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祝福视频

结婚祝福视频,第1张

亲朋好友马上要结婚了,想通过视频来送上祝福,那么结婚祝福视频说什么比较好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10秒结婚小视频的祝福语范文,助你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一、结婚祝福视频说什么:

1、花好月圆,喜事连连,一对神仙眷侣喜结婚姻。看你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就知道,什么才是最幸福最美满的爱情。我在这里祝愿你们,百年好合,早生贵子,永远甜蜜幸福。

2、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了最对的人,因为相知而相爱,因为相爱而结婚。相信你们以后都是彼此生命当中唯一的爱人。在这里我祝福你们,一生一世执子手,不离不弃共白头。新婚快乐。

3、一 纸婚 约,让一对郎才女貌的情侣结为夫妻,写下了你们彼此最真实的爱情。美好的缘分来之不易,在这里祝愿你们未来的日子里,能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离不弃。新婚快乐。

二、结婚祝福小视频10秒:

1、选择视频软件。

结婚祝福小视频需要用到一些剪辑软件,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这类简单的剪辑软件,随便选一个就好了。如果不会剪辑,现在手机的拍摄功能也是非常不错的,可以直接用手机进行拍摄。

2、找好结婚祝福语。

结婚祝福小视频只有十秒,因此找的结婚祝福语就要简短一点,不然时间不够用。当然,稍微制作长一点也是可以的。简短的结婚祝福语很多,比如非常常见的祝福语就是:某某在这里祝福新郎新娘,百年好合,永结同心,新婚快乐。

3、录制和保存。

视频录制好之后,直接保存即可。也可以在视频上添加一些背景音乐,就更好了。如果觉得视频还不够完美,可以进行适当的剪辑。当然不会剪辑,那么就直接重新再多录制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保存好之后,就可以在发给新人了,或者再加工成一个短片,在婚礼上播放。

三、婚礼视频祝福语:

1、熬过了年少轻狂,终于等到了完美爱情。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开始了生活的柴米油盐。真的是可歌可泣的一对恋人。我在这里祝愿你们,青丝到白发,永远幸福快乐。

2、愿无岁月可回头,且以深情共白首。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对曾经的恋人,成为了郎才女貌的新人。在这里祝愿你们,初心不变,甜蜜相爱。一定能长长久久,和和美美,幸幸福福。

3、最美的爱情就是第一眼看到你,就认定了你。相依相伴,不离不弃。你们的爱情就是这样,从校服到婚纱,爱的人就是TA。祝福你们,愿你们白头偕老,永浴爱河,早生贵子,美满幸福。

结语:

给结婚新人送上祝福的方式很多很多,不过视频送结婚祝福还是很特别和有创意的。希望本篇文章可以帮助到那些,想要通过视频给新人送结婚祝福却不知道怎么说的人。

1、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

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

3、梆子腔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4、京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5、评剧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河北梆子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等

7、晋剧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表演通俗质朴。著名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

8、蒲剧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现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言。著名剧目有《挂画》、《杀狗》、《杀驿》等。

9、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等。剧目有《三关排宴》、《东门会》等。

10、雁剧

雁剧,也称“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发展而来,流行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一带。据说它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剧目有《血手印》、《金水桥》等。

11、秦腔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12、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山西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戏曲剧种,在内蒙民歌及山西民间小调基础上形成,后来又吸收晋剧的表演成份而渐渐成熟。表演生活气息浓郁,曲词通俗。剧目多为表现农村生活的小戏,如《走西口》、《五哥放羊》等。

13、吉剧

吉剧,流行于吉林省的戏曲剧种。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曲调轻快、词句通俗、表演质朴火爆,剧目有《燕青卖线》、《包公赔情》等。

14、龙江剧

龙江剧,流行于黑龙江地区,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拉场戏、影戏及当地民歌基础上形成,表演轻松幽默,曲词通俗。剧目有《双锁山》、《荒堂宝玉》等。

15、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16、越调

越调,河南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因以“四股弦”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也称“四股弦”。音乐为板腔体为主,也唱曲牌。著名演员有申凤梅等。剧目有《收姜维》、《李天保招亲》、《诸葛亮吊孝》等。

17、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河南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省及湖北西北部地区,由曲艺“河南曲子”发展而成。唱腔轻柔婉转,以悲剧内容见长。剧目有《卷席筒》、《陈三两》、《花亭会》等。(

18、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荷泽一带,因其地古称“曹州”,故又名“曹州梆子”。此梆子系由山陕梆子经由河南再传入山东,历经变化而形成。主要剧目有《墙头记》等。

19、吕剧

吕剧,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中部及江苏、河南一带。20世纪初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发展而成,1950年定名为“吕剧”。吕剧表演富于生活气息,通俗质朴,唱腔曲调简单,易学易唱。所以吕剧在广大农村影响很大。剧目有《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和现代戏《李二嫂改嫁》等。

20、淮剧

淮剧,江苏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及安徽等地区。它起源于江苏民间小戏,后又吸收徽剧的艺术因素而逐渐发展成熟。其表演粗犷朴素。剧目有传统戏《女审》、《三女抢板》和新编戏《金龙与蜉蝣》等

21、沪剧

沪剧,流行于上海一带的地方剧种,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后形成上海滩簧调,又受到苏州滩簧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文明戏的形式在上海演出,并定名为沪剧。剧目多为现代题材,如《啼笑姻缘》、《罗汉钱》、《芦荡火种》等。

22、滑稽戏

滑稽戏,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戏曲剧种。源于上海的“独角戏”,后发展为滑稽戏,曲调驳杂、表演滑稽。主要剧目有《三毛学生意》、《一二三齐步走》等。

23、越剧

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24、婺剧

婺剧,流行于浙江金华一带的地方剧种,又名“金华戏”。它是一个多声腔剧种。其声腔由高腔、昆曲、滩簧、徽调等组成,各有其剧目及表演特色。剧目有《僧尼会》、《牡丹对课》、《断桥》等。

25、绍剧

绍剧,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一带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明末。以“三五七”、“二凡”为主要声腔,表演上以武戏见长,风格粗犷、朴实。剧目有《三打白骨精》、《龙虎斗》、《吊无常》等。

26、徽剧

徽剧,流行于安徽、江苏等地区的戏曲剧种,形成于清代中期,系多声腔的剧种,主要声腔为拔子、吹腔、二黄,也兼唱昆曲、高腔和西皮。1790年,徽班进京为乾隆庆寿,后演变为京剧。剧目多为历史题材,如取材于《三国演义》的《水淹七军》等。

27、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 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28、闽剧

闽剧,流行于福建地区的戏曲剧种。兴起于明中叶,到清代时已基本形成,只是规模较小。20世纪初爱京剧影响规模渐大,声腔基本完备,包括逗腔、洋歌、江湖、小调和板歌五种。剧目有《炼印》、《天鹅宴》等。

29、莆仙戏

莆仙戏,福建地方戏,旧称“兴化戏”,明中叶时已完全成熟,流行于莆田、仙游一带。音乐为曲牌体,表演颇具古意,典雅抒情。剧目有《张协状元》、《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等。

30、梨园戏

梨园戏,一种历史久远的戏曲剧种,可看成戏曲的“活化石”。它保存了很多宋元时期的南戏,如《朱文走鬼》、“荆、刘、拜、杀”等。20世纪50年代后,又编演了《董生与李氏》、《节妇吟》等剧目。

31、高甲戏

高甲戏,流行于福建晋江、龙溪一带,起源于清代中期,后吸收了梨园戏的表演因素及剧目,渐成规模。20世纪20年代又受到京剧的影响,渐渐成熟。它以丑角为主要行当,表演状如牵线傀儡,很有特色。剧目有《连升三级》、《金魁星》等。

32、赣剧

赣剧,流行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戏曲剧种,由明代的弋阳腔发展而来,系由弋阳腔、青阳腔、昆腔、乱弹等多种声腔组成的剧种。剧目有《窦娥冤》、《荆钗记》、《珍珠记》、《还魂记》等。

33、采茶戏

采茶戏,流行于江西各地的戏曲剧种,主要由当地茶农采茶时所唱的歌曲小调结合民间歌舞发展而成。江西采茶戏分分东、南、西、北、中等不同路子,在表演上各具特色。剧目有《孙成打酒》等。

34、汉剧

汉剧,一般指流行于湖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戏曲剧种,源出湖北地区,旧称“楚调”或“汉调”,主要声腔是西皮腔,兼唱二黄腔,迄今为止已有近三百年历史。主要剧目有《宇宙锋》、《二度梅》、《审陶大》等。又,在湖南常德和广东也都有汉剧,均为多腔剧种,与湖北汉剧迥然不同。

35、湘剧

湘剧,即湖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

36、祁剧

祁剧,又称“祁阳戏”,流行于湖南祁阳、邵阳一带,源出明代弋阳腔,声腔以高腔为主,兼唱昆曲、弹腔。剧目有《目连传》、《精忠传》、《夫子戏》、《观音戏》等。

37、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对湖南各地花鼓、花灯戏的总称,其中包括长沙花鼓、岳阳花鼓、常德花鼓、衡阳花鼓、邵阳花鼓等,它们各有不同的舞台语言,形成了各自的风格。花鼓戏的表演朴实、欢快、活泼,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长于扇子的毛巾的运用。剧目有《打鸟》、《刘海砍樵》等。

38、粤剧

粤剧,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形成于清初,由外地传入的高腔、昆腔、皮黄、梆子等声腔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音乐为板腔体、曲牌体兼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39、潮剧

潮剧,流行于广东汕头、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区。主要受外地传入在弋阳腔、昆腔及汉调的影响,形成于明代中叶,在剧目中保留了很多宋元作品,如《陈三五娘》、《扫窗会》、《芦林会》等。

40、桂剧

桂剧,流行于广西东北部及湖南南部地区,明末清初时形成,唱腔以皮黄为主,兼唱昆腔、高腔、吹腔等腔调。剧目有《抢伞》、《拾玉镯》、《柜中缘》等

41、彩调

彩调,原名“调子”或“采茶”,流行于广西地区。在当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1955年定名为“彩调”。其表演自由活泼,富于生活气息。最为著名的剧目是《刘三姐》。

42、壮剧

壮剧,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壮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分为南路和北路两派。前者源于当地的“板凳戏”,主要剧目有《文龙与肖尼》;后者源于“双簧戏”,主要剧目有《宝葫芦》。

43、川剧

川剧,四川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部分组成,各有其剧目。川剧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富于生活气息。主要剧目有传统戏《玉簪记》、《柳荫记》、《活捉王魁》等,新编戏《死水微澜》、《变脸》、《金子》等。

44、黔剧

黔剧,流行于贵州省的地方剧种,由曲艺“文琴”发展而成,主要以扬琴为伴奏乐器,地方特色浓郁。剧目有《珠娘郎美》、《奢香夫人》等。

45、滇剧

滇剧,流行于云南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末民初。由外来的丝弦、襄阳调和胡琴戏三种声腔组成,经丝弦腔为主。剧目有《牛皋扯旨》、《闯宫》等。

46、傣剧

傣剧,流行于云南省傣族聚居区,形成于清中叶,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并吸收京剧、滇剧的艺术营养而形成。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古朴,载歌载舞。剧目有《娥并与桑洛》等。

47、藏剧

藏剧,即流行于西藏、青海等藏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用藏语演唱。形成于十七世纪,主要以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为表现内容。演员表演时多戴面具。表演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开场,名为“顿”;第二部分为戏,称为“雄”;第三部分为结束时的祝福,称为“扎喜”。剧目以《文成公主》最为有名。

48、皮影戏

皮影戏,也叫“影戏”、“灯影戏”、“土影戏”。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中国影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于流行地区、演唱曲调和剪影原料的不同而形成许多类别和剧种,以河北唐山一带的驴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最为著名。其中唐山皮影已发展成为具有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

贵州方言歇后语汇总

 聚义厅 为 忠义堂 ——安顺

 杀鸡给男人吃 —— 补郎(安顺市普定县补郎苗族乡)

 夕阳西下——紫云(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老奶奶织毛衣—— 盘县(盘线)

 二十岁的大姑娘孤枕难眠 —— 思南(思男)

 及时雨 —— 惠水

 老公公穿媳妇叻裤子 —— 务川(误穿)

 大家一样多 —— 都匀

 肚皮上开刀 —— 猫场(摸肠)

 河流交汇 —— 汇川

 走路去贵阳 —— 镇远(真远)

 一马平川唯有一山 —— 独山

 十来岁的小儿子 —— 桐梓(童子)

 胸大的妹纸 —— 贞丰(真丰)

 葵花多的地方 ­—— 绥阳(随阳)

 花姑娘的腿腿 —— 太白(绥阳县太白镇)

 封锁山坡 —— 关岭

 一万 —— 石阡

 值钱的碎石头 —— 金沙

 奔小康 —— 黎平(离贫)

 船上磕头 —— 贵州(跪舟)

 羊背上磕头 —— 贵阳(跪羊)

 停战止火 —— 息烽

 小姑娘放屁 —— 清镇(轻震)

 读书识字 —— 修文

 二嫂的床上 —— 二戈寨(二哥在)(二戈寨位于贵阳市南明区)

 守信不渝—— 遵义

 马背上放屁 —— 正安(震鞍)

 节后放鞭炮 —— 余庆

 三十夜嫁姑娘 —— 毕节(逼结)

 竹林里面放屁 —— 镇宁(震林)

 美元揩鼻涕 —— 大方

 墨汁盖印 —— 赫章(黑章)

 钞票落水 —— 黔西(钱溪)

 骑摩托载婆娘 —— 达溪(搭妻)(大方县达溪镇)

 两口子下象棋 —— 对江(对将)(大方县对江镇)

 买东西不给钱 —— 百纳(白拿)(大方县百纳乡)

 三双草鞋 —— 六枝(六只)

 太阳出来了 —— 开阳

 天下太平 —— 普安

 不说假话 —— 道真

 大晴天打雷 ——晴隆

 一个饼饼两个人分——施秉 (撕饼)

 泡菜生花——湄潭(霉坛)

 井里头掏金——福泉 (黔南福泉市)

 一生无忧——长顺(黔南长顺县)

 终于扯到结婚证——岑巩(情巩)

 大旱天下大雨——天柱(天助)

 粑粑里头裹小钱 —— 铜仁

 游龙不见舞龙人 —— 龙里

 癞疙宝吃豇豆—— 悬吊吊诶

 六月间拉黄泥巴—— 稀都不稀

 花椒树下谈恋爱—— 一个麻一个

 菩萨搬家—— 神不住

 癞格宝顶轮胎—— 你古得很

 茅斯头丢炸弹—— 奋发图强(粪发涂墙)

 窝屎不带纸—— 想不开

 猫儿抓糍粑—— 脱不到抓抓(zhao)

 半空中挂口袋—— 装疯(风)

 张飞穿针—— 大眼瞪小眼

 王二娘的裹脚布—— 又臭又长

 瞎子戴眼镜—— 多余的圈圈

 骑洋马儿下坡—— 不睬

 坐在马桶上抽烟—— 前呼后拥

 驼背子打伞—— 背湿(背时)

 飞机上拉稀—— 谢天谢地(泄天泄地)

 瞎子吃汤圆—— 心头有数

 鼻孔喝水—— 够呛

 肚脐眼头放屁—— 妖气

 癞疙宝跳茅厮—— 粪(奋)不顾身

 冬天的火炉子—— 取暖(卵)用

 两个哑巴睡一头—— 没得讲勒

 坟咔咔里头卖布—— 鬼扯

 用盘子吃老干妈—— 款口辣嘴

 和尚脑壳—— 无法

 火柴疙兜修磨子—— 过一方黑一方

 挖煤老二挝(zua)飞腿—— 骇(黑)人一跳

 丈二长的烟杆—— 摸不到斗斗

 幺驮马不钉掌—— 想赚净钱

 德江到印江—— 现过现

 癞疙宝背簸箕—— 款天阔地

 小母牛进公牛圈—— 牛B惨了

 竹根根砍疙螺—— 够的削(学)

 滥泥田拔桩桩—— 越陷(han)越深

 骑马又看牛—— 一心挂几头

 扁担挑钢钵—— 两头都滑脱

 红萝卜蘸辣椒水—— 看不出来

 啄木鸟修房子—— 全靠啊嘴壳子狠

 三十夜烧钱纸—— 钱少话多

 汤粑包盐巴—— 寒心了

 三个骟匠打平伙—— 炒(吵)得卵子翻

 包谷糊糊擦屁股—— 随它出

 岩老鹰反反的飞—— 抓天无路

 青刚树雕菩萨—— 硬神(硬撑)

 死狗的尾巴—— 不摆了

 电杆子上扎鸡毛—— 胆子大

 茅斯头捡帕子—— 不好开(揩)口

 两斤花椒炒二两肉—— 肉麻

 背起活麻赶场—— 活该(街)

 癞疙宝遭牛差(踩)—— 周身痛尽了

 半天云改板—— 天一句提一句

 猫儿吃柿花—— 色(涩)眯眯叻

 裤裆里面放火炮—— 正确(震雀)

 细娃进鸡圈—— 完蛋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5767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2
下一篇2023-09-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