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吕雉给人的印象,大概就是一个阴险歹毒,手段极其残忍的人,毕竟能够对戚夫人做出那样令人不寒而栗的事情,说不残忍恐怕也没有人会信吧不过戚夫人毕竟是自己惹怒吕雉在先,又为什么要责怪吕雉呢而且在刘邦死后,吕雉还遇到过另一件事,就是匈奴单于向自己“求婚”,那么这位“歹毒”的太后吕雉,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公元前195年,刘邦逝世,匈奴冒顿单于竟然向皇太后吕雉求婚,致书汉朝政府:“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翻译:我这个孤独无依的国王,生在荒山草泽之中,长在平野放牧牛羊的地方,多次到过边境,想到中国去玩一玩。如今我一个人住着,你也是一个人守寡,我们两个国君都寂寞得很,没有什么可以使自己娱乐。现在,我想用我身上有的东西,从你身上换来我所没有的。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你看怎样呢
吕后收到这份外交文书,大怒,召集群臣商讨国策,想杀掉送国书的使者,并且发兵攻打匈奴。
樊哙说:“臣愿得十万兵,横行匈奴。”
于是吕后问季布,怎么办
季布说:樊哙说出这样的话,应该斩首。平城之围(公元前200年),汉军三十二万士兵被围困在平城,樊哙是上将军,却不能解围,歌谣说:“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现在还有人在唱这样的歌,樊哙竟然说自己能率领10万军队横行匈奴,简直就是狂妄自大。夷狄就是禽兽,他说好话给我们听,我们也不要喜悦,他说脏话骂我们,我们也不要动怒。
吕后说:“善!”
于是命令大谒者(相当于现在的外交特使)张泽回了一份国书,说:“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而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弊邑无罪,宜在见赦。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
吕后在这份国书中说自己已经年老色衰了,走不动了,不足以侍奉单于,现在只能送你“御车二乘,马二驷”用作陪伴你的座驾。实际上是低声下气的婉言拒绝。
大单于冒顿得到吕后的回复,当然是窃喜,吕后这么看得起自己,不但没有大怒,反而送来了车子自己。还有什么理由向西汉宣战呢后来汉朝一直坚持和亲政策。
堂堂大汉朝的太后,不可一世的吕太后,表现出了一个政治家的胸怀,竟然愿意做如此屈辱之事,不得不说吕雉这个女人虽然对待政敌对待竞争者,手段确实非常毒辣,可是为了国家的休养生息,为了天下百姓,她又愿意让自己受如此侮辱,换取了汉朝生息的机会,真是令人感概!
刘邦夏侯_死后,匈奴单于上书汉朝,想娶太后吕雉为妻。吕后是如何回答的?汉武帝刘彻反击匈奴,实际上是为了复仇。汉朝政府真的叫韬光养晦。连皇太后都受了侮辱,还能嫁给匈奴,这是一般政府做不到的。
刘邦夏侯_死后,匈奴单于上书汉朝,想娶太后吕雉为妻。吕后是如何回答的?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死后,匈奴人贸然向吕雉太后求婚,并上书汉政府:一个孤独的国王,出生在巨泽,在叶萍的牛马之乡长大,去边境访问中国。陛下独立,独居。两位大师不高兴,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他们愿意拥有一切,所以这他们很容易一无所有。;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就是:我出生在北方草原。我来过几次中匈边境,很想去汉朝旅游。现在你单身了,我也单身孤独。为什么可以我们结婚吧?;我除了现有的,我什么都想要。
刘邦夏侯_死后,匈奴单于上书汉朝,想娶太后吕雉为妻。吕后是如何回答的?
吕后接到这份外交文书,大怒,召集群臣商议国策,要杀掉送国书的使者,发兵攻打匈奴。樊哙说:我愿领十万兵,野奔匈奴。;于是吕后问吕布:我该怎么办?
吕布说:樊哙说这种话,应该砍头。平城之围,汉军32万士兵被围困在平城。樊哙是个将军,但他不能我无法摆脱包围。民谣说,即使在平城之下,你也可以如果你不会用十字弓,就不要用它来战斗。七天不吃东西。;现在有人在唱这首歌。樊哙居然说可以率领十万大军横扫匈奴。这简直是傲慢。易是一种动物。我们不当他对我们说好话时,我不想开心。我们不当他骂我们的时候,我不想生气。
吕后说,很好!;
刘邦夏侯_死后,匈奴单于上书汉朝,想娶太后吕雉为妻。吕后是如何回答的?
遂命使张泽回书曰:单于不忘奸雄城。给它一本书,奸诈的城市都会害怕。但退图的话,会老弱,牙齿会退化,脚步会乱,听多了也污染不了自己。如果城市是无辜的,就应该被原谅。有两辆偷来的皇家汽车和两匹马,以此来充当正式的司机。;
在吕后他说他太老了,走不动了,他不足以服侍可汗。现在他只能送你皇家车骑,骑马作为车陪你。实际上,它这是一个谦卑的拒绝。
冒顿单于得到了吕后的答复,当然窃喜。吕后自视甚高,所以他没有大发雷霆,而是亲自把车送来了。有什么理由向西汉宣战?
后来汉朝一直坚持和亲政策。
当年冒顿单于向吕雉求婚,在刘邦死后的三年,那些汉族的文人都觉得这是对汉朝皇后的不尊敬,感觉受到了侮辱。其实当我们对匈奴的文化以各方面进行了解的时候,我们发现,可能这并不是匈奴的统治者对我们的一个嘲讽,其实可能只是对于一个示好而已。
为什么她会这样去做呢?可能是由于他们匈奴的文化而言,因为匈奴他们是有牧民族,他们那里的话就是当父亲死了,他的妻子就是他的候补,都会给他的儿子,如果是兄弟死了,兄弟的妻子都会要过来。
因为在游牧民族那里他们生活的条件比较不好,为了繁衍他们的人口,所以就必须通过这种方式来繁衍人口。
但是这种思想在我们中原是行不通的,但是对于胸顿的同志来说,觉得这种方法其实是一种示好,可能是由于中原和匈奴两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导致了这种情况。
当然,对我们来说,匈奴的收继婚,这种行为确实是一种陋习,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为了能更好地繁衍自己的一种方式吧。
因为如果对于他们来说没有这种方式的话,可能更难的去繁衍它们的种族,所以只有通过这种收继婚的方式来繁衍自己的种族,保持他们的强大。
至于什么伦理道德首先咱们得活下来才可以,对于胸顿的这种行为,我们可以不赞成,但没有必要如此的排斥,这是他们没有办法的办法。
刘邦受到过不少人的帮助,但是也有不少人迫害过他,这是创业的必然。按照孔子的说法“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即便是不对恩人感激涕零,那也不能痛下杀手。但是刘邦这个人是个奇行种,他做事情向来是天马行空,无所顾忌。
在他手下就有两个这样的人,一个救过他的性命,反而被处死;另一个满世界追杀刘邦,害得他抛妻弃子,却得到了极大的赏赐。粗粗一看,刘邦的行为有点诡异,但是细想一下,又不得不佩服他。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刘邦在夺取汉中之后,逼迫项羽自杀,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在刘邦对群臣论功行赏之时,有一个叫作丁公的人来到刘邦面前邀功。
“陛下,您还记得彭城一战吗?是老夫放走了您。”
刘邦一听便清楚了来者何人,他自然不会忘记彭城之战。那一场大战,他率领的50万兵马被项羽打得七零八落,自己也落荒而逃。项羽派出一个人去追杀他,这个人正是站立在殿前之人——丁公。
丁公在截获了刘邦之后,却没有将他捉拿回去,而是私自放走了他。丁公在放走了刘邦之后,他是如何向项羽交差的,刘邦不清楚。但是他至今还记得丁公放走他之后,他和好友夏侯婴的遭遇,他们遭到了另一个人的追杀,这个人就是季布。
季布作为当时的大将,投靠的是项羽麾下,奉命前来拦截刘邦。那一天刘邦真的是狼狈极了,他和夏侯婴坐在马车上一路狂奔,而季布率人马在其后一路狂追,上演了一出真实的速度与激情。
当然,刘邦最后侥幸逃过一死,但是他始终不能忘却当日的耻辱。在他坐上皇位之后,马上下令缉拿季布,并且许诺举报者赐千金。当然,刘邦当时的威望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加上季布这个人比较仗义,所以一直没有人知道季布的行踪。
不过东躲西藏始终不是办法,收留季布的这户人家就想如何能够永久的刘邦对季布的通缉。于是他们找到夏侯婴,希望他能够放季布一马。
夏侯婴为人豪爽正直,颇有几分侠客的气度,彭城逃难之时,正是他救了刘邦的两个孩子。他对季布的为人非常敬重,“一诺千金”这个成语说的就是季布。因此他一口就答应了帮季布说话。
但是他也明白,刘邦那边不好糊弄,要有一个合理的理由,才能保全季布的性命。夏侯婴在思量了几日之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转移话题。他巧妙地将过错转移到了丁公身上,季布反而成了不可杀之人,丁公却遭到了刘邦的厌恶而被处死。
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夏侯婴是这么跟刘邦说的,“季布吃的是项羽的军饷,自然要为项羽卖命;而丁公作为项羽麾下的士兵,却出卖项羽放走了您。这两个人您觉得哪个更该死?”这句话一下子就把刘邦给噎住了,简直是毫无破绽。
在顺利转移了话题之后,夏侯婴又全方位地夸奖了季布,顺便提了一下刘邦的痛处。刘邦的痛处是什么呢?那就是匈奴。夏侯婴告诉刘邦,“季布这个人在民间的威望极高,如今他前来投靠您,是您对抗匈奴的利器啊,您要重用他。”
刘邦在听完夏侯婴的话后,思考了一下,马上就做出了决定,那就是处死丁公。而当年追着他不放的季布,反而被封为了自己的近侍,负责守卫皇宫。“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是刘邦最大的聪明之处。
他看似天马行空的做法其实含有很深的智慧,杀了丁公就是为了告诉自己的手下:背叛的下场就是如此。而他释放季布并且给他官职,简直是为自己打了一个大广告:主公刘邦是多么宽宏大量,连季布这样当初如此追杀他的人都可以容忍。
刘邦这一招可谓是一石二鸟,既在群臣面前杀鸡儆猴,树立威信;又在群臣面前提高声誉,扩大影响。只不过是杀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人,重赏了一个人,却有这么大的好处,这笔买卖刘邦当然求之不得。
跟随了刘邦半辈子的夏侯婴早就对他了如指掌,他在朝堂之上的言论不过是糊弄一下群臣,他清楚地知道刘邦一定会答应这笔买卖。至于夏侯婴为什么要救下季布,这可能季布为人过于正直,夏侯婴这个曾经仗剑走天涯的少年不忍心看他身首异处吧?总而言之,这件看似荒唐的事件就真实地发生在刘邦身上,细思之下,刘邦能打败项羽还真的是有两把刷子。
而多年之后,季布也展现出了他的价值。
刘邦死后,匈奴冒顿单于写信向吕后求婚,这对于大汉王朝而言就是赤裸裸的羞辱。而吕后当时权势滔天,如何能够忍受这般侮辱?大臣们也都纷纷觐见称要给匈奴颜色瞧瞧,暴脾气的樊哙更是嚷嚷着可率领十万大军去攻打匈奴。
这个时候季布却站出来说道:
“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樊哙的言论真该斩了!当年高祖率军四十万出击匈奴都还被围困,如今樊哙竟然说只要十万就能横扫匈奴,这是欺骗!并且秦国就是因为将兵力多数用于匈奴,才给了陈胜起兵的机会,直到现在还未恢复,现在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吕后被季布的直言一语惊醒,确实如季布所言,倘若真的对匈奴出兵,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大汉王朝,很容易再度乱起来。秦国就是前车之鉴。
说季布的这番话拯救了汉朝一点也不为过,不然何以延续大汉的400多年?
提到匈奴,很多人都会想到一群勇猛的游牧民族,他们勇猛无敌,骑着战马多次侵犯中原。由于影视剧的影响,许多人对匈奴有片面错误的印象,认为匈奴是一个只知道厮杀的民族,他们打仗没有任何战术,而且武器装备非常落后,我想说,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估计早就被中原王朝灭掉了。
匈奴最强盛的时期,要数匈奴冒顿单于所统治的时期。那个时候的匈奴,地盘非常广阔,从长城以北直到贝加尔湖,新疆、中亚一带也在他们的统治下,至于甘肃,河套地区以及内蒙,更是匈奴人的根本地区。
除了地盘广阔,他们还非常猖狂,在汉文帝刚刚继位的时候,匈奴就率军破关直逼长安,但此次前来并不是占领,而且来“祝贺”,在此期间烧杀抢虐,汉国的步兵根本追杀不及。
后来,冒顿单于还写信给汉文帝,蔑视汉文帝,汉文帝顿时火冒三丈,想立马出兵北伐,但是想到刘邦的遭遇,最终还是选择和亲。因为汉文帝没有一点办法,只能选择妥协。
匈奴固然强大,那冒顿单于向吕后求婚是为何呢?
其实,这跟匈奴的习俗有关系,白登之围后,匈奴跟刘邦签订条约:
第一、双方以长城为界,彼此不得闯入对方领土;第二、汉朝定期与匈奴和亲;第三、汉朝每年赠送大量礼品,以换取匈奴不再侵扰边界;第四、汉朝与匈奴约为兄弟;第五、双方进行通关互市。
合约里的和亲、约为兄弟,是冒顿向吕后求婚的原因。因为冒顿在白登之围中已经与刘邦结为兄弟,所以兄长去世后,依照习俗向嫂子求婚是正常的事情。
刘邦会娶吕雉的原因:
第一是政治的需要。当时的刘邦虽然靠萧何的帮助当了泗水亭亭长,但他这个职务在当时是较低层的;更重要的是,刘邦还通过接触官场看清了秦朝的黑暗和腐败,同时看到了秦始皇出巡的风光,他也因此产生了大丈夫当如是耳”的想法。而要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刘邦必然需要找到坚强的后盾做为支持。而吕后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富翁,拥有资本和人脉资源,这些正是刘邦所需要的。为了政治需要,是刘邦娶吕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是形势的需要。刘邦家穷,少年时就混迹于街头,后来一直过着刀口舔血的生活,居无定所食不裹腹,连自己都养不活更无法娶妻。刘邦成为泗水亭亭长时已是三十几岁,但仍然是孤身一人。因此为了解决心理和生理的需要,刘邦娶了吕雉。
真的,历代王朝如果要长久,关键在于第二代君主,而西汉王朝之所以得以延续则就在于吕后,汉惠帝真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作为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政治家,吕雉无疑是合格的,司马迁把吕后入帝王本纪是应该的。
在刘邦死后,吕后成为西汉王朝的实际统治者,吕后基本上维持了刘邦策略施政,西汉的国力可谓蒸蒸日上。但就在这个时候,吕雉收到了一封“外交”信函。也可以说是一封求婚信。此信让西汉朝堂上下群情激愤。这封信不仅是对吕后的侮辱,也是对大汉王朝的亵渎。那匈奴最高的首领(单于)冒顿的信到底是怎么写的呢。
最初,刘邦与冒顿单于发生战事,刘邦被围白登山,靠着陈平的计谋才脱身。脱身之后,刘邦采取“和亲”计策,将汉朝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并每年给与财物,达成了汉匈之间的“和平”。待刘邦驾崩以后,冒顿放弃了“和平”策略,意图武力侵犯西汉。出于试探的目的给吕后写了“求婚书”,信中写道: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娱,愿以所有,易其所无。意思是:你的丈夫去世,而我自己是王后也去世了,我们二人都已经丧偶,空虚寂寞冷、不如你嫁给我,结成两家之好。匈奴大汉一家亲。
冒顿的信是试探,看看汉朝的反应。是战是和?吕后看到书信以后,勃然大怒,召集群臣商议,要想发倾国之兵讨伐匈奴。一泄心头之恨,而主战派里最积极的就是吕后的妹夫舞阳侯屠狗将军樊哙,他喊的最凶,叫的最响,但此事遭到季布的强烈反对。季布当时担任中尉(首都卫戍区司令)。官职还是其次,最关键的是季布在朝堂与民间名声极佳。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之说,季布在朝堂上下一片喊打的声音中表现出了难得的冷静,言道:当年高祖刘邦率兵四十万,被困于白登山七天七夜,而樊哙说率十万大军可灭匈奴,简直是痴人说梦,这口气我们必须要忍,另寻他图不要中了冒顿计策。
吕后毕竟是大政治家,经过冷静的考虑,觉得季布说的很对,现在国家凋敝。老百姓不愿意打仗,国家还要积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一封“侮辱”的信实在是算不得什么。吕后随后回信大意是:单于没有忘记敝国,还赏赐我们书信,我们诚惶诚恐,我年老气衰,头发牙齿都已脱落,走路也不稳,不值得单于为我屈尊玷污自己,敝国没有做错什么,还请单于宽恕。现在只能送你两辆马车,八匹马用作陪伴你的座驾。还会给莫顿寻找年轻貌美的女子为妻。而在边境上积极备战,防止冒顿犯边。在吕后文武相继措施下,冒顿放弃了武力侵犯西汉的。
在这场“外交”战略交锋中,吕后取得了实质性胜利。以坚毅狠毒著称的吕后,居然能忍下这口气,给汉王朝争取休养生息的时间、在这一点上吕后表现出来大政治家的风范,值得赞赏。
冒顿本是匈奴头曼单于的太子,后来头曼单于娶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阏氏,生下了一个儿子,他对这个儿子非常宠爱,便想废掉冒顿,另立太子,于是他就把冒顿送到月氏国当人质。
冒顿不知道父亲想害自己,就屁颠屁颠的到月氏国去了,哪知道冒顿刚到月氏国,头曼就发动了对月氏国的战争,月氏国当然不高兴了,便想杀掉冒顿,冒顿提前得到了消息,就偷了一匹月氏的好吗,一路狂奔侥幸逃回了匈奴。
头曼单于一看冒顿居然能虎口逃生,就知道他是个有勇有谋的人,于是对他刮目相看,就打消了废冒顿里幼子的念头,他要重用自己的这个儿子,就让他统领一万骑兵。
冒顿回来后得知父亲送自己去月氏国原来是个借刀杀人的大阴谋,是要害死自己,非常生气,发誓要报复父亲,于是他对自己的这一万骑兵精心训练,要他们绝对服从自己,凡有不从者一律斩杀,经过几次的测试,那些没有听从号令的人都被斩杀了,剩下的人都是冒顿的铁杆追随者。
一天,冒顿跟随父亲头曼外出打猎,刚到郊外,冒顿就下令向头曼射箭,手下的士兵不敢怠慢,头曼一齐射向头曼,顿时头曼被射成了刺猬,当初毙命,冒顿又率领手下人把要夺权的弟弟和他的母亲杀死,把不服从自己的大臣也全部杀掉,最后冒顿自立为单于。
冒顿自立单于后,消灭了最大的邻国东胡,赶走了月氏国,北方各族无不臣服于匈奴,匈奴在冒顿的统治下,迎来了其帝国史上最强大的时期。
冒顿稳固了北方之后,又将贪婪的眼光投向了物产富饶的汉王朝,经常南下滋扰,一度攻到太原,刘邦得知后,气不打一去来,亲率三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当时正值严寒,许多士兵都冻的受不了。
冒顿见状略施一计,假装战败逃跑,诱敌深入,刘邦不知有诈,就全力追赶,等刘邦追到平成的时候,后面还有许多士兵行走缓慢没有赶到,就在刘邦等待的工夫冒顿忽然率领精锐骑兵将刘邦团团围困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东北马辅山)。
刘邦被围了七天七夜,冒顿也是久攻不下,双方处于僵持阶段,后来刘邦采用陈平的建议,贿赂冒顿的宠妾阏氏,才让刘邦死里逃生。
汉朝自此以后就落下了心病,开始惧怕匈奴了。于是便主动求和,以和亲的方式安抚匈奴。
刘邦去世后,刘盈继位,吕雉成为了太后,垂帘听政,独掌大权,她执政期间,也是采取的和亲政策,避免与匈奴发生冲突。
公元前192年,刚死去阏氏的冒顿单于派遣使者给吕后送来了一封极为不敬的国书,其内容是“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半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娱,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其意思是说你是寡妇,我是光棍,不如我们一起搭伙过日子吧,
冒顿单于大胆而热烈的求爱信非常具有侮辱性,吕后是母仪天下的皇太后,岂能受辱,这是对大汉赤裸裸的挑衅,吕后看了之后的勃然大怒,准备发兵攻打匈奴以消心头之恨,吕后的妹夫樊哙更是表示要亲率十万大军横扫匈奴,满朝文武也都纷纷附和,只有中郎将季布沉着冷静,他的一番话很快就打消了吕后攻打匈奴的念头。
正当众大臣们在吹捧樊哙勇猛无敌,必能横扫匈奴时,季布却说道“樊哙就该杀头,当初高祖亲率三十万大军都被匈奴围困,你樊哙凭什么能用十万大军横扫匈奴呢?”此话一出,众大臣皆哑口无言。
季布就是提醒吕后,以高祖之英武,倾全国之力出征匈奴尚且中了匈奴的埋伏,惨败而归,小小的樊哙何德何能,能让匈奴臣服。
吕后的表情也有愤怒贬为无奈,因为“白登之围”历历在目,再三斟酌之下,吕后给冒顿回了一封信其内容是“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而自图年老气衰,发齿脱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弊邑无罪,宜在见赦,今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简单说来就是说自己是一个老妇人,你就不用这样糟蹋自己了。吕后除赠送冒顿单于车马作为礼物之外,继续以宗室女为公主,嫁给冒顿来和亲。
冒顿单于自然是笑纳了,并为他的冒犯向吕后致歉,这样汉匈之间就避免了一次无望的战争。
冒顿以后也曾多次骚扰汉朝,但也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公元前174年,冒顿去世,笑纳帝国由极盛逐渐转衰,最终被汉朝击垮,他们或归顺,或西迁,逐渐消失在东亚的版图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