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佛教,不少人就认为要青灯古佛、绝情绝爱。但实际上,佛陀并没有要求每个人一学佛就出家,他只是告诉了我们情爱的真相,通过一些理性的分析,让你放弃非理性的执著!
爱的真名叫“无常”
佛陀认为,爱情是无常的,更是烦恼之因,故对此不要过于沉迷,不然会招致意想不到的痛苦。
其实,除了佛陀以外,汉地的古圣先贤对爱情也有一些认识。比如,发生在庄子身上的故事:
一天庄子出门,看到一座新坟,一女子手执扇子,正对着那座坟连扇不已。问她为何这样,女人说:“坟中埋的是我丈夫,他死时有遗言,如果我要改嫁,必须等坟土干了才行。我现在急着改嫁,所以用扇子扇坟,让坟土尽快干。”
听到这番话,庄子心中很不是滋味,回家后将此事告诉了妻子。庄妻听后,先是数落那妇人没良心,然后发誓说:“如果你离我而去,我绝不会如此无情。”
天有不测风云,没几天,庄子突得急病死了。入棺后,庄妻一身缟素,每天哭哭啼啼地为庄子守丧。不久,有个翩翩少年来到庄家,自称是楚国的王孙,想来拜庄子为师。得知庄子刚辞世,少年很伤心,表示要为庄子守丧百日。
守丧期间,因王孙气度不凡,庄妻慢慢对他生起爱意,遂托人向其求婚。王孙同意了,不过提了一个条件:“庄子乃我老师,我千里迢迢到此,如果一面未见,就太遗憾了。希望你能打开棺材,容我见老师最后一面。”
按彼时习俗,入殓后再开棺,这对逝者极为不敬。但为了尽快成亲,庄妻一口就答应了王孙。但万万没想到,一劈开棺材,庄子竟然坐了起来。此时,王孙也倏忽一下不见了。庄妻这才明白:原来,王孙乃庄子的幻化。此时她羞愧难当,没多久就悬梁自尽了。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世间的恩爱,是十分无常的。
有个别年轻人总觉得:“离开了他(她),我就活不下去。”其实,佛陀在《无量寿经》中早就讲过:“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言。
看世间,每个人莫不如此,来到这个世界是独自一人,最后离开也是孑然一身,所以,没有谁真正离不开谁。
许多人在年轻时,为了爱情、财富,一直就像蚂蚁一样忙忙碌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开始去考虑:“我死后,生命会不会延续?如果会,下辈子是什么样子呢?”但这时候再思索这些,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因爱生忧,因爱生怖,
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男女之情,表面看海誓山盟、轰轰烈烈,似乎是人间最美好不过的。但实际上,只要有爱,就会患得患失;只要有爱,就会有担忧、害怕。诚如佛陀在《涅槃经》中所说:“因爱生忧,因爱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曾经,一个没结婚的人和一个已结婚的人谈论爱情。
没结婚的人极力赞美爱情,他说:“古希腊有一个叫皮格马利翁的国王,他用象牙精心雕塑了一个少女。由于这个‘少女’太美了,国王深深地爱上了她,天天在‘少女’面前祈求,并且拥抱她、亲吻她。后来,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的真情打动,将少女雕像变成了真人,跟皮格马利翁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所以,我觉得爱情是多情的海洋,是迷人的画卷。”
听了这番话,已结婚的人摇摇头:“年轻人,爱情并非如你所说的那样美好。听我讲一个故事吧:
南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刘瑱,他妹妹是鄱阳王的王妃,夫妻之间非常恩爱。后来,鄱阳王因故被齐明帝所杀。因为思念亡夫,鄱阳王妃终日不吃不喝,最后奄奄一息。
为了救妹妹,刘瑱请人画了一幅画——在画中,鄱阳王正跟一个宠妾在一起恩恩爱爱地照镜子。看到这幅画,鄱阳王妃醋意大发,咒骂道:‘他真应该早点死。’就因为这件毫不存在的事,她对亡夫的万千爱意当下消失,随后身体也很快康复了。”
在后一则故事中,为什么女主人公原来热气腾腾的爱,一瞬间就变成了咬牙切齿的恨呢?原来,这就是佛教所讲的“爱恨无常”。
所以,对于爱情,我们任何人都要记住这个规律,否则,无论你学了多少知识,在遇到世间的爱恨情仇时,还是很难面对。
佛教中有部论典叫《四百论》,其中讲过:“无常定有损,有损则非乐,故说凡无常,一切皆是苦。”意思是无常的法一定会坏灭,有坏灭的则非真正的安乐,因此,凡属无常的一切法,皆是痛苦的本性。比如,两个人关系本来很好,后来一方慢慢变心了,这种无常就会给对方带来痛苦。
所以,爱情犹如一件易碎品,极不可靠。佛陀也曾提醒弟子阿难:“慎无信汝意,意终不可信;慎无与色会,与色会即祸生。”就是告诉他:千万不要信赖你的分别心,你的分别心根本不可信;千万不要贪执美色,否则就会带来无穷无尽的祸患。
遗憾的是,佛陀虽然早已开示过了,但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还是不懂这个道理,以至于在爱情中,经常遭受各种不明不白的折磨。
庄子妻死,惠子往吊之,见其犹不以为悲,而乃箕踞鼓盆而歌,以是后世之人或称其豁达洒脱,悟透生死,犹不羁之徒;或有诟之者,称其不达于礼,若儒学之士。余初闻之,亦谓庄子乃脱俗之士,甚服其之气度,自叹不如。后读冯梦龙之《警世通言》,有《庄子休鼓盆成大道》篇,始知庄子鼓盆而歌之缘由,方悟庄子鼓盆而歌,盖非通乎天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而乃无奈之极,尽道世态之炎凉,至言人情之冷暖也,庄子不能免于俗,以是有是叹也!何以见之?一者,当明庄子鼓盆而歌之情也;二者,务知庄子鼓盆而歌之文也。必得其情文,而后方能探其由。断章而取义者,犹南辕而北辙,求之愈深,则去其原意益远也!——是为序
庄子之妻亡,乃敛之于棺,以盆为器,鼓之成韵,倚棺而歌之,歌曰:“ 大块无心兮,生我与伊。我非伊夫兮,伊非我妻。偶然邂逅兮,一室同居。大限既终兮,有合有离;人生之无良兮,生死情移。真情既见兮,不死何为!伊生兮拣择去取,伊死兮还返空虚。伊吊我兮,赠我以巨斧;我吊伊兮,慰伊以歌词。斧声起兮我复活,歌声发兮伊可知!嘻嘻,敲碎瓦盆不再鼓,伊是何人我是谁!”
庄子之妻既死,奈何不悲而歌之乎?乃悟道而达乎天命,故不以为念,抑或另有其意乎?
歌者,非今之所谓音乐者也,亦非悦而歌之也,而乃古之文体也,与楚辞类属也,犹后之所谓祭文者是也,庄子鼓盆而歌,乃以盆为器,大声而言也。后人不明其义,误以为欢而唱之也。呜呼!安有妻亡而其夫犹喜而歌之者乎,纵有深仇者且不为也,庄子岂有不谙人情以致于是乎?然常人者,必无是举也,故庄子之所歌也,非不意为之,必乃有所由,有所叹,有所悟焉!
昔者,庄子尝娶妻三,初以疾夭亡,再者以出轨见休,复者乃田齐族之女也,即庄子之鼓盆而歌者是也。田氏之与庄子也,可谓男才女貌,且相敬如宾。
一日,庄子见有一**执扇方扇新坟,问其故,盖与亡夫约,坟土干即可改嫁也,庄子闻之,慨然不已,乃施法全之,妇喜,乃贻扇与庄子,欣然而去。庄子归,告其妻,田氏闻毕,愤甚,怒诉其妇,庄子疑其志,田氏让之,夺而毁其扇,信誓旦旦称己务能从一而终,必无二志。
越几日,庄子忽病甚,不治而亡。田氏乃以棺敛之,素衣为其守孝,往来吊周者,络绎不绝。
头七日,忽有一老仆一少年亦造之,年少者自称乃楚王孙,庄子之门生,锦衣绣履,貌赛潘安,风流尤甚,田氏见之,即动怜爱之心,留于家,久之,乃情不能已,托老仆为求婚于主,楚王孙许之,欲将堂中庄子之棺移于敝屋,田氏莫不从之。 及婚,楚王孙忽发旧疾,不能语,问其仆,对以生人抑或死未及四十九天者之脑髓热酒服之方可愈,田氏见庄子方死二十余日,乃执斧欲破棺取其脑髓与楚王孙,忽见庄子复活,而楚王孙与老仆皆不见也,盖庄子乃诈死,以分身隐形之法欲试田氏之贞也,田氏知其故,惭甚,自觉无颜,乃自缢而亡!庄子见之,亦不救,及其死,乃收其尸,敛于所破之棺,而后鼓盆而歌!
由是可知,庄子之所歌者,非悦也,非豁达也,非洒脱也,而乃悲也,无奈也,凄凉也。古人固云: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庄子得与田氏为夫妇,可谓有缘矣!方庄子之存时,可谓如胶似漆,令人羡焉。
及庄子以扇坟之事告之,田氏言之何其凿凿,令人肃然起敬乎?如人生前得妻爱如是,死后得妻忠犹斯,则人生前死后可谓无恨矣,夫复何求乎? 然待庄子之死也,见有高富帅者,则乃移情别恋,更欲取庄子之脑髓与新欢治病。
呜呼!昔日之誓言何在乎?夫妻之情复何存乎?其不令人悲也乎?吴起杀妻求将,安有善终?姜子牙之妻覆水欲重收,能得果乎?朱买臣之妻破镜欲再圆,断弦欲再续,实未之闻也!何怪乎古人亦云:夫妻本是同林鸟,巴到天明各自飞。
吾曾见有男者,其女友以其家道甚殷实,乃与之婚,凡一载,以经营不善而负债故,乃弃之而去,遗女一,尚未满两月,嗷嗷而待哺,闻者莫不怜之也!
呜呼!生我者父母也,而伴吾及死者,妻也!人生之光阴十有七八与妻共度也,举案之恩,枕边之情,孰能无视乎?奈何水性杨花终不改,弃多年相濡以沫之情于不顾。与吾同舟共度,同床共枕,得伴吾一生者,且薄情如此,其能冀真情于父子,君臣,朋友乎? 虎毒尚且不食子,而易牙蒸子以求宠,乐羊子食子羹以免妒,父子之情何在,人伦之理何存?“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屈原忠而见疑,乐毅信而被谤,商鞅功高反遭车裂,君臣夫复有何义?庄子固有凌云壮志也,然思君臣无义,伴君犹伴虎,生死无常,故乃以牛入太庙终见刀俎之喻拒楚威王之聘,愿终其身于山林,埋其才于泉野,实乃世道无常,以是志不得舒也。否之,庄子安肯但独善其身而不求兼济天下乎?
而能与庄子称友者,唯惠施也!然其为梁相,庄子访之,犹恐夺其位,竟令人收而欲捕之,卒乃庄子躬身造之,以鹓鶵与鸱之喻方释其怀而得免。
呜呼!好友者尚疑之如是哉!庄子能不叹乎世道之悲凉,人情知冷漠乎?
庄子歌虽曰:大块无心兮,生我与伊。我非伊夫兮,伊非我妻。偶然邂逅兮,一室同居。然其心不如是以为也,其即师从老子,且得道,必明万物有而将无也,何须念之乎?然庄子犹不得忘乎妻,否之,何以初死,而后再续,复娶,前后凡三者乎?其即以夫妻之合,非天有意为之,而乃偶然邂逅,夫如是,则夫妻之情可不必较矣!
然庄子非但放不下,且以死试之,斯乃自相矛盾,自取其辱也。苟庄子信之,则不必疑之也。必乃不信,然犹眷之也,以是乃试之以叩其实。真得道者,生前且不婚,何念死后之妻乎?实乃庄子不能忘于世俗也,以是为世俗之人情所累!
且庄子常梦为蝴蝶,苟乃偶为之,是无异也,然乃恒为者,必非常也,所谓梦由心生,其常化蝶者,欲求自由也,梦中常求自由,实乃现实之身不自由也,以是日思夜想,故常有此梦,苟现实得洒脱,无羁无束,何须梦中求之再三乎?而视庄子之生计也,非第难以自给,且常见窘。
庄子尝断粮甚久,无之奈何,故往贷粟于监河侯,对以且得邑金,将贷庄子三百金,余以为庄子固狂傲之徒也,闻此言,必愤而不能已,而后去之也,盖志士饿死不受辱也。监河侯之言,实乃令人甚觉见讥也,昔楚威王以礼求之为上相犹不肯,其安肯摧眉折腰而乞于人乎?然此刻无粮则不能生,不得不求于人也,故庄子非第不去之,而乃以涸辙之鲋之故喻之以求粮,其情何堪哉?
呜呼!其之窘也如此,安能无忧无虑,豁达洒脱乎?庄子固知人情冷漠也,然亦不得不折节而求于人,其心之悲,得见一斑也!
嗟呼!夫妻之恩不可靠,父子之爱不可期,君臣之义不可待,朋友之情不可冀,世俗之交不可望,凡物皆不可信,更信何乎?以是悲,悲乃叹,叹乃绝,绝乃空,空乃悟,以致于无物可以为念也!故且以歌鸣其志也,叹其无奈之情!
瓦盆者,生计之器也。而庄子曰:嘻嘻,敲碎瓦盆不再鼓,伊是何人我是谁!瓦盆敲碎者,不复附于世俗也。忘妻乃孰者,不复较夫妻之情也!忘己乃谁者,得大道也!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也“! 故言庄子之豁达洒脱,实非其初始之本意也,而乃备尝世态之炎凉,人情之冷漠,而后悟之也。庄子出于常人,以其得看透生死也;然庄子犹不得臻于大道,盖不能弃世俗之情也。虽无惧生死,而犹顾于人情,以是以物而喜,因物而悲,不得坦荡如一也!
及其以死试妻,乃知人生无良,死则情移,无可念也!以是乃绝世俗之念,弃凡尘之心。苟田氏能如其誓言,则我恐庄子不得悟大道也,盖必有所虑!幸田氏之举,令庄子悲极而悟,不复以世俗为念,心无旁骛,六根清净,以是得通乎天命,参乎大块,悟乎生死,终得大道! 故世之所谓之大师者,何以得与人指点迷津乎?盖以其昔亦尝四大皆不空,累世俗红尘,而后知世态之炎凉,人情之冷暖,以是得悟道而脱俗,故得解人之惑也,犹弘一法师之俦。
无入世之心者,必无出世之怀,世间百态,酸甜苦辣,其冷暖唯己可知也,庄子亦乃累其形,而后方知世俗之性也!故曰:与其言庄子鼓盆而歌乃放荡不羁,莫若言乃叹世态之悲凉,人情之冷暖,悲极而悟,而后悟透生死,通乎天命也!
化蝶的故事由来已久,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剪灯新话.渭塘奇遇记》"化蝶能通梦,游蜂浪作媒。"
解释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这个故事一般称作“庄周梦蝶”。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简单的一个故事,即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叫“齐物”。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传说。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
这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多少年以来就流传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传在俊美的龙山脚下。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阝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又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奉化县)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贸阝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庄子曾说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不知何时起这句话已成高频引用。感情世界里的两个人,不管是何缘由,最终未能修得正果,仿佛总有一方用“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作为落幕语,安慰对方,也安慰自己。
最近看到有关“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故事出现在**《南极之恋》里。绝境之中,生死存亡之际,女主荆如意对男主吴富春说了这句话,不识文墨的男主并不解其意,于是她进一步解释到:两条鱼被困在岸,他们互相吐沫来润湿对方,得以喘息,与其这样,不如回到海里,寻找各自的幸福。
荆如意想借此典故规劝吴富春,与其两个人都尸归冰山雪原的南极,不如放弃累赘的自己,一个人求生,还有生还的可能。闻此,吴富春坚决反对,还说相忘江湖不如相濡以沫。都说生死之际最见情谊,在食物匮乏,雪崩地裂,狂风肆虐的南极,吴富春不曾放弃生活不能自理的荆如意,由此,很多网友说他们之间的爱超越生死,是最真最纯的爱。
同样影片也给过我太多震撼与感动。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极实景拍摄的故事长片,片中最真实、最壮观的南极风光让人叹为观止。主人公求生的欲望与勇气更是让我震撼不已。在酷寒、没有物质供应、随处都是绝境的境遇下,吴富春一次次怀揣希望出发,遇到过雪崩、跌入过地缝、沉过海,虽然每次都是无功而返,但是却不曾放弃。
我总是止不住想,心要多强大,才能经受住一次次的希望变成失望而不会绝望?又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才能在75个日子里,用双脚去丈量南极几十个方向不同的20公里?
只是提到他们之间的爱情,笔者心中总会有所迟疑。我承认,二人之间的相依相偎,不止一次的掀起我内心的波澜。比如,吴富春始终遵守承诺活着回去;比如,一手拄拐的荆如意守候在茅草屋门口目送吴富春离开;比如绝望之际那句"如果你真的等不了我,或者我回不来,我希望你至少把柴油用尽,把罐头给吃完;再比如吴富春以幻化的戒指为媒,以南极皑皑冰雪及企鹅为证,对如意那场简单却深情的求婚,都入心了。
但是这并不见的是爱情,爱情是两颗相似的灵魂相撞擦出的火花,而剧中的两个人更多的是在特殊的环境中抱团取暖罢了。二人共同经历了空难,共同目睹了同伴的丧生,并成为南极绝境中彼此唯一的同类。他乡遇故知,尚且能让人激动的热泪盈眶,更何况生死关头唯一的支柱呢。
当活下去成为内心唯一炙热的念想,他们也就成了支持彼此坚持下去的精神支柱。所以吴富春在外遇险时会想起茅草屋中等待的荆如意,同样,面对全身冻僵的吴富春,如意甚至不惜用肉身为其取暖。想必他们都明白,二人携手共进尚有生还的生机,任何一方离去了,另一方没了精神支柱将难以为继,双双赴黄泉。
在这样的境况下,任何两个人,无关性别,甚至与另一种生物都会产生一种生死与共的特殊的感情。 如果你看过《少年派奇幻记》,此时应该会想起PI和老虎的故事吧。在茫茫海域逃生过程中,PI对老虎由畏惧渐渐发展为相互共生,相互依赖的共同体。最后,老虎头也不回向丛林奔去,PI何其感伤失落。谁能说,他对虎没有特殊的爱呢。
更何况两个人呢? 同样,《南极之恋》中男女主角相濡以沫了,但不是主观吸引,而是命运无奈的选择。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意为:天气干燥,于是水干了,两条鱼同时被困在了陆地上,这一切是再自然不过的现象。于是两条鱼为了适应这种自然的现象,开始互相呼气、互相吐沫来润湿对方,这是两条鱼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本能反应,更是对自然最好的适应,也是为了生存,他们这样做是再自然不过的了。现如今,大多“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运用,其实是对庄子思想的曲解,庄子更加崇尚的是随遇而安,像鱼儿一样,到了困难的时候相濡以沫,到了该分手时就相忘于江湖。
但是其实还有一种比相忘于江湖更自然更美好的状态。那就是“相爱于江湖”,如果两个人能相爱又能自由自在的存在于江湖,何乐而不为呢?鱼儿是因为记忆很短暂,所以才会选择相忘于江湖,而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两个人相爱为什么不可以相爱于江湖呢?作为两个相爱的人,相爱于江湖才是最理想的状态,也才是庄子所说的道。能够做到困难时相濡以沫,富裕时相爱于江湖的那才是庄子所说的得道的“真人”啊!
可是吴富春和荆如意可以相爱于江湖吗?他们来自不同的世界,她是高空物理学家,研究的是造福整个人类的科学,而他只是一个满身铜臭味的土豪,所以影片一开始,她便对他不屑一顾。在只求生存的环境中,她心中无暇多想,还可共度时日。
如果他们可以双双生还,她的追逐与他的追求能否相融,面对一个连庄子都不曾听过的人,她的精神诉求能否得到满足?灵魂又该是多么孤寂?
遗憾的同时又很庆幸,编剧以一人生还的方式结尾,让观众对爱情有无限畅想。让他们见证故事主角相濡以沫的同时,坚信他们可以相爱于江湖。
《锦瑟》是我最爱读的唐诗,没有之一。
这也恐怕是唐诗中最让人费解的一首诗。“一篇《锦瑟》解人难”,意思是这首诗倒底写的是什么,让人不好理解。作者倒底想要表达什么呢,中记录了不下二十位名家对这首诗的点评,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但我们能明确的是,作者在写这首诗时内心有着难以言表的愁绪,诗中借用了一系列的典故来表达这种情绪。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诗中饱含了作者感情的这些小故事。
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蝴蝶的庄子呢,还是梦到庄子的蝴蝶。
人生如梦,在梦中迷失自我,是逍遥,还是惆怅,无法言说。
关于望帝杜宇,其身世及化为杜鹃鸟啼血的缘由,也是迷雾重重,如同《锦瑟》一样,让人费解。常规的解释为杜宇在故国灭亡后,思念故国;腹黑的解释为杜宇禅位是假,实为被害,故化为杜鹃鸟啼血鸣冤。但不论那种解释,人们对望帝化身杜鹃的传说是抱以同情之心,本诗用这个典故也是用其哀怨之意。
这两联一定要一起写,才对得起作者李商隐的满腹才华与生花妙笔。
两联对仗工整,用典极妙。
“沧海月明珠有泪”本义即月亮从一望无际的蓝色海面上升起,波光粼粼,像明珠挂泪;同时明珠有泪暗含着“南海有鲛人,滴泪成明珠。“的凄美典故。
“蓝田日暖玉生烟”本义指上好的美玉有日光下会有烟状光泽。而与“珠有泪”相对的“玉生烟”同样隐含着一个典故。
这个典故源于《搜神记》:紫玉爱上贫家男子韩重,韩重向夫差求婚不果,于是外出游学,紫玉相思成疾而亡。韩重归来后到墓前祭奠,紫玉感动从墓中走出,二人在紫玉墓中结为夫妻。紫玉临别赠珠给韩重,韩重拿着珠给了夫差,夫差认为韩重盗紫玉墓,要将韩重处死。紫玉于是出现在吴王面前向他说明了原委,紫玉母亲想抱她,她化烟而去。
这两联诗合成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仑美奂的图画,却又满含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以致于全诗的最后两句呼之欲出了: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可以在主字的第二笔横上加一撇,变为庄稼的“庄”字。
庄字组词:田庄、山庄、庄子、庄子、庄严、庄园、村庄、庄重、端庄、庄家、庄稼、钱庄、庄稼人、庄稼汉、庄稼地
词语解释:
1、田庄 [ tián zhuāng ]
村庄;庄园。
田庄,旧时指农村中拥有的大批田地和庄园。
2、山庄 [ shān zhuāng ]
山村。
山中住所;别墅:避暑~。
3、庄子 [ zhuāng zǐ ] [ zhuāng zi ]
〈名〉我国古代哲学家、散文家。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家贫,曾借粟于监河侯(官名)。相传楚王用千金礼聘为相,遭他拒绝。著作有《庄子》等。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
4、庄严 [ zhuāng yán ]
庄重而严肃:态度~。~地宣誓。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庄严,指端庄而有威严;形容人庄重、严肃、严正。见《法苑珠林》卷十三“求婚”引《菩萨本行经》:“庄严自身,令极殊绝。
扩展资料词语解释:
1、庄园 [ zhuāng yuán ]
封建主占有和经营的大片地产,包括一个或若干个村庄,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以欧洲中世纪早期的封建领主庄园最典型,我国封建时代皇室、贵族、大地主、寺院等占有和经营的大田庄,也有叫庄园的。
庄园,指乡村的田园房舍;大面积的田庄。中国古代包括有住所、园林和农田的建筑组群。根据庄园主的地位,庄园有不同的名称。皇室的为皇庄,称苑、宫庄、王庄等;贵族、官吏、地主的为私庄,称墅、别墅、别业、别庄等;属于寺庙的称常住庄。中世纪英、法等国出现带有防御设施的庄园宅邸,宅邸中的大厅为庄园主的会议厅和佃户集会的场所。
2、端庄 [ duān zhuāng ]
端正庄重:神情~。举止~。
端正庄重
3、庄稼 [ zhuāng jia ]
田地里生长着的农作物(多指粮食作物)。
庄稼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指传统农学将农业简单定义为种庄稼,最为普及的应是人们日常所食用的一些谷物,最为盛行的,即为“五谷”一说是黍、稷、(大、小)麦、菽(大、小豆)、稻;一说是黍、稷、麦、菽、麻。
出处:喜马拉雅电台——枕边经典文稿
庄子讲过一个驼背老人捕蝉的故事:
孔子到楚国去,
在树林中见到一个驼背老人。
老人用竹竿粘取蝉,
就像在地上捡起一块小石头一样容易。
孔子很惊讶,
询问老人是如何做到的。
老人说:
“我在竹竿头上叠放着两个泥丸,
练习移动竹竿而不让泥丸掉下来,
经过五六个月,
练成后我去粘蝉,
很少有失手的;
后来用三个泥丸练习,
练成后去粘蝉,
失手的几率只有十分之一;
最后用五个泥丸练习,
练成后粘蝉就从不失手了。
我粘蝉的时候,
身如断树桩,
手臂如枯树枝,
天地之大,
万物之多,
而我只盯着蝉的翅膀,
其它一概不理会,
怎么会粘不到呢?”
孔子赞叹老人“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就是专心致志,凝神贯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只要一门心思地做一件事情,
就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古人说:“一事精致,便能动人。”
一件事能做到精致,
足以让人震撼感叹。
古时候有一个郎中,
他的女儿生得如花似玉。
女儿到了待嫁的年龄,
上门求婚者络绎不绝,
有官家少爷,也有富商之子,
可是郎中一个都相不中。
最后郎中却把女儿
许配给了一个小学徒。
妻子不解地问:
“这小学徒有什么好?
进门三年了就是打杂,
什么都不懂,
你到底相中了他什么了?”
朗中笑而不答。
后来这学徒得到了岳父大人的真传,
成为远近有名的郎中。
妻子问郎中:
“当初你怎么知道这孩子会有出息的?”
郎中说:
“我注意到三年来
他一直把灯罩擦得很亮,
一个人能在三年时间内,
尽心尽意无怨无悔,
每天都把堂前灯罩擦得雪亮,
不值得信赖吗?
一事精致,足以动人啊!”
清代纪晓岚说: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
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人生苦短,岁月如梭,
作为立于天地之间的人,
若能在有限的时光里,
竭尽全力把自己从事的工作
做到精致做到完美,
即便所做的工作再微不足道,
同样能被人认可与赞颂,
从而成就一番事业,
实现人生价值。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一个人只能在某一方面有天赋和能力,
如果这也想做,那也想做,
毕竟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
恐怕最终一事无成,
带着悔恨老去!
作家池莉说自己:
“傻一点儿,笨一点儿,
懒一点儿,冷一点儿,
就做一件事――
写作――我这一生。”
知道自己有些事做不来,
而专注于自己能做的事,
这不失为明智之举。
倾一生的时光与精力,
倾一生的能力与智慧,
倾一生的执着与追求,
不气馁,不放弃,
哪怕只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你就能超越梦想、成就辉煌!
庄子说:“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一个人如果态度
不认真,不专注,
就不可能做好事情,
更不能打动人。
唯有热爱和坚持
才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唯美,
这是智慧的结晶,
也是智慧的来源。
由于我们内心的浮躁,
没有人能在生活中尽善尽美,
人总是轻易就原谅和纵容了自己。
并不是你我都不够优秀,
而是因为我们总会面临太多的选择,
而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驻足发力,
结果反倒一事无成。
人群里的热闹
最终并不属于自己,
不如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舞,
并于此安放心灵。
一事精致,足以动人。
生活的每一处细节,
都不允许我们遗忘。
精致的生活,
始于当下的静下心来,
把手头的事情做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