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弟媳:从事地下工作,两次被敌人关押,解放后请求看守大门

毛泽东弟媳:从事地下工作,两次被敌人关押,解放后请求看守大门,第1张

在毛泽东的家人中,除了刚猛的男人外,女人也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毛家的媳妇都参加了革命,历经人间沧桑……

为了革命,她们有的历经动荡年代婚姻阴差阳错的痛苦、有的承受失去丈夫、儿子的悲痛、有的狼烟四起中与幼儿生离死别、有的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而并不起眼的王淑兰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那个年代,自由恋爱是一种奢侈品,而王淑兰与毛泽民的婚姻跟大多数人一样,都是包办的婚姻。

然而不同的是,两人婚后的生活却很温馨。

十七岁那年,王淑兰嫁给了同岁的毛泽民。从此之后,王淑兰便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照顾一家大小的责任。

在上屋场,王淑兰每天总是起早贪黑地忙碌。生火做饭,收拾房间,喂猪养鸡等家务事,王淑兰都干得十分漂亮。

另外,王淑兰还要照顾生病的婆婆文七妹。王淑兰对待婆婆,像亲生母亲一样,每天端茶送饭、洗衣擦身、照顾得细致入微。

为了帮婆婆解闷,王淑兰还绘声绘色地给她讲一些新鲜的事儿,哄得婆婆乐呵呵的。而婆婆文七妹每次遇到难题,总是找儿媳王淑兰商量。

两人的关系胜似闺蜜,是上屋场婆媳的楷模!

与此同时,在婆婆文七妹的影响下,王淑兰十分同情穷人、弱者。尽管自己不是很富有,但是也时常接济他们。当时,左邻右舍都夸赞她: "身上有两条裤子,都要脱一条送给别人"。

毛泽东外出读书期间,毛泽民无条件地支持他和小弟毛泽覃,承担起长子的责任。在毛家三兄弟中,毛泽民对这个家付出最多,这里面也少不了王淑兰的一份功劳,她总是默默地支持丈夫,任劳任怨。

如此贤惠能干、通情达理的妻子,自然深得丈夫毛泽民的喜爱。

每当收割季节,毛家都请几个短工,毛泽民虽然在田里忙个不停,但是还牵挂着家里的妻子王淑兰。开饭之前,毛泽民总是跑一趟回家,帮助妻子将饭菜装好,并拎着饭桶到田间。

其实,王淑兰打算自己拎田里的,但是毛泽民则认为,妻子王淑兰是小脚女子,饭桶对于她来说,太沉重了。

就这样,在王淑兰和毛泽民的相互扶持下,毛家越来越有生气。 父亲毛顺生的生意蒸蒸日上,王淑兰也为毛家添了五位可爱的小家伙。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五个孩子中,只有毛远志长大成人,其余四人皆夭折。

王淑兰虽是小脚女人,没有见过什么世面,但她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女子。

1925年初,毛泽民跟随三哥毛泽东在韶山冲,开展农民运动,王淑兰毅然走上了苦难而光荣的革命道路。

由于王淑兰在韶山人际关系好,有说服力,所以她成了杨开慧的左膀右臂。在杨开慧的影响下,王淑兰懂得越来越多的革命道理。后来,在杨开慧和王淑兰的同心协力下,韶山的女子们也参加了进步活动。当时,女人们在韶山可是顶起了半边天。

然而,让王淑兰绝没想到的是, 1925年6月,毛泽民与她提出离婚的要求。

毛泽民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为了保护王淑兰两母女。

那天晚上,毛泽民向王淑兰嘱咐了一些家里的事情,然后沉重地说:

话说完,毛泽民的心里一阵难受。

半晌后,毛泽民说

听到这话,王淑兰的泪水瞬间噙满了双眼。但是,此刻的她懂毛泽民的心,她打心眼里明白他的痛苦……

王淑兰虽然是女子,但是她也是心系革命,心系百姓。不久,王淑兰便假装没事地劝慰毛泽民:放心搞革命,自己会照顾好女儿的。

毛泽东 听说大弟毛泽民离婚,就对王淑兰 "四嫂,你就住在上屋场吧,你永远是我们毛家的人。"

第二天,王淑兰依依不舍地与毛泽民三兄弟告别,三岁的小远志望着父亲毛泽民,眼泪刷刷地流下来。

谁也没有想到,上屋场一别,竟是小远志与父亲最后一次永别!

后来的事实证明,毛泽民是有远见的。大革命失败后,韶山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敌人以王淑兰是毛泽民妻子为由,将其逮捕。

面对 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逼供,王淑兰始终严守党组织的秘密。 后来,韶山的乡亲父老提供了一份毛泽民与王淑兰离婚的证明,并且用全村人的名义做担保,王淑兰才得以放出来。

如果换作一般的小脚女子,经历过死里逃生,会选择过安稳的日子。但是,王淑兰并没有放弃革命理想,而是带着女儿小远志来到长沙,继续坚持革命工作,秘密发动群众,传播革命火种。

1929年, 由于"软骨头"的出卖,王淑兰再次被敌人逮捕。 小远志因事先安排在亲友家,才逃过一劫。

另外,还有两位毛家妻子被敌人关押起来,她们是毛泽东之妻杨开慧、毛泽覃之妻周文楠。

毛家的三个媳妇在敌人的魔爪里,被折磨得遍体鳞伤,但是她们始终守口如瓶。

这就是革命者的风范,毛家人的风骨。

在人间地狱里,王淑兰还与罗醒同志联合起来,建立秘密党组织,团结一切力量跟敌人斗争。

幸运的是,1930年7月,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攻打长沙,将王淑兰、周文楠等***员营救出来。

其实,在越狱之前, 王淑兰 和罗醒 已经做好牺牲的准备 ,因此俩人相互 托孤 。当她们逃出敌人魔爪后,罗醒要跟随红军撤走,而王淑兰因为小脚不能同行,罗醒便将儿子华初托付给王淑兰,并认她为妈妈。

不幸的是,一年后,罗醒再次被捕,最终壮烈牺牲!

从此之后,王淑兰便视毛华初为已出,十分疼爱他。

1930年8月,由于长沙时局动荡,王淑兰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此时的她,像一只孤鹰。

可是,王淑兰并没有打退堂鼓, 她历经千辛万苦,靠沿途乞讨,找到了上海的党组织。不料,上海的形势同样险恶,王淑兰只好回到湖南。

虽然处境险恶,但是王淑兰的革命斗志始终是高昂的。在长沙, 王淑兰 担任地下交通员,独立设立联络站, 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党的上级机关和革命同志 。这期间,王淑兰因为没有固定的职业,所以生活很困难。为了维持生计,王淑兰东奔西跑做过很多杂事。

后来,为了抚养革命烈士后代毛华初,王淑兰忍痛将十岁的远志送到富农家做丫鬟。在富农家,小远志洗衣、烧饭、喂猪、种菜,还经常挨打受骂。

天下哪有母亲不疼爱孩子,但是为了革命,王淑兰只好舍小家为大家。

然而,苦难并没有到此结束。1935年的大洪水,将他们冲回了韶山冲。

为了继续开展革命工作,衣食无着的王淑兰不得不将女儿送给姓傅的人家做童养媳。

1938年初,八路军在长沙设立了办事处,徐特立是负责人。当王淑兰得知前线急需爱国青年,她鼓励毛远志、毛华初学习先辈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奔赴延安。后来,王淑兰找到徐特立将两个孩子送往延安。

没有了孩子的牵绊,王淑兰更加大胆地放手开展革命活动。

1945年, 王淑兰 与范卓以“夫妻身份”作为掩护,在临武县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武装斗争, 开辟了龙口山革命根据地。

随后, 王淑兰 又在临武、桂阳一带进行革命宣传工作,并 为前线筹集二万多斤军粮

在复杂而紧张的斗争中,王淑兰胆大心细,善于随机应变,多年来,竟没有出过任何差错。

就这样,王淑兰默默地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革命事业。

革命胜利后,组织安排一个环境优雅的地方,给王淑兰在北京养老。在血雨腥风的日子,王淑兰将自己生死荣辱置之度外,如今解放了,生活条件好一点,也是情理之中,但她却婉言拒绝了,王淑兰向组织提出自己可以去看大门,养活自己。

可是,王淑兰为革命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组织怎么可能安排她看大门呢。后来,在毛泽东的安排下,王淑兰回到韶山接待来上屋场参观的游客。

1964年7月6日,王淑兰病逝,安葬在韶山冲的象鼻山,终年68岁。

王淑兰,一个柔软的女子,内心是如此坚韧与乐观,她艰苦朴素的作风可敬、可贵、可爱!

杨开慧,是毛主席心中的“骄杨”,也是毛主席追念不已的一生最爱。1920年,杨开慧与毛主席结合,一不坐花轿、二不要嫁妆、三不用媒妁之言,以示“不作俗人之举”。

1922年, 杨开慧生下他与毛主席的第一个儿子: 毛岸英

1930年,八岁的毛岸英与杨开慧一同惨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在监狱之中,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杨开慧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砍头只像风吹过!死,只能吓胆小鬼,吓不住***人!”

敌人逼问毛主席的去向,还要求她公开宣布与毛主席脱离夫妻关系,她却坚定道:“牺牲我小,成功我大!要我与毛主席脱离夫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11月14日, 她便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年仅29岁 。杨开慧牺牲之后,长子毛岸英,便成为了毛主席最喜爱的一个孩子。

1950年, 朝鲜战争爆发 毛岸英主动请缨赴战场,也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8岁 。毛主席得知这个噩耗之后,不禁泪洒当场、悲痛不已。与此同时,毛岸英的新婚妻子刘思齐,却仍被蒙在鼓里

1922年,在毛主席亲自组织湖南手工业中心六千多泥木工人大罢工的时候, 毛岸英就在这一片罢工胜利的鞭炮声和欢呼声中诞生了 。在那个国内革命风起云涌的年代,毛岸英一出生就注定与革命运动紧密相连。

毛岸英的童年,是在随着革命运动的步伐轮番辗转于上海、广州、武汉、湖南等地中度过的,所以总是到处搬家。小小的他曾天真地对毛主席说:“咱家的房子是长腿的!”1930年, 母亲杨开慧惨遭敌人迫害而壮烈牺牲时,此时的毛岸英年仅八岁

杨开慧牺牲后,毛岸英三兄弟被地下党保释出狱, 安顿在一个特殊的幼儿园—— “大同幼儿园” 。此后不久,小弟毛岸龙因病去世,“大同幼儿园”也惨遭破坏,毛岸英兄弟二人一度过上流浪的生活。

经过革命的洗礼和屡次生离死别,毛岸英心智早早成熟,在这期间, 他给 二叔毛泽民 写信时曾这样写道 :“二叔,我现在对革命有了新认识了,那就是像爸爸妈妈和你们那样, 将来为穷苦大众干革命,才是人生的目标 !”就此,革命的种子也开始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1936年,在爱国将领张学良等人的帮助下,剩下的两兄弟又被辗转送到莫斯科进修。在莫斯科, 毛岸英参加少年先锋队和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 。在苏联宝贵的学习时光里,毛岸英除了刻苦学习,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父亲毛泽东的著作,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1942年开始, 毛岸英主动请缨参加 苏联的卫国战争 。1945年,当苏联红军战士在德国柏林国会大厦插上红旗的时候,毛岸英也在攻克柏林的坦克部队里。凯旋后, 毛岸英还受到斯大林的亲切接见 ,斯大林说:“你这位毛主席的儿子很勇敢”,他却回答:“报告斯大林同志,我和英雄红军一起作战,只不过是普通一兵。”

1945年底, 23岁的毛岸英终于回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祖国 ,没过多久,他便将与自己一生的唯一挚爱刘思齐相遇。

刘思齐,是毛主席的革命好友 刘谦初与张文秋 的女儿,受革命形势的影响,她的父亲和继父也都在敌人的迫害下早早去世,自己也遭受牵连多次入狱,直到1946年才成功出狱,并来到延安学习。

从小见惯了生死离别和革命历程的她, 也十分坚强聪慧,积极好学 。毛主席对于刘思齐,那是心疼又欣赏, 干脆直接将她认作自己的干女儿,在生活和学习上也都对她多加照顾

此时刚好赶上毛岸英回国, 两人便在延安有了第一次相遇 。1948年的时候,毛岸英回到西柏坡担任宣传部编辑助理,正巧刘思齐也来到西柏坡看望母亲张文秋和干爹毛主席,便有了他们的第二次相见。 此时的刘思齐,正好年满十八岁,是个大姑娘了

这一次,毛主席留她吃饭,还向她们母女俩介绍了毛岸英同志。 毛岸英这时虽然比刘思齐大整整八岁 ,但是非常喜欢刘思齐,两人当晚聊得十分愉快,一直聊到十一点多。

此后,刘思齐在西柏坡住了将近一个月,在此期间,两人似乎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毛岸英知识渊博、经历丰富,而刘思齐对他的经历学识则充满了无尽的好奇。长此以往, 两人不免互生好感

哪怕后来刘思齐与毛岸英因工作原因分隔两地, 他们也总是互相书信往来,诉说着对彼此的思念 。很快,这两位年轻人的心思就被作为过来人的刘少奇等人看在眼里,于是,长辈们很快对此事掺和了进来。有了长辈的掺和, 两人最终理所应当地走在了一起

对于这段感情,毛岸英还曾再三对毛主席强调,自己对刘思齐并非一时好感、一时冲动,而是早就有与她结婚的打算。但经历过革命年代生离死别的毛主席却语重心长地说, 个人感情应该放一放,先把家国大事放在首位,和平了再去谈儿女情长

更何况,毛主席认为那个时候的刘思齐才十八岁,还太小了, 所以他希望再给这两位年轻人多一些时间来考验,更不希望因此耽误刘思齐的学习 。不过毛岸英与刘思齐还是成功经历了革命年代的考验,新中国成立之后仅半个月, 他们就迫不及待地 领结婚证 ,并且办了一个十分简单朴素的婚礼,由此宣告正式结为夫妻。

在婚礼上,毛主席还亲切地对刘思齐说:“你过去是我的干女儿,现在成了我的大儿媳妇儿,我祝愿你和岸英和和美美,共同进步。”爱子结婚,毛主席的心情自然是非常好,婚宴上,他喝着喜酒,看着这一对幸福的新人,感到无比安心。

可是新婚没过多久,朝鲜半岛的战火就烧到了鸭绿江边, 抗美援朝正式打响 。毛岸英一直都心怀着保家卫国的理想,这一次,他更是奋不顾身以身作则地主动请缨上战场。上战场前, 毛岸英并没有告诉妻子自己要去什么地方,只是一下子嘱托了她很多事情,临走之前,还深深地向她鞠了一躬

而这次见面,也就成了他们之间的最后一次见面。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入朝仅一个月,就不幸因敌机轰炸壮烈牺牲 。噩耗传来,中央***无不悲痛万分。毛主席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表面上很平静,只说了一句:“战争嘛,总会死人的。”事实上,他却每夜以泪洗面,悲痛万分。

毛主席深知失去挚爱的痛苦,所以他决定, 暂时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隐瞒下来,一直没有告诉刘思齐 。在每次刘思齐来看望他的时候,他还总是会强颜欢笑。每当刘思齐问起毛岸英的时候,他也总是会编出一个又一个理由,就好像毛岸英从未离开过

直到1953年, 朝鲜战争结束 ,毛主席也深知瞒不下去了, 便将真相告诉了刘思齐 。那一天,刘思齐哭了很久,而毛主席则悲痛地安慰她道:“以后,你就是我的大女儿了。”除此之外,毛主席还时刻挂念着刘思齐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希望她能走出悲伤。

为了能让刘思齐走出悲痛, 毛主席还送她去苏联留学 ,待她留学归国投入祖国建设事业之后,毛主席又操心起她的婚事,不愿看她孤单一人。 但是刘思齐却无心感情,一直没有再找对象

对此,毛主席语重心长地劝道:“思齐,你还年轻,你的路还很长,你不能这样过一辈子,我知道你对岸英的感情很深,可是你这样,爸爸不赞成,岸英也不会赞成……”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积极给刘思齐物色男朋友,但是许多人,他都并不满意。唯独一个叫做 杨茂之 的,他十分满意。杨茂之的父母都是朴实的渔民, 而他自小发愤图强,为人正派,在苏联留学期间也与刘思齐接触过,与刘思齐也十分般配

而刘思齐在毛主席的劝说下也决定开启新生活, 便同意了与杨茂之的交往,并与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结婚后,刘思齐幸福生活、积极工作, 还与杨茂之生了四个儿子 ,一家人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毛泽东1928年与贺子珍结婚,杨开慧是1930年11月14日牺牲。

1928年贺子珍在湘赣边界特委和红四军前委机关做机要和宣传工作,毛泽东上井冈山后,被袁文才派到毛泽东身边工作,同年与毛泽东结婚,任中共湘赣边特委机关秘书、毛泽东的秘书。

1920年冬,杨开慧和毛泽东结婚,1922年初加入中国***,成为毛泽东的助手。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去领导秋收起义,开展井冈山根据地斗争;杨开慧则独自带着孩子,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等地武装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坚持革命整整3年。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她拒绝退党并坚决反对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随之被害。

贺子珍婚变

1937年,贺子珍同毛泽东怄气,伤病体弱的她到西安养病,又辗转随共产国际的代表从新疆去了苏联。去了苏联之后痛失儿子,而且还得罪了国际儿童院的院长,最后被关入疯人院。

1939年的一天晚上,从报道上得知毛泽东与江青结婚了,默默咽下了苦水,去忍辱负重,保持自己苦涩的尊严。1948年深秋,随着辽沈战役的结束,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沈阳。困苏十年贺子珍带着岸青、娇娇回归故国迁到了沈阳。在这里,贺子珍与分别了十三年之久到东北来疗养的妹妹贺怡重逢了。

1959年夏,贺子珍与毛泽东庐山重逢,这一见也成了永诀。

-贺子珍、-杨开慧

叶群是个内心丰富的女子,当她还是一个高中生时,就开始谈恋爱。在南京时曾和一个国民党CC特务教官眉来眼去,关系暧昧。到延安后,又爱上一个山东青年,两人曾海誓山盟要结婚。后来那个男子被派到山东后,背弃了诺言,使得叶群一直对他又恨又想。

1942年春,林彪从苏联回国不久,在一次报告会上叶群目睹“常胜将军”林彪的风采,美女怦然心动,产生了爱慕英雄的恋情,随后她主动找林彪示爱。林彪带着与张梅离异的沮丧,带着与倾心女友孙维世模棱两可的答复,一路郁闷不解地回到了延安。情感上落泊的林彪此时正需要爱恋来填补精神的空虚,需要爱恋来抚慰滋润这颗孤傲的心。叶群的出现,重新点燃了林彪的情感火花。于是林彪与叶群算是“情投意合”地走到了一起。当林彪的婚恋故事在延河岸边、宝塔山下再次重演时,遭来不少人的羡慕和忌妒。

叶群比林彪小十岁,她爱林彪既是美女对英雄崇拜的人之常情,更多的是政治考虑。论年龄、相貌,叶群肯定看不上林彪。但三十出头的林彪已是我军赫赫有名的高级军事将领之一,是一位政治前景无量的新星。叶群在接触林彪不久,当得知他过去的未婚妻叫汪静宜,就很恼怒地将自己的原名叶静宜改为了叶群。当叶群又得知林彪与张梅的婚史,心里更平添了许多矛盾和酸楚,但为了傍上政治大腕,想到夫贵妇荣的未来,叶群还是不露声色地进入了林彪独居的窑洞,投入了林彪的怀抱。弄到中国的许多史学家都不知道林彪与叶群究竟是什么时候结的婚。只知道叶群在1944年生下了女儿林豆豆(林立衡),1945年生下了儿子林老虎(林立果)。

叶群有了两个小孩后,大多时都以随军家属出现在林彪身旁。新中国成立后,她挂名过林彪的秘书,从事过俄文翻译工作。1960年,林彪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后,中央考虑林彪身体欠佳,需要人贴身照顾;公务繁忙,需要人帮忙打理,就将叶群任命为“林办”主任。级别是正师职大校。叶群是那种八面玲珑,善于交际,十分有心计的女人,也是我们常说的女能人、女强人之列的人。

随着林彪的升迁,叶群成了中国的“第二夫人”,实现了夫贵妻荣的梦想。有了林办主任这一职,给了她参政并干政的巨大舞台。由于林彪少言寡语,不善交际,加之身体欠佳,林彪的很多事都是由她操办,很多指令都由“林办”的叶主任说了算。就连狂傲的亲生儿子林立果对她也惧让三分,每每见到叶群都只能尊称“叶主任”。可以说林彪叛党出逃很大程度也是叶群扯虎皮作大旗,结党营私,拉帮结派造成的。 少女叶群算不上上乘女子,倒也楚楚动人。她的脑子反应特别快,是个善解人意的“人精。叶群的同学、高岗的妻子李力群曾这样评价她——“对人从无真心,要利用你时,或者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时,可以把你捧上天,说得天花乱坠,没有的事,她可以说得活灵活现。待她用完你时,对她不利时,又可以置你于死地。”这就是少女时叶群留给人的印象。

林彪有了紫色光环的笼罩,有了择美的资本,有了纵情理由。离开苏联时,林彪信誓旦旦地对孙维世表白:“非你莫娶”,回国不到半年又与叶群恋得如胶似漆,不到一年林彪就与叶群走到了一起。这也说明林彪虽是英雄,也是凡夫俗子一个。从林彪与叶群的婚恋来看,林彪也没有走出“自古英雄多好色,好色英雄少真情”的定律。

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这是林彪的座右铭之一。人的一生为了某人、某事,难免不说“假话”。人们经历的这类所谓“假话”,大都是善意的。如老人病重,子女们会安慰他说“不要紧的”;张三背后说李四的坏话,李四问你,你为了朋友的友谊,你会说“张三讲了你很多好话”。但林彪为了其政治野心、为了其集团利益,时常是假话连篇。如林彪常说“永远忠于毛主席”全是假话;“声明”叶群是处女,更是假的让人恶心。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林彪与叶群不是一种亲密的夫妻关系,是一种政治婚姻,是一种相互利用,相互借重关系。叶群依赖林彪实现了政治上的飞黄腾达。林彪依赖叶群处理好了他政治生活中“与人以共事难”的极其复杂的人际关系,使林彪在并不显山露水中,一跃成为中国人民的“副统帅”。这些应该说很大程度归功叶群。她这个“贤内助”,八面玲珑,会来事、会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弥补了林彪为人处世的很多不足。反过来说,林彪政治集团的组成,林彪“913”的仓促出逃,也是叶群促成的。

1971年9月12日,毛泽东南巡突然改变行程回到了北京,这让实施“571”工程败露的林彪如坐针毯。9月13日,林彪称病,想到山海关空军基地坐飞机“上天转转”。周恩来得之这一异常情况后,打电话给叶群,拟到山海关“看看生病的林彪”。这时叶群报告林彪,说“周恩来要动手了”。这时心虚如惊弓之鸟的林彪一家登机仓惶出逃了,最后在蒙古的温都尔汗坠机身亡。叶群陪着林彪走完了他们的最后人生。 叶群卧室曾挂有两个条幅,是913事件前一年写的。一幅是林彪赠叶群:发不同青心同热,生少同衾死同穴。另一幅是叶群回赠林彪的:教诲恩情感不尽,天长地久永相随。命运就是那么巧合,两人在温都尔汗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偷情秘闻

能够告诉我们叶群和黄永胜之间特殊关系的史料来源主要有三处:林立果偷录的黄永胜与叶群通话的录音带;“九·一三”事件以后从叶群文件柜中发现的黄永胜写给叶群的一首爱情诗;还有叶群的内勤王兰多的有关回忆。

“九·一三事件”之后查抄叶群文件柜中发现的黄永胜本人写给叶群的那首诗中写道:“缠绵五周月,亲手折几枝。虽是寒冬日,黄叶热恋时。”而作为证明黄永胜与叶群的关系的人证则是叶群的内勤王兰多。王兰多是叶群的司机杨振纲的妻子,杨是叶群的亲信之一,以后也同叶群等人一起外逃,死于非命。所以,叶群对王兰多很信任,叶群的日常生活当然也都入了王兰多的眼里。

王兰多的回忆证实了林立果偷录通话,还证实了叶群与黄永胜之间的不同寻常的关系。其中有一次很晚的时候,叶群与黄永胜开车到郊外,黄永胜的警卫员和王兰多都倍感纳闷。当时,叶群的司机问王兰多,黄(参谋)总长和叶主任这么晚了来这里干什么呢?王回答说这是首长们在散步,司机又问散步为什么不用手电筒,而要带着马灯和毛毯呢?王兰多回答不出来了。

为监视叶群,林立果从叶群的电话线外接了一根窃听线,一直通到他自己的房间里,并偷录了黄永胜与叶群的一段对话。对话一共是157分钟,时间是1970年10月7日。这个录音带也是公审黄永胜时,法庭公开出示的黄叶不正当关系的证据之一。我们就把叶群和黄永胜的一段通话节录于下:

叶群:你想我吗?黄永胜:怎么不想呢?叶群:说真话,我可想你了。我跟你说,我这个生命是和你联系在一起的,不管是政治生命,还是个人生命。黄永胜:我觉得,我完全像你一样了解,请放心。叶群:101(林彪的代号)在家你还不知道?我就是挨着骂声过生活,我讲这些你不会觉得太庸俗了,太温情主义了吧?黄永胜:不会,你怎么还刺我的心呢?叶群:说不定将来,你能在中国革命、世界革命的领域上,起很大的作用。黄永胜:在这个方面我要向你学习。叶群:我愿意永远做你的助手,做你的秘书,以你的意志为意志,而且我决不强加于你,我一定在你的领导下。黄永胜:我明白。叶群:我们都有孩子,我的孩子也就是你的孩子,你的孩子也就是我的孩子,要考虑,每个孩子往哪个方面培养,另外,连我的加到一起,至少有五个吧,连新朝(吴法宪之子)六个,这五六个虎大将,将来都可以,国家这么大,他们互相不会矛盾,一个人把一个关口,也是你的助手嘛,你说是不是?黄永胜:是。叶群:你永远是元帅,我永远是元帅手下的一个传令兵。

这段对话已清晰地表明了叶黄二人的关系,至于叶群是出于政治目的拉拢黄永胜,还是别的目的而与黄有了不正当关系,已无从考证。但作为林彪最信任的大将,黄永胜居然背地里与首长夫人有了关系,不能不让人惊叹。

1938年,一出名为《弃儿》的话剧在延安中央党校的礼堂里上演,舞台上,一个小小的人儿顶着寒风,凄凄奔走,嘴里不断地喊着妈妈的场景让当时坐于台下的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们深受感动。

这个小弃儿的扮演者就是当时年仅八岁的刘思齐(又改名刘松林)。

表演结束后,毛主席招手将小演员叫到了身边,一问之下,才知道,小姑娘是烈士刘谦初的遗孤,母亲是同为革命党人的张文秋女士。

当年,刘谦初和张文秋在进行革命工作时双双被捕,两人被捕时,刘思齐还在母亲张文秋的肚子里。

后来,刘谦初被敌人杀害,而张文秋被营救出狱后不到一个月,刘思齐就呱呱坠地,张文秋一边抚养刘思齐,一边继续着地下革命事业,而小思齐之所以能将《弃儿》演得入木三分,不仅因为她热爱唱歌跳舞,更因为年幼的她也曾经历过相似的遭遇。

“我做你干爸爸,你做我干女儿好吗?”

将烈士后代好好培养长大其实不仅仅是作为母亲张文秋的责任,也是中共党员们共同的责任!小思齐就这样成为了毛主席的干女儿。

值得一提的是,这时的刘思齐还没有遇上毛岸英,1922年出生的毛岸英在1936年就被送往苏联学习,因此两人幼时并不曾见过。

而从1938年到1946年,刘思齐经历了继父陈振亚遇害,张文秋也再次被捕入狱,刘思齐也随母亲被关入监狱,这一次,她和母亲在监狱中度过了六年春秋。

1946年6月,在中共代表与国民党谈判及多方努力下,包括张文秋等在内的一百三十多位革命工作者被营救出狱,之后,他们在武装力量的护送下,再次抵达延安,阔别八年,毛主席再一次见到了干女儿刘思齐。

“明天到我家里来玩啊!”

如同多年前一样,作为干爸爸的毛主席再次热情邀请刘思齐到家里玩儿就是这一次的做客,刘思齐与毛岸英相遇了。

彼时,毛岸英是远赴苏联留学归来的高级知识分子,而刘思齐是刚在狱中度过六年光阴的懵懂少女,但命运就是如此奇特,两人之间不仅没有沟通上的障碍,还相处的很融洽。

想起曾经许下的要好好照顾烈士遗孤的诺言,又看到眼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和自家儿子,毛主席忽然想起,刘思齐被关押了六年,六年来文化学习方面都已经被耽误了,于是,一翻沟通后,将刘思齐送到了大学就读中文系。

青春蒙昧之时,最易让年轻男女产生好感,毛岸英与刘思齐也是如此,他们之间的交往,不仅有“兄妹”之间的包容,更有些许还未被挑明的互生情愫。

但年长的男士觉得,少女尚且年幼,自己应该多多去帮助她,让她成为更好的自己,于是,对于刘思齐身上的一些缺点,毛岸英总是不避讳的指出,提醒刘思齐改正。

于情窦初开时遇见你大约就是刘思齐当时的写照,她对这位“大哥”心有爱慕,可任哪一个年轻的姑娘,大概都不会希望自己的缺点暴露于心慕对向的眼前,还总被其“教导”,于是,矛盾也就产生了……

“您儿子和您干女儿有个矛盾,能不能调和一下?”

“我与思齐的父亲在大革命时期就是无话不谈的同志,小辈之间有什么矛盾要解决,就让他们好好交交心吧!”

这是刘少奇与毛主席的一次谈话,这次谈话,无关当局,无关战争,仅关于对后辈的关心,这场谈话让刘少奇知道,毛主席其实并不反对毛岸英与刘思齐两人相爱。

刘少奇私下里找了毛岸英,点破了年轻男女的那点心思,同时还教导毛岸英,既然喜欢人家,那么就要直说,好好和刘思齐谈一谈,否则,怕是两人只能如刘思齐赌气时说的那样——永远只能是“兄妹”关系!

“我想要和刘思齐同志结婚!”

这是和刘思齐确定关系后毛岸英向父亲提出的请求,但是这个请求被毛主席驳回了,理由有三:

其一,二人相处的时间还不够,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磨合,因为虽然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是算流氓,但婚姻与恋爱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才开始恋爱就着急忙慌的步入婚姻殿堂,是不明智的决定;

其二,当时的毛岸英虽然已经25岁,但是刘思齐只有17岁,解放区的婚姻法规定,女性年满十八周岁才能结婚;

其三,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当时时局不稳,以胡宗南为首的国民党军队企图消灭陕北解放区,其中攻占延安更是胡宗南最为明确的目标,当时,延安是我党的“星火之地”,也是解放军的大后方,如果延安被占领,对于我党和解放军可谓是沉重的打击。

所以,在毛主席看来,这时候提出与刘思齐成婚的毛岸英就是在“搞事情”,大环境如此恶劣,国尚且顾不过来,作为大好男儿的毛岸英怎么都不该耽误于儿女私情才是。

所以,毛主席表示:等战役结束了,腾出手来,再提你们小儿女结婚的事儿。

但是初识情滋味的年轻小伙子哪里等得住,此时的毛岸英与许多普通小伙子一样,恨不得把自己的一切都捧到心爱的姑娘跟前,任卿取予!

毛岸英认为,自己只是想让刘思齐做自己的妻子,让两人的关系更名正言顺,怎么就和时局政事扯上关系了?!于是,也不愿退让,坚持要求尽快与刘思齐结婚。

为人父母的,总是拗不过孩子!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普通人家,即便是伟岸的毛主席,也同样拗不过毛岸英的软磨硬泡,在毛岸英递交保证书并“装病”一场后,毛主席的态度最终还是软化了。

“你就网开一面,不要把岸英逼上绝路喽!”

这是了解过事情始末后的周恩来夫妇等人劝说毛主席的话,为了毛岸英,也为了战友们一句句的劝说,这位一生坚持原则并引领着中国人民走向光明的毛主席最终还是无奈的为毛岸英开了“绿灯”。

但是,即便同意了毛岸英与刘思齐的婚事,毛主席还是很坚定地拥护法律的权威,他要求毛岸英必须等到刘思齐年满十八周岁才能举办婚礼,对此,毛岸英也没有表示异议。

因为工作与种种原因,两人的婚事还没等来,就先等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也终于腾出手来给儿子操持婚礼。

这时,毛岸英已经快年满二十七周岁,而刘思齐也早在半年多前,年满十八,10月15日,在长辈们的祝福下,两人迎来了新婚之礼。

“为岸英与思齐的幸福,也为你的 健康 干杯!”

这是毛主席在两人婚礼上对“亲家母”张文秋说的话,这时的毛主席退去了“***”的身份,仅仅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在对一对新人和亲家母进行祝愿。

而嫁女的张文秋,似乎还未从女儿嫁人的恍惚中走出来,一时间,不知用什么话来同毛主席交谈,直至收到了周恩来的提醒,她才回过神来。

“谢谢您百忙中为孩子们的婚事操心,思齐年幼,不懂事,希望主席多加批评指教!”

婚礼过后,毛岸英与刘思齐过得相当甜密,新中国建立了,毛主席及中央领导班子开始更多的着手于新中国的建设,同样,为了祖国的建设,毛岸英也响应了“到人民群众中去”的号召, 成为了北京机器总厂党总支部副书记。

当时,党中央对国家的发展规划是: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恢复生产, 1950年到1951年,国家预算中的军费支出需从占比43%降到30%,另外的70%国家预算将全部投入到国家的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和改善人民生活中去。

而毛岸英也同样有着自己的人生计划,他原打算,在北京机器总厂干上几年,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但可惜的事,无论是国家的建设计划,还是毛岸英的人生计划都在1950年6月被彻底打破,当时,朝鲜爆发了南北内战,很快,美国也加入了这场原本属于朝鲜人民的内部战争。

当时美国不仅派遣远东军协助韩国作战,更派遣舰队驶入台湾海峡游弋,这一举动,不仅威胁到了新中国的安全,更是阻碍了我国对台湾的解放计划。

于是,当年7月,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正式成立,中国抗美援朝的行动正式拉开序幕。

同年9月30日,周恩来发表了“不容忍外国侵略”的言论,10月1日,美国籍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隔空回应:

“在 历史 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麦克阿瑟的回应可谓相当嚣张,因为他不仅没有把中国的表态当一回事,更是暗搓搓的表示:我们不仅要攻占朝鲜,还会跨过鸭绿江……

美帝亡我中华之心不死——这是国人知道麦克阿瑟讲话时的第一反应,于是,在10月8日,朝鲜求援的消息抵达时,党中央当即决定响应朝鲜求援,并紧张组织志愿部队。

“你要到哪里去?”

“有个地方叫朝鲜半岛,你知不知道?”

这是毛岸英与刘思齐的最后一次对话,对话中,毛岸英没有告诉刘思齐自己将以翻译与机要秘书的身份前往朝鲜,反而哄着刘思齐,说他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出差,并且去的地方过于偏远,也许通信也会很困难。

年轻的刘思齐相信了,接受了毛岸英在自己阑尾炎住院期间、甚至是她们的结婚一周年纪念日当天离开,也接受了毛岸英将去进行一趟她不知目的地,也不知归期的“出差”。

10月19日,彭德怀元帅率领着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毛岸英跟随在侧;

10月23日,志愿军部队抵达朝鲜战场;

10月25日,志愿军发起入朝第一场战役,初步稳定战局;

10月25日到11月25日,中国志愿军成为美国联合国军的主要轰炸目标,

11月25日清晨,美空军再次对中国志愿军总部进行突袭轰炸,当时毛岸英还在岗位上处理电报,当警卫员发觉情况不对时,强行将其拉入防空洞才躲过了这次轰炸。

轰炸过后,毛岸英与战友再次从防空洞回到作战室,继续电报处理工作,不曾想,这次美军轰炸机杀了个回马枪!

这次,美空军用了汽油弹,中国志愿军总部在还来不及反应之时便已经火光冲天,毛岸英在这场空袭中牺牲,遗体被烈火烧焦。

“主席……”

“战争嘛……总会有牺牲……”

毛岸英牺牲一个月后,机要秘书向毛主席递上简短的电报时欲言又止,甚至连声音都放得比平常更轻,但是,这份电报由彭德怀司令亲自拟发的战报却不得不交给毛主席,即便……站报上传回的是会让毛主席心痛的消息。

毛主席沉默地看完了战报,无论于国于家,毛主席对于这份电报只能表示接受,甚至,从接到毛岸英死讯到恢复成那个果敢的国家***,毛主席只给了自己三,四分钟的时间。

接受不代表不心痛,毛主席甚至用余生的时间来将丧子之痛埋在心底,这是何等压抑啊。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是当彭德怀问毛主席,是否将毛岸英遗体运回国内安葬时毛主席的批复,因为这一句批复,毛岸英与很多抗美援朝英烈一样,葬在了朝鲜的土地上。

“思齐还年少,与岸英感情很深,岸英牺牲的消息就先瞒着她吧……”

这是继毛岸英遗体不归国之后毛主席的又一决定,周围的人包括刘思齐的母亲张文秋在内,都统一口径,未曾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告诉刘思齐。

年轻的刘思齐也没有想过还算新婚的丈夫已经牺牲,只是不经意间总会想,什么时候才能收到丈夫的来信呢?

刘思齐这一等就是将近三年,这三年里,刘思齐谨记着毛岸英离开时的嘱托:

多去看望毛主席;一定要坚持完成学业;拜托岳母张文秋多看顾弟弟毛岸青。但是毛岸英的杳无音信和周围人的避而不谈终究还是让刘思齐发觉了不对。

“爸爸,我已经两年八个月又十八天没收到岸英的来信了……”

当刘思齐看到毛主席手里那张毛岸英身穿朝鲜志人民军服的照片时,刘思齐终于明白告别那日毛岸英为何会提起朝鲜,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他会说通信不方便,因为,他去的是战场,战场上,更多的是国与天下,哪有那么多家长里短、儿女情长。

可是,朝鲜战争已经结束,志愿军也已经归国,毛岸英却没能再次出现在自己的眼前,这一切的一切,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毛岸英牺牲在了朝鲜。

面对刘思齐悲伤的、甚至不忍询问的话,毛主席最终不忍心继续瞒着刘思齐,只能沉痛的告诉她:她的丈夫毛岸英在1950年11月25日就已经牺牲在了朝鲜战场。

为了宽慰刘思齐,毛主席还用自己与杨开慧生死两隔以及自己的弟妹等人也在革命过程中牺牲的事情对其进行劝导。

但于刘思齐而言,毛岸英是她的情窦初开,更是她的倾心以待,便是有那么多革命先驱的例子在前,也抹不平毛岸英牺牲对她带来的伤痛,因为她远没有那么坚强……

为了转移刘思齐的生活重心,毛主席选择将刘思齐送到了苏联留学,或许去苏联进修,将心神沉浸到学习中,刘思齐能够更快的熬过失去毛岸英带来的打击。

同时,也可以去看看毛岸英从少年成长为青年的地方,踏过毛岸英走过的路,刘思齐会更明白毛岸英的选择。

刘思齐在莫斯科大学的数学系进修两年后归国,这次回来,她的精神状态已经比刚知道毛岸英牺牲时好了很多。

1958年冬,中国赴朝鲜的最后一批志愿军也成功凯旋,毛主席也开始为这个年轻的长媳做打算,毕竟,1958年的刘思齐也不过是个27岁的女青年,芳华正好。

“思齐,爸爸给你找个对象吧!”

听闻毛主席让自己再找一个丈夫的打算,刘思齐哭得很伤心,但是,她也知道,在忙于国家大事之余,毛主席还能抽空关心她的个人生活是多么难得。

可是……作为妻子,她没能陪伴毛岸英战斗是失职,没能见到毛岸英最后一面是失职,未曾给毛岸英的坟头添一抔黄土,上一柱清香更是失职,这样的自己,又何谈所谓改嫁呢?

“姐姐想要到朝鲜去,去给岸英哥哥扫墓,她说,若没能祭奠过岸英哥哥,她不愿改嫁……”

邵华将姐姐的心思告知毛主席,毛主席也才发觉,虽然时间过去八年,但是长媳的心中依然还有执念,其实毛主席本人又何尝不想亲赴朝鲜,去祭奠自己曾寄予厚望的长子呢?

可是,作为国家的***,他不能去,但是若刘思齐以个人的名义赴朝鲜扫墓却是没多大关系的,只不过,刘思齐得悄悄地去,不能惊动政界人物,也不能见报。

刘思齐只是想去给丈夫扫墓而已,对于毛主席“悄悄地”这个要求自然满口答应。

1959年春,在邵华陪同下的刘思齐低调地抵达了中国驻朝大使馆,又在大使馆的安排下,到达朝鲜桧仓郡,在那里,刘思齐见到了一个圆形的白色坟包,坟包里埋葬的就是她的丈夫毛岸英。

“我来看你了,代表父亲来看你来了,这么多年才来,我来晚了……”

抚摸着刻了毛岸英名字的那块墓碑,刘思齐痛哭失声,八年多了,她终于可以以一个妻子的身份来“看望”她的丈夫。

只是她的字字泣血,也只能在丈夫的墓前晕染出很小很小的一片水渍,并且,就如毛岸英会在记忆中渐渐被冲淡一样,这一小片泪渍也终究会蒸发。

1962年,这是毛岸英牺牲后的第十二个年头,十二年,子丑寅卯,中国的十二生肖跑了一个轮回,而刘思齐也在毛主席的牵线搭桥下,与曾在莫斯科留学时就见过的杨茂之成婚。

当时的杨茂之已经是中国空军学院的强击机教研室副师级教员,以当时中国的情况,说杨茂之是“国宝”也一点儿不为过。

“女儿,你要听劝,下决心结婚吧,是时候了……”

这是毛主席写给刘思齐的信,信中他再次苦口婆心的劝说刘思齐再婚,不要因为沉湎于过去而耽误了未来,毕竟,年轻人的未来还很长。

刘思齐这一次听劝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刘思齐与杨茂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他们的婚姻得到了毛主席的祝福。

并且,毛主席还提笔写了两幅字给两人作为纪念,还给刘思齐送去三百元人民币的“添妆”。

与杨茂之成婚后,刘思齐也认真经营起了新的人生,甚至为了与过去告别,她还给自己改名为刘松林,因为毛岸英牺牲的地方,处处苍松翠柏,而她,将带着毛岸英那一份儿,一起活下去。

此后,刘思齐被分配进了国家军科院工作,并安稳地工作到退休。

刘思齐一生中生育了四个孩子,孩子们的父亲是杨茂之,但为了怀念毛岸英,在丈夫杨茂之的应允下,她给长子取名杨小英。

此外,她还一直惦记着毛岸英当年的嘱托——多去看看父亲,所以,刘思齐在与杨茂之结婚后,不仅自己去看望毛主席,更会带上杨茂之。

后来,还会带上孩子们,她会让孩子们叫毛主席爷爷而不是外公,大概,这也是刘思齐这个曾经的长媳对毛主席丧子之痛的另一种抚慰。

“岸英,你不在了,我带着丈夫孩子,将你该给父亲的那份孝敬,一并做了,远在异国他乡,你且安息……”

大抵,这就是刘思齐当时的内心写照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4539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