/傅鼎

为了顺利完成这次撤退,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水陆运输管理委员会主任的 卢作孚 ,特意提请交通部在重庆征集2000艘木船, 宜昌的渔民 也并未等闲视之,纷纷 捐出家中木船 ,并在码头上充当志愿者,帮助此次撤退。

向左滑动

▲ 图1:装满物资开往重庆的民生货轮;图2:囤积在宜昌码头的抗战物资;图3:宜昌大撤退终点——1944年重庆朝天门码头。图/网络

短短40余天,滞留在宜昌的数十万人员已运输一空,战略物资也输送大半。这次 “宜昌大撤退” ,成功保住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和大批人才。晏阳初先生,特将之比作为 “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当一切喧嚣落幕,留在宜昌的,依旧是滚滚长江水,和街上轮番飘过的花香。

或许在宜昌人的心中,过往的一切并没那么重要, 眼下的闲适生活,才是最值得留意的。

因为濒临长江,承接入川、出川的各种物资,码头是宜昌人最常见的工作地点。因而 宜昌人的饮食习惯,也颇有些火辣的码头特色

类似于川渝, 辣同样是宜昌食物的底色 。宜昌的清晨,是 红油小面 味儿的。一大早,宜昌街上的小面馆,就在门口支起大锅,大块的骨头在锅里上下沉浮,散发出香浓的味道。不一会儿,门口就排起长队,只为等待一碗酥麻飘香的红油小面。

不同于川渝的红油小面,碗中只有面,宜昌人煮小面时,往往会撒上一把煮好的 黄豆 ,添加几块 牛肉 ,或是加一勺 肥肠 ,最后淋上一勺 红油 ,将一碗面装点得尤为丰富。

如果说,一碗热腾腾的红油小面,温暖了宜昌人整个冬天,那么宜昌的夏日,则有 凉虾 送来的清凉。

由大米浆做成的凉虾,有着 半透明的琥珀色质地 。将其放置在 红糖水 中,翩然翻飞,在碗中掀起微微波澜。再加些 鲜艳的果块 ,将凉虾衬托得更为可爱。

在宜昌的夏日,喝上一碗凉虾,也就意味着凉夏。入口时,清凉的红糖水一马当先,率先清去肠道内的溽热;接着爽滑的凉虾,在齿颊间弹跳几下,便头也不回地滑入腹中;最后甘甜的水果,顺势而上,一举填补了齿颊间的寂寞。

红油小面也好,凉虾也罢,对于看惯风云的宜昌人而言,只有 生活气才是宜昌的最佳注脚

- END -

文丨莺时

图编 | 陶子

地图编辑 | Paprika

穿越篇

●刘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朝顾炎武:我要穿越回去索取原创版权……)

●袁绍:天下何人不识君(唐朝高适:这明明是剽窃我的作品《别董大》!)

●小校:主子爷…主子爷…(话说,这难道不是清朝奴仆的流行用语?)

●董卓:咱家,要宴请各位百官赴宴!(“咱”是来自于山西的军事用语,用以称我部军马,有“我”“我们”“你与我”等意思,在明朝有着明显的军事特征,且代表男子汉的气概,在明朝太监们把它作为一种自称。此话还有一个雷点在于“各位百官”……)

●张飞: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翼德在此!

●吕布:你叫我什么?

●张飞:三姓家奴

●吕布:我堂堂吕布

因何叫我三姓家奴?

(吕布被称为“三姓家奴”,缘起其自身姓吕,后又成为了丁原的干儿子,最后又认董卓为父。但新《三国》中,吕布被设计成了由董卓直接从西凉带入帐中,丁原的情节完全没有出现。如此一来“三姓家奴”的称谓就不再成立。)

无知乱用篇

●王允:这是小女貂蝉。

董卓:你真是金屋藏娇啊!(该成语源起汉武帝小时说要建一座金屋来娶表姐陈阿娇,后用来比喻纳妾或偷藏情人的意思)

●董卓(称呼李儒):李兄弟……(李儒,正史中无此人,《资治通鉴》卷第五十九有此人,演义中他是董卓的女婿和谋士,称呼他为李兄弟,那是完全乱了辈分。)

●袁绍:孟德,你班师回朝了。(曹操追击董卓大败而回,但此成语是用来形容胜利而归的)

现代用语篇

王允(劝貂蝉):欲要杀禽兽必先献身于禽兽。

貂蝉:义父此举与禽兽何异?

●刘岱:我有上将军潘凤,手执一柄百斤重的开山斧,有万夫不当之用,此人必可斩杀华雄。

袁绍:你敢出战么?

潘凤:有何不敢?我的大斧早就饥渴难耐了!

●陈宫:孟德!我们作孽了!!他们杀的不是我们,是猪!

●曹操:要杀便杀嘛,何必犹豫,搞得自己很痛苦。

●王允家下人:老爷,吕布是来给貂蝉**送生日礼物的。

●曹操:我的脑袋太贵,你的又太便宜,抱歉。

网友恶搞台词篇

●董卓:洛阳就是豪华,在这里我都乐不思蜀了。

●刘备:袁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曹操: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吕布:我家貂蝉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首!

●曹操:我要亲自去刘备那里,你没听说过三顾茅庐的故事么,要诚心。

其实这些你记熟了,就可以灵活运用于生活之中了

B

建安十六年(211年)十二月,刘备带兵入巴蜀,取益州,关羽留守荆州。益州既平,关羽得赐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

荆州包括南阳、南郡、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零陵七个郡,是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必争的战略要地。赤壁之战后,曹操还占据着南阳郡和南郡的北部,孙权占据着江夏郡和南郡的南部。所谓“借荆州”,就是孙权将自己占据的南郡南部借给刘备。刘备取得益州的第二年(215年),孙权便派诸葛瑾为使去跟刘备商量,要求把荆州南部的几个郡归还东吴。刘备托辞拒绝,孙权就派去一批官吏,接收长沙、零陵、桂阳三个郡。关羽坚决不让,将孙权派来的官吏全部轰了回去。孙权一怒,马上派吕蒙率领两万兵马用武力接收这三个郡。吕蒙夺得了长沙、桂阳两郡后,刘备急忙亲率五万大军下公安,派关羽带领三万兵马到益阳去夺回那两个郡。孙权也亲自到陆口,派鲁肃带领一万兵马扎在益阳,与关羽相拒。东吴的军队和关羽的军队都在益阳扎营下寨,彼此对峙。

鲁肃不愿意孙刘两家失和,就邀请关羽相见,双方各退兵马几百步,中间搭个供会谈用的帐篷。赴会的将军只准许带防身的单刀,不准带士兵。关羽接到邀请,带着随身的卫士周仓毅然赴会。这就是有名的“单刀赴会”。会谈一开始,鲁肃就责问关羽为什么不把长沙、零陵、桂阳三个郡还给东吴。关羽说:“乌林之役(即赤壁之战,乌林在赤壁对岸,故有此说),左将军(指刘备)亲自作战,与东吴共同破敌,难道说他夺下来的土地连一块也不应该得到吗?您怎么能说要把这些地方归还给东吴?”鲁肃说:“东吴国土很小,只是体念刘豫州(指刘备,当时为豫州牧)兵马很少,又被曹军打败,才让给他一个安身之地。赤壁之战以后,又把南郡借给他。现在刘豫州已经得到了益州,就该把荆州还给东吴。我们并不要求全部荆州,也不要求退不南郡,我们只要求长沙、零陵、桂阳三个郡。要是连这一点也不答应,那就太说不过去了。”这进,周仓在一旁瞪着眼睛大声说:“天下的土地,有德的都可以住,怎么能永远归一家呢?”关羽手按在刀把上,给周仓使了个眼色,故意责备他说:“这是国家大事,你懂得什么!快给我出去!”周仓会意,立即出去准备兵马接关羽。关羽也向鲁肃告别说:“您的话,我一定转告左将军,再作商议。”鲁肃也就很有礼貌地把关羽送了出去。

关羽回来后,派人向刘备汇报了这次单刀赴会的经过。刘备这时因为得知曹操正率大军进攻汉中,担心前后受敌,丢失益州,就主动向孙权请和,双方商定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湘水以东的江夏、长沙、桂阳归孙权;湘水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归刘备。

赤壁之战后,据守荆州的关羽名为“襄阳太守”,而荆州的襄阳、樊城等重镇还控制在曹操手中。为了实现诸葛亮和刘备在《隆中对》中所筹划的跨据荆、益二州,待时机成熟时荆州军队直下宛(今河南南阳)、洛,益州军队西出秦州(今陕西南部),完成统一大业的计策,关羽一直虎视襄、樊。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汉中大败曹兵,曹操不得不退出汉中。于是,在手下文武官员的拥戴下,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并赐他节、钺。

是年六月,刘备继取汉中后,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关羽,抓住战机,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荆襄。

襄阳、樊城隔汉水相对,互成犄角,是曹军抗拒南军北上的战备要地。时魏镇南将军曹仁驻守樊城(今湖北襄樊),将军吕常驻襄阳。他从汉中撤军到长安后,又派平寇将军徐晃率军支援曹仁,屯于宛城(今河南南阳)。樊城之战开始后,曹操又派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前往助守,屯驻于樊城以北。

于禁不熟悉南方的气候地理。曹仁让他和庞德屯兵于樊城以北,和城中相互呼应,他竟未考虑该处地形低下的因素,便把所率领的七支人马都带到那里驻扎。八月,连降大雨,汉水暴涨,平地水深数丈。于禁七军均被水淹,只得率少数将士避到高阜之处。关羽乘战船猛攻,于禁欲退无路,被迫投降。庞德率的一部继续顽抗,誓死奋战,从早晨一直战到中午,箭尽矢竭,就短兵相接。将士有的战死,有的投降。关羽加强了攻势,同时,水势上涨更猛,土堤淹没,曹操部队都投降了。庞德想乘船撤回曹仁大营,但水势太大,船只倾覆,被擒,不屈而死。

关羽乘胜围攻樊城,并以一部兵力包围襄阳。樊城守军仅数千人,城墙因水淹多处崩塌,曹仁曾考虑放弃樊城,被辅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满宠所劝止。满宠认为:“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今河南郏县)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三国志·魏书·满宠传》)曹仁乃以必死决心,激励将士齐心协力奋勇抵御。

关羽军虽乘船猛攻,一时仍不能下。此际,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治南乡,今河南淅川东南)太守傅方,均降于关羽,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孙狼等,亦杀官起兵,响应关羽,关羽声势一时“威震华夏”(《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曹操感到威胁,一度准备迁都,被丞相司马司马懿及曹椽蒋济谏止。他们认为:“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晋书·宣帝传》)。

曹操采纳了这一利用矛盾破坏孙、刘联盟,以坐收渔翁之利的策略,派使者去见孙权。同时指令徐晃率军援救曹仁。徐晃进至阳陵陂(樊城北),曹操派将军徐商、吕建传令:必须待后续援军会齐后方可进击。时关羽前部屯偃城(樊城北约五里),徐晃佯筑长堑,示以将切断蜀军后路。蜀军惧被围,烧营撤走,徐晃军进据偃城,渐向围城蜀军逼近。

当初,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早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刘备)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意思是刘备在取得荆、益二州建立基业之后,一定要外结孙权,形成巩固的联盟,然后才能北定中原。可见,孙刘结盟是刘备北定中原的基础。然而,这联盟却因为几个原因,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一是在荆州的所有权问题上。荆州位于长江中游,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对孙、刘、曹三家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曹操曾想占据荆州,统一天下,但赤壁一战使他美梦成空;孙氏集团一向认为荆州是必争之地。因为荆州据上游之重,只要操在别人手里,自己则处于被动地位。赤壁之战结束,为了继续联刘抗曹,不得已,只好暂借荆州给刘备。可刘备取得益州后,却无归还荆州之意。

二是关羽缺乏对孙刘联盟的正确认识。他自恃勇武,对孙氏集团始终踞傲不敬。鲁肃与他单刀相会,讨要荆州,他尽管理亏,但仍然不肯从两家联合的角度着眼来妥善解决问题。孙权派使者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不但不应许亲事,反而厚骂使者,双方关系越来越僵。

三是东吴臣子中,从大局出发,认为应与刘备集团修好、共拒曹操的鲁肃已经去世,而其他臣子,如代替鲁肃统兵的吕蒙,就认为关羽平素骁勇善战,且有兼并吴国的雄心,所以,要求出兵对付关羽。他说:“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以腹心待也”(《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所以 孙权得到曹操的信后,欣然允诺。他召吕蒙回建业,共商夺取南郡的计划。关羽也知孙刘联盟不巩固,这时既要夺取樊城,又得防备孙权偷袭荆州。他看到东吴大将吕蒙屯兵陆口,就再三嘱咐麋芳和傅士仁小心镇守荆州,并将大部分军队留在南郡,还沿江设防,二三十里设一个岗楼,建起烽火台。吕蒙探知关羽防守严密,无懈可击,就佯称病重,上书给孙权,要求回去疗养。孙权公开发布命令,调吕蒙回建业养病。吕蒙推荐陆逊代替自己。当时,陆逊年少多才却无名望,正任定威校尉。孙权便任命他为偏将军、右部督,接替吕蒙。陆逊到任后,派使者给关羽送去了礼物和一封信,信上恭维关羽水淹七军,功过晋文公的城濮之战和韩信的背水破赵,还勉励关羽发挥威力,夺取彻底胜利。关羽看到陆逊是个无名晚辈,对自己又如此恭敬、诚恳,就大胆放心,把荆州大部分军队陆续调到了樊城,打算趁徐晃的兵马还未赶到,大水又未完全退去,先攻下樊城。他亲自督战,加紧攻城,而曹仁依旧坚守。陆逊把关羽人马的调动情况详细地报告给孙权,且说明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关羽可一战而擒。

关羽在襄樊的兵马越来越多,加上新得于禁降军数万人,粮食匮乏。他责备南郡太守麋芳和傅士仁的粮草运送跟不上,大怒说:“还当治之”(《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二人于是存有叛心。后关羽为解燃眉之急,竟擅自强占东吴贮藏在湘关的粮食。孙权得知此事,觉时机成熟,便命吕蒙为大都督,发兵袭击关羽的后方。

是年十一月,吕蒙率军隐蔽前出,进至寻阳(今湖北广济东北),把精锐士卒埋伏在伪装的商船中,令将士身穿白衣,化装成商人,募百姓摇橹划桨,昼夜兼程,溯江急驶,直向江陵进袭,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隐蔽和诡密。驻守江防的蜀军士兵被伪装的吴军所骗,猝不及防,全部被俘虏,江陵城内空虚,陷入混乱。吕蒙先让原骑都尉虞翻写信诱降驻守公安(今湖北公安北)的蜀将傅士仁,又使傅士仁引吴军迫降守江陵的蜀南郡太守糜芳。二人平时就因为关羽对他们傲慢而心怀不满,这次又听说关羽回来要惩治他们,更是内心恐惧,于是在东吴大军兵临城下的情况下,献城出迎。吕蒙遂率大军进据江陵,从而,一举夺回蜀长期占据的荆州。吕蒙进占江陵后,尽得关羽及其将领的家属。他对他们加以优待和抚慰,并下令军中不得侵扰百姓,还对全城百姓表示关心,给有病的送医药,给饥寒者赐衣粮,使城内秩序迅速恢复。而骄傲轻敌的关羽,对吕蒙的袭击行动竟一无所觉。

曹操使者返回洛阳,带来孙权密信,说即派兵西上袭击关羽,但请保密,以防关羽得知有备。曹操部属多数认为应代孙权保密。谋士董昭独持异议,认为应佯允保密而暗予泄漏。关羽知孙权来攻,如撤兵回防,则樊城之围自解。关羽南返与孙权交战,两敌相斗,正好坐收渔利。若为其保密,使孙权得势,对我并不有利。再者,被围将士久不见救,担心缺粮产生恐慌,一旦发生意外,局面将难以收拾。故应以泄密为好。曹操采纳董昭意见,令徐晃用箭将孙权密信内容,分别射入樊城及关羽营中。被围魏军得信后,士气倍增,防守更坚;关羽得信后,则既恐腹背受敌,又不愿前功尽弃,同时判断江陵、公安城防坚固,吴军若真来攻,一时不可能攻克,因而处于徘徊犹豫,进退两难的境地。此时,曹操已率主力由洛阳进抵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并已先后派殷署、朱盖等12营兵进至偃城,归徐晃指挥。关羽军主力屯围头,一部屯四冢。徐晃以声东击西战术,扬言欲攻围头,却出其不意突袭四冢。关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骑5000出战,被徐晃击败,当其退走营寨时,徐晃率军穷追不舍,紧随其后冲入营内。当时关羽营寨,外围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碍设施极为严密,若从营外强攻极为困难。现乘其军陷于混乱之机,由内突袭,一举大破之,杀降蜀之胡修、傅方。时关羽关羽惊悉江陵失守,遂撤围退走,樊城围解。曹仁部将多欲乘胜追击,参军赵俨认为,应保留关羽一定实力与孙权作战,不宜追击。曹仁同意赵俨看法,未部署追击。曹操得知关羽撤退消息后,果然派人传达命令,不许追击关羽。

当关羽撤军而回时,孙权已先到达江陵,派陆逊攻占夷陵(今湖北宜昌)、秭归(今湖北秭归),切断关羽入川退路。在回军途中,关羽多次派人到江陵探问消息。每次,吕蒙都礼待来使,并让使者周游城中。使者回到关羽军中,将士们知道家门无恙,斗志尽失,多数都半途而逃。关羽自知势孤,派人向驻扎上庸的蜀将刘封、孟达求援,二人以以上庸新定为由,拒绝支援。关羽陷于进退失据,腹背受敌的困境,遂西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这时,陆逊乘胜西进,夺取了宜都。关羽看到麦城东、西、南三面全是敌人,而援兵又迟迟不到,决定突围回西川。

吕蒙知关羽兵少,料到他要逃走必然走麦城北边的通西川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十二月,孙权派使者到麦城劝关羽投降。关羽提出叫吴军退兵十里,然后在南门相见。吕蒙果然退兵十里,等候关羽投降。关羽及其子关平趁机带着十几个骑兵,偷偷地出北门向西逃去,被吴将潘璋部司马马忠擒获,与其子关兴一起被杀,死时年约五十八岁。刘备追谥关羽为壮缪侯,其子关兴嗣。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论及关羽与张飞:“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还说:“羽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确如此。

一、桃园结义

公元162年,山西运城的一个普通农户家中诞生了一个呱呱坠地的巨婴,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孩子后来竟成为驰刹风云的一代名将,他就是蜀汉共和国著名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武术家以及一代围棋国手关羽关长生。

关羽同志幼年喜欢读书,但由于家中贫困上不起学,所以只能借放牛的时候在私塾外偷听先生讲课,小长生记性特别好,对听到的东西过耳不忘,尤其对《春秋》上的革命先烈的故事感兴趣。直到关羽同志晚年,他还对书中的记述倒背如流。

幼年的关羽武学天赋极高,他在砍柴割草之间,自己摸索了一套劈柴割草刀法,他以后杀起那些反革命分子就象割草一样,就源与于他少年时期的勤学苦练和不断摸索,无师自通,从而成为一带武学大师。

公元184年,也就是关羽同志22岁那年,时逢甲子,天下大乱,黄巾党造反,再加上连年饥荒,民不聊生,在关羽同志的家乡,恶霸横行,关羽看不惯恶霸的所做所为,一怒之下拿着两把菜刀把恶霸一家人砍翻了,这就是著名的“两把菜刀闹革命”。

之后,关羽同志毅然出走,离别家里为他找的童养媳,踏上了寻求革命为国为民的道路,为躲避仇家的追杀,关羽同志将自己的字改为云长。

那时的关羽怀着一颗赤胆忠心和对反动阶级的深仇大恨,本想投靠黄巾党救民于水火,但很快他就认清了黄巾党这一反动邪教组织的本质,离开反动队伍,开始了流亡生涯。(注 1)

在长达五年的流亡生涯中,关羽同志以贩卖绿豆为生,他公平买卖,童叟无欺,从不缺斤短两,他在做生意的同时,很注意体察民情,同时也在不断摸索革命的真理,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五十县农民运动调查报告》等文章(注2)。关羽同志那时就立下了以身报国的宏愿:革命不成功,就不结婚,不刮胡子。(注3)

公元189年,也就是关羽同志二十七岁那年,在河涿县,关羽同志遇到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前蜀汉共和国主席,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旅游家、表演艺术家、厚黑学派创始人之一、蜀汉人民的大救星刘备同志,从而找到了组织,看到了光明,从此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也开始了关羽同志极具传奇的军事政治生涯。

此后,关羽同志和刘备同志以及另一位共和国创始人张飞同志,形成了共和国第一带领导核心,这三位伟人同志加兄弟的感情成为后世的楷模,在他们的带领下,很快形成了一支队伍,在民主人士苏双、张世平的捐助下,有了自己的经费和武器,开始了他们打击反动势力的第一刀。

按《三国演义》里面的说法,关兴先后斩杀了五员大将,还夺回了父亲关羽遗失的青龙偃月刀,但在正史《三国志》中,关兴的表现就十分一般了。

1、刀劈周平,吓退周泰

公元219年,东吴大将潘璋率军偷袭荆州,猝不及防下,关羽败走,并在麦城被潘璋部下马忠所擒,惨遭杀害。而在两年后,刘备称帝,决意亲率大军征讨东吴,要为关羽报仇雪恨,这便是著名的“夷陵之战”。夷陵之战出发前,蜀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原本准备和刘备会师的猛将张飞,在出发前,被部下张达、范强所杀,张飞的死,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也为夷陵之战蒙上了一层阴影。

但这并未阻止刘备东征,在公元221年7月,刘备大军开拔,而东吴方面,则派出大都督陆逊前去迎战刘备。其中,潘璋就是随陆逊出征的大将之一。在《三国演义》小说的描述中,潘璋先是对阵老将黄忠,并拿出了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口出恶言,以此来对黄忠进行挑衅。

结果,黄忠由于报仇心切,再加上也不服老,于是催马上前,就与潘璋展开了恶战。起先,潘璋假装不敌黄忠,落荒逃窜,到了次日,他依旧前来挑衅,这就让黄忠更为恼火,誓要将其斩于马下。我们都知道,人在愤怒的时候,就容易失去理智,黄忠也是如此,他当时拒绝了别人助力,单枪匹马追逐了潘璋30多里地,自然而然的,就进了潘璋预先设计好的圈套。

2、剑刺潘璋,为父报仇

斩杀周平之后,关兴在乱军中发现了潘璋,由于父亲关羽和老将黄忠皆死在潘璋手中,于是,关兴策马扬鞭,直奔那潘璋而去。缠斗几个回合后,潘璋不敌,落荒而逃,慌不择路之下,冲进无名山谷,而关兴则单枪匹马紧追不舍,结果追来追去,不仅失了潘璋的踪迹,自己也迷了路。

在山谷中转了几圈后,关兴又累又饿,正当无奈之际,发现一处茅草屋,赶忙前去叩门,开门之后,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迎了出来。关兴十分客气,告诉老者自己是迷了路的士兵,想在此求些吃食,顺便歇息一晚,老者很好客,就将关兴让了进来。

两人走进堂屋,关兴猛一抬头,发现堂屋正中央挂着自己父亲关羽的画像,激动之余,连连下跪叩拜,老者十分好奇,细细询问之下,才知道眼前的这位小将,正是他极为敬仰的关公后人。于是,老者十分热情地招待了关兴,一顿好酒好菜让关兴不仅体力得到了补充,精神头也有了恢复。

饭后,两人闲聊一会后,正准备就寝休息,谁知外面大门被叩响,两人开门一看,原来是冤家路窄,那潘璋也是迷路,兜兜转转下,也来到了老者的家中投宿。有道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正待潘璋错愕之际,关兴拔出宝剑,一剑刺向潘璋,潘璋应声倒下,就此身亡。

事后,关兴割下潘璋的首级,挂于马上,捡起青龙偃月刀,谢过老者后,直奔大营中去,自此,算是给黄忠、关羽报了仇。

3、斩杀李异,救下张苞

李异在东吴的名声很响,据说有万夫不当之勇,他的实力,应该和潘璋不相上下,因此,在对阵张苞时,两个人打得难分难舍。在对阵李异之前,张苞刚刚与东吴大将谢旌恶斗了30回合,但谢旌毕竟不如更年轻的张苞厉害,因此不敌逃走。

因此,在李异迎上张苞后,张苞虽说勇猛,但毕竟也不是铁打的身子,逐渐就有些落入下风。而在此事,从东吴军中,射出一支冷箭,当场射中张苞的战马,战马受疼,打了一个趔趄,顿时将张苞掀翻在地。李异见状大喜,抡起板斧,直愣愣地就朝张苞剁来。

说时迟,那时快,眼看张苞就要命丧当场,关兴飞马前来,在李异身后大喝一声,惊得李异一顿,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间,关兴手起刀落,一刀将李异劈了个人头落地。斩杀李异的这场战役,发生在刘备亲征东吴的最初阶段,当时蜀国大军到达秭归,迎战的是孙权的孙桓,而在双方首战时,孙桓便派出了谢旌和李异,结果,一个大败而归,一个身首异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1823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4
下一篇2023-07-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