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最离奇的轰'炸'机?

纳'粹最离奇的轰'炸'机?,第1张

纳粹Go-229战斗轰炸机,21世纪的现在,每当人们看到美国空军的镇宅至宝B-2隐身战略轰炸机时,无不被它那独特的气动外形和强大的隐身能力和作战能力所震撼。好像只有美国空军自己掌握了无尾飞翼气动技术。但事实是,在1945年,欧洲的纳粹德国,就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无尾飞翼喷气式战斗轰炸机。

纳粹Go-229战斗轰炸机它的外形和性能即使在当今也相当前卫,也是纳粹德国的末日奇迹武器设计之一。 该机由霍顿兄弟设计,金属和木材混合结构,由戈达公司负责制造和试验。 Ho-229共有三架原型机,其中第一架为无动力滑翔机,仅用于气动验证和研究,德国战败后被烧毁。 第二架,也是唯一曾经成功飞上蓝天的有动力试验机在第三次试飞时机毁人亡。

因此,目前全世界只存留唯一一架未完成的原型三号机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展出,作为历史上第一架实用喷气动力的飞翼机,Go-229的安全使用过载为7G,其座舱位置相当靠前,两侧各安装一台容克Jumo004涡喷发动机,尾喷管突出在机翼后表面上,翼身中部采用传统的焊接钢管结构,整机基本以多层胶合板作蒙皮,当然在发动机喷口附近位置用的是金属以承受高温。

机翼外段部分则是全木结构,其重要边缘用由薄木片与树脂压合而成的特殊强化材料制成,只有翼尖是全金属的。最初曾经有人怀疑木质机身能否承受强大的喷气动力,但试验的结果表明这样的设计在减重的同时完全能满足强度要求,而且由于战时重要金属资源的缺乏,以木为主也是有些不得已而为之,再说木工对人力的要求也比较低。

战后,美国和英国对缴获的“Go-229计划的资料进行了详细研究。他们的结论是,这是一种革命性的飞机。如果纳粹有更多的时间来生产他。那将对整个欧洲空战结局产生颠覆性影响。事实上纳粹空军司令林就曾在被俘后声称:“只要给我4到5个月时间,以飞翼为主的喷气飞机将为德国赢得战争”!虽然他的话有些道理,但历史已经证明,反人类的纳粹是必将灭亡的。

如果战后诺斯罗普能够和霍顿兄弟联手进行飞机的研制工作,那在世界航空界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而Go-229和其他纳粹末日武器: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潜射弹道导弹、空空导弹、空地导弹、地空导弹、反坦克导弹和AIP潜艇等一起,对人类后来的军事科技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纳粹最神秘的项目“飞碟”则成为困扰人类长达70年之久的迷案。

B2轰炸机是模仿德国二战轰炸机?

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在战略轰炸机领域的研究实力确实了得,该国的B2轰炸机作为上个世纪的产物,放到如今来看的话也依然拥有超时代的先进水平,而且直到现在,它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款已经服役了的隐身战略轰炸机,虽说俄罗斯已经着手于PAK-DA隐身战略轰炸机的研制,但是结合现实情况来看,这款轰炸机恐怕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形成真正的战斗力,如此对比就可以感受到,美国的技术实力水平确实高超,而他们的B2轰炸机就是其技术实力的最佳证明。

虽说这款轰炸机昂贵无比,每一架的造价都高达24亿美元,而美方也因为这个原因只生产了21架此型轰炸机,但是除了这个“缺点”以外,或许暂时就找不到它的其他缺陷了。

据悉,B2最主要的特点也就是低可侦测性,即通常所说的隐身能力,对于这一点,其实从它的外形设计方面就可以感受到,再加上先进的隐身涂层,极大地缩小了其雷达侦测面积,另外,作为一款战略轰炸机,它的战略作战能力也同样厉害,据公开数据显示,其作战航程可达12万千米,如果空中加油一次则可达到18万千米,可以轻松实现“全球摧毁”,总的来看,B2轰炸机的作战能力确实优秀。

值得一提的是,在看到这款先进的战略轰炸机以后,还有人将其认为是德国技术的“复制品”,因为德国在更早之前就研发出来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无尾飞翼喷气式战斗轰炸机也就是HCo-229,或许是由于两者在外形方面比较相似,所以有很多人都认为B2是“借鉴”了Hnnectio-229的技术。

但事实上,飞翼机理论早在上个世纪初的时候就被提出,而在当时也不止德国一个国家将其投入了实用化,而要说到B2的前身,或许由诺斯罗普研发的N-1M才担得起这个身份,这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架飞翼机,为B2的诞生提供了不少技术经验,所以它也被称为是B2轰炸机的“始祖”,总而言之,关于B2是抄袭德国技术的说法的确是站不住脚。

官宣20系列将全面亮相

近日,关于轰20远程隐身轰炸机的消息不仅成为社交媒体热议的焦点,就连官方媒体也多次或明或暗提及,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号称为大国军事对抗量身打造的顶级隐身轰炸机,在性能上有望超越全球所有现役机型。面纱前,国内外军迷依然热切期待着轰20的亮相。

中国空军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努力,各型装备开始全面进入20时代。歼20、运20、直20已批量装备,成为中流砥柱。而作为战略空军核心威慑力量的大型隐身轰炸机却少了这么一架。由于轰20“只听到下楼梯的声音,却没有下楼梯的声音”,有人提出质疑,那么这架轰炸机到底是什么情况呢?这些年来,官方媒体和相关机构多次给出肯定的回答,尤其是最近空军宣传片中的疯狂暗示,更是把气氛烘托得越来越高。显然,没有继续隐瞒下去的必要了。对于我们来说,轰20不仅是必然,更是大国空军宏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公开资料来看,轰20远程隐身轰炸机是一款采用飞翼设计的全新机型。说是新,主要是和之前的六叶相比。当然也有人说不是新设计,主要是飞翼设计不是首创。二战期间德国设计的Ho-229是第一架飞翼轰炸机。最广为人知的飞翼机型自然是美军的B-2轰炸机了。正在测试的新一代B-21隐身轰炸机与其比较相似,甚至可以作为B-2的最新改型。全球军机进入隐身时代后,空战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轰20隐身轰炸机的研制制造已成大势所趋。

虽然市场上有很多“格格不入”的想法,比如加大歼20的机体,可以塞进更多的弹药和燃料,还能达到隐身的效果,增加载弹量,和远程攻击。但这种设计远不能满足航模带来的超远射程和巨大载弹量,以及携带大型远程制导武器的要求。所谓“摸着鹰酱过河”自然有它的道理。美军走过和踩过的弯路和坑,都从现役机型身上避免了。一是参考标杆车型重点研发,后面可以慢慢考虑更多的方案。毕竟,对于中国军队来说,时间太紧迫了。

当然,我们不是在盲目抄袭盈江。与美军的现役装备保持同一水平,不是我们的目标。立足美军装备,超越美军装备,建设世界一流的人民军队才是发展正道。正如马伟明院士所说,领先就是领先美国。因此,轰20隐身轰炸机的设计,在参考美军飞翼设计的同时,还要考虑领先B-2隐身轰炸机。因为飞翼设计有一个难点,就是飞控的研制难度很大,整体稳定性不如垂尾设计,对飞行机动性影响巨大。当然,也有人说这会影响隐身性,但是这已经被充分考虑过了。就像当年的F-14和Tu-160轰炸机的设计一样,机翼可以前后摆动一定角度,也就是所谓的变后掠翼设计。轰20的设计脑洞更大,飞翼中间部分可以设计成可活动的,而不是整个机翼设计成一个整体。这部分在机动飞行状态下可以以一定角度竖起,就像普通战斗机的垂尾一样。两个对称的尾翼可以保证轰20轰炸机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机动性,可以执行各种任务。更具适应性。

在航程上,轰20无需空中加油即可达到数万公里。这只是一个基本要求。如果在空中加油,轰20的作战目标将能够覆盖全球。在载弹量方面,如果以美军的B-2为参照,至少要超过20吨载弹量。关键是轰20还必须具备发射核导弹的能力,比如搭载核弹头的远程精确制导武器,这也是战略威慑的基本要求。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轰20的发动机。可以确定的是,轰20将采用新型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前期大概率采用WS-10的改进型,后期采用更先进的WS-15阶段。无论使用哪种发动机,都必须采用四发设计,才能达到与美国隐身轰炸机相当的性能。轰20的整体设计有很多冗余,后期可以更换更新的发动机以获得更强的性能。这和现在的运20运输机很像,早期使用的是仿制俄罗斯的WS-18发动机,现在换上了全新的WS-20发动机,即将开始量产。

从各种消息分析,美国最新的B-21隐身轰炸机变小了,成本也降低了,而H-20估计还是有更大的尺寸。这是什么原因?其实很好理解,因为美国已经给B-2配备了大机身,可以和B-21进行性能互补和配合。对于我们来说,唯一的隐身轰炸机首先必须是全能机种,它首先要保证航程和载弹量,具备实施战略威慑的能力。至于如何做到小型化和低成本,未来可能会出现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的中型隐身轰炸机,但这需要循序渐进。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来了,既然所有的研发要素都已经具备了,为什么这次轰20远程隐身轰炸机没有现身呢?究其原因,就是我们航空人要坚持科学严谨、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尤其是我国最重要武器的研发和装备,不能轻举妄动,违背科学规律。当然,利器不能轻易给别人看也是另外一个考虑。我们毕竟处于追逐状态,不能像美国那样炫耀领导地位。只有保守秘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震慑作用。别忘了美国提出的很多技术指标,我们最终都做到了比美国好,就像PL-15空空导弹和双脉冲发动机一样。轰20隐身轰炸机作为中国空军的大型战略装备,应该不会像当年的歼20战机那样随便出现。需要找一个相对合适的时间来展示它,向世人宣告它的存在。最近航空界的一件大事就是珠海航展。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盛会,其是否会采用合适的方式公开这样的王弹级装备,值得期待。毕竟现在很多官媒都在疯狂暗示,各种舆论预热都快做完了,轰20趁着热点参展,飞来飞去亮相,肯定会引起全球轰动,这也将大大提升珠海航展的全球知名度。影响。

我现在还记得第一次见到Go-229时的心情,当时我两眼发直站在模型店里,血液猛烈地涌入脑部,思维一片混乱,过了好久才回过神来,模型当然是不敢问津〔现在也一样 ^O^〕,但Go-229在我脑海中的烙印永远无法消除,今天我想谈谈全世界第一架喷气式军用飞翼机,其中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说起Go-229就不能不提雷玛·霍顿〔Reimar Horten〕和瓦尔特·霍顿〔Walter Horten〕,早期飞翼机设计的先驱。霍顿兄弟试图找出各种方法消除传统飞机结构带来的气动阻力,他们认为飞翼结构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当时俩兄弟计划中的飞翼机与四十年代美国诺斯罗普设计的飞翼机非常相像。为了不过多增加机翼厚度与长度的比率,同时又能把飞行员和发动机完全地塞到机翼里,设计中翼弦的中央部分得到了充分的增加。注意,它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机身,也没有任何垂直面,整甲飞机就是一个机翼!所以也有翻译成“全翼机”的。

霍顿兄弟对飞翼机的兴趣可以追溯到一九三一年他们制造的“霍顿Ⅰ”〔Horten I〕木制滑翔机。在三十年代,俩兄弟进行了各种有动力和无动力的飞翼机试验。我不知道霍顿兄弟是否对空军有兴趣,总之,一九四三年,他们开始设想一种代号为“霍顿Ⅸ”〔Hoten IX〕的喷气式飞翼战斗机。“霍顿Ⅸ”准备使用宝马BMW-003发动机。后来“霍顿Ⅸ”口头上被称为“臭鼬”方案。

霍顿兄弟开始生产第一架原型机〔“霍顿Ⅸ”-V1〕,最初,“霍顿Ⅸ”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掌握全权的RLM连一个子儿都不给。

霍顿兄弟计划在装上BMW-003发动机之前先进行广泛的滑翔试验,但是时来运转,一九四四年初,RLM开始关注Ho-Ⅸ-V1,因为这个方案很对帝国元帅戈林的胃口,而且根据情报,美国的诺斯罗普也在进行类似的活动,我想这也是“霍顿Ⅸ”得到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吧。不过新飞机要符合戈林的“三个1000”标准:能载1000公斤级的炸弹;1000公里的时速;还要有一个1000公里的“突破纵深”〔航程的1/3〕,我想就是“战斗半径”的意思吧。看来赫尔曼的要求还挺高的。

在官方的支持下,Ho-Ⅸ发展迅速,于一九四四年进行了第一次滑翔试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其中还有个小插曲,V1原来使用的两台BMW-003A1发动机不知什么原因没有装上去,所以V1只能屈尊成为滑翔试验机了。但是其后BMW-003发动机的装载方案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取而代之的将是第二架原型机〔Ho-Ⅸ-V2〕上的一对Jumo-004发动机。

Ho-Ⅸ-V2在设计中考虑到了7g的机动过载。机体中段采用传统的焊接钢管骨架结构,里面安放发动机和座舱,蒙皮使用胶合板,仅在紧靠发动机的排气口处使用金属蒙皮。外翼段完全木制,机翼的外缘和襟翼由特制的混入树脂的木屑冲压而成,其余部分使用胶合板。整架飞机的表层还穿了一件特殊的外衣,有人认为这是一层能吸收雷达波的涂料,但持否定观点的人认为这仅仅是一层漆,好让飞机的外表面更加光滑,从而减少飞行阻力。

两台Jumo-004B发动机安装在机体中段的两端,尾喷口突出于机体的后上方。起落架采用前三点式。在飞行中,横向和纵向的控制由安装于外翼段的襟翼完成,扰流片与襟翼延伸到机翼中段的大部分位置,紧挨着主机轮。方向控制由位于靠近主翼梁后部翼尖附近的扰流片来完成。

Go-229后部的照片,Jumo-004B的尾喷口赫然在目

Ho-Ⅸ-V1的滑翔试验足够有理由让RLM的人相信霍顿兄弟的设计是值得作为战斗机生产的。一九四四年夏初,戈塔公司所属的福瑞德里希斯洛达工厂〔Friedrichsroda〕得到了代号为Go-229的生产合同。RLM不要求霍顿兄弟考虑由试验型转换到生产型的改进,他们继续埋头于Ho-Ⅸ原型机的测试。

该厂立即开始飞翼式战斗机的生产,最初的生产型被冠以Go-229A的代号。戈塔的研究小组发现要让Ho-Ⅸ适应量产的需要,必须进行一些改进,他们重新设计了座舱,扩大了发动机室,更改了进气口的几何形状并改进了起落架。

预定在紧挨着发动机外缘配置四门三十毫米MK103或MK108机炮,难题是如何在中段的正下方设计能容纳两枚一吨级炸弹的弹舱,以及容量为二百七十五加仑的油箱。而且发展中的HeS011发动机直径太大,除非进行大的改动,否则很难安装到Go-229的机体里去。另外还有个问题,就是我曾经在某个模型的彩绘上见过挂载四枚空空导弹的Go-229,但是我手头上的资料都没有提到它的导弹型。

设计人员还考虑了一种代号为Go-229B的双座雷达全天候型和训练型。

与此同时,一九四五年一月,Ho-Ⅸ-V2被转运到奥莱尔恩堡〔Oranienberg〕 进行有动力飞行试验,试验过程非常顺利,尤其是操纵性比预想的要好的多,试飞中还飞出了时速四百九十七英里的成绩。然而福不双至,Ho-Ⅸ-V2在一次降落试验中由于发动机突然停车而撞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组建了一支武器研发队伍,队伍中的成员都是纳粹德国物理界化学界,生物界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他们为纳粹德国研发了一系列战争机器,ME163B彗星战斗机,古斯塔夫列车炮,V2导弹,HO229飞翼战斗机,这些纳粹德国的战争机器使盟军险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败北!

1940年夏天,阿道夫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德国军队在西欧地区肆意横行,纳粹德国的武装部队已经占领的波兰,丹麦,挪威,荷兰和比利时,又迫使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退,在纳粹德军侵略欧洲的同时,痴迷于武器装备的希特勒不断催促手下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尽快研制出一些新式武器。

当纳粹德军在1941年6月开辟东线战场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后,希特勒对新型武器研制的需求变得愈发迫切,希特勒深信只要装备更强大的武器,就可以打败苏联,列车炮不仅火力强劲,而且易于运输,于是克虏伯公司向它提供的古斯塔夫列车炮,这种巨炮重达1350吨,是当时最大的火炮,炮管的长度为30米,火炮口径高达800毫米,能够发射71吨重的穿甲弹,射程成数十千米。

1942年6月,古斯塔夫列车炮被运抵战场,在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中共发射48发炮弹,使整个塞瓦斯托波尔市变为一片废墟,古斯塔夫列车炮也存在致命的缺陷,它需要数百人来操作,还必须在特制的铁轨上行进,仅组装就需要4天,而且一天只能发射14次,此外还有一个更大的缺陷,古斯塔夫列车炮的体型过于庞大,在空中清晰可见,因此很容易被盟军轰炸机击中,不到一年时间,纳粹德军被迫停止使用这一武器,但是希特勒的武器研发计划仍未停止。

1942年8月,在 汽车 设计师甲壳虫 汽车 的发明者费迪南德 保时捷的协助下,虎式坦克完成了研制开始批量生产,这种重达57吨的坦克,具备强劲的火力和厚重的装甲,令盟军非常头疼,但虎式坦克也有弊端,它可靠性差速度慢,油耗高,而且制造过程极为复杂,实际产量并不高。

不久之后,保时捷又设计出了一款超重型坦克,这款坦克的装甲厚达23厘米,重约188吨,相当于四架波音737飞机,但讽刺的是,他却被称为“鼠式”坦克,这是当时最重的坦克,但希特勒却希望它能更大一些,希特勒痴迷于坦克的设计,要求加装150毫米口径火炮,但这只大老鼠实在太重了,鼠式坦克和古斯塔夫列车炮一样特别的盟军轰炸机的活靶子,他们的设计和制造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硬件和人力。

军用飞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不断演变为更致命的战斗机器,到了二战期间,当纳粹德军继续深入东线战场时,他们对于大型运输机的需求与日俱增,纳粹德国的飞机设计师梅塞斯密特设计了ME321巨人运输机,它适用于远距离运送士兵和物资的滑翔机,拥有奇特的贝壳型舱门,翼展近55米,有效载荷约为20吨!

它经历了绝密试飞,并于1941年底广泛投入使用,巨人运输机机身庞大,能容纳200名士兵,但问题是它实在太大,需要三架飞机通知离开地面,难以操控,而且十分危险,于是为了让巨人运输机自行推进,梅塞斯密特为它安装了六个引擎。

这架飞机异常笨重,操控装置也非常沉重,必须由六名强壮的机组成员同时操控才能飞行,只能以200千米左右的时速缓慢飞行,极易成为盟军战斗机的目标,由于安全性很差,因此纳粹德国在1944年春终止了相关生产,这是战争局势发生了逆转,胜利的天平开始向盟军倾斜!

1944年初,纳粹德军在东线战场节节败退,与此同时,西线战场的盟军正在为诺曼底登陆行动做秘密准备,盟军的联合轰炸已经使纳粹战争机器大伤元气,纳粹德国的空军频频受挫,为此,希特勒再次向梅塞施密特求助,希望能研制出可实施高速攻击的武器,这一次,梅塞施密特向他推荐了喷气动力。

20世纪30年代,英国航空工程师弗兰克惠特尔发明了离心式喷气涡轮发动机,但同时纳粹德国也在发展喷气技术,喷气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有一个前后都带有风扇的轴,在不断旋转,转动时会压缩空气,将空气往后推,随着不断向后推,空气会进一步被压缩,然后朝里面喷射一些燃料并点火,火焰向后喷出,推动后面的风扇转动,前方的风扇越转越快吸入更多的空气,燃烧速度加快,之后放的风扇也越快越快。

随着纳粹德国对喷气式发动机发展的大力支持,梅塞施密特公司研制出来ME262飞燕战斗机,于1944年夏天面试的飞燕战斗机搭载4门30毫米口径机炮,机翼下方挂装的12枚55毫米口径火箭弹,这款战斗机令盟军大为震惊,它拥有鲨鱼一般的机身,采用后掠式机翼气动布局,最高时速可达870千米,比盟军最快的飞机还有快200千米,这种飞机的速度非常快,当发动袭击时,盟军的战斗机往往来不及反应就已被击中!

但这款很其实战斗机的研制并不顺利,希特勒想要发动进攻,因此他要求将这款战斗机改造成可以携带炸弹,对盟军实施轰炸的飞机,机舱内没有足够空间,因此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把炸弹装在机身下面,飞机一共携带500千克炸弹,为了携带这些些沉重的炸弹,ME262飞燕战斗机必须减少弹药,拆除部分机炮,这降低了他的飞行速度。

即便如此,在11个月的服役期内,它使盟军损失了500架飞机,不过因为希特勒的横加干涉,ME262喷气式飞机直到1944年8月才投入使用,此时盟军已经成功登陆诺曼底,并深入法国内陆地区,作为喷气式战斗机,ME262无法挽救纳粹德国战败的命运。

然而,一心只想进攻的希特勒仍坚信纳粹德国的工程技术可以为他带来胜利,因此声名狼藉的V型武器被研制出来,首款V型武器是V1脉冲喷气式导弹,他是用一种新的轻型喷射技术,导弹是射程为240千米,时速可达640多千米,可以产生近300千克的推力,V1导弹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巡航导弹,由陀螺仪制导并且可以预设飞行距离,在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仅仅一周后,第一枚V1导弹发射,这些从欧洲北部多地发射的V1导弹,最终导致数万人的伤亡。

但随着纳粹德国节节败退,这些武器已经不可能在扭转欧洲战场的局势,但希特勒却把它们当成最后的希望,同年9月,希特勒启用的第二款V型武器V2导弹,这一秘密研发计划在1936年提供,由于冯布伦托恩团队负责。

V2导弹是一款大型液态燃料推进导弹,在导弹内部有两台回转泵,将乙醇水和液态氧的混合物输送到一个反应室里,然后这些液体会燃烧膨胀并形成高压,正是这些高温的高速气流产生的推力,V2导弹发射时会产生约27000千克推力,这股推力会迅速增加到72575千克人,当达到最大时速5760千米时,陀螺仪系统会向尾翼上的方向舵发送信号,引导移动方向。

V2导弹是一种弹道导弹,采用空气置换系统,当他完成加速后,动力会在大约一分钟内被切断,然后导弹依靠自身动力继续前进,接下来会升到太空边缘,并在惯性作用下冲向目标。

1944年9月8日,希特勒的V2导弹对准了英国的伦敦,纳粹德国在几个月内将向英国和西欧地区发射了超过3000枚V2导弹,造成的大规模破坏,共有7000多人丧生,V2导弹的飞行速度是音速的四倍,盟军无法拦截V2导弹,于是盟军对V1和V2导弹工厂和发射场进行轰炸,终结了希特勒的导弹计划。

为了进行最后的挣扎,希特勒寄希望于重型火炮,V3火炮几乎完全隐藏在地下,只有一些炮管露出地面,指向它的目标,是一种多起火炮,发射时先点燃主发射药,然后再炮弹飞过,依次点燃管中的火药,最终在离开炮口时,炮弹速度达到每秒1100米,如同V1和V2导弹在二战末期的命运一样,在盟军的轰炸机之下,这些纳粹战争机器并不能扭转战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盟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希特勒从从进攻状态转向防守,此时纳粹德国已经制造并秘密测试一批新式武器,他们利用火箭发动机技术设计出了ME163B彗星战斗机,为了使这个粗短的小火箭尽可能轻盈,彗星战斗机没有装备起落架,它需要借助一台两轮滑车起飞,能够以每秒160米的高速上升。

根据设计,ME163B彗星战斗机最高可以爬升到12600米,彗星战斗机的动力来自一种水和联氨和甲醇的高危混合物,燃料极不稳定,由于没有起落架,极易在着陆时发生爆炸,大部分彗星战斗机没有逃过被迫降落或场地遭到轰炸而无法升空的命运,希特勒的反攻计划成为泡影。

1945年春盟军逼近柏林,他们占领了纳粹德国的军事基地和军备中心,在这里,盟军发现了纳粹德国的另一空战利器——BA349"蝮蛇"截击机,根据设计,蝮蛇截击机只需一个小型发射台就能起飞,它奇特的鼻锥体可以容纳24管火箭发射器。

起飞后,火箭动力的蝮蛇截击机可以迅速爬升,并追上盟军轰炸机,向目标发射火箭弹,飞行员和火箭发动机会通过降落伞离开机舱,纳粹德国共制造了36架蝮蛇截击机,但第一次载人试飞以失败告终,这以计划便被放弃了,四处散落的蝮蛇截击机残骸,就像希特勒绝望处境的写照。

随后,盟军又在纳粹德国中部的林地里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武器,它就是HO229战斗机,它是一款由喷气式发动机推进的飞翼机,飞翼的构型可将阻力降到最小,它的表面平坦,光滑,没有凹陷或凸起,如果机翼设计合适的话,速度会得以提升,机动性也会得到改善。

HO229是一种应纳粹德国空军司令赫尔曼戈林的要求而设计的战斗轰炸机,能携带1000千克炸弹,射速可达到1000千米。但在这款战斗轰炸机实战之前,这场战争便宣告结束,然而战后,人们在这款飞翼战斗机上发现了更多特别之处。

它的反射率比当时的传统战斗机要低40%左右,HO229的设计师霍顿兄弟为这个飞机设计了回避雷达侦测的涂层,类似所说的隐形机,霍顿兄弟研制出了一种反雷达涂层,为了将雷达信号衰减到最小,他们给飞翼铺上近似胶合板雷达波吸收涂层,一种特殊的碳补给胶,用于金属铆钉钉合处。霍顿兄弟这一超前设计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战后盟军将部分纳粹德国的战争机器和技术人员带回国,其中根据导弹科学家沃纳冯布劳恩的V2导弹改造的土星5号火箭,将人类送上了月球;古斯塔夫列车炮,ME163B彗星战斗机,V2导弹,HO229飞翼战斗机,这些纳粹战争机器表明在二战中盟军的胜利来之不易,最终饱受战争创伤的盟军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如今,二战的硝烟已散去,但那段 历史 不会被遗忘,只有铭记 历史 教训,才能让战争不再重演。

如果把舵放前面,那么在转弯时,必然会增加迎风面积,这样不仅会增加阻力,而且会因气流不均衡而且失控。放在后面就有很好的稳定性。机翼的偏后安置是为了提高飞机的机动性、减小飞行时空气的阻力。战斗机的机体会尽量设计得扁平,当然也是为了减小空气阻力,另一方面,机身扁平,就可以让机身也拥有升力、也成为机翼的一部分!战斗机上有很多机载设备,如雷达、电子设备等,所以没办法把机头也做成扁的,至少驾驶舱不可能是扁的!

机体信息

收起机体信息解说攻略射击变形格斗觉醒技战术

机动战士高达EXVSMBON飞翼高达零式机体资料汇总,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游戏中3000系的热门机体飞翼高达零式的机体资料,包含基础信息及出招表,供各位玩家们参考。

正式名称:XXXG-00W0 WING GUNDAM ZERO驾驶员:希罗·尤尔

COST:3000耐久力:620变形:○换装:△(步枪蓄能、零式系统)

射击

名称

弹数

威力

备注

主射1双管破坏步枪575横向范围略宽的BR,可被特格取消主射2双管破坏步枪

移动照射38~144可在发射时保持移动的照射光束,

可被格斗取消射CS双管破坏步枪蓄能--蓄力完成后破坏步枪会进入蓄能状态,

此时主射与特射的性能会发生变化格CS启动零式系统100-能在一定时间内持续提供切诱导效果,

1命限使用1次副射机关加农炮608~124扩散发射的火神炮N特射双管破坏步枪照射1()光束照射横特射破坏步枪旋转照射130(160)在旋转的同时进行照射特格急速变形--在爬升的同时变形成Neo Bird形态

变形

名称

弹数

威力

备注

变形主射1双管破坏步枪(5)120DOWN属性变形主射2双管破坏步枪

移动照射162可在发射时保持移动的照射光束变形射CS双管破坏步枪蓄能--与MS形态的一样,在变形时也能使用变形格CS启动零式系统100-在变形时使用不会足止,

能在一定时间内持续提供切诱导效果变形副射飞翼火神炮60~108朝前方连射变形特格急速解除变形--在侧翻的同时解除变形

格斗

名称

输入

威力

备注

N格光束军刀NNNN212第4段为多段判定派生 过人斩N前

NN前

NNN前118

165

194伤害低但是移动距离很长派生 连续斩击N后

NN后

NNN后199

220

231动作略长前格突刺踢飞前163可以捡起DOWN状态的对手横格横斩→反手斩→盾牌突刺横NN178第3段为2HIT派生 过人斩横前

横N前伤害低但是移动距离很长派生 连续斩击横后

横N后动作略长后格上挑斩→跳跃叩斩后N全段打完有弹地效果BD格过人斩→逆袈裟斩→斩飞BD中前NN178变形格斗横击飞斩变形中N100特殊DOWN

觉醒技

名称

输入

威力

备注

我我不会死!射、格、跳

同时按下/295/将对手向上挑飞后发射双管破坏步枪

Ho-229喷气式战斗轰炸机

要说到上个世纪的武器,德国算是比较厉害的了,特别是战斗轰炸机更为凶悍,它可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无尾飞翼喷气式战斗轰炸机,是当时很少有的一种类型,也是纳粹德国的末日奇迹武器设计之一。

这架战斗轰炸机是由雷顿兄弟设计,戈塔机车厂负责制造和试验,前后有三架原型机制作出来,这是经历了几次改进才制作出来的。第一架为无动力滑翔机,只是用于验证和研究使用的。

第二架也是唯一曾经成功飞上蓝天的有动力试验机,却因为有很多的问题没发现,而在第三次试验过程中机毁人亡;第三架未完成的原型机只保存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中。

Ho-229战斗轰炸机使用的是最简单的材料,由金属和木材混合制成,在外形和性能上也是世界上非常前卫,很难得的一种类型。为了满足当时纳粹德国提出的载弹量达到1吨、时速1000公里/小时、作战半径1000公里,同时具备对空和对地面的作战要求,才被允许设计建造出来。

正是因为都要满足这些条件,所以设计的偏理想化,让各方面都尽可能展示优点,才会成为当时稀有的一种,何况当时的条件并没有现如今的技术那么发达。这个历史上第一架实用喷气动力的飞翼机,设计的使用过载为7G,而机舱的座位是非常靠前的。

两侧都是各自安装一台容克Jumo-004涡喷发动机,尾部喷管突出在机翼后表面上。飞机的机身采用的是焊接的钢管结构,在发动机周围的都使用的是金属以承受高温,机翼部分几乎都是用的全木结构。

而在重要的边缘地方使用的特殊的强化材料制成,整个飞机表面用的是多层胶合板来装饰。这样的设计处理能够减轻飞机的重量,使其轻巧方便,尽管使用的是木质材料,也能完成飞行任务。

正是因为这样独特的设计,吸引了纳粹空军,急忙的订购了40架飞机,为了更好的作战要求,戈塔机车厂还进行了改良,将电子设备安装上,增大了发动机室的空间,调整了进气口几何形状,加强起落架结构强度等,甚至在飞行员上还有要求,专门研制出了飞行服。

而这种飞行服类似于后来的太空服。预计生产的机型长747米,高28米,翼展1675米,空重46吨,全重9吨,这样轻巧的战斗机在空中行动是容易操作,对于当时的纳粹德国来说,也是非常需要的,不过就在生产过程中,美国进军占领戈塔工厂,缴获了Ho-229喷气式战斗轰炸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8172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3
下一篇2023-08-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