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笔记:醋栗(一个农场主艰辛的奋斗史)

听书笔记:醋栗(一个农场主艰辛的奋斗史),第1张

时间2021年12月21日

平台喜马拉雅

国别俄国

类型小说

作者契诃夫(1860—1904)。俄国作家,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1879年进入莫斯科医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

他的主要作品有:《胜利者》(1883)、《变色龙》(1884)、《草原》(1888)、《没意思的故事》(1889)、《库页岛》(1893-1894)、《在流放中》(1892)、《第三病室》(1892)。后来,他又开始创作戏剧,如《结婚》(1890)、《蠢货》(1888)、《求婚》(1888-1889)、《一个不由自主的悲剧角色》(1889-1890)、《伊凡诺夫》(1887-1889)、《樱桃园》(1903-1904)等等。

故事梗概《醋栗》是契诃夫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作品讲述了一个庸人为了追求个人幸福而丧失所有优秀品质的故事。

兽医伊万·伊万内奇和中学教师布尔金已经走累了,天又下起了大雨,两人只好到地主阿列兴家避雨。阿列兴表面看起来很热情,招待伊凡和布尔金去他的浴棚里洗澡。虽然阿列兴本人长时间不洗澡,但他对自己拥有一个浴棚很满意,不免在伊凡和布尔金面前炫耀。伊凡看不惯阿列兴的做作,他冒雨跳进屋外河里游泳。几人换好干净的衣服在客厅里休息,准备听伊凡讲他弟弟尼古拉的故事。

伊凡和尼古拉的童年是在乡下自由自在地度过的。他们完全跟农民的孩子一样,一天到晚在田野上,在树林里度过,看守马匹,剥树皮,钓鱼等等,非常快乐和幸福。成人后,两人进了城,伊凡做了兽医,尼古拉19岁进了税务局。

尼古拉老是惦记着乡下的生活,向往着能回到乡下去,找个靠河或者近湖的地方给自己买下一个小小的庄园。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尼古拉省吃俭用,自己却活得像一个叫花子。甚至因为金钱,他娶了自己并不喜欢的,年老的难看的寡妇。婚后,尼古拉对妻子十分的吝啬,老是让她吃不饱,让她憔悴,不到三年便导致了妻子的死亡。而尼古拉自己对妻子的死亡并不在意,一心物色着他梦想的田产。五年过会,最终,尼古拉买了与他之前梦想有些差别的庄园,当起了庄园主(地主),并购进了20株醋栗树苗,栽好,照地主的排场过起了生活。

伊凡去庄园看望尼古拉。在伊凡的眼中,尼古拉庄园里的人和动物都活得像猪一样。尼古拉本人也不再像从前畏畏缩缩,而是老爷派头十足,爱装腔弄势。自诩贵族,一面欺压百姓,一面又希望老百姓爱戴他。在弟弟庄园待了几个钟头后,伊凡有所感触。通过又硬又酸的醋栗而尼古拉却认为其很好吃这件事,伊凡渐渐明白个人幸福究竟是什么。他不满这种麻木不仁,庸俗,强者骄横,弱者愚昧,不反抗,像牲畜一样,粉饰太平的幸福生活。他呼唤不要等待的自由,用恳求的声调,对伙伴呼吁道:“不要心平气和,不要让自己昏睡!趁年轻,强壮,血气方刚,要永不疲倦地做好事!幸福是没有的,也不应当有。如果生活有意义的目标,那么,这个意义和目标就断然不是我们的幸福,而是比这更合理、更伟大的东西。做好事吧!”

伊凡的弟弟的故事并没有满足布尔金和阿列兴,他们认为故事是乏味的。阿列兴只关心与自己相关的事,并不关心伊凡的故事是否有道理,是否正确。布尔金对于伊凡的思想观点也有点不太舒服。

精彩句子

1、从大清早起,整个天空布满了雨云。那天没风,不热,可是使人烦闷,遇到灰色的阴天日子,乌云挂在田野的上空,久久不散,看样子会下雨,却又不下,那就会碰到这样的天气。

2、他们俩都知道那是河岸,那儿有草场、绿油油的柳树、庄园,要是站在一个高岗的顶上望出去,就可以看见同样辽阔的田野,看见电报线,看见远处一列火车,像是毛毛虫在爬,遇到晴朗天气在那儿甚至看得见城市。

3、过了大约五分钟,雨下大了,连绵不断,谁也说不清什么时候雨才会停。伊万·伊万内奇和布尔金站住,考虑起来。狗已经淋湿,站在那儿,用后腿夹着尾巴,带着温柔的神情瞧他们。

4、他们往斜下里拐过去,穿过已经收割过的田地,时而照直走,时而往右走,后来走到大道上了。不久出现了白杨和花园,后来出现了谷仓的红房顶。有一条河,河水闪闪发光,于是眼界豁然开朗,前面是一大片水,有一个磨坊和一个白色的浴棚。

5、磨坊在工作,声音盖过了雨声,水坝在颤抖。有几匹淋湿的马垂着头,站在大车旁边。人们披着麻袋走来走去。这儿潮湿、泥泞、不舒服,河水仿佛冰凉,不怀好意似的。

6、有一个谷仓里筛谷机轰轰地响。门开着,滚滚的灰尘冒出来。阿列兴本人就站在门口,这是一个四十岁光景的男子,又高又胖,头发挺长,与其说像地主,倒不如说像教授或者画家。他穿一件白的、可是好久没洗过的衬衫,拦腰系一根绳子,算是腰带,下身没穿长裤,只穿一条衬裤,靴子上也沾着烂泥和麦秸。他的眼睛和鼻子扑满灰尘,变得挺黑。

7、那所房子高大,有两层楼。阿列兴住在楼下的两个房间里,那儿有拱顶和小窗子,原先是管家们居住的。屋里设备简单,有黑面包、便宜的白酒、马具的气味。

8、伊万·伊万内奇走到外面去,扑通一声跳进水里,冒着雨游泳,抡开胳膊划水。他把水搅起波浪,弄得白色的百合在水浪上摇摇摆摆。他一直游到河当中水深处,扎一个猛子,过一分钟在另一个地方钻出来,接着再往远里游去,老是扎猛子,极力想够到河底。

9、他这种怀念渐渐成为明确的渴望,化成梦想,只求找个靠河或者近湖的地方给自己买下一个小小的庄园才好。

10、一个人只需要三俄尺的土地。可是要知道,三俄尺的土地是死尸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活人需要的。

11、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个庄园,而是整个地球,整个大自然,在那广大的天地中人才能够尽情发挥他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质和特点。

12、“‘乡村生活自有它舒服的地方,’他常说,‘在阳台上一坐,喝一喝茶,自己的小鸭子在池塘里泅水,各处一片清香,而且……而且醋栗成熟了。’”

13、他生活节俭,省吃省喝,上帝才知道他穿的是什么衣服,活像叫花子,可是不断地攒钱,存在银行里。他变得贪财极了。我一瞧见他就痛心,常给他点钱,遇到过节也总要寄点钱给他,可是他连这点钱也收藏起来。

14、从前我们城里有个垂危的商人。他临死叫人给他端来一碟蜂蜜,把他所有的钱钞和**就着蜜一古脑儿吃到肚子里,让谁也得不着。

15、有一回我正在一个火车站检查牲口,正巧有个马贩子摔到火车头底下,压断了一条腿。我们把他抬到候车室里,血哗哗地流,样子真是可怕,可是他老是求大家找回他的腿,老是放心不下:原来那条压断的腿所穿的靴子里有二十卢布,他深怕那点钱丢了。

16、迎面遇见一条红毛的肥狗,活像一头猪。它想叫一声,可又懒得叫。

17、他在床上坐着,膝上盖一条被子。他老了,胖了,皮肉发松,他的脸颊、鼻子、嘴唇,全都往前拱出去,眼看就要跟猪那样咕咕叫着钻进被子里去了。

18、强者骄横而懒惰,弱者无知而且跟牲畜那样生活着,处处都是叫人没法相信的贫穷、拥挤、退化、酗酒、伪善、撒谎……可是偏偏所有的屋子里也好,街上也好,却一味的心平气和,安安静静。

19、可是我,一个有思想的活人,站在一道壕沟面前,本来也许可以从上面跳过去,或者在上面搭座桥走过去,却偏要等它自动封口,或者等它让淤泥填满,难道这样的事还说得上什么规律和合法性?

20、不要心平气和,不要容您自己昏睡!趁您还年轻力壮,血气方刚,要永不疲倦地做好事情!幸福是没有的,也不应当有。如果生活有意义,有目标,那意义和目标就绝不是我们自己的幸福,而是比这更伟大更合理的东西。做好事情吧!

我的感悟

1、契诃夫对景物、人物的描写是高手,值得借鉴。

2、小说以沉闷的天空开始,以雨点通宵抽打着窗上的玻璃结束,除了前后呼应外,更深层次地表达了作者愤世嫉俗情怀,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异曲同工。

3、对普通人来说,我倒认为尼古拉是一个励志的榜样。其十九岁起就梦想拥有自己的一个庄园,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几十年来,他“不忘初心”,省吃俭用直至吝啬,不择手段,千方百计压制自己的生活欲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试问,当今有几人能做到?许多人都立志要凭自己的努力,拥有自己的房子、车子,可谁能象尼古拉一样,压抑自己一时的消费欲望,反倒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拆东墙补西墙,刷信用卡过日子,到老不一定实现得了自己的理想。(20211221)

  契诃夫自1880年到1903年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以及剧作等近五百篇。

 短篇小说:《给博学的邻居的一封信》、《皮靴》、《马姓》、《凡卡》、《迷路的人》、《预谋犯》、《未婚夫和爸爸(现代小品)》、《客人(一个场景)》、《名贵的狗》等;

 中篇小说:《草原》、《没有意思的故事》、《第六病室》、《决斗》、《我的一生》、《姚内奇》等;

 剧作:喜剧《论烟草的危害》、喜剧《蠢货》和四幕喜剧《伊凡诺夫》,独幕笑剧《求婚》和四幕喜剧《林神》。独幕笑剧《被迫无奈的悲剧角色》、《结婚》。独幕笑剧《纪念日》四幕喜剧《海鸥》。四幕剧《万尼亚舅舅》、喜剧《海鸥》、四幕正剧《三姐妹》、悲喜剧《樱桃园》。

 契诃夫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

契诃夫的著名作品:

1、短篇小说

《给博学的邻居的一封信》、《皮靴》、《马姓》、《凡卡》、《迷路的人》、《预谋犯》、《未婚夫和爸爸》、《客人》、《名贵的狗》、《纸里包不住火》、《哼,这些乘客们》、《普里什别叶夫中士》、《猎人》、《哀伤》。

《胖子和瘦子》、《喜事》、《在钉子上》、《胜利者的得意洋洋》、《小公务员之死》、《不平的镜子》、《谜一样的性格》、《站长》,《文官考试》、《戴假面具的人》、《变色龙》、《外科手术》、《太太们》、《幸福的人》、《在别墅里》、《大提琴的浪漫故事》。

《一件艺术品》、《白嘴鸦》、《苦闷》、《凡卡》、《食客》、《校长》、《伤寒》、《吻》、《沃洛嘉》、《祸事》、《婚礼》、《逃亡者》、《无依无靠的人》、《精神错乱》,《贼》、《村妇》、《古塞夫》、《跳来跳去的女人》、《邻居》。

2、剧作

《论烟草的危害》、《蠢货》、《伊凡诺夫》、《求婚》、《林神》、《被迫无奈的悲剧角色》、《结婚》、《纪念日》、《海鸥》、《万尼亚舅舅》、《海鸥》、《三姐妹》、《樱桃园》。

扩展资料:

诃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

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

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

他信任读者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主张让读者自己从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涵义。他的短篇小说《凡卡》被选入中国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5课。

参考资料: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契科夫简介

俄国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和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

详细信息:

生平经历

早期

巅峰时期

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期

契诃(hē)夫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期是契诃夫创作的全盛时期。当时俄国的解放运动进入无产阶级革命的新阶段。在革命阶级的激昂情绪激荡下学生以及其他居民阶层中间的民主精神渐趋活跃。契诃夫也渐渐克服了不问政治的倾向,积极投入社会活动。

1892年在下诺夫哥罗德省和沃罗涅什省赈济饥荒;

1892至1893年间在谢尔普霍夫县参加扑灭霍乱的工作;

1897年参与人口普查工作;

1898年支持法国作家左拉为德雷福斯辩护的正义行动,并因此疏远同苏沃林的关系;

1902年为了抗议沙皇当局取消玛克西姆·玛克西姆·高尔基的科学院名誉院士资格的决定,他和柯罗连科一起放弃在1900年获得的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1903年他资助为争取民主自由而受迫害的青年学生。他的民主主义立场日益坚定,对社会生活的底层的观察更为深刻,对酝酿中的革命的预感也日益明朗,从漆黑的现实中渐渐看到隐约的“火光”。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人生谢幕

随着20世纪初社会运动的进一步高涨,契诃夫意识到一场强大的、荡涤一切的“暴风雨”即将降临,社会中的懒惰、冷漠、厌恶劳动等恶习将被一扫而光。他歌颂劳动,希望每个人以自己的工作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三姊妹》,1900~1901)。

在1905年革命的前夕写成的《新娘》(1903)表达了要“把生活翻一个身”、奔赴新生活的渴望。剧本《樱桃园》(1903~1904)展示了贵族的无可避免的没落和由新兴资产阶级所代替的历史过程,同时表现了毅然同过去告别和向往幸福未来的乐观情绪:樱桃园伐木的斧声伴随着“新生活万岁!”的欢呼声。

然而由于契诃夫的思想立场从未超越民主主义的范畴,他笔下的新人都不知道创建崭新生活的必由之路,他们渴望的“新生活”始终只是一种朦胧的憧憬。

独幕剧、多幕剧 根据戏剧的结构形式,容量的大小,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独幕剧是独成一幕的短剧。由于展示剧情受到严格的时间、场景等限制,要求结构紧凑,矛盾冲突的展开比较迅速,而情节的基本部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却均应表现出来。多幕剧是大型的戏剧。容量大,故事情节复杂。由于它分幕分场,用能换幕表现时间的间隔和空间的转移,就可以把不便于在舞台上演出的事件转移到幕后,处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事件,反映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此两种戏剧文学样式各有所长,无可代替;也各有众多的传世之作。多幕剧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关汉卿的《窦娥冤》、曹禺的《雷雨》等。独幕剧如契诃夫的《结婚》、丁西林的《三块钱国币》等

按作品形式和规模划分的戏剧类别之一,与多幕剧相对应,指剧情在一幕内完成的小型戏剧。通常只有一个场景,也可以有两个以上场景。在独幕剧中,一般人物较少,情节线索单纯,从一个生活侧面反映社会矛盾,构成一个独立完整的戏剧故事。在17世纪,莫里哀曾写过一些独幕戏剧,如《可笑的女才子》、《逼婚》等。但这一类戏剧在19世纪后期才开始流行。契诃夫的《求婚》是著名的独幕剧佳作。中国早期话剧有很多独幕剧,如田汉的《名优之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妇女代表》、《赵小兰》等,都是获奖的独幕剧作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1919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4
下一篇2023-07-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