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议论文材料,关于 你手中的牌是上帝发的,你无法选择,但是你可以选择如何出这副牌

有一个议论文材料,关于 你手中的牌是上帝发的,你无法选择,但是你可以选择如何出这副牌,第1张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79岁)美国第34任总统(1953 年1月20日—— 1957年1月20日,1957年1月20日——1961年1月20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担任盟军在欧洲的最高指挥官;二战时期,军中的士兵都称呼他为艾克(Ike)。负责计划和执行监督1944年至1945年里,进攻维希法国和纳粹德国的行动。1951年又出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武装力量最高司令[1] 。在美军历史上,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他曾获得很多个第一。美军共授予10名五星上将,他是晋升得“第一快”;他出身 “第一穷”;他是美军统率最大战役行动的第一人;他是第一个担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军最高统帅;他是美军退役高级将领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第一人。

中文名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外文名Dwight David Eisenhower

国 籍美国

民 族日耳曼人

出生地美国德克萨斯州丹尼森市

出生日期1890年10月14日(庚寅年)

逝世日期1969年(己酉年)3月28日

职 业政治家

毕业院校西点军校

信 仰基督教

主要成就西西里战役,诺曼底登陆

当选并连任美国总统

两度荣登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陆军杰出服役勋章(5枚)

法国荣誉军团勋章展开

代表作品《远征欧洲》,《受命变革》,《缔造和平》,《悠闲的话》

军 衔陆军五星上将

配 偶玛丽·吉瓦尼·艾森豪威尔

血 型O

1911年考取美国海军学院,却因超龄而未被录取,后经该州参议员推荐,考入美国西点军校。

1915年从西点军校毕业并获得少尉军衔,赴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任职。

1916年晋升为少校。

1921年从陆军坦克学校毕业,创办美国陆军的第一所战车训练营。

1922年调任驻巴拿马的第20步兵旅参谋。保送进入陆军指挥参谋学院受训。

1926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从陆军指挥参谋学院毕业。

1927-1928年,艾森豪威尔在陆军军事学院深造。

1929年,艾森豪威尔赴陆军部助理部长办公室任职。

1933年,任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的助理。

1935-1939年,担任菲律宾军事顾问麦克阿瑟的高级助理。

1936年,艾森豪威尔晋升为中校。

1939年年底回国,任美国西部军区司令部的后勤计划官。

1940年2月调到驻加利福尼亚的第15步兵团任职,11月升任第3师参谋长。

1941年3月,升任第9军参谋长。6月出任第3集团军参谋长,晋升为准将。12月,艾森豪威尔被召回华盛顿,任战争计划处副处长,不久计划处升格为作战厅,又被任命为作战厅长,几星期后升为少将。

1942年5月,马歇尔命令艾森豪威尔前往英国作实地考察,在英国设立了一个美军指挥所,为日后实施计划提出建议。6月,他返回华盛顿提出考察报告《给欧洲战区司令的指令》之后,罗斯福总统接受马歇尔的意见,任命艾森豪威尔为驻伦敦的美军欧洲战区总司令。7月,艾森豪威尔晋升为中将。

1942年7月,鉴于北非英军及远东美军接连受挫和丘吉尔的极力支持,美英决定发动北非战役。8月,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实施北非登陆的盟军最高司令。11月8日,艾森豪威尔率领美英联军10万人分三路在法属北非殖民地登陆。

1943年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来到北非,检阅了登陆美军,并于14日至26日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举行了卡萨布兰卡会议。2月,艾森豪威尔获得了当时的最高军衔上将军衔,出任北非和地中海盟军总司令。

1943年6月至8月,指挥西西里战役。

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决定1944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艾森豪威尔在会后被任命为指挥“霸王”行动的盟军最高司令。

1944年1月中旬,艾森豪威尔抵达伦敦,组建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

1944年6月至8月,组织“霸王”作战行动,指挥诺曼底战役。

1944年9月1日,艾森豪威尔将司令部移驻法国并从蒙哥马利手中正式接管地面部队的指挥权,组织指挥盟军攻占德国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艾森豪威尔曾任美国驻德占领军司令。

1945年回国,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1948年退役,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

1950年,在法国任北约武装部队最高司令。

1952年退出军界,参加总统竞选。

1953年任美国第34届总统。

1953年就职后,签定了《朝鲜停战协定》。

1956年获得连任。

1957年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企图控制中东地区。

1957年1月,艾森豪威尔在致国会的《对中东政策特别咨文》中提出:由国会授权总统在中东实行“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并可借口对付“共产主义侵略”,在中东地区使用美国武装部队;两年内额外拨款四亿美元向中东国家提供经济“援助”。这个决议案于3月7日被美国国会通过。3月9日,艾森豪威尔签署了这个后来被称为“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决议案。

朱宣咸关于艾森豪威尔的漫画(3张)

1959年,随着国务卿杜勒斯的逝世,艾森豪威尔主义也黯然失色了。

1969年3月28日,艾森豪威尔在华盛顿病逝,终年79岁。(附:20世纪50年代,针对“艾森豪威尔主义”,中国美术家朱宣咸创作的时政漫画作品《艾森豪威尔主义》,《危险的货郎担》和《殖民主义者的新著-艾森豪威尔主义》等作品,反映了当时中国对“艾森豪威尔主义”的态度与剖析。)

2人物生平

编辑

总结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年10月14日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丹尼森。他的父亲是制乳厂工人,有7个孩子,他排行第三。1915年毕业于西点军校,毕业时在班上排在第61名,只得到军士长的军衔。后在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第19步兵师服役,少尉军衔。

参军照片

1925年先后在参谋学校、陆军军事学院学习。1929年至1932年任陆军部长特别助理。

1933年至1939年任参谋长麦克阿瑟的助手。1941年12月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马歇尔手下任作战计划处处长,晋升为少将。1942年先后任欧洲战场美军司令、北非战场盟军司令,晋升为中将、上将。1944年任欧洲盟军最高司令,成功策划指挥了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诺曼底登陆战役,晋升为五星上将。1945年继乔治·马歇尔任陆军参谋长。

1948年2月退役,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至1953年(但从1950年起一直缺席而担任北约司令)。

1952年作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总统获胜,成为美国第34任总统,1956年再次竞选获胜,蝉联总统。

1969年3月28日在华盛顿因心脏病逝世。[2]

艾森豪威尔(20张)

穷苦小子

艾森豪威尔童年时的照片

艾森豪威尔的祖先是德国人, 1732年移居美国。他的家族最初在宾夕法尼亚州居住, 1878 年自他祖父起,在堪萨斯州的阿比林定居。祖父是一个虔诚的传教士,每日除管理自家的农庄外,就是讲经传道。

艾森豪威尔的父亲性情懦弱,优柔寡断,事业上毫无成就。在上大学时和同学艾达·勒孔顿**结婚,毕业后经商破产,只身到得克萨斯州的丹尼森另谋出路。不久妻子带着两个儿子来这里与他团聚,一年后艾森豪威尔诞生在这里。后来全家又返回故乡阿比林。母亲的性格和父亲截然不同。她精明能干,对七个儿子管教很严,经常鼓励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发奋图强,后来兄弟七人,除老五幼年夭折外,其余六人都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就。老大阿瑟成了银行家,老二埃德加是位律师,老四罗伊是个药商,老六保罗当了工程师,老七密尔顿当了大学校长。艾森豪威尔排行第三,做了美国总统。他们都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母亲的培育。

艾森豪威尔1890年10月14日生,小名艾克,这个名字用了一生。小时候,他顽皮、好斗,不用功读书,衣着邋遢,而且对同学们的讥笑毫不在乎。放学后常出去打零工,或帮母亲干活。1904年他上中学以后,学习无大长进,但体育课的成绩非常突出,是学校足球队出色的中锋。由于球艺高超,他还当过一段时期的职业足球队员。在各门功课中,英语不错,历史最好。他长于记忆年代日期,对名人轶事尤有兴趣。同学们都以为他将来可能成为一个历史教师,谁也没想到他会成为一个军人。

军旅生涯

艾森豪威尔进入军界确实出于偶然。中学毕业后,他结识了一个叫黑兹利特的朋友,此人极力怂恿艾森豪威尔和他一起报考军校。艾森豪威尔认为军校是公费,又有机会踢足球,便欣然同意。1911 年,他同时报考了西点军校和安那波利斯海军学校,结果均被录取。由于他已超过海军学校的入学年龄,便进了西点军校。

西点军校是美国培养军事人才的摇篮,造就出不少著名将领。艾克这一届毕业生将星闪耀,168名毕业生中有56人晋升为将军,因此被称为“将星云集之班”。在西点的四年里,艾森豪威尔的学习成绩平平,操行成绩很差,常常违反校规,受过几次记过处分。但他的球艺超群,是西点足球队里最好的中锋。1915 年西点毕业时,他年满25 岁,是班上年龄最大的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的第十九步兵师工作,少尉军衔。

他到职不久,在一次朋友的家庭宴会上,与玛米·杜德**相识。两人一见钟情,第二年便结了婚。她是一位富商的女儿,从小娇生惯养,不会操持家务,但性情温和,婚后努力适应军队里单调枯燥而又艰辛的生活。一年后他们生了一个男孩,可是这个男孩在三岁时因病死去。后来又生了约翰,这是他们唯一的孩子。

由于战争,许多同学都去法国参战,他却被留在国内从事训练工作,赴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任职。1916年晋升为少校。1920年7日,艾森豪威尔的永久军衔为少校。1921年从陆军坦克学校毕业,他创办了美国陆军的第一所战车训练营。1922 年艾森豪威尔转到巴拿马运河区,在福克斯·康纳少将手下工作,帮助他处理公务。康纳将军经常给艾森豪威尔讲军史,与他讨论军事和国际问题,使艾森豪威尔对军事的兴趣大增。1925 年,由于康纳的鼓励,他到参谋学校学习,于1926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因成绩优异,又被保送到陆军作战大学深造。1928 年毕业后,政府为了搜集整理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欧洲的作战资料,成立了一个“战争纪念物调查委员会”,委派他参加。他的任务是编辑一部“战地手册”。在编写过程中,他搜集了美国远征军在战略、战术以及军事调动方面的详细资料,半年后汇编成功,受到该委员会主席约翰·约瑟夫·潘兴将军的赏识。

1929 年,艾森豪威尔被派到陆军部助理部长办公室工作。1933 年2 月调到陆军参谋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手下,帮助起草文件,撰写报告。1935年麦克阿瑟到菲律宾任军事顾问,他担任其助手。艾森豪威尔为人随和,不似麦克阿瑟那样傲慢,常和菲律宾总统曼努埃尔·路易斯·奎松玩桥牌,两人关系很好。奎松表示愿意以高薪聘他在菲律宾担任要职,但后来他以久留异乡,升迁无望,于1939 年返回美国。

回国后,在陆军第三师任中校参谋长,1941 年升为第九军上校,在一次重大军事演习中,他表现出色,指挥有方,受到了军界的注意。大演习后,调任第三军参谋长,并晋升为准将。

人物照片(14张)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军基地。8日,美国对日本及所有轴心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第5天,马歇尔电召艾森豪威尔速回华盛顿。这固然与艾森豪威尔熟悉菲律宾和太平洋地区军事问题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他有丰富的参谋工作经验。他先任战争计划处副处长,不久计划处升格为作战厅,又被任命为作战厅长,几星期后便升为少将。这是他步入统帅部与马歇尔长期合作的开始。这时的艾森豪威尔,虽然还没有资格参加那些有关同盟国战略问题的高层会议,但他却能站在最高统帅的角度,代表美国利益来指导全球性的战略行动。艾森豪威尔注意到,当美国朝野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太平洋战场的时候,罗斯福和马歇尔却把欧洲战场放在优先的地位。他赞同这种战略观点,在1942年3月就和作战厅的参谋们一起提出了如何进行战争的基本设想:把大量美军集中在英国,而且拒绝将他们化整为零地用在任何周边性的攻击之中,在欧洲上空应获得空中优势,然后从英国渡过海峡,直指法国和德国。对这一基本设想,英国人虽然原则上同意,但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存在着分歧意见。

登陆北非

在这之前,他并未单独指挥过作战,然而他就任后的第一次重大使命却马到成功,英美联军在北非登陆进展顺利。这证明马歇尔慧眼独具。艾森豪威尔也因此名声大振。艾森豪威尔在指挥盟军进行北非、西西里岛和意大利作战中,在实现与盟国的合作中,都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政治、外交才能,被誉为“军人政治家外交家”。他坚定、果断、宽宏大量、对部属充分信任。布鲁克、蒙哥马利等人曾看不起艾森豪威尔,甚至时而发出一些尖刻的批评,他仍然宽宏大量,努力使英美合作成为现实。1942年11月8日,艾森豪威尔率领美英联军10万人分三路在法属北非殖民地登陆。在强大的空军掩护之下,分别占领了阿尔及尔、奥兰和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接着向西挺进,对退入突尼斯的德意联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

艾森豪威尔曾不顾可能产生的政治批评,决定承认正在北非的法国维希政府海军上将达尔朗为该地区的法国最高统帅,从而避免了阻力,加速了盟军在北非的进展。1942年底,凯塞林隘道之战失利,他毫不动摇,及时采取措施,派巴顿将军接替了不称职的第2军军长费里登达。1943年3月下旬,美英联军在艾森豪威尔的指挥下,对突尼斯南部发动总攻。经过20余日的激战,将德意军队驱赶至突尼斯北部。4月20日决战开始,5月6日和7日两天,美英联军就突破敌人的防御,登上海岸,占领了突尼斯市。于此同时,在北部进攻的美军占领了比塞大。德意军队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他们无法撤退,于5月13日25万人全部投降。至此,在非洲的法西斯军队全部被肃清。

艾森豪威尔准备进攻西西里岛,并立即着手制定意大利战役的计划。他不顾参谋部成员的意见,认为首先必须让横在西西里和北非之间的班泰雷利亚岛上的驻军投降。6月上旬,约有300吨炸弹落在这个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的岛屿上,揭开了西西里岛战役的序幕。参加这次战役的有1000艘舰艇,登陆的人数是15万。为了可以靠近作战地点,艾森豪威尔于7月7日抵达马耳他。登陆战役的一切都已准备就绪,但天气突变,风大浪急,对海军、空军作战极为不利,许多参谋人员要求更改登陆日期。艾森豪威尔不为所动,坚持盟军按原计划行动。7月9日夜,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国第8集团军和巴顿指挥的美国第7集团军开始登陆和空降。8月17日盟军攻克墨西拿,占领全岛,西西里战役至此结束。盟军伤亡失踪约23万人;德意军队伤亡32万人,135万人被俘,另有10万人撤退至意大利本土。

远征欧陆

在1943年11月开始的德黑兰会议上,美国和英国再次明确表示1944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决心、苏联则希望尽快确定此次作战的盟军最高司令人选。艾森豪威尔在会后被任命为指挥“霸王”行动的盟军最高司令。

经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同意,艾森豪威尔任命特德为副司令,史密斯为参谋长,布莱德雷为美国地面部队司令,蒙哥马利为英国地面部队司令,拉姆齐为海军司令,利马洛里为空军司令。

艾森豪威尔

按照艾森豪威尔设计的体制,上述军种司令担负着双重角色:一方面,军种司令是最高司令部成员,参与最高司令部制订计划的工作;另方面,军种司令是整个军事行动中指挥具体作战的司令,拥有各自的司令部。为了获得诺曼底地区的制空权,艾森豪威尔将在英国的战术与战略空军完全置于其控制之下。他把首批登陆部队由三个师增加到五个师,其它细节交由蒙哥马利和布莱德雷去负责处理,自己则去关心他认为更为重要的问题。艾森豪威尔意识到,制空权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问题。他要求英国的空军应在他的控制之下进行诺曼底之战。这个决定遭到英国战略空军司令哈里斯的反对,这使一贯处事谨慎,态度和蔼的艾森豪威尔大动肝火,他于3月23日宣布:“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获得满意的解决,我将呈请辞职。”英国的参谋总长不得不同意把战略空军交由艾森豪威尔指挥。美国空军和其他有关国家的空军也都作了同样的安排。接着,他与法国人又达成了忍受损失的协议。这样,制空权的问题就被艾森豪威尔解决了。早在1943年3月,盟军就在伦敦成立联合参谋机构,研究和拟制欧陆作战计划。艾森豪威尔在原有计划的基础上主持制订的“霸王”作战纲要包括:在诺曼底海岸登陆并突破敌

艾森豪威尔两度当选《时代》年度风云人物(2张)

军的防御阵地;用两个集团军群实施宽大正面追击,重点是在左翼取得必需的港口,进逼德国边境并威胁鲁尔,右翼要同从南面进攻法国的兵力相连接;取得比利时、布列塔尼以及地中海的港口,以便沿着德国占领区的西界建立新的基地;按照两翼包围鲁尔的方式发动最后进攻,重点再次放在左翼,随后朝着当时决定的特定方向直接突入德国;攻击发起日定为1944年6月5日。与此同时,集中于英国的盟军加紧进行以两栖登陆作战为重点的协同作战演练,相当数量的登陆艇、特种坦克等逐步装备部队;空军频繁出动,以重创德国空军,掌握制空权,孤立突击地带;情报部门通过“超级”和“魔术”破译机构获取德军情报,气象部门则密切注视气候变化;开始制造人工港和防波堤,敷设通过海峡的输油管道,采取军事欺骗措施,使德国最高统帅部判断失误。“霸王”行动实施前夕,盟军在英国共集中兵力38个师(287万),坦克5000余辆,舰艇9000余艘,飞机13000余架。处于防御地位的伦德施泰特的德军西线部队(辖隆美尔的B集团军群和布拉斯科维茨的G集团军群)共59个师;施佩勒的空军第3航空队和克兰克指挥的西线海军集群,力量明显薄弱。令人费解的是,伦德施泰特和隆美尔颇受限制:无权向施佩勒或克兰克下达命令;未经最高统帅部批准,无权调动任何装甲师;战斗行动地域及防守沿海地区的所有陆军部队管辖的范围,纵深不得超过20英里。此外,伦德施泰特、隆美尔和最高统帅部之间在防御计划方面亦有较大分歧。6月4日,在盟军作战会议上,艾森豪威尔根据气候形势的变化,果断地决定将攻击发起日改为6月6日。1944年6月6日凌晨.“霸王”作战开始实施。联军的伞兵和空运部队首先开始在诺曼底着陆,接着是海空军进行炮击轰炸,6时30分,4000多艘战舰载运的五个师12万人在海空军的火力掩护和特种坦克的引导下向诺曼底海滩发起冲击,到深夜就取得了初战胜利,登陆成功。滩头争夺战时期,盟军(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群,辖美国第1集团军和英国第2集团军)主要通过激战来巩固和扩大登陆场。7月,盟军在攻占瑟堡和冈城之后,登陆场扩大为正面宽100公里、纵深过50公里的地带。7月25日至30日,美军的“眼镜蛇”战役实现了对德军防线的突破。8月1日,布莱德雷指挥的第12集团军群(辖美国第1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组成,随后,美军横扫布列塔尼。盟军挫败莫尔坦反攻后,发现可在法莱斯形成对德军的包围圈。艾森豪威尔命令实施围歼德军的作战。自8月8日起,盟军通过机动兵力从北、西、南对法莱斯形成包围态势。至20日,德军被俘5万,死亡1万。诺曼底战役至此结束,德军损失约40万人,盟军损失约21万人。8月25日,盟军解放巴黎。

辉煌战绩

1945年3月,艾森豪威尔与蒙哥马利就盟军主要突击方向发生分歧,蒙哥马利主张向柏林快速突击,先于苏军攻占柏林;艾森豪威尔则认为主要突击方向为莱比锡和德累斯顿(考虑到苏军距柏林远比盟军近,雅尔塔会议规定柏林处于苏占区,必须争取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因而据此通知苏联协调行动。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德国代表到驻法国兰斯的盟军司令部洽降。5月7日和8日,德国代表在兰斯和柏林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艾森豪威尔战时的主要活动就是组织、协调并指挥盟军作战,而盟军联合作战上是这场大战的显著特点。艾森豪威尔以其良好的军人素质、丰富的理论知识、高超的指挥艺术而获得成功。8月,盟军“铁砧-龙骑兵”作战开始。9月,实施“霸王”和“铁砧-龙骑兵”作战的盟军胜利会师。德弗斯的第6集团军群开始隶属艾森豪威尔。

欧洲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

在此前后,美军解放夏隆、兰斯、凡尔登等地,强渡马斯河,英军则解放亚眠、里尔和布鲁塞尔。艾森豪威尔决定盟军采取“宽大正面战略”,使德军首尾不能相顾而加速崩溃。4日,艾森豪威尔命令阿登以北部队必须占领安特卫普,突破齐格菲防线,然后夺取鲁尔区;阿登以南部队必须突破齐格菲防线,然后夺取法兰克福。英军攻克安特卫普后,盟军在齐格菲防线前受阻。12日,艾森豪威尔晋升为五星上将。1944年12月16日,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反攻(通称突出部战役),企图攻占列日和安特卫普,迫使美英同意和谈。德军从圣维特地区出发,向西攻至美国第1集团军的南部。最后进抵马斯河畔的迪兰特。与此同时,德军实施“格赖夫计划”。组成能讲英语的连队,换穿美军制服,突入美军防区制造混乱。17日,艾森豪威尔对形势作出正确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19日,艾森豪威尔召开作战会议,决定:北侧盟军先取守势,待机转入进攻;南侧盟军则应尽早向北进攻。南侧盟军于22日发动进攻,迫使德军由进攻转入防御;北侧盟军直到次年1月才发起进攻。1945年1月,盟军在会师,将德军赶过初始防线。在突出部战役中,盟军伤亡77万,德军伤亡12万。在突破齐格菲防线之后。盟军攻占萨尔,将德军赶过莱茵河,并抢占雷马根地区的鲁登道夫大桥,继而控制莱茵河东岸,对鲁尔实施两翼包围。4月18日,德国B集团军群(32万余人)投降。

他为人随和,没有将军架子,喜欢和士兵们在一起,对繁文缛节不以为然。战事间隙,常到前沿阵地看望部下,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士兵们说他是个“通情达理的上司”,记者们称颂他为“平民将军”。德国投降后,他于1945 年6 月自欧洲飞回华盛顿,在机场受到数万人的热烈欢迎,他由机场直接到了白宫,接受杜鲁门总统授予的优异服务勋章。

竞选总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艾森豪威尔曾任美国驻德占领军司令。1945年回国,接替马歇尔任美国

艾森豪威尔宣誓就职

陆军参谋长。主要忙于办理部队的复员事宜,但他认为当时的国际形势只是“武装休战”,主张美国应继续保持庞大的军队,并普遍实行军训。1948年是他一生中的转折点,他辞去了陆军参谋长职务,结束了近40年的军事生涯,接受哥伦比亚大学的邀请,出任该校校长。一位职业军人出任大学校长,许多人感到惊异。就他本人而言,他不留在军界担任高职,而且回绝了许多大公司的高薪聘请,自有他更长远的打算。当时,艾森豪威尔的声望相当高,国内要求他出任总统的呼声强烈。1947 年的一次民意测验表明,只要他本人愿意,两党都会提名他作为本党的总统候选人,艾森豪威尔考虑到自己在政界,商界的根基不深,表示无意进入政界,可是拥护他的力量有增无减。支持他的这股势力是大有来头的。据美国一家杂志透露,洛克菲勒、摩根、社邦和梅隆等大财团都看中了他,因为他战后发表的扩军备战、向外扩张的政策主张符合大财团的利益。最早出来推举他的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总经理汤姆斯·约翰·沃森。此人在美国财界很有影响,当过摩根保证信托公司的董事。支持他的还有洛克菲勒财团的首脑人物、大通银行董事长奥尔德里奇,以及公平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帕金斯。沃森是哥伦比亚大学董事会董事,为了使艾森豪威尔有一个“文职”身份,他亲手导演了将军出任校长这幕戏。

艾森豪威尔一生与军人为伍,与教育界无缘。他只上过军校,没有进过正规大学。一些报刊讥讽他是哥伦比亚大学第一个“胸无点墨”的校长。他当时还兼有总统顾问的头衔,经常被召到华盛顿商讨国事,因此在学校的时间很少。教授们难得见到他,对此,多有怨言。但他做校长完全是为“名义”,并不领取学校的薪金,所以他对那些抱怨不以为意。不过,他依仗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影响,为学校募集到不少钱。他喜欢到学校体育馆去看学生们的球赛,有时也去和他们玩两下,学生们都喜欢他,说“过去的校长都是道貌岸然的学者,不像艾克那样用我们的语言和我们谈话”。1948 年秋季他的大战回忆录《欧洲十字军》出版了,成为当年非小说类的畅销书。

1950 年12 月,杜鲁门任命他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又恢复了军职,向哥伦比亚大学“请长假”暂离,举家搬到法国居住。这样,他和学校的距离更远了。一位教授说,“艾森豪威尔对哥伦比亚大学的影响等于零,他在任期间,学校实际上等于没有校长。”

艾森豪威尔在欧洲任职时,他的支持者们继续在国内制造舆论,用他们控制的报纸、电台等舆论工具,为他大力宣传。一些与国际金融有关系的资本家,特别是那些与西欧有密切联系的富豪,在拥护艾森豪威尔的运动中尤为活跃。随着大选年的来临,两党的竞争逐渐进入高潮。因为艾森豪威尔不属任何党派,成为两党争取的对象。他感到经过三年经营,时机已经成熟,遂于当年5 月,再次卸去军职,回国参加总统竞选活动。

当时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部不好,由于杜鲁门使美国陷入朝鲜战争,税收加重,生活费用高涨,战后的“经济繁荣”已不复存在,人民对政府不满,把希望寄托在共和党身上。在经过幕后几番密商之后,艾森豪威尔参加了共和党。同年7 月,在共和党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

在激烈的竞选运动中,他的支持者利用老百姓崇拜“英雄”的心理,大力宣传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丰功伟绩”。他向选民许下的停止朝鲜战争的诺言,对选民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尽管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史蒂文森一再批评他没有政治经验,对国际形势缺乏“深远的理解”,不具备作为总统的智慧和能力,他仍然在大选中获胜,结束了民主党执政20 年的局面。1956 年,他连选连任,前后主持白宫共八年之久。

差额选举就是候选举人数多于应选举人数的一种选举方式,应选名额就是这次需要选举出来的人数。正式候选人就是经推举或初选后确定拿来供全体参加投票选举的候选人。

选举与民主选举是民主的主要形式,民主很大程度上要靠选举来实现,但选举并非民主的唯一形式,把选举等同于民主是一种机械的理解。为了标榜民主而把有关的一切程序和活动都规定为选举的形式,实际上又不能真正实行,其后果可能导致民主流于形式而失去实质,成为“假民主”。

扩展资料:

能否留任由人大进行信任投票来决定,考核合格通过信任投票的才能留任,被留任的在任期届满时才能平调或升迁;考核不合格的由人大予以免职,只能待岗或降职任用,不得升迁,免职造成的空缺由上级重新任命。

这种任命权和罢免权相分离的方式不同于选举,但也可以充分体现民意,所以是民主的有效形式。这种方式符合国家统一、政令畅通的要求,符合一党执政、党管干部的要求,适合现实国情。

-选举

为什么历史上不承认“新朝”

王莽是外戚专权到夺权,有违背当时儒家的思想,而他所推行的政策法令都有违背社会发展,使得人民的生活水深火热,所以民众并不拥护,而王莽的朝代又是被刘秀推翻,重新恢复汉朝统治,从统治者一方想象,怎么能容许他们先祖的基业被外人篡夺,肯定记载在历史中的也不会承认啊。而后代的统治者,当然也不会承认的,一旦承认就是承认篡夺王权是合法的了,所以,一直以来就不会有人承认王莽的“新”了!

个人看法! 王莽的新朝为什么不历史被承认?

在官方正史记录中,王莽是一个篡权者;然而在中国传统上的史观容不得篡位者的事迹载入史册,所以不被历史承认。

历史上不承认新朝、武周,把新朝归汉朝,武周归唐朝

还是不一样的。

武周更类似高后时代,列入唐朝,其实问题不大。 但新政权,虽不承认,但如果硬说是汉朝的一部分,非常不妥。或者,还是说“伪新”政权,显得更妥帖些。 朝代歌里为什么没有新朝?秦朝那么短的朝代朝代歌里就有,新朝也只短秦朝一年而已难道历史上不承认新朝》

因为新朝王莽是篡位而立的,而且又是一代而亡,并且灭它的又是前朝王室。所以传统史学一般不将它算为独立的王朝,而是作为汉朝的一部分而附于西汉的历史当中。

在中国历史上与此类似的还有武则天建立的“周”朝,传统史学也是将它算为唐朝的一部分。 为何新朝不能算一个朝代

很多已经存在的事情不需要非得后人来承认,就算王莽是篡位的,可他确确实实当上的皇帝。原来那片西汉的领土那时就是人家的地盘了,现在不承认又怎样。就像冥王星一直在那里存在着,以前算作行星,现在不算了,对于冥王星本身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

为什么王莽建立的新朝不被历史学家承认?

汉哀帝去世后,王莽开始辅佐9岁的汉平帝代理国政,期间发展经济,重视教育,得到许多读书人的赞赏。先有48万民众及诸侯王奏请加赏,再是公卿大臣900多人请求为王莽加赏象征至高权利的九锡。汉平帝死后,在众人的拥戴下,公元8年,王莽接受天子之位,建新朝称帝。然而王莽称帝后一系列穿越时代的改革,不但没有改变江河日下的国运,反而让王朝加快了灭亡,王莽最终也在绿林军攻入长安时被杀。

不管王莽取得皇位是通过他作秀的政治手段,还是出于他本人的品德才能,至少王莽是属于一定意义上的民选皇帝。他即没有发动宫廷政变,也没有发动流血战争,而是通过民意将皇权转到手中,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是不愿意看到这种事情发生的,这会大大地威胁统治者的政权。所以后代的统治者们都不会承认他皇帝的身份,再加上他的王朝时间较短,改革失败,导致他很快遭到反对,被后任者留下了篡汉的千古罪名。 历史上的王莽建立的新朝为什么不被承认

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是通过篡位来开始一个新的朝代,在随后的正史记录中,他们所建立的王朝并没有因为被抹杀,如隋文帝杨坚、宋太祖赵匡胤,但是王莽所建立的新朝是一个例外。通过比较得出,这其中的原因是因为王莽改制的失败,立朝的时间太短,后继无人。

在官方正史记录中,他是王姓人,篡夺了刘氏的皇位,是一个篡权者。中国传统上的史观容不得篡位者的事迹载入史册。 在普通民众中,人们普遍只会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至于谁当皇帝并不是他们关心的头等大事。在刘氏家族失去民心,有人推举品行高尚的王莽当皇帝的情况下,他们大多会支持,更何况他们愿意去认为王莽当政会使他们的生活得到改善。但是王莽的执政能力让民众失望了,又毕竟之前的天下是刘家的,加之当时儒学盛行,王朝的存在 时间也不长,很多人还没从刘氏统治的思想下转变过来,官方说王莽是篡权那就是篡权,反而忘了王莽是他们亲自选出的皇帝。所以在民间,王莽的皇帝身份也就不存在了。 >为什么没有历史学家,原意给王莽的新朝写一本史书既然没有历史书,是不是这个朝代很多事件,后人都不知道

因为中国历代的修史惯例都是后一个朝代给前一个朝代修史,而王莽的新朝又是被刘秀推翻,重新恢复汉朝统治。王莽建立的新朝是处在西汉和东汉两个朝代的中间。两汉都是刘姓同宗同脉皇帝,当时的国号都一样,都是汉。既然西汉和东汉都是汉朝,是一家的。因此东汉统治者怎么能容许他们先祖的基业被外人篡夺,肯定记载在历史中的也不会承认王莽建立的新朝。且王莽是外戚专政到夺权,有违背当时儒家的思想,而他所推行的政策法令都有违背社会发展,使得人民的生活水深火热,所以民众并不拥护,王莽谋朝篡位,东汉皇帝认为是大逆不道,不忠的。所以东汉根本就不承认王莽的新朝,只是将他作为乱臣载入史册,而以后各朝代的统治者,当然也不会承认的,一旦承认王莽的新朝,就是承认谋朝篡位是合法的了(这样就危害到自己的统治),所以,以后各朝代的统治者一直以来就不会承认王莽的新朝。

当然,王莽的新朝也受“成者王,败者寇”传统定论影响。王莽建立的新朝只存在了14年,还比秦朝少了一年,又是被汉室子孙刘秀等推翻了,东汉根本就不承认王莽的新朝,只是将他作为乱臣载入史册。历代官史干脆就不承认新朝是一个朝代。 王莽的新朝在以后各朝代的统治者的观念里是谋朝篡位、大逆不道、王莽是乱臣贼子,以后各朝代都不承认王莽新朝是一个朝代,王莽只算是使汉朝的统治中断了一下。连新朝都不被承认就更别说修史了。

第一,议员的来源和选区:美国众议院现共435席,基于各州的人口划分选区,并定期参照人口普查结果重划选区,鉴于很多州实在人口稀少,甚至未达到推举1名众议员的选民基数,法律依然保障至少每州有1名代表,如地理位置不佳的阿拉斯加州或者小州佛蒙特州,以符合众议院之名。建国之初,美国国父们最初想设置单独一院制,但很快发现众议院似乎是基于人数上的民主,人口较少的联邦州将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所以有了两院制议会;美国参议院现共100席,每州均分2席,参议院(Senate)承袭“元老院(Senatus)”之名,其实远比元老院或者英国上议院更具有政治上的制衡力。虽然目前参议员已经普选产生,但是与早期通过州议会选出相一致,他们既是州代表,也是选民的代表。

第二,议员的特质和任期:众议院议员任期为2年,服务小选区选民,特别在大州尤其明显,加州马林郡(Marin County)就能够单独选出一名联邦众议员。众议员天生就是人民的喉舌,所以任期很短,以便最大程度与选区民意一致,加之小选区选民对议员要求较高,议员要干的活要做的事反而多,身为妇产科医师的罗恩·保罗(Ron Paul)众议员就是经营选区颇为得力,甚至重划选区亦不受影响因而先后连任20多年的绝佳例子;参议院议员任期为6年,天然的州代表,服务全州选民,出身属性或者学历背景往往好于众议员,由于任期长(6年,甚至长于一届总统任期),两位代表又互不竞争,因而较为稳定,很多想提出自己立法见解或者政治理念的人物更乐于在宽松的参议院提供服务,例如被誉为“参议院雄狮”的肯尼迪总统胞弟爱德华·肯尼迪(Edward Kennedy)任职马萨诸塞州联邦参议员长达47年之久(这一席位的前任正是肯尼迪总统本人),并成功推动了诸如《民权法案》、《选举权法》、《美国残疾人保护法》以及《家庭与医疗假法》等影响颇为深远的立法案。

第三,立法与制衡:众议院是天生的立法机构,体现民意和党派政治,议员随民意而动,归属于各自的党派立场,众议员个人作用有限,很难独立影响立法议程,但仍有义务通过议事规则替所在选区争取权益。众议院是税案的发源地,因为美国建国者认为税收与民众的切身利益相关,因此只有众议院能够首唱税案(就是加、减税的事只能由众议院发起,参议院不能首先提出);参议院,华盛顿总统告诉杰斐逊是想让众议院的“咖啡”凉下来的东东,众议院随民意而倒,也很麻烦,知道二战的德国和现在的台湾吗?民粹有时候很危险的,但却能吸引一时的选票和舆论,像把双刃剑,面对煽风点火的人,参议院的作用就体现了。由于参议院的学院派特质,加之议员的任期颇有保障,自身机构稳定(每2年仅重新选举三分之一的席位),所以应对狂民情绪的时候就是众议院的橡皮檫了。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略有不同,出于对联邦内各州的礼遇,参议员能够充分保障其发言权,就是参议员想不吃饭不停地说也是可以的,无论是否有听众。最有名的例子是瑟蒙德(Strom Thurmond)参议员通过24小时的发言仍然没能阻挡《1957年民权法案》以及2013年保罗(Rand Paul)参议员通过13小时的发言阻止布伦南出任中情局局长。虽然奥巴马总统在任内削弱了单个参议员阻挡议案的权力,但是很多任命和立法仍然需要60票的程序性支持(记住不是半数,甚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武装商船案爆发之后仍然需要67票,直至1975年民权法案年代被压缩为60票)才能依靠终结辩论结束参议员的拉布战术。其实美国建国者的初衷正是这种低效率,他们希望在参议院给少数派和学者们留有空间和尊严(哪怕是硕果仅存的),同时也看到民主并不是民主的全部,有时人民也并不总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参议院建立的基石正在于这种民主的悖论。参议院也拥有众议院不具备的某些权力,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可能体现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任命上,总统拥有提名权,而参议院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2017年特朗普总统命令共和党人修改了议事规则,目前确认最高法院大法官只需要简单多数51票),总统和参议院共同属意的人选将获得司法分支中最重要的9个终身制席位之一。

第四,未来和出路:众议院议员一般在结束代表生涯后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呵呵,民间才是众议员的乐土,少数幸运儿成为参议院的辩手;参议院则是行政和司法分支的人才库,看看佛蒙特州桑德斯参议员、德州克鲁兹参议员和佛罗里达州卢比奥参议员的抱负就知道了,别忘了奥巴马总统和拜登副总统也曾经是联邦参议员。参议院也为最高法院输送了不少杰出人物,他们在参议院任内信奉的立法理念也影响着司法对于公平正义的理解,有机会可以去看看雨果-布莱克(Hugo Black)大法官的传记,还有舍曼·明顿(Sherman Minton)大法官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089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3
下一篇2023-09-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