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相关资料,谢谢!

请教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相关资料,谢谢!,第1张

壮族的节日

吃立节

“吃立节”是龙州、凭祥一带壮族特有的节日。据说中法战争时,当地壮族人民因忙于抗击外国侵略者而顾不上过春节,直到正月三十才凯旋而归。为了庆祝胜利,补过春节,当地人便把每年正月三十作一个节日来过,此后相沿成习。

歌婆节(歌墟)

壮族人民的歌婆节一般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三月初三、四月初八、五月十二举行。它是壮族地区传统性的群众活动。壮语称“窝埠坡”或“窝坡”。届时,青年男女从各地汇集在固定地点,每次一天或数天不等,一般有数百乃至数千人参加。各三五成群互相对唱,这一组同那一组问唱,那一对同这一对唱答,并多是触景生情、随编随唱。据文献所记,“歌墟”始于宋代,明代的“歌墟”已与今接近。

娅拜节

广西者宁、索乌的壮族每年4月属兔的那天,都要杀一头牛、一口猪、两只鸡和48条鱼,到娅拜山上祭奠壮族传说中的妇女娅拜,礼仪十分隆重。相传,娅拜是壮族山寨的头领,她率领百姓与压迫他们的官兵打仗,失败后被残杀。众人把她埋在高山之巅,并将此山定名娅拜山。每年到她遇难那一天,壮家人都要祭奠她,表达怀念之情。

苗族的节日

开年节

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照风俗,苗族人民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一大早,黔湘渝(贵州、湖南、重庆)边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脚,用歌声表达迎新的喜悦。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踩花山节

踩花山是苗族传统节日。云、贵、川等省苗族群众在农历正、二月间或四、五月间盛行踩山、跳场,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对歌、跳芦笙舞、寻求配偶;老农们则来到花场地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祝愿五谷丰登。居于山区的苗民在节日内还要进行斗牛比赛。屏边县的苗族还举办跳狮子和爬花杆的比赛。

苗族妇女缠头梳妆准备参加“四月八”庆祝活动

四月八

苗族传统节日,又称“亚努节”,传说这个节日起于明代。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苗族同胞要举行吃黑米饭、喝米酒、唱大歌等活动,以纪念、凭吊传说中的古代英雄亚努。

此外,四月八还是布依族的节日,有称它为“牛王节”的,也有叫“牧童节”或“开秧节”的。每逢这天,人和牛都要吃“牛王巴”或糯米饭,并休息一日,表示对耕牛的慰劳。

贵州台江苗族同胞喜过独木龙舟节

龙船节

龙船节是流行于湘西和黔东南施洞、松桃一带的苗族节日。大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进行。这天除了角逐龙舟外,还有跑马、斗牛、踩鼓等活动。

姐妹节

在贵州省东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八日为苗家“姐妹节”。节日里,苗家按传统风俗都要吃“姐妹饭”。这种饭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游方”活动。 贵州苗族姊妹节举行“牛王争霸赛”、姊妹节竞渡赛龙舟

苗族人家欢度敬桥节 苗家“春社”日 浪漫相亲时 苗家欢度“新禾节”

藏族的节日

节庆

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历为阴阳合历,以“五行”(指木、火、土、金、水)阴阳配合十二生属系年,每60年一周,以阴火兔年(丁卯)为始年,月有大、小建,一般三年置闰;藏历元旦是最重要的节日。藏历正月十五,当地群众有观酥油花灯的习俗。4月15日纪念佛诞和唐文成公主入藏的吉日良辰,民间举行庆祝活动。藏族的节日还有萨噶达瓦节、雪顿节、花灯节和望果节。

藏历年 每年藏历正月初一。藏历年一般从藏历十二月就开始准备、置办年货,家家都要用酥油炸果子。除夕时打扫卫生,在大门上用石灰粉画出象征永恒符号,表示祝贺吉祥如意。云南的藏族除夕晚餐家家吃面团(类似于饺子),在面团里分别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每一种东西都有一种不同的说法,比如吃到包石子的面团,说明在新的一年里他心肠硬;而吃到包羊毛的面团者,表示他心肠软。正月十五,大部分藏区都要进行宗教法会活动。

“雪顿节” 每年藏历七月一日,原意为“酸奶宴”,届时家家都要制作大量的酸奶食用,后来又增加了演藏戏的内容。雪顿节很多人都要提酥油筒、茶壶、保温瓶,带上食品到风景优美的地方饮茶喝酒。

“望果节” 在每年秋收以前,过望果节时要互相宴请并进行各种野餐活动,以迎接秋收。还要过“沐浴节”、“降冬节”等传统节日。

苗族:

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苗族妇女的衣着美观、大方,大襟上衣绣有花饰图案,下身穿百褶裙,犹如开屏的孔誉尾,非常富有民族特色。苗族妇女的服饰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苗族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虹染,工艺精湛,深得国内外赞誉。 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

苗族有自然崇拜、祭祖习俗,部份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

恋爱:跳月也是苗族青年男女很喜欢的一种活动,一般在春秋两季的佳日举行,这种活动实际上是青年男女的择偶盛会。跳月时,男女青年酣歌狂舞,各选所欢,互相求爱,因此又被人们称为恋爱舞。皓月当空的夜晚,苗家的青年男女吹着芦笙,摇着小铃,唱着情歌汇集到了跳月场。小伙子们吹着芦笙排成一排在前面,姑娘们摇着小铃排成一排在后面,按传统的规矩和动作开始跳舞。在芦笙和铃声的伴奏下,队伍不断地变换队形和动作,时而结成几个大圆圈,时而变成花瓣状,时而穿梭来往,时而插花交错。共间夹杂着姑娘和小伙子的歌声,欢笑声和惊叫声,场面十分热烈。跳舞的时候,男女间可以嬉笑逗趣,小伙子可以把芦笙吹到姑娘面前求爱,甚至可以用舞蹈动作碰撞对方,以此逗趣。姑娘可以在舞蹈中用绿巾包裹的小花球投掷自己看中的小伙子,一次不行,可以投掷二次、三次。场内的人们跳累了,可以坐到场外休息,场外围观和休息的人们又来接着跳,这样轮流着一直跳到天亮。这期间,青年男女可以到场外的草棚里去吃东西、喝米酒,也可以坐在场外互相对歌,也可以跟刚刚结识的舞伴窃窃私语,谈情说爱,也可以邀约自己的恋人到场外的僻静处去互表衷肠,盟定终身。总之,一夜跳月下来,都有不少苗家姑娘和小伙子成为恋爱人。有的终成眷属。

3、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几禁忌:参加苗族的婚礼、丧礼,应和当地人一样,带点钱物表示祝贺或哀悼。在丧礼中,收到了客人的财物后,一 群孝儿孝女将向客人行跪拜礼敬酒,表示深深的谢意。客人不论喝多喝少,都要接过他们的酒杯,否则被视为无礼。

苗族妇女生了小孩以后,忌讳外人进入,特别忌讳穿雨鞋和孕妇进入。家有产妇,都要在门前悬挂一顶破草帽或在屋外岔路口插上一枝绿树枝,以示谢绝外人进入。如果不慎闯入产妇家,主人会端出一碗水让客人喝。客人应该把水喝干,切记不能把喝不完的水倒掉。如果客人穿着雨鞋闯入产妇家,临走时主人让客人把鞋脱下倒拎着出门,客人应尊重主人的请求。苗族习惯,产后3天之内闯入产妇家者叫"踩生",踩生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做孩子的干爹、干妈。作为礼节,临走时还应留一点钱物给孩子,以后还要记住这个干儿子或干女儿。如果婴儿日夜啼哭或经常生病,苗族认为应该给婴儿寻找保爷、保娘。寻找保爷、保娘有两种方法:一是择算好吉日,在家等待,3天之内到家里来的第一个人,就是孩子的保爷或保娘;二是择吉日,背着孩子,抱着大公鸡,拿着香、纸等,到溪流桥边搭上新桥,等待第一个过往的行人。能够撞上苗族人家请保爷、保娘,据说是彼此的福气,客人不应拒绝,应接过孩子,说些祝福的话,给孩子取一个如意的名字,接受主人家的酒肉款待,临走时给孩子留下点财物做纪念。

回族:

元世祖忽必烈率军攻陷大理后,有不少中亚、西亚和新疆等地的回族军民和贵族来云南定居。元朝时在云南任平章政事,掌握全省军、政、财、文大权的赛典赤瞻思丁就是回族。

普遍使用汉语的语言、文字。住房、服饰等也与汉族大致相同。在云南农村的回民,除从事农业生产外,还兼营小商业和手工业,生产工艺水平都比较高。

绝大多数的回民信仰伊斯兰教,遵循教规,风俗不吃猪肉,以牛、羊、鸡肉为食。

回族节日主要有"尔仪"(开斋节)、"古尔邦"(宰牲节)和"圣纪"(圣会)等

节日:回族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

开斋节,在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教历九月为斋月,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 如不见新月,则再封斋1日,共为30日,第二天为开斋节。

古尔邦节,时间为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圣纪节,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三月十二日。

礼仪及禁忌:

1、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及禁忌:回族待人热情诚实,保持着讲礼貌的好传统。回族亲友相逢,以喜悦的面容相待,互道"色俩目"(即互相问好)之礼。

回族是一个非常好客而热情的民族,有着"持家从俭,待客要丰"的优良传统,重视待客礼节。当家里来了客人,主人立即起身相迎让座,献上香茶。当南主人与客人愉快交谈时,女主人则到厨房准备丰盛饭菜款待客人。就餐前,要先洗手。入席,谦让年长者如坐上席。上饭菜之前,主人首先要上盖碗茶。倒茶水时要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然后盛水加盖,双手捧递。这样做,一方面表示这盅茶不是别人喝过的余茶,另一方面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客人要起立,双手接茶盅。进餐时,上席长者先动筷子,其他人才能进食。席间,不说污言秽语,不挑剔食物,不要向碗里吹气,也不要用筷子在碗乱搅动,要小口进食。饮水时,不连接吞咽,不能对着杯盏喘气饮吮,要一口一口地慢饮。当客人道别时,回族总是满脸笑容,并一再挽留,一直将客人送出自家大门。 在回族村寨,当别人请你作客时,要答应他,不能随便谢绝。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应邀,要讲清原因,表示谢意。

回族的饮食禁忌颇多,主要有:进入清真寺忌抽烟。忌食猪肉以及凡有犬齿且猎食其他动物的猛兽,忌食自死动物,忌食动物的血液。禁止饮酒。在语言上,对食用的畜禽忌说"肥",而说"壮";忌说"杀",而说"宰";忌说"肉",而说"菜",如"牛菜""羊菜"。相互之间不用禁忌物来比喻。

蕴涵于回族民居文化现象上的一些禁忌和礼仪,为我们揭示了云南回族精神世界的底蕴。在许多回族家庭中尤其是老年人居住的房间里,是绝对看不到任何有人或动物的图画、雕塑的。回族建房是绝对不看阴阳、风水的,他们至多选择一下民居的朝向:如喜好坐北朝南、背阴朝阳,喜好平坦、宽敞、干燥,忌低洼潮湿和易遭山洪水流冲刷处。民居大门一般禁忌向西开,但也不是绝对的,在某种情况下(受到地形的限制),也可以变通。回族民居内部的布局分配体现"以西为贵",西房通常为老年人居住,西墙是老年人在家礼拜时面对的地方。当老年人做礼拜的时候,切忌旁人从正在礼拜的老人面前走过。

2、节日与祭祀活动中的礼仪及禁忌:回族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

开斋节,在伊斯冀汤��乱蝗铡=倘站旁挛��拢�庹�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不见新月,则再封斋1日,共为30日,第二天为开斋节。

古尔邦节,时间为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圣纪节,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三月十二日。

3、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及禁忌:回族婚姻一般实行族内婚,少数与其他民族通婚者,原则上要求对方随回族习俗生活。斋月一般不结婚。

回族把人的去世称做"归真",实行土葬、速葬、薄葬。土葬送葬时众亲友争抬"金匣",不穿孝衣,不戴孝帽、黑纱,不哭丧,不鸣鞭炮,不搞吊孝活动。

布依族早在元明时期就进入封建领主制阶段,从清代初期至本世纪50年代,封建地方经济已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

布依族崇拜祖先,有的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布依族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

节日除了同汉族相同的"春节"、"端阳"、"中秋"外,还有极富本民族特色的"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和"六月二十四"等节日。

布依族妇女善于纺织和刺绣,蜡染工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色调淳朴、图案独特,深受各族人民的欢迎。

参考资料:

http://wwwfreemantourcom/bbx/fengsu/

苗族: 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苗族妇女的衣着美观、大方,大襟上衣绣有花饰图案,下身穿百褶裙,犹如开屏的孔誉尾,非常富有民族特色。苗族妇女的服饰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苗族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虹染,工艺精湛,深得国内外赞誉。 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 苗族有自然崇拜、祭祖习俗,部份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 恋爱:跳月也是苗族青年男女很喜欢的一种活动,一般在春秋两季的佳日举行,这种活动实际上是青年男女的择偶盛会。跳月时,男女青年酣歌狂舞,各选所欢,互相求爱,因此又被人们称为恋爱舞。皓月当空的夜晚,苗家的青年男女吹着芦笙,摇着小铃,唱着情歌汇集到了跳月场。小伙子们吹着芦笙排成一排在前面,姑娘们摇着小铃排成一排在后面,按传统的规矩和动作开始跳舞。在芦笙和铃声的伴奏下,队伍不断地变换队形和动作,时而结成几个大圆圈,时而变成花瓣状,时而穿梭来往,时而插花交错。共间夹杂着姑娘和小伙子的歌声,欢笑声和惊叫声,场面十分热烈。跳舞的时候,男女间可以嬉笑逗趣,小伙子可以把芦笙吹到姑娘面前求爱,甚至可以用舞蹈动作碰撞对方,以此逗趣。姑娘可以在舞蹈中用绿巾包裹的小花球投掷自己看中的小伙子,一次不行,可以投掷二次、三次。场内的人们跳累了,可以坐到场外休息,场外围观和休息的人们又来接着跳,这样轮流着一直跳到天亮。这期间,青年男女可以到场外的草棚里去吃东西、喝米酒,也可以坐在场外互相对歌,也可以跟刚刚结识的舞伴窃窃私语,谈情说爱,也可以邀约自己的恋人到场外的僻静处去互表衷肠,盟定终身。总之,一夜跳月下来,都有不少苗家姑娘和小伙子成为恋爱人。有的终成眷属。 3、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几禁忌:参加苗族的婚礼、丧礼,应和当地人一样,带点钱物表示祝贺或哀悼。在丧礼中,收到了客人的财物后,一 群孝儿孝女将向客人行跪拜礼敬酒,表示深深的谢意。客人不论喝多喝少,都要接过他们的酒杯,否则被视为无礼。 苗族妇女生了小孩以后,忌讳外人进入,特别忌讳穿雨鞋和孕妇进入。家有产妇,都要在门前悬挂一顶破草帽或在屋外岔路口插上一枝绿树枝,以示谢绝外人进入。如果不慎闯入产妇家,主人会端出一碗水让客人喝。客人应该把水喝干,切记不能把喝不完的水倒掉。如果客人穿着雨鞋闯入产妇家,临走时主人让客人把鞋脱下倒拎着出门,客人应尊重主人的请求。苗族习惯,产后3天之内闯入产妇家者叫"踩生",踩生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做孩子的干爹、干妈。作为礼节,临走时还应留一点钱物给孩子,以后还要记住这个干儿子或干女儿。如果婴儿日夜啼哭或经常生病,苗族认为应该给婴儿寻找保爷、保娘。寻找保爷、保娘有两种方法:一是择算好吉日,在家等待,3天之内到家里来的第一个人,就是孩子的保爷或保娘;二是择吉日,背着孩子,抱着大公鸡,拿着香、纸等,到溪流桥边搭上新桥,等待第一个过往的行人。能够撞上苗族人家请保爷、保娘,据说是彼此的福气,客人不应拒绝,应接过孩子,说些祝福的话,给孩子取一个如意的名字,接受主人家的酒肉款待,临走时给孩子留下点财物做纪念。 回族: 元世祖忽必烈率军攻陷大理后,有不少中亚、西亚和新疆等地的回族军民和贵族来云南定居。元朝时在云南任平章政事,掌握全省军、政、财、文大权的赛典赤瞻思丁就是回族。 普遍使用汉语的语言、文字。住房、服饰等也与汉族大致相同。在云南农村的回民,除从事农业生产外,还兼营小商业和手工业,生产工艺水平都比较高。 绝大多数的回民信仰伊斯兰教,遵循教规,风俗不吃猪肉,以牛、羊、鸡肉为食。 回族节日主要有"尔仪"(开斋节)、"古尔邦"(宰牲节)和"圣纪"(圣会)等 节日:回族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 开斋节,在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教历九月为斋月,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 如不见新月,则再封斋1日,共为30日,第二天为开斋节。 古尔邦节,时间为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圣纪节,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三月十二日。 礼仪及禁忌: 1、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及禁忌:回族待人热情诚实,保持着讲礼貌的好传统。回族亲友相逢,以喜悦的面容相待,互道"色俩目"(即互相问好)之礼。 回族是一个非常好客而热情的民族,有着"持家从俭,待客要丰"的优良传统,重视待客礼节。当家里来了客人,主人立即起身相迎让座,献上香茶。当南主人与客人愉快交谈时,女主人则到厨房准备丰盛饭菜款待客人。就餐前,要先洗手。入席,谦让年长者如坐上席。上饭菜之前,主人首先要上盖碗茶。倒茶水时要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然后盛水加盖,双手捧递。这样做,一方面表示这盅茶不是别人喝过的余茶,另一方面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客人要起立,双手接茶盅。进餐时,上席长者先动筷子,其他人才能进食。席间,不说污言秽语,不挑剔食物,不要向碗里吹气,也不要用筷子在碗乱搅动,要小口进食。饮水时,不连接吞咽,不能对着杯盏喘气饮吮,要一口一口地慢饮。当客人道别时,回族总是满脸笑容,并一再挽留,一直将客人送出自家大门。 在回族村寨,当别人请你作客时,要答应他,不能随便谢绝。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应邀,要讲清原因,表示谢意。 回族的饮食禁忌颇多,主要有:进入清真寺忌抽烟。忌食猪肉以及凡有犬齿且猎食其他动物的猛兽,忌食自死动物,忌食动物的血液。禁止饮酒。在语言上,对食用的畜禽忌说"肥",而说"壮";忌说"杀",而说"宰";忌说"肉",而说"菜",如"牛菜""羊菜"。相互之间不用禁忌物来比喻。 蕴涵于回族民居文化现象上的一些禁忌和礼仪,为我们揭示了云南回族精神世界的底蕴。在许多回族家庭中尤其是老年人居住的房间里,是绝对看不到任何有人或动物的图画、雕塑的。回族建房是绝对不看阴阳、风水的,他们至多选择一下民居的朝向:如喜好坐北朝南、背阴朝阳,喜好平坦、宽敞、干燥,忌低洼潮湿和易遭山洪水流冲刷处。民居大门一般禁忌向西开,但也不是绝对的,在某种情况下(受到地形的限制),也可以变通。回族民居内部的布局分配体现"以西为贵",西房通常为老年人居住,西墙是老年人在家礼拜时面对的地方。当老年人做礼拜的时候,切忌旁人从正在礼拜的老人面前走过。 2、节日与祭祀活动中的礼仪及禁忌:回族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 开斋节,在伊斯冀汤 乱蝗铡=倘站旁挛 拢庹 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不见新月,则再封斋1日,共为30日,第二天为开斋节。 古尔邦节,时间为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圣纪节,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三月十二日。 3、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及禁忌:回族婚姻一般实行族内婚,少数与其他民族通婚者,原则上要求对方随回族习俗生活。斋月一般不结婚。 回族把人的去世称做"归真",实行土葬、速葬、薄葬。土葬送葬时众亲友争抬"金匣",不穿孝衣,不戴孝帽、黑纱,不哭丧,不鸣鞭炮,不搞吊孝活动。 布依族早在元明时期就进入封建领主制阶段,从清代初期至本世纪50年代,封建地方经济已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 布依族崇拜祖先,有的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布依族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 节日除了同汉族相同的"春节"、"端阳"、"中秋"外,还有极富本民族特色的"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和"六月二十四"等节日。 布依族妇女善于纺织和刺绣,蜡染工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色调淳朴、图案独特,深受各族人民的欢迎。

希望采纳

1、身体残疾的、离婚丧偶的、官讼缠身的、洞房孝房月房未出百天的这四大类人都不可以去当踩生人,不光对新生儿不好,对自身的运道也有一定的影响。若是不小心当了踩生人一定要和家属互赠红包,多少随心以图吉利,方为正确如法,妥善解之。

2、新生儿是男孩的,最好找一位身上吃皇粮有官位的男性长辈作为踩生人最好;新生儿是女孩的,最好找一位儿女双全身康体健的女性长辈作为踩生人最好。踩生人也可以是未婚的男女,但最好也都是脾气好学业好工作好的最佳,踩生真的很灵的。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5-06-14 16:54

民风民俗

一、宗族

宗族,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结成的社会单位。它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及社会基础。县人称宗族为“家族”。

旧时,同姓同宗的族人修建的宗祠遍布城乡,各宗族由族人推举德高望得、辈分高的成年男人为族长。族长负责修建宗祠,主持每年春秋祭祀,管理宗族公产,制定族规,编修族谱,调解族人之间的纠纷等。族长在族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为维护封建礼教和个人利益,在祠堂可任意笞责和处罚违犯族规的族人,霸占族人中统房的财产,欺侮族中妇女,而不受法律的约束。

为各自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各宗族之间相互械斗时有发生。有的宗族还与毗邻县同姓同宗的人“合族”或“联宗”。如:1972年齐福乡水口店蔡氏宗族曾与武胜、南充县的同姓人“联宗”。民国时期,凡新县长上任,要登门等待访名门望族的族长,以求得他们的支持;有的族长将其族规呈报县府批准备案,冬至祭祀必宴请县、乡长,以获得官府庇护。各乡(镇)、保基层政权多操纵或掌握在当地有势力的宗族之手中。酉溪乡长罗升平是罗氏宗族的头面人物,太平乡罗氏宗族的地主豪绅占有全乡百人巡视七十的地土。还有石垭乡的庄氏、坪滩、顾县的杨氏、苟角的秦氏、兴隆的谢氏、罗渡的陈氏、赛龙乡的蔡氏、中和乡的段氏、临溪乡的江氏、高兴乡的吴氏、阳和乡的贺氏宗族等,在当地宗族中势力极大。因此,县人中曾流传有“太平、酉溪的‘罗’(指罗氏)—打不得”,“白庙‘田’(指田氏)—租不得”,“苟角的‘琴’(指秦氏)—弹不行”,“石垭的‘桩’(指庄氏)—搬不得”,“齐福、赛龙的‘菜’(指蔡氏)—撇不得”,“中和的‘理’(指李氏)—‘断’(指段氏)不得”,“高兴的‘屋’(指吴氏)—住不得”,“阳和的‘祸’(指贺氏)—惹不得”,“顾县、坪滩的‘羊’(指杨氏)—牵不得”,“罗渡的‘橙’(指陈氏)—摘不得”,“兴隆的‘谢’(指谢氏)—道不得”,“洗马滩的‘河’(指何氏)—过不得”等歇后语。

各宗族素有编修族谱的传统。族谱是记载一姓切系源流,祀典、族规、家法、族俗、职业、教育、艺文、历代西口系统和族中重要人物事迹的谱籍。有的宗族派人去祖籍寻根访祖,抄录族谱,或由祖籍长辈派人送来族谱,本籍族长续修新谱。各个宗族都有手书、木刻或石印版本的族谱发给族人,以敦睦族谊,铭记祖训,使子孙后代不忘祖先创业的艰苦。各种族谱皆载有四言、五言或七言律诗的宗族字辈次序,嘱子孙后代按辈分取名,以免乱宗。如:黄氏有“一日光代,万世履隆,崇文承大,积厚祚洪”16个字辈;蔡氏有“臣国士子一,二三开才奇,学仲惟忠教,荣显光祖基”20个字辈;顾县的杨氏有“再政通光早班胜秀,清源汝治泽涵流”等字辈。同姓不同宗者的字辈迥然不同。

解放后,在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民主土地私有制的民主革命运动中,宗祠公产按《土地法》规定征收,族长制彻底废除,封建宗族势力随之土崩瓦解。本县多数姓氏保存的族谱在各种政治运动中,被视为封建毒物而付之一炬,尚存族变量极少。仅老、中年人仍袭用宗族字辈取名,青少年随时代变化,或随父姓,或随母姓,取名建国、跃进、红卫、永红、卫东、革新等带有时代烙印的名字较多,很不按辈分取名,而取单名者比比皆是。1976年后,乡村中又出少数和姓氏联宗亲,摘抄续修族谱以及办“清明会”的现象。

(一)宗祠

明、清时期,外省移民迁徙岳池,一姓世系的族人多聚居于同一村院或一坝一沟,后来子孙繁衍,便散居各乡谋生。同一宗族的子孙为祭祀祖先,遂集资修建祠堂、家庙。祠堂设有神龛,供奉祖先牌位,于春、秋季隆重祀祖。人多的宗族除老祠外,还建有新祠,还建有新祠、支祠。人少的姓氏不建祠堂,只办“清明会”。

旧时,县境祠党甚多。县城有李氏宗祠(下南街),王氏宗祠(万兴街、北街),何氏宗祠(西街),黄氏宗祠(下南街、凤鸣街),郭氏宗祠(北街、万兴街),林氏宗祠(文星街),范氏宗祠(西街口),陈氏宗祠(会府街),曾氏宗祠(小北街),康氏宗祠(下南街),董氏宗祠(上南街、万兴街),戴氏宗祠(小东街)等十八家宗祠。乡村有西板龚氏宗祠、坪滩粟氏宗祠、酉溪罗氏宗祠、白庙唐氏宗祠、顾县杨氏宗祠、红星李氏宗祠、齐福蔡氏宗祠、临溪江氏宗祠、优龙乡氏宗祠等五十余家较大宗祠。此外,还有洗马慕家庙、东板郭家庙、高升唐家庙、观桥姜家庙、催龙向家庙、天台朱家庙等十余座家庙。

各宗祠拥有多少不一的会田和房屋作为宗祠公产,由族长掌握,或由族人推选经理执年管理。会田多租给贫困族人耕种,所收租谷用于祭祀祖先、救济鳏孤独的族人和资助、奖励族中穷苦子弟读书。每年清明、冬至节,备牲醴香果在祠堂或家庙举行祀典。清明节祭扫先祖坟墓,中元节请僧道做盂立盆会,冬至节祀祖后大办宴席,族中耆老和成年男人皆去祠堂赴宴。有的宗族清明、冬至不设宴,发给胙肉票至经理执年处换钱。本县《黄氏族谱》曾记载:“民国14年(公元1925年)建立黄氏宗 族自治会、制定会章,将祠堂改办不学,提倡宗族自治”。民国时期,裕民周氏宗祠、高兴张氏支祠、醋溪罗氏宗祠的族长曾捐祠产兴办小学,各乡祠堂相继改办私私塾或小学。从闽西汀州迁徙来的何氏族人,清乾隆年间在县城西街兴建何氏宗祠,内有上厅、下厅、厢房和天井,建筑雅观,雕梁画栋,是县城较大的宗祠之一。解放前有会田三百余亩,每年清明和冬至节有一千余人参加祭祀。

1950年后,宗祠按《土地法》征收再分给农民居住或作公房,宗祠不复存在。

(二)族规

岳池各宗族的谱牒中皆录入族规,并将它刻于木匾挂在祠堂,作为教训子孙,统治族人的金科玉律。族规、家训、家法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旨在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以封建礼教速缚族人,其中教育子孙勤耕苦读,节俭持家,敬重尊长,和睦乡邻仍为县人承传。

《黄氏族谱》中录有“春秋须荐祖宗香,敦孝悌,明礼让,戒嫖赌,职业当劝士农工商”。“凡考上北京、省府高等学堂者,族上帮银钱助学,以鼓励人才”等族规条文。

《何氏宗谱》中“家训”写道:“忠孝为先,耕读为本,手足相亲,克己厚人,乐善好施,和睦乡邻,子孙后代,牢记祖训”。

《张氏族谱》中“家法”记载:“凡在外嫖赌者,杖六十,子孙纵容妻室辱骂父母及尊长者,杖三十,妻室加倍杖责;子孙恐被父母之病所传染而不肯竭力服侍者杖六十;欺侮族中孤寡者杖四十;族人有为匪盗、抢人财物者处死刑”等条文。但张氏宗族并未按照“家法”施行。

各宗族族谱中的族规、家训和家法大同小异。清代和民国初期,凡违犯族规、家法的族人。由族人在祠堂当众施以笞刑。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各宗族在祠堂处罚族人渐少,直至土地改革运动后,封建族长制知名度废除,族规也荡然无存。宗族观念逐渐淡化。

婚姻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之世象从古至今,没有变故。传统婚姻在岳池已有悠久的历史。解放以前,婚姻男女不能自主,凭媒妁之言,依父母作主。共和国建立后,特别是1950年5月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后,婚姻男女才有了婚姻自主的权利。解放前后,由于时代的不同,婚姻习俗也有很大的殊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说媒

男女婚配,得有人说媒,俗言道“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说媒之事一般是已婚妇人所为,故将说媒的自然数“媒婆”。民间有专门从事说媒的,也有间或做媒的。岳池说媒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托人说媒,男女双方的任何一方相中了某男子或某女子,就托付最挨手的亲友运河探听对方有否诚意应亲,若有,就续谈下去,否则,就悄然作罢,以免张扬伤脸;另一是媒人见有男、女可相婚配的,便萌意从中说媒。说媒的过程大多是,媒人先去女方家或较富贵之家探定后,才去其对方搭说,若双方基本承许,媒人就竭力撮合,直至男女完婚。收养的童养媳和亲友间、邻里间订的童子婚姻,若事先未通过媒人撮合成的,到完婚时,要确定人做媒,俗叫“安媒人”。

二、访人户

岳池县境内素来有访人户的习俗。

当通过媒人说媒,男女双方基本意开亲后,女方(或上门的男方)家从稳妥起见,约集数量不等的同族长辈或精灵的亲友由媒人带路,到相亲的对方家探访其家境,伺机面视其男子(或女子),民间称之为“访人户”。

三、合八字

解放前,在男、女双方基本立意订亲后,首先得把男子和女子用天干地支表示出生年、月、日、时合起来的生辰八个字拿去求八字先生排成四柱,以生日为中心,以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推算出两人的个性、财运、富贵、寿合、婚姻相伴凶吉、子息的贤肖情形进行照应,俗称“合八字”。

四、开庚

解放前,男女婚配在经过媒人的不断撮合和已访上人户、合上八字后,就即开庚,今叫“订婚”

五、报期

民国年间,男女婚配当男方确定的迎亲时间及其迎亲事宜用红纸开列成期单以书纸的形式,交媒人送给女家,叫做“报期”,又叫“送期”。

六、哭嫁

解放前,女子出嫁过门前,通兴哭嫁。女子在出嫁前的半个月,至少也在前四天,就开始哭嫁,哭不来的,请人随教随哭。每天早、晚各哭一次,一次坐在床上哭两、三支歌。第一次开口哭嫁,俗称“开声”,哭的时间要早,鸡叫头遍就开始哭。传说因此时大地字根表哭起来四邻才听得到,出嫁后,娘家才吉利,尤其是大户人家、贵富人家更讲究这一点。

七、过礼

解放前,男女婚配,兴过礼。

八、婚宴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举办婚姻喜事,兴吃喜酒。

九、拜香火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姑娘在出嫁的头一天晚上,要拜别家祖亲人,俗称为“拜香火”。

十、坐歌堂

解放前,岳池城乡,姑娘出嫁兴坐歌堂。

女家在新姑娘过门的头一天晚上拜香火后,在堂屋中间镶几张方桌,摆上糖食、盐菜、瓜子、花生和茶水款待前来参加坐歌堂的姑娘大姐和客人。坐歌堂时,新姑娘搭上盖头帕由女傧相搀扶从闺房走入堂屋坐入止方的中位,陪歌客人围桌就坐,桌上坐了不的便散坐于堂屋内的两侧。

十一、迎亲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把男方接新娘过门称为“迎亲”。

十二、闹房

解放前,县境内在迎亲的当天晚上,客人聚集在新房郎新忍受欢度花烛夜,俗称“闹洞房”。

俗传,洞房越闹得凶,新郎新娘终生越吉利,并且印亲三日不分大小和老少,所以,不管长老和小少都可以胡与闹房,但岳池一般长老、小少参与闹房的为数不多。

十三、回门

岳池县城乡男女婚配后,通兴回门。

迎亲的次日,娘家派新娘的舅子(亲房没有,远房也行)带上礼物,坐轿,或坐滑竿,或步行去姐夫家,接姐姐携姐夫回一次家,俗称“回门”。

十四、坐满月

解放前,岳池县城境内,姑娘出嫁后的半月至一月后,娘家去人接回做十天至一个月,民间称之为“坐满月”。

十五、拜新年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男女结婚后的第一个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夫妻双双出门到亲戚朋友家拜年,俗称为“拜新年”。

十六、逢生

解放前,新生婴儿落地后的第一个到产妇家的外人或产妇听到的第个说话声、走动声的外人,皆俗称为“逢生人”或“踩生人”。民间俗说:生男孩,最好是女人逢生;生女孩,最好是男人逢生,有“男逢男,霉三年,女逢女,霉到底,异性相逢,阴阳才合,彼此才不相克”之说。尽管异性相逢较宜,但民间仍把逢生视为不吉利之事,因此逢生人与产家都要相互善待。产家要请逢生人进房看看婴儿,对婴儿说些“长命富贵”、“金玉满堂”之类的吉利话,或者为婴儿叫个“狗儿”、“凤尔”等乳名。产家对逢生人要尽好为之,除给逢生人煮醪糟蛋、红蛋吃等厚礼款待外,还要为其挂红(红布条、红线皆可)免灾。此外,还得尽力满足其来之要求:若是收帐诗债的,要如数偿还债务;若是借用东西的,要二话别说,尽量借与;若有求事宜的,要从善应求,成全完好。如若不然,逢生人为了避灾,会撕破裤脚、施其邪法,祈使婴儿和产家召祸进灾。

十七、报喜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男女婚后生了第一胎,男人即去媒人家、岳家报告喜讯,俗称为“报喜”。

十八、打三朝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男女婚后在生育第一个孩子的第三天,产妇(俗称“月母子”)娘家的父母、叔伯婶嫁、舅子舅母子等亲友,将送产妇坐月吃的鸡、蛋、肉、油、糖、醪糟、糯米等所有的滋补物品和小防所用的被盖、枕头、衣帽、鞋袜、围裙等衣物聚合一起,雇人用抬盒或挑担送往男家,送礼各户的主妇(男人不去,俗说“男不参加打三朝,女不围观做道场”)都得邀约结伴同行,押送礼物去男家看望小孩和月母子,民间称之为“打三朝”。

十九、坐月

岳池县城乡,女人生小孩及其调养身体的过程,俗称为“坐月”,坐月的人叫“月母子”。

二十、吃满月酒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兴吃满月酒。

主家为了答谢在小孩出生及其母亲坐月期间,嘎公嘎婆、舅父舅母、姑父姑母、姨父姨母、叔伯婶娘等亲戚及父母的朋友来打三朝或送月礼贺喜的客人,在小孩出生满一个月的那天中午,小孩的父母及其长辈要办好酒好菜宴请客人,俗称为“吃满月酒”。

二十一、开荤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新生小孩在长到四至九个月,就要给他(她)尝荤食,俗称之为“开荤”。

开荤的时间通兴在小孩满四个月或六个月、九个月后的几天内进行。男孩满四个月或六个月、九个月均可开荤,而女孩只能在满六个月或九个月才能开荤,切忌满四个月开荤,民间传说:一是女孩开四月荤,长大后爱张起嘴巴四方(到处)吃饭,不秀雅,讨人厌烦;二是开四月荤,长大后命孬,有改嫁之运。”俗说:四个月开荤,男能吃四方酒饭,能进四方财宝;六个月开荤,男会六六高升,女会六六昌顺;九个月开荤,会九九长寿。”

苗族:

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苗族妇女的衣着美观、大方,大襟上衣绣有花饰图案,下身穿百褶裙,犹如开屏的孔誉尾,非常富有民族特色。苗族妇女的服饰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苗族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虹染,工艺精湛,深得国内外赞誉。 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

苗族有自然崇拜、祭祖习俗,部份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

恋爱:跳月也是苗族青年男女很喜欢的一种活动,一般在春秋两季的佳日举行,这种活动实际上是青年男女的择偶盛会。跳月时,男女青年酣歌狂舞,各选所欢,互相求爱,因此又被人们称为恋爱舞。皓月当空的夜晚,苗家的青年男女吹着芦笙,摇着小铃,唱着情歌汇集到了跳月场。小伙子们吹着芦笙排成一排在前面,姑娘们摇着小铃排成一排在后面,按传统的规矩和动作开始跳舞。在芦笙和铃声的伴奏下,队伍不断地变换队形和动作,时而结成几个大圆圈,时而变成花瓣状,时而穿梭来往,时而插花交错。共间夹杂着姑娘和小伙子的歌声,欢笑声和惊叫声,场面十分热烈。跳舞的时候,男女间可以嬉笑逗趣,小伙子可以把芦笙吹到姑娘面前求爱,甚至可以用舞蹈动作碰撞对方,以此逗趣。姑娘可以在舞蹈中用绿巾包裹的小花球投掷自己看中的小伙子,一次不行,可以投掷二次、三次。场内的人们跳累了,可以坐到场外休息,场外围观和休息的人们又来接着跳,这样轮流着一直跳到天亮。这期间,青年男女可以到场外的草棚里去吃东西、喝米酒,也可以坐在场外互相对歌,也可以跟刚刚结识的舞伴窃窃私语,谈情说爱,也可以邀约自己的恋人到场外的僻静处去互表衷肠,盟定终身。总之,一夜跳月下来,都有不少苗家姑娘和小伙子成为恋爱人。有的终成眷属。

3、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几禁忌:参加苗族的婚礼、丧礼,应和当地人一样,带点钱物表示祝贺或哀悼。在丧礼中,收到了客人的财物后,一 群孝儿孝女将向客人行跪拜礼敬酒,表示深深的谢意。客人不论喝多喝少,都要接过他们的酒杯,否则被视为无礼。

苗族妇女生了小孩以后,忌讳外人进入,特别忌讳穿雨鞋和孕妇进入。家有产妇,都要在门前悬挂一顶破草帽或在屋外岔路口插上一枝绿树枝,以示谢绝外人进入。如果不慎闯入产妇家,主人会端出一碗水让客人喝。客人应该把水喝干,切记不能把喝不完的水倒掉。如果客人穿着雨鞋闯入产妇家,临走时主人让客人把鞋脱下倒拎着出门,客人应尊重主人的请求。苗族习惯,产后3天之内闯入产妇家者叫"踩生",踩生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做孩子的干爹、干妈。作为礼节,临走时还应留一点钱物给孩子,以后还要记住这个干儿子或干女儿。如果婴儿日夜啼哭或经常生病,苗族认为应该给婴儿寻找保爷、保娘。寻找保爷、保娘有两种方法:一是择算好吉日,在家等待,3天之内到家里来的第一个人,就是孩子的保爷或保娘;二是择吉日,背着孩子,抱着大公鸡,拿着香、纸等,到溪流桥边搭上新桥,等待第一个过往的行人。能够撞上苗族人家请保爷、保娘,据说是彼此的福气,客人不应拒绝,应接过孩子,说些祝福的话,给孩子取一个如意的名字,接受主人家的酒肉款待,临走时给孩子留下点财物做纪念。

回族:

元世祖忽必烈率军攻陷大理后,有不少中亚、西亚和新疆等地的回族军民和贵族来云南定居。元朝时在云南任平章政事,掌握全省军、政、财、文大权的赛典赤瞻思丁就是回族。

普遍使用汉语的语言、文字。住房、服饰等也与汉族大致相同。在云南农村的回民,除从事农业生产外,还兼营小商业和手工业,生产工艺水平都比较高。

绝大多数的回民信仰伊斯兰教,遵循教规,风俗不吃猪肉,以牛、羊、鸡肉为食。

回族节日主要有"尔仪"(开斋节)、"古尔邦"(宰牲节)和"圣纪"(圣会)等

节日:回族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

开斋节,在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教历九月为斋月,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 如不见新月,则再封斋1日,共为30日,第二天为开斋节。

古尔邦节,时间为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圣纪节,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三月十二日。

礼仪及禁忌:

1、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及禁忌:回族待人热情诚实,保持着讲礼貌的好传统。回族亲友相逢,以喜悦的面容相待,互道"色俩目"(即互相问好)之礼。

回族是一个非常好客而热情的民族,有着"持家从俭,待客要丰"的优良传统,重视待客礼节。当家里来了客人,主人立即起身相迎让座,献上香茶。当南主人与客人愉快交谈时,女主人则到厨房准备丰盛饭菜款待客人。就餐前,要先洗手。入席,谦让年长者如坐上席。上饭菜之前,主人首先要上盖碗茶。倒茶水时要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然后盛水加盖,双手捧递。这样做,一方面表示这盅茶不是别人喝过的余茶,另一方面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客人要起立,双手接茶盅。进餐时,上席长者先动筷子,其他人才能进食。席间,不说污言秽语,不挑剔食物,不要向碗里吹气,也不要用筷子在碗乱搅动,要小口进食。饮水时,不连接吞咽,不能对着杯盏喘气饮吮,要一口一口地慢饮。当客人道别时,回族总是满脸笑容,并一再挽留,一直将客人送出自家大门。 在回族村寨,当别人请你作客时,要答应他,不能随便谢绝。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应邀,要讲清原因,表示谢意。

回族的饮食禁忌颇多,主要有:进入清真寺忌抽烟。忌食猪肉以及凡有犬齿且猎食其他动物的猛兽,忌食自死动物,忌食动物的血液。禁止饮酒。在语言上,对食用的畜禽忌说"肥",而说"壮";忌说"杀",而说"宰";忌说"肉",而说"菜",如"牛菜""羊菜"。相互之间不用禁忌物来比喻。

蕴涵于回族民居文化现象上的一些禁忌和礼仪,为我们揭示了云南回族精神世界的底蕴。在许多回族家庭中尤其是老年人居住的房间里,是绝对看不到任何有人或动物的图画、雕塑的。回族建房是绝对不看阴阳、风水的,他们至多选择一下民居的朝向:如喜好坐北朝南、背阴朝阳,喜好平坦、宽敞、干燥,忌低洼潮湿和易遭山洪水流冲刷处。民居大门一般禁忌向西开,但也不是绝对的,在某种情况下(受到地形的限制),也可以变通。回族民居内部的布局分配体现"以西为贵",西房通常为老年人居住,西墙是老年人在家礼拜时面对的地方。当老年人做礼拜的时候,切忌旁人从正在礼拜的老人面前走过。

2、节日与祭祀活动中的礼仪及禁忌:回族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

开斋节,在伊斯冀汤乱蝗铡=倘站旁挛拢庹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不见新月,则再封斋1日,共为30日,第二天为开斋节。

古尔邦节,时间为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圣纪节,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三月十二日。

3、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及禁忌:回族婚姻一般实行族内婚,少数与其他民族通婚者,原则上要求对方随回族习俗生活。斋月一般不结婚。

回族把人的去世称做"归真",实行土葬、速葬、薄葬。土葬送葬时众亲友争抬"金匣",不穿孝衣,不戴孝帽、黑纱,不哭丧,不鸣鞭炮,不搞吊孝活动。

布依族早在元明时期就进入封建领主制阶段,从清代初期至本世纪50年代,封建地方经济已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

布依族崇拜祖先,有的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布依族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

节日除了同汉族相同的"春节"、"端阳"、"中秋"外,还有极富本民族特色的"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和"六月二十四"等节日。

布依族妇女善于纺织和刺绣,蜡染工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色调淳朴、图案独特,深受各族人民的欢迎。

大家好,我是天音琉璃的小房子

踩生语出刘绍棠《踩生》

说:“踩生的含义是按照一些地方的风俗,婴儿落地时,谁正巧无意中跨进门槛,听到孩子的第一声啼哭,谁就是这个孩子的踩生人。踩生,即为听见刚出生。”

第一个抱孩子的人是不能乱选的,很多家庭是忌讳的。

老人和父母会为孩子,选择性格开朗活泼,善解人意的人;人品好;有福气,有出息的人来踩生。

希望孩子长大以后,会像“踩生”人一样有能力,有本事,发展顺顺利利, 健康 平安。

回想前几年,我们家欢天喜地,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全家也是绞尽脑汁地寻找一个合格的“踩生人”。

七大姑,八大姨,邻居,朋友,同事都想了一遍,最后选了一个刚考上大学的妹妹。

一、身体有残疾,有疾病的人,有不良嗜好的人

老人大多有慢性病,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

中年人压力大,精神状态不好,身体亚 健康 。

喜欢抽烟的人,身上都有烟味对新生儿不好。

酗酒的人,酒品好的人,喝了酒就回家睡觉。

酒品不好的人,不分场合,乱说话,喝酒打起来的也很多,最重要的是还要误事。

所以以上的人,不参与踩生是最好的。

二、怀孕的人

怀孕的人,身体很笨重,平时不管吃饭,睡觉,做事情都很费力。

不能拿重物,弯腰,抱孩子等。主要是怕把孩子摔了,自己也摔倒了,那就不好了。

找个身体强壮,有力的人,第一时间抱孩子也是可以的,关键是稳当。

三、不爱干净,弄不好卫生的人

不爱干净的人,身上有汗味,衣服洗不干净,有细菌。

新生儿刚出生,皮肤娇嫩,容易感染,生病。

所以要找爱干净的人,会抱小婴儿的人抱孩子,不用担心抱不好,弄伤,生病之类的。

四、品行不好,与邻里相处不和谐,无理取闹的人

在生活中,有些人心胸不宽广,遇到事情,不分青红皂白,就在大庭广众之下,指桑骂槐。

今天那个偷我的鸡,明天那个又偷他的菜了,说话很难听。几次下来,弄得大家离她远远的,生怕惹出什么麻烦。

因此,“踩生”尽量寻找,平时为人宽厚,处事周到,受人尊敬的人。

图/网络

你的阅读,是我坚持更文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1696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1
下一篇2023-09-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