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部潮剧里面有中秋赏景的歌词

哪部潮剧里面有中秋赏景的歌词,第1张

是潮州团的《御园辨亲》里面最后一场皇帝的唱段。

中秋赏景悦良辰,连连奏本惊动龙心………………

有郑舜英,许佳娜和丁佩红演唱的几个版本。但是基本是一样的,因为就一个团的,陈鹏的曲。

  东潮剧团演出

  主演:洪妙

  ——此剧由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洪妙领衔。全剧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老叟马大成花了二十两文银买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妻子佳月英。小伙子冯天盛花了三十两却买了个老太婆张氏为妻。回家途中,他们在客居相遇,打盏对饮,倾叙各自的喜和优。张氏十分同情冯天盛,趁马大成醉酒之时,施计将冯、佳二人放走,让其成婚。

  ——马大成醉醒后持刀追赶,被卫设捉拿,送到县卫。县太爷审不清。对此案一筹莫展,由其年轻夫人坐堂公断。最后冯天盛与佳月英成为小夫妻,马大成与张氏为老夫妻,一场换偶记,皆大欢喜。

  洪妙资料:

  洪 妙(1904—1986)

  澄海市隆都区人。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工老旦。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员。1912年参加潮音正元音圆身纸影班,除演唱外兼司鼓和领奏。1926年曾随老正顺纸影班到泰国演出,演出其拿手戏《杨令婆辩十本》和《包公会李后》,深受观众欢迎。1939年潮汕失陷,纸影班星散,流落到福建东山一带,靠卖唱度过六个年头。抗战胜利后参加潮音永乐班和老一枝香班当演员,建国后转到源正潮剧团,1956年调广东潮剧团。1957年洪妙随团上京演出,《杨令婆辩十本》一戏因其成功塑造了杨令婆的舞台形象而钦誉京华,被誉为“活令婆”。《杨令婆辨十本》与《扫窗会》、《闹钗》三个潮剧传统锦出戏被誉为“三块宝石”。1959年《苏六娘》出台后摄制成潮剧艺术影片,洪妙饰演的乳娘角色广获好评。其饰演《香罗帕》的黄氏夫人,《换偶记》的张幼花,现代戏《妇女代表》的江母也均各具特色,屡演不衰。1963年在潮剧艺术影片《刘明珠》中饰演皇太后,1984年已届80高龄被邀扮演潮剧艺术影片《张春郎削发》乳娘一角,在“追殿“一场中多次表演追赶跌倒动作,深入角色,一丝不苟。1960年和1980年两度随中国广东潮剧团赴香港演出,深受观众赞誉。

  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素材,融入舞台艺术程式。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逼真,个性鲜明。如杨令婆在殿中有三次起坐的表演,是他深入观察生活,从他外婆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再如杨令婆气愤时的嘴部表演,也是模仿老年妇女的生活状态并加以艺术夸张和加工;在《刘明珠》中他的眼神运用也十分精彩。以唱显名,尤以老旦的特殊声型和演唱技巧蜚声海内外。他嗓音纯厚柔和,咬字行腔纯正圆润,真假控制深沉有力,运用小气大气(即长气短气)深气浅气皆得心应手,尤其是“偷气”最为突出。演唱感情真挚,富于性格化,如杨令婆唱段“忽听我主登殿中”,在吐字行腔上注意到人物的年龄身份,演唱若断若续,声音有轻有重,使声有仰扬顿挫,字有起伏宛转,有声断气不断、气断情乃生的艺术造谐。在演唱技巧上,善于依据人物的感情变化转折,赋予艺术性的处理,如在包公会李后的诉说演唱中加入梗咽之声,在杨令婆的“你女不过小小西宫”一句,小小二字之后加入“哼哼”二字,这些声腔和衬字的运用,表现了洪妙既注意音乐唱腔的完整性,又融进人物的感情,使人物的音乐形象更加鲜明动人。

  洪妙唱腔艺术收入《中国戏曲艺术家唱腔选》。洪妙创造的舞台艺术形象,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为一代潮剧名老旦,在海内外广有影响。

  地址用迅雷gougou搜的:http://searchgougoucom/searchid=1&search=换偶记

如下:

1、《琵琶记》

是一个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故事。宋代南戏已把它搬上舞台,明代徐渭《南词叙录》中所录的早期戏文《赵贞女蔡二郎》,就是演“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的故事。可惜这个被称为“戏文之首”的早期剧本,没有流传下来。

《琵琶记》,是元代末年浙江人高则诚(高明),根据《赵贞女蔡二郎》重新编写的。明清以来,《琵琶记》在各地演出中,经过不断的修改,不同的刊物刻本不下数十种,其中保存、或接近高则诚原本(即元本)的,有陆贻典钞校的 《新刊元本蔡伯喈琵琶记》(简称陆钞本),和嘉靖刻本《新刊巾箱蔡伯喈琵琶记》(简称巾箱本)两种。

2、《刘文龙》

是一个在《永乐大典》、《南词叙录》等史籍记载已佚的宋元南戏剧本。写本的末页有“宣德七年六月口日晨胜寺梨园置立”字样。宣德是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宣德七年,即公元1432年。定本的全题是《新编全像南北插科忠孝正字刘希必金钗记》。

3、《荔镜记》

根据潮剧《陈三五娘》改编。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戏曲改革的热潮中各地戏剧互相观摩互相学习的艺术交流活动空前活跃。汕头市正顺潮剧团为排好《陈三五娘》,专门派人到福建泉州向梨园戏学习。

1956年成立的广东省潮剧团重新整理演出《陈三五娘》,在潮汕地区影响很大。1957年潮剧团首次晋京,《陈三五娘》的演出得到首都文艺界和广大观众的称赞。

4、《芦林会》

潮剧,传统剧目。源出传奇《跃鲤记》的“芦林辩非”一折。描写穷秀才姜诗偏听母命,不顾夫妻情爱,错休妻子庞三娘。三娘被休后寄居尼庵,一日,为烹鲤孝敬婆婆到芦林采薪,恰与姜诗相遇,据理陈情,与之辨明冤枉。姜诗深受感动,有意重续旧好,但恐冒“顺妻逆母”之名,悲痛之余,难以自决,夫妻只得洒泪而别。

5、《闹钗》

潮剧传统剧目。这出戏,在晚清时期以名丑方阿溜做工精湛细致而著称。

花花公子胡琏,狎妓通宵。回来时于龙生门口拾得金钗一支,罔断其妹与龙生有嫌,回家大闹,并与婢女小英以罚三十大板作赌。后证实胡琏所拾金钗,乃是自己从妓院缀带来的。结果胡琏自作自受,既遭母、妹责骂,又挨小英一顿竹板。

              —— 东山县潮剧学员班今昔

                      天高水阔

4月30日,郁郁应东山县潮剧艺术专承中心学生们的盛请邀请,前往东山陈城镇宫前村观看当晚的潮剧演唱会并参加次日的东山潮剧票友会“庆五一联欢演唱会”。

潮剧是东山民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戏曲艺术。时逢“5·1休渔”,所以来观看的观众特别多,人气很旺,气氛热烈。

郁郁当然不是一般的观众,潮音声浪把她拍回到35年前与演唱这台戏的孩子们甘苦与共的岁月怀想。

岁月如歌。老郁不由得“诗和远方”,回忆1985年10月至1986年9月间与演出这台演唱会的学生们相濡以沫、如诗如歌的教与学的远去的岁月。学生们刻苦训练,如今学有所成,已是东山潮剧的传承与弘扬中坚。

东山县潮剧学员班1985年10月开学。学生19个(女生13个,男生6个)。郁郁从该班开学起任教。因1986年9月漳州市戏曲班芗剧表演专业招生开学,提前回漳州,与东山的学生们依依惜别。在汽车站,孩子们哭泣的离别场面,老郁如今和我历历在目,未曾忘却。

下图:临别前的这一张合影,珍藏了师生的记忆。

前排与3、4排是东山潮剧班19个学员。第二排,左1:张权香老师,左2:唱腔老师,汕头著名潮剧演员陈鸾英,左3:当年的老郁,右1:黄永欣老师,右2:陈鸿海老师(班主任),左3:老拙我

35年前,照相机未普及,日常要点记录多用文字。老郁全程记录了她在东山教课时的“流水账”。下面贴几张老郁当时的教学日记:

上图文字:

85·11·7  晴·星期四

上午,给学生练腿功。

按程序练吸、耗、压三种方向的腿。

今天教踢正、旁腿,山膀。腹肌,一次十下(抬腿的)

11·8  星期五·晴

上午八时至九点五十分止,练腿耗压。今天教踢斜、骗腿。

11·11  早晨练倒立。上午六位老师开碰头会,讨论教学计划。订作息时间。

下午县宣传部长、副县长、局长到宿舍,看望外地教师。

晚上陈(鸾英)老师上课。

上图文字:

六月二十五日1986

上午第一节课《柜中缘》下地排练。学员素质、基础太差,要把这出戏排好绝非易事。

上午基功只剩六名学员。昨晚丽贞又住院,其他六位皆因她不能上课。上午水袖教第七节。

下午:毯子功。

六月二十六日

上午:第一节课排戏到淘气上场止。没有身段基础排戏太难。第二节课踢腿、台步、圆场。教小五套第三套。

下午:毯子功,女生教抢背。

晚:**《秦川情》。丽贞病假

六月二十七日 星期五,雨

上午:第一节课排《柜》剧至老旦下场。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两个老旦互推不排……

第二节课,教第四套小五套。

下午第一节课排戏

第二节毯子功

每天四节课太辛苦了。

(丽贞、喜明请假)

下图:东山县潮剧团宿舍楼。35年来依然如故。老郁重访倍感亲切。

光阴如梭。35年弹指一挥间。当年13岁左右的孩子们,如今已步入壮年。

35年来,这19个学生,至今依旧执着于潮剧艺术。他们不忘初心,不忘步入潮剧艺术殿堂时立志要成为潮剧艺术接班人的初衷。现在只要“班主”一声招呼,他们都会毅然响应“集结号”,抵达舞台,全身心地投入到舞台演出,为观众戏迷献上一台精彩的潮剧演唱,我以为这是潮剧艺术的魅力与同学们的执着的体现。

下图:2019年4月30日,东山县潮剧艺术传承中心(原学员班全体同学)演出之后,19个同学与老郁以及东山县潮剧票友会部分会员合影。

第二排:

右3:东山潮剧票友林会长,右2:林会长夫人,左3:票友新秀张女士。他们为传承和弘扬潮剧,身体力行,做出了极大的支持力度。左5:老郁

5月1日晚,东山县潮剧艺术传承中心演员们与县潮剧票友们举行2019年“庆五一联欢演唱会”。一个个登台唱响潮剧精彩唱段,气氛热烈,旋律绕梁动听。

下图:东山县潮剧票友大咖林会长演唱。

林会长为潮剧艺术传唱者们无偿提供一个500平方米的楼房做为常年活动基地。

每天晚上11时前,这儿潮声涌动,优美旋律悦耳悠扬。

是晚,演唱之余,老郁应在座的学生们的要求,对他们在表演方面提出了几点需要改进与提高的意见,供学生们参考。

原班主任陈鸿海以他多年在厦门和新加坡艺术院校任教的经验,讲解了他对东山县潮剧艺术如何发扬光大的思考。

我难推辞,也谈看了两个晚上,听了近六个小时演唱的观后感: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是从事戏曲专业演员保持良好状态,必须自觉践行的不二教规。你们虽有娴熟的演唱底蕴与表演技能,但不可安于现状,要继续砥砺,唱好潮剧不放松。

同时,应该感谢潮剧票友林会长在剧团处于困难的当下,为你们提供这一方可以天天练唱的基地。林会长此举令潮剧在东山普及与提高有个坚实的平台,利在当下功在传承,愿你们与票友并肩前行,不负观众期望,在东山把潮剧唱响。

下图:林会长夫人是潮剧迷,习唱极其认真,精益求精。

下图:票友新秀张女士演唱潮剧唱段

下图:东山潮剧老艺人张权香演唱

值得写上一段文字的是音响制作高手、青年票友林进顺,他是东山潮剧艺术传承中心演出须臾不可或缺的音响师。他收集大量的闽粤潮剧音像资料,无私为传承中心演出制作数码伴奏曲。以一个古道衷肠的票友,支持着一个县的专业团体。大家都称他为“团长”。东山潮剧有两林,一个林会长,一个林“团长”,双林蕴海岛山青水蓝,潮剧会有一片木麻黄绿洲。

下图:林进顺“团长”帅气形象

下图:年青票友演唱潮剧唱段

下图:原东山潮剧学员班学生演唱潮剧唱腔片段

                                                                                          20190504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5517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9
下一篇2023-07-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