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式婚礼 迎亲仪式具体的内容

古代中国式婚礼 迎亲仪式具体的内容,第1张

古代正式的婚礼环节包括:花轿迎亲、拜堂、宴宾、闹洞房、合卺与结发及洞房等等。

1、花轿迎亲

在迎亲当日,花轿出门,以净茶、四色糕点供“轿神”。放铳、放炮仗,大红灯笼开路,沿途吹吹打打。由媒人带领男方家的迎亲队伍,抬着花轿到女方家迎娶新娘。新郎不到岳父家迎亲,以喜娘(送娘)为使者,持名贴前往。

2、拜堂

拜堂,又称拜天地,即是新人参拜天地后,复拜祖先及男方父母、尊长的仪式,也有将拜天地、拜祖先及父母和夫妻对拜都统称为拜堂。男方迎新娘回家后,选定时辰举行拜堂仪式,主要目的在于新婚新人获得自家先祖和神灵的庇护,同时得到自家长辈及亲人的祝福和见证。

3、宴宾

婚宴在古代其实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宗教活动,宴会之前都需要祭祖,新婚家庭以求得祖先的保佑和庇护。祭祀活动完成后开始宴宾,在亲友见证下共同奔向新生活。

4、闹洞房

闹洞房对于古代中国的夫妻来说非常重要,古代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新婚夫妻彼此都不熟悉,通过闹洞房可以抛开羞涩,使新娘能比较快速地熟悉适应新郎和新家,同时减轻新婚之夜的不安和恐惧。

5、合卺与结发及洞房

小两口在新房内共饮「合欢酒」,然后各剪下一缕头发,合在一处「结发」,经过那么多的仪式后,夫妻就可以「洞房」,称为真正的夫妻。

-中国古代婚礼流程

结婚,自古而来,一直是件大事。

我国古人从先秦时期开始,就非常重视在婚仪方面的礼仪,并且将婚恋之事写到了《诗经》里。正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是而已。由于重视礼仪,古人的婚姻是由媒人促成,并经过一系列的流程,而且,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婚姻礼仪更是有所不同。而说起招亲的形式,古代还是有几种比较特殊的方式。

 

1、比武招亲

从先秦时期开始,我国就将武艺和文化都当作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先秦贵族看来,射箭和读书一样,也是需要学习的。自商代到汉代,帝王之家多重视军戎之事,商王后妇好、西汉的海昏侯刘贺的墓地中都有过出土武器的记录。在文武皆重的社会风气下,许多古代的家长也会将武艺当作考核女婿的重要科目。

比武招亲,即通过比武结果选拔女婿,最早应该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公孙楚与公孙黑争妻,公孙黑身穿重甲,想要杀掉公孙楚,反被公孙楚用戈击伤。尽管《左传》最后没有直接点明公孙楚到底有没有抱得美人归,但是自此之后,比武招亲成了许多古代双亲选拔女婿的方式倒成了事实。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北方的贵族家庭延续了比武争妻这一传统,在将女儿嫁出去之前,这些北方的贵族们往往会想出各种方式来考核女婿。比如射箭项目既能考验未来女婿的臂力,又能考验未来女婿的视力是不是达标。唐代的窦皇后的父亲窦毅在选拔女婿之前,特地在门屏上画了两个孔雀。他告诉那些来窦家求亲的青年,想要娶他的女儿,必须射中孔雀的眼睛。为了娶到窦氏,几十个青年轮着拿箭对着孔雀射击,但是没有一个能射中孔雀的眼睛。只有晚到的李渊技艺惊人,两次发箭都能射中一只孔雀的眼睛。窦毅看到李渊通过了他的考试,心中大喜,直接将女儿嫁给了李渊。

比武招亲,其出发点是为了帮助女儿找到一个武力方面特别突出的夫婿。作为一种特殊的招亲方式,它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弊端。一方面,比武招亲可以筛除掉许多体质不好或不擅长运动的男青年,帮助女儿找到身体比较强壮、活得可能会长久的夫婿。另一方面,比武招亲主要考核的还是未来夫婿的武艺,只要能够战胜其他参选者就能够娶到考核者的女儿。这样的方式很容易吸引品行不佳但武力惊人的男子也来参赛。而这样的男青年一旦娶到考核者的女儿,没准会在婚后殴打女儿,或者做出宠妾灭妻等事情。到那个时候,吃苦的就是自己的女儿了。可见,比武招亲还是有点不靠谱的。

 

2、榜下捉婿

北宋时期,官家重视文化之事,担忧武将作乱,因此更加重视提拔文官。对于文官生活方面的点点滴滴,北宋的官家也是经常予以补贴。据说,北宋的官府就连茶钱都向文人发放。文官的收入比较高,更加容易得到提拔,因此北宋的商人以及官员非常喜欢将女儿嫁给文人,而新科进士是个最有潜力股的选择。

那时,发榜之前,北宋的贵人们比举子们还要着急。一到举办科举的年份,他们早早地在择婿车上等待着,选择自己看得上的士人。看到自己相中的士人成了新科进士,这些贵人们会立刻将这举子拥到自己的家里,连士人的八字和家世都不过问,直接将女儿主动许配给他,这种风俗就是所谓的榜下捉婿。而为了顺利地捕捉到中了进士的举子,有的富人还会提前在地上准备好钱币。一旦举子们好奇,捡起了钱币,就会被他们捉走。运用一种类似碰瓷的方式选择女婿,实在是可笑极了。

 

那么,榜下捉婿靠不靠谱?如果从新科进士的发展前途来看,一般来说还是比较靠谱的。新科进士在比较顺利的情况下会进入地方或者京城做官,只要不被流放,基本上的生活水平还是可以保证的。女婿的生活水平可以保证,女儿自然日子也会过得好。

不过,榜下捉婿也不是没有弊端的。首先,不问家庭背景就捉走士子,万一士子早就结婚了,那自己只能是空欢喜一场,讨一鼻子灰。其次,捉走的士子未必看得上自己的女儿,也可能造成竹篮打水的后果。最后,即便这士子愿意娶自己的女儿,他的人品万一不怎么样,那还是要自己的女儿忍受痛苦。例如,北宋的名臣寇准就曾经捉中高清做侄女婿,这个高清的人品就很不好。

 

3、诗文选婿

比武招亲、榜下捉婿,都是父辈在帮助女子们选夫婿,都带有强烈的父权色彩。有可取之处,也有不靠谱的地方。那么,古代的女子可不可以自己想办法招亲?当然是可以的,在我国的清代时期,就有自己选择女婿的。

清朝乾隆年间,昭文一带出了一位名叫席蕊珠的女诗人。她文采非凡,有《傍杏楼调琴草》等诗集传世。因为自号佩兰,后人经常称她为席佩兰。在婚姻方面,席佩兰非常敬慕自己的丈夫孙原湘。曾作“人间试官不敢收,让与李杜为弟子”一句,称赞孙原湘颇有诗才,根本不用为了落第苦恼。

说起来,席佩兰与孙原湘的相识也是一出佳话,正是通过诗文选婿这种方式,席佩兰才嫁给了孙原湘。相传,见到孙原湘之时,席佩兰曾经作“雪消狮子瘦”一句,让孙原湘作答。孙原湘答不出来,天长日久,竟然生了重病。席佩兰不忍心让孙原湘魂归九泉,于是提醒孙原湘的父母,让孙原湘看看满月。看到满月之后,孙原湘灵光一现,立刻做出了“月满兔儿肥”一句。答上了席佩兰出的诗句,孙原湘非常顺利地娶到了席佩兰。

 

诗文选婿,主要考核未来夫婿是不是才思敏捷,是不是和自己一样有着共同的喜好,或者三观。而其他朝代,也有大家公子、闺秀共同举办诗会,以在其中相互考验。而在诗文会中,女子可以仔细观察男子的气质、才思,男子也可仔细观察女子的端庄、素质,这与比武招亲的方式相比,诗文这种招亲方式还是比较靠谱的。

通过对比武招亲、榜下捉婿、诗文选婿等特殊招亲方式的整理与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越是尊重女子感受的招亲方式,越容易选到靠谱的女婿。当然,作为古代的特殊招亲方式,无论是比武招亲、榜下捉婿还是诗文选婿,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短板,那就是不太重视对品行的考察。在离婚困难的古代,如此选婿还是容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有在婚姻法律更加完备,更加重视对婚姻道德的规范的新时代,男人们和女人们才更容易选择靠谱的伴侣。

 

/来自网络,侵删。

俗话说人生有四大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同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其中的洞房花烛夜恐怕是每一位男士最期待的了,当然,想要洞房花烛夜首先得先有婚礼吧!不然一个“巴掌拍不响”。

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都把婚姻看成个人的终身大事,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婚姻是终身大事,岂可儿戏!“终身、终身”就是一辈子的事,婚姻如此重要,相比现在的结婚流程,那么古代的婚礼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现代的婚礼多是中西结合品,而且每个地方的习俗不同,婚礼的形式也会不同,但其中的精髓都是古代老祖宗流传下来的。

在一些影视剧中不少看到古人一般先是提亲,也就是下聘礼,然后选定日子,新郎迎亲,拜堂和洞房花烛夜。事实上,古人的婚礼程序要比影视剧上的复杂一些,据周朝《礼记·昏义》记载,分为以下六个程序。

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男方和女方合对眼了,想要成亲,这个过程可不是像现在一样,可以双方商定好然后就可以结婚。俗话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人首先得请媒人到女方提亲,女方同意后才可以下聘礼。

为什么一定得先请媒人呢?古人讲究明媒正娶,绕过媒人是与礼相背,即使男女双方两情相悦,也会假媒人之口上门提亲,古代媒人不是今天的媒婆,随便要两个人的****约出来见个面,古代媒人则工作量大很多。媒人会全程参与,直到两个人成婚,期间得充当跑腿,婚后如果夫妻不和睦,媒人还得从中调解。

据记载古代媒人有两个工具分别是斧和秤。斧是源于《诗经·豳风·伐柯》中的:“伐柯伐柯,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秤自然是衡量,古人崇尚婚姻要门当户对,等级观念严重,癞蛤蟆吃天鹅肉的现象发的几率是非常低,即使有,那也是大多像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的悲剧收场,良贱不婚似乎已经是铁打的规律了。

除此之外,纳采重要的一环是奠雁,因为雁代表的是忠贞,阴阳和顺,完毕后把雁放生,否则不吉利。

纳采之后就是问名,顾名思义,问名即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双方八字相合。接着进入纳吉环节,主要是把问名的结果告诉女方,并送礼但不是聘礼,下婚书,这个过程也要奠雁。

第四是纳征,所谓纳征,送聘礼也。聘礼贵重依据男方的财力决定,一般都为金、银、娟等之类的。《梦梁录·嫁娶》记载到,条件好的富贵人家金一两,银五两,彩缎六表里,杂用绢四十匹;次一点的人家金五钱,银四两,彩缎四表里,杂用绢三十匹;再次一点的银三两,彩缎三表里,杂用绢一十五匹。”看来古人结个婚压力也不比现代人轻啊!

钱送完了,接下来当然是择良辰日子成亲了,即请期。

最后一步是

亲迎,简单说就是新郎亲自到新娘家接回新娘子,古代的亲迎和现代的接亲程序差不多,要说最大区别就是大红花轿变成了汽车。

俗话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人反而在婚礼时间选择上选择黄昏时刻,不免让人想到古人的时间掌握的刚刚好,拜完堂,直接可以入洞房,毫不拖泥带水。

其实对于选择黄昏时刻结婚,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晨迎昏行,“婚”字,拆开为“女”“昏”,其中“昏”即黄昏时刻,《白虎通》上记载:“婚者,谓黄昏时行礼,故曰婚”。古人选择黄昏举行婚礼据说还来源于上古一个传说,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期间,男子不需要再到女方家去生活,然风水轮流转,女方需到男方家住,女子当然不愿意,软的不行当然只能来硬的,男子便抢人,黄昏时刻,天色渐暗,正是“干大事”的时候,把女子抢过来,强行结婚,从此女从夫居便沿袭下来了。

至于现在的婚礼为什么在白天举行了,那都是帝皇的功劳,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百姓地位卑微,皇帝自然不能与百姓为伍,这就造成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现象,皇帝要在黄昏举行婚礼,你百姓就得避开,得选择其它时间,久而久之,婚礼在白天举行的习俗形成了。

婚姻是合二姓之好,娶到一个贤内助,有可能真的“少奋斗二十年,”每个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更是人尽皆知。古人把婚姻看作“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朱元璋能取得天下,背后离不开马皇后的深明大义,她死后朱元璋泪如雨下,此后在位不再立皇后。

纵然古人结婚都比较早,平均年龄在15岁左右,这与古人的寿命有关。三妻四妾是家常便饭,但也只限于富贵人家,帝皇更是后宫佳丽三千,贫苦人家都是一个妻子,总而言之,古人的婚礼繁琐而又不失庄重。

中国古代时期,男女之间结为正式夫妻是有着很多的环节,而当时各个环节都是十分的讲究,有些环节是很值得流传下来,不过有些却也有着很多的封建思想,应该摒弃。在我们如今社会很多的地方女子出嫁也很有嫁妆一说,那么在古代的时候女子出嫁的时候嫁妆有什么不一样呢?古代女子出嫁前都需要准备哪些嫁妆呢?

1、陪嫁丫鬟我们平日里看电视剧当中,就会看到很多家境好一点的家庭都会有选一个陪嫁丫鬟一同陪着嫁过去,继续服侍自己的主人。而当时陪着一同过去的陪嫁丫鬟,到了之后都都会作为男主人的通房或者是小妾。2、日常生活用品而古代女子嫁过去,家里父母都会准备一些丰厚的嫁妆,而日常的生活用品是必不可少的。在古代的陪嫁当中,会有很多的生活用品如锅碗瓢盆、一些鞋子衣服等。而在当时如果比较富裕的人家,还会有很多的土地,这跟我们如今很多地方陪嫁房子一样。

3、牲畜当时古代女子出嫁的时候,新郎上面接亲要带着一只大雁,大雁是一种很忠贞的鸟类,而当时古代女子也会带着一些牲畜,鸡鸭猪等一些带着一同出嫁。4、压箱底古代女子出嫁的时候都会有压箱底。女子出嫁的时候,家里的母亲都会准备一个大的箱子,在这个箱子的上面会有很多的衣服,也会有些首饰,而在这个箱子的最下面会有压箱底,也就是一些新婚时的教育资料。

在当时古代女子都是毕竟矜持,而很多的女子更是看到后脸红羞涩不已。这些教育资料很多都是一些,让母亲或许姑嫂传授给出嫁女子,也而这些也就被成为是“压箱底”。当然,如今的女子出嫁也有很多不一样,但是很多的环节也是会有的。当然我们如今女子出嫁的时候,也会有很多的嫁妆,当然女子羞涩,看到那些压箱底也实在是会脸红害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5849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2
下一篇2023-09-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