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故事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故事,第1张

松赞干布

吐蕃赞普(617--650),吐蕃王朝缔造者。汉文史籍称作弃宗弄赞、弃苏农或器宗弄赞。7世纪初叶,继其父囊日论赞为赞普。即位后首先平定内部贵族叛乱,既而兼并青藏高原诸部族,一举完成其祖、父所开创的统一大业,建立奴隶制政权,定都逻娑, 建宫殿于布达拉山。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制定一系列法律、职官、军事等制度;努力发展经济,统一度量衡制;积极开创文化事业,创造文字,引进佛教,开始翻译佛经。除致力于王朝内部建设外,还积极寻求建立和发展与周边部族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巩固和发展新生的吐蕃政权。先迎娶尼婆罗墀尊公主入蕃,继而又与唐文成公主和亲,先后修建大昭寺、小昭寺。松赞干布还十分注重吸收汉族文化和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多次遣贵族子弟至长安入国学,又从汉地引进医药、数术、工艺等知识。在位期间对吐蕃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加强与周边民族之间的联系,均有重大贡献。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唐太宗卒,唐高宗即位,封其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等,并携刻其像于石,列于太宗昭陵。唐永徽元年(650)卒于彭域(今西藏彭波),唐朝遣使臣鲜于匡济贲资书入吐蕃吊祭。因松赞干布最早引入佛教,后世藏文史书将其与墀松德赞、墀祖德赞并称为吐蕃时期“三大法王”。关于其生卒年有异说。

文成公主(--680)

唐太宗养女。唐贞观年间(627-649),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噶尔东赞为请婚使者,赴长安请婚,唐太宗以养女文成公主许嫁松赞干布。并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蕃。文成公主途经吐谷浑境时,受到吐谷浑河源郡王诺曷钵和弘化公主的热情款待。松赞干布率群臣亲自到河源附近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迎接文成公主一行,他以子婿之礼谒见江复王李道宗,然后与公主一道同返逻娑,并于玛布日山(今拉萨布达拉山)专建宫室安置公主,至今布达拉宫尚保存有他们成婚洞房遗址。文成公主到拉萨后主持建造小昭寺,安放自长安带去的释迦佛像(后移至大昭寺)。今大昭寺前的公主柳,传说亦为其亲手所栽。公主知书识礼,博学多才,笃信佛教,兼通卜之学。入蕃时,除携带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外,还携带了大量的其他物品。同时,中原地区的医药、历算、纺织、造纸、酿酒、制陶、碾磨等也都传入吐蕃;传说她还随带工匠5500人及谷物、牲畜多种。对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唐蕃关系的加强,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永徽元年(650)松赞干布卒后,她继续在吐蕃生活了30年,教吐蕃妇女纺织、刺绣,深受吐蕃人民的敬爱。去世以后,其事迹在藏族地区以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等形式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隋唐之际,即公元七世纪前期,吐蕃族出现了一位杰出领袖名叫弃宗弄赞,西藏的佛教史则称之为松赞干布,后来的历史文献均用此名。他年纪很轻就当了赞普,性格骁勇,足智多谋,勇敢善战,带领他的部下,用武力征服青藏高原的许多部落,连实力与之相等的羊同国(有大小二羊同国)也俯首归顺,其余较小的部落无不影从,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政权,成为青藏高原各部落的霸主,以逻些(今拉萨)为首都。那时内地正是唐太宗贞观时期,声威远震,万国朝宗。而松赞干布又素慕唐朝的文化,景仰唐朝的文明,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派遣首批使者来到长安,唐朝亦遣冯德遐回访吐蕃,成为汉藏民族友好关系的开端。此后,松赞干布多次遣使来长安朝贡,欲效吐谷浑及突厥之先例,娶唐朝公主为妻,唐太宗没有允许。使者回到吐蕃谎称:“初到长安,唐朝十分优待,允许通婚。正好碰上吐谷浑国王入朝,在唐太宗面前离间我们的关系,遂罢通婚之议。”松赞干布闻之甚怒,与羊同等部落连合出兵,攻击吐谷浑。吐谷浑招架不住逃至青海。吐蕃攻击党项及白兰两个部落之后,屯兵20万于松州(今四川松潘县)之西,遣使送金银币帛至长安,声称是娶公主的聘礼。由使者传话威胁说:“若大国不嫁公主,当即进攻内地。”这种以重兵逼嫁,胁迫成婚的无礼要求,自然遭到唐太宗的反对。不久,松赞干布果然率兵进攻了松州。唐太宗当即遣吏部尚书侯君集率兵5万分四路合击,斩首干余级,松赞干布大败,引兵遁逃,遣使谢罪,复求婚约,唐太宗这次才答应通婚的要求。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遣他的大相(职同宰相)禄东赞送上黄金5000两,珠宝数百件到长安聘婚,唐太宗答应将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相传唐太宗在答应之前曾经“五难婚使”。五件难事之一就是要使者认出百匹母马与百匹驹马的母子关系。这意味深长的难题含意婚使心领神会,即汉藏两族通过公主出嫁要建立永久的母子亲情。据说禄东赞运用吐蕃人丰富的牧畜经验,将母马和驹马分别圈起来,并暂时断绝驹马的饮水和草料,过了一两天之后,把母马与驹马同时放出马厩,顿时出现了母觅子,子寻母,母子偎倚一起的动人景象。禄东赞就这样地一一解决了五个难题,唐太宗十分高兴,允许他立即迎娶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对文成公主出嫁西藏之事十分重视,不仅为她准备了很多妆奁,其中包括诗文、经史、农事、医药、天文、历法等书籍,还有谷物、蔬菜、果木种子以及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除此之外,还带去了各种技术工匠和一支宫廷乐队。当时唐朝盛行佛教,文成公主是一虔诚佛教信仰者,所以还带去了一尊佛像。 参考:http://postbaiducom/fkz=216882779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就其态势而言不外

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国力衰弱,以和亲委屈求全,以结好蕃邦;另一种则是国力强盛,

威震四海,以和亲安抚边远之邦,有赐婚的意味。前者是持卑微之姿,利用女性的美貌

和柔媚,来缓和战场上的冲突;后者却是趾高气扬,宣展大国之姿,用亲戚关系来笼络

感化疆外野民。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就是后一种和亲情况的典范。

吐蕃就是现在的西藏,唐代以前和中土没有来往。据说吐蕃人是东晋末年南凉国王

鲜卑人秃发利鹿孤的后代,因失国而辗转流徒到西藏高原,为纪念祖先,他们以“秃发”

为国号,后依语音相近讹变为“吐蕃”。吐蕃人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饲养牦牛、马、

猪和独峰骆驼,有的也种植青稞和荞麦。公元七世纪,弃宗弄赞继位作了吐蕃赞普(吐

蕃国王),人们又称他为松赞干布,是一位骁勇慓悍的领袖,他率领军队统一了青藏高

原上的许多部落,建立了以逻些城为中心的强盛王国,逻些城即今日的拉萨。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即今天的四川松潘县;

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此时正国富兵强,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大败吐蕃于松

州城下。松赞干布只好俯首称臣,并对大唐的强盛赞慕不已,他在上书谢罪的同时,还

特向唐廷求婚。

唐太宗经过一番考虑,决定答应他的请求,于是在宫中穴了一个通晓诗书的宗室

之女,封她为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原是唐太宗一个远亲李姓侯王的女儿,人长得端庄丰

满,自幼饱读诗书,她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却又充满了新奇的向往,因而也就

应允了。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于贞观十五年卢,一支十分可观的送亲队伍,在礼部

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领下,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

之所以要在卢季节出发,是因为由长安经陇南、青海到西藏有一个多月的路程,

沿途要经过几条湍急的大河,卢季节河水平缓,才便于送亲的队伍通过。这支队伍,

除了携带着丰盛的嫁妆外,还带有大量的书籍、乐器、绢帛和粮食种子;组成成员除文

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还有一批文士、乐师和农技人员,几乎就象是一个“文化访问团”

和“农技队”。这些人员是去干什么呢?因为当时吐善已经击溃了吐谷浑,伊然成为了

西南举足轻重的强邦;唐太宗深谋远虑,觉得只有对吐蕃加强笼络,才能保证大唐西南

边陲的稳定,因此才千方百计地对他们从经济和文化上予以协助,使吐蕃在潜移默化中

感激和追随大唐。文成公主实际上就是肩负着这项和睦邦交的政治任务远嫁的,这支送

亲的队伍也是前去协助她完成这项使命的。

经过一个多月的顶风冒雪的坚苦跋涉,春暖花开的时候,文成公主一行到了黄河的

发源地一河源,这里水草茂盛,牛羊成群,一改沿途风沙迷茫的荒凉景象,让人精神为

之一振。一路上很为吐着地势恶劣而忧心的文成公主这时也松了一口气,于是送亲队伍

在这里作了数日的短暂休整。

这时,松赞干布亲自率领的大队迎亲人马也赶到了河源,松赞干布一行见到大唐使

臣江夏郡王李道宗纳头便拜,并行了子婚大礼,他已认定把大唐作为吐蕃的上国。李道

宗请出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相见,这位驰骋高原的吐蕃王一见到中土的金枝玉叶,顿时

为她而倾倒,只见文成公主身着华美的盛服,神态端庄,气度文雅,与原始质朴的吐蕃

女子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而文成公主所见到的松赞干布,虽然被高原的烈日和狂风塑造

得黝黑而粗犷,但配上他高大健壮的身材和眉宇间流露出来的豪爽之气,显得十分英武;

文成公主心中暗自庆幸,自己算是嫁了一个伟丈夫。

送亲和迎亲的队伍前呼后拥、威风八面地进入了逻些城,在李道宗的主持下,松赞

干布与文成公主按照汉族的礼节,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全逻些城的民众都为他们的赞普

和夫人歌舞庆贺。松赞干布乐不可支地对部属说:“我族我父,从未有通婚上国的先例, 我今天得到了大唐的公主为妻,实为有幸,我要为公主修筑一座华丽的宫殿,以留示后

代。”

不久,一座美轮美奂的宫殿就建成了,里面屋宇宏伟华丽。亭榭精美雅致,还开凿

了碧波荡漾的池塘,种上了各色美丽的花木,一切建制都模仿大唐宫苑的模式,用来安

顿文成公主,借以藉慰她的思乡之情。为了与文成公主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松赞干布脱

下他穿惯了的皮裘,换上文成公主亲手为他缝制的丝质唐装,还努力地向文成公主学说

汉语,一对异族夫妻,感情融洽,互爱互敬,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

按照传统习惯,吐蕃人每天要用赭色制土涂敷面颊,说是能驱邪避魔,虽说样子十

分难看又不舒服,但因是传统习俗,谁也没有提出异议,大多数吐蕃人只是照章行事。

文成公主到吐蕃后,仔细了解和揣摩了这种习惯,认为这样做毫无道理,又有碍卫生,

实在是一项鄙俗的陋习,因此她婉转地向松赞干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松赞干布听了觉

得她的话很有道理,立即下令废除这项习俗,最开始一些念旧的吐蕃人很不习惯,但慢

慢地都觉得保持自己的本来面目,既方便又好看,大家也就都乐意接受了,他们甚至还

十分感激文成公主为他们破除了陈规。

待生活安定下来后,文成公主带来的汉族乐师们开始履行职责,他们十分卖力地为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演奏唐宫最流行的音乐,音乐舒缓优美,使松赞干布大有如闻仙音

的感觉,他对乐师和音乐大加赞叹,并选拨了一批资质聪慧的少男少女,跟随汉族乐师

学习,使汉族的音乐渐渐传遍了吐蕃的领地,流进了吐蕃人的心田。

随来的文士们也开始工作,他们帮助整理吐蕃的有关文献,记录松赞公布与大臣们

的重要谈话,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性,走向正规化。松赞干布欣喜之余,又命令大臣

与贵族子弟诚心诚意地拜文士们为师,学习汉族文化,研读他们带来的诗书;接着他还

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贵族子弟,千里跋涉,远赴长安,进入唐朝国家,研读诗书,把汉

族的文化引回吐蕃。

农技人员并不宣扬什么,他们只是先把从中原带去的粮食种籽播种在高原的沃土上,

然后精心地灌溉、施肥、除草,等到了收获的季节,那顶壮的庄稼,惊人的高产,让吐

蕃人瞪大了眼睛;因为吐蕃人那时虽然也种植一些青稞、荞麦之类的作物,但因不善管

理,常常是只种不管,所以产量极低,他们不得不佩服汉族农技人员高超的种植技术。

在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授意下,农技人员开始有计划地向吐蕃人传授农业技术,使他

们在游牧之余,还能收获到大量的粮食。尤其是把种桑养蚕的技术传给他们后,吐蕃也

逐渐有了自制的丝织品,光泽细柔,花色浓艳,极大地美化了吐蕃人的生活,使他们喜

不胜收,都十分感谢文成公主入吐蕃后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文成公主以款款柔情善待松赞干布,使得这位生长于荒蛮之地的吐蕃国王深切体会

到汉族女性的修养与温情,他对文成公主不但备加珍爱,而且对她的一些建议尽力采纳。

文成公主则凭着自己的知识和见地,细心体察吐蕃的民情,然后提出各种合情合理的建

议,协助丈夫治理这个地域广阔,民风慓悍古朴的国家。而文成公主又不是那种极有权

势欲的女人,她参预治国,却从未要求松赞干布给自己一个什么官职,对于吐蕃国的重

大政治决策,她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不强行干涉,因此松赞干布和大臣们对她非常

悦眼,经常向她讨教唐宫的政治制度以作为他们行政的参考,而广大的吐蕃民众更视她

如神明。

松赞干布:隋义宁元年(公元617年),松赞干布诞生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南岸泽当城西雍布拉岗堡中的一个吐蕃贵族家中。父亲朗日松松赞干布赞是吐蕃王朝第31代赞普。(赞普:吐蕃时期百姓对君长的称呼,藏语意为雄健的男子。据《新唐书· 吐蕃传》载:“其俗谓强雄曰赞,丈夫曰普,故号君长曰赞普。”)松赞干布是后人为他加上的尊号。(松赞干布:唐代汉文史籍作弃宗弄赞、器宗弄赞、器宋弄赞、弃苏农赞等(还有弗夜氏、不弗弄赞的称呼),均为译音,藏文称赞普墀松赞、松德赞。赞普,意为王;墀,意为“舆”“王位”;松赞是名字,干布则是尊号,其意为“深沉莫测”。)当他3岁的时候,其父率兵灭掉了苏毗部落,统一了西藏高原,由一个山南地方的小邦首领一跃成为吐蕃各部的君主。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朗日松赞对独生子的培养和教育极为关怀,使松赞干布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严格的训练,逐渐成为精通骑射、角力、击剑、而武艺出众,又爱好民歌、善于吟诗的文武全才的王子。 唐贞观三年(629年),当松赞干布届满13岁的时候,统一的吐蕃王朝遭到沉重的打击,国王朗日松赞被人毒死。与此同时,父王诸臣和母后诸族一起举兵叛变,工布、达波、娘波等地尽为叛乱者所据。不仅如此,西部的羊同部落乘势入侵.雅鲁藏布江北的苏毗旧贵族也在积极地进行“复国”活动,他们纷纷向吐蕃进兵发难。松赞干布面对这种内困外扰的严重局势,毅然继承父位,挑起了吐蕃第32代赞普的重任。他沉着冷静,依靠新兴势力,征集了万余人,组成了一支精锐的队伍。经过3年征战.平定了内部叛乱.稳定了局势,再次恢复了吐蕃的统一。 完成西藏的统一之后,松赞干布开始致力于政权建设,建立了完备的、以赞普为中心、高度集权的政治和军事机构。同时,还制定法律、税制,任用贤明的大臣,采取许多措施鼓励百姓学习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发展农牧业生产,使吐蕃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迅速呈现中兴之势。  为改变吐蕃人没有自己的文字、靠刻木结绳记事的落后面貌,他派出以大臣吞米�6�1桑布扎为首的16名贵族到印度求学,终于创制出本民族的文字——藏文。为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藏民族文化的保存、传承与发展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松赞干布非常欣赏唐朝的富庶与繁荣。唐贞观八年(634),遣使赴唐沟通关系。同时,与南部泥婆罗(今尼泊尔)通好。十三年(639),与泥婆罗尺尊公主联姻后,亦遣使赴唐求婚。唐太宗为结好吐蕃,求得西部边境的安宁,遂于十五年(641)将宗室女文成公主许配给他。唐蕃联姻,文成公主的入藏,将佛教和内地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带到了高原,进一步促进了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  唐贞观二十三年(649),松赞干布被唐高宗封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后又进封为賨王。并镌其像于石,列于太宗昭陵。永徽元年(650),松赞干布病逝。唐朝遣使吊祭。 

文成公主简介

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生于公元625年,贞观十五年奉唐太宗李世民之命远嫁吐蕃和亲,嫁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王后,藏族尊称其为甲木萨。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文成公主简介。

文成公主画像

史料对于和亲前的文成公主只有简介,说文成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族弟李道宗的女儿,自幼聪慧好学,多才多艺,而且信仰佛教。

公元634年,松赞干布始遣使至唐,请求与大唐联姻。640年松赞干布再次遣大相禄东赞献五千两黄金为聘礼,请求赐婚。唐太宗封李道宗的女儿为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641年,唐太宗派遣江夏王李道宗持节送文成公主嫁入土蕃,松赞干布在吐蕃亲自迎亲,并拜见李道宗,行子婿大礼。随后松赞干布携文成公主回到逻些城,也就是现在的 。

下面我简要的为大家介绍一下文成公主和亲后的情况。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将近40年,她热爱藏地和 ,并致力于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和交流,她将汉族的碾磨、陶艺、医学、种植和纺织等技艺传授给藏地百姓,并将史书、佛经、药典、农事书籍毫无保留的送给藏族同胞。文成公主深受藏族百姓敬重和热爱,为唐朝的边境未定和藏地的开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藏地流传着很多文成公主的故事和传说,文成公主的历史功绩也为人们所称道,至今在藏地还存有很多纪念文成公主的庙宇和殿阁,为人们所敬奉和瞻仰。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在唐朝时期,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爱情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当时的文成公主入藏,不仅给唐朝换回了几十年的安定生活,同时也给吐蕃族带去了大量先进的生产器具,也促进了佛教在当地的传播,并且心灵手巧的文成公主还教会了当地人民如何织布做衣服。因而,也受到了松赞干布的尊敬和喜爱。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雕像

在松赞干布三岁的那一年,他的父亲便灭掉了周围存在叛乱的部落,将青藏高原归为统一。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松赞干布,不仅才艺出众,能文能武,同时他还擅长写诗和民歌,小时候就胸怀大志。在他十三岁那一年,他的父亲被人毒死,很多部落也开始叛变, 地区出现混乱,在这种形势下,松赞干布继承了父亲的位置,通过他的聪明才智,三年后叛乱被平定,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松赞干布决定向唐朝求婚。

641年,唐太宗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为了排除边境后患,答应了松赞干布的求婚,并将自己远氏宗亲江夏王的十六岁女儿李雁儿封为文成公主,入嫁 。文成公主自幼饱读诗书,同时信奉佛教,她入藏的同时也带去了很多唐朝的物产和种植技术,对促进吐蕃的繁荣和经济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松赞干布还专门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小昭寺,作为对她信奉佛教的尊重。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这段姻缘,不仅对唐朝和吐蕃都有好处,更重要的是,两人的这段婚姻也为唐朝和吐蕃打开了友好交往的大门。

唐太宗贞观八年(634),松赞干布即位为吐蕃(藏族的祖先)赞普(国王),年仅十三岁,并依靠论科耳,尚囊等辅臣,讨伐叛乱,统一吐蕃。当唐帝国称霸中原时,松赞干布也已称雄雪域高原,完成了对一些小国的兼并,定都逻娑(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建立了统一的吐蕃王朝,并积极谋求与唐朝建立密切关系。从公元634年始,他两次派能言善辩,聪明机智的大相禄东赞出使长安, 向唐皇求亲。公元641元,唐太宗终于同意了松赞干布和亲的请求,答应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于是文成公主在唐蕃专使及为侍从的陪同下,踏上了漫漫的唐蕃古道。有关禄东赞出使长安的传说,以及他运用聪明才智,勘破了唐皇设的一道道难题,终于为松赞干布娶回了美丽善良的文成公主的故事,在藏族民间故事中有许多记载。

写的是赞普松赞干布掌握吐蕃政权以后,派大臣噶尔东赞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出了五个难题,对各国前来求婚的使节进行考试,谁能智胜,公主便嫁给该国君王。

第一道题是用丝线穿九曲璁玉。其他国家使臣都穿不过去,噶尔东赞用丝线缚住蚂蚁的腰,放在珠的孔口,慢慢吹气,让它爬过去,线也就穿成了。

第二次比试是令各国的使者各领一百只羊,一百坛酒;要将羊杀了,剥皮、吃光肉,揉好皮、喝完酒。其他使节有的肉没吃完便醉倒了,有的皮没揉好便累倒。只有噶尔东赞令随从们慢慢地小碗喝酒,边吃边喝边揉皮子,最后完成皇帝交给的“任务”。

第三次,唐皇又命令使臣认出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马驹各自的母子关系。噶尔东赞令小马驹单独关上一夜,只给草料不给水喝。第二天,放到母马那里去,小马驹都各自认自己的母亲吸奶去了。这样,吐蕃使臣又胜。

唐皇又命拿出一百根头、尾一般粗的木棒,令使臣认出头梢。噶尔东赞将木棒推进水里,头重尾轻,重的沉下,轻的浮在上面,认得一清二楚。

最后,唐太宗将文成公主杂在三百位打扮得一模一样的美女里面,令使臣们找认,认出者公主可随之而去。噶尔东赞先找服侍过文成公主的老大娘打听公主的模样和特征,得知公主眉心有一颗朱砂红痣。吐蕃大臣又照汉族老大娘的指点,终于认出公主。

于是,唐太宗便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并陪了许多礼品嫁妆,让公主带到吐蕃去。

公元7世纪,在遥远的青藏高原上,剽悍的弃宗弄继承了吐蕃王位,当了赞普(国王),当地人称他为“松赞干布”。松赞干布骁勇善战,带领着大军扫平了青藏高原的不少部落,建立了强大的高原王国,定都在逻些城(今拉萨)。

在此之前,吐蕃从未与中土打过交道,松赞干布自恃军力强大,觊觎着大唐中土的地大物博。贞观十四年,他率领着大军,挥师东征。此时的唐朝国富兵强,面临外敌入侵,唐太宗不慌不忙,派遣侯君集督率精锐之师前往迎战,在边陲松州一场激战,将松赞干布打得落花流水。松赞干布只好俯首称臣,对大唐的强盛赞羡不已。为了密切与唐朝的关系,松赞干布派遣使者来到大唐求婚。

唐太宗为了考察来自各族的求婚使者,出了五道难题,看谁解决得又快又好,就将文成公主许配给他的君主。结果吐蕃使者禄东赞以其聪明的才智取胜,并在300多个宫女中挑出了文成公主。

唐太宗出的五道难题是:

第一题是要用丝线穿有九曲孔眼的玉珠。其他使者都穿不过去,禄东赞把丝线系在蚂蚁的腰上,让蚂蚁从孔眼钻过去,线也就穿成了。

第二题是让使者们各领100只羊,100坛酒,要他们在一天之内把羊宰了,剥皮鞣(rou,鞣皮是制革的一道主要工序)好,吃完羊肉喝完酒。其他使者或醉或累,只有禄东赞让自己的100名随从排成队,从容地宰了羊,边吃边喝边鞣皮子,不到一天就完成了。

第三题是分别牵来100匹母马和100匹马驹,让使者们辨别它们各自的母子关系。别的使者都搞错了。禄东赞则将马驹关了一天不给水喝,最后把马驹放入母马群,它们很快都找到了各自的母马去吃奶。

第四题是有100根一般粗的圆木,让使者们辨认出各自的根梢。别的使者都束手无策。禄东赞将圆木推进水中,结果根生梢轻,重沉轻浮,分得一清二楚。

第五题是,唐太宗将文成公主杂在300位打扮得一模一样的美女中间,令使者们指认,认出者公主即可随之而去。禄东赞因为得到了服侍过公主的汉族老大娘指教,得知公主眉心有一颗朱砂红痣,认出了

公主,完成了迎亲使命。

唐代初期,大唐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下,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的改革,空前繁荣,史称“贞观之治”。与此同时,地处后来的西藏的吐蕃第三十二世赞普松赞干布在平定叛乱后,开创了历史上统一的吐蕃王朝。

在唐代文化的影响下,松赞干布对吐蕃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进行了改革,从而促进了吐蕃社会开始向封建制过渡。

634年,松赞干布派使者向大唐王朝求婚,但未能如愿以偿。但是松赞干布并不甘心,于是在638年的时候,松赞干布又派使者带着琉璃宝等宝物入唐求婚。同时,他还带领20万军队猛攻唐代的松州,就是后来的四川松潘,想以此向唐代朝廷来施加压力,以便他们可以答应自己的求婚,但无奈的是这次猛攻,最终还是被唐军给击退了。到了这个时候,松赞干布才开始认识到必须要诚心与大唐王朝和好才是上策,于是他在641年的会后,重新派遣大相,相当于唐代宰相的禄东赞作为使节,携带大量黄金珍宝等贵重礼品去长安谢罪的同时,并再次提出了与大唐通婚的请求。

唐太宗李世民见吐蕃主动派使节来向自己请和修好,特别高兴,很亲切地接见了禄东赞。但是由于当时大唐王朝国泰民安,各民族友好相处,所以,在禄东赞来到大唐想唐太宗求婚的同时,竟有5个兄弟民族的首领向大唐王朝求亲,这令唐太宗很是为难。

最后,唐太宗想出了一个平等竞争的办法,那就是请5位大使参加考试,谁考胜了,就把公主嫁给谁家的首领。在当时,唐太宗命人出了5道难题,但在入唐的几个使节中,只有机智的禄东赞巧妙地解答了唐太宗出的5个难题,在众多王朝的使节中脱颖而出。唐太宗非常高兴,而且他也意识到吐蕃对唐代西部边境安宁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就答应了吐蕃的请求,决定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予吐蕃王松赞干布。

吐蕃使节禄东赞则因从容对答唐太宗的难题,而且语言得体,博得了唐太宗的赏识。因此,唐太宗不但允许禄东赞迎接文成公主入藏,还给他加封了官职,并把琅琊长公主的外孙女段氏嫁给了他。

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传到吐蕃以后,吐蕃的人们沸腾了。吐蕃人在很多地方都准备了马匹、牦牛、食物和饮水,准备用最为隆重的礼节来迎接文成公主入藏。而松赞干布,也决定亲率欢迎队伍由拉萨出发直奔青海迎接。同时,松赞干布也以能娶上大唐公主为荣,他怕文成公主来到这里住不惯,害怕公主想家,就派人按照唐代的建筑风格,很贴心地为文成公主在拉萨修建了城郭和宫室,这就是后来的布达拉宫。

文成公主入藏时,不仅带去了大批的丝织品和典籍,而且还带去了许多树木、果蔬的种子,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带进了西藏高原,促进了藏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吐蕃也派送了大批的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诗书,长安的妇女们也一度风行吐蕃人将脸涂红的风俗,称之为“吐蕃妆”。

此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团结,以及发展藏族的经济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人们的敬仰,后来的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内一直奉祀着他俩的塑像。

据说,唐太宗对大唐与吐蕃和亲后的民族和谐局面深为赞叹,为了标榜其辉煌文治,于是打算找一个画家将其接见吐蕃使节禄东赞的情况描绘下来。而在他的大臣中,恰好就有一人,他就是唐代的大画家兼工程学家,名叫阎立本,贞观年间时任主爵郎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9114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0
下一篇2023-08-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