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学院怎么样

陇东学院怎么样,第1张

陇东学院挺好的。

学校位于甘肃庆阳市,是甘肃省人民政府和庆阳市共建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庆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庆阳地区农业学校整体并入,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陇东学院,2017年被确定为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3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05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35人,其他各类高级职称人员19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616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优秀专家,领军人才,人才工程,园丁奖和成才奖获得者54人,35人享受甘肃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津贴。

1名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计划讲座教授,2名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计划青年学者,74人获陇原人才服务卡,兼任兄弟院校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79人。

--陇东学院

1、可以在庆阳或平凉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婚姻登记条例》第二章第四条规定: 内地居民结婚,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

2、需要带上规定的证件资料:

《婚姻登记条例》第二章第五条 办理结婚登记的内地居民应当出具下列证件和证明材料:

(1)本人的户口簿、身份证;

(2)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

陇东学院后门可以在网上预约,相关内容如下:

学校现占地面积14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7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馆藏图书1732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221人,面向全国27个省市区招生。现有教职工134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86人,其他各类高级职称人员19人;

博士、硕士学位教师699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优秀专家、领军人才、人才工程、园丁奖”和“成才奖”获得者54人。

35人享受甘肃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津贴,1名“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计划讲座教授”,2名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计划青年学者”,59人获“陇原人才服务卡”;兼任兄弟院校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87人。

学校设文学与历史文化、教育与体育、马克思主义、经济管理、数学与信息工程、生命科学与技术、农林科技、艺术、医学院、地理与城乡规划、新能源等14个二级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招生专业56个,涉及文、理、教、工、农、管、法、医等11个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生物科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南梁精神概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正宁中湾林场国家级理科实践教育基地;

土木工程、小学教育、农学、历史学、经济学、石油工程、物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个省级特色专业;有机化学、动物生物学、中国近现代史、文艺学、建筑工程5个省级教学团队;

化学化工、土木工程、生物学、电气工程、信息工程、农林科技、石油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工程等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7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教学名师6人。

学校建有中国史、生物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作物学5个省级重点学科,甘肃省陇东生物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陇东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黄土工程性质及工程应用实验室2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旱地冬小麦种质创新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陇东旱地作物种质改良及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南梁精神研究中心、陇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农耕文化与陇东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研究中心3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甘肃省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甘肃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1个省级创新创业示范中心,甘肃省陇东地区植物标本展示特色科普基地,陇东道情皮影全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甘肃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南梁精神研究中心。

与庆阳市共建陇东冬小麦工程研究中心、现代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抗疏力技术应用研究中心、荒漠化防治研究中心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庆阳市人大常委会共建地方立法研究基地,与兰州大学、合水县人民政府共建子午岭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孟庆阳跟任晓莹结婚了。进入光明网,点击励志年度人物,点击孟庆阳,得知24岁的任晓莹是苇河站客运值班员,26岁的孟庆阳是穆棱站运转值班员。2019年12月,结束了爱情长跑的两个人领回结婚证,商定春节后举办婚礼。所以说,孟庆阳跟任晓莹结婚了。

甘肃陇东和陇西的文化和生活习俗差别大吗?

虽然陇东和陇西是甘肃省的两个地区,但是在地理位置上两者是十分的相近 ,所以说风俗习惯以及语言文化的差别并不是太大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甘肃这片土地上孕育出许多的优秀文化,这两个地区他们都喜欢看戏 ,戏文化在甘肃这一片区域是非常受欢迎的 。

甘肃省简称陇,陇东和陇西的文化和生活习俗方面差别不大,两地的民风淳朴,风土人情都挺不错的,历史挺久远的,文化底蕴浓厚,传统风俗习惯挺多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甘肃省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当地人们的文化水平挺高的,大家都很讲究文明的。

甘肃人挺喜欢吃面食的,每家每户都会制作臊子面、牛肉面、馍馍、呱呱、捞捞、酿皮、羊肉垫卷子等美食,味道诱人,让人垂涎三尺。甘肃人的结婚风俗习惯挺多的,彩礼钱在全国各地是出了名的高,有的人结婚彩礼钱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结个婚搞得倾家荡产,到处借钱,有的地方结婚新娘新郎要披上红缎面,寓意吉祥如意,天长地久,早生贵子,夫妻俩恩恩爱爱共度白头。

甘肃人勤劳善良,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兢兢业业,大家都很钻,赚钱很卖力的。甘肃人过年的时候都很喜欢逛灯会看社火表演的,社火表演很精彩的,吸引很多本地人围观,万人空巷,人山人海的。

作为一个陇东人,我感觉以前甘肃人说话是一样的,但是出去的地方多了见的人也多了。有些甘肃方言能听懂但不能交流有些根本听不懂。这些文化习俗方言饮食都跟陕西一样方言也能交流因为陕甘交界离西安近。

以上是属于我个人的一些建议和想法 ,仅供参考,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如果你们有其他的想法,可以评论在文章的下方 。

庆阳市,甘肃省辖市地级市,位于甘肃省最东部,陕甘宁三省区的交汇处,系黄河中下游黄土高原沟壑区。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 作文 导游词 600字甘肃省庆阳,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作文导游词600字甘肃省庆阳1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俗称“陇东”。东接陕西省,北接陕西和宁夏,西与宁夏相连,南临平凉市和陕西。辖庆城县、华池县、环县、合水县、正宁县、镇原县、宁县和西峰区,总面积约27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44万,有汉、回、蒙、满等20个民族,其中汉族占98%以上,少数民族主要是回族。全市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东部黄土丘陵区,中南部为

黄土高原沟壑。庆阳市属内陆性季风气候,冬寒较短,夏少酷暑,秋季多雨。

庆阳—名系沿用古“庆阳府”名称,最早取决于宋代政和年间,后设环庆路,又设“庆阳军”节度,庆阳之名,方见于史册,沿用至今。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任”环庆路经略抚缘边招讨使”与其子驻防庆阳,驻城练兵,保境安民。庆阳市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 文化 。早在20万年前这一带就有人类生存。五六千年前,先民就在此农耕,养殖,制陶。据《史记》记载皇帝轩辕氏再这一带和医祖歧伯合著《内经》。夏代,周祖不出失官率部族赴此,驻城拓荒,安邦定居,今庆阳县城据传就是建于此时的“不出城”故有“周旧邦”之称。庆阳市也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俗称:“陇东老区”。

庆阳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是有名的烤烟生产基地,作物以半干旱的小麦、玉米等为主。

作文导游词600字甘肃省庆阳2

庆阳是轩辕黄帝活动过的区域,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周先祖曾在此兴业,开辟了农耕文化的历史先河。庆阳又是我国西北最早创建的一块革命根据地。1934年刘志丹、习仲勋等在华池南梁创建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

庆阳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发现各类文物单位2700余处(其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4处,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69处,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147处),馆藏文物2万多件。发掘于庆阳县三十里铺侏罗纪晚期岩层中的“环江翼龙”化石、合水板桥第四纪早期的“黄河古象”化石,使世界为之瞩目。我国出土最早的第一块旧石器,就发掘于华池县的赵家岔。迄今区内已发现仰韶、齐家等古文化遗址980处。秦长城、秦直道各跨越境内二百多公里。北魏永平二年的北石窟寺,规模宏大,造型精美,是全国石窟艺术中的珍品。范仲淹为抵御西夏入侵修筑的二将成、大顺城和平戍寨雄姿犹在。

庆阳历代名家辈出,古有黄帝问医的歧伯,汉有思想家王符,魏晋有政治家傅玄,以及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金石书画大家米万钟等,都为历史所称道。

庆阳自然资源丰富,素有“陇东粮仓”之称,盛产粮、油、水果及中药材等。黄花菜驰名国内外,被国家经贸部定为“西北特级金针菜”。黄甘桃、晋枣曾是古代贡品。庆阳、环县、华池、西峰四县(区)的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是长庆油田的主产区。

作文导游词600字甘肃省庆阳3

陇东黄土窑洞导游词

欢迎各位朋友们来庆阳观光旅游。也许您见惯了南方的白墙黑瓦,北方的深宅大院,但您一定没有见识过董志塬上最古老最奇特的民居。今天我就要带大家参观我们陇东黄土高原的一大奇观——窑洞。

陇东黄土高原是世界黄土层最深厚的地方,境内董志塬号称“天下黄土第一塬”,所谓“塬”是黄土高原上大片的平坦土地,董志塬又是世界黄土塬之最,它的黄土层厚度达200米以上,塬面面积910平方公里,南北最长处约11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50公里,古有“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塬边”之赞,是中国窑洞民居最多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窑洞是远古时期黄土高原上古人类的最佳住宅,作为中国特有的民居形式至少可追溯到四千年前。它和黄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黄土直立性强,土质细腻,是修建窑洞建筑的必备条件。庆阳很多关于人文始祖的 传说 都和洞有关系,人文始祖轩辕,在这里留下了轩辕洞;医圣岐伯留下了老洞、药王洞;据《诗经》诗经记载,周先祖10多代人在陇东黄土地上创业,开辟农耕,留下了“陶复陶穴”的史迹,所谓“陶复陶穴”就是指遍布崖面密密麻麻的窑洞。窑洞作为特殊的民居形式,从上古留传了数千年,形成了一种极具特色的窑洞文化。陇东地区至今仍有很多人还住着窑洞。按照建筑结构的不同一般可分为靠山窑、地坑窑和箍窑三种。山区比较常见的是靠山窑,也就是在山崖的崖面上按水平方向纵深开挖窑洞。而平塬区由于没有山崖可以依靠,只能在平地上按垂直方向挖出一个四四方方的大坑来,然后再在大坑的四壁水平开挖窑洞,地坑院在地面上除了能看见土炕土灶的烟囱,再看不见 其它 的建筑。是不是很独特呢我们今天要去参观的就是这样的一座地坑院。而箍窑也是平塬区的窑洞建筑,是用黄土土坯在地面上箍成窑洞,有的直接用石头砌庄面,砖头箍窑。

窑洞的'横截面多为圆拱形,平面呈长方形,窑洞的内部一般会抹上一层细腻的泥土,并刷上白色涂料。窑洞一般高3—4米,宽25—3米,深3—10米,有的更深。俗称“土窑崖庄,锅头连炕,烟囱朝上”,窑洞冬暖夏凉,四季皆宜,是黄土高原上最理想的居室。历史上曾有窑洞住室、窑洞庙宇、窑洞机关、窑洞客店、窑洞驿站、窑洞学校、窑洞商店、窑洞仓库等,就连皮影戏和小型文艺演出也在窑洞里举行。百姓家家住着窑洞,男女结婚的新房布置在窑洞里,所以庆阳人就把结婚叫“入洞房”。人死了,墓葬时要先在地上挖个地穴,还要在地穴里挖个小窑洞,或用砖箍个小箍窑,然后才将棺椁安放在地下的窑洞里。陇东人一生,从生到死与窑洞结下了不解之缘。

千百年来,陇东地区庆阳人以窑洞为居室,视窑洞为保护神。窑洞代表了富有,代表了文明。“远来君子到此庄,莫笑土窑无厦房。虽然不是神仙洞,可爱冬暖夏又凉”。这是清代进士惠登甲赞美庆阳窑洞的一首诗。庆阳窑洞是朴实的,朴实的如同一捧黄土。它是不起眼的,如同黄土高原上随处可见的黄土峁,它不事张扬,从不炫耀,与黄土浑然一体。它是浑厚的,背靠高山,脚踩大地,坚固牢靠。它是传统的,数千年来,庆阳人与窑洞密不可分,生生不息;它是封闭的,秋去冬来,顽强地抵御着寒风雨雪,释放着大地的暖气。它是开放的,无论春夏,始终以其朴实厚道迎接着八方宾客。 20世纪60年代,有几位日本专家来陇东黄土高原考察,被这里古老的黄土窑洞所吸引。他们不无感慨地说:“这些窑洞除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外,还是养生保健的理想境地。因为土窑中空气湿润,湿度宜人,一年四季变化不大;况且空气新鲜,无任何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能防御放射性元素的侵害,这真是养身长寿的绝佳之地”。

在新时期,窑洞不但继续发挥着民宅、住宿作用,而且在旅游、文化、娱乐、商贸等方面更显示出它独有的作用。庆城县在药王山修建岐伯祠时,一次就修建了我国扁鹊、华佗、李时珍等十大名医祠,祠庙修成了窑洞,成为全国之最,即最大最集中的药王洞,招来四海游客。西峰区还在小崆峒修建了窑洞民俗博物馆和窑洞宾馆,集民俗、古朴与现代化为一体,窑洞在文化旅游中也展现了它独特的作用。 2002年首届中国庆阳香包 民俗文化 节上,中国 民俗学 会命名庆阳市为“窑洞民居之乡”。

有人说,到董志塬来不领略窑洞风采,就等于你没去过董志塬。等一会我们就会到一处地坑院农家乐去做客,好客的窑洞主人,会叫巧媳妇给你擀出“白如雪、薄如纸、细如丝、长如线”的面条,加上地方特产调料菜蔬,做成的“煮在锅里团团颤,捞在碗里莲花转,操在筷子条条线,吃在嘴里吸不断”的臊子面。你一看,就馋涎欲滴了。有一外地客人吃后高兴的说:“吃了十八省的饭,好不过董志塬的臊子面”。这是实话,出了这塬,就没这饭。

作文导游词600字甘肃省庆阳4

各位团友大家好,很高兴我能担任本次之旅的导游员,我姓孙,你们可以叫我小孙,希望我们相处的开心,也希望各位团友玩的开心,吃得舒心。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甘肃概况,大家知道“甘肃”一词是怎么来的吗现在由我为大家一一道来。

甘肃”一词来自元代成立的甘肃行省。其实,“甘肃”一词是在西夏时出现的。西夏立国后,在河西走廊西部地区设立了军事指挥机——甘肃军司。1028年,党项族占领河西,张掖遂为西夏统治,西夏人在甘州设立了甘肃军司、镇夷郡、宣化府。在甘州成立了“甘肃军司”,统领兵力达3万余人,负责镇夷、番禾(酒泉,也就是肃州)两郡,包括宣化、西凉两府的防务,其重点是保卫河西走廊中部地区的安全。之所以把今天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称之为甘肃,是因为甘肃军司所管辖的两个重要的地区甘州和肃州二州,故此人们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两个州的首字而命名为“甘肃”。

今天的甘肃省共设兰州、天水、白银、金昌、嘉峪关、武威6个地级市,临夏、甘南2个自治州,庆阳、平凉、陇南、定西、张掖、酒泉6个地区;共有8个县级市、60个县、7个民族自治县、12个市辖区。

甘肃省位于祖国地理中心,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

民共和国接壤。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全省总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472%,居全国第7位。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边界线长为8700公里,最窄处仅有25公里。山地和高原约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70%以上;西北部的大片戈壁和沙漠,约占1499%。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据2009年人口普查统计,全省总人口为263546万人,

居本省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克满等10个民族,此外还有30个少数民族成份。东乡、裕固、保安为3个特有少数民族。

从分布情况来看,回族主要聚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散居在兰州、平凉、定西等地市;藏族主要聚居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东、中段地区;东乡、保安、撒拉族主要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裕固、蒙古、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中、西段地区。全省86个县、市、区中,除少数民族聚居的20个民族县、市外,其余66个县、市、区中均有散居的少数民族。

甘肃现有5种宗教:伊斯兰教、佛教、天主教、基督_、道教。其中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信仰的人口较多。信仰伊斯兰教的的民族主

要是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哈萨克族;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有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天主教、基督_、道教在各民族中都有信仰,但人数不多。

甘肃不仅历史悠久而去文化博大精深。甘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轩辕黄帝诞生于甘肃,西王母降凡与泾川回中山,周秦先祖发源于泾渭河谷,天下李氏根祖陇西。

由于甘肃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自古就是汉文化和兄弟文化,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汇地。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丝绸之路文化在甘肃遗存最多而且珍贵。由此甘肃的石窟文化璀璨闪烁,最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是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

甘肃 的文化丰富且多样,有石窟文化,彩陶文化,长城文化,伏羲文化等等,甘肃之旅会给你一个“惊心”的旅程,让你感受甘肃的魅力,让你不虚此行。

肚子饿了想吃撒可多了!兰州的牛肉面,张掖的小饭,天水的瓜瓜,白银静宁的烧鸡,靖远的羊羔肉,定西岷县的点心,平凉的羊肉泡馍,每走一处都有惊喜,诸多的美食让你大饱口福。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这里,愿大家玩的开心!

作文导游词600字甘肃省庆阳5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到甘肃庆阳北石窟寺观光旅游!我很高兴能为大家提供导游服务,满足诸位客人的需求,使北石窟寺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

庆阳北石窟寺与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一样,属甘肃早期的一座规模较大的石窟寺,其风格与山西云冈石窟和河南龙门石窟相近,在中国佛教石代佛教圣地,全面体现了古代陇东佛教活动的兴衰与发展。也是古丝绸之路东段上的一颗艺术明珠。

陇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周先祖曾在董志塬一带开创了华夏农耕文化的先河。北石窟寺位于董志塬的西侧,东北距庆阳地区行署所在地西峰市25公里。这里古属雍州,秦属北地郡,西汉至晋代为安定郡,北魏时归泾州,唐代为宁州,五代、宋时属原州彭阳县,元代为镇原州,明清属镇原县。其地东抵陕西榆林,西通黑水,南接泾渭,北达贺兰,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地区北达宁夏、内蒙、西抵河西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冲。北魏以来,随着佛教的兴盛和开窟造像的风靡,这里又成了萧关古道上的一大佛教胜地。据史料记载,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泾州沙门刘慧汪聚众反,诏华州刺史奚康生讨之。""康生久为,及临州尹,多所杀戮,而乃信向佛道,数舍其居宅以立寺塔,凡历四州皆有建置。"奚康生在泾州平定了沙门刘慧汪叛乱后,为了安定民心,巩固北魏王朝的统治政权,于宣武帝永平二年,大耗民财,"命匠呈奇,竞工开剖,积节移年,营构乃就"创建了北石窟寺和泾川的南石窟寺。无论奚康生当初开窟建寺的动机如何,足见当时佛事活动之兴盛,而陇东的劳动人民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在粗犷的黄土高坡上为后世留下了一份极为精美的艺术瑰宝。

北石窟寺自北魏开窟建寺后,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不断增修扩建,形成了这样一处规模宏大的石窟群。宋、清碑文记载,古代寺院、殿宇轩昂、龛像俨然,丹素炫彩、金玉垂辉、佛光普照、僧众云集、阁楼峻丽、蔚为壮观。岁月悠悠,斗转星移、清末兵燹。战乱烽起、寺院建筑,付之一炬。僧众遭戮,佛事废弃。新中国成立,1959年甘肃文物工作队在陇东进行文物普查,重新发现了北石窟寺,1963年成立文管所,对这一佛教文化古迹开始清理保护。寺院现有大小窟龛296 个,石雕造像2126尊,碑碣7通,各代游人题记150余方。其窟龛分布密集,形如蜂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窟院南北长125米,宽40米,面积为 5000平方米。窟龛分布的岩石断面南北长120米、高20米,大小相间,可分三层雕凿,造像均为高 浮雕 和圆雕,形象逼真,风格各异。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陇东著名的旅游胜地。

165号窟是北石窟寺最大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洞窟,位于窟区正中,是北魏永平二年奚康生主持开凿的"七佛窟"。窟门两侧高浮雕两尊守门天王,其事高58米,身着铠甲,足蹬战靴,怒目锁眉,神情威严,大有震慑一切邪魔的气魄。身旁横卧两尊雄狮,虽年久残损,然张口舞爪,威态犹存。

该窟好象一座高大的殿堂,空间宏大,气势磅礴。覆斗式顶,距地面高14米,南北宽217米,进深157米,平面为长方形,面积340多平方米。窟内东(正壁)、北、南三壁雕七尊立佛,佛高8米,磨光高肉髻, 面相 方圆,细眉大眼,鼻大唇厚,体魄雄建,褒衣博带袈裟,施无畏手印。俨然一派华夏民族伟人的形象。关于七佛图和七佛造像题材,全国早期开凿的其他石窟出有实例,然而完整意义上的七佛窟和七佛造像,唯北石窟寺最早最宏伟最有代表性,为以后七佛窟的兴建开创了先例。《魏书·释老志》简述佛教经义时,曾说:"释迦前有六佛,释迦继六佛而成道,处今贤劫。文言将来有

弥勒佛,方继释迦而降世。"《增一阿含经》卷四云:"七佛天中天,照明于世间。"这些记载,说明七佛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佛经中的七佛,不但能"宣说法教", "照明于世间",而且可"解除"一切众生的生死病痛之苦。北魏王朝编造七佛的种种"功德",对七佛和弥勒的宣扬是在于极力沟通人神之间的界限。北魏从太祖拓跋硅到宣武帝元属正好七位皇帝,奚康生禀"皇帝即当今如来"之义旨,为北魏七个正式皇帝大造七佛,一则歌颂佛教历史,加强佛教正统思想的传播。二则讨好朝廷,歌颂皇帝功德,安抚民众,巩固北魏统治政权。因而供俸七佛在当时陇东地区十分盛行。七佛造像成为北石窟寺的一大特色,从北魏一直延续到晚唐,题材形象十分突出。这说明北石窟寺在陇东古代是一处非常正统的佛教圣地。而当年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陇东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不惜血汗来雕凿如此宏伟、众多的七佛像,也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种种愿望。

作文导游词600字甘肃省庆阳相关 文章 :

★ 甘肃庆阳导游词3篇

★ 甘肃庆阳导游词怎么写

★ 甘肃景点导游词

★ 甘肃概况导游词范文2021

★ 庆阳北石窟寺导游词

★ 导游词的作文3篇

★ 绳金塔导游词600字作文

★ 青海湖导游词作文600字3篇

★ 六篇优秀的导游词作文

★ 河南导游词600字3篇

摘要:陇东皮影又叫灯影子、牛皮娃娃,是甘肃陇东地区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是舞台演出的用具,同时也是一种民间工艺品。旧时,陇东皮影戏是以食用的清油(植物油)为燃料的灯光照射牛皮做成的人物剪影为傀儡的一种民间影子戏。白天有太阳的时候也可演出,称为热影子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陇东皮影有哪些艺术特征吧!陇东皮影,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陇东皮影是秦陇文化与周边族群文化相融合,古老的道情与皮影相结合的产物。相传产生于宋代,民间俗称“灯影戏”、“小戏”、“老道情”,她在千百年的发展演变中,采取“借灯、传影、配声以演故事”的手段,“集中华皮影之大成,撷当地道情曲艺之精华”,融民间音乐、美术和口传文学为一体,成为当地人民倾诉情感、丰富文化生活和承担祭祀、过关、还愿、节庆等习俗的综合性艺术。到了晚清,特别是一代皮影大师解长春的心揣手摹、传承革新,更是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推向鼎盛。

庆阳市资源富集,香包、刺绣、剪纸、道情皮影、陇东民歌堪称庆阳“五绝”。以香包刺绣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闻名海内外。

从2002年开始,庆阳市以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传统为基础,通过成功举办香包民俗文化节,打造了庆阳香包名片,培育了骨干民俗企业,造就了民间艺术人才,兴起了民俗文化产业,开拓了广阔销售市场,极大地提高了庆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庆阳市先后获得了中国民俗学会和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香包刺绣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窑洞民居之乡”、“徒手秧歌之乡”、“荷花舞之乡”、“周祖农耕文化之乡”、“皮影之乡”等十多项命名,

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1年“庆阳香包绣制”、“环县道情皮影戏”两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所在公司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中国庆阳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特色节会,庆阳的小香包正在做成大产业、香飘全世界。

《都城纪胜》说: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镞,后用彩色装皮为之。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镇守庆阳,当时艺人以演皮影戏犒劳将士。清末甘肃大将董福祥曾把环县皮影戏班带到京城为慈禧庆贺寿诞。

陇东皮影属秦晋影戏,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一支。清代中叶,陕西东路皮影从陕西的大荔、华县经咸阳、彬县、长武传入我省的平凉、庆阳、环县等地,所以这些地区的皮影造型方法和制作工艺与陕西东路皮影是一脉相承的。但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几代人的改革和创新,陇东皮影融入了当地的文化与观念,经过世代长期的艺术实践,又广泛地吸收了民间剪纸、绘画和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长处,日渐形成了完美的造型原则和造型风格。

一陇东皮影分布

陇东皮影主要分布于平凉、庆阳地区各县,集中于陕、甘、宁三省接壤的三角地带。它的人物造型,归纳起来有生、旦、净、末、丑五个大类。根据人物不同的身份特点,夸张它的眉、眼、鼻、嘴和胡须五个部分。从工艺上讲,陇东皮影造型外轮廓以直线概括,俊俏有神,尤重图案装饰,着色对比强烈,头部造型约有千余种。由于在平面布幕上演出,只能左右动作,因此一般采用五分脸,即侧面表示法:一个眉、一只眼、一耳垂,半面嘴鼻一个脸。皮影的身段也用侧面表示法。陇东皮影音乐深受陕西西路皮影弦板腔、碗碗腔的影响,有的班子就用以上音乐演出也有用秦腔演出的,但大多数班子以演唱陇东道情为主。

二刻制原料

陇东皮影的刻制原料十分讲究,要求以小口齿青槽期的黑毛公牛皮为佳,皮板薄厚适中,质坚而柔。在整个的制作工艺上,无论是选皮、刮皮、拓样、针稿簇刻、着色、出汗、砖熨等各道工序都毫不马虎。陇东皮影雕刻艺人世代相传,雕刻刀法也非常讲究,有走刀、推皮、打眼、扣碗碗等。以先繁后简、先内后外的顺序雕刻。早期陇东皮影只有20厘米左右高,纹样和色彩简单概括,往后发展,皮影高一尺左右,着色以黑、红、黄、绿为主。其整体造型是头大身小(5:1),身段上窄下宽,手臂过膝。全身头、胸、手、腿等部分用牛筋绞连,身上的若干关节,根据动作需要,用三、五根毛竹操纵,通过灯光投影,影人在影幕上便表演出各种动作。清末,陇东皮影出现了带有复杂图案构成的大片布景,如花果山、金銮殿,称之为大片,尺寸为220-50厘米,中片亦有100厘米。

三艺术制作

民间艺人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造型训练,陇东皮影艺人也不例外。他们在制作皮影时较少参与理性色彩,而是根据自己的直觉、意念,巧妙地对影人进行合理的夸张和变形。这非但没有束缚他们的艺术创作,反而使他们的创作更加自由、率真,更具想象力,给人一种夸张的美,这尤其体现在影人面部的造型当中。首先面部的造型主要是运用线条的变化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夸张造型的,这些线条的长短组织、曲直搭配、点线结合勾勒出人物的身份、性别和相貌美丑。如生角多是平眉且眼睛细长,以此来表现其善良、儒雅,旦角以弯眉线眼表现文静秀雅,而净角则个个立眉,眼睛圆睁以示其威武刚烈。其次,陇东皮影面部色彩的运用也极具性格化,且表现夸张。陇东影人的用色,以红、绿、黄、蓝、黑五种颜色为主,采用中国民间年画的浓墨重彩的着色方法,以固有色平涂分填。为了准确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人物面部的不同色彩标志着不同性格。如人物脸部设计一般是黑(代表)忠者、红(代表)烈者、花(代表)勇者、白(代表)阴险狡诈的人。

四陇东皮影图案

陇东皮影图案,在设计构成上受到当地民间剪纸及传统戏曲的影响,富有强烈的地方民间装饰特色。如皮影人物的服装图案受到传统戏曲的影响,净角服装多着铠甲、旗靠等;服装上饰有各种花纹图案,吸收了民间剪纸中的花、鸟、动物、水、云、凤、龙等各类纹样。皮影强调的镂空,形成虚实相生、阴阳错落的审美效果,从视觉上给人一种从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之感。而陇东皮影的镂空图案,有月牙纹、圆点、锯齿纹、短线、半圆等,其中以月牙纹、短线居多,月牙纹不仅用在结构线上,还用在装饰纹样和组织图案中,并且根据情况需要做长短、宽窄、曲直的变化。其图案运用的大胆灵活,更增强了陇东皮影浓郁的民间装饰特色。

五艺术特征

构图与造型上的平面化是皮影艺术最显著的一大特征。这是由皮影的表演方式决定的。由于皮影戏要在二维的“亮子”即影幕后,靠灯光投影进行表演,而观众则坐在亮子前观看,这样就要求皮影的活动也必须是二维的,人物造型就要突出平面的效果,所以,皮影主要以侧身造型。为了增强皮影戏的表现力和观赏性,陇东皮影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现方法,采用富有立体感的平面化造型。如陇东皮影在一个影人身上溶合了多种角度的造型。影人包括头茬和身段,头茬指的是影人的头部造型,包括脸谱和头饰两部分。从影人头部的外轮廓来看是正侧面,而面部的五官,眼睛和眉毛却是正面造型,嘴、鼻又是正侧面,但头饰是斜侧视(三分之二侧面)。在身段的造型上,这种处理手法尤其明显:自领口向下,是六分前斜侧身段,到腰部开始逐渐转向七分前斜侧,最后到腿部就几乎接近十分面(正面)了。这种造型特点也同样存在于衬景、道具处理上。所以在同一件皮影的艺术造型中,会出现平视、俯视、仰视多种角度的综合表现,以其产生立体效果,来弥补剪影造型的单调和不足。

六传承保护

陇东皮影艺术继承了中国民间美术的优良传统,其底蕴丰富,源远流长,造型优美,不失为陇原大地上的一支艺术奇葩。在大力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更应该挖掘保护陇东皮影,使它在当代都市文化环境中能够获得更多的生存繁衍的空间。

甘肃文化习俗知识大全带你走进敦煌文化听陇剧看甘肃花儿识甘肃文化

甘肃结婚风俗流程有哪些甘肃结婚风俗文化介绍

甘肃文化甘肃历史文化甘肃民俗文化甘肃节日活动

甘肃著名的传统节日习俗大全甘肃有哪些节庆活动

敦煌有哪些文化价值敦煌的历史和文化概述

大地湾文化的特征有哪些大地湾文化的历史及特点概述

伏羲文化起源于什么时候伏羲文化的文化源头文化贡献概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5711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2
下一篇2023-09-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