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关系真的如史书上所写的那么融洽吗

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关系真的如史书上所写的那么融洽吗,第1张

 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关系真的如史书上所写的那么融洽吗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今魏征逝,一鉴亡矣。这是李世民在魏征去世后所说的一句话,足以看出来魏征对李世民是多么的重要。但李世民与魏征的关系真如史书上所描写的那么融洽吗?

 在说李世民与魏征的时候,我们先梳理梳理李世民和魏征究竟是何许人也?相信对于李世民,我不说大家也知道李世民的为人与事迹。因此今天我们单单说说魏征的重要履历。

 隋朝大业十三年(617年),年轻的魏征在武阳郡丞元宝藏手下当差,元宝藏起兵响应瓦岗军李密,魏征也就加入了瓦岗大军。

 唐朝武德二年(619年),李密被隋朝郑国公、尚书左仆射王世充击败,瓦岗大军多数投唐这其中也包括魏征。

 魏征不同于瓦岗其他人,加入秦王李世民阵营,而是选择加入太子李建成阵营。

 加入李建成阵营后,李建成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子洗马,对他礼数周到,魏征也对他知恩图报,多次劝他提防李世民。

 但是魏征对李建成的建议太子李建成也并未采纳,才有了后来的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事变后,魏征被李世民手下带回,李世民并没有选择杀害魏征,而是继续任用魏征为官。

 说的这里也行会有人说,李世民这不是很好吗?竟然还能容忍下太子李建成的人。其实太宗李世民之所以留下魏征并不是因为魏征的才华,最终的原因只是为了笼络人心而已。

 唐朝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任命魏征为尚书左丞。

 唐朝贞观三年(629年),魏征被任命为秘书监,开始参预朝政。

 唐朝贞观七年(633年),魏征任侍中

 唐朝贞观十三年(639年)五月,魏征上奏《十渐不克终疏》,列举了李世民搜求珍玩、纵欲以劳役百姓、昵小人、疏君子、崇尚奢靡、频事游猎、无事兴兵、使百姓疲于徭役等大问题,批评了李世民的骄满情绪,再次提醒他慎终如始。

 唐太宗对于魏征的奏疏表示接受并当众表扬魏征。表扬过后,唐太宗依然我行我素该怎样就怎样,一点也不知道悔改。

 魏征一生大约上疏谏言二百多件,唐太宗李世民都表示采纳,但真正改正的并没有几件。

 唐朝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病死,李世民追赠他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还亲自刻书碑文。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他们君臣很融洽?但是我下面要说的会让你打铁眼镜。

 然而,没过多久,随着陈国公侯君集皇太子李承乾谋反案的爆发而改变。南阳县侯、交州都督杜正伦也牵涉谋反案。

 魏征生前曾经向他推荐过这两人,说他们有宰相之才,这时候李世民非常震怒,认为他们是一伙的。

 随后的一件事彻底令李世民愤怒了,魏征为了青史留名,曾多次把自己的谏辞,私下给谏议大夫褚遂良看。

 君臣知遇是唐太宗李世民费力打造的形象,魏征竟然私自在给自己捞名,实在是不能忍!

 李世民立即下一道手诏,取消了之前定好的衡山公主与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同时命人将他之前给魏征立的墓碑砸掉。

 随后,虽然李世民给魏征恢复了名誉,并重新立碑,但这也代表不了什么。

 

 总体来说,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历史佳话只是互相利用而已,都是为了给自己青史留名,并不是史书上所写的那么融洽。

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汉族,巨鹿人(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又说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县)人,我国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

1、魏征怎么归顺李世民的:

魏征早年投靠唐高祖李渊创建的唐王朝,为太子李建成做事。由于魏征才华出众,因此很受太子的器重。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死哥哥李建成。年轻而敏锐的李世民知道魏征是个人才,便亲自召见他。李世民一见魏征,就非常生气地责问他:“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的感情”在场的大臣们都感到魏征将有杀身之祸。

可是,魏征却从容自若,以非常自信的口气回答说:“如果皇太子早听我的话,肯定不会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李世民听后,被魏征这种不畏强权及正直的精神所感动,打心眼里钦佩他的人格。因此,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重用了他。

不久,李世民委任魏征为谏议大夫,以后又提拔他当宰相。建国之初,唐太宗励精图治,经常召见魏征,与他讨论治国施政的得失。魏征胸怀大志,胆识超群,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大胆进谏。在他任职的几十年间,为了使大唐民富国强,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了二百多次。每一回,唐太宗都慎重地思考他所提的意见,尽量采纳。

2、魏征简介:

魏征,字玄成,公元(580-643年)。唐朝馆陶(今河北馆陶)人。少时孤贫,曾出家为道士。隋末参加瓦岗起义军,后降唐。又为窦建德所俘,任起居舍人。建德兵败,再次入唐,任为太子洗马。“玄武之变”后,唐太宗重其才干和谋略,擢升为谏议大夫,又升秘书监、侍中等职,封郑国公。死后谥号“文贞”,陪葬昭陵,太宗亲制碑文,并为书石。

魏征有多牛?李世民哭哭死去的老婆,他都来管一管

都说,成功男人的背后,总会站着一位伟大的女人。这话真不假!隋文帝杨坚,虽被老婆独孤皇后管理的都不想当皇上了,但却使杨坚造就了开皇之治。

而唐太宗李世民,因为背后站着长孙皇后,让他成就了贞观之治。

据史载,公元636年长孙皇后去世后,有宫中的女官,就把长孙皇后编撰的女则这书呈给唐太宗,道:皇后生前把历代后宫妇人,参政得失的历史,编纂成此书,自觉文字尚不精练,不敢呈献。不想皇后还没有来得及修完就走了。

李世民打开后,望着老婆那笔迹,顿时就上览之悲恸!这是发自内心的,撕心裂肺般的哭声。再高明的演员,最多敢玩玩眼泪,但这种哭声是演不出来的!

在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便在自己的宫苑里,修建了一个望昭陵,其实就是多层楼阁,没事时便登上去,看看昭陵那里埋葬着自己心爱的老婆,以后自己死后也会埋进去。

这天,李世民带着历史牛人魏征,一起登上了望昭陵,远眺着皇后的葬身之所,李世民那眼泪就又出来了,指着昭陵对告诉魏征,那就是昭陵。

魏征却伸着脖子看了半天说:哪儿啊,老臣眼睛不好使了,看不到啊?

李世民只得又用手指着。这下魏征似乎看到了,却突然这位牛人,来了这么一句:是昭陵啊,老臣还以为要让我看献陵呢

这献陵是李世民他老爸,李渊的陵墓。显然,魏征不顾李世民的伤痛之心,说出这句话,是有明显的劝谏意思,即,你这不孝子,不想你老爸,却天天想你老婆,你可是皇上,这要让天下人知道了,你成什么样子了!

魏征这话,其实是很不好听的,李世民似乎根本没听不出来,当着魏征的面,继续哭了一会老婆,这才啥话没说,君臣俩人便下来了。

但没几天,李世民便下旨:拆了望昭陵!表示从此再也不去了!显然,李世民不但听出来了,但却真情流露地哭过老婆之后,便认为魏征的话,虽带刺可还是对的,所以听从了魏征的劝谏!

这个历史片段,在如今看来,想必许多人都会认为魏征不近人情到家了!魏征你是牛!可人家李世民哭哭老婆怎么了,这事你也管?

但却又不得不给李世民点上一个赞!别的咱不说,只说在你身边也放一个如魏征式的人物去试试,保证不出几天不是自己被逼疯了,就是一刀咔嚓掉人家所以说魏征在历史上有多牛?李世民就会有多伟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9284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0
下一篇2023-08-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