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希·哈特曼(Erich·Hartmann)是一位德国空军的头号王牌飞行员。对于世界各国空军中那些立志要当世界头号王牌杀手的飞行员来说,埃里希·哈特曼一定是最招他们痛恨的人。因为这位前德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352架的战绩创下世界空战史上空前绝后的纪录,这座很可能是永远无法攀越的高峰迫使哈特曼的后来者无可奈何地永久生活在他的阴影下!
中文名:埃里希·阿尔弗雷德·哈特曼 外文名:Erich Alfred "Bubi" Hartmann 别名:金发骑士、卡拉雅一 国籍:德国 出生地:符腾堡地区魏斯扎赫城 出生日期:1922年4月19日 逝世日期:1993年9月20日 职业:空军飞行员 主要成就:创下世界空战史上空前绝后的纪录 获得勋章:钻石双剑橡叶、骑士十字勋章
目录
天才少年
幼年经历
学习滑翔飞行
报名参军
展露才华
对苏作战
第一次胜利
取得胜利
新型战术
突出战绩
被俘经历
南方黑色魔鬼
黑色魔鬼
传奇人物
累累战果
携枪受勋
求婚成功
最后的战斗战后生涯人物评价展开天才少年
幼年经历
学习滑翔飞行
报名参军
展露才华
对苏作战
第一次胜利
取得胜利
新型战术
突出战绩
被俘经历
南方黑色魔鬼
黑色魔鬼
传奇人物
累累战果
携枪受勋
求婚成功
最后的战斗
战后生涯
人物评价展开
编辑本段天才少年幼年经历
埃里希·哈特曼
1922年4月19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地区魏斯扎赫城。父亲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军医。战争结束后,为躲避经济危机,于1925年(即哈特曼出生后的第三年)全家离开德国,到中国的长沙开了一
家诊所。1929年,哈特曼随母亲和弟弟一同回国,3年后,老哈特曼也回到德国,在魏尔的俾斯曼大街开了一家诊所,行医谋生。哈特曼从小就喜欢飞行,他第一次尝试飞行是乘坐一架竹子做框。旧布蒙皮的滑翔机从房顶往下跳,落在事先挖好的松土坑里。哈特曼的母亲是一位富有冒险精神的飞行体育运动爱好者,这对哈特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母亲参加了伯布林根机场的航空俱乐部,经常驾驶克莱姆1-27轻型飞机,哈特曼兴高采烈地随母亲一起飞上了蓝天,开始有了真正的飞行体验。哈特曼的母亲是对他的飞行生涯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第一人[1]。学习滑翔飞行1932年,由于经济困难,他们卖掉了飞机。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掀起了飞行热。希特勒大力支持建立滑翔俱乐部。1936年,哈特曼的母亲在魏尔建立了一个俱乐部,亲任教员,招收青年人学习滑翔飞行,正上中学的哈特曼加入了俱乐部。14岁的哈特曼成为一名优秀的滑翔机驾驶员。1937年底,他获A级和B级滑翔机驾驶员证书,取得C级后,成为希特勒青年飞行团中的滑翔机教员。在中学里,哈特曼是不守规矩的学生,履历表里填有课间休息时点燃用木炭和硫磺制造的黑色粉末恐吓同学的记录。他的学习成绩一般,不求上进,考了个及格就心满意足,但却醉心于体育活动,一次,他未经训练就参加了从33米高台跳下的滑雪比赛,动作竟然相当优美,同学们给他起了个“野母猪”的外号。1939年10月,哈特曼看上了一名叫乌尔苏拉·佩奇,昵称乌施的女同学,姑娘当时才15岁,哈特曼不顾姑娘家里的反对而死命追求,日后两人还真结为了伉俪。报名参军1939年9月1日,欧洲战争爆发,半年后,哈特曼高中毕业,立即报名参加了空军,父亲反对他的选择,老医生希望儿子去从事救人生命的事业,而不是去杀人,而且他认为战争会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终。母亲却理解哈特曼参军的志向。老医生无力阻止他,只好寄希望于战争尽快结束,那样的话儿子在停战后还能有足够的时间学医,继承祖业。哈特曼1940年10月15日加入了德国空军第10训练团,驻扎在离东普鲁士的科尼斯堡15公里的新库伦地区。1941年3月,转入柏林加托夫第2空战学校,在训练团里学的是航空史、飞行原理和发动机的使用、设计和构造、空气动力学、材料学知识和气象学等飞行基础知识。到空战学校,主要是训练飞行。1941年3月24日,入校不到一个月的哈特曼放了单飞,至10月14日,基本飞行训练结束,他转入第布斯特歼击机飞行学校,学习驾驶梅赛施密特公司生产的ME-109式战斗机。在这里,他遇到了对他的飞行生涯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第二个人瞿哈根教官,教官是德国有名的特技飞行能手,他对哈特曼也特别赏识,他教哈特曼基本战术动作和独自驾驶ME-109的技术,还传授了一些特技飞行的秘诀。展露才华1942年3月,哈特曼顺利结束飞行训练,获驾驶员证章,并晋升为少尉。在1942年六月转入空战和射击训练后,哈特曼很快显示出天生的射杀才能,他特别热衷于近距离射击,不喜欢当时流行的远距离射击。1942年6月3日,哈特曼驾驶ME-109D型飞机用机枪对拖靶射击50发,命中24发,引起教官和同行的注目。初学飞行的一帆风顺,难免使年轻的哈特曼有些得意忘形。1942年8月24日他在第布斯特表演特技飞行,飞完低空搜索、横滚和8字飞行后,他意犹未尽,又作了个从好莱坞旧**学来的惊险动作,从10米低空飞掠基地上空。结果,他受到关禁闭一周的处分,扣发3个月工资,有意思的是,这次冒险救了他一命,他因受罚没去执行计划好的一次战斗飞行,他的一位同伴驾驶他的飞机代替他出动,不料起飞后发动机出现故障,机毁人亡,死神与他擦肩而过。对苏作战不久,他告别了父母及女友,开赴东线战场,加入德国空军第52战斗机联队,参加对苏军作战。初战受挫52联队在苏联南部战区作战,指挥部设在迈科普,哈特曼到达的时候刚巧目睹了一架ME-109式飞机迫降时起火爆炸,战争的残酷立即笼罩在他心头。哈特曼两天后被分配到第三大队,大队部设在索尔达卡兹卡亚,他到第7中队任勒斯曼中士的僚机。1942年10月14日,哈特曼和勒斯曼初次合作,驾驶ME-109。G-14式飞机在格罗兹尼一带作警戒飞行。忽然,耳机里传来命令:“7架歼击机和3架伊尔-2飞机正在普罗赫拉德尼吉附近扫射街道,命你等截击”。哈特曼紧跟勒斯曼向目标飞去,高度4000米。15分钟后,勒斯曼在无线电里呼叫“左前下方有敌机,靠拢,占位,然后攻击”。可是哈特曼怎么也找不到目标,俯冲时,他与长机拉开了30米距离,冲到1800米高度,仍找不到敌机的影子,于是改为平飞,就在这时,他看到了2000米远处有2架深绿色的飞机。哈特曼的心狂跳起来,他的机会来了,他加大速度,越过勒斯曼,抢占攻击位置,在距敌机300米时,他开了火,但所有炮弹都未击中,为了避免与苏机相撞,他拉杆规避。然而,他扎入了对方机群中,周围都是深绿色的苏军飞机,哈特曼觉得他快完了,他找不到勒斯曼,于是急转弯飞进一片小云块中,穿出云后他发现周围已没有飞机,这才松了口气。“别怕,我在掩护你,在穿云时,我已找不到你,赶快穿云下降,这样我就可以找到你”这是长机的声音。穿出云层后,哈特曼看到1500米处有一架飞机直奔而来,他惊慌地向西飞行,一边下降,想摆脱那架飞机。“向右转弯,这样我可以向你靠拢”又是勒斯曼的声音,此时,那架飞机截住了哈特曼的去路。两架飞机越来越近时,哈特曼加大油门,再次下降到超低空,向西飞去。向西疾驶时,哈特曼缩着脖子,躲在防弹钢板后面,等待苏机的炮弹射来,几分钟后,哈特曼发现自己飞到了厄尔布鲁士山,燃料却只够飞5分钟了。飞机迫降在一条狭小的公路上,两分钟后,德国步兵围了过来,用军车送哈特曼回机场,迫降地离机场有30公里远。冯博宁大队长高声训斥着哈特曼,一条一条的数落他的罪状:1。未经允许擅自离开长机;2。抢占长机的射击位置;3。擅自进云层;4。把长机误认为敌机(多次躲避的是长机);5。没执行“靠拢”的命令;6。迷失方向;7。没有击中敌机,自己却受到伤害。这7条罪状,使哈特曼只好和地勤一起工作3天,作处罚。反思这次经历,哈特曼从长机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勒斯曼从不急于攻击,而认为要掌握时机,有很大的把握才射击,他讲究“观察和判断”,慢慢的,哈特曼克服了新飞行员的盲目性和不善观察的毛病。编辑本段第一次胜利取得胜利
埃里希·哈特曼[2]
1942年11月5日下午,哈特曼和大队副官特雷普特中尉率4架飞机在迪戈附近起飞,去拦截企图攻击德军地面部队的8架伊尔-2强击机和10架拉-3飞机作战。哈特曼第一个发现了苏机,大队副官命他组织和指挥攻击,哈特曼急速俯冲到50米高度,在100米距离以内,但炮弹从苏联飞机的装甲上弹了回来,他发现这样射击伊尔-2飞机纯属徒劳,这种飞机的装甲厚度是出了名的,他想起阿尔弗雷德·格里斯拉夫斯基过去告诉他的方法——攻击伊尔-2飞机的滑油散热器。哈特曼急速爬高,然后俯冲到离地仅几米的高度,从苏机的后下方逼近。60米距离,哈特曼对准滑油散热器开火,这次,苏机冒出了浓烟,拖着长长的火焰开始下降,接着,它的翼下发生了爆炸,碎片击中了哈特曼的飞机——他一直在后面穷追不舍。黑烟从发动机舱下冒出来,哈特曼意识到自己的飞机受伤了。当哈特曼想方设法迫降在地面时,舱内的浓烟熏的他几乎窒息,他爬出机舱时,苏机在2公里的地方爆炸了。步兵把哈特曼救了出来。哈特曼想,击落敌机也不是天方夜谭,这是他的第一次胜利。聪明的哈特曼很快悟出:这次胜利是新战术的胜利,在医院里,他想,如果离开敌机快一点,不至于要迫降,但这次比上次参战沉着,没有违记,较好的控制了火力,能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应对。逐步的,哈特曼弄清了当时流行的盘旋战术并在远距离开火并非最好的办法,这样容易顾此失彼,他认为最好的战术应该是:搜索——攻击——脱离或暂停攻击,即及早发现敌机,但不忙于攻击,而是注意判明其他情况,若无别的敌机来袭,再发动突然的攻击,然后迅速脱离。新型战术第一次胜利的启示,使哈特曼慢慢获得了信心,也获得了新的战术——一种背离教科书的战术。渐露身手哈特曼被任命为克鲁平斯基的僚机,克鲁平斯基当时已击落飞机70多架(战争结束时,共击落197架,居世界第15位),此时,哈特曼才击落2架飞机,被战友称为“娃娃”。在与经验丰富的克鲁平斯基配合的日子里,哈特曼的战术逐步奏效,至1943年3月14日,他共击落敌机15架,获得了二级铁十字勋章。1943年底,他已出动110次,当上了长机,1943年5月25日,哈特曼又击落6架敌机,一次他与一架拉-6式飞机相撞,凭驾驶滑翔机的能力,把受伤的ME-109飞机迫降在德占区,这是他第5次迫降。事后,中队让他回家休假,在4个星期的假期里,哈特曼享受了斯图加特家中悠闲自在的日子,但战争留给他的烙印并不能完全消除,一天晚上,哈特曼在半夜惊醒,似乎听到僚机的急促警告:“转弯!转弯!”战争的态势正在逆转,盟军日益强大,德军日陷窘态。英美军持续不断的的大规模空袭,使德国不得安宁,哈特曼结束休假匆匆赶回前线。突出战绩1943年7月5日,哈特曼一天出动4次,击落5架拉-5歼击机,这天战绩最大,但他的同伴克鲁平斯基因与敌机相撞而受伤,离开了中队,同一天死去的同伴还有5位,占中队兵力的三分之一,哈特曼不停出击,几乎每战必有斩获,战绩急剧上升。
战场上的埃里希
8月17日,哈特曼击落飞机达到80架,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著名空战英雄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曼所创造的世界记录。9月,他升任中队长。9月底,哈特曼击落敌机115架,破默尔德斯创造的击落敌机100架的记录,成为新的“空军英雄”。10月29日,他击落了第150架,扳平了克鲁平斯基伤愈归队后于10月1日创造的150架的记录,令人称道的是,他这150架战果有148架是在2月底到10月底这8个月中取得的。平均每月打下18架,每5天打下3架。他因此被授予铁十字骑士勋章,并获准休假两周。被俘经历当然,在此过程中他也有败走麦城的时候,差一点进了苏联人的战俘营。8月下旬,他在一次出动中飞机被击中,迫降到苏军防线后面,两名苏军士兵抓住了他,他急中生智,假装负了重伤,致使苏军放松了对他的警惕,他在被押送后方的途中,趁德机轰炸的混乱跳车逃走,最后穿越战线逃回。编辑本段南方黑色魔鬼黑色魔鬼哈特曼击落150架飞机后,得到了很高赞誉,报上常常登出他和52联队其他“英雄”的照片。苏联飞行员给他起了个“南方黑色魔鬼”的绰号。所谓黑色魔鬼是哈特曼机头上画的一个象郁金香花心似的黑色箭头。据说有一段时间苏联飞行员一见到这个黑色箭头标志就躲得远远的,哈特曼因此竟无事可做,战果增长慢了下来。哈特曼改变了策略,他把这架画有黑色标记的飞机转让给没有经验的僚机,以保护他,而自己驾着没有标记的飞机。这样他又得到了与敌机格斗的机会。1944年1月至2月,哈特曼又击落飞机50架,平均每个飞行日击落大约2架飞机。哈特曼在攻击中已创造了一套战术,那就是“观察——判断——攻击——脱离”。但是,在东线的空战中,德国空军在数量上已居劣势,哈特曼必须经常应付苏联飞行员的攻击。于是,他又创造了一套防御战术。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形成一种守中寓攻攻守兼备的厉害战法。哈特曼每次在遭到对手从后下方攻击时,都采用一种向左或向右转弯下降的路线,迎着对方转弯,然后摆脱。对方逼近并要进行射击时,哈特曼镇静的在同一水平上飞行,然后侧滑等待,让对手冲前,然后以小速度转弯摆脱。“第8中队的奥伯雷泽尔对别人说,他不相信我击落飞机的数字。”哈特曼出色的战绩也引起了队内一些同人的怀疑或嫉妒。同他一起调来52联队的奥伯雷泽尔少尉就不服气,当面说哈特曼吹牛。哈特曼气冲冲找到大队长京特·勒尔少校,告了昔日战友一状。大队长扬了扬眉毛:“可我相信是真的!”哈特曼想出个妙招:“我愿意和他一起飞行、战斗。”第2天,奥伯雷泽尔果然被派来作为哈特曼的僚机。那一天,哈特曼升空击落2架敌机,奥伯雷泽尔臊的满脸通红,哑口无言。1944年3月2日,哈特曼击落飞机数达到了202架,希特勒授予他和克鲁平斯基中尉各一枚柏叶骑士十字勋章。哈特曼少尉和克鲁平斯基一起飞到阿尔卑斯山脉的贝希斯特加登山庄。在这里,希特勒亲手给他们授衔。参加授衔的共有16名王牌飞行员和两名步兵上校。哈特曼在这些人中年纪最轻,军衔最低,尤为引人注目。哈特曼顺道回家省亲。父母为儿子的战绩和勋章感到骄傲。但父亲喜中有忧,他端坐在沙发上严肃的说:“好,经过考验表明你是个有能力的战斗机飞行员,并且还活着。埃里希,你要相信,我们已经被打败了,战争失败了,现在我们得准备尝尝失败的味道了。”父亲拿过一张报纸,继续说:“即使戈培尔那种美妙的坚持到底的说教,也掩盖不了事实的真相。”哈特曼沉默不语,他无力反驳父亲。
陈香梅的人生堪称传奇,她出身名门望族,模样和才学样样俱佳。这样的女子往往是上流人士争相追求的对象。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聪慧美丽的陈香梅却不顾家人阻挠,执意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大32岁的男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陈香梅会有这样的举动,和她的原生家庭有一定的关系。说起来,陈香梅的原生家庭在民国时期也颇为风光。她的祖父陈云是清朝末年招商局局长。她的外祖父廖凤舒更是风光,不仅在清政府当权时出任外交官员,还代表袁世凯出席南北议和会议。及至民国,他依然活跃在外交事业上,辗转巴拿巴、古巴等国担任公使职务。陈香梅的父亲陈应荣,先后取得牛津大学法学博士及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
而她的母亲廖香词亦在国外学习音乐和艺术多年,不仅艺术上很有造诣,还能流利地说6国语言。中国在婚姻上历来赞成门当户对,按说陈应荣和廖香词都出身于官宦人家,他们又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所以不论从门第还是受教育程度来看,这一对绝对称得上是男才女貌。
偏偏他们却是最不幸的一对,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来,陈应荣年幼丧父,靠母亲独力拉扯长大。好在其母亲颇有远见,早早就倾其所有,供他读书。并送他到国外留学,希望他能通过读书有个锦绣前程。不过,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家道中落,生活上还是非常艰苦的,这就让陈应荣养成了俭省节约的习惯。
好在,陈家和廖家是世交。当年陈应荣和廖香词不及出世,两家父母便指腹为婚,均表示若为男女便结为夫妇 ,若都生男或都生女便结为兄弟或姐妹。所以,陈应荣在国外读书时,由于和廖香词有婚约,廖家对他在钱财和生活上多有照顾。而陈应荣的确又很会读书,因此使廖家极为欣慰。虽然陈应荣很会读书,廖家也很满意这些未来姑爷。
但廖香词由于一直随父亲在国外生活,在思想上受西方文化影响,因此她在恋爱上更趋于自由。廖香词在和陈应荣结婚前,和一位英国贵族有过一段恋爱。不过遗憾的是,这段恋情遭到了廖凤舒的极力反对,并以家长的权威强行令她回了国。就这样,在情感上遭受了打击的廖香词和陈应荣在北京举行了婚礼。
婚后,廖香词随陈应荣出国留学,直至生下第一个女儿后,由于女儿需要照顾,两人才又回到国内。1925年,陈香梅出生,由于又是个女儿,因此举家并没有太多欢愉之气。廖香词和陈应荣的关系也越来越恶劣。一是,廖香词自幼出身于官宦人家,不懂柴米油盐,更不知节约为何物。
二是,廖香词由于年少时便在国外生活,因此在生了孩子后,不仅不相夫教子,还成天在外面抛头露面,做所谓的“社交”。三是,廖香词后来又接连生了4个孩子,却都是女儿,这让陈应荣的母亲大为不满,陈应荣难免如风箱里的老鼠,两端受气。这种种的缘故,让这本不相爱的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得愈发艰难无比。
男人,总是潇洒的。陈应荣是双料博士,政府正需要这样的人才,所以不久后他便被委任为旧金山领事。而他也因工作关系远走美国,和廖香词过起了两地分居的生活。抗战爆发后,廖香词带着6个女儿,逃亡到了香港。婚姻的不幸,生活的压力,孩子们的安全……都成了廖香词必须面对的问题,这种种的不幸让廖香词患上了癌症,最终客死他乡。
廖香词去世时,陈香梅才13岁,姐姐不在身边,做父亲的陈应荣又忙于续弦,无心来参加廖香词的葬礼,更没有想过该如何安排女儿们。母亲的不幸,在陈香梅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这也对她以后的择偶起到了很大的影响。1944年,19岁的陈香梅已经成了一名“中央通讯社”的记者。由于她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因此得到了采访美国空军志愿军总司令官克莱尔·李·陈纳德的任务。早在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便积极组建空军力量,为了能训练一支威武之师,国民政府请来了美国最负盛名的教官陈纳德。
陈纳德不仅帮助国民政府建起了初具雏形的空军队伍,还在日本对中国发动战争时期,以私人的名义,动员美国飞行员组建了飞虎队,并亲自投入战斗,对日军进行了狠狠的回击。在记者会上,陈香梅非常醒目,因为她是唯一的女记者,但是她听说陈纳德对记者脾气不太好,所以她出于紧张并没有提问。让陈香梅吃惊的是,在记者会结束后,陈纳德却主动和她攀谈起来。
原来,陈香梅的父亲陈应荣和陈纳德是旧交,两人关系非常深厚。愉快的交谈,拉近了陈香梅和陈纳德的距离。在这之后,陈香梅又多次对陈纳德进行过采访。也正是在那段时光里,陈纳德发现他渐渐爱上这个年轻聪明的东方丽人。不过,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日本投降前夕,由于中美两国发生了分歧,美国政府对美国在亚洲空军进行改组。
陈纳德虽然一再反对,但是他的反对没能得到中美两方的支持,失意的他只得提出辞职,返回美国。陈纳德在离别时,对陈香梅轻声说,他还会再回来的。说完,他还深情地拥抱了陈香梅。4个月后,陈纳德果然践约,再次出现在陈香梅面前。他告诉陈香梅,他已是自由之身,并请求陈香梅能做他后半生的伴侣。陈香梅何尝不欣赏这位空中英雄呢!在多次的接触中,她想不出离开这个男人,她还能遇到更好男人了。
陈香梅也知道,她和陈纳德不光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还有年纪等问题,都是横亘在两人之间的大山。但是,陈香梅想到一辈子因婚姻不幸福而抑郁寡欢的母亲,她决定遵从内心,最终答应了陈纳德的求婚。果然,当陈香梅将她要嫁给陈纳德的消息,告诉家人时,遭到了大家激烈地反对。就连陈应荣也非常不赞同。
毕竟陈纳德比陈香梅大32岁,再说又是自己的老朋友,女儿嫁给老朋友这算怎么一回事呢!对于父亲的阻挠,陈香梅勇敢地表示:“我只要跟他在一起,五年、十年我都愿意。我宁可要轰轰烈烈而短暂的炽热爱情,也不愿意过一辈子,平平淡淡没有涟漪的生活。”最终,在陈纳德和陈香梅的努力下,他们终于取得了陈家的同意,两人于1947年在上海举行了婚礼。(参考史料:《春秋岁月——陈香梅传》等)
为什么歼20飞行员,比歼20战机还要珍贵?
对于歼20战机,相信大多数军事爱好者都不陌生。作为中国第五代(原称第四代)战斗机的鼻祖,歼20战斗机以其非凡的性能大大提升了中国空军的战斗力,也让中国成为世界第二隐身美国之后的战斗机。
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歼20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制空战机之一,不仅性能优异,而且造价也相当高。
综合国内外媒体的信息,歼20单架的价格可能在110-12亿美元左右,约合6-7亿元人民币。这个价格虽然比美国空军装备的F-22略低,但比世界上任何一款战机都要高。可谓名副其实的“吞金兽”。
一直以来,市场上一直有传言称,虽然战斗机价格不菲,但飞行员更值钱。那么歼20飞行员会比歼20贵吗?飞行员和飞机的成本是怎么计算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培养一名战斗机飞行员需要多少钱?
战斗机飞行员是世界上技术难度最大、最危险的职业之一,他的培养成本自然不低。
很多军事爱好者都听过“均身金”的说法。也就是说,一个飞行员的身价基本相当于他等量的黄金。
我们以目前全球黄金价格444元/克为标准,1公斤黄金的价格约为444万元。如果一名飞行员的体重在60公斤左右,折合他重量的黄金约为2664万元人民币(约合385万美元),大致相当于一架美国F-4“鬼怪”战斗机。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个算法比较古老,基本上只适用于二战后的第一代或第二代战斗机。但是,第三代飞机之后的飞行员培训费用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所以这个说法已经不成立了。
培养一名战斗机飞行员,成本主要包括分摊到他/她的飞机全寿命周期成本,以及飞行员的个人收入、日常伙食等,其中,第一项成本远大于最后两项。
众所周知,在人民军队中,不同兵种的官兵的伙食和工资是不一样的。品阶高,技术强的人,自然会得到更好的待遇。
现行的解放军食品标准分为四类。战斗机飞行员体能消耗大,对营养摄入要求较高,因此伙食费也相应较高,为每人每天386元,属于第四类,在全军中最高。
飞行员的收入主要包括基本工资、各种津贴和补贴等。我军飞行员一般具有中尉以上军衔,基本工资不会低于5000元。如果按我军每年最低飞行时间200小时计算,那么每年的飞行津贴至少18万元,停飞后还有80万元左右的停飞补贴。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个人收入和日常膳食只占飞行员培训总成本的很小一部分,真正分配给飞行员的飞机全生命周期成本才是真正的大头。
就像一个好的射手需要用大量的子弹“喂出来”一样,一个好的飞行员也是用大量的燃料来训练的。
我们以战斗机全生命周期成本中最昂贵的飞机燃料为例。
据统计,歼20战斗机的燃油成本在每小时30万至40万元人民币之间。如果加上发动机、航电和隐身材料的维修费用,飞机的飞行成本可能是50万元/小时。约人民币,相当于一辆奔驰C级轿车的价格。
除了燃油费和日常维护费用外,更换发动机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般情况下,战斗机的发动机寿命远低于飞机的寿命。因此,随着战斗机从服役到退役的过渡,通常会更换多个发动机。
目前我空军主力机型使用的俄制AL-31F发动机售价约330万美元,总寿命约900小时,大修寿命300小时。
按照我国战斗机每年大约240-300小时的飞行时间计算,战斗机每4年需要更换一次发动机。一架平均寿命约20年的战斗机,其整个生命周期总共需要约5台发动机,造价约1659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亿多元。
那么,飞行员的身价是如何计算的呢?
一般来说,飞行员价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成本定价法,另一种是均衡定价法。
成本定价法是计算培训一名飞行员的总成本。我军通常从高中和军校本科生中选拔通过高考成绩、政治考核、身心测试的青年人作为候选飞行员。
这些准飞行员进入专业院校后,需要完成4年的航空专业学习,然后经过数百小时的模拟飞行训练,以及初级教员、中级教员、高级教员(部分部队会跳过中级教员)直接培训师)。只有在苏28UBK、歼11BS、歼10S等双座作战教练机上训练,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战斗机飞行员。
但到目前为止,花在试飞上的成本其实并不算多,真正烧钱的阶段还没有开始。
正如我们上面提到的,绝大多数飞行员培训成本是分摊的飞机生命周期成本。在全生命周期成本中,战斗机的采购成本只占30%,剩下的就是几十年的使用和维护成本。
目前,我军飞行员平均飞行时数位居世界前列,超过德国的160小时和俄罗斯的120小时,与美国和以色列的240小时基本相当。
一般来说,飞行时间低于300小时的飞行员只能算是刚入门的“菜鸟”,飞行时间超过600小时的老手,1200小时以上的大概率就是高手。
我军装备的几款主力战机,如苏30MKK、歼11、苏30等,全寿命周期造价约12亿元,飞行寿命4000小时。这样就计算出了每个飞行小时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是三十万。
如果一名飞行员飞行600小时,那么他的成本约为18亿元。想要成为高手,至少要飞行五年左右,培训费用至少要三亿以上。
因此,根据这个算法,一个飞行员的身价其实是和训练成本挂钩的,而训练成本又和他驾驶的飞机密切相关。飞机越先进、越昂贵,飞行员的培训成本就越高。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成正比的。
我们以中美两国的空军为参考。
美国空军F-15E的平均成本在6000万美元左右,培养一名合格的F-15E飞行员大约需要550万美元。 F-22的造价约为15亿美元,培训一名F-22飞行员的费用约为1100万美元。
中国的情况也类似。 J-10C单价约3亿元,飞行成本接近30万元/小时;歼20的采购价格在6-7亿元之间,飞行成本约为35万元/小时。
众所周知,歼20是目前中国空军最先进的战斗机,因此能够驾驶该机的飞行员也是百万分之一的精英,军衔普遍在中尉以上。
这些歼20的飞行员大多是从各个单位选拔出来的。比如接受央视军事频道采访的“90后”飞行员徐银辉,在接触歼20之前,已经积累了1200小时的飞行时间。一些资深歼20飞行员的累计飞行时间甚至超过了2000小时。
这样一来,花费在一名歼20飞行员身上的总成本,可能就真的接近飞机的单价了。
不过话说回来,以上所有的计算和比较都是用货币来衡量的,而飞机和飞行员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比性。
毕竟人命无价,任何飞行员都是难得的人才。我们不能因为某型战斗机的飞行员培训成本低,就认为他不如战斗机重要。
这就引出了另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均衡定价法。所谓均衡定价法是一种基于供求关系的成本计算方法。
上面已经介绍了培养一名战斗机飞行员所需要的资金,但是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成本,那就是时间成本。
因为相比战机,飞行员补充的时间周期会更长。一旦爆发大规模的战斗消耗战,部队很容易陷入“有机化和无人化”的困境。
据统计,我军歼20的产量目前维持在每年50架左右。如果情况需要的话,在这个基础上翻倍输出应该不会太难。一年内培养出100名优秀的歼20飞行员,难度相对较大。
要知道我军大部分战斗机飞行员都没有驾驶过歼20的经验。即便他在老部队飞行能力突出,拿到歼20后,我们也会加大训练力度,达到史无前例的每年300小时飞行时间。 (目前我军主力每年的飞行时间是240小时),但还是不能和那些飞行时间几千小时的老歼20飞行员相比。
因此,即使能够加快歼20战机的生产,只要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不能及时得到补充,部队的战斗力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在制空战中处于劣势。
综上所述,如果从实战的角度考虑,说飞行员比战机重要没有错。
历史上,“有机无人”的局面在历次战争中多次出现,最典型的就是二战末期的日本海军。
当时,日本海军航空兵在太平洋战场上因损失精锐飞行员而遭到美军屠杀。最终,他们不得不借助“神风”的邪术来力挽狂澜。
虽然这个教训没有发生在解放军身上,但我们还是应该吸取教训,做好和平时期预备役飞行员的工作,并制定相应的预案,避免重蹈日本人的覆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