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有错,错在眼神没长好,都已经要订婚了,男友家人的品行都看不出来。
一、订婚宴加个求婚仪式没啥毛病,虽然有些人会纠结下跪求婚这事,但是只要小两口乐意,其他人只会祝福。我当年订婚的时候,也有一个求婚的环节,在知道有这个安排之后,我爸妈特意的把我喊过去,说是他们找很多人问过了(其实是喊我姐上网查的),是单膝,单膝是求亲的,并且男左女右,得跪左膝才算尊重,跪右的话就是不尊重,甚至有小妾的意思;
双膝是跪长辈的,双膝跪平辈只有跪丧的时候才会这样,所以千万不要双膝跪,不然就不吉利了,耳提面命的跟我叨叨了半小时。这个事件里,下跪求婚是单膝跪,有什么好纠结的?
现在社会虽然有些老人还有点封建思想,但是在这些小细节拿姿态的真的不多,就说一句:电视总看过吧?电视求婚那样不挺能接受的吗?
二、而准婆婆却因为求婚这事当场生气,那幸亏没结成,不然后续有得受的。的确,是有很多老人有封建思想,包括我的父母,他们同样对下跪求婚这事不是特别赞同,但是他们选择给未来儿媳尊重。
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儿孙自有儿孙福,年轻人追求形式感、追求浪漫,只要不是玩得太过火,都不觉得有啥,因为这是两辈人当中最基本的尊重。并且我娶的是异地的,我父母在订亲的时候,还特意了解了一下我妻子那边的习俗。
比如说,我家乡是没有改口费这种说法的,但是我妻子那边有,所以我父母跟哥姐都准备了。在我结婚的时候,我们按着我家乡的习俗请了“吹笛队”、“舞狮队”,也按着妻子那边的风俗铺了红地毯,搭了气球拱门。这些费用其实真的不高,就这样两家欢喜不挺好吗?
我说这些,就是想说明白,老一辈的确是比较封建,但是尊重人的老人,会试着接受年轻人的浪漫与小细节,当场拿姿态的,就算了吧,结不成就是幸福。
三、这种拿姿态的婆婆不是什么好相处之人,她觉得自己儿子是凤凰,该配天仙,那就让他们找去吧!这样的婆婆纯粹就是他们自己家过成什么X样自己没点数,反倒觉得人家姑娘配不上自己的儿子,那么彩礼不要也罢,一个女生要下嫁,真的图那5万的彩礼吗?她既然把儿子当宝贝,那就继续当好了,女方不嫁是好事,毕竟“配不上”人家的儿子嘛!让她找个她认为配得上自己儿子的女人不就完事了吗?
作为一个单膝求过婚、并且父母没有反对,反而在各种帮儿子找注意事项的男人,我在此友情提醒:姑娘请及时止损,千万别心软复合!
在广西柳州,有一座山体形似元宝的大山,名为“元宝山”。这个名字引来了很多背包客和自驾游客,他们不惜花上几天往返,挥汗如雨,爬上元宝山,似乎此行之后真能得到金元宝似的。
外表可爱的元宝山,也有着不俗的实力。元宝山位于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城北60公里处,属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过渡地带,与九万大山、凤凰山共同构成这一片庞大山地的地貌骨架。这里地层古老,地势高峻,元宝山主峰海拔2081米,现为广西第三高峰。它所处的地层也是广西最古老的陆地,因此有“广西祖山”之称。
这座山,广西资历最老
地质学家把地质遗迹、地质景观最原始固化产出的状态称为地质生态。地质生态由地层、岩石、古生物化石、地质构造以及能够反映最原始状态的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的古地理环境构成。元宝山在漫长的地质 历史 中,经历了雪峰、加里东、印支及燕山等构造运动,沉积了广西最古老的地层,构成了广西第一块陆地。
组成元宝山主峰的岩石,为雪峰-加里东期(距今8~4亿年)的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周围是中元古代四堡期浅变质砂泥岩,参杂火山碎屑岩和细碧角斑岩(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值得一提的是,在同属元宝山—九万大山山系的西南面,还发现了多处世界上最古老的科马提岩。这种超基性岩石形成于347亿年前,1969年首次发现于南非巴伯顿山地的科马提河流域并以其命名,又称镁绿岩。它是地幔部分高度熔融的产物,是地球早期富镁原始岩浆的代表。元宝山科马提岩的发现,证明了元宝山这块陆地的古老 历史 。
元宝山处于著名科学家李四光提出的“广西山字型构造”的脊柱部位,是由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两大板块挤压碰撞而成。“山字型构造”是李四光地质力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构造体系,在地球表面有许多这种类型的构造。其成因为多种力、多种方向的挤压作用于地壳上,引起地壳表层不均匀的滑动与变形,就容易形成山字型构造。一般规模较小的构造运动,对地壳影响较浅;而规模巨大的,会影响到地壳的深部甚至地幔的上层。科马提岩的出现,为元宝山山字型脊柱说提供了依据。
元宝山古陆地发育的中元古代四堡群地层,是华南地区最古老的地层(距今167~8亿年),与我国北方的中元古代长城系地层年代大致相当。它出露于广西北部九万大山至元宝山两侧,厚度大于5700米,广泛分布于湘、桂、黔交界地区。这块古老的地层是广西最古老的陆地,可谓广西陆地之祖;由最古老陆地形成的山系可称为“祖山”,这就是广西“万山之祖”——元宝山之由来。
元宝山的运气不好,所在的古陆地刚刚成形时,就迎来了新元古代的冰川事件——距今71~58亿年前的震旦纪冰期。那时的地球可谓极端寒冷,海洋几乎全部被冻结,元宝山沉积的冰积岩反映了这一时期。新近纪以来,距今三百万年前的湘黔桂冰川又一次覆盖了元宝山,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把南国大地装点得分外妖娆。此时的元宝山主峰海拔超过3600米,为广西第一高峰。
此后元宝山遭受了冰川融化的剥蚀,流水、泥石流的侵蚀以及动力风化的作用,掀掉了厚厚的第四纪冰川的覆盖,也掀掉了历经沧桑的四堡群地层,展现出冰川型的花岗岩地貌雄姿。第四纪冰川遗迹构成的冰川地貌,广布于元宝山及其周围,有古冰盖、冰脊、冰川悬谷、冰川石壁、冰川石臼等多种类型。元宝山外缘北、东、南三面山脊呈环形,向西开口呈元宝状,这种形状就是因冰川作用而形成的,地质学上称为“漏斗状冰盖”,它是湘黔桂第四纪古冰川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西最原汁原味的青山绿水
旅游 地貌就是可以供 旅游 者观赏游览的特殊地貌形态,也是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首选地质遗迹。我国拥有14个(批)世界自然遗产地,除了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其余都可视为 旅游 地貌,如喀斯特地貌的云南石林、武隆天坑、桂林山水,丹霞地貌的武夷山、丹霞山、龙虎山,花岗岩地貌的三清山、黄山,变质岩地貌的梵净山等等,不一而足。
亿万年的地质运动,造就了元宝山以花岗岩地貌为代表的地貌景观,其中最为独特的是冰川侵蚀型山岳地貌和花岗岩峡谷地貌。
由冰川侵蚀型花岗岩组成的山岳地貌,分布于融水县境中部,安太、香粉、安陲、白云、红水等乡之间,北始林五坳,南濒金兰河,东至吉曼村,西临元宝河,方圆3901公顷。以白虎顶(海拔2064米)、兰坪峰(海拔1995米)、元宝峰(海拔2081米)和青云峰(海拔2086米)四大主峰为代表。
元宝山花岗岩峡谷地貌发育良好。一处是位于坐落在青云峰西南面的龙女沟大峡谷,另一处是地处元宝山南麓的龙宝大峡谷。当然,如果不想爬太高的山,又想领略花岗岩地貌的风采,可以从融水县城出发走33公里的车程,到香粉乡雨卜村去看三友瀑布。三友瀑布是广西花岗岩地貌中海拔最低的瀑布,夏天可以全身浸在花岗岩裂缝中流出来的矿泉水深潭中,一边戏水,一边观赏瀑布,好不惬意。
元宝山还有变质岩地貌,主要分布在贝江大峡谷。这些岩石是贝江河床的组成部分,也是贝江两岸峡谷高耸大山的基石。贝江发源于九万大山,发育在元宝山地区,因流过融水县城背面古称脊江。它是柳江和西江的重要支流,也是元宝山苗族人民的母亲河,在广西苗族 历史 上拥有重要地位。
全长146公里的贝江,蜿蜒穿流于变质岩峰峦之间,两岸峭壁深菁,竹木葱翠,风光旖旎。**《闪闪的红星》中,那句著名的“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就在此取景。沿江有贝江飞虹、苗楼秀色、山湖迭翠、寿星迎宾、将军石、摩天崖、望夫崖、飞云崖、石门峡、石猿岭和竹林胜景等主要景点。
阳春三月,杜鹃映红江水,木排悠然游动其间。其水质碧清澄净,由于两岸竹木繁茂,随着河面宽窄和光照程度的不同而呈现出墨绿、宝蓝和淡绿等不同颜色。在石门潭上游,都郎河、三防河、香粉河从三道苍翠峡谷中奔涌而出,犹如三条白龙猛地撞到一处,形成贝江上著名的三江门。这里水声如雷,白涛滚滚,浪柱冲天,烟雾障目,蔚为壮观。
出了元宝山,这些生物再难看见
元宝山地处广西三大多雨区之一,年降水量2379~2813毫米,号称广西第二水塔。元宝山是广西重要的水源保护地,发源于此的河流有元坪河、荣坪河、泯罗河、大坪河、陈卡河、加网河、高基河、元宝河、小桑河、老虎口河、培秀河、乌吉河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使元宝山成为广西重要的生物基因库。
元宝山木本植物有300多种,药用植物34种,纤维植物7种,淀粉植物16种,观赏植物有黄杨、杜鹃、深山含笑、广东白兰花、木莲等。元宝山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元宝山冷杉、桫椤、银杏、南方红豆杉、伯乐树;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福建柏、鹅掌楸、马尾树、观光木、马蹄参、长苞铁杉;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南方铁杉、华南五针松、鸡毛松、紫茎等。它们集中体现了元宝山的生物多样性。
其中元宝山冷杉是我国的特有树种,只产于元宝山,是世界上最为濒危的植物之一,种群数量不足900株,保护区最早就是因为冷杉而建立的。元宝山冷杉是古冰川时期的孑遗植物,是元宝山古冰川存在的有力证据,在研究我国南方古冰川、古气候、古代植物区系的发生和演变等领域有巨大的科研和学术价值。
元宝山动物资源丰富,保护区内有国际上备受关注的珍稀濒危鸟类白眉山鹧鸪和仙八色鸫。另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长尾雉、小灵猫、林麝、穿山甲,二级保护动物猕猴、熊猴、黑熊、水鹿、鬣羚、白鹇等。黑颈长尾雉雄鸟冠羽呈橄榄褐色,上背栗色,下背和腰杂以黑白横斑,颈侧铜蓝色,腹和两肋均栗色。雌鸟体羽呈棕褐色,布以黑白纹,上背有白色矢状斑。栖息于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坡开阔草地或稀疏松树林间。
元宝山多样复杂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为两栖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衍环境。这里两栖动物种类多、分布均匀、种群结构稳定,是研究广西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之一。
山坡上,每天都好像在过节
元宝山是苗族聚居的地方,因这里是苗族世居之地,故又名大苗山。它既是广西的万山之祖,也是苗族的祖山。坐拥元宝山的融水县,号称“百节之乡”。
苗族这一古老的民族出自五千年前的“三苗”,由于受外族的侵略和压迫,一直过着长途迁徙的苦难生活。为纪念每一次抵抗侵略者的胜利,就形成一个纪念日,最后都演变成民族的节日。元宝山苗族有苗年、拉鼓节、芦笙节、芒篙节、古龙坡会、新禾节、斗马节等众多节日,大都是悼祭先烈、缅怀前辈、鼓舞斗志、庆贺丰收的仪式。
元宝山下的苗族系列坡会,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苗族坡会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十七举行,每天在元宝山下的一个乡镇村屯举行一个聚会,主要包括滚贝乡初十一“热伴节”、杆洞乡十二坡会、香粉乡十六古龙坡会和安陲乡十七芒蒿坡会等。这些坡会既是苗族青年男女的社交盛会,也是传统民族 体育 运动会,更是民族团结的盛会。
正月十六举行的香粉乡古龙坡会是元宝山 历史 最久、规模最大的坡会。香粉乡是苗、瑶、侗、壮、汉等多民族的聚居地。1902年,前清一位贡生为促进各民族互尊互爱、团结和睦,召集了附近各族元老成立了古龙坡会,每年正月十六和八月十六举行两次。正月预祝丰收,八月庆祝丰收。每年的这两个日子,香粉乡四村八寨的各族群众就汇聚古龙坡,进行芦笙踩堂、斗马、斗鸟、赛马、舞狮、对唱山歌等富有民族特色的庆祝活动。
其中,芦笙踩堂是节日中最盛大的场面:地处元宝山深处的苗乡,处处可以看到舞动芦笙的画面,村村可以听到芦笙曲的悠扬。节日期间,来自十村八寨的芦笙队汇集在坡场上,上万支芦笙齐鸣。欢乐的“达亨”们手持芦笙起舞,心情欢快 的 “达佩”们当寻觅到意中人时,就会走上前去给“达亨”系上彩带,并手牵彩带伴舞。
在元宝山地区,还可以看到苗族建筑及手工技艺、苗族蜡染技艺、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苗族织锦技艺以及苗族音乐、医药等,这些都是当地苗族人民创造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年冠军为马来西亚麻坡关圣宫龙狮团C队,2020年和2021年冠军为中国广西梧州藤县醒狮团。
藤县申报的狮舞是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1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做过惊艳亮相。
世界狮王争霸赛是由马来西亚的云顶娱乐城和雪隆龙狮联合总会联合主办的,自1994年开办,每两年举行一次的世界性醒狮大赛,每一届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好手前来竞赛。
安徽池州东至县的结婚风俗有一些特色的习俗,让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吧。
在东至县,结婚通常是在农历的春节前后进行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结婚习俗:
选日子:在结婚的前几天,通常要请一个算命先生来看日子,选一个吉祥的好日子,这一天被称为“迎亲日”。
迎亲礼仪:在迎亲日,新郎和他的家人会前往新娘家,进行迎亲仪式。迎亲队伍通常会由喜庆的鞭炮声、锣鼓声和舞狮独行。到达新娘家后,新郎要经过一系列闯关游戏,取得新娘的“宝藏”才能娶走新娘。
交换礼金:在结婚仪式中,两家亲戚要交换象征喜庆的红包,这被称为“聘礼”。
拜堂:拜堂是结婚仪式的重要环节,两位新人在堂上向天地、祖宗和双方父母行礼,并交换戒指。同时,主持人会宣布两人正式成为夫妻。
宴请宾客:结婚后,新郎和新娘会举办婚宴,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庆祝。婚宴上通常会有各种传统的菜肴和乐器表演。
这些是安徽池州东至县结婚的一些常见风俗,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随时问我。
广东。广西的舞狮技术就完全不能跟广东相比了,如果看过李连杰演的黄飞鸿的狮王大会就知道广东的舞狮有多厉害了,自古以来广东的舞狮是出了名的。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的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历史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
一、安塞腰鼓简介
安塞腰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近年来,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赴日本进行表演。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
[编辑本段]二、安塞腰鼓的表演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榆林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陕北腰鼓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发展历史。在一些主要流传地区,几乎是村村有鼓队,家家有鼓手。而且世代传承,经久不衰。正由于它流传的时间长、范围广,参加的人数多,所以,舞蹈的基本形式和动律虽然大致相同,但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演风格和习俗。安塞腰鼓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安塞腰鼓由来已久,本是古代军旅以增军中士气及传递情报所用,这里是用来表达胜利的欢呼和丰收的喜悦。颇密的击鼓声,强悍的步伐,变幻的阵势,雄壮的呐喊,尽现男子阳刚之美,在国际上极富盛名
安塞腰鼓多采用集体表演形式,鼓手(称“挎鼓子”或“踢鼓子”)少则数十人,多时可达百余人。队伍包括拉花女角、伞头、蛮婆、蛮汉等角色,和“跑驴’、“水船”,等各种小场节目组成浩浩荡荡的民间舞队。在表演上强调整体效果,要求动作的整齐统一和队形变化的规范性,主要通过鼓手们豪迈粗犷的舞姿和刚劲有力的击鼓技巧,充分展现生息在黄土高原上的男子汉们的阳刚之美
安塞腰鼓有完整的表演程式和活动习俗。过去,多在喜庆节日和庙会中演出,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是集中的活动时间。活动开始前,要由庙会会长(由各村推举产生)先组织祭祀活动,称为“谒庙”:舞队在伞头的带领下,敲起锣鼓,吹着唢呐,有时还要抬着整猪整羊和其他供品前去寺庙烧香敬神,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并在庙内广场踢打一阵,意在娱神。“谒庙”结束,正月初八九后,腰鼓队便开始了挨门拜年活动,俗称“沿门子”。当地有这样一句谚语:“锣鼓唢呐直响哩,屁股底下棍撬哩!”群众也都坐不住了。这时,腰鼓队按村中情况依次走串各家,在主家院中、窑前表演一阵,伞头根据各家情况,触景生情演唱几段吉利秧歌,以表贺年之意。主家则认为腰鼓队进院入户敲敲打打、跳跳唱唱,可以消灾免难、四季平安。这可能是古“乡人傩”的习俗遗风。有时两队腰鼓在途中相遇,一般都由伞头互唱秧歌,共贺新年,让道而行,但有时也会出现互不让道的情况,此刻就要竞技赛艺,争个高低。两队锣鼓大作,唢呐声、腰鼓声,好似春雷滚动。鼓手们尽情击打、跳跃,如疯似狂,打至高潮,鼓乐暂息,由双方伞头出场对歌,这也是竞赛技艺的一个方面。直至有一队阵角先乱,动作不齐,鼓点、队形也都统一不到一块或对歌对答不上时,就算输了,于是主动让道,让胜者先走。
“沿门子”结束后,邻村之间的腰鼓队还要互相拜年,彼此互访,进行交流演出,这和陕北秧歌一样,称之为“搭彩门”。正月十五时,各村腰鼓队云集广场,开始了互比互赛活动。各路鼓手各显身手,互比高低,成为一年里腰鼓表演的高潮。这不仅活跃了农村春节文娱活动,还通过彼此观摩、切磋技艺、推动了腰鼓的普及和提高。当晚还要举行“转灯”(也称“转九曲”),几乎是人人争游,阖家同转。届时鼓乐齐鸣,灯光闪烁,腰鼓队在前引导,众人随后,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广东舞狮习俗春节期间,广州人玩得可开心了:看戏的,打牌的,逛衔的,旅游的,拜年的,“逗利是的”,舞狮子的。而最吸引人的是舞狮子。可知道,舞狮子是广州春节的一大娱乐,民间传统活动之一。舞狮,广州俗称“舞醒狮”,是以武术功法为基础,又以舞”为形式的独特民间艺术舞狮。由两人合作,首尾配合,舞动一头四不像“狮子”,前有“大头佛”逗引,配以象征狮吼和风雷之声的大鼓、厚锣、响钹,随着乐声起伏,把“狮子”从酣睡到奋起的神态举止、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每逢佳节喜庆、迎春赛会、开张庆典,人们必敲锣打鼓,舞狮助兴。广州舞“醒狮”活动起源于明朝末年,初为表现武术馆的尚武精神。清朝中叶,已广泛流行于两广地区,并传至南洋、北美和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广州三元里、泮塘的“狮子”尤具特色。时逢节日,舞狮游行,共庆丰收,亦互为勉励。若遇“狮子”临门,视为“驱除邪恶、光耀门庭、大吉大利”之事,纷以彩礼答谢。现在,广州各镇、各大企业和一些村、衔都有狮队。广州最具实力的狮队是广州工人醒狮队。其实,狮子有“北狮”和“南狮”之分。“北狮”重形,广州民间的“南狮”重“意”,讲究桥马,善于抽象传神。“南狮”造型套路甚多,酣睡、出洞、起势、过三山、上楼台、发狮威,无不神似;喜则欢而碎步,怒则气冲牛斗,哀则闭眼稳步,乐则跃而跨步。这是南狮重“意”的舞法。还有迎宾舞、跳龙门、叠彩、采青等各种形式。法不离碎步、马步、弓步、虚步、行步、探步、插步、麒麟步,内外转身摆脚等。“舞狮”高潮在“采青”。人们把象征“松柏常青、身壮力健”的“青叶彩礼”(通常是一棵连根的生菜,菜中扎有一封利是)高高挂起或放置于盛盘之中,“狮子”从探青、惊青、食青、吐青按套路表演。“采青”有地青、高青之别,花款有水青、桥青、蟹青、阵门青、七星伴月、九指连环等名式。“采青”时视青”的高度,少则二三人“叠罗汉”踏肩而上,多则数十人肩托圆盘至五六重,摘取彩礼。舞狮者必须顺利地一次采到“青”,并将“青”食下,然后再把“青”吐出来抛给主人,主人接“青”以后,表示接到福了,无比高兴。广州醒狮,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明朝初年,广东出现了一头肉翅虎,翅如蝙蝠,飞而食邪心人肉,它的皮可以辟百鬼百蠹。粤入迷信,凡能保家宅保平安的东西,都视为吉祥之物,因此,人们仿造此兽形象在节日中舞动它,以告四方生灵,不要给黎民百姓带来灾难。后来人们考究其实,原来这称之为肉翅虎的,是文殊菩萨的坐骑——狮子,因鬣毛过肩,并且毛色与身体颜色相同,奔跑时鬣毛扬起如蝙蝠的缘故。现在广州醒狮,头上是有角的,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造型,名为“狮子”,实为一头不像狮子,不像犀牛,不像麒麟,不像虎豹的“四不像”。这个“四不像”还有一个传说,在明朝初年,有头独角怪兽出现在佛山,害人害物,人们不得安宁。后来有人想了个办法,以兽治兽,做了一头竹编纸糊的头上也长独角的狮子,并且敲锣打鼓大放鞭炮,把怪兽吓跑了,从此便把独角狮子作为驱邪消灾的吉祥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