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与七仙女的四大问题
8月13日,阴历七月初七,中国传统的七夕节。
由于牛郎织女相会和七仙女下凡两个爱情神话故事与此节有关,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也因此被称为古代的情人节。但从古至今,七仙女与董永的传说一直存在争议,且迄今仍没争出结果,其中有四大问题。
董永是下层小人物还是有身份的人
汉书记载其为高昌侯董忠曾孙
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在一般读者印象中,董永应该是个穷小子,是古代最低层劳动者形象,靠给人家打工生存,其一度家贫如洗,故父亲病死后只能卖身葬父。
晋人干宝搜神记中称,董永早年死了母亲,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耕田种地,董永推着小车跟着干活。后来父亲死了,无钱埋葬,董永只好卖身为奴,换回钱来为父亲办丧事。此即千乘人董永事迹: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
从干宝所述来看,董永是个汉代农民,确是社会下层的小人物。搜神记是笔记小说,史上是否真有董永原型查阅史书,汉代还真有一个千乘人董永。
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记载,董永的曾祖父董忠,是汉宣帝刘询的随从警卫。地节四年,长安男子张章找到董忠,揭发已故勋臣霍光之子霍禹谋反。董忠立即上报给上司杨恽。
霍禹被镇压后,张章、董忠、杨恽作为有功之人,均得到了朝廷的奖赏,升官加爵。董忠被封为高昌侯,赐千户,后因犯法被削户,只保留79户。但董家从此有了爵位,其子董宏、其孙董武先后继承位。
在汉哀帝刘欣元寿二年,董武因其父董宏佞邪,被剥免了封侯。一直到建武二年五月,在刘秀当了皇帝之后次年的拨乱反正中,董家才被恢复了爵位,董忠的曾孙、董武之子董永,承袭高昌侯。
如此说来,董永在当年绝对是有身份的人,是位官二代。至于其为何沦到卖身葬父的地步,有人分析或与其父亲爵位被剥夺、家庭突遭变故有关。
董永是个有身份的人,这也为古人所认同。如在山东临沂吴白庄画像石墓门楣上发现的一幅董永故事绘图中,董永便是戴进贤冠的形象。后汉书·舆服志下记载,进贤冠,古缁布冠也,文儒者之服也。
但有身份的董永与穷小子董永是同一人吗并无直接的说法。
董永是浪漫青年还是道德楷模
汉代孝子传是其卖身葬父的最早版本
董永广为现代人熟悉,是因为其与七仙女之间的爱情传奇,董永因此在现代人眼里,是一个走了桃花运的浪漫青年。
从考古发现和古代传说来看,董永的故事在西汉即已流传。但董永的早期形象并非浪漫青年,而是一位十分难得的孝子,在当时已作为公民道德楷模,为提倡孝道的儒家文化所赞扬和推崇。
汉人刘向孝子传中说得更细节化:前汉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独养父。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永谓钱主曰:后无钱还君,当以身作奴
这就是董永卖身葬父一说的最早版本。刘向的孝子传已佚失,如今人们所见有关董永的文字,都是搜神记、太平御览等作品转引后保留下来的。有人怀疑孝子传是后人托名刘向的伪作。但这种观点显然站不住脚,因为在汉代画像石上已出现孝子董永的形象。
清乾隆五十一年发现的山东嘉祥东汉晚期武梁祠画像石中,刻绘了17幅孝子传图,其中后壁便有董永事亲图:画面上有一辆独轮车,即所谓鹿车。老者手持鸠杖,坐在独轮车上,车上有盛食器皿,独轮车停放在大树荫凉之下。一年轻农民手持农具,扭头望着老者。
画面上有董永千乘人也、永父题记,明确无误地表明,这图中的年轻农民是孝子董永,老者为董永的父亲。
除了山东境内多处发现董永事亲图,四川等地也发现过,虽然细节和形态有所差别,但主题大同小异。如在四川乐山柿子湾I区1号崖墓中发现的董永事亲图,与武梁祠画像石中的画面很相似:画面左侧有一棵大树,董老父坐在大树下的独轮车上,树枝上悬挂盛器;右侧董永半转过身来,一手执锄,一手便面,为树下的父亲扇风取凉
董永能为古人所传颂,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是孝子。在父亲病逝后,卖身葬父则进一步强化了其道德楷模形象,这也是他日后收获与七仙女爱情的前提条件。
董永遇到的是织女还是七仙女
宋元时期董永遇仙传最早称七仙女七月七日下凡
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正是在卖身葬父后发生的,可视为民俗学对其孝行的奖赏。
最早提及董永遇仙传说的,是汉末才子曹植。曹植在其悼念父亲曹操的灵芝篇中写道: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债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
最早对董永遇仙作开放式描写的,是搜神记。原文这样: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大概意思是,董永依承诺前去债主家打工还债的路上,遇到一个漂亮姑娘,姑娘主动提出做他的妻子。董永推脱不过,遂答应姑娘结为夫妻。这样,夫妻俩一起来到了债主家打工。
债还完、夫妻双双把家还时,这妇人才说出了真实身份天之织女。原来天帝为董永卖身葬父行为而感动,遂派自己的小女下凡,帮董永一起还债。
织女什么时候变身为七仙女这是一个有趣的流变过程。
在早期传说中,董永与牛郎的妻子都是织女。织女是什么人司马迁所撰史记·天官书中有一种说法,织女,天女孙也。天帝的孙女咋能既是董永的妻子,又是牛郎的媳妇天帝之家也不能一女嫁二夫。在隋唐时期,这段人仙之恋被合伦理化,借用天上的织女星有三颗一说,将一织女换成了三织女。
这样,董永与牛郎所娶对象,就不是同一位仙女,男女婚姻关系就正常了。为了让三织女说深入人心,古人还借用史记·殷本纪中三人行浴的传说,捣鼓出三织女浴于池的故事。
在唐人所写敦煌残卷董永变文中,三位织女由此出世,而且让董永和其中一位织女生了一个儿子董仲。
但这样一改,董永与牛郎成了姐夫与妹婿的关系,仍扯在一起;而且到底与三位织女中哪位做夫妻也说不清。宋元间董永遇仙进一步发展,流变出了七仙女这一新形象。让与董永相恋的织女和与牛郎结合的织女完全分开,董永与牛郎的传说不再纠缠不清。
七仙女被明确为董永老婆,首现于宋元间清平山堂话本董永遇仙传,所生之子也由董仲变为汉代儒生董仲舒:董仲舒一心寻母,道士严君平指点迷津:难得这般孝心。我与你说,可到七月七日,你母亲同众仙女下凡太白山中采药,那第七位穿黄的便是。
这以后,有关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越发丰富,出现了董秀才、遇仙记、织锦记、槐荫别等各种版本的董永遇仙故事。
董永到底是山东人还是湖北人
明嘉靖唱本织锦记称其为润州丹阳县董槐村人
随着董永与七仙女故事的深度流传,董永的籍贯却越来越复杂。在中国,目前至少有十几个县市的志书中都称是董永的故乡,当地都能找到董永祠、董永墓或仙女坟的遗迹与传说。
董永籍贯的变化,同样十分有趣。
隋唐以前,董永是山东人,即所谓千乘人。但由于千百年来行政区别的不断调整,千乘县现已不存,董永到底是山东哪里人,出现争议。与千乘有联系的青州、博兴、广饶等几个县互不相让,都说董永是俺这里人。
到了唐代,人们更多的认为董永是湖北人。此说的最早出处见于董永变文,里面有孝感先贤说董永一语。清康熙孝感县志亦有这样的说法,孝建元年以汉末孝子董永故,析安陆县东境置孝昌县,孝感与安陆因此都称当地是董永老家。
宋代以后,董永的籍贯更多,除山东人、湖北人外,还有江苏人、河南人、河北人、山西人等多种说法,其中以江苏人一说最有影响,家住丹阳,姓董名永嘛。但江苏人意见也不统一。明嘉靖唱本织锦记中称,董永字延年,润州丹阳县董槐村人;同省的东台市则坚持认为,董永是东台人。近几年有媒体又现新说,认为董永是个老南京,乃南京江宁人,南京云锦与织女附会到了一起。
而在现代,认为董永是安徽人的比例上升。这或与黄梅戏天仙配的成功传播有关。黄梅戏源于安庆,大家自然认为董永是安徽安庆人。但同省的马鞍山市认为,马鞍山境内的小丹阳才是董永籍贯地。
董永的籍贯众说纷纭,还能举出不少争议。争议的背后,至少说明董永与七仙女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不缺生存的土壤,这比证明董永是哪里人更有意义。
玉帝之女七仙女因感天宫孤独寂寞而思慕人间生活。一日随六位姐姐往凌虚台游玩,偶见下界卖身葬父的青年农民董永,被他的忠厚老实所打动而萌发爱慕之情。
大姐看穿小妹的心事,不顾天宫戒律森严,助其下凡。临行之时又赠难香一支,以便小妹危急时焚香求助。七仙女来到人间,经土地爷说合,槐荫树作媒,与董永结为夫妻。为了帮助丈夫赎身,七仙女去傅员外家做工。员外故意刁难,限她一夜之间织成锦绢十匹。
如成,便将董永的长工期限由三年改为百日,否则将三年改为六年。七仙女在机房燃起难香求救,六位姐姐下凡相助,一夜织成十匹锦绢。傅员外只得履行诺言。
董永做工期满后,夫妻双双愉快返家。途中,董永发现妻子已怀孕在身,赶忙去讨水为她解渴。这时,狂风骤起,空中出现天兵天将,传下玉帝圣旨,限七仙女午时三刻返回天宫,违命则将董永碎尸万段。七仙女不忍丈夫无辜受害,只得将自己的来历向董永说明,并在槐荫树上刻下“天上人间心一条”的誓言,怀着悲愤的心情,返回天庭。
董永,东汉时期千乘人,是二十四孝中的人物,因为卖身葬父他被当地县令举荐为孝廉,后被司徒蔡茂上报光武帝,成为当时的孝子典范。
董永传说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最早记载于刘向的孝子传中,之后三国的曹植在其灵芝篇中也有相关记载,而东晋时期的干宝因其在他的著作之中搜神记中对董永卖身葬父的行孝主题着重突出,而且情节完整,在我国的农村地区被广泛的流传。
时光荏苒,在两千多年的漫长时间里,董永传说经历了朝代更替,不断地融入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百姓的思想,从一个以孝为主题的故事,成为一个歌诵爱情,充满神话色彩的故事。
二十四孝图中记载了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董永家境贫寒,父亲死后他没有银钱为父亲置办丧事,于是就把自己卖给了当地一户富庶人家作奴仆。而天女助人的传说则最早见于曹植的灵芝篇中,但也只是一笔代过。而今我们熟悉的天女助人的故事,则是来源于干宝的搜神记中,天帝被董永的孝行感动,于是派天女下凡帮助董永,为他还债赎身。后世很多的戏曲都取材于此,如南戏的董永遇仙记和黄梅记的天仙配。
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是董永传说的重要主成部分,上世纪五十年代,**天仙配为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做了深度的传播。现好今,董永传说已是中国一项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而言有很重要的作用。
董永卖身
董永家境贫穷,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一直和父亲相依为命。帮助父亲种地拉车,父亲的意外去世,让原本就贫困的家庭更加拮据。他没有剩余的银钱给父亲置办后事,为了能够让父亲早日入土为安,本就孝顺的他就将自己卖给了当地的一个大户人家作奴仆,以换取银子安葬父亲。
那个大户人家的老爷,原本就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看董永孝顺又贤能,就赠予了董永一万钱让他能够妥当地置办他父亲的后事。当时他并未将董永看做是他的仆人,他只是觉得自己帮助一个值得帮助的人罢了。
但是三年之后,董永行完了守丧之礼,很自觉地去到富人家里,打算做工偿还债务。在前去打工的路上,他在槐荫树下碰见了一位女子,也就是七仙女,说是要嫁给她为妇。推托不下,董永就答应了,并带着她一起去富人家里。富人没有想到三年过去了董永还会回来。董永对富人说:当初我受了您的恩惠,才能够安葬我的父亲,这是对我的大恩德,我没有什么能够回报您的,只有尽心尽力的服侍您,为您做工,以此来报答您的大恩大德。
富人无奈,恰好知道七仙女会织布,于是就对董永说如果你一定要这样,那么就让你的妻子给我织一百匹锦缎好了。于是七仙女就开始给富人家织布,不到十天的时间,一百匹锦缎就织好了。
董永拿回了卖身契,又成为了自由之身。出了富人家的大门之后,仙女对董永说我原是天上的仙女,因为天帝被你的孝行感动,所以派我下来助你清还债务。
董永遇仙
董永遇仙的故事从陈思王曹植的灵芝赋开始,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变,它所歌诵的思想主题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董永出生于东汉时期,孝在当时是社会的核心主题。董永遇仙故事的几个主要的关键点在于董永家贫、董永孝顺、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动天、仙女下凡相助。但是这则故事的核心要素在于孝。汉朝时期推行儒家文化,孝是儒家思想中主要的价值观之一。且汉朝中国历史上以孝治天下的典范,汉文帝刘恒就是被列入二十四孝图的孝子典范。因此董永故事在当时被广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政治环境的影响。
孝是董永故事产生的动因,而遇仙则是它的目的所在。它告诫世人,孝顺的人会有天神相助。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环境下,古代人民对于神灵都有一种特殊的尊崇,用带有神话色彩的方式,将孝道提升到一个神仙的高度,这样更便于让普通百姓接受。
董永遇仙,遇见的是一位长得很漂亮的,还善于织布的神女。这样的安排,实则是给予了那些因为家境贫寒而没娶妻的人、在政治上失意的人以及考取功名遭受挫折的人很强的心理安慰。漂亮又能干的妻子,是每个男人的幻想,在一定的程度上突显了在男权社会里,女性地位的相对低下。在最初的版本里,仙女是帮助了董永之后就走了,并没有后来董永与七仙女爱情。于他们来说,这场婚姻只是一场女方单方面的相助。后来在我们眼里的美丽的爱情故事,则是出现在元明时期,当时社会盛行戏剧,而情感的戏最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孝的主题也就慢慢地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爱而不能相守的爱情故事。
国外有灰姑娘的故事,都是平民女孩嫁给了王子,中国有天仙配,却是天上的仙女嫁给平民。中国仙女嫁平民的故事最有名的有织女配牛郎和仙女嫁董永,这里介绍仙女嫁董永的故事。
故事概要
七仙女嫁董永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得益于**《黄梅戏·天仙配》,这部**拍摄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还在放映,七十年代以前的人大约都看过,这个故事成为两代人的记忆。
《黄梅戏·天仙配》故事大概是:董永家境贫寒,父亲死了没有钱埋葬,于是就把自己卖了,拿卖身为奴的钱安葬了父亲。此事感动了天上的七仙女,下到凡间来嫁给了董永。七仙女快速织了好多的布,帮助董永赎了身,和董永住在破窑里,过着你挑水来,我织布穷寒而又快乐的生活,后来七仙女被上天召回,故事以凄惨结束。
故事由来
凡是故事总有来由的。汉朝刘向的《孝子传》就有孝子董永的记载。晋朝的干宝《搜神记》有则故事: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疋。”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而去,不知所在。《孝子传》与《搜神记》讲述的董永故事基本一致。
南北朝时沈约的《宋书》卷二十二志第十二乐四曹植的《灵芝篇》“……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从曹植的诗来看,董永的故事最晚在汉代就应该广为流传了。
不过也有古人不信这个传说。明代赵南星的《笑赞》:董水行孝,天使仙女嫁之。众仙女饯行,皆嘱付曰:“此去下方访有行孝者,寄个信来。”赞曰:董永之事定是妄传,老天必不如此错做。男女,人之大欲,行孝者自当保佑,若使仙女下嫁,则天人皆起邪心,访求孝子还是门面话也。
故事演变
从汉朝刘向的《孝子传》到曹植的诗,再到晋朝干宝的《搜神记》,关于董永故事基本一致:董永家里很穷,但是对父亲极孝,没有钱安葬父亲,便卖身(做人家佣人)葬父,他的孝行感动了老天,派神女(仙女)来帮他,但是仙女并没有嫁给董永,没有与董永长期生活。
在敦煌发现的一卷残文上有则关于董永的故事:……董永的儿子董仲长到七岁,受人羞辱,要找母亲,一个道士孙宾告诉他说:“阿耨池边澡浴来,先于树下隐潜藏。三个女人同作伴,奔波直至水边旁。脱却天衣便入水,中心抱取紫衣裳。此者便是董仲母,此时纵见小儿郎。”
故事流传最晚在唐朝,董永和仙女就结婚了,还生了个儿子。这里还有个类似现代版牛郎织女故事偷洗澡仙女衣服的情节,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仙女有了两个伴,成了三个仙女。
明代一部载录宋元旧话本的小说集《清平山堂话本》,书中保存着一篇完整的话本小说《董永遇仙传》。故事中,董永的儿子董仲为了寻母,道士严君平指点道:“难得这般孝心。我与你说,可到七月七日,你母亲同众仙女下凡太白山中采药,那第七位穿黄的便是。”明清以来的各种地方戏中,董永遇到的那个仙女就有了名字,叫七仙女。
七月七日,偷拿洗澡仙女的衣服,仙女为织女……仙女嫁董永的传说渐渐杂糅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元素。
故事辨析
在刘向的《孝子传》中董永后来被皇上召见,还做到御史大夫,符合汉代举孝廉的制度。汉朝刘向的《孝子传》与干宝《搜神记》记述基本一致,到了明代,张岱的《夜航船》二十四孝中还有一孝就是:“董永卖身”。
《汉书》有董永的记载,恰巧他的籍贯与孝子董永一样,但他的事发生在刘向死后几十年,这个董永应当不是刘向《孝子传》中的孝子董永。历史上是否有真实的孝子董永,还不能确定。
山西、江苏、河南、湖北等地都称董永是当地人,不仅有与董永相关的遗迹,而且地方志中也有记载。
其中,满清时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七湖广三:“孝感县……。刘宋置孝昌县,以孝子董永名也。”唐代《元和郡县图志》对诸多的县都介绍了名称的来历,但该书只有“宋于此置孝昌县,属江夏郡。”没有提及孝昌县名称的来源。
介绍孝感:南北朝时的宋国设置了孝昌县,是因为本地的孝子比较多,“孝子昌盛”故命名为“孝昌县”,后因避后唐皇帝祖父的名讳将“孝昌”改为“孝感”。孝感名字来源看来与董永无关。
刘向的《孝子传》,干宝的《搜神记》都说董永是千乘人,千乘是古县名,在现在的山东省。明代《清平山堂话本》,收录据称是宋元话本的《董永遇仙记》,说董永是江苏丹阳人。董永的真实性不能确定,他到底是哪里人自然没有必要深究。
仅从传说上来看,董永不过是个平常人,因为对父亲比较孝顺,被当成了典型,历代相传,添油加醋,加上了神话色彩。自古以来,各地都争做名人的家乡,牵强附会,甚至编造地方方志,这种风气现在依旧很炽烈。
备注:闲适之作,考据未免疏漏,发现错误请留言,以便改正。
参考文献:
《搜神记》,干宝,晋朝
《宋书》,沈约,南北朝
《笑赞》,赵南星,明朝
《夜航船》,张岱,明朝
《读史方舆纪要》,顾祖禹,满清
《清平山堂话本》,洪梗编,明朝
《敦煌卷残·董永变文》,唐朝
《元和郡县图志》,唐朝
2019年2月 南昌机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