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缉毒剧 女大学生爱上警察,女大学生爸爸开公司,毒贩利用来运毒。最后一集女的坐轮椅。不是 狭路相

国产缉毒剧 女大学生爱上警察,女大学生爸爸开公司,毒贩利用来运毒。最后一集女的坐轮椅。不是 狭路相,第1张

2007年电视剧《迅雷急先锋》于波和刘园园主演的电视剧。《迅雷急先锋》是近些年众多电视剧作品中的独特之作。这种独特不仅体现在选择缉毒警察、缉毒犬作为题材,更独特之处是在于该剧的表现手法不流于皮毛,不拘于题材[1] 。编剧创作时牢牢按住电视观众情感的脉搏,去攫取人与犬相处中最平实动人的素材,加上演员们情感流畅的表达,才呈现出这样一部“人犬情未了”的力作。白静因一位公安为救自己时牺牲,而立志要成为优秀的警察,却在毕业实习的第一天误将去当卧底的特警分队长韩诚当成毒贩,引发了一场集市大骚乱,又在慌乱中跟着缉毒犬“有道”追击毒贩,误把大学生华震咬伤。白静与顶头上司韩诚总是发生各种磨擦,而“有道”对白静的一见钟情,更让主人韩诚醋劲十足。一次与毒贩的较量中,“有道”为救白静牺牲,内疚的白静无意中得知“有道”的第一任主人就是救过自己的警察,于是决定找到“有道”唯一存活的儿子,将其抚养成下一代缉毒犬,却被告之小犬一只眼睛先天残疾已被送离基地。白静执着的寻找小犬,却发现抚养小犬的人正是韩诚,二人虽然嘴上不说,但心中对彼此都有了新的认识,并且一起给“有道”的儿子取名“白白”。华震对白静一见钟情,引起华震学妹苏悦强烈的敌意。白静的母亲可心,却一心希望女儿嫁给在美国读博归来的阳光男孩古阳。“白白”得了一种罕见的犬传染病,奄奄一息,急坏了白静,常来看白静的华震想到了“爱犬乐园”俱乐部的老板陆剑峰。两人在苏悦的帮助下得到一帖良方,“白白”奇迹似的起死回生,白静感激华震,与苏悦更是化敌为友。古阳锲而不舍的追求白静,仍得不到白静芳心,无奈之下求助于苏悦,却被个性十足的苏悦耍得团团转。训犬专家陆剑峰外表阴郁冷酷,心中却一直对曾经救过自己的盲女苏欣保存着一份纯真的爱恋。贩毒头目陈熙媛企图拉拢陆剑峰训练狗只运毒,却遭到严辞拒绝,于是屡屡拿苏欣安危威胁其就范。“白白”入伍,正式成为一名缉毒犬。白静与韩诚之间的感情也渐渐升温。白静执行任务受伤,韩诚悉心照顾,却无意中得知自己父亲韩征牺牲时救下的女孩正是白静。韩诚在执行卧底任务时突然牺牲,白静接受不了打击,将自己关在房中封闭起来,白沉为了让女儿重新站起,说出了韩诚与老公安警察韩征的关系,白静决定为韩家父子重新振作。苏悦反对苏欣与背景复杂的陆剑峰来往,姐妹间产生隔阂。苏悦得知多年来姐姐为了照顾自己而错失了治疗眼睛的最佳时机,自责万分借酒浇愁,古阳赶来安慰,二人在醉后发生关系,苏悦却说不用古阳负责。原来韩诚并没有死,被一个叫“大狗”的农民救起,无意中发现边界有人利用黑背犬运毒。韩诚伪装身份与前来取货的人接触,几经考验赢得信任,渐渐打入贩毒集团。白静接到任务与神秘人接头,见到的竟是活生生的韩诚,白静喜极而泣,两人感情更加笃定。华震得不到白静的爱,失落又急躁,与伯父华方产生很大分歧,忿而离家出走,得到陈熙媛的热情帮助。华震在陈熙媛的挑唆下与苏悦抢夺戒毒新药的实验数据,不慎将苏悦推下楼梯。误以为杀了人的华震终日惶恐,陈熙媛趁机挑起他的报复心理。白静被华震绑架,陈熙媛命其给白静注射毒品。华方主动与华震和好,原来他才是产制销一体化的贩毒集团最大幕后主使。华震假意放走白静与韩诚汇合,跟随着找到了藏匿大量毒品的山洞,随后而来的华方正要杀人灭口,特警部队赶到,“白白”为保护白静与韩诚被乱枪打死。穷途末路的华方仓皇逃跑,华震看清伯父嘴脸,愧悔万分,求恕的看了白静一眼,死死抱住华方倒在枪下。陈熙媛为拿到新药将苏悦囚禁,古阳到处找不到苏悦,向陆剑峰求救。正当陈熙媛欲对苏悦下毒手时,古阳与陆剑峰及时赶到。两声枪响,陈熙媛被击毙,陆剑峰为保护苏悦倒在血泊中。苏欣寸步不离的守在成为植物人的陆剑峰床边,苏悦看在眼里,心中暗自钦佩姐姐,自己却因怀了古阳的孩子仍在烦恼当中。古阳知道自己要做父亲了,顿悟苏悦才是他的真爱,义无反顾的担负起照顾苏悦的责任,虽然每次求婚都被拒绝,但古阳毫不气馁,总算感动了苏悦。白静与韩诚将白白安葬在有道的墓旁,训犬基地同事将白白的后代“小白”送到了两人手中。白静染上毒瘾痛苦不堪,韩诚下定决心无论面临多大困难也要陪在白静身边帮她戒毒,却只看见白静留下的字条一年以后,白静又申请当上了缉毒员,这一次是一个健康的白静,一个新的故事的

这名创业成功的人叫李创利,他如今已经有3亿的财富在手。李创利是一名80后,汕头人,出生就伴随骨头病。换句话说,他天生容易骨折,说他是一碰就碎的瓷娃娃也不为过,十岁那时就骨折过三十多次。而且他身高一直都很矮,是侏儒患者。他的身高后面一直都是一米不到。

李创利的身体状况,让他几乎只能在婴儿车里度过,他的父母于是带着他到处看医生,期待情况能有所改观,可是总是等来一次又一次的失落。无奈之下,他的父母只能结束求医的生活。李创利在他上学的年纪也和大家一样去学校学习。而事实就是他是个特殊的孩子,需要特别的照顾,特别是他容易骨折的问题,可是他矮小的身躯经常惹来不懂事的小朋友的嘲笑,还经常发生骨折。

小小年纪的李创利特别懂事,他了解到自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也知道父母为此特别痛心,而他能做的就是不让父母担心,好好地活着。

这样的疾病容易让人产生自卑的情绪,可是李创利却特别的坚强,他明白身体的残缺带来了很多的限制,比如不能外出工作,那他就避开这些限制。

他十一岁就研究怎么去挣钱。那时的他搞批发,将家乡的手工品和小玩具批发过来,然后零售出去,他的利润还可以。这让他积累了一定的资本。

而在2002年,李创利离开了家乡来到深圳。他同样不能出去工作,于是他就学电脑,在电脑面前去尝试各种行业。

2008年,他遇到了贵人指点,让他深度开发电商。于是他开始在电商行业摸爬滚打。

他成立了自家品牌,并由此成立了公司,他的公司的利润开始爆发式增长。

现在李创利的公司运营很是成功,据说公司价值已经达到了3亿。他自公司运营以来,他的女朋友也一直一路陪伴,生活上陪伴,工作上陪伴。如今几个年头过去了,他们也终于正式在一起,结婚了。庆幸的是,他们的小孩很健康,李创利担心的遗传并没有发生。

事业有成的李创利自己成功了,还经常拿出自己的资本去做善事,特别是跟他同样有同样困扰的人,他总是很慷慨。

李创利的事迹是很感人和激励人的,他以他小小的身躯做成了很多正常人想做却没有做成的事情,他的精神值得学习。

一辆自行车,一辆轮椅,两个人,一场旅行

在柳州的一对情侣,曾经受到广泛关注,带着一个患有罕见病必须坐轮椅的女友环游中国,这听起来就像是天方夜谭,但是他们两个完成了这一次的走心之旅,要说用什么去支撑,可能就是爱吧,现在的他们已经结为夫妻,并有了可爱的女儿,现在的日子虽然平淡,但也温馨。

每个人想选择的生活可能都不同,仅仅用一辆自行车拉着坐轮椅的女友,带着一条狗,就这样出发了,说走就走,两个人的想法也许很疯狂,但都是互相给予对方的勇气,两个人精心设置的一条路线,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他们走过雪山,走过戈壁,路过拉萨的布达拉宫,在这里,丁一舟向赖敏求婚了,最终游览完上海和安徽之后,两人也为这一次的旅游画上了句号。

两个人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也许在路上他们遇到很多波折,遇到很多磨难,曾经也曾崩溃,迷茫,痛苦过,但他们都熬过来了,男人的故事被电视剧购买了改编权,这50万元也让他们生活有了一些保障,夫妻两人在四川的甘孜开了一家客栈,他们的故事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也有很多人慕名而来。

生活当中肯定不是只有这些浪漫和诗意的,每个人都将面临柴米油盐,疫情让客栈也逐渐经营不善,最终不得已关店。

两个人要面临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波折,还要面临患病的痛苦,赖敏的状况越来越差,特别是在生了女儿之后,病情发展的更加猛烈,妻子不停的消瘦,丈夫既要照顾女儿,又要照顾妻子,那些年他们请了一个保姆,专门照顾女儿,并且也开了账号记录自己的生活,顺便能够带货赚一些钱,这些年两人走过的路很坎坷,但是他们两人都欣然接受,时至今日,两人的女儿非常健康,他们过着的平凡,幸福又治愈的生活,积极的去面对。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噩耗传来,举国哀恸,山河同悲。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个一生致力于让14亿中国人吃饱饭的当代“神农”,以稻济世,消除饥馑,让一个物阜民丰的时代书写下了他丰碑一般的名字。

对于国家而言,我们失去了一位全民英雄;对于袁隆平的妻子邓则来说,她失去的则是生命中陪伴她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灵魂伴侣。

5月24日上午,在告别仪式现场,遗体上覆盖国旗的袁隆平安卧于鲜花翠柏丛中。

在庄严肃穆的大厅,哀乐低回,一片悲声,夫人邓则坐在轮椅上,俯身与爱人做最后的告别,伤恸难抑,怆然泪下。

那年,大诗人贺铸离开苏州时,念及亡妻,提笔写下“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的伤悼之句。

袁隆平的离去,对于邓则而言,不止是“头白鸳鸯失伴飞”,更将是永远的“同来何事不同归”。

1953年,袁隆平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从西南农学院(今西南大学)农学系毕业,被分配到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

那年,他23岁。

阡陌纵横的田野,麦浪逶迤的乡间,尽管工作的地方偏僻落后,但他还是将它当做了心中的“桃花源”。

当时的袁隆平虽然到了“男大当婚”的年纪,却一心痴迷于农学研究,从来没有心思谈恋爱。

袁隆平和邓则

十年后,袁隆平已迈入而立之年,仍是“孤家寡人”一个。

提亲的人倒是不少,皆无功而返。

后来在老同学的牵线下,一个在农技站工作的叫邓则的姑娘被介绍给了袁隆平。

这个秀外慧中的女孩子性格很好,落落大方,笑容明朗。

不过当时的邓则颇为踌躇,在她的心目中:“袁先生人好,课讲得也好。”

毕竟曾有师生的身份之隔,这让她顾虑重重:“老师和学生谈恋爱算怎么回事?将来我怎么称呼他?他都30多岁了,比我大8岁,会不会年纪相差太大了?”

但在媒人的助力之下,两个互抱好感的人渐生情愫。

年轻时的袁隆平(前排右二)

1964年正月初五,黔阳地区举办职工业余篮球赛,作为队员,邓则也参加了,赛场正好选择在安江农校的礼堂球场。

热心的“红娘”们提议,不如趁热打铁将袁隆平和邓则的喜事办了!

大赛组委会临时调整比赛场次,以使比赛和婚事两不误。

袁隆平为来不及送新娘一件礼物而过意不去,于是悄悄地对邓则说:“我给你买件新衣服好不好?”

邓则知道袁隆平是个穷书生,干脆拒绝了:“不要不要!”

老实巴交的袁隆平就依了邓则。

从认识到结婚,他们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两个异常传统的知识分子,却用了现代人最 时尚 的“闪婚”形式敲定了终身大事。

**《袁隆平》剧照

后来,袁隆平每每向人提及此事,都难掩一脸自豪:“自己这辈子最幸福的时刻,就是邓则毫不犹豫答应他求婚的那一刻。”

在顾漫的小说《何以笙箫默》中,以琛对默笙说:“如果说三年后你注定是我女朋友,我何不提早行使我的权利呢?”

浪漫从没有时代的分野,它只存在于两颗决意奔赴彼此的心中。

结婚时,袁隆平34岁,邓则26岁。

由于条件所限,他们没有置办任何结婚用品,也未举办像样的婚礼,邓则当时穿上一件红色的球衣就代表“出嫁”了!

新婚不久,袁隆平兴致勃勃地邀请邓则去游泳。

这个在科学领域严谨得一丝不苟的男人,在面对爱妻时,也偶有古代骑士般的浪漫。

邓则回忆说:那天袁隆平开会开到晚上11点,回到家非拉她去游泳不可。临出门前,袁隆平还特意带了一把小剪刀。

邓则感到莫名其妙。

青年袁隆平

袁隆平解释说河里有很多渔民布下的渔网,要是游泳时不小心碰到鱼钩,他就能马上剪开帮她脱身。

婚后如此惬意的生活倏忽而逝,“位卑未敢忘忧国”,对于一个将科学研究当做毕生使命的人来说,袁隆平的日程表里似乎只有四个字:只争朝夕。

此前中国发生的大饥荒让袁隆平内心无比震撼,作为一个农学系毕业的大学生,他立志为挣扎于饥饿与死亡边缘的苍生带来活下去的希望。

因为屡屡失败,当时的美国、日本还有菲律宾的研究团队已经放弃了杂交水稻的研究,但袁隆平却决意将这条无比漫长而崎岖的科研之路矢志不渝地走下去。

为了早日攻克技术难关,袁隆平带着妻子和学生三人,在茫茫的稻田中拿着放大镜,头顶烈日,双脚踩在烂泥里,同时还要忍受着各种蚊虫的叮咬,一株一株,一穗一穗地寻找天然的不育株,他们用了整整16天,查看了近14万株水稻后,真的发现了一株天然不育株。

一年后,他们再度发现了六株不育株,这给他们的研究带来了一线曙光。

经过两年积累,袁隆平发现杂交水稻的结实率高达80%——90%,由此成为划时代的发现。

当袁隆平一心扑在研究上时,邓则也准备迎接第二个孩子的到来。因为丈夫分身乏术,邓则只能请母亲来家里照顾她,这就需要增加一个床铺。

邓则在学校借了一张便于拆卸的床,只需要袁隆平抽时间组装上就行。

将所有的智慧都用在了科研上的袁隆平,在平时的生活中却是笨手笨脚:“就是这样简单的事情,袁先生都做不来,怎么拼都不是张床的样子。”

但邓则丝毫没有埋怨过袁隆平。

亦如当年的杨绛,面对幼稚又孩子气的丈夫,曾不无骄傲地说,“我最大的功劳是保住了钱钟书的淘气和那一团痴气。”

上世纪60年代末期,上级为了让袁隆平把杂交水稻研究搞下去,决定调袁隆平到省农科院工作,而邓则未能随调,只好带着孩子们留在了黔阳。

从此,关山迢遥,夫妻双方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异地分居生活。

这样,照顾家中的老人以及3个孩子的重担全部压在了邓则一个人的肩上。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邓则同样有自己的远大梦想,但当“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时,她还是做出了应有的取舍。

袁隆平为此心怀愧疚,更对妻子充满了感激。

几年后,他沦为被批斗的对象,研究所也被打砸一空,这让袁隆平伤心欲绝,万念俱灰。

邓则将残存的秧苗偷偷收好,藏起来继续培育,为袁隆平后来的“杂交稻”研究成功保留下来了希望的“火种”。

1975年,袁隆平的父亲去世。

父亲临终前表示:隆平正在忙着搞杂交稻试验,重任在身,无论如何不要他回来。

操持完丧事后,邓则才含泪给丈夫写了一封信,告诉他父亲去世的消息。

1982年除夕,已在南方育种基地埋首科研整整十多年的袁隆平第一次回家过春节。

正月初二那天,邓则因积劳成疾,突患急性病毒性脑炎,被送进了怀化地区医院抢救。

邓则昏迷长达半个月。袁隆平夜以继日地守候在妻子身边。

他为她擦拭身体,勤换衣服,一勺一勺地喂鸡汤;还为她背唐诗,讲故事,用英语哼唱《老黑奴》:

“我听见他们轻声把我呼唤

我来了

我来了

我已年老背又弯

我听见他们轻声把我呼唤 ……”

这位擎起了中国农业一片天的科学巨擘吃过无数苦,遭了太多罪,钢筋铁骨铸就的意志力,让他默默承受了一切艰辛与磨难。但面对长久陷入昏迷状态,生死难料的妻子,他经常暗自垂泪。

半个月后,邓则终于睁开了眼睛,神情恍惚地看着丈夫,缓缓地吐出她一直以来对他惯用的称呼:袁先生。

“谢天谢地,你总算醒了!”

那一刻的袁隆平激动得老泪纵横。

接下来,他严格遵照医生的嘱咐,每隔一小时帮妻子翻身,经常为她按摩。

一个月后,邓则出了院,没留下任何后遗症。

袁隆平在妻子康复后又投入到了紧张的科研工作中,对此,邓则全力支持,从无抱怨。

后来,全家迁往长沙,住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这对分居了20年的“牛郎织女”才真正朝夕相处。

因为感觉对妻子亏欠太多,袁隆平补偿妻子的最实在方式就是为她“买买买”。

他自己平时连50块钱的衣服穿出破洞都舍不得换,但只要是给邓则买东西,袁隆平往往会拿出“一掷千金”的慷慨。

55岁的时候,袁隆平进京开会,迫不及待买了礼物托人捎回家,并写信给妻子:

“在京给你买了两条裙子和一件汗衫,两黑一深蓝。这是我第一次买裙子,不知什么号码适合你穿,只好买两条供你选择。”

邓则收到丈夫的礼物,开心得像个孩子。

60岁的时候,袁隆平一家从偏僻的农校搬到长沙的新房。

新家窗明几净,并安了煤气热水器,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但每次邓则洗澡,袁隆平都在外面大喊:“邓则!邓则!”

她被吵得心烦意乱:“你喊什么,洗个澡都不消停!”

后来邓则才知道,原来是袁隆平害怕她煤气中毒,非要听到妻子的回应才放心。

2006年,邓则和单位同事在去延安参观的途中遭遇车祸,导致腿部严重骨折。

身在北京参加政协会议的袁隆平因为担心邓则,等不及会议结束,做完报告的当天就匆匆赶到了西安。

“在电话里听秘书形容我的病情,他还是担心。只有亲眼看见我的情况他才能松气。这么多年了,袁先生这份细心的爱还是蛮感动我的。”

邓则63岁时学会了开车:“当初征求袁先生意见,他还是特别支持。我学了一个月,轻松过关。”

袁隆平虽然鼓励妻子学车,却不建议她常开。

邓则说有一次两人去城里办事,袁隆平坐过一次她开的车,尽管妻子开得小心翼翼,但袁隆平还是反复提醒:“他害怕坐我的车,可能我年纪大,他不放心。”

邓则每次想开车出去逛逛,几乎都过不了丈夫这一关。袁隆平只要看到家里有年轻人可以充当司机,就坚决不允许妻子碰方向盘。

邓则的安危与冷暖成为他晚年时心中的头等大事。

袁隆平闲暇时,会抽出时间与妻子去老年艺术团。

袁隆平拉小提琴时,邓则会在一旁弹钢琴或唱起歌。

夫唱妇随、琴瑟和鸣的一幕让无数人感动不已。

银婚纪念日的时候,袁隆平给邓则补办了婚礼。

他在努力偿还心愿,也尽力弥补妻子心中的遗憾。

袁隆平90岁生日那天,蛋糕推上来后,袁隆平不顾众人的目光,首先挖下一勺,喂给一旁的妻子,看着邓则吃下去,袁隆平笑得特别开怀……

这一辈子,袁隆平一共写过两封“情书”。

他把一封“情书”写在了广袤的大地上,却将另一封“情书”写在了与邓则相濡以沫的平凡岁月里。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是属于一个心中永远装着国家和人民的赤子的豪迈情怀;

“不须耳鬓常厮伴,一笑低头意已倾”这是属于他与妻子死生契阔,爱意永随的长相悦。

“ 据我所知,你的杂交水稻的研究非常坎坷,异常艰辛。”

他说:“挫折和失败,一直伴随着我走这条路,说出来你也许不信,我是一个可以把生命当歌唱的人,你看,每天太阳照常升起,只要有阳光,就会有生命的交响曲。”

在袁隆平弥留之际,家人为他唱起他生前最喜欢的《红梅花儿开》:

“田野小河边红梅花儿开,

有位少年真使我心爱,

可是我不能对他表白,

满怀的心腹话儿没法讲出来……”

但他却从此没有醒来。

“我余生的时光,都是在通往你的路途;我余生的每一天,都将是思念你的每一天。”

禾下乘凉,无日或忘;蓬山有路,归期莫待。

再见,我的姑娘;

再见,我的少年!

文/荠麦青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5456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9
下一篇2023-07-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