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眼有加,穷途之哭
和阮籍有关的成语有好几个,比如“青眼有加”和“穷途之哭”等。《晋书》记载,阮籍待人,常为青白眼,对讲究礼节俗套之人,经常翻白眼以对。嵇康的哥哥嵇喜甚有才华,被称为“有当世才”(《晋书·嵇康传》),然而注重官场俗套,不为清流所重。阮籍母亲去世后,嵇喜前去吊唁,阮籍翻白眼以待,也不说话,嵇喜尴尬而还;而嵇康听说后,便携酒带琴前去,阮籍一见大喜,立刻变成青眼,热情招待。
后来就演变成成语“青眼有加”或者“青睐”来表示对人的赏识或者喜爱,用“白眼”表示对人的厌恶。 阮籍为人旷达,纵性而为,经常率意出游,不择道路,尽兴而奔,遇上道路穷尽之处,动辄就嚎啕大哭,后人用“穷途之哭”形容绝望哀愁之情。曾经在临吊广武“楚河汉界”古战场处,缅怀楚汉英雄,感叹道“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成为千古名句。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阮籍心怀大志,奈何时世不遇,心有郁积,纵情旷达乃不得而为之。 坦荡不羁,蔑视俗礼阮籍相貌出众,气概非凡,然而放荡不羁,坦荡纵行,蔑视俗礼。当时礼法,叔嫂不通问。有一次阮籍嫂子回娘家省亲,阮籍遇上便与之道别,别人讥讽他不懂礼数,他反讥道:“礼岂为我辈设也?”。(《世说新语·任诞》) 阮籍和王戎是忘年交,经常在一起在阮籍家附近喝酒,而酒店老板娘非常美貌,阮籍喝醉了,便躺在美妇旁边,她丈夫怀疑二人有染,结果经过多次观察,发现阮籍和美妇是清白的,并无他意。(《世说新语·任诞》)
慎言狂行,借酒拒婚
阮籍虽然为人狂放,然而在言论上非常谨慎,这和当时的政治风气有关,嵇康就是因为言语不谨慎,《与山巨源绝交书》明确表明和司马氏集团决裂,因而惨遭杀害。因而阮籍可以在举止上桀骜不驯,以青白眼待人,然而在言语上却非常谨慎,喜怒不形于色。王戎评价阮籍“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世说新语·德行》)。 钟会是司马氏心腹,曾多次向阮籍征询对时势的看法,想用阮籍失言来治他的罪,结果每次阮籍都用酣醉的办法获免。而且即便是谈论,也是玄远缥缈,从来不臧否评价人物。因而司马昭不得不说“阮嗣宗至慎”。
阮籍倜傥潇洒,声名远著,朝野皆以为贤,司马昭便想和阮籍结为儿女亲家,于是派人给司马炎向阮籍求婚,结果阮籍大醉六十天,使得求亲之人无法提亲,此时便不了了之。正因为如此,和司马氏若即若离,阮籍得以避免祸患,受到司马昭的喜爱和庇护,多次予以免罪。
事母尽孝,不同凡俗
阮籍事母至孝,母亲去世后,当时阮籍正在和人下棋,对弈者请求停止,然而阮籍坚决下完,然后饮酒二斗,哀号一声,吐血数升;临下葬的时候,又吃了一个蒸乳猪,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晋书》) 中书令裴楷前往吊唁,阮籍也不为礼,披头散发,两腿箕踞,醉而直视,裴楷吊唁完而去,别人问裴楷:“凡吊者,主哭,客乃为礼。籍既不哭,君何为哭?”,楷回答道:“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晋书》)。可以说中书令裴楷有雅量和识人之才,阮籍不拘俗礼,母丧食肉,也不行礼,似乎为礼法不容,可是观其哀丧吐血,悲哀之情发自内心,因而裴楷能够理解。所以当时两个人都获得了人们称赞。
禽兽不如,出人意料
阮籍才思敏捷,妙语迭出,“禽兽不如”成语就是出自阮籍之口。《晋书》记载,当时在朝廷上议政,官员汇报有人杀了其母,阮籍说“哎,杀父还说得过去,何至于杀母也!”,当时举座皆惊,温迪司马昭说:“杀父是天下最为恶劣的行为,为什么你认为可以呢?”,阮籍从容对曰:“禽兽都是知道其母不知其父,弑杀父亲的行为,属于禽兽一类;然而,弑杀其母,则是禽兽不如!”,于是大家都很佩服阮籍的言辞,并赢得了文帝的好感。 关于阮籍的传闻轶事还有不少,然而,从上面几个历史记载来看,可以看出阮籍才思敏捷,才华横溢,崇尚老庄,向往超脱,政治上心向曹魏,又不得不和司马氏相近,只好明哲保身,纵情狂放,慎言怪行,桀骜不驯,这也是为时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胸中块垒,只好用酒浇之,文采举止,名重一时,飘逸情趣,流芳千古,魏晋名士,阮籍为首也。2019/3/19榆木斋
参考资料:
枯木
魏晋名士“竹林七贤”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志向相投,兴趣相近,崇尚老庄,蔑视礼教,向往自然,喜好游冶,常聚集在一起饮酒纵歌,排解胸臆,酣畅淋漓,无拘无束,成为一种潮流和社会风气。
“竹林七贤”在文章创作上,他们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创作了不少佳作诗篇,以阮籍、嵇康为代表,尤其是以阮籍文学最为著名,历代被列为“竹林七贤”之首,作品丰富,或沉郁,或飘逸,或隐晦,或悲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开创了新的境界,对同时期和后世文士产生重大影响。晋代左思、张载、陶潜,南北朝鲍照,北周的庾信,唐代陈子昂、李白等都继承和发展了阮籍的艺术风格。
阮籍(210年-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出身名门望族,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三岁丧父,勤奋好学,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历任尚书郎、参军,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阮籍做了司马懿的从事中郎,后封关内侯,徙散骑常侍。甘露元年(256),任职步兵校尉,担任此官职时间最长,直到景元四年(263)去世,所以后世通常称之为“阮步兵”。
阮籍相貌堂堂,为人桀骜不驯,《晋书》记载:“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世说新语》也有不少阮籍的有趣事迹记载,我们就来回顾名士阮籍的风采。
济世之才,隐晦咏怀
《晋书》评价,“籍本有济世志”,当时处于魏晋交替之际,曹魏人才凋零,司马氏权势正炙,斩除异己。阮籍从内心比较倾向曹魏集团,却无法实现理想,又不想过于依附司马氏,面对两强相斗,危机感和幻灭感使得阮籍愤懑抑郁,只好转向老庄,用诗词文章来排解心中忧愁。于是用四言诗《咏怀诗》十三首,五言诗《咏怀》八十二首等大量组诗来表达心中志向。迫于形势,组诗采用比兴、象征等手法,隐晦曲折,沉郁苍凉,凝练隽永,意境深远,抒发凄怨愤慨之情,开创了五言诗新的风格和意境。
阮籍的《咏怀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意境出现在中国诗坛上,当时就引起了强烈反响,《晋书》评价“为世所重”。阮籍之后,诗人争先仿效其作,影响极为深广。
大人先生,诙谐幽默
《大人先生传》是最能代表阮籍风格的赋体散文,阐述了阮籍的理想和精神追求,痛斥虚伪的礼法,崇尚飘逸的情趣。全文洋洋洒洒,华采飘逸,铺排对偶,音节整齐,文风犀利辛辣,诙谐幽默,为魏晋散文上佳之作。
阮籍苦心孤诣,文采飞扬,在思考对人生自由的追求的同时,还用诙谐的比喻阐述高深的道理。由于全文较长,《晋书》就收录了其中一段,那就是用虱子钻进裈裤来比喻伪君子暂且偷安,“独不见群虱之处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处于裈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诙谐幽默,形象生动,堪称《庄子》寓言以后最佳比喻。
青眼有加,穷途之哭
和阮籍有关的成语有好几个,比如“青眼有加”和“穷途之哭”等。《晋书》记载,阮籍待人,常为青白眼,对讲究礼节俗套之人,经常翻白眼以对。嵇康的哥哥嵇喜甚有才华,被称为“有当世才”(《晋书·嵇康传》),然而注重官场俗套,不为清流所重。阮籍母亲去世后,嵇喜前去吊唁,阮籍翻白眼以待,也不说话,嵇喜尴尬而还;而嵇康听说后,便携酒带琴前去,阮籍一见大喜,立刻变成青眼,热情招待。后来就演变成成语“青眼有加”或者“青睐”来表示对人的赏识或者喜爱,用“白眼”表示对人的厌恶。
阮籍为人旷达,纵性而为,经常率意出游,不择道路,尽兴而奔,遇上道路穷尽之处,动辄就嚎啕大哭,后人用“穷途之哭”形容绝望哀愁之情。曾经在临吊广武“楚河汉界”古战场处,缅怀楚汉英雄,感叹道“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成为千古名句。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阮籍心怀大志,奈何时世不遇,心有郁积,纵情旷达乃不得而为之。
坦荡不羁,蔑视俗礼
阮籍相貌出众,气概非凡,然而放荡不羁,坦荡纵行,蔑视俗礼。当时礼法,叔嫂不通问。有一次阮籍嫂子回娘家省亲,阮籍遇上便与之道别,别人讥讽他不懂礼数,他反讥道:“礼岂为我辈设也?”。(《世说新语·任诞》)
阮籍和王戎是忘年交,经常在一起在阮籍家附近喝酒,而酒店老板娘非常美貌,阮籍喝醉了,便躺在美妇旁边,她丈夫怀疑二人有染,结果经过多次观察,发现阮籍和美妇是清白的,并无他意。(《世说新语·任诞》)
慎言狂行,借酒拒婚
阮籍虽然为人狂放,然而在言论上非常谨慎,这和当时的政治风气有关,嵇康就是因为言语不谨慎,《与山巨源绝交书》明确表明和司马氏集团决裂,因而惨遭杀害。因而阮籍可以在举止上桀骜不驯,以青白眼待人,然而在言语上却非常谨慎,喜怒不形于色。王戎评价阮籍“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世说新语·德行》)。
钟会是司马氏心腹,曾多次向阮籍征询对时势的看法,想用阮籍失言来治他的罪,结果每次阮籍都用酣醉的办法获免。而且即便是谈论,也是玄远缥缈,从来不臧否评价人物。因而司马昭不得不说“阮嗣宗至慎”。
1 竹林七贤的资料(古文翻译)
竹林七贤 中国三国魏7位名士的合称,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
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7人常集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西北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
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
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
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至八王乱起,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嵇康(224—263) 三国时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虽家世儒学,但学不师授,唯好老、庄之说。
与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称嵇中散。崇尚自然、养生之道,著有《养生论》,倡「越名教而任自然」。
与王戎、刘伶、向秀、山涛、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被称为「竹林七贤」。后因与山涛志趣不同,山涛将去官,举以自代,遂作书与涛绝交;又因与钟会有隙,被谮於大将军司马昭,年四十遭杀害。
嵇康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有《嵇中散集》,以鲁迅辑校《嵇康集》为精善。
阮籍(210-263) 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人。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
陈留尉氏(河南开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
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
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徵、寄托,藉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於散文和辞赋。
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长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传〉。另又存赋六篇,其中述志类有〈清思赋〉、〈首阳山赋〉;咏物类有〈鸠赋〉、〈狝猴赋〉。
考《隋书经籍志》著录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明代张溥辑《阮步兵集》,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至近人黄节有《阮步兵咏怀诗注》。 山涛(205—283) 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
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贫。
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
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
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司马昭以钟会作乱於蜀,将西征,任涛为行军司马,镇邺。
昭进爵晋公,涛主张以司马炎为太子。炎代魏称帝时,任山涛为大鸿胪,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
出为冀州刺史,甄拔隐屈,搜访贤才三十余人。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
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
后拜司徒,复固辞,乃归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辑本。
向秀(约227-272) 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
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曾注『庄子』,“ 发明奇趣,振起玄风”,《秋水》、《至乐》二篇,注释未完而卒。
后郭象“ 述而广之”,别为一书。向注早佚,现存《庄子注》,可视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
他主张“ 名教”与“自然” 统一,合儒、道为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遥”,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遥” 而违反“名教”。
擅诗赋。其哀悼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辞沉痛,有名世。
刘伶 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
魏末,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召对策问,强调无为而治,遂被黜免。
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
一次有客来访,他 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
唯著〈酒德颂〉一篇。 阮咸 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
“竹林七贤” 之一。阮籍之侄, 与籍并称为“大小阮” 。
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为人旷放,不拘礼法。
善弹琵琶。 王戎(234—305) 字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
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幼颖悟,神采秀彻。
善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他是「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
晋武帝时,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进爵安丰县侯。后迁光禄勋。
2 竹林七贤 的译文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据陈寅恪先生考,西晋末年,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东晋初年,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为“竹林七贤”。“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 有关竹林七贤的古文 《世说新语》中内容太多,不胜枚举。
这里只举一人。因七贤经常一起活动,也可管中窥豹。
世说新语·阮籍(汇总) 德行第一 十五 嗣宗谨慎 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晋文王(司马昭)称赞阮籍极其谨慎,每次和他聊天,说的都是玄虚高远的事情,从不评判人物。
文学第四 六十七 阮籍神笔 魏朝封晋文王为公,备礼九锡,文王固让不受。公卿将校当诣府敦喻,司空郑冲驰遣信就阮籍求文。
籍时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书札为之,无所点定,乃写付使。时人以为神笔。
魏朝封晋文王(司马昭)为公,准备了九锡之礼,晋文王坚辞不受。文武官员要到他的府上敦促劝喻,司空郑冲急忙派信使到阮籍那里,让他写劝进文。
当时阮籍在袁孝尼(准)家,晚上喝醉了,酒还没醒。人们把他扶了起来后,阮籍提笔就写,丝毫不作修改就给了信使。
当时人们认为他是神笔。 赏誉第八 二十九 七贤之子 林下诸贤,各有俊才子:藉子浑,器量弘旷;康子绍,清远雅正;涛子简,疏通高素;咸子瞻,虚夷有远志;瞻弟孚,爽朗多所遗;秀子纯、悌,并令淑有清流;戎子万子,有大成之风,苗而不秀;唯伶子无闻。
凡此诸子,唯瞻为冠,绍、简亦见重当世。 竹林七贤,他们都有才华出众的儿子:阮籍子浑,器量开阔;嵇康子绍,清静文雅;山涛子简,疏朗朴实;阮咸子瞻,恬淡有大志;阮瞻弟孚,爽朗不羁;向秀子纯、悌,善良有名望;王戎子万子,能成大器,可惜早夭;只有刘伶的儿子藉藉无名。
所有的这些孩子,阮瞻最出色,嵇绍、山简也被世人推崇。 伤逝第十七 二 邈若山河 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
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
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 王浚冲(王戎)作尚书令时,一次穿着公服,乘着轻便马车经过黄公酒垆。他回头对车后面的客人说:"从前我和嵇叔夜(嵇康)、阮嗣宗(阮籍)一起在此畅饮。
竹林同游,我也忝列其末。自从嵇康早逝,阮籍亡故以后,我就为世事羁绊,现在酒垆虽近在眼前,往事旧人却象是隔着万重山河了。
" 栖逸第十八 一 真人长啸 阮步兵啸,闻数百步。苏门山中,忽有真人,樵伐者咸共传说。
阮籍往观,见其人拥膝岩侧,籍登岭就之,箕踞相对。籍商略终古,上陈黄、农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问之,仡然不应。
复叙有为之教、栖神导气之术以观之,彼犹如前,凝瞩不转。籍因对之长啸。
良久,乃笑曰:"可更作。"籍复啸。
意尽,退,还半岭许,闻上口酋然有声,如数部鼓吹,林谷传响,顾看,乃向人啸也。 阮步兵(阮籍)的啸声数百步之外都能听到。
苏门山里,忽然来了一位真人,樵夫们都在议论这件事。阮籍也去观看,见这个人盘腿坐在岩石旁边,阮籍就爬上山凑过去,双腿伸直坐在他对面。
阮籍说起古代的事情,上至黄帝、炎帝的清静无为之道,下到夏、商、周三代圣君的仁政,并拿这些事情向他请教,这个人只是昂着头不予理睬。阮籍又谈起儒家的入世学说以及道家的栖神导气的方法,以此来观察他,这个人还是和刚才一样,凝神不动。
阮籍于是对着他长啸。过了很长时间,这个人才说:"你再来。
"阮籍再一次长啸。后来阮籍没了兴致就下山了,走到半山腰,听到上面传来悠长的声音,像是有几个乐队在演奏,山谷中都发出回音,回头一看,正是刚才那个人在长啸。
贤媛第十九 十一 契若金兰 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山妻韩氏觉公与二人异于常交,问公,公曰:"我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
"妻曰:"负羁之妻亦亲观狐、赵,意欲窥之,可乎?"他日,二人来,妻劝公止之宿,具酒肉。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
公入曰:"二人何如?"妻曰:"君才致殊不如,正当以识度相友耳。"公曰:"伊辈亦常以我度为胜。
" 山公(山涛)和嵇康、阮籍一见面,就情投意合。山涛的妻子觉得丈夫和这两个人的交往非比寻常,就问他怎么回事,山公说:"眼下可以作为我的朋友的,只有这俩人了。
"妻子说:"从前僖负羁的妻子也曾亲自观察过狐偃、赵衰,我也想看看他们,可以吗?"有一天,二人来了,妻子劝山公留他们过夜,给他们准备了酒肉。晚上,她越过墙去观察这两个人,留连忘返,直到天都亮了。
山公过来问道:"你觉得这二人怎么样?"妻子说:"你的才智情趣比他们差得太远了,只能以你的见识气度和他们交朋友。"山公说:"他们也总认为我的气度胜过他们。
" 任诞第二十三 一 竹林七贤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陈留的阮籍、谯国的嵇康、河内的山涛三个人年岁相仿,嵇康最小。
参加他们聚会的还有沛国的刘伶,陈留的阮咸、河内的向秀、琅邪的王戎。七人常在竹林下聚会,纵情饮酒,所以世人称他们为"竹林七贤"。
二 阮籍遭母丧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
"文王曰:"嗣。
4 能用古文来说竹林七贤的故事吗带翻译,望采纳。
一 竹林七贤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陈留的阮籍、谯国的嵇康、河内的山涛三个人年岁相仿,嵇康最小。
参加他们聚会的还有沛国的刘伶,陈留的阮咸、河内的向秀、琅邪的王戎。七人常在竹林下聚会,纵情饮酒,所以世人称他们为"竹林七贤"。
二 阮籍遭母丧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
"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阮籍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的宴席上喝酒吃肉。
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他对文王说:"您正在以孝治国,而阮籍却在母丧期间出席您的宴会,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偏远的地方,以正风俗教化。"文王说:"嗣宗如此悲伤消沉,你不能分担他的忧愁,为什么还这样说呢?况且服丧时有病,可以喝酒吃肉,这也是符合丧礼的呀!"阮籍依旧在喝酒吃肉,神色自若。
5 求世说新语中有关竹林七贤文章的翻译「管宁割席」的故事,载于《世说新语·德行》: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宁之所以要与他的好友华歆「割席」绝交,不是因为有甚么大的政治矛盾或观点歧异,而仅仅是因为「恰同学少年」结伴读书时的两个细微末节引起的「分歧」。一是在园中锄地时,他俩同时发现「地有片金」,管宁看都不看,视为瓦石,而华歆却拾起察看之后才甩掉。这被管宁视之为见利而动心,非君子之举。二是门外有官员的轿舆前呼后拥而过,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忍不住放下书本跑出去看了一下热闹。这被管宁视之为「心慕官绅」,亦非君子之举。于是,管宁毅然对华歆说:「看来你不是我的朋友」,并割断坐席,与之断了交情。
故事被载入《世说新语》的「德行」篇,不言而喻是事关德行。事情很小,确实是人们容易忽略的细微末节,然正因其小,足见当时的士大夫读书人品评他人与约束自己的尺度之严,见微而知著,因小而见大。
6 怎样解释“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
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 康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相反王戎、山涛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并成为其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以嵇康、阮籍为代表。 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他以老庄崇向自然为论点,说明自己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又如阮籍的《咏怀》诗八十 二首,透过比兴、寄托等手法,隐晦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恶行,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由是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7 能用古文来说竹林七贤的故事吗带翻译,望采纳。
一 竹林七贤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陈留的阮籍、谯国的嵇康、河内的山涛三个人年岁相仿,嵇康最小。参加他们聚会的还有沛国的刘伶,陈留的阮咸、河内的向秀、琅邪的王戎。七人常在竹林下聚会,纵情饮酒,所以世人称他们为"竹林七贤"。
二 阮籍遭母丧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阮籍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他对文王说:"您正在以孝治国,而阮籍却在母丧期间出席您的宴会,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偏远的地方,以正风俗教化。"文王说:"嗣宗如此悲伤消沉,你不能分担他的忧愁,为什么还这样说呢?况且服丧时有病,可以喝酒吃肉,这也是符合丧礼的呀!"阮籍依旧在喝酒吃肉,神色自若。
8 关于竹林七贤的文章竹林七贤——阮籍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 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明帝曹叡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他托病辞官归里。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 ,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 阮籍作品今存赋6篇、散文较完整的9篇、诗90余首。阮籍的诗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咏怀诗》82首。阮籍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原集已佚。不过他的作品散失的并不多,以诗歌为例,《晋书·阮籍传》说他“作《咏怀诗》八十余篇”,看来全部流传了下来。明代曾出现多种辑本,张溥辑《阮步兵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整理出版了《阮籍集》。注本有近人黄节的《阮步兵咏怀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其中最为著名的酒徒是刘伶。刘伶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酒谱>>;讲述刘伶经常随身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鹿车,一边走,一边饮酒,一人带着掘挖工具紧随车后,什么时候死了,就地埋之。阮咸饮酒更是不顾廉耻,他每次与宗人共饮,总是以大盆盛酒,不用酒杯,也不用勺酒具,大家围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猪群来饮酒,不但不赶,阮咸还凑上去猪一齐饮酒。刘伶曾写下<<;酒德颂>>;一首,大意是: 自己行无踪,居无室,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不管是停下来还是行走,随时都提着酒杯饮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其它人怎么说,自己一点都不在意。别人越要评说,自己反而更加要饮酒,喝醇了就睡,酲过来也是恍恍惚惚的,于无声处,就是一个惊雷打下来,也听不见,面对泰山视而不见,不知天气冷热,也不知世间利欲感情。刘伶的这首诗,充分反映了晋代时期文人的心态,即由于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治者对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浇愁,或以酒避祸,以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另据史料记载,魏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逐作罢。这些事在当时颇具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