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兵为什么特别容易遭受战争精神创伤?

美国大兵为什么特别容易遭受战争精神创伤?,第1张

1943年8月3日,巴顿将军在西西里岛陆军医院慰问伤员,住院的二等兵库尔正没精打采地坐在帐篷里。

被巴顿问及伤情时,库尔耸了耸肩答道:“我只是紧张,不是受了什么伤。”然后又嘀咕了一句:“我猜我是受不了了。”

库尔说得不假,他的病历上记录着:“神经功能焦虑状态,严重程度中等。该士兵已两次短期住院治疗,重返部队后又多次被送回,显然不能再上前线。”

但是巴顿当场就气炸了,他甩手抽了库尔的下巴,大喊:“不要接收这个没种的混球,你马上给我回前线!”边骂边抓起库尔的衣领拖他到帐篷门口,一脚把他踹了出去。库尔并没有因此返回前线,他正在高烧,还感染了疟原虫。

巴顿在前线

巴顿的暴怒也是事出有因,他刚刚听到将领们抱怨兵力薄弱,怀疑有人假借疲劳躲在医院里。

当晚,他在日记中把库尔描述为“我队伍里唯一的懦夫”,并宣称任何逃避军人义务者都应以懦夫罪名受审甚至枪毙。这还嫌不够,他又在给下级的指令中加了一条——严禁第七集团军出现战斗疲劳。

可惜“懦夫”还真不只库尔一个,几天后巴顿在另一个医院又遇到二等兵保罗柏奈特,同样的发烧、紧张失眠、精神萎靡,甚至连回答也差不多:“我只是紧张,我再也受不了那些炮击了。”

巴顿再度爆发,除了扇耳光斥骂,他还掏出手枪威胁柏奈特说,如果不立刻回到前线,就一枪崩了他。

这事儿在军中传开来影响不小,艾森豪威尔知道后要求巴顿向被打的士兵道歉,甚至解除了他的指挥权近一年之久。直到1944年中,巴顿才重新回到欧洲战场。

据说当年因为这件事罗斯福还收到不少支持巴顿的来信,人们相信士兵必须坚强起来,才能走出战争的地狱。但是如果穿越到今天,巴顿会被口水淹死,因为这两个士兵很可能被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其主要病因是环境刺激,而不是个人性格弱点。

既然是环境刺激引发,那么任何年代战场上的士兵都可能出现这种病症。确实,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里就有类似的描述。不过,对这种症状的看法和治疗在不同的年代却有天壤之别。

一战:不是逃兵就是“神经有缺陷”

在一战中,大规模重武器的使用令军中大范围出现抽搐、瘫痪、失忆、甚至歇斯底里等症状,成了当时著名的怪病。

一战士兵

最初认为主要是枪炮的巨响令大脑损伤所致,你如果表现出类似状,会被诊断为“炮弹休克症”。但是,没有经受枪炮震惊的战士也表现出同样的症状。于是,“战争神经症”这个术语很快代替了“炮弹休克症”。

患者很可能会在战地医院中接受可怕的电疗,同时要忍受周围的白眼,因为当时人们怀疑这种无从解释的病症其实只是士兵是在装病。

即便没人拿你当逃兵,“神经症”这个词也意味着人们认为你天性中有情绪弱点。换句话说,大家觉得你神经脆弱,容易“震惊”。既然是个体原因,当然筛查掉你们这些神经质就万事大吉了。

于是,美国在1940年由精神分析学家苏利文设计了一个筛选项目,为二战筛出了约150万“精神不适宜”(包括精神疾病甚至神经质)的士兵,取消了他们的服役资格。

二战:这事儿不赖你,你只是太疲劳了

如果你通过了筛选,走上战场,那么就是你基因好,天然勇士,天生打仗的料。结果就是更没人关照军队中的疲劳和情绪失控了。

据估计,二战中有精神问题的人数飙升至一战的两倍,陆军中的比率最高,而医务人员对此毫无准备。二战期间,美国在后勤保障、武器设备,全社会动员乃至宣传等方面都做得很出色,对比之下,对精神伤害的医疗救助严重缺乏。

医务人员也是困惑得不行,不是都过了筛的,怎么曾经表现勇敢的士兵也崩溃,筛查这事儿靠不靠谱?

1944马歇尔将军取消了入伍前的精神缺陷筛查,因为精神疾病的发生率并没减少。现在,医生又给你的病症起了个新名字:“战斗疲劳”。还配上了一句口号:每个人都有他的极限点。

二战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比一战更广泛频繁,血肉之躯显得无比脆弱。此外,士兵们长期滞留战场,没有喘息时间,更谈不上和家人团聚。被编制在很小的战斗群体中,令可以缓解心理困扰的社交机会大大缩减。

虽然不再被当作“神经有缺陷”,还是别高兴得太早。因为“战斗疲劳”从命名上就够轻描淡写的,不是疲劳么?给你休息几天,症状就会消失的。

所以,首选方案是让受伤的士兵在战区附近接受治疗,以便迅速回到前线,大不了疲劳了再来休息,只有严重的精神问题才被发送回国。你很可能经常往返于医院和前线,如果遇到巴顿将军这样不信邪的,那就更悲催了。

法国海滩上的美军士兵

二战结束后,不少战士的疲劳症状却久不消解,痛苦延续到家庭中。据跟踪调查,1945年底,29岁以下退伍军人的离婚率是平均水平的3倍。离婚的部分原因直接与战斗经历有关。

近期的研究证明,精神创伤的症状可能持续6-20年,直至完全消失,有些甚至伴随老兵长达70年。这些数据显然远不是“战斗疲劳”可以解释的。

越战:憋屈的退伍,迟到的创伤

1947年,美国陆军发布了题为《灰色阴影》的纪录片,专门介绍二战期间精神疾病的成因和治疗。

该片显示没有人对精神疾病有天然免疫能力,环境因素,特别是长时间面对死亡的威胁很可能导致精神疾病。真正认识上的飞跃还需要更多的战争和伤痛来推动,比如越战。

越南战争

对于战争引发的心理疾病的相关研究来说,越南战争是一个分水岭。成千上万的士兵陷入“越战综合症”的泥潭,然而这一次跟以前又不太一样。

首先,在越战中遭受精神创伤的话,会得到更先进的医疗救助。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加上心理学的发展,军方这次从一开始就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为每个营地提供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这在一开始是成功的,战争初期的精神疾病报告并不多。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越战没完没了看不到希望,美国国内风起云涌的反战运动在70年代初期进入高潮。

反战运动

退伍军人首当其冲地背了锅。仗打输了,精神受了刺激,回到家乡还要面对公众的谴责、甚至侮辱,战后几年的美国社会对越南退伍军人的接受度很低。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精神受创亟待恢复的军人不得不独自面对噩梦和抑郁,羞愧自责,乃至自杀或伤害家人。

好在社会层面的敌意并未阻止医学领域的进展。

70年代初,越战老兵兼精神病学家Shatan提出了“越南后综合症”的概念,认为如果不能处理好悲痛,总是活在过去记忆中的退伍军人会发生延迟的创伤,一般高发在战后9到30个月。

越战美军

对越战军人的研究有力地推进了一些精神疾病新概念的确立。经过退伍军人和各界的努力,1980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第一次提出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概念,这一概念被纳入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

PTSD在精神病学方面填补了一个重要的空白,其发病原因是个人遭受事件的结果,而不是源于个人的弱点。这个新术语也涵盖了大屠杀幸存者和遭受性侵犯的妇女儿童、恐怖袭击和其它灾难性事件的情况。

它们的共性是:

长时间不能从创伤中恢复

部分混乱的感官印象和凌乱片段回忆,记忆系统紊乱。

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

某种与过去事件类似的声音,气味和新闻报道都有可能引起触发

海湾战争:更多的规避手段,更高的补偿

二战之后的战争中,美军战斗死亡人数稳步下降,而精神创伤索赔人数持续上升。这意味着,如果士兵参加的是PTSD诊断确立后的海湾战争或伊拉克战争,他们的精神状态会更受关照,遭受创伤后也会获得相应的补偿。

1989年,美国成立了“退伍军人事务部”,在这个部门的体系内运营着上百家综合医院和几十家精神病专科医院。

据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估计,PTSD在越战退伍军人中的发病率为30%,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退伍军人中的发病率大约为11%-20%。

道德困境与士兵信条

今天,人们对PTSD这个词不再陌生,它频繁出现在纪录片、影视剧和书籍中,成为了文化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理解退伍军人的不幸境遇,加入与PTSD的斗争。

随着医学科技高速发展,美国军方资助大量新技术来解决PTSD问题,比如神经刺激技术创新、神经芯片和新型药物,可惜的是大部分不被理解的老兵已经离世。

另一方面,当今社会对PTSD的关注也包含了对道德困境的探讨。在伊拉克出现的频繁误伤平民和儿童、虐俘,就导致有些士兵无法摆脱精神折磨。

更多的研究表明,士兵陷入不相容的价值观冲突也会导致PTSD。与美国国防部合作的压力疾病专家们甚至曾得出过这样的结论——杀人比自己受伤更为痛苦。好莱坞影星詹姆斯斯图尔特在二战中服役4年,因亲自参与对德国城市的轰炸而深陷痛苦长达几十年。

不论对战争造成的精神创伤如何理解,还是有不少战争亲历者坚定地认为——战争就是地狱,军人必须勇敢坚强,必须相信所做的一切绝对必要!

美国大兵新兵训练几个月都训练什么?

一般陆军的新兵都是一人发支M16A2步枪。他们都要进行体能训练和基本的步兵战术训练,以及M16A2步枪的射击训练。然后就拉到阿富汗在进行一个短时间的试应训练,就和塔利班开打。海军陆战队和这差不多。

训练和培训的区别:培训是传播知识,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比如:老师识字认字,告诉学生做人的道理训练主要是通过指导和练习使学员提升或掌握某种能力,既把理念、知识变成一种能力。但实际当中两又有密切的联系,只是两者的侧重点不一样。

军事训练:是运用军队的管理和训练理念进行的特殊练习,它的特征是训练的强度大、严格、有强制性,但效果非常明显。军事训练通常在部队里运用,许多企业也希望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员工的行为更规范,执行力更强,工作效率更高。

对于企业的军事化训练,北京有家西点训练营,专门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军事化训练,它们被誉为“中国军事拓展训练第一品牌”,“企业的军校、精英的摇篮”。他们提倡能力是训练出来,服从能力、执行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都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升,口号是“训练一次、激活一生”!他们的营训是:“责任、荣誉、团队”!

新兵训练几个月

3个月的,基础训练(主要就是以队列,基础体能为主,附带轻武器使用和手榴弹投掷,外加内务整理和条令背记)说白了,就是教你军人入门的,然后下连队,会根据分的岗位进行不同专业训练,如此。

新兵训练几个月呢

一般三个月

2014年新兵训练几个月

新兵训练一般为三个月,然后下连队。

新兵训练的内容一般有以下几个部分:队列训练、拳术训练、体能训练,另外还有思想教育等等。

队列包括:单兵队列、班队列、三班四哨。拳术训练:包括姿势与步伐、拳法、腿法、防击打技术、还有军体操、擒敌拳等。体能训练包括五公里越野、100米冲刺、蛙跳、俯卧撑、单腿伸登、组合体能练习等。

2017年新兵训练几个月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2017年新兵训练3个月,主要科目就是条令条例、队列、手榴弹投掷、自动步枪操作、战术基础动作、防护、心理、体能等。

2015空15新兵训练几个月

都是3个月

2014新兵训练几个月多久退伍

新兵没有退伍这个一说法,新兵训练三个月下连,然后当两年退伍。

北空地勤新兵训练几个月

新兵训练都是100天,之后根据专业进行训练

空军15军44师新兵训练几个月

从现在开始训练,到老兵退伍后下连,期间均为入伍训练阶段。

国防兵新兵训练3个月是训练什么的

新兵训练都是基本一样的,新兵阶段主要是给你养成一个士兵的习惯,平时主要就是叠被子(豆腐块)整内务,学习条令,政治教育,军事训练呢就是:队列训练,基本的单兵战术动作,基础射击,投掷手榴弹,基础体能训练等科目,考核主要是军事课目,要考步枪射击(现在好像改成概率射击了,10发中3发就行),手榴弹实弹投掷(这个是风险最高的),队列动作,(军训应该参加过吧,比那个要严格些)单兵战术动作,(主要就是匍匐前进、卧倒、拘枪射击之类的简单动作)体能呢主要包括:3公里跑(一般13分半及格),100米(一般14秒几及格,不记得了),立定跳远,双腿深蹲(好像是三分钟80个),仰卧起坐(3分钟60个)、俯卧撑(1分钟30个左右,具体不记得了)等,这个体能标准各地区,各部队不一样有的部队要求标准更高一些,有的要求更低些,但肯定对新兵标准都不用很高,我看普通人稍微训练下都能过,只要你不是大胖子。

虽然说在现代中国社会中,有很多人十分向往国外的生活,而最终,也有一部分人选择了放弃中国国籍,并加入外国国籍,但是,在国外却有这样一批特殊的人,他们十分想要加入中国,在这些人看来,能够获得中国国籍就是自己一生中最成功的事情。

曾经,有一位美国大兵始终坚持向世界传播中国形象,在努力了十六年以后,他终于加入了中国国籍,在此之后,他也表示自己深深地爱上了中国。那么,这位美国大兵究竟是谁?中国又为何对他有如此大的诱惑呢?

这位美国大兵的名字就是沙博理,他出生于1915年。虽然说沙博理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是,他却始终十分努力,后来他也考入了美国的圣约翰大学,而当沙博理从学校毕业后,在战争形势的影响之下,他也来到了军队中,并成为了一名高射炮兵。

二战期间,全球各国之间的联系都变得较为密切了,因此,在这个时候,为了增强自身对外交往的实力,美国方面就想要派出一些将士来学习外国的文化以及语言,当时,沙博理就被组织派去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历史,而这也就是他和中国之间故事的开始。

在此次学习结束之后,沙博理也深深地爱上了中国,而在1946年时,当沙博理退伍离开军队后,他也考入了耶鲁大学的中文系,打算对中华文化进行进一步的探索。随着沙博理对中国文化逐渐沉迷,最终,在1947年的时候,他也决定来到中国,探寻真正的中华文化。

虽然说在决定前往中国的时候,沙博理的身上只有二百美元,但是,这却并没有让他有过放弃的想法,在临走的时候,沙博理中文系的同学为他写了一封推荐信,信上表明,当沙博理来到上海之后,可以去《人世间》杂志社寻求凤子的帮助,而这一封推荐信也对沙博理后半生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

这封信上所说的凤子就是上海著名的话剧女演员封凤子,在上海本地,凤子也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而在1947年,当凤子和沙博理相遇后,两人也一见钟情。可以说,这样一个优秀又热爱中华文化的青年也很快打动了凤子的芳心,在1948年的时候,两个人就决定组建一个家庭,过上幸福的生活。

虽然说沙博理是非常热爱中国的,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美国人,因此在中国生活的过程中,他也遇到过很多磨难,然而这一切的挫折都没能消磨他对中国的热爱,而在和凤子结婚后,沙博理也意外接触到了翻译这个行业,自1956年开始,沙博理就将很多中国的文学作品翻译成了英文,而这一举动也使得我国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有了更广的传播,后来,由于他的翻译水平已经非常高,他也获得了中国文联的最高翻译奖。

1963年,在周总理的特批下,沙博理也成为了第一批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自此,沙博理十六年的努力也终于有了回报。此后,沙博理在中国的生活也变得更加顺利了。在1983年时,沙博理也当选为了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直到去世之前,他都始终积极参与着参政议政的活动,可以说,虽然他以前是一个美国大兵,但是,在建设中国的过程中,他也同样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在2011年时,沙博理也获得了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而这些奖项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沙博理对中华文化传播做出的贡献。

结语

对于沙博理来说,当年在军队中对中华文化的学习直接改变了他此后的人生,虽然说在中国生活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沙博理却从未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从沙博理的坚定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相信在未来全球化的发展道路中,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中华文化。

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当时的联合部队以英美部队为主,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

这场战争一直持续了7年,到2010年,美军撤出了伊拉克。但是这7年之间,美军始终没有在伊拉克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这足以证明,美国以“反恐”的理由发动的这场战争,实际上是想要趁这场战争清除反美政权,毕竟联合军队最终并没有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是却在推翻了萨达姆政府之后撤出了伊拉克。

当时的美军表面上在搜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实一直在追踪萨达姆的行踪。当时,布什总统要求萨达姆在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三日之后,美军就开始对巴格达附近的伊拉克领导层目标发动军事打击行动。

而2003年12月的时候,萨达姆在家乡提克里特被美军抓获。当时是一个叫做吉恩斯·克鲁兹的美国大兵将萨达姆拖了出来。当时的联合军队对伊拉克实行军事压迫是以反恐的名号进行的,因此,将萨达姆拖出来的美国大兵吉恩斯·克鲁兹被宣传成了一位“全美英雄”。

但是伊拉克战争冠冕堂皇的名头并不能掩盖它罪恶的本质,而这个曾经被追捧的大兵后来又怎样了呢?

以反恐之名的非法战争

当时以英美为首的联合军队对伊拉克发起战争的理由有很多。包括铲除萨达姆的独裁政权,帮助伊拉克人民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政权。但是在2006年萨达姆被处死之后,伊拉克全国陷入了动乱之中。

一方面是萨达姆政权仍还有残余,另一方面是其他各方势力蠢蠢欲动,也就是说这场战争根本就没有实现伊拉克人民所寄望的改善伊拉克经济、提供社会福利。

面对伊拉克国内的混乱场面,美军也没有办法,只好仓皇的撤军结束了这场战争。曾经真情实感的对美国报以希望的伊拉尔人民深感受到了欺骗。

此外,联合军队还想搜寻并销毁隐藏在伊拉克境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剿灭恐怖分子。这一点其实后来奥巴马政府也承认过,美国之所以针对伊拉克,其中一个原因是想要萨达姆政府为911事件付出代价。至于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7年的搜索证明这实在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直到2011年,当年提供此类情报的人才终于承认这只不过是一个骗局。这说明了以此为由而发动战争是站不住脚的。

当时的联合军队还宣称要“保护”伊拉克的石油及其他天然资源,但是这样的言论显然不能够为联合国所接受。

伊拉克拥有的石油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是这个国家与其他国家抗衡的资本之一,而美国以此为由发动战争,将自己对于这些资源的觊觎摆在明面上。这更加深了大家对于这场战争正当性的怀疑。

支持这次战争的人认为萨达姆犯下了太多大规模屠杀本国人民的反人类罪行,因此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本着人道主义发动了解放伊拉克的战争;但是反对者则认为美国为了清除反美政权同时争夺石油资源而发动了这场战争。

后续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被证实是谎言,伊拉克战争是非法战争这件事情似乎就已经板上钉钉了。

伊拉克战争的后果

联合部队最终结束战争,其实是有一些狼狈的。这场战争的开始是绕过了联合国安理会的,美国声称49个国家支持该军事行动,但是实际上参与战争的国家只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波兰四国。后续丹麦日本等国家也提供了一些军事支持。

但是对伊拉克战争呈反对态度的国家不在少数,俄罗斯、法国、德国、中国、阿拉伯联盟、不结盟运动等多个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都在批评和谴责这场战争,全球化的反伊拉克战争热潮开始掀起。

至于伊拉克国内,民众苦萨达姆政权的统治久矣,一开始对于前来进行“人道主义援助”的联合军队夹道欢迎,萨达姆被处死的时候,联合军队在伊拉克还占据了舆论优势。

但是好景不长,伊拉克的混乱形式导致了即使萨达姆政权倒台,国内经济发展缓慢,民众失业率高、生产生活安全没有办法得到保障等问题也没办法得到解决。

在伊拉克战争之中,美军阵亡人数于2008年突破4000人大关,另有3000多人死于事故。同时还有美军50000多人受伤,许多士兵留下终身残疾或心理阴影,导致家庭破裂等悲剧。

伊拉克战争中,联合军队使用了大量的美国现代化新式武器,加上美军使用的武器费用非常的高昂,总军费高达7630亿美元。

这些数据让美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继续伊拉克战争损失只会更大。在2011年12月1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演讲宣告伊拉克战争正式结束。

吉恩斯·克鲁兹的结局

伊拉克战争对于很多美国军人和家属来说都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因为伊拉克的作战条件非常艰苦,而且军队很大程度上是在单纯地消耗而没有得到回报。

奥巴马在宣告伊拉克战争结束的演讲中对作战的士兵说过了四次“欢迎回家”,表达了深切地希望士兵回家的心愿。但是实际上,已经在战争中牺牲的士兵以及几万受伤士兵的未来已经被彻底地改变了。

战争开始的时候,民众一致认为联合军队是在进行人道主义援助,以推翻萨达姆的残暴统治为己任,同时还肩负着搜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重任。

但是7年的作战消磨的士兵们的信念,与此同时,伊拉克国内的状况仿佛也在告诉这些士兵们他们是在进行一场毫无意义的战争。国际上对于伊拉克战争的讨论中,反对的声音逐渐压过了支持的声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怨恨这场没有意义的战争。

曾经因把萨达姆拉出来而被称为“全美英雄”的吉恩斯·克鲁兹也失去了之前的光环。其实他只不过是几万美国士兵中的一个,当时如果不是吉恩斯·克鲁兹英勇地闯在前面将萨达姆拉了出来,也会是另一个普通军人做这件事情。

但是无论这个人是谁,都要经历因为之前享受的荣誉而遭到更多的谴责。“全美英雄”只不过是一个符号,后来被美国的民众谴责着这位曾经的“功臣”也是一样。

本应该承担了退伍官兵生活保障的美国政府早已忘记了这个可怜的大兵。他因为之前的“荣誉”而被整个社会排斥,甚至没有办法正常地获得一份工作。以至于吉恩斯·克鲁兹的后半生非但没有享受荣华富贵,反而还深陷精神疾病的折磨当中,十分痛苦。

小结:

无论在哪一个时代,发动战争都是解决国际争端最极端损害最大的一种方式。科技和武器的进步是在增强自己国家的实力,但是国力的增强并不是为了用武力压迫别人,而是为了守卫自己的国家。

曾经远离故土怀着惴惴不安前往伊拉克打仗的美国士兵们,不知道自己面临的是怎样的局面,他们只不过是执行了长官发出的任务,又怎么会知道这场荒唐战争的最终结局呢。

异地恋是最难熬的,两个人坚持、相信,才能够走入婚姻的殿堂。退伍老兵向恋爱五年的女友求婚,如何看待他们的爱情呢?

退伍男生在车站内求婚女友,大胆表白。

事情发生在九月一日,高铁站的候车停内,该退伍战士和自己的战友精心准备了一场退婚仪式,向等待自己八年的女友结婚。两人相恋了五年,在一起的时间不足七天。这次女友说自己会来接站,并且还说会给自己惊喜。在现场,退伍老兵深情表白自己的女友,单膝跪下求婚,女生扶起自己的男友,并且拍了下男友膝盖上的尘土,感动了现场所有的人。这一幕让现场人都感受到了甜甜的恋爱,两人之间满满的爱意。

两人的爱情超越了时间和距离。

在看来异地恋是非常困难,通过网络,文字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对方不知道自己的心理活动,对方不知道自己周围的生活,一切都靠着遐想。这样的爱情超越了时间和距离,两人谈了五年的恋爱,女生一直在默默的等待对方,支持男生的工作和神秘,没有丝毫的怨言。男生也是努力工作,进行安排这一场求婚,向女友诉说自己的心意。

是双方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

很多情侣都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小问题多了,就可能会积累成大问题。在我看来异地恋是很少有机遇能够步入婚姻的殿堂的,只要其中一方坚持不下去,另一方可能就会崩溃不已,两人最终都陷入到痛苦的回忆之中。对于很多女生来说是不会选择花五年的时间来陪伴一个男孩子,女生又有多少个五年呢?由此可见,这样的爱情是双向奔赴,是双方的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男生所做出的努力也很多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6664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31
下一篇2023-07-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